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Major Secretary

主演:杨立新,徐帆,王丽媛,李若思,何冰,黄素影,李世龙,田成仁,蒋雯丽,黄宏,宋丹丹,王刚,赵屹鸥,徐滔,陈小艺,刘仪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第一书记》剧照

第一书记 剧照 NO.1第一书记 剧照 NO.2第一书记 剧照 NO.3第一书记 剧照 NO.4第一书记 剧照 NO.5第一书记 剧照 NO.6第一书记 剧照 NO.13第一书记 剧照 NO.14第一书记 剧照 NO.15第一书记 剧照 NO.16第一书记 剧照 NO.17第一书记 剧照 NO.18第一书记 剧照 NO.19第一书记 剧照 NO.20

《第一书记》剧情介绍

第一书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70年代末,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着砍头的危险按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的红手印。此举震惊全国,并由此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从小岗村到全国各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曾想集体按手印的故事,又再度发生在小岗村中。2004年,小岗村迎来新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杨立新 饰)。沈浩为人开朗豁达,公正无私,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吴奶奶(黄素影 饰)对她从不解到信任,刺儿头村民杨德福(何冰 饰)从制造祸端到心悦诚服。纵然最初受到妻子 王晓勤(徐帆 饰)和女儿汪汪(李若思 饰)的怨言,但沈浩凭借一身正气让他在小岗村村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辉形象…… 本片根据真实人物事迹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寻鲜记刺客与保镖拳坛林戈:光荣殒落侏罗纪统治激荡的青春与爱情万圣节前夜2绝望写手第三季触手可及再见十八班SAS:叛逆勇士第二季为爱叛逆火线英雄波吉亚家族第一季翻译疑云金戈梨园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二十五季甜蜜的东方王牌保镖芭比:公路大冒险家族的国度楚幽秘境布衣天子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一季月老传之幽冥绝错位家庭恶魔瞬息全宇宙秃鹰之城一百个谎言米雅的精灵王国:乌托邦的英雄

《第一书记》长篇影评

 1 ) 《第一书记》——贯穿主旋律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

课堂作业。

《第一书记》的故事原型是家喻户晓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

沈浩同志为小岗村付出了6年心血,最终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这样一部歌功颂德的献礼影片里,我们却看到了贯穿整部影片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份难得的情怀,让这部原本“正襟危坐”的主旋律影片变得情真意切,更易在感性方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一.在工作安排上浪漫情怀促成影片高潮在一开始沈浩赴小岗村任职的情节处理上,电影便从细节上刻画了一个平实却又充满情怀的主人公形象。

在影片里,沈浩在走进领导办公室报名的时候推门而入。

领导笑称:你下回进门能不能先敲门啊。

从该细节上可以看出沈浩的一腔热血。

被问及为何报名选派农村时,沈浩的回答更让观众忍俊不禁:就冲小岗这两个字。

当领导提醒他时间是三年时,沈浩回答:一年我还不去呢。

自此,一个可爱又可敬的“第一书记”的形象便建立起来。

沈浩在任职书记期间的种种事迹,使其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得到充分展现。

这些情节的重叠渲染,让这样一个40多岁的书记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第一书记》在电影结构的编排上,对人文关怀的表达更重于对个人业绩的宣扬,这一点在当今电影市场上的主旋律电影之中是难能可贵的。

沈浩是感性之人,他在带着女儿去一家农户探望时,影片使用舒缓的背景音乐加以渲染,画面柔和缓慢,孩子们吃着橘子,一个农民坐在板凳上给绳子打结以打发时光。

离开后女儿问道:爸你哭了?

沈浩笑答:谁哭了。

体味到百姓的辛苦后,沈浩留下了泪水,足以见得沈浩的确是一个浪漫感性之人。

也为之后沈浩为小刚寻再奉献三年埋下了铺垫。

如此重感情的沈浩在面对乡亲们时隔28年后再次联名按手印的请愿书时,又如何去拒绝?

