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美如花的她》《瓶装的幸福》两个故事只用了一集来讲述,从完成度来说,《瓶装的幸福》更好,想传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做好事带来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比较值得回味。
《貌美如花的她》反而给人一种不明就里的感觉,算是故事里面最差的一个。
因为合成了一集,如果分开单独讲的话,可能观感会不一样。
《旅行者刻出的高墙》《采葡萄的少女》也是用了一集来讲述,但总体上却比前者要好。
最喜欢的是《采葡萄的少女》,非常有趣且搞笑,伊蕾娜穿的那身红色的长裙真的好美。
《无民之国的王女》是一个不同阶级的两人相爱却被活活拆散的悲剧故事,甚至让人觉得细思极恐。
我们也看到了伊蕾娜跟真正有经验魔女的差距。
《杀人魔》这个故事……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恐怖故事,结果不仅不恐怖还搞笑,“杀人魔”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魔。
当时我还觉得这就是一个全年龄作品,应该不会有什么血腥的情节吧,但是下一集我就被打脸了。
《逆流的悲伤》可以说是话题性最大的一集,因为这一集的基调与前面完全就是天差地别,压抑、黑暗、血腥、暴力甚至有些不适宜的情节,但这并不是主要的,这集最主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为了挽救朋友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当快要实现的时候,才发现黑暗的背后,还是黑暗,自己根本就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以更痛苦的方式结束这一切,最后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种无力感伊蕾娜也深有体会,因为如果之前是可以做到而不去做,那么这一次是想做却无法做到,毕竟还是太年轻。
观众也是体会到了这种无力感,这集才会如此深入人心。
楠木灯的病娇演技很赞,我感觉她可以尝试一些比较偏激的角色。
《两个师父》《两个徒弟》是比较有连续性的两集,前者讲述了伊蕾娜的师父的过去,中规中矩。
后者是一出彻头彻尾的喜剧,看点则是黑泽朋世和本渡枫性格反转的演绎,以及混乱的关系……《灰之魔女各种平凡的故事》,本渡枫的怪物级演绎。
总的来说,《魔女之旅》是一部很不错的公路性质动画,但是跟其同行比,差距还是不小,因为每一集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放在近年,还是可以的(毕竟有《少女终末旅行》这个标杆) ,挺值得一看。
《魔女之旅》绝对是一部优秀的单元剧动画作品,比起国内优秀作品《刺客伍六七》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所谓单元剧,就是每集都是单独的故事,不看上集看下集没有太大影响,剧情方面,除了一部分重要人物的交代以外,确实是做到了每集讲一到两个小故事。
这样的作品,更加适合现在的快节奏,那么,确定了制作形式,难点就在于怎么让每个故事都做到独具匠心,都有特色,而不是让人看上半部分就猜到下半部分。
那么,我在这里不得不说,《魔女之旅》的剧情发展,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说情理之中,其实或多或少在一些细节方面都存在铺垫,剧情深度也不仅仅是图一乐的感觉,运用这种黑暗童话的风格,会不由得提高作品高度,没办法,这就是常态,黑深残反转就比平平淡淡才是真要更加让人记忆深刻。
而《魔女之旅》,在黑暗风以及欢乐喜剧向的程度把控上,也是恰到好处,相互调剂,让人不会一直保持某种心理状态。
至于说作者脑洞大开,有一些剧情的确是出乎意料的精彩,反转也让人记忆犹新,比如时之回溯以及最后的各式各样的伊蕾娜,和沙耶互换身体那一块,都让人佩服作者的脑洞,至于为什么说童话风,因为故事还是比较简单的,甚至高度概括就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一集的内容,这点,与《刺客伍六七》相当类似。
