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低分的评论,说为啥军人不去?
为啥只有岛主夫妻俩在守?
为啥硬煽情?
请注意,最开始那里是军人建设的,有个连长还牺牲在那里了。
只是改革开放后,军人到了更需要的边疆去守了,而这里其实是守的经济。
打渔船只安全,监督走私船,主要影响的是县里的经济层面,因此主角作为县里村民兵队长去守岛,是不是就合理了。
再说,军人在那里守护就不苦了?
岛主又是民兵,民兵就不是军人了?
说为啥军人不去的,逻辑狗屁不通!!
故事感人的地方,县里很多人出海赚钱了,只有他俩选择了坚守。
有个情节,主人公要下岛,临时找人去替换,主人公说,县里补贴那点钱,还不够替换人一天打渔赚的钱。
妻子可以转正为教师,只是妻子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守岛。
守岛是个人经济回报最低的,岛主最开始去,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条汉子,不是想一直守下去。
只是知道了守岛的重要性后,没法丢弃那个责任。
他们夫妻俩,是可以赚更多钱,让家庭有更好生活的……比如妻子去教书,丈夫去打渔。
只是他们的那份责任心,让他们选择了付出,没有计算回报,这才是最可贵的。
有个情节,只有豆子一直去岛上看望,船老大说其他人都是去炫富。
为何去炫富?
换另一个视角,那些人是不是想通过炫富,让岛主能下岛,一起去赚钱?
这也解释了为啥只有岛主夫妻俩在守护。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岛主不电影更了不起
海军复员转业的老同学送了我一张电影票,是《守岛人》的提前观影,他说,你可以写写它的影评,故事的原型上过感动中国,是由“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的真实事迹改编,比那些俊男美女的电影有意义多了。
6月18日,与《守岛人》相约大荧幕可惜我这一天行程太赶,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丢了身份证,于是电影的前半小时我都在各种担心丢失身份证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中,一会掏出手机搜索挂失步骤,一会悄悄开了手机手电筒翻遍背包,甚至钻到座位底下一通乱找,即使是这样心不在焉的观影过程中,后期还是用光了一包纸巾,这片实在是太好哭了,以至于看到后面,我都忘掉丢失身份证这种大事,一直看到所有片尾字幕出完,影院灯光全亮,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守岛人》由“人民楷模”王继才真人真事改编《守岛人》让我想起一部经典老电影《荒岛余生》,但前者比后者的主角更伟大,《荒岛余生》的主角是因为飞机失事才沦落到在大海之中的某处小岛上,孤独求生;而《守岛人》的主角王继才是主动选择上岛,后期虽然诸多艰难和挑战,他依旧为了一份守护国土的伟大信仰,选择继续在荒岛上驻守32年;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并非独自一个人,“你守岛,我守你“,片中他的妻子说出这句令人动容的承诺,片外的新闻报道里,那个长相平凡的英雄遗孀王仕花平静地讲述着他们夫妻驻岛30多年的生活,隐藏在这朴实语言背后,是两个人孤独又伟大的一生……相比较俊男美女流量加持的爱情电影,《守岛人》里胡子拉碴的刘烨与嘴唇爆皮的宫哲,形象邋遢又老土,两个人也没有激烈狗血的对手戏,大部分都用很朴实的镜头语言,尽可能还原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平淡日常,但这种细水长流的生活,却成为比近几年我看过的所有爱情电影,都要更令人动容的一对CP。
《守岛人》剧照 影片刚开始时,王继才在“白鹿”台风来临时,不顾屋内的一片狼藉,拼命堵住碎掉的门窗后,马上冒着暴风骤雨,去巡视灯塔、国旗,直到疲惫地带着三只狗,躲进山洞里,还梦呓一样,念叨着“狐仙”。
说实话,当初看到这段,我是有点不屑的,心想,这也太煽情了吧,怎么可能有这么傻的人,在这无人荒岛上,还能做到这样?
