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 Season 2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剧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8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20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剧情介绍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这才是有态度的文物节目

第二季保持了第一季的高水准。

一是对于文物的讲解很到位,说清楚了每件文物的精彩点究竟是什么;二是每一集不仅限于主题文物,而是以主题文物为核心,连带介绍若干相关联文物,形成一个较成体系的介绍,知识满满;三是镜头配合给得很到位,细节看得很清楚;四是不煽情、不迎合低级趣味,这才是做文物栏目的态度!

最后没啥说的,期待第三季吧~~

 2 ) 严肃文案整理Ⅱ

综合个人喜好和需要整理,更新完毕。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1.0指路——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129872/第1集 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

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

但连绵的长城真的可以阻断人们的交往吗?

游牧民族喜爱中原的丝绸和粮食,而中原的人们需要金属和牲畜。

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第2集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

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

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于礼乐文明的社会中。

战争时,弓箭是杀伤敌人的武器;和平时,则是社交生活的用具。

早在周代,射箭便是贵族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六艺之一,射礼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

中国是丝的故乡,采桑也进入了礼制,演化为后来的亲蚕礼。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

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第3集 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时代曾国国君,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第4集 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楚,意为树丛、荆棘,楚人生活在沼泽地区,他们制作的艺术品带来浓厚的自然气息,像风,像鸟,像云,没有固定的形态,是中国人血液中最自由的部分。

如今楚人的形象,定格在一张窄窄的木片,定格在天地之间的角落。

在古典时代,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与星辰同行。

第5集 人物御龙帛图:天上见死生为昼夜。

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他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

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

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

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第6集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

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第7集 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战争更为惨烈。

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如何能在变法中后发先至?

商鞅认为,首先要取信于民。

商鞅使新法获得了民众的信任,统一度量衡的进程也正式开启。

度,用来计算长短;量,用来测定容积大小;衡,则是测量物体轻重。

在当时,各国之间的度量衡各不相同,即使在一国之内各地的度量衡也差别很大。

商鞅明确规定1升的大小,并制作出1升的标准器。

如此一来同样的一升米便不会出现各地多少不一的情况,同样的一亩土地产量的计算就不会再有差异,国家征税纳粮有了保证,源源不断的税收支撑起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战争。

始皇帝的诏书与商鞅变法时刻下的文字距离不超过两厘米,时间却相隔123年,意味着方升从一国的标准转变为天下的标准。

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不识字、没有车,却不能不纳粮。

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升开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第8集 秦始皇陵铜车马:图谋远方生命若走进边界,帝王也无力逾越。

也许制作一辆精美绝世的车马,才能驶向梦想的远方。

拥有这辆车,是否意味着不朽?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

自称始皇帝的嬴政意图制造完美的国家制度,设置由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修筑通达天下的道路。

秦朝高速公路、直道和驰道很快诞生,车轨距离的国家标准也随之出现。

曾经最威严的人间仪仗,化作驶入陵墓的悲壮行伍。

陵墓之下,另一组车马整装待发,静候主人的魂灵。

帝国沉埋,青铜剥蚀。

从未启程的座驾是否真的能够疾驰,到达远方。

第9集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大量的木简一枚便完整地记录了一件事,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县,一个县浓缩于一片木简。

三万七千多枚木简就像是一部秦朝县城生活的百科全书,写满了当时的各个方面,有通邮,有行政建置,有买卖、算术和记事等,全景式展现了郡县制下一个秦朝县城的管理和运行。

在正史当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三万七千多个从前。

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

那时的小吏和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第10集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生者佩玉,以比其德。

亡者敛玉,以慰其灵。

南越国,秦汉帝国的南土。

这里的玉承袭了中原玉文化的正统,也融合了海外异域的风情。

玉,石之美。

玉,比王字多一点,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

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第11集 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匈奴是西汉前期在北方草原上兴起的游牧民族,他们控制着西域,强悍的骑兵屡次进犯汉边界,这是令人畏惧的对手。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祭地禅礼于姑衍山。