能把故事说好是一方面,怎么去表现才是观众最直观的感受,直接体现在画面、声音上面,作画属于优质的范畴,许多颜色的搭配看上去非常让人觉得舒适,作品战斗场面不多,但是魔法空战也制作得不错,十分流畅。
人物塑造方面,成功塑造了屑魔女伊蕾娜的形象,她冷静、傲娇、自恋、有点点贪财,制作组在她身上可谓是下足了力气,人物动作、细节方面制作精良,《魔女之旅》更多的是站在伊蕾娜第三方的角度上看问题,讲故事,故事的主角,并不一定是她,所以会给人一种看童话的感觉,不过就算是童话,也是深度比较深的童话故事了。
如果硬要说存在什么不足,那就是跳跃式的悲喜剧切换,让人怀着等转折的心情看了一部纯喜剧,又或者是在毫无防备中被突如其来的反转带来不适,这样单元剧基调变换的形式并不能让所有观众买账。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画面制作精美、故事引人入胜、结局意想不到的作品,值得一看。
秋季番《魔女之旅》第5话放送完毕,本话不再是刀,风格回归到了第1和2话的那种轻松而又愉快的日常,主要讲述了伊蕾娜与芙兰老师重逢并受邀作为“大师姐”对王立魔法学校的学生进行指导的故事。
此前很多人在第3话因为受不了女主的「无动于衷」「见死不救」而弃番并对这部作品和女主角伊蕾娜展开了非常恶毒的谩骂攻击,将这部作品推上了风口浪尖,无论是贴吧还是B站评论区都掀起了大规模撕逼的粉黑大战。
我承认第3话制作组在细节处理和节奏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导致第3话很不尽人意,大家稍微发发牢骚也有情可原。
但这并不意味着《魔女之旅》就是一部糟糕的作品,伊蕾娜就是一个见死不救的无情摄像头。
将对制作组的不满发泄在女主身上?
那可真是太可笑了。
第3话的拉胯并不足以否定整部作品,那些觉得3话侮辱了自己智商而放弃这部动漫的观众,你们简直不要太蠢啊,就这样错过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实在是有些可惜。
我在知乎开设的有关第3话争议的提问,收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反馈就是大家对伊蕾娜这个角色琢磨不透,第1话给人天赋异禀,活泼可爱的“凤傲天”形象,第2话是热情主动,乐于助人的“好姑娘”,怎么到了第3话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冷酷无情”了呢?
关于伊蕾娜为什么不能解决花田和女仆的问题我就不多做解释了,请大家仔细阅读《魔女之旅》原作小说第1卷自行体会,或者认真阅读B站科普君「S级猎人麦露」在每话评论区留下的科普以及发表的专栏文章。
而我在这里主要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谈一下伊蕾娜的人格塑造。
请大家记住,伊蕾娜的人格属性是一个不断完善并丰满的动态过程。
如果说第3话制作组向大家展示了面对花田和女仆无能为力的伊蕾娜,第4话是亲身体验了与顶级魔女战力之间的差距而显得弱小可怜又无助的伊蕾娜,那么第5话就是伊蕾娜人格塑造的重要转折点。
第5话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天资聪慧活泼开朗热情好助的伊蕾娜,对读书和旅行有着情有独钟的伊蕾娜,对美丽的王立与芙兰老师恋恋不舍却又无法停下旅行脚步的伊蕾娜。
因此不难看出,伊蕾娜的人格属性不同于以往大家所接触到的任何动漫主角。
因为她的人格属性是非常复杂而又立体的,是一个随着故事的推进而逐渐变得丰满的动态过程,绝非三两话就能全部摸清并对她下定论的。
这也是我为何一直等到第5话才决定给出这个长评的原因:以往的三集定律在这部动画上得不到体现,需要大家往下看,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魔旅的世界观逐渐展开,女主角伊蕾娜的真正人格魅力才能更好更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伊蕾娜走过的国家和经历的故事越来越多,将会不断有新属性的伊蕾娜为人们所知。
直到动画的最后一话(一切平凡无奇的灰之魔女故事),前期伏笔全部回收(在16个平行世界伊蕾娜中有一个不成人形的胶状伊蕾娜,推测很有可能是插手花海异变结果翻了车),最终伊蕾娜的人格属性完全呈现的时候,那一定就是她最高光的时刻!
如果你们真的爱她,就请和我一起,陪伴她将这场人生旅行进行到底吧!