在为小岗村搭桥的过程中,沈浩的浪漫主义情怀更是展现无遗。

影片为搭桥设置了重重障碍,而沈浩凭着一腔情怀逐层破解,最终成功。

在歌颂成绩的同时,让沈浩的个人形象逐渐充实。

为小岗村搭桥的代价是全国的铁路线路暂停运营40分钟。

不要说这给全国的铁路运输带来多大的时间上的损失,如果40分钟内大桥无法顺利搭建完毕,带来的后果更是不能想象。

面对这种艰难,任何人都会望而却步,而沈浩却抱着一腔报答小岗村民的浪漫热情奔波起来。

铁道部,上海铁路局…沈浩一趟趟的交涉,一趟趟的说明,最终在铁道部长正式通知沈浩可以双向停车45分钟为小岗村架桥时,观众的内心也跟随着剧情而激昂起来。

当乡亲们在架桥成功后欢呼着奔跑相拥时,观众的观影情绪也同时达到了高潮。

试想,如果沈浩是一个过于严谨务实的人,或者说凡事追求踏实稳定的人,不是这样一个骨子里有种浪漫情怀,不服输一根筋的个性的沈浩,那么影片将会缺少多少震撼人心的时刻。

二.在家庭情感处理上更侧重情感的渲染对沈浩家庭的情感处理自然是整部电影最具有浪漫情怀的部分。

影片开始,沈浩在抢救过程中手里紧攒着手机,画面特写到手机的屏幕的一条信息:宝贝女儿,爸爸不舒服。

画外音是沈浩的念短信的声音。

电影将沈浩在影片里的第一句发声安排在和女儿的交流中,使用倒叙的方式来描述沈浩的一生,奠定了全片的情感基调。

沈浩放弃市里的干部工作而自愿被选派去农村当官,妻子和女儿一开始自然不会理解。

沈浩在和妻子交流时,说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

一个40多岁的男人本应该安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是沈浩却依然像是一个孩童一般想着大有作为。

沈浩仅凭借“小岗”二字便离开家去实现自己的“大作为”梦想,浪漫情怀开始彰显。

在对沈浩的工作环境进行展现时,多次出现沈浩一家的照片特写,包括车子上印有女儿照片的挂坠。

在刻画沈浩爱家的同时,又让沈浩在家庭和小岗村之间选择了后者,这样的矛盾安排让观众一方面感受到沈浩家庭的浓厚感情,另一方面对沈浩产生一份敬畏之情。

在沈浩的妻子和女儿去小岗村探望时,一处细节展现了沈浩妻子对沈浩的爱与宽容。

在沈浩带着女儿去探望农户时,沈浩的妻子在整理完办公室后翻开了沈浩的日记本。

影片在之前就已经多次交代过沈浩有记日记的习惯,将每天工作的心得和对家人的愧疚都付诸于笔端。

妻子在阅读日记的时候镜头逐渐推远,或许妻子会流下泪水。

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情感溢于画面。

浪漫不一定要是海誓山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便足以表达。

而妻子对沈浩的态度转变,从不理解到无声的支持,更是两人感情的最佳体现。

沈浩去世后女儿钢琴考级现场的独白使得全片的情绪达到高潮,情感的渲染得以最后升华。

在场的小岗村人包括评委都被深深感动。

此处的煽情处理不过不失,所有受沈浩帮助和恩惠的人都在女儿的钢琴声中落下眼泪。

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在此刻得以完美展现。

相信观众也很难不与演员感同身受,为沈浩落泪鼓掌。

《第一书记》的导演陈国星也是个浪漫之人。

他尝试在英模电影里融入美学元素,增添浪漫氛围。

《第一书记》原本设想中的结尾是沈浩去世一周年的那天,冬天飘着雪花,村民们忽然不约而同地向一个方向望去,发现两棵桃树都开花了,引来了蜜蜂,处理得非常浪漫。

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只好剪去。

如果电影能按照导演的意图进行展现,那么这部献礼英模电影的浪漫情怀将会得以更加完美的展现。

英模电影原本就容易给观众留下刻板印象,还希望电影的创作能够拥有更加宽松的环境。

 2 ) 沈浩是真男人

沈浩是真男人。

男人40,应该到了什么年纪。

是该安身立命,但是有这样的人,还要自己实现自己,实现人生没有实现的理想。

我们看到了一个套路,就是习惯对主旋律的苛责怀疑,其实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日记,会让人真实的动容。

