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有好些地方是解释不通的。
为什么女主从秘密通道进入和退出的口子,在后来大家问话的时候都被堵上了?
最后一幅画,女主问怪人那是谁,尤金没有回答,应该是死去的美女鬼魂吧?
所以最后的反杀,通道里面有人戳一下女主,女主就醒了过来。
再递给她一把剪刀,然后打开开关爆头。
尤金被穿胸了,应该没有这个能力。
看完了这部新西兰喜剧恐怖电影:《足不出户》,还可以,前半段闹鬼,后半段缉凶,比较另类的恶趣味重口恐怖片,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影片讲述了吸毒成瘾凯莉·巴克奈尔(Morgana O'Reilly 饰)和同伴抢劫取款机,结果被警方抓个正着。
在此之后,她被法官判处家中监禁八个月。
凯莉的老家位于一处偏远小镇,母亲米莉亚(Rima Te Wiata 饰)现正和另一个男人居住。
在被装上监控装置后,凯莉失去了自由,每日只能蜷缩在这幢老旧破败的房子内。
某天,她听广播时意外发现母亲向电台打进了热线,米莉亚声称曾在家中的地下室见过鬼影,这让她惶恐不安。
凯莉一向反感妈妈神神叨叨的言行,可是没过多少天,她便真的遭遇了一连串的奇怪事件。
在法律禁止逃离的情况下,凯莉只能求助于对灵异事件感兴趣的保安员阿莫斯(格伦-保罗·瓦鲁 Glen-Paul Waru 饰)。
生死考验,迫在眉睫……
听说这是个恐怖中喜剧才来看的 嗯…………基本上没啥子笑点 非要说的话 那么就是冷笑话倒是挺多剧情不算是太新颖 但是确实我没有猜中过……所以 喜剧,恐怖,悬疑,亲情,番茄酱,这样的标签倒是一应俱全了,但是每一点都没有太深入,所以要我说的话 那就是还行好的地方是 影片没有为了增加恐怖点而到处发便当,坏的是为了增加恐怖气氛太暗了,总害怕角色们转交领便当
2014年,喜剧悬疑恐怖电影《足不出户 | Housebound》 有部分剧透了,注意!
果然是又恐怖又好玩的说呢,难得的方式,其实前半部分已经算是比较合格的恐怖电影了,异响凶杀冤案鬼屋,驱魔保安(哈哈),挺有套路,一句双关的 oh Jesus 点赞。
后半犯罪解谜,抛开搞笑的保安,拿走刀的时候,乐死我了。
最后的追逃也是比较合格的,节奏紧张,虽然没有补刀,但是确实不好补。。
尤金最后的小手真的点赞!
我还突然真的以为鬼魂来了 其实尤金的戏份还是太少了,这么可爱的人物,真的应该多点戏份对了,海报一股浓浓的《遗传厄运》样子,不过那个是2018年的电影,这个才是 2014年呢。
剧情的反转还是很有意思的说。
其实仔细想想这一家人都是挺可爱的。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门(笑哭)我突然想起来伊藤润二的一部漫画,名字忘记了,但是故事应该是讲住在管道里的人- - 细思恐极。
(跑题了)(╯‵□′)╯︵┻━┻ 我又编不下去了-我是走进科学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挺真实的一家人,满是缺点,但确实挺可爱。
足够悬疑,有限空间制造无限乐趣。
男人都傻,女人最后胜利。
开始闹鬼,恐吓的点有趣。
巧妙的布局,原来为了给观众更大的惊喜。
女主彪悍,沉着冷静,勇斗变态杀手,给予最强反击。
懦弱尤金才是最狠杀器。
结尾干净利落,血腥到底。
重口的结局,却让人捧腹不已。
女主演技好,妈妈爱唠叨,警察心软反应慢,尤金歌特造型好评,杀手不太好猜,捉鬼很着急。
今天鬼节,传说中“好兄弟”们出来溜达的日子。
很多人喜欢看恐怖片,对那份紧张刺激情有独钟,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或者根本不敢看恐怖片,因为过于一惊一乍的视觉和音效让人反感或者厌倦。
而本文要介绍的,是挂着恐怖片“羊头”,卖着喜剧片“狗肉”的电影。
炎炎夏日,不妨来尝试一下这种独特的滋味。
一本正经地“善搞”拿恐怖片来搞笑,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恰恰可以用两套系列电影来概括:《惊声尖叫》与《惊声尖笑》。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首先来说前者。
它用一种近乎写论文的方式来解构恐怖片。
在《惊声尖叫》系列里,几乎每个角色都是恐怖片爱好者,当命案发生在身边时,他们按照恐怖片的思路去推理案情,而那些被他们所吐槽的恐怖片桥段,却一一按部就班地发生着。