本文为我原创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第1集:是给一直以来一帆风顺的孩子一点挫折,让她明白处于被动地位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第2集:说明一般的考试制度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
学习是个人的事,自我思想、知识发展之路是孤独的。
第3集:前部分说的是类似罂粟花般吸引力的玩物丧志,严禁花入内就是禁毒,对魔女来说没有作用就是有智慧的人会有意识抵抗诱惑而不被毒害;后半部分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见过光明美好,对处于黑暗而无法改变的人更加绝望。
第4集:没看明白,或许经历不够吧。
看了《奇诺之旅》,感觉是挺像的。
第5集:描绘的就是自由王国吧,不被生存资料而限制的个人自由。
相比现实的虽然生存资料成本已经降低,但被各种限制困在里面。
知识、信息、技能学习的不自由(教育考试入学制度、保密);工作不自由(找工作时的各种条件门槛要求);生活不自由(被价格限制的物质资源)。
最初写这篇的时候,还是有一点自傲的。
以往看动画和小说都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主角视角。
而现在发现自己的无力,自己不过是其中悲剧的路人而已,看着这种写实剖析的作品,有点不忍开卷。
但看到有人收藏,还是继续看下去写一点感悟。
第6集,看到开头自己就不自觉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个“正直魔法”应该就是取消心口不一,直接把想法和语言统一起来。
而人因此闭口不言,就有点像是文字狱、舆论管控一般,虽然表达都是合规的,但人的内心还是不变的。
但这些都只是外延思考。
这集的主要一句话就是,正直的剑也需要谎言的鞘来包裹。
真话会伤人,所以也需要谎言来润滑人际。
做事不能偏激。
伊蕾娜小时候受到《妮可的冒险潭》的启发开始自学魔法成为最年轻的见习魔女,拜芙兰为师。
芙兰受妮可(即伊蕾娜母亲,芙兰师父)委托,收伊蕾娜为徒并打压她,帮工一个月(伊蕾娜性格超好超能忍耐)啥也没教就考核,把人家打哭了后超慌,一直哄,伊蕾娜一直哭,边吐槽芙兰。
打斗超带劲,废话没有,一直放招位移观感超棒,打哭了这里非常带感,氛围渲染得很到位。
(好啰嗦!
)
一年后成为魔女,伊蕾娜正式踏上旅途
从之后的旅途可以理解妮可和芙兰想教会伊蕾娜的作为一个旅人很关键的一点(包括母亲嘱托伊蕾娜的几点,也是妮可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就是不要忍耐,只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生命至上。
因为是旅人,能力精力都有限,没有必要当圣母,什么忙都帮,什么人都救。
伊蕾娜也很聪明,一直遵守着教导,在遵循自己行为准则的时候不干涉无关外界,同时也不能在一个地方留太久,不能对地对人有过多的留恋,这会阻挡旅人的步伐,她想走得更远。
坚守原则和良好的个性(还有自恋)成就了作为旅者的灰之魔女。
同时作者也借魔女之旅,在讲述异世界的各种故事,它们有美好,有邪恶,都是富有想像力又精彩脱俗的。
在一场又一场的旅途里,她会遇到过往的友人,停下脚步回忆过往,享受重逢的当下,同时又怀着坚定向未来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伊蕾娜清楚地知道没有退路,为选择而后悔毫无意义,唯有向前。
这就是真正的旅途啊。
我想如果有幸能去环游世界,也会经历这样一次次的重逢和选择吧。
我对异世界的感知是从《异世界食堂》开始的,之后是《打了三百年史莱姆不知不觉就练到了满级》,然后就是《魔女之旅》。
异世界是带有幻想色彩的世界,带有令人向往的神秘,借普通魔女的旅途去看到异世界,看到异世界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个将我们代入其中,让我们同样拥有作为魔女,作为旅人去感知异世界的一个视角的过程。
对我而言,这样的故事有种很赞的幻想魔力,可以分我一些想象力,让我有能力去感知这个并不存在却如此熟悉真实的异世界。
这注定是一次精彩又引人深思的探索之旅,无论是对于异世界本身,还是对于异世界的人和事。
这里的异世界同样统统可以替换旅途,毕竟世界的未知对于我们和异世界的未知对于我们,是一样的。
对于将平行世界的伊蕾娜合在一起这样的操作是十分有趣的,让读者,让伊蕾娜看到自己的选择会导致的后果(性格和心理塑造上的后果也是,不得不庆幸主角型伊蕾娜能走到这里一路的正确选择,也体现了伊蕾娜的性格、行为、心理是随着旅途在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人由于生活环境和所经历的人与事的不同而成为了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行为,所以会有不同的伊蕾娜,不过原有的性格也已经决定了将会做出的选择,所以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预见未来的,也就推翻了平行世界,所以扯远了。
各个人物塑造和事件的发生都很到位,师徒传承的对称性很到位,母女都很喜欢面包,都热爱旅途,富有个性,但是伊蕾娜喜欢女孩子!