之后,霍去病一直打到瀚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从此可以直面更辽阔的世界。

石雕无声,荒野长吟。

这些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

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

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它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第12集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大地的经纬纵横交叠,标识出山川和城市。

坐标连接,足迹踏成道路,示意来处,遥指去向。

丝缕的叠加构成锦缎,颜色的集合拼出画面与文字,美好的愿望浓缩成千丝万缕,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精致里。

丝绸像强劲的东风出塞远行,与此同时,毛、棉织物则像西风,与东风相逢在路途。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

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第13集 四神纹玉铺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天地相应。

人们把四神投影到地上,需要区分东西南北的地方就有它们的存在。

它们是离每个人最近的神,守护着人们的四方。

这是灵动的四方,铺首上的四神纹欢快地跳脱了原本的方位,南北两神右旋后适合地布置在兽面两侧,似在祥云里飞腾翱翔,怒目利齿的兽面眉目间也流露出几分柔情,一切都在艺术的浪漫中被汉人的双手活化。

玉石,大地的精华。

当雕刻者把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雕刻在这块玉石上的时候,玉石又秉承了天相。

也许古人把它们想象成天空之门的铺首,即使在眼前,我们也需要仰望四神遨游的天际。

这块蓝田玉上的四神安在,这是一片碧绿的天空,奔腾、飞翔、盘旋、静默的四神指引着地上的方向,也望向天外的世界。

第14集 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汉代开始,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法定教科书成为指导社会发现的伦理道德典范,官学私学规模空前,制定的教育制度模式沿用至今。

汉字历经演化有繁简之别,有通假之异。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根本,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熹平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此后历代都有官方刻石宣布经文定本。

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

汉人早已用行动表明,回溯是为了接近本真。

石头冷硬,字藏深意。

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

一片一块,一字一句,等待破碎后的重聚。

第15集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二位先圣躬身互拜的背后,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汉代人把这个场景刻在砖石之上,置于兆域之中,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

人类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因铭记传承而绵延不断。

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中国都先后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先哲,他们的智慧与人类相遇,构成了多元的世界。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第16集 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两千余年她未曾挪动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

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

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一件宝器,一位佳人,从此执手,互为你我,艺术家完成了卓越的设计。

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

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第17集 素纱单衣:云想衣裳西汉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人一直把中国称为“赛里斯国”,意思是“丝”来的地方。

这些丝穿梭着经纬,也织就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

衣着会让人们找到自己。

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

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然在影响着两千年后的中国人。

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

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第18集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先民仰望天空,低头思量,看似简单的初始经过数千年积累数据,改进工具,人们探索宇宙运行的规律。

木已腐朽,漆皮残存。

时空仍在满天繁星中延伸,太阳不过这两千亿颗亮点中的一粒。

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是为天地之信,以利万民,生生不息。

第19集 狸猫纹漆食盘:漆盘上的喵星人经历过大分裂的国家刚刚才从战乱中苏醒,他们所制造的器物,无不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精神。

第20集 算筹:运筹科技发展,计算工具更新,使得运算的步骤得到了简化。

但无论工具怎么改变,十进制却始终是我们了解和学习数学的基础。

第21集 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烟云溢出孔隙,慢慢地博山炉被造了境,线条粗硬的动物们因烟云而跃然,金色的云纹因烟云而延伸。

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

此时,博山炉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

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3D思维表达。

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

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第22集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

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

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企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第23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繁复的工艺,恒久的材料,凝固人与自然的默契。

百态丛生的真实动物聚集一堂,揽括生命美好。

久远的时空里,无数生命来过又离去。

而后地球上出现人类,描摹和形塑生命,大约和人类文明同样久远。

人们以各种材质模拟大地生灵,愿与动物共享自然。

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

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第24集 击鼓说唱陶俑:唱响我人生我变成了符号,象征说唱艺术。

我的灵魂从未死去,它成为一个行业,一种思想,一门哲学。

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

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第25集 铜奔马:天马行空凿空天险,开通道路,所凭借的不惟人力,更有天马行空的奇想,恰如徒手塑造神驹。