电影采取的夸张是表现形式,让我流泪。

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么一个人,在这么一个地方,待了这么多年,他办了这么多事,也见证了走马观花的前任那么庸庸碌碌的所为。

到底图什么呢。

有时候我也会问,为什么沈浩到了小岗村,为什么不去别的村,这是什么示范效应,如果到了别的村子,能够实现一种品牌效益的增值么。

实话讲,我是受了触动。

我觉得自己迁就,附庸,势力,逐利,这些都没什么,都是人的秉性,但是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最潜藏深处的理念,却和任何信条与理论无关,只是种人的发自内心的善与渴望。

所以,小岗村成全了沈浩,沈浩也再现了小岗村的辉煌。

让我记得,还有这样一个真汉子,在物欲和权欲交织纵横的今天,让我呼吸到来自自然和人性的气息。

 3 ) 另一只眼的解读

自从《建国大业》以来,教育电影学会了新路子:动用明星提高可视性。

平心而论,《第一书记》里的明星都算得上实力派,难得把这么不好处理的角色拿捏还算得当,算是给电影添彩不少,也让被按到电影院座位的这两个小时过得不过于难受。

说题内话。

有人把这部剧这样归纳:一个官路前途不顺但有一定能力的小官员下基层实干,以求突破的过程。

确实如此。

从沈浩去小岗的背景看,他在省财政厅不尽得志,下基层是有一定“图谋”的:借助小岗村的名声,在下面做一番事业——这是前半句,后话则是选择另外一条晋升道路,为自己铺就光明的前途。

这样说似乎有点小人之心,但以片中的表现来看,沈浩做得确实够好,值得赢取这样的晋升机会。

让好官提升是应该的,这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正如他在片中道出的:他是在小岗做了多年之后,与那里的人民群众有感情的——言外之意,到这里时,肯定是没有这份情谊的。

而且,即便有了感情,他在留任一届之后,也已决定回到财政厅,此时可以看到,那份感情也拦不住他对官路仕途的追逐了。

从沈浩家人角度看,我觉得沈浩真是不值得赞许。

抛家弃子是片子里说他的原话,一点都不过分,而且没有养母尽孝。

说什么只有在小岗用更出色的工作来报答家人,几乎是狗屁,那能有什么报答,这样的台词真是难为死杨立新了。

百善孝为先,自古之道不能遵守,这样的官员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赞扬他的牺牲,就是否定了他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看一个人,不能仅凭一面、一个角度。

除了第一书记,他还有其他社会身份,儿子、丈夫、父亲,甚至更多。

一个身份做得好,并不能说他做人的全面成功,那是以偏概全了。

难得非得让亲者痛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从沈浩的能力和作为来看,他还是不错的,对上对下都有一套。

对上,他能凭借财政厅的工作经历整合资源,让“财神爷”为小岗的发展出第一道力,有了这道力,做成些事让大家得到实惠,才能为下一步铺就坦途。

这也许是为什么后来,小岗仍选择省财政厅的官员来这里,而没有选择林业厅、统计司等其他部门单位的原因。

毕竟,财政厅人带来的实惠是直接的。

另外,在跑铁路搭桥的事情上,他能几经公关,赢得部里领导的支持,对于一个基层官员来说,尽管有小岗的光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下来说,他能体察民情,分析错综复杂的村民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要让大家团结,要调动大家内心的积极性和热忱,并通过一定办法来实现——用修路来提供大家齐心协力的机会。

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

包括老奶奶的迁坟一事,何不是先让生米变熟饭,再又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以情动之?