还有各种我爱你,你却爱她;我爱你,你却自恋这类稳定性塑造得很有趣。
伊蕾娜真的很会撩,连自己都撩得很上手。
穿越回十年前想要拯救挚友家人的薰衣草魔女解释过:即使现在救了她,也无法改变在自己所处的这一世界的那个挚友的性命。
这只能在与伊蕾娜有交集的那个世界中过往事实是无法改变事实。
即使这样依然心甘情愿消耗生命去救,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可以得到一丝丝“她还在平行世界某处获得好好的”微凉想法。
那么最后一集主要讲了什么呢。
从各个时间线经过时空的扭曲终于见面的伊蕾娜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经受各种洗礼以后变成现在不同的自己。
与自己的各个人格交谈和解是伊蕾娜可以继续踏上旅途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这么长时间旅程中她衍生过的各种情绪的集合。
让人不禁思考,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和那么多不同的我由于最初的选择不同而变成了不同性格的我之间,唯一的纽带就是我之所以为我产生的独一无二的思想。
即使中二呆萌傻白甜也是自身的一部分,她们一起才构成了我。
就是这个他和漫画的剧情进度是一致的吗?
所以我没有看过漫画,但这太奇怪了吧,明明前一集还是一个暖心大姐姐的形象后一集,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旅行家了,不问世事不在乎一切,尽管是自己无意中惹出来的祸端,就前一集的人设来说至少会有点愧疚,但后一集完全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再来了,中间应该会经历点什么吧就完全的从暖心大姐姐忽然就冷漠了,我觉得他应该经历背叛或者是无能为力才会变成这样吧
作为很早就开始追这个系列的狂热粉丝,从一开始根本找不到多少资料,到一点点补充完了豆瓣上的条目,再到听闻了漫画化和动画化的消息,一步步走来的过程真的让人很受触动。
在小说的后记里,作者白石定规也提到了这个系列本来并非正式出版物,而且也有三卷就要完结的危机。
在那之后,《魔女之旅》系列依然坚持走了下去,直到终于有一天拥有了自己的漫画,然后紧接着就动画化了。
我相信和我一样的原作读者们一定会很紧张,因为这类不出名的原作很难拥有好的制作组,而轻改改砸了的倒是不在少数。
怀揣着不安的心情,我迎来了动画pv发布的那一天。
制作质量之高超出了我的预期。
正式放送之后更是让我看到了制作组的用心程度和细致程度。
不知道作者白石定规看到自己最初默默无闻的小说一步步走到现在,还获得了成功的动画化,心中会怎么想呢?
抛去上述感慨,《魔女之旅》这个系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从前三话来分析,动画化又是成功在哪里?
本评论主要想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行见闻与多元化和随机性的故事《魔女之旅》的题材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旅行见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公路片(我个人更喜欢用旅行见闻一词,“公路”一词更有美国西部感)。
所谓旅行见闻,顾名思义是指主人公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现象乃至文化与风俗。
没有人能够料及下一个遇到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物,也没有人能够料及旅程的下一站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这也正是旅行见闻的魅力——多元化和随机性。
回到《魔女之旅》系列,在原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卷里的篇目都有不同的风格。
有的治愈,有的悲伤,有讽刺的篇目,也有惊悚的篇目,单纯恶趣味的搞笑风格也不少。
这不就像旅途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吗?