《守岛人》剧照直到后来我搜索了人物原型王继才的相关报道,才明白本片导演陈力为什么会说,“看到的是光辉,看不到的是艰辛。
”王继才第一次上岛时,村里老人说,开山岛是在海上孤零零的一座小岛,坐船得一个多小时,而且海上经常会刮台风,船只根本靠不上去,去了那里等于坐“水牢“;而1986年,王继才第一次上开山岛时,岛上没有饮用淡水,只能喝雨水窖里的水,岛上没有电,因为台风船只无法靠岸,经常会断水断粮,最长的一次断了20多天。
即使是亲眼目睹这样艰难的生活环境,王仕花在发现老公在岛上不但无人照顾,而且经常身处危险之中,毅然决定辞掉镇小学的老师工作,上岛陪他。
开山岛航拍图海风扯着嗓子往屋里钻,屋外似乎满是老鼠、蛇发出的声音……我特别害怕,让老王睡在靠门的地方,把门挡着,我蜷缩在最里头……那一夜,太黑太黑,太漫长太漫长了。
王仕花回忆上岛的第一晚,如是说。
前20年,伴着我们的只有煤油灯、煤炭炉、收音机……其中的滋味,别人没法知道,我也没法描述。
老王常说,“岛虽小,也是国家的领土,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
”有次遇到台风,老王怕国旗被刮跑,顶风跑到山顶将国旗抱在怀中。
返回途中一脚踩空,从半山腰滚下来,摔断两根肋骨……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升旗仪式看过这些人物原型的报道后,再回头去看片中所谓煽情之处,才明白,并非难以理解,而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无法相信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这样一个信仰坚定、一生坚守的人,还有这样一份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感情存在。
试想一下,从1986年到2018年,这32年之间,生活在这样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过着近乎于野人般的艰苦生活,外面的世界瞬息万变,这期间经历儿子在岛上出生的惊险,因为贫穷大女儿只能早早辍学照顾弟弟,父母离世、女儿出嫁都无法出席的遗憾,被走私犯威逼利诱乃至报复暴打,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王继才不可能坚守一生,而作为妻子的王仕花上岛相守32年,又是怎样强烈真挚的一种情感?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巡逻日常作为一个妈妈,看到片中小儿子出生后,跟着王继才、王仕花在礁石上捡贝壳,那一刻,我特别担心,一个海浪就会把他卷走;又看到临睡前,蚊帐里被蚊虫咬的跟父母一样满身包的小志国,心想,这孩子太遭罪了;直到王继才好不容易下岛,见到辍学后在海鲜市场辛苦打工的女儿小宝,心想,王继才这是图什么呢!!!
但又看到片中一家三口、还有三条狗在这座无人海岛上,唱着国歌,郑重升起国旗,那一刻,我又被这样一种崇高的情怀所打动。
新闻报道里,无数渔民聊到出海归家时,远远的看到开山岛的灯塔,有种“快到家了”的温暖;还有王继才无数次救助过路渔民的热心肠;再到搜索资料发现开山岛是当年侵华日军从灌河口登陆后、首先占领的一座岛,属于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前哨阵地,当看到这些,突然明白了王继才那句“人这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有多么的沉甸甸,他看似平凡孤单的一生,又有多么的伟大。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与儿女在开山岛团聚可能按照我们习惯性思维,王继才这样32年如一日地驻守海岛,错过时代发展,亏欠家人,明显是个“傻子”;而他妻子王仕花,不但不离婚,甚至放下儿女,上岛陪着“傻丈夫”,一守就是32年,更是个“傻子”;而大女儿无奈辍学、小儿子少人照顾、连父母去世都缺席的一生也太不值,但细想一下,又无法不动容,这是怎样一种坚定的信仰,才能克服32年的孤单贫苦,牺牲全家的安乐稳定,去成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
王仕花与王继才记录的40多本驻守日志而我们作为普通人的所谓明智思维,又高尚到哪里去呢?
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这个岛,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这个岛不守,那个山不守,我们的国家又有谁来守?
当理解这些伟大的英雄,都是跟你我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就更令人动容。
我开头提到复员转业的老同学,他妻子也是我们的高中同窗,那时候,经常看见她分享,一年难得见一面的珍贵探亲假,大儿子和小女儿出生,双方父母生病,她都是独自一个人面对。
即使这样,好不容易复员、可以在家照顾家庭的老同学,朋友圈还是时不时转发“若有战,召必回”的文章,这样“一辈子都是一个兵”的退伍军人,相信很多人都见过。
《守岛人》剧照看完《守岛人》,我打12345咨询后,直接找到最近的派出所,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值班人员说,可以用自动机办理,只要现场录入人像、指纹,马上就能在线挂失、补办身份证。
又忍不住想起在西双版纳旅行时,跟当地朋友聊到半夜一个人回酒店害怕,他们都是去过美洲、欧洲、非洲或东南亚等地、全世界旅行的人,就一起笑话我说,在国内多安全,到处都是天眼系统,治安也好,你怕什么呢?