比如在第一部里,恐怖片专家侃侃而谈:“恐怖片一般有贞操情结,所以第一个死掉的往往是最漂亮的女孩子,而且一般是金发;而女一号一般是比较保守的,所以能活到最后。
恐怖片还有一个补偿效果,就是当导演想弄死一个人时,往往会给他们安排一场床戏来作为补偿。
”正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整部电影里被追杀无数次却化险为夷的女主角正在跟男朋友上演激情戏。
这种说什么来什么的乌鸦嘴造成的“笑果”,往往让人惊喜不已。
而这套电影里面最狠的吐槽当数《惊声尖叫2》,上一部里那个乌鸦嘴恐怖电影专家再次大放厥词:“从词源上来讲,‘续集’本身有着‘低级’的意思,所以,所有的续集都是烂片。
”然后一屋子人开始拿各种经典续集来回击他,而该专家见招拆招一一回击,一剑封喉地将所有经典续集全部秒杀。
考虑到这本身就是一部续集,所以这种官方自我开黑基本上让有意吐槽的人无槽可吐。
这一类电影对观众的要求非常高,越是对恐怖电影阅片无数,越是对恐怖片的桥段烂熟于心的观众,越能体会到这种乐趣,否则就可能不知所云。
在这里有两个例子堪称经典。
一个是《双宝斗恶魔》,它还有一个译名叫做《乡巴佬血战脑残》——不管是哪个译名,都会让人一瞅名字就不想看。
所以有幸看到本文的影迷有福气了,你将收获到无与伦比的惊喜。
它把“善良大学生野外遭遇变态杀人狂”这个梗玩了个底朝天,两个善良的农夫一直在努力帮助那些拿他们当坏人的大学生,却完全挡不住他们作死的步伐。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no zuo no die”的故事。
而新西兰的低成本电影《足不出户》则更进一步,它对恐怖片的每个桥段如数家珍,在关键时刻轻轻推一把,剧情瞬间脱离轨道,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一切:女主角在镜子面前洗脸,在任何一部恐怖片里,当她弯下腰去的时候,镜子里一定会出现一个不该出现的物体。
看多了恐怖片的观众这时已经绷足了神经在等着受惊了。
但在这里,当女主角真的弯下腰去之后,镜子里,什么都没有……在去年的北京电影节上,这部电影也在片单里面,当这一幕发生时,只有笔者一个人哈哈大笑,而身边的观众则转过身来,额头上写着四个字:你是白痴。
因此,这一类电影可以说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智力竞赛与默契考验,是一种“只有你懂我”的会心一笑。
节操全无地“恶搞”如果说《惊声尖叫》是在板着脸讲冷笑话,那么《惊声尖笑》就是在脸上抹着油彩、粘上假鼻子,极尽滑稽之能事地逗你玩儿。
所以,如果说以《惊声尖叫》为代表的恐怖喜剧是“善搞”的话,《惊声尖笑》就是不折不扣地恶搞。
《惊声尖笑》同样要求观众阅片无数,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知道它在“糟蹋”哪部电影:比如,女主角被蒙面杀人魔追杀,她拎起一张桌子丢过去,这时镜头突然变慢,桌子带着速度线飞向杀人魔,而杀人魔双脚钉在地面不动,一个大弯腰折杨柳,整个上半身向后仰过去,桌子擦着鼻子尖飞过——到这里你可以知道,这是在拿《黑客帝国》来开涮,而接下来一个镜头,可怜的杀人魔因为做这个高难度动作而闪了腰,让人为他掬一把同情泪;而在另一个桥段里面,男主角之一与恶魔面对面屹立在长廊的两端,镜头肃穆、音效宏大,天空中还有鸽子飞过,看到这里地球人都知道吴宇森“躺枪”了。
而接下来,两边人驱动,轮椅来对撞,满天的鸽子在他们头上拉粑粑,这样的恶搞,想必吴宇森本人看了也会笑出声来。
这一系列电影催生了后来的“大电影”系列,比如《超级英雄大电影》、《鬼影实录大电影》、《暮光之城大电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种电影一般结构松散笑料生硬,但观众并不在意这些,大家看的就是这种节操全无的恶搞。
比如名动江湖的极品烂片《鲨卷风3》,就属于那种“我知道我在拍烂片,我知道你知道我在拍烂片,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在拍烂片”的执着。
而在电影里面,《冰与火之歌》的小说作者乔治•R•R•马丁前来客串,被鲨鱼残忍杀死。
看到这一幕,被《冰与火之歌》说死人就死人的故事进程虐得身心俱残的粉丝们从心底里发出一声狂吼:“你也有今天!