读完了上一个故事后,无论我们是开心还是悲伤,是无奈还是愤恨,这些情绪都随着主人公伊蕾娜的离开而被留在了过去。
调整心情,翻开下一页,在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下一个故事是“好结局”还是“坏结局”?
怀着这种好奇的心情,和伊蕾娜一起期待着前往下一个国度,这或许就是旅行见闻这一题材的魅力所在吧。
二、治愈与致郁的界线在动画开播之前就有不少关于“治愈”与“致郁”的争论,其实我觉得这是很难得到结论的。
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故事,有的甚至不能用“治愈”与“致郁”这两个单纯的词语来划分,因此对于《魔女之旅》和其他旅行见闻的题材而言,“旅行”或许是个更适合的标签,因为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复杂的色彩在里面。
至于每个单元剧的剧情是“治愈”还是“致郁”,虽然可以区分,但是没有什么必要。
我想作者的意图从来不是要写一个“治愈”或“致郁”的故事,只是写了一个故事而已。
这也就能解释像《在融雪之前》这样的篇目,很难用上述的标签来概括它的风格。
所以不管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只要当成是一个故事就可以了,这也是由旅行见闻的多元化和随机性的特质所决定的。
三、主人公仅仅是记录者?
既然旅行见闻是由不同的多元化的故事所组成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主人公是不必要的?
当然不是,因为如果没有主人公,这些故事就只是零散的故事而已,是主人公的旅途将这些零散的故事串联了起来。
主人公的意义就是在此体现出来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她)的性格与思想会反映到故事的进程中,无论是细节方面还是整体方面。
回到《魔女之旅》,主人公伊蕾娜在故事中的介入也是或浅或深。
介入较深的可能帮忙解决了一个大危机,而介入较浅的可能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做,但也仅是看上去而已。
就以已经动画化的《如花般惹人怜爱的少女》这一篇为例好了。
这篇的原作(漫画进行了改动,将重点放在了人物上)实际上只是为了写这个现象,而不管其源头和结局。
这是《魔女之旅》系列中很少见的角度,类似只写现象的作品我只能想到绫辻行人的《深泥丘奇谈》,我个人虽然喜欢,但是在大众眼中的评价并不高,这篇也是如此。
因为重点在现象上,这是主人公伊蕾娜所无法改变的事。
而作为现象体现的兄妹二人的故事,因为伊蕾娜没有及时发现,也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伊蕾娜在其中没有作用呢?
其实不然,因为将花传递到国家的就是伊蕾娜本人,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较浅的介入。
虽然浅,但是一方面确实是伊蕾娜造成了结局,另一方面这件事也对伊蕾娜造成了影响。
这是旅行缺憾的表现,在之后还会提到。
四、动画在原作基础上的深入理解首先要明确一个界线是,动画和原作是两部作品,因此动画不只是原作的照搬。
优秀的动画化是将原作的核心与精神保留,在此基础上的再创作。
显然,《魔女之旅》的动画化做到了。
然后还需要明晰的一点是,原作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我在看过如第七卷和第九卷的高峰期,第十卷中更加成熟的篇目之后,回过头再去看第一卷确实觉得有很多缺陷的地方。
因此第一卷被批评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原作很糟糕,是动画制作拯救了它呢?