马,是地表的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

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3 ) 既然国宝要说话,那就听它好好说

个人整理的第一季及第二季 完整文案、图片和相关史记资料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841574930格式如下:1 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馆)你好,我的对手

这顶金冠曾陪伴主人策马草原····

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

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随之震动,仿佛展翅欲飞。

那时候,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则由他们的对手书写。

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被称为“猃狁”[xiǎn yǔn],“猃”即长嘴狗的意思。

他们贪婪残暴,经常南下掠夺。

然而从草原之王的视角来看,世界很可能更中原的记录不大相同。

游牧的草原相对于农耕的中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存意识。

草原民族的饰物上,动物是永恒的主题,它们在匍匐觅食,在互相咬斗,在伺机而动。

而鹰顶金冠饰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由此开始。

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

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

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么?

长城两侧,且战且和。

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今天,当我们看着鹰顶金冠饰,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你好,我的对手!

2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四川博物馆)...

 4 ) 你可以去哪里一睹它们真容(二)

按博物馆整理(细体为第一季内容,粗体为第二季)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陶鹰鼎,玉龙,后母戊鼎,鸮尊,利簋,虎符,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击鼓说唱俑) 故宫博物院(凌家滩玉版玉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妇好玉凤)陕西西安:西安半坡博物馆(人头壶) 秦始皇陵博物院(跪射俑,秦始皇陵铜车马) 西安碑林博物馆(熹平石经) 陕西历史博物馆(象牙算筹) 宝鸡: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何尊) 五陵塬: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墓石刻,四神纹玉铺首)河南郑州: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鸮尊,莲鹤方壶) 洛阳:洛阳博物馆(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山东济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龙山蛋壳黑陶杯) 山东博物馆(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博物馆(红山玉龙) 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馆(鹰顶金冠饰) 浙江杭州:浙江省博物馆(良渚玉琮王)山西太原:山西博物院(玉组佩)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青铜人像,三星堆青铜神树) 成都: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金箔) 四川博物院(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上海:上海博物馆(大克鼎,战国商鞅方升)云南昆明:云南省博物馆(古滇国贮贝器)湖北武汉: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 荆州:荆州博物馆(木雕双头镇墓兽)河北石家庄:河北博物院(错金银铜板兆域图,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湖南长沙:湖南省博物馆(人物御龙帛画,素纱单衣,狸猫纹漆食盘)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秦简) 广东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汉玉)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五星出东方锦护臂)安徽阜阳:阜阳市博物馆(二十八宿圆盘)江苏南京:南京博物院(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甘肃兰州: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按国宝整理1. 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院

2.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四川博物院

3. 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

4. 木雕双头镇墓兽:荆州博物馆

5. 人物御龙帛画:湖南省博物馆

6.跪射俑:秦始皇陵博物院

7. 战国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

8.秦始皇陵铜车马:秦始皇陵博物院

9.里耶秦简:里耶秦简博物馆

10.南越汉玉(各类玉制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1.霍去病墓石刻(各类石刻):茂陵博物馆

12.五星出东方锦护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考古研究所

13. 四神纹玉铺首:茂陵博物馆

14.熹平石经:西安碑林博物馆等

15.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山东博物馆

16. 长信宫灯:河北博物院

17.素纱单衣:湖南省博物馆

18.二十八宿圆盘 圭表:阜阳市博物馆

19.狸猫纹漆食盘:湖南省博物馆

20. 算筹(象牙算筹):陕西历史博物馆

21. 错金铜博山炉:河北博物院

22.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南京博物院

23.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中国国家博物馆

24.击鼓说唱俑:中国国家博物馆

25. 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

 5 ) 【如果国宝会说话 II】完整文案整理 EP6

第6集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地平面,是神秘的镜子。

镜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镜面下,帝国的时间仍在行走。

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

秦军集结在京畿,面对东方。

三座相邻的坑穴中,容纳着超过7000尊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陶俑,仿佛镜中折射的帝国。

在地下的疆场,我们与史书描写的骁勇秦人面面相觑。

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东段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