如果不是有前面的错误出现,何谈后面的纠正错误?

有些环节不是他直接出面的,但未必不是他谋划的。

要系统地看待一件事情。

总之,最终能够达到人家心甘情愿的目的,就是非常成功了。

不管是否动用了披麻戴孝这样的封建迷信手段。

当然,长期在基层工作又想办成些事情,这对人的损耗是很大的。

片子里面也暗暗点出了这一点:从开头到结尾,烟酒几乎贯穿始终。

我和好几位同事,都以为沈浩会在大年三十大吃大醉之后一倒不起。

“没办法,不和他们吃吃喝喝人家就觉得你看不起他们,”我同事对此有切身体会。

更不用说为跑项目、审批,片子里没表现但也想得到的那些饭局宴请。

长期处于烟酒环境中,估计这和中年猝死有很大关系。

虽然作为一部教化片、特价片,观众多不是主动去看的。

但只要片子里面有点真,多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问题和现实的。

不过很奇怪,片子从头到尾都是演员,没有一点真实纪录影像,把原本有点真的东西变得似乎完全假了。

 4 ) 干实事的精神,关系网的辅助

《十八个手印》之后的凤阳小岗村,原型沈浩,04年省里选派到村里任职,09年鞠躬尽瘁,10年电影。

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了你什么意思。

不就以前那些下派干部讲的嘛帮他们过上好日子不比提拔重要!

很多人都能做,但没做,我做了。

当初你来小岗的时候,是把你想俗了,想浅了,没想你把小岗当成了事业一开始,我被吸引来的只是小岗俩字,它是个舞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几年下来,跟老老少少相处长了,像家人似的,做事的心情就不一样了。

也是小岗人爱村,想发展,团结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家家户户当前难题,拓源解决经济问题(凤阳贡米,香猪等原来的特色产业)很多实事啊,铺路,修房,就业,当地经济多样性(不单单靠农业种地),让该段铁路线停车四十五分钟铁路上架桥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再到美国企业落户小岗村,红色旅游等等推动。

两边架桥墩直到中间架好互相跑来庆贺的一刻,书记带头和村里干部一起给吴奶奶披麻戴孝谢擅自迁坟之罪的一刻,过年村里人不仅争相与书记年夜饭齐齐吃还给书记媳妇逐一电话拜年的一刻,真的感动,一个外乡人为了帮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唯有敬意。

一撇一捺写成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

书记家里人的牺牲也是很多,为了小岗,家庭都没照顾的来,电影也不是讴歌,基本都是陈述加点艺术化加工,精神道尽不难,难的是精神化为动力前行。

 5 ) 为了纪念,也更引人深思

对广阔中国最基层关心的人,都可以看看这部电影。

能看到一个真心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共产党员。

初中的时候,隐约印象里政治老师上课讲过沈浩,小岗村第一书记。

却没想到,是2004年到2009年离我那么近的一段时间的故事。

一定程度上,若干年后研究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可以将片中的一些片段作为史料研究了。

如片头的凤阳县城的街景。

片中很多细节,很多冲突,也都能给人启发,引人深思。

在今天2020年即将全面实现脱贫全面小康的时候,回味这一宏大目标是如何达成的过程,仍很有现实意义。

 6 ) 在中国,学点基层办事方法挺好

有人说,主旋律片好像必须让主人公,忠孝不能两全,必须要让结尾悲惨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县委大院》确实进步多了,结尾让胡歌、艾县长都有了晋升,也有了幸福的宝宝。

基层书记做的就是把最高的精神、最好的经验、最直接的资源带给基层,难点是会打破基层本身的人际关系平衡,让一些人得一些人舍,就会有阻力,还需要解放基层人民的思想,思想工作也很耗心神,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外面争取资源,融资融人才融机会。

真的是要做的事非常多了,看着就疲惫,最后心脏病发作,跟长期疲累关系太大了。

沈浩书记在片中也有一个成长,从最开始为了个人的展示、证明和舞台,到后来的为了让每个村民过上好日子,最后吴奶奶请吃饭,再到所有相亲自发来聚餐,这是得民心、为民所得到的自然结果啊!