我看未必。
因为动画制作没有脱离过原作,是原作为其提供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好的制作也不能拯救原作。
在接受上述几点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动画化制作成功在了哪些地方:(1)优秀的世界观设定目前来看几个不同国家或村庄的设定都各有特色,而且背景的作画非常精致。
其中第二话的魔法师之国的背景就相当惊艳了,不管是不同高度的门口,还是魔法师们四处飞翔的场景,很好地将这个国家的设定表现了出来。
第三话的花田附近的国家也是如此。
(2)对于伏线的修正与补充比如第三话第一篇,动画给看门的守卫画上了口罩。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很好地与花田有毒这个设定保持一致。
虽然看起来很容易想到,但是小说里没有提到,而漫画没有画,这是一个很容易疏忽的细节。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第二话中伊蕾娜与沙耶第二次见面时,沙耶的一系列反应就是很重要的伏线。
此外,原作中比较突兀的伏线,动画也进行了修改、移动或补充,使得这些伏线能够很自然地交代出来。
(3)镜头语言的运用动画作为一种视觉的呈现,很难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直白地表现出来。
因此动画选择了镜头语言作为心理描写的补充。
例如第三话第一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离开花田之前,伊蕾娜从扫帚上下来,想要去靠近,然后逐渐后退,直到坐上扫帚离开,这一系列动作就能表现出她的内心从一开始想要上去看看情况,再到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带着无奈、伤感与一些可能有的害怕情绪离开了。
之后还有一段镜头给了雨中的伊蕾娜,这也是上述感情的一个直接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动画表现出了伊蕾娜旅途中的一个缺憾,而不仅是无情地离开。
另外,在第三话的第二篇中,也在原作基础上加了一些细节,包括村长的视线,和对伊蕾娜的一系列语气词,这些都是为了完整塑造村长形象所加入的细节。
而伊蕾娜在修复茶壶时的动作,也能表现出愤怒、愤怒之后的思考,无奈地放弃这一系列感情。
以上三点其实都是说明了一个问题:细节。
这些细节说明了动画制作组是在深入理解了原作剧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使得作品内部得到了统一。
所以如果能稳定前三话的质量做到最后的话,一定是一部很棒的动画作品了,甚至会比原作更高(对原作非贬义)。
五、与旅行见闻相关的另一种题材如果说旅行见闻是一种通过人物的移动去接触不同的故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形式是不同的故事移动到了人物所处的空间,这就是服务类题材的作品。
例如基层民警、医生、咖啡厅服务员、酒店招待员等等,这些职业作为“与人沟通”的一线职业,势必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而且这些故事也势必拥有多元化和随机性的特质,和旅行见闻题材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最后的一些想说的话最后还是回到开头,作为《魔女之旅》系列的真爱粉,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原作拥有如此出色的动画化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热泪盈眶的事。
从第一卷开始一路读下来,从中也能读出作者的成长,不管是构建故事方面,还是思考的深度方面。
第一卷是有些模式化的“到了一个新地方-发现一些奇怪的事-得知了真相”,到了第二卷开始,背景和切入点有了变化,也开始引入了双线叙事,尽管还是那种很稚嫩的双线。
之后视角的转换变得越来越熟练,故事的切入点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有的也会加入悬念。
至于故事的基调,也不再是比较僵硬的那种,变得更加自如了。
总之就是看到这个系列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不收敛自己的个人趣味),就非常由衷地感到高兴。
顺带一提我最为喜欢的几个故事是《瓶中的幸福》、《被诅咒的奴隶》、《双眼看不到的风景》、《星霜之旅》系列、《彼岸花》这几篇,其中最喜欢的是《彼岸花》(如果出第二季的话请一定要做这一篇啊,お願いします)
轻轻松松的一部番,没有强大到逆天而行,不是一部爽剧但是他告诉我们的是魔女也是平凡人,普通人也就是拥有强一点的能力,除此之外也就是普通人很日常很搞笑也很平凡,自恋且内心无比强大的伊蕾娜,教会我们自恋的同事尊重他人不贬低不谄媚,用自己的心包容他们不以为自己的正确判断,干涉他人,甚至“纠正”他人有多少次,我想说救救陷入魔力花圃的普通人,救救公主然而她就是他自己,给我感受就是一种很强大的划分边界的能力。
自恋如果是尊重他人的,也很可爱。
这次看12集番的时间有点久,可能,它真的不是那么的好看?
这部《魔女之旅》采用了美剧那种单元剧的叙事方式但是根本没有学到别人的精髓,完全脱离的人物的基本设定看了豆瓣排名第一的剧评,深有同感。
第三集的同其他剧集的撕裂感太严重了本来我以为番剧应该都是按照时间线顺序来讲的冒险故事,主角是怎么一步步从,整日练习魔法而未出过家门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15岁少女,经历各种故事而成为性格和心智都成熟稳重的魔女,我本来以为是这样一个故事,所以才叫魔女之旅。
结果到了第四集和看剧评,才知道这是个单元剧,我其实不太能理解的第一部向学习了美剧叙事方式的范例?