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

身居射手队列的这位男子,属于大秦战士中爵位最低的一员,也是帝国万千勇儿的缩影。

他的头,背挺直,两腿纵向交叉。

从侧面看,左膝,右膝,右足三点之间构成稳固的三角。

这种姿势重心稳,目标小,利于攻防,大概是当时射击训练的最高标准。

靠近观察可以发现射手胸腹的甲片上片叠压下片,肩部和腰下则相反。

铠甲的设计细节,贴合人体的曲线,满足了活动和攻击的需要。

支撑全身的右脚鞋底翻起,脚尖和后跟针线更加密集,增强了鞋子的韧性。

足弓处针线疏朗,便于屈伸。

动作, 铠甲, 衣着,陶俑对于帝国战士的复刻,逼近真实。

而五官,须发,掌纹等体貌的严谨处理,又赋予了他肌肤的温度。

出土时,陶俑脸部和周身织物还留有色彩。

面目如生,须发毕现,全无冥界的阴翳。

虚拟的将士,不仅颜值尽显,而且暗藏热血。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

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

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我 是 分 割 线-1. 我知道这一系列纪录片文案水平都是高出天界,但看到这一集开头通过大地为镜面的比喻展开叙述,还是被这文字内功深深震撼到了,所以忍不住午饭时间一字一句敲了下来。

2. 在B站看国宝纪录片,真的是忍不住又哭又笑。

哭是屡屡被这些几千年前的文物的细节打动,感慨它们历经千年岁月而不朽。

比如,镜头拍到秦俑鞋底的针脚时..

频频笑喷则是因为,弹幕们真的太可爱了,让这些国宝和历史人物都瞬间亲切,仿佛隔壁家小明哈哈哈哈啊。

本集最喜欢弹幕: “手办狂魔阿政”....

3. 对了,还有一条热门弹幕让人心情复杂:

刚看到时不太明白是什么梗,搜了一下发现原来说的是下面一条新闻:

4. 最后想说,兵马俑这种世界遗产,五分钟是肯定讲不完的。

但若是这五分钟的视频可以勾起观众的兴趣,引发讨论,吸引大家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它的历史,那这个纪录片会更有意义。

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先看看: 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22440/BBC一个关于兵马俑的纪录片(我个人觉得这个拍的并不是很好,但可以学习国宝相关英文)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sN30M32iA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796539?from=search&seid=620033298802571350

 6 ) 《国宝》二季解说词

一季解说词笔记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2537/ 二季解说词笔记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5284/ 三季解说词笔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672069/=======1.那时,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便由他们的对手书写。

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曾被称为 猃(xian)狁(yun),即长嘴狗的意思。

它们贪婪残暴,经常南下掠夺。

而鹰顶金冠饰,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有此开始。

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

也有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

长城,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

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么。

长城两侧,且战且和。

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你好,我的对手。

2.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

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在,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

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

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到了战国之后,转化为领土吞并战。

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

水战时激起的波澜,是这个时代,在时光之河里,发出的声响。

宛如时光的速度,一念之间,就到了厅堂。

钟鸣鼎食,礼乐之邦。

战争时,弓箭是杀伤敌人的武器,和平时,则是社交生活的用具。

早在周代,射箭便是贵族,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六艺之一,射礼,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

这叫弋射,弋射有准则,弋不射宿,停息的鸟儿不射。

中国是丝的故乡,采桑也进入了礼制,演化为后来的亲蚕礼。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

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3.(除老录音原音,没有任何解说声音:)(老录音:)曾侯乙编钟音响记录,采录单位,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1986年3月29日,凌晨两点开始。

字幕:(与录音同时出)这是一段录制于1986年的音频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四世纪(老录音:)室内温度18摄氏度,再录国产音叉,A等于440赫兹。

字幕: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四世纪(老录音:)上层第一组,该组共有钮钟6件,上1(组)1(枚)。