把基层人民的矛盾演的很真实,当初村子有3个主要发起人,德福是其中一个发起人的儿子,他就把公家的铲车给占着了,这在基层真的很真实,仗着自己家族有点功劳,就想着多吃点公家的,但这时如果想发展,一定要解决这种问题,让他们把公家的资源吐出来,资源就盘活了,公家资产就多了,但是肯定有人不愿意,这就是阻力。

影片演出了沈浩被打的情节,事实工作中有可能不仅如此,谁知道具体会遇到什么挑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基层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趟过去。

解放思想也很累人,片中的农民根深蒂固地坚信,农民就应该种地,赚钱应该从种地中来,土地就应该耕种,这种思路会让工厂这样需要征地、集约管理的情况,难办,于是一家家去了解情况,解放思想,不知道有多少饭要吃,有多少要求要碰撞,有多少烟酒要拉关系还有要输入情绪价值!

基层书记的乐趣是什么呢?

肯定有一个发心,是仕途的规划,沈浩18年没晋升,选择去“镀金”,这个想法很正常了,但接下来沈浩成长了,他走访全村108户的时候,感知到“每个人都应该过上好日子”,使命感启动了,再到后来,扎实推动一个个项目的落成:修路、征地、修房…成就感是不可名状的。

沈浩书记最终这官儿做到什么效果呢?

村民按手印希望他继续留任,一个个村民发自内心说一句:确实是好书记啊,确实是好人啊!

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感谢全中国那么多基层书记、干部,你们是毛细血管,太重要了,大动脉的顺利泵血离不开每个毛细血管的通畅。

 7 ) 第一书记

感人至深的电影,真实记录了基层干部的奋斗与奉献,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是一部生动描绘扶贫工作者事迹的影片。

影片以真实故事为背景,展现了第一书记在贫困地区辛勤工作的情景。

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第一书记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整部影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作品,让人深切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的来说,《第一书记》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8 ) 很不错的主旋律

沈浩的事迹确实让人心灵震撼。

他最让我赞许的有两点,一个是他的工作态度,另一个是他的工作方法。

电影中有一句话非常能反映部分基层队伍的领导状况,“不干不好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干多了,你啥意思?

”不少人在工作上都是像这样抱着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

这样工作当然不会有突出成绩。

而沈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他不甘心工作的平淡和无作为,主动要求去小岗村。

在小岗村,他也不甘心只做一个镀镀金而已的挂职干部,而是以小岗村作为舞台,大展拳脚,干了一番事业。

正因为他有着这样的抱负,所以在工作中显得非常有胆识,有魄力。

从修路到架桥,从新建大包干纪念馆到引进外企投资,只有有了雄心壮志的支持,他才能带领小岗村一步一步脱离贫困,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他的工作方法也非常值得称道。

首先,他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工作中展开了充分的调研。

在去小岗村赴任以前,他便收集了关于小岗村的各种材料,对居民情况已经了解得相当清楚。

在就任以后,他更是深入每家每户逐个调查情况,并向有威望的老人请教,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

其次,在各种工作中他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

不管是修路,修桥还是修房子,他虽然穿着白衬衣和黑皮鞋,却仍然在泥泞中,在黑暗中,在大雨中和农民一起工作,一起战斗。

第三,待人公平公正,与人为善,胸襟宽广。

他周到地将妻子买的羊送给了身世可怜的五保户吴奶奶。

而对于一直和他对着干的杨德福,他也不会利用职权给他穿小鞋,而是用其所长,帮助他经营餐馆。

当然,从这部影片当中也反映出来我党制度建设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人事制度建设。

首先,沈浩本来是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但是在省财政厅,他的才华却得不到发挥,抱负得不到施展。