”但是,退一步讲,这种恶搞建立在幽默感十足且开得起玩笑的社会基础之上,比如《惊声尖笑2》里曾经疯狂拿《断背山》开玩笑,被恶搞的李安对此一笑置之。
而跟这部电影差不了几年的《无极》上映之后,引发了网友山呼海啸般的吐槽,其中最成功的吐槽当数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同样是被恶搞,《无极》的导演显然没有那么大度,对于这部电影怒不可遏,那句“人不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至今还时不时在影迷耳边回响。
没有幽默感、开不起玩笑的结果是这位导演后来再也没有拍出过什么有趣的作品。
被玩坏的僵尸片在恐怖片里面,僵尸片或者说丧尸片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类型。
从《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丧尸出笼》一直到长红不衰的《行尸走肉》,笔者可以给诸君列出一个一天看一部足以看到张家口冬奥会开幕的片单。
当然,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僵尸片,而是拿僵尸片来开涮的电影。
在这里面,有两部电影不得不看。
首先是《僵尸肖恩》。
这部电影拥有无数拥趸,从头到尾的英式幽默让人笑破肚皮。
它的笑料特别“闷骚”,通篇没有一处刻意挠痒痒式的笑料,而是创造一种氛围,一旦你的情绪融入到电影之中,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而且,它化恐怖为笑料的能力令人叹服,比如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僵尸们朝主角走来,只有击打头部才能把它们摆平,手无寸铁的主角发现了一箱子唱片,于是只好用唱片来削僵尸脑袋,但在用哪张唱片上,二人发生了分歧。
“不能用这张,这是我好容易淘来的限量版”,“这张我很喜欢,绝对不能损坏”……一边是僵尸缓慢地逼近,一边还在就音乐口味吵个不休,这种急惊风碰上慢郎中式的笑料,在电影中比比皆是。
受《僵尸肖恩》的影响,美国人也拍出一部同类型的电影:《僵尸之地》。
这部电影的主角彼时还没有因为《社交网络》而红透半边天,但那种不动声色的表演方式和超快的碎嘴语速已经让人看到一枚未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比起前辈,这部电影的黑色幽默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充满智慧的小包袱和对僵尸片桥段的加工与揶揄极其到位,而老牌明星比尔•默瑞的客串使得这种黑色幽默到达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
在这里笔者不好剧透,只能说一句:强烈推荐,前方高能。
另外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是《温暖的尸体》,这部电影堪称僵尸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男主变成僵尸之后吃了女主男朋友的脑子,于是拥有了该男子的记忆,也正因为如此,他(或者说“它”)爱上了女主角,一个僵尸与一个人类,就在朝夕相处之间产生了恋情。
玛丽苏狗血恋爱与僵尸题材居然可以结合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出人意料,而男主角的颜值更是让广大女性观众毫无抵抗力。
小清新居然连僵尸都不放过,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当今世界电影全面向女性视角靠拢的大趋势。
无厘头的港式惊悚其实,对于今天这个话题,香港电影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出于市场的需求,一大批恐怖片应运而生,而熟悉香港电影的人都知道,香港很少有非常纯粹的恐怖片,即使是在恐怖片里,也会有大量的喜剧元素。
比如黄百鸣的成名作“开心鬼”系列,鬼气森森的开篇之后,剧情突然急转直下,往喜剧片的路子上一路狂奔;比如洪金宝的“鬼打鬼”系列,阴气逼人的停尸房虽然吓人,但洪金宝与僵尸斗智斗力的过程,却融合了打斗、杂耍甚至歌舞,搞笑的一塌糊涂;甚至就连儿童片都不放过,在《新乌龙院》里面都有一段屏住呼吸躲僵尸的戏码。
这种恐怖与喜剧结合的路子是香港电影特有的玩法,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就是周星驰的《回魂夜》。
那时,刘镇伟的电影还充满想象力,那时的香港电影非常粗砺但有着满满的生命力,《回魂夜》里从头到尾的夸张和胡闹,但猛鬼出没的紧张恐怖与周氏无厘头的融合,居然毫无违和感,电影最后拿报纸叠帽子飞上天的镜头,如今看来依然不过时。
在“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电影里面,加再多的元素都让人感觉不意外,究其原因,那种浑然天成的市井范儿是重要原因。
比如在一部知名度不太高的电影《撞邪先生》里面,有一个桥段非常有趣:猛鬼上门收魂,主角一行人要摆上鬼可能喜欢的东西来拖延时间,摆上美酒被打翻,摆上美女杂志被丢掉,摆上麻将……鬼欣然开打。
如此接地气的鬼,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部电影虽然不太出名,但这个桥段却、最能体现港式市井恐怖喜剧的精髓。