就是这样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令我无时不刻不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岛上送别大女儿可不就是这样,作为普通人,我们习惯于安全、便利的生活,甚至习以为常到,认为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殊不知,我们的幸福的家庭,都建立在像王继才、我老同学这样的无数人民英雄的无私奉献之上。
而我们哪怕做不到敬仰和感激,起码这些英雄不应该被遗忘。
比如,6月18日,买一张电影圈,去看看这两位《守岛人》,孤独而伟大的荒岛一生。
“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做人不亏心”,原以为《守岛人》我不会哭,但影片后半部看着他们都苦了一辈子了,却还有着那么憨乐知足的笑容,让眼泪完全控制不住。
“你守岛,我守你,就6个字”比我之前觉得浪漫的“Three words, eight letters, say it, I'm yours.”更动人。
看名字其实就能觉出来,这是一部看之前和看以后都觉得挺主旋律的,现在很流行的,很多单位都比较喜欢推的题材。
我个人看完以后觉得还是很感人得,但是吧,过于的煽情就有点不是太好了,过于的宣传无私奉献,会让人觉得不是很好。
推荐看,内容挺不错的,但是稍微有一些过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看完以后自己评论吧。
(一)场景:瑕不掩瑜单从场景来看,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画面,比如厚重的灰蓝色海面上、岩石嶙峋的海岛像一只易碎的贝壳漂浮着,加上巨响的雷声雨声,让人感觉:自然的力量真是具有毁灭性的。
但是,有一些镜头过于刻意,比如给军舰洒上金辉、给剪脐带以慢镜头、给仕花的腿伤加上慢镜头和特写。
能够理解导演的意图:作为一部主旋律大众电影,电影语言不能太含蓄,直白明了、通俗易懂非常重要,否则就失去了观众基础。
只是,易懂的镜头语言不代表需要镜头刻意强调画面。
镜头的存在感太强,反而会让观众失去沉浸感。
而这一点是一部写实性人物传记最需要保留的特点之一。
(二)情节:匪夷所思从情节上看,第一,细节不到位。
一只狗能在瓢泼大雨中找准方向,从海岛游回海岸(众所周知狗的视力很差,主要靠鼻子,下雨会让气味消散,并且海上也不会有什么气味能够让狗辨别)。
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夏季湿热,多蚊虫。
即使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没有蚊香、灭蚊液,也该有艾草(不确定是不是叫这个,应该有某种草可驱蚊)可以驱蚊。
然而很多年里,继才和仕花在海岛上被咬的体无完肤。
第二,戏剧性情节多,传记电影的写实性被弱化。
被继才救上来的孤儿张一山,父亲为海岛而死。
还有,继才父亲去世当晚,继才的儿子出生。
当晚狂风暴雨,继才、仕花出不了岛,而且仕花胎动。
仕花生不下二胎,昏死过去,继才站在门口大喊"老天爷,求求你了",于是仕花的手指动了,醒过来了,生下了儿子。
还有,整部电影继才唯一一次下岛,想找王部长换人,结果当天王部长病危,没有换成。
第三,逻辑不合理。
王部长给继才陆续派过来过十几个帮手,想替继才守岛。
继才对他们都看不上眼,不信任,甚至在与自己的对比中生出了一种自豪感(意思是觉得这些人都比不上自己)。
但是继才的画外音却说,岛外现在正是发展的好时机,让他们在外面挣钱发展吧,不要把人生浪费在了这里。
如果是一个圆滑中年人所说,那倒可以当做反话理解。
但是继才这一人物最大的特点是老实、不会说谎。
一个诚实的人,如何能做到一面瞧不上别人,一面说着"他们都是人才,让他们去把握赚钱的机会,有苦我来受"类似这样的话呢?