对于沈浩来说,在年近40的时候,他终于在小岗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可是对于很多和他情况类似的人来说,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所以,如何才能使得人尽其才,是我党需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次,小岗村在终于迎来了沈浩这样一名优秀干部后,接二连三地按手印希望他留任。

这体现我国的基层政府组织还存在着相当强烈的人治特色,一个地方是否能够发展,老百姓是否生活富足,和领导本人的意愿和素质息息相关,而且像沈浩这样优秀的领导还不够普遍。

这说明我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仍然有待完善。

第三,沈浩在跑项目时,不断强调小岗村的特殊性。

正因为小岗村是特殊的,所以沈浩能从省财政厅申请到修路的资金,能从国家铁道部获得让京沪线停运45分钟的特权。

但是全国还有成千上万其他的村庄,并没有小岗村这样响亮的名片,所以无法享受到这样的资源优势。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探索一个更加具有普遍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一个不依赖于特殊待遇、特殊照顾的模式。

最后二点题外话。

沈浩曾经对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说,你们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也是我最对不起的。

这句话很矛盾,如果他真的觉得家人最重要,为什么会选择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呢?

其实对于沈浩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成就感。

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了自我实现,他可以选择对不起家人。

当然,我认为这完全无可厚非,因为有了对成就感的不懈追求,才能在岗位上干出点成就。

影片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使用了大量抽烟、喝酒的镜头。

我认为为了建设健康的新文化,在电影中应该尽量避免此类元素。

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指出,影片中吸烟的镜头会鼓励青少年吸烟,所以建议应该将吸烟镜头多的影片标注为R级,即少儿不宜,在出现吸烟镜头时还应加上吸烟有害健康的标注。

此外关于饮酒,不仅过量饮酒有害身体健康,公务员饮酒更是和腐败、公款吃喝等等紧密相连,所以最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颁布了公务员禁酒令。

要真正改变这种不良的文化风气,应该从各个方面做起,包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体——电影。

 9 ) 为人民服务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道理,他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想干点儿事儿”。

因为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因为有了一个当下派干部的机会,他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可以去干点儿事儿了。

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放弃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来到了艰苦的农村;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利用一切关系和渠道为百姓谋实惠;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秉公断案、忍辱负重,甚至挨打;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当第一个三年任期期满的时候,村民们联名请他留下来,他也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当第二个三年任期将至的时候,村民们依然希望他留下来,但他觉得已做了该做的事情,应该和家人团聚了。

只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就永远离开了等待他的家人和不希望他走的村民。

沈浩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用真情做事的人。

于是,《第一书记》中便有不少动人感人的情节。

有人说看到他和五保户吴奶奶过年时哭了,有人说看到逝世后女儿怀念他时哭了,而老汉我最动容的确是吴奶奶守着独子被强拆后的空坟,在雨中无助地哭泣。

而沈浩率村干部为强拆的过错而披麻戴孝,只是使我们悲愤的心情总算有了一些平衡而已。

当然,为了和村民过节,又一次不能和家人过节、把妻子买的羊送给五保户等诸多情节,也同样令人感动。

虽然不可复制,但沈浩依然令人感动,也令人敬重。

观看《第一书记》,目的不应仅仅是感动,而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乃至行动。

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需要我们真正的去落实。

 10 ) 沈浩书记给曾经风靡一时的凤阳小岗村带来了发展第二春

众人皆知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却很少知道在“十八个手印”之后的三十年后,有另一位村书记,带领昔日火遍全国的小岗村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沈浩书记在任期当中真正做到了每时每刻都惦记着人民,都在为人民服务。

本片通过一件件小事件,表现出在工作时的沈浩永远是那么勤勤恳恳,公正无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发展观,成功地让刺头村民杨德福从屡造事端、不服管教到心悦诚服、改过自新,还让其他很多村民们都从非常不解到无比信任。

沈浩在工作上充分发扬出共产党员的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也间接导致了他顾不过来自己的小家庭。

尽管有时候家人会对沈浩长时间不着家而产生抱怨,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每一位村民心中。

《第一书记》短评

额...