说到这里,在香港恐怖喜剧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便是林正英。
他塑造的一眉道长,可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持桃木剑施法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别人扮演道士的时候像个演员,只有林正英扮演道士的时候像个真正的道士。
可惜英年早逝,一眉去后,再无道长,走笔至此依然唏嘘不已。
大师小品的恶趣味很多影迷对恐怖片和喜剧片颇有微词,认为这两样是廉价的商业片,但事实上,这两种电影非常考验导演的实力,因为如果调动不起观众的情绪,恐怖片吓不到人,喜剧片让人笑不出来,绝对就是失败的作品。
因此,如今影坛上的许多大咖喜欢拿恐怖片来练手,有趣的是,他们有很多作品都是恐怖与喜剧结合的电影。
比如《鬼玩人》三部曲,史上最经典的cult电影之一,这套电影一看就是成本极低,处处充满了渣到爆的五毛钱特效与苍白无力的剧情,全片最大的支出应该是蕃茄酱,到处是粘粘糊糊的血浆效果,但绝不让人有喘气空间的惊悚效果异常出彩,而掩藏在惊悚后面的恶趣味同样让喜欢cult片的观众兴奋不已。
到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看得出导演的预算大了很多,但横飞的血浆和假得不能再假的怪兽,依然十足的B级范儿。
这套电影的导演叫做山姆•雷米,他后来拍了一部电影,叫做《蜘蛛侠》。
比如《林中小屋》。
这又是一部极其考验观众恐怖片阅历的电影,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捶地大笑狂呼经典,一种是面无表情不知所云。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的每个镜头、每个桥段、每个起承转合都是在拿经典恐怖片来开涮,到了电影最后那段大狂欢的戏码,那种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你很难形容给不懂恐怖片的人听。
所以,有心之人不防拿这部电影来考验一下自己对于恐怖电影的造诣。
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叫做乔斯•韦登,他后来拍过一部电影,叫做《复仇者联盟》。
比如《群尸玩过界》。
这是一部极度恶趣味的电影,导演仿佛铁了心不想让观众好过,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他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去恶心观众,那些胃浅的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会头晕恶心想吃酸,一旦你看进去了,你会发现,导演恶趣味和重口味下的幽默感,能让人从头笑到尾。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彼得•杰克逊,他后来拍了一套电影,叫做《魔戒》。
再比如《杀出个黎明》。
这是一部非常诡异的电影,前半部分是犯罪公路片,到了电影中段突然变成了僵尸打怪片,剧情发展之任性,让人目瞪口呆。
而且这部电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诡异幽默感,每个角色都神经不太正常,每处重口味都让人在紧张之余不由自主地发笑。
它的主演之一也是本片的编剧,名字叫做昆汀•塔伦蒂诺,一个不需要介绍的人物。
而本片的导演叫做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他后来拍过一部电影,叫做《罪恶之城》。
恐怖与喜剧,有时只有一线之隔,如果你曾经被恐怖片吓破胆,不妨按照笔者的片单体验一下恐怖外衣下的喜剧。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有些电影口味颇重,请在恐怖片爱好者的指导下谨慎围观。
想在看其他影评前先写几句。
女主人公的叛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中学时的模样。
喜欢摇滚,打扮很中性朋克,社交恐惧症,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我还没到这步)。
一幕是阁楼怪人拿出女主离家时,母亲在她身后的不舍与无助那个定格画面的绘画。
女主显然后悔自己的任性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现在的我也有时会后悔以前不懂事的种种,脾气暴躁,不好好学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后果。。。
这些都会让最爱自己的人陷入痛苦。
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青春期不一样的躁动。
而我的,就和电影里近似。
再说说电影吧。
一开始就被紧张的氛围给吸引,然后女主一家和警员的各种无厘头实在增色不少。
最终boss(精神病)也是充满悬念。
就是,你觉得那家伙可能吧,他就偏不是那个boss,结果也是对权力人士和高阶级人士的讽刺吧。
作为生活在繁华大都市底层的市井小民的我来说,脏乱臭差是生活中的不变旋律。
所以,影片的背景基调很容易让我感同身受。
如果我17岁那年看了这部电影,对我的人生会改变吗?