(三)价值观:讲好了"大家",没有讲好"小家"爱国主义、责任精神、奉献精神、知恩图报精神、坚韧精神,都是电影想要重点表达的观点。
这些观点的呈现是优秀的、令人动容的。
在观影后很久,仍然记得两夫妻在岛上升旗、唱国歌、风雨天引航。
但是,在小家里,奉献精神却变了味。
女儿小宝心疼妈妈仕花的手皲裂得不像样,给妈妈买了护手霜。
仕花怪她乱花钱,说"为给你俩凑学费,你弟已经一个星期没吃肉了"。
第一,"一个星期没吃肉"在八九十年代,真的不罕见。
编剧或许想要塑造生活的艰苦,"一个星期没吃肉"放在当时双职工的工人家庭确实艰苦,但是对守着海岛、拿着微薄薪水、养着四位父母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不应该是常态吗?
而且,同样是小孩,弟弟是儿童长身体,姐姐是青少年也在长身体,姐姐又有多久时间没有吃肉了呢?
第二,仕花责怪完女儿小宝,转头把护手霜给继才,让继才抹一点。
如果要彰显夫妻感情,此刻应该让继才挖一勺,然后抹到仕花手上,说"你也来点"。
然而编剧选择让继才自顾自地抹上,而且还是个停顿几秒的长镜头。
这一选择和电影其他细节中给我的感觉是一致的,那就是仕花对继才的爱,远多于继才对仕花的爱。
但我想,这并不是导演想让观众们解读到的信息。
类似的,继才、仕花夫妻不要政府给两人的补贴,宁愿让女儿辍学赚钱养弟弟。
当女儿小宝打工,说着不仅要给弟弟赚学费,还要让弟弟用上好文具、吃上好零食的时候,我在心里叹气。
当继才、仕花夫妻夸姐姐小宝,是夸她放弃读书,打工赚钱给弟弟上学的时候;当夫妻俩转头夸小宝的丈夫,是夸他给弟弟补习帮助弟弟考上了大学的时候;当弟弟说他考上了博士,而姐姐却高中都没读完的时候,我真实地心痛。
为现实存在的无数的小宝心痛,为现实存在的无数的小宝父母、小宝弟弟而心寒。
为什么能够接受政府给的城镇户口、政府给的小孩上学的伙食住宿补助,为什么却不能接受政府的工资补贴,让小宝别打工,也去上学呢?
(四)仕花:永远的妻子与母亲、片刻的女人仕花是一个合格甚至可以说优秀的妻子、母亲,她可以一个人做家务带孩子侍奉丈夫的父母、她可以放弃工作陪丈夫待在海岛。
这样一个角色,竟也有片刻时光是一个女人。
不过也仅仅只有片刻。
仕花一直想下岛,因为守岛本就不是他们的职责。
政府为什么总是不能调人过来,军队的官兵为什么可以违抗上级指令不愿意上岛,这些可以不深究。
但是能够认可的是,仕花想下岛,是合理的、正确的。
二胎出生的那晚,因为在海岛上,又下着雨,仕花只能在海岛生孩子。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丈夫、一间什么生产医用器械都没有的小屋,作为母亲,仕花最脆弱的时候是孤立无援的。
而这一切,都是海岛带来的。
当王部长打电话来的时候,仕花阻止继才接电话,咬牙切齿地说:"不接,让他知道我娘俩怎么死的。
"这一刻,仕花不是温柔的解语花妻子,也不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而忍耐的母亲。
她是一个在鬼门关外徘徊,孤独又绝望的女人。
她的恨驱使她以死为匕首,在所有人心上狠狠划上一道口子。
还有,仕花说,让弟弟在大学找个大学老师,介绍给他已经二十八九的未婚姐姐小宝。
继才觉得不合适。
仕花哭了,说为什么小宝就配不上大学老师了呢?