正鼓音。

(叮)侧鼓音。

(叮)下2(组)7(枚)。

正鼓音。

(咚)侧鼓音。

(咚)全套钟的最低音,为下层一组第一钟。

正鼓音。

(咚) 全套钟的最高音,为上层第一组第一钟。

侧鼓音。

(叮)全部甬钟音域,共跨五个八度。

中层第二组,该组共有无枚甬钟,12件。

(敲)中层甬钟构成的,C大调音阶。

(敲)(老录音:) (与配音:茉莉花一起出)曾侯乙编钟共,有64件,另有楚王所送的,镈钟一件。

除镈钟以外,每件钟均标识有,两个不同的音名。

1986年4月6日,晨6时整,全部采录工作结束。

(画面:采录工作人员的老资料画面,去世的人标白框)====特效转场====(字幕解说,无配音:)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曾国国君,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集大成也者金声与玉振之也——《孟子》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太史公自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八音克谐无相争伦神人以和——《尚书》 (黑底白字字幕:)1978-2018曾侯乙编钟发掘40周年向考古工作者致敬4.它不是青铜,是温暖的木头。

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长,预示生命的开始,这些装饰,都在暗示着这件文物,产生于湿地气候的地区,诞生在,楚国的大地。

楚,意为树丛,荆棘,楚人生活在沼泽地区,他们制作的艺术品,带来浓厚的自然气息,像风,像鸟,像云,没有固定的形态,是中国人血液中,最自由的部分,如今,楚人的形象,定格在一张窄窄的木片,定格在,天地之间的角落。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楚人的自由气质,它轻快的地存在过,存在于,略显沉重的文明之中。

在古典时代,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5.死之后,人会去哪里,两千多年前的楚人相信,是永生。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suo)——屈原《招魂》楚人认为人死后,魄往下沉,魂往上飘,因此把帛画藏在棺椁的夹层中,游魂识别墓主人形象,就会归来,完成.....死生为昼夜。

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他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

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

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

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9.即使他的身体已经成为尘埃,但木简还记得他的样子。

10.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淹没。

有了玉,便多了一点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19.君幸食,请您吃的开心。

21.烟云溢出孔隙 ,慢慢地,博山炉被造了境。

线条粗硬的动物们,因演员而跃然。

金色的云纹,因烟云而延伸。

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

此时,博山炉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

24.读书人叫我们“俳优”,就是现在的演艺圈人士,以娱乐大众为职业。

让老百姓开心,巴适,就是我们的职责。

25.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

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

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7 )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保持了之前的高水准,在记录频道看完还不够,B站配合弹幕食用更佳。

五分钟的长度短小精悍又让人意犹未尽,优秀的文案让人恨不得全都摘抄下来,看完更想去博物馆感受这些文物的魅力了。

特别喜欢片头结尾的提示音:"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

"创意十足,仿佛国宝真的在和人对话,文物也有了温度。

题外话:我原本以为这部纪录片是像故宫100一样,没想到它是分成四季播出,我又以为它是半年更一季,谁能想到都一年了第三季还没有播呢?

 8 ) 短小精悍,非常精彩,光影及解说的完美结合

首先先说我的总体观感,《国宝会说话》系列,一方面是适应现在博物文化推广而产生的,他和国家宝藏,都算是央视博物馆文传推广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也是非常有良心,言之有物的纪录片精品。

个人感觉,从美学呈现,推广传播、价值引申等等方面来看,《国宝会说话》要远超《国家宝藏》。

更为难得的是,在第一季收货成功之后,这个系列的第二季水平在前做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个人非常喜欢《国宝会说话》的文案风格。

感觉文案的作者,总是可以用最恰当的语言风格,优美词藻,配合最惊艳的光线与细节表现,来呈现出文物最迷人的特点。

每次看节目给呈现出的文物,细枝末节的描眉,极富动感的动画渲染,以及准确而生动的背景表现,都能够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升华对于藏品的理解。