也许多少会在那一刻很感触,但之后又忘了吧。
记得住什么呢?
就像这篇即刻写出来的影评。
网络带来信息输入的快速也同样是流出(兴致)的飞逝。
再见,青春。
春节宅在家里打发无聊看的,搜到的时候豆瓣评分是7。
按照一般规律,鉴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恐怖片的某些成见,上了6的恐怖片都堪称佳作。
本片又一次给这个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单看剧情介绍会觉得是部俗套到一定境界的常规恐怖片,叛逆少女?
因为某些原因被困在结构复杂疑似闹鬼的老屋里,女主从对此说法嗤之以鼻到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疑,线索随情节展开,哦哦哦,原来是个凶宅哇⋯⋯为了不影响观影感受就不继续剧透了,上面的内容么稍微看过几部恐怖片的自己也能写出类似的本子,技术上来说也不能算剧透。
但是撇开后面的内容不说,即使是前面这么烂俗的构架,导演也一样拍出了大大的新意。
开头女主和同伙打劫atm 机那段基本上就简明扼要的定好了这部片子的基调,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温馨的恐怖片。
不管是黑色幽默还是小温馨,作为调剂放在恐怖,惊悚,或者犯罪类型的影片里也不算少见。
但是安排得这么自然顺畅又出乎意料的还真是不多见。
不能说每个细节每个梗都完美无缺大师级的作品,但是至少对于我这么一个有一定阅片量的恐怖片爱好者来说在一部片子里能看到好几个意料之外且令人愉悦很想拍大腿叫好的小细节算是蛮惊喜的。
从人物设定上来说,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很温暖。
不管是开始充满暴戾之气的女主,神神叨叨的女主妈妈,笨手笨脚的假释官,甚至是大boss 本人,你都不得不承认也是蛮有个有情怀的热血xx(为避免剧透此处用xx 代替)。
另外,在恐怖血腥的部分做的也还算尽责,该表现的内容也都很尽责的表现了,虽然有些打斗场面还蛮无厘头的,但至少没有比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差。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赞的非传统意义上的非常温暖的恐怖片,有恐怖和惊悚,但是更多的是温馨,幽默和出乎意料。
基本上算是打着恐怖片的讲了个叛逆少女和妈妈解开心结的亲情剧,而且观影过程还很愉快,看完满满都是正能量。
看完一点模糊的想法平静的日子别作,尽量正能量(严肃脸),遇事要懂得沟通(很多人真的不擅长,不是粗暴解决就是回避,要有意识的培养沟通的习惯),与人为善,这样其实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遇到麻烦就请呼唤出体内的战士吧,柔弱行不通,自己不作为指望别人是最不靠谱的事。
片子里的心理医生给我触动很大,快结尾时他说的那段话,大意是你明明想帮助人,可对方却毫不领情,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吗。
其实他才是负面情绪爆棚无法舒缓的人,所以每当超过承受极限时就会变身屠夫。
我在想要是他找自己的心理医生治疗,或无法适应就干脆改行也不会把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当然电影这么着就没法演了。
平常生活里谁都有压抑、愤怒的情绪,一定要培养个健康排解渠道,最起码多交朋友多运动,培养个小爱好什么的。
多找点方式把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就不太容易心理全面崩溃。
恐怖喜剧。
最近看了几个这样混搭风格的片子,荒蛮故事,血色孤语。
有血腥,有死亡,又有喜剧色彩。