高中没毕业的小宝确实已经不可能配上大学老师了,因为他们已经生活在了不同的世界。
仕花哽咽着哭了,不知道,她是为女儿被抹去希望的一生哭,还是也在为自己作为妻子被奉献的一生哭。
仕花这一人物的层次感明显高于继才。
她有高光,也有灰暗。
仕花是一个传统的活生生的人,而继才则是更近于完美奉献的神。
我觉得,如果我们需要神,可以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开始,逐一筛选寻找。
辉煌五千年,神多得数不胜数。
如果我们需要感动,那么应该在世俗的普通人中用放大镜观察,而不是给普通人镀上金身。
拍蚊子的细节处理🦟真是令人全身发麻[发抖]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坦然接受,全家人都有一股质朴却坚韧的力量岛主的信仰,国家,亲情,友情花 生孩子时的拼尽全力 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姐姐对弟弟的爱护接棒了父母对弟弟学校角色里的缺失国家对这些为祖国奉献的家庭应该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关怀~希望自己也尽快能在一件值得一生为之坚守的岗位上你守岛 我守你[拳头]#观后感##电影守岛人##苏州#
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吧,看了一下评论,我认同的不认同的都说了很多,有很多中肯专业的评论。
我是从这部电影里才真正认识到守岛人这三个字的分量,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就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1.十几年找不到守岛替换的人就很奇怪,为什么不能轮班制呢,这一个人守那么久,如果没有妻子陪他,就算有狗,也迟早精神会出大问题。
2.在面对选家庭还是选国家这个节点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单薄。
他改变主意决定守岛主要是根据父亲的讲述,来决定通过部长来报答部长的父亲,我有一个疑惑,这份恩情真的会让他在守岛近十几年后,依旧选择舍弃儿女不顾,让女儿放弃学业,依旧坚持去守岛吗?
也许因为我和过去人的观念不同,因为我没有他的大毅力和诚实,所以我无法理解他。
但...真就挺魔幻(没有说守岛这件事魔幻,是说电影魔幻3.全电影一直在努力表示,王部长很努力寻找接班的守岛人未果。
但是,总觉得,还是交代一下他主要是怎么努力的、做出了哪些努力比较好吧....看的时候觉得他确实真诚、对兄弟仁至义尽,但是...但是...感觉仅凭电影里表现出的他的一些行动,是不太够的,总感觉有点坑。
我很久没有打这么高的分了,虽然我一直宽容给予大部分电影中上的评价,但近乎五星的电影,这两年的院线里几乎没有。
《守岛人》可以说是我认为七月主题电影里最好的。
“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
”“你守岛,我守你。
”我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真正把爱国、责任、奉献和爱情融合一起,含蓄却又面面深刻的电影了。
无论是岛上艰难的生存条件、环境鄙陋,还是日积月累的身体摧残、意志摧垮,都让人动容这竟是纪实的。
试想,在北京奥运那样全国齐乐祥和,社会先进发展的年代,两个人在孤岛洞穴里点着低瓦灯泡,听着收音机里的播报,骄傲又欢快地与国同乐,那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精神补给与支撑。
影片是感人的,甚至是催泪的,但不是让人哇哇大哭的。
结尾王仕花一个人挥舞着国旗的时候,想象中丈夫对她说着那句“你挥旗的样子,比我好看。
”那一刻的笑容和泪水饱含这一生的坚守,对使命,对爱人,对这一路的风雨兼程和余生的坚定信守。
影片细节很认真,环境拍摄用心了,两位演员特别棒,女演员更是让我出乎意料。
文:Protokollant 公众号:抛开书本“人这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不亏心,就不白活。
”影片《守岛人》于2021年6月18日上映,其讲述的是一个刚组建家庭不久的男人王继才(刘烨饰)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活而选择去开山岛守岛的故事,只不过他本想值守十五天,却“意外地”在那守护了一辈子。
刘烨是中国大陆著名演员,其在1998年因拍摄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步入影坛,并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
2001年,大学刚毕业的刘烨出演关锦鹏指导的电影《蓝宇》,夺得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之后他又参演了《紫蝴蝶》《满城尽带黄金甲》《建军大业》等著名影片。
2015年刘烨加盟湖南卫视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广受大众关注。
在献礼片层出不穷的2021年,影片《守岛人》力图打破新主流电影传统叙事,关注“家门口的小人物”,从心灵出发,关照性别议题,通过真情实感的流露打动观众,没有浮夸的特效台词,它就像一个安静的老人,在真切地讲述一个挚人的神话故事,它是神话却又不是神话,像神话一样干净神圣,却又像邻里故事那般极具现实真实性。
本文接下来将从题材、女性主义及叙事结构三方面浅析本作品的艺术创作。
一、题材创新性——以个体平民题材代替战争军事题材本片一改往日高调的以战争片、军事片为主要题材的内容叙述,转而从社会个体出发,通过对社会个体人物的细腻呈现表现中国人民身上所具有的坚韧、爱国、真情与衷心。
影片中的主角王继才是没有担任高官,手中并无握着权利,甚至是开始有些抵触守岛,渴望自由的年轻人。
他盼望着离开开山岛回家与妻女家人重逢,当他得知王长杰找不到人替他守岛时甚至私下埋怨。
但他在开山岛日日夜夜的值守中所滋养出来的真情还是化解了心中充满杂质的不满,他开始从心底真诚地接受开山岛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像他日日守护的孩子一样。
久而久之,爱国、信任、谅解、真情自然而然地形成守岛闭环,守岛既是一种无可奈何,又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天意,是一种自觉选择。
通过以上对王继才人物形象的展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向往家庭美满,有着硬朗身板,心中有豪气,会抱怨会共情,内心中有着不曾言说的大爱的男人形象,并且这个形象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愈加耐人寻味。
在年轻时他是开朗的,即使面对恶劣的岛内环境他也选择以苦作乐,与岛上的三条狗狗斗地主消磨时光;在年老时他依旧是性格爽朗的,与妻子表演《回娘家》,悠哉乐哉!