7分钟前
  • EVa
  • 还行

宜昌 清水湾 休闲会所看的 还不错

11分钟前
  • 推荐

看了以后感触还是蛮多的。马上我也要去做第一书记了,以他为榜样吧

15分钟前
  • 砳砳
  • 推荐

来标记一下周浩的《书记》,记得几年前还有条目的,现在已经找不到了。郭是有能力的,饭吃了,酒喝了,钱也拿了,可人家把事儿也办了,就这一点,已经不知道比那些比养的光进不出的,都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16分钟前
  • 北野。🍊
  • 推荐

老师上课放的

18分钟前
  • 街上最靓的崽
  • 还行

21分钟前
  • 绿叶meow
  • 还行

很不错啊,感人至深书记最后也用上N97了……

26分钟前
  • 力荐

拍得很平实,但其实还有更多的话可以追问。小岗村非常有趣,一夜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迈不过富裕槛。或许贫困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总在指望着能有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人物从天而降,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像女孩子总梦想着有王子骑白马翩然而至一样,你说天真不天真、幼稚不幼稚、靠谱不靠谱?

30分钟前
  • 鱼尾巴的千弋
  • 还行

发工资看电影第三弹,比我想象得要好太多,剧情不白痴,演员们(多少熟脸啊)表演得让人觉得很真实,抛开说教,抛开对政治的反感,这是一部能让我看得下来的电影……虽然说实话,我自己选择的话肯定不会看这部电影

35分钟前
  • 天苍苍/豆瓣特色看不爽就骂装逼
  • 推荐

主旋律题材人物传记电影的教科书

40分钟前
  • 赵鹏飞
  • 还行

虽然是主旋律,但真的好感人!

45分钟前
  • 小仙为爱走钢索
  • 力荐

明星阵容很豪华

49分钟前
  • 爱新觉罗格格
  • 还行

我觉得这电影在主旋律电影里还可以

52分钟前
  • Lcy
  • 推荐

我倒觉得这片挺好的 这个沈浩真有能力 能在短短6年做出那么些个大事儿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 真的不容易 为他的逝去感到惋惜 也祝福他再天堂一切完美

54分钟前
  • 虎顿
  • 力荐

其实主旋律电影也不是就不能看,只要故事好,真实踏实,而不是成天yy抗日,多少年了,经典的永远是最初的感觉。人活一世,佩服。

58分钟前
  • 旅行者二号
  • 推荐

五毛电影 妥妥的~编剧太不给力了 每次我都想笑

1小时前
  • ELaine
  • 很差

这个比很多其他主旋律片要好看些,主要是因为演员演技在那摆着。也没有像其他教育片一样有过多的生硬煽情场景,所以也就不会太招人反感,所以将近两个小时的片长还是能让我坐下去看完。

1小时前
  • 极黑的眼
  • 还行

那天,是一个契机。赶到影院的时候,影片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是忍不住眼泪噼里啪啦的往下掉,某人笑着说,不愧是党员啊,觉悟这么高。

1小时前
  • oヤ光芒
  • 力荐

脉络清晰的人物传记片。叙事上有主次,通过展现家庭、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极力表现出第一书记的不易。不过由于所述事件力求全面,反而导致每个问题都只是泛泛而谈,有点“工作成果展”的意思。台词和某些细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面对情况复杂的小岗村,编剧还是能“四两拨千斤”地完整讲述,而且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农村的工作总是实在的,与充满诱惑的城市相比,她的魅力在于本真和朴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种最简单的事情添加了滤镜也会别有一番滋味。从影片观赏角度来看,如果能再精炼一点,细化事件则更好。

1小时前
  • 斯达特小朋友
  • 还行

用一些简单的手法,骗去观众的感动

1小时前
  • 乌合之众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