叛逆女生因炸保险柜被抓,律师为她辩护称她这样的行为是心理疾病,需要治疗。
但因她之前已经多次犯同样错误,这次对她的判决是在母亲家中禁足八个月,依靠一个电子脚环对她进行监控。
女儿多年前离家后从未回来过,母女间很是生疏,女儿要打电话时,母亲却捧着电话煲粥,接着女儿在电台中听到母亲打电话过去讲家里的鬼故事。
女儿嘲笑母亲,母亲却反驳说那鬼你小时候也见过。
接着家里开始发生离奇事件,女儿半夜被电话铃声惊醒(hello moto),巡着声音走到地下室,被一只手抓了一下,接着由于她的脚环越界,引来负责监视她的胖警察。
胖警察看来也是一个灵异事件的爱好者,煞有介事的企图录下鬼魂的声音。
后来他们查到这所房屋原来是一个感化院,专门接受问题儿童,进行教化,因15年前一个女孩被残忍杀害而被迫关闭。
凶手至今未归案。
他们怀疑是女孩的冤魂不肯离去。
女儿想要离开,请警察和负责她案子的官员来到家中,家中突然停电,灯光亮起时负责她案子的官员被严重伤害,没有人相信鬼魂的说法,认为此次事件为女儿所为,判她继续留在家中。
晚上,女儿被玩具熊的声音惊醒,将玩具熊扔到火炉后,第二天洗澡时又被那只破烂熊滋扰。
这一切让她感到恐惧,决定离开。
监控她踪迹的警察说法她留下了帮助那个女孩的冤魂。
他们找到一些线索后怀疑邻居大叔,女儿要求警察配合她拿凶手的假牙作为证据,女孩进屋后发现大叔戴着假牙在睡觉,竟然准备直接从熟睡的大叔口中拿出假牙,真够恶搞的。
当然没成功,他们被发现后警察被捕猎夹困住,女儿跑回家中后接警察电话说大叔已经带枪前去追杀,严阵以待,结果误伤刚刚回家的继父。
警察也找到邻居大叔,得知他曾经有一个养子,喜欢鼓捣机械设备,一次因故被他爆打一顿后失踪。
失踪在当年女孩被害前一年,并且他怀疑那个养子至今仍然在房间的地下室生活。
女儿先独自在家探索,发现了地下室的男子,一番折腾,终于逃脱去报警。
在胖警察的证明下,警察终于决定前往她家调查。
过程中,女儿通过一个摘假牙的动作发现负责她案子的官员有可能是是凶手,让自己的母亲困住他们后她在地下室查到那个官员当年曾作为实习生在此工作。
等他回来时官员已经漏出真面目,对他们进行追杀,并说出杀女孩的原因只是因为女孩不肯配合他的治疗方式,随后赶来的胖警察也被官员骗过打晕。
她们逃到地下男人的房间,那就是当年的男孩,他只是自闭,当年他看到女孩被杀,但因为惧怕自己被怀疑不敢出来指证。
他给女儿看了他纪录她生活一张张画,她开心,不开心,离家出走后望着她背影的妈妈和男孩。
这里也不是最后的避难所,官员随后追来,又是一番打斗,结果女儿被击昏,妈妈被官员几乎勒死,自闭男孩拍醒女儿递给她一把叉子,女儿将叉子插入官员下巴,然后通过一根引线被爆头。
从恐怖到犯罪到CULT喜剧,诡异的“一家人”。
解说版,看的一脸懵
笑点不多,很英式冷笑话,剧情交代不清,也没很恐怖
并没有评论的那么好~
别具一格的小成本惊悚片,某一刻还是挺温馨的。
最后半小时真是畅快淋漓,不过前面都是什么鬼,那个光头警察是什么作用?还有她妈的措施就只是说说而已?在阁楼里待了15年的那个尤金我理解你,但是跟他一起住了15年的这对夫妻算是怎么回事?脱离人类规则了吧?
尤金太可爱了。
女主全程便秘脸太逗了 最后三分一开始高能展开 片子还算有点儿新意的 就是前面铺垫拖沓无聊了点儿
有点无聊,没看完就弃了…
一般
有点蒙圈
年度惊喜之作,每个人都很可爱,特别是躲在墙里的尤金!
其实也将近四颗星了,剧本还是不错的,但是整体节奏把握和展开可以更好的,稍微有影响到观感,人物关系的交代处理有点欠缺,不过整体来说也还不错了。三星半。
有喜感但是不到大笑,悬疑恐怖片,品质不错了
一点都不惊悚的喜剧片,有爷T潜质的女主好有执行力~尤金很可爱~
终于有个直面鬼魂阴魂不散的真相的了,就是觉得全世界都亏欠它们的。离烂片只有一步之遥。
这躁郁的姑娘太招人厌了,完全不想看到她
手提看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大乱炖,但是还算有点意思
好像是来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