他是认真的、严谨的,但这更多是对于工作层面,对于生活,他是乐观的,易于满足的,能够吃上一顿母亲包的饺子就是莫大的幸福。
此片《守岛人》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制作,它在讲述普通人的生活际遇,却又无时不在体现着淳朴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喊口号式地宣扬理念,而是通过一次次奋不顾身的“返回”“往前冲”“挺住了”表现人物对于国家发自肺腑的守护。
挥五星红旗、清唱国歌、崇敬地走正步...人物的一言一行,既是在表达内心的爱国情感,也是在践行着自身的幸福主义,守岛爱国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光荣的!
这样一位纯粹又坚韧的人,谁能不为他感动呢。
二、性别关注——以女性视角弘扬现代性别理念王继才的妻子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人形象,认定了一个男人,就选择一辈子的陪伴,就如那句“你守岛,我守你,只要你一天不下岛,我就一直不离开”。
影片开头以两个镜头展现花的形象,一是年轻时等待上岛看望丈夫时眼神呆滞的盼望,二是年老时在码头看见丈夫躺在支架上时的慌乱失措。
两个场景对于花的展现是压抑的、隐忍的同时又饱含着不可言说的真情。
她的生活一直都在付出,从开始的为丈夫、为孩子,到之后的为开山岛、为国家。
她已同丈夫一样,在千万个朝夕相处的陪伴中将自身与开山岛的山、海、贝壳、狂风等融为一体,她是深切付出的妻子,是挂念儿女的母亲,是海的女儿,是选择一直勇敢的海燕。
在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是典型的传统思维,例如奶奶不让花离开岛,原因是自己的儿子不能没有人照顾;又如在花的女儿小宝上学问题上,面对艰难的家庭状况,小宝选择辍学打工抚养弟弟念书,因为她觉得弟弟是男孩。
影片中有多处内隐外涵式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在二十世纪年代末的中国,这是真实存在且呈现的。
但影片在描写现实真实性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坚定性别平等,人人都有可能实现自身价值可能性的现代观念,通过母亲花之语“男孩女孩一个样,都得念书”来表达影片的现代价值观,这无疑是可贵的。
只不过在时代家国背景下,小宝还是没能逃离现实的悲剧,以牺牲自身的学习机会换取弟弟的成长,哀其不幸之感在此处升华至情绪的最高点。
三、叙事结构——一时间两空间的相辅叙事影片是以标准的时间线性顺序来进行叙事创作,王继才守岛的过程贯穿着时代的变迁,从二十世纪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王继才老了,开山岛的守岛设备焕然一新了,也寓意着中国在不断地进步。
时代变迁时间线上分支两个空间,一是岛内与世隔绝的信息闭塞,有着世外桃源般的单纯;二是岛外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变迁,日新月异,高歌前进。
此叙事方式突破了以往倒叙、插叙的创作手法,通过鱼骨式的时间线,将空间叙事依次展开,一面是岛内闭塞的生活环境,一面是代表中国几十年以来发展的现代城市。
空间固定不变,仕花、志国等人物在两个空间内交替流动,并其中穿插现实社会因素,如教育、衣食住行及以包船长、王长杰、小豆子为代表的“摆渡人”“守护人”的情感羁绊。
两个空间在时间的流动中同时进行却又互相牵连,由此形成矛盾情节叙事,表现诚挚的民间主义爱国情怀。
《守岛人》自上映来就吸引了影视界专家们的热烈关注与讨论,其原因不仅是因为献礼片的社会责任,更是由于《守岛人》作为一部爱国主义献礼片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从题材选择到人物呈现都突破了以往模式化的主旋律电影。
尽管在近年来大受欢迎的《战狼2》《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大受欢迎,但其仍旧未脱离形而上的口号式呼喊、脱离人民群众的爱国举动。
但相比于《守岛人》,它是真实地从普通人出发,以行动代替言语来叙事,以精湛的表演代替单薄的呼吁,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易动情,像是倾听身边邻里街坊的故事一样,令人情深意切、难以忘怀。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以下文字 是一篇迟来的影评,看过虽已有一周左右,但此时想起依旧感动不已,观影当时,那一令人动容的“平凡”力量,几度哭湿我的口罩。
看完《守岛人》我真想套用电影里刘烨的一句台词,对故事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说:“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电影根据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真实故事改编。
