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Господ постои,佩图尼亚神加持(台),上帝存在,她的名字是佩托尼亚,上帝存在,她叫佩托尼亚,上帝是存在的,她叫佩特鲁尼娅,主啊,她的名字是比
导演:缇奥娜·斯特鲁加·米泰夫斯卡
主演:拉宾娜·米特威斯卡,彼得·米尔切夫斯基,赫瓦特·杰斯哈瑞,马里奥·克涅佐维奇,佐里卡·努什瓦
类型:电影地区:北马其顿,比利时,法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语言:马其顿语年份:2019
简介:三十二岁的佩图尼亚身材微胖、相貌平平,空有一张历史文凭却毫无工作经验,面试再度失利还被男主管狠狠羞辱。在返家路上,佩图尼亚遇上男士限定的年度主显节“泳渡夺十字”大赛,抢到十字架的人将获得一整年的好运。神父在吟唱时失手提早开赛,上百位教徒壮丁争相跃入冰冷河水,万念具灰的她也不假思索地跳河奋游,竟破天荒抢得头筹。男性..详细 >
意识超前?无意义的影像过多,maybe我没有理解。
#ONEIWFF 山一女性国际电影节的第三部片子也是最后一部片子 整体来说中规中矩 尽管充满着对立和冲突 剧情也只是泛着一点涟漪 故事将女性和宗教联系在一起 将职场与女性 家庭与女性 宗教与女性 但是力道不够 没有强有力的切入点 沉闷得有点无聊
意义大于内容
呃,从头到尾我都不喜欢导演塑造的这个人物。不尊重自己父母,成天懒在家里不找工作,叫别人同情你?不抓住政府罪犯而是同情这个女性?
如果上帝是母的,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耶稣为什么不是雌雄同体呢?我想,女性意识觉醒之时,上帝必然是个雌雄同体。男性这个天生的体能优势群体,只是单项强者,世界的天平迟早会更换坐标。
#Berlinale2019 这得拿金熊啊。(2019年度十佳备选了)
马其顿
我不需要它但我有权利拥有它
4/10 女权话题,结果导演用了最低级的方法去拍,女主人物塑造基本靠堆标签,配角全是npc,导火索是在一个生殖崇拜一样的仪式里搅局,象征摧毁(或者挑战)了男权崇拜的核心价值观。与结尾上帝也许是女人首尾呼应,可惜导演光顾着喊口号,警局戏拍得氛围感全无,关键剧情推动还是靠着npc一样的无脑男人去挑事来进行,以至于女主的成长和觉醒看起来单薄又突兀。
我算看透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崩坏,从开始愚化孩子开始,从欺辱女性发轫,从碾压“少数群体”过渡,从自相残杀兴起,从古至今,无论西东,无一例外。
女人抢到了神圣的十字架,感觉就像夺走了男人引以为傲的阳器,疼得嗷嗷叫。在宗教下谈法制,到底是法制至上还是教条至上?所以民主结构中的共产主义才是世界的最理想形态,但可能实现吗?也许就和电影里的结局一样,女人无罪释放,她把十字架还给了神父,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社会主义,但这样美好的结局,看着真实吗?
这要不是女导演拍的我能打一星的水平
对宗教和男权的解构还可以玩得更深
这个世界都不会好了,复杂的马其顿历史观,怀念共产主义的女权。法国文化导演见面场。
不被重视的弱者,心疼电影里的女性
烦躁的傻悲记者
特別喜歡Petrunija有性格且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她即是立場!從一件宗教活動作為切入點。審視每一個關鍵人物的眾生相。主教的明白但無能無力;憤怒的警察,息事寧人的警察,同情的警察;夾帶私貨滿嘴道義但也不乏一絲正義感的記者,愚昧的男性生物,很讓人討厭的母親,(不怪他,當下整個社會也是如此) 欲然又止願意體諒女兒的父親。在現今整個後真相的年代,這部影片顯得尤其珍貴。它是一個思考複雜問題的根源,很多事情本來出發點就很簡單,但被社會上的人賦予了多重標籤與解讀之後就顯得異常複雜。Petrunija說她不知道當初為何要這樣做,她自己也想不通,但其實影片已經一早地告訴了觀眾她為何要這樣做。這是因為人性,證明自己永遠都是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的本能反應。從個人到整體的思考,宗教到國家層面的全面批判。
「FIRST第二场」故事讲得非常好,但结局戛然而止,极尽周章地讲好铺开一个现实,然而也只是个现实,放弃了深入 。如果它是关注于个人思想层面的胜利而顾不得大局,那宗教与女权的主题绝不是通过个体上的解脱就可以承载的。
#Berlinale2019# 这都已经是后罗马尼亚新浪潮时代了,怎么还会这样拍片呢?导演经常难以抵御大场面的诱惑,在必要时刻远离主角,而去塑造一个群体的象征性姿势,导致人物非常不连贯。后面在警察局里,根本就没有有效塑造紧闭感和恐怖感。只觉得是警局一日游,所以踏雪回家也毫无分量。另外,我帮片子想了个港译名,《我執到了上帝那話兒》。
各方面非常美 但是剧情过于刻意或者为了表达而表达 看起来不舒服 同类型不如《基督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