但是说我反而只觉得有点邯郸学步,后几集的叙事方式整一个烂掉,完全搞不清楚时间线是在哪里,而且咋说呢,十二集下来,不知道讲了个啥。
虽然好像就是没讲啥东西,剧情挺水的,但可能大家都是来看伊蕾娜的表情包的?
接着第三集撕裂感的说,本来第二集的时候沙耶偷了伊蕾娜的东西留她留了那么久,我还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来着,因为她就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而已,怎么着也会稍微生气一下吧,结果她的处理方式真的好成熟,我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因为我从前一集的内容推测,她就只是一个整天埋头苦学魔法的孩子,对于为人处世这些肯定不会特别懂,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然后第三集的故事又完全抛弃了这一集的人物设定,见死不救,不对魔法花田做任何处理。
有人觉得她只是个旅行者没有义务对这些东西施以援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说的是对的,但是伊蕾娜她这个人物设定肯定不会是你这种想法,按照你这种说法,第二集的时候,她凭什么要在寻找徽章的一周时间内帮助沙耶掌握魔法?
她完全可以在城里吃喝玩乐,你一个撞到我的陌生人,还害我搞丢徽章,我没躲着你算不错的了,你还指望我教你魔法?
我是什么好心肠?
所以伊蕾娜是的,但是第三集她这个态度,是不是完全把这一集建立的人设给毁掉了剧评第一那位老哥说的是真的好,很多讲到了我的痛点,我看过天蝎一到四季,完完全全就是单元剧的叙事方式来的,这种方式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是由浅入深的,每一集都对某个角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这件事情中他的性格会增加什么样的成分,观众是可以感受到的,到最后你会发现,噢这就是一整季下来人物性格发生转变所带来的结果(Walter在圣诞夜向即将和其他男人吃饭的Paige表白大概是这么个事)还有就是伊蕾娜总是提问这个什么什么,令人驻足回眸的美丽女孩子是谁呢?
是我。
这个部分我也完全摸不着头脑总之这部剧画风还不错,就当是来看万恶之源表情包的吧
4集弃,女主那句“…没错就是我”真的把我毒到。魔女设定是极大的败笔,观感硬是把奇诺同款旁观者变成高傲不屑的人上人,要么女主2集和后面不是同一人,要么就是不学魔法不配当人,选一个吧。故事内在逻辑也很崩坏,2020年还能长这种见识真不容易
可可爱爱
观感奇差 给了女主强大的魔女人设 却对于能给予帮忙的弱者袖手旁观 间接害死人一走了之 这番究竟想表达个啥 8分就离谱 拿脚打的?
我似乎对这个魔女没有那么高的容忍度。
正是因为被疫情、工作各种现实的东西束缚,才让我点开这部。不过剧情太弱了,某几集的变态血腥也和整体画风格格不入。同样是魔女治愈题材,推荐飞翔的魔女,同样是旅行题材,推荐少女终末旅行。
贴贴,都可以贴贴
魔女旅途中的见闻故事
原本觉得能打两星以上,去b站逛了一圈回来决定打一星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集是什么风格 ,正如你永远猜不到旅途的下一站会遇到什么风景
作画意外的挺稳定 研究生现状草
有些作品,你希望吹它的人多看点动画;有些作品,你希望吹它的人少看点动画。这部就是后者。
2020年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画面美好,节奏紧凑,音乐悠扬,最关键是全篇无崩,经费充足就是好啊。依稀有点奇诺之旅的感觉,可看着看着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翘起。可说是吃起来相当清爽的优质番了。推荐进食!
剧情也太低幼了,闹着玩一样
就是那个味~~
动画版东八区
这第三集莫名其妙,和前面两集完全不沾边,节奏也乱七八糟,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挺少女的,七集弃。没看到所谓的黑暗,少女的黑暗能有多暗?故事挺无聊的,少年表示没啥兴趣。
自恋者之旅
中途弃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