电影在狂风暴雨中开场,旁白一开始就交代了主角的最终结局,然后从故事开始的1986年慢慢向2018递进,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俩与恶劣环境抗争、观测并记录海洋数据、在渔民有需要时施以援手、与走私犯斗争,一个小岛,两个人,几只土狗,他们甘做平凡的人不甘做平凡的事,32年忠诚守护祖国边陲小岛。
电影情感相当饱满,从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内心纠葛到他们的相濡以沫,再到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以及孩子对他们奉献精神的传承,电影始终没有流于说教,家国情怀的上升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有人心中有光 ,然后将自己活成了光!
对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由衷敬佩!
“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煽得太猛
那么艰难,却有如此伟大!致敬时代楷模!
原型是楷模,片子立意坏出新境界
2025.2.12标记2025328电影频道看了,很感动,致敬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单位组织看的,虽然很感人,但是为什么要让这样的故事发生呢,三星给主人公的无私奉献吧
难看!首先王继才王仕花二人是伟大的,这无需赘述。但是,这个电影呈现出令人不适的舍小家为大家式集体主义的赞歌真的让人直起鸡皮疙瘩。不明白为什么当地就可着一个老实人一只羊薅到秃,不明白要当英雄的人为什么非要拉上一大家子和他一起殉道,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这种宏大叙事非要在高举集体主义这面旗的时候对个人视而不见。(当然更不明白为什么明知要长期守岛了还要拼死二胎,不明白为什么即将临盆还是不下岛。)在成为集体之前,首先你是个人。在成为英雄之前,首先你是他人的子女和父母。
电影本身来说还是有些用力过猛的主旋律电影的老毛病,但是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故事原型太够格了,点赞
王继才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就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在开山岛上守岛,他的老婆王仕花的一句“你守岛,我守你”,陪着老公苦守岛上三十多年,两人默默守岛的精神催人泪下。两人在孤岛上相互陪伴非常感人,一定得准备好纸巾。
主人公值得敬佩,但拍这种歌颂苦难是光荣的电影是有问题的,至少人家在守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得给人解决啊
向英雄致敬,但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却有这么多的参差,受苦受难与享福的人形成如此对比,平等就这么难吗
☆给宫哲
你守岛,我守你!三十二年的坚持,致敬最美守岛夫妻俩!
世界上最歹毒的赞美,就是拿穷人的艰辛做励志故事。
虽然说有感动 但是还是希望看到更加真实 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反而更加打动人
电影的色彩和光影有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感觉。然而编剧不行,刘烨演得用力过猛,其实安安静静才更有力量。扛包裹部分,太假了,太轻了,特别是两袋泥土,轻得跟扛着棉花似的,假得不能再假了。
真好啊,这部电影。拍的比较写实,也就比较艰苦,估计演员拍完了也会掉层皮。刘烨演的特别好,特别适合这个角色。就是止不住的会感慨,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他们在小岛上,却是十年如一日的。好在后面他们的日子也一点点好了。故事里的主角能吃苦,有原则,又不贪图,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中国总是被一群可爱的人保护的很好。
佩服王继才一家的牺牲精神,可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牺牲。
对不起 不能理解 但真心respect
凭啥欺负老实人,还拍这种片子来宣传;滚nmd
开山岛,终于有了可以流传的故事。演员给力不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