动感的细节渲染,强调了艺术的浪漫整个纪录片的风格,是以美学为主要观赏维度的。

这一方面增加了系列剧的可看性,更好的表现出器物的魅力,另一方面则大大的降低了观赏门槛。

毕竟美是人类共同能够感知的,即便有的时候你说不出来,你也知道哪些是优美的,哪些是与众不同的。

当解说员机械的念着某器物长多少厘米,宽多少厘米的时候,实际上实在破坏这种美,其吸引力,也肯定是大大不如本片中解说员从美的角度对文物的娓娓道来。

我想这也是本纪录片的优点之一。

他总是能够精确的发现文物的美,然后用最适合的语言进行强化和诠释

用动画的方式给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的人物纹饰赋予生命,展现出战国攻战宴乐生活的全景结合着图画与讲解,这种体验真的非同一般。

有人说缺少干货,但其实,很好的呈现出美,就是一种最大的干货。

而关于器物的用途,重要的发掘过程等等的,其实文案当中也有所表达,并且对器物的引申,也是以这些器物最初的用途和功能为出发点的。

此外,每一个国宝,不仅仅是一个时代高超技艺的体现,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内涵。

个人觉得这个是国宝最大的价值。

它让我们回忆起中华民族历经过的沧海桑田,波澜壮阔。

也许国宝是古代先人们的一个普通生活/祭祀器物,但在今人看来,他代表了古人的气质,他是一个文化符号。

而正是许许多多的这些文化元素,历经千年,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展现出自由气质的精灵棺绘例如第一集对于鹰顶金冠饰的呈现,虽然也说了这个物件是游牧民族部落首领头戴冠的装饰,但是之后的文案“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为之震动”,把这个器物还原到了历史的场景当中,非常生动的展示了他曾经的辉煌。

而当你想象匈奴人的策马飞驰的时候,不免就会联想到汉匈之间长达百年的相互征伐。

而这个时候,代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音乐适时响起。

生动、活泼,也非常精准。

大汉与匈奴之间的争斗,其实就是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这跟动物世界没有本质区别。

鹰顶金冠饰的主人与中原争霸,就像动物世界里面的弱肉强食更加生动的还在于之后的手指喜剧表演。

人偶形象粗犷而生动,很好的把鹰顶金冠饰与人偶进行了一个结合,让这件器物,置身于这个范畴更大的历史当中,用非常简单的场景以及故事,概括了历史上的胡汉矛盾,缘起以及最终的终结。

随着南匈奴的入迁,曾经的敌人,变成了朋友。。。

妙趣横生的匈奴人形象,头戴鹰顶金冠饰而这个过程,仅仅是中华文化包容力的体现之一。

这就是我觉得本纪录片优秀的原因:短短五分钟的时间,不仅仅呈现了器物的特征,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更实现了四到五次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拔高和解读,再加上趣味性、个性化十足的表现方法。

横向上,把器物的知识生动的表现出来,纵向上,他把器物放归历史,用今人的眼光去审视器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短小精悍,却异常精彩。

更重要的是,25集短剧,他的表现手法是完全多元的,完全依照器物的个性化特点。

例如跪射俑那集,把地平面当成一面镜子,镜子的上面是静止的陵墓,镜子的下面的时间却依然在行走(我也可以理解为镜面上沧海桑田,镜面下时间静止,岿然不动),动静结合。

这种意境完全区别于以往干巴巴的对兵马俑的介绍。

在介绍当中也没有过多的去强调泥俑的工艺,而是站在军队的视角,努力呈现出秦皇扫六合军队的微观气质。

文案用大地镜面作类比,镜头用虚实对称做呈现再例如五星出东方锦护臂那集。

没有拘泥于文物纺织技术的高超与细腻,甚至没有太多对于大汉王朝威震远邦的自豪,而是将整个剧的内涵引向了东西风在大西北地区之间的交互。

尤其是那一句文案“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最为震撼心灵,让人有感触的不仅仅是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更有着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波澜壮阔的豁然开朗。

我想,一直在说的丝绸之路,可能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气质吧。

这个画面,是“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想象力简直惊艳还有铜奔马那集,对于文物细节的刻画简直赞到无以复加。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这匹马飞扬向上的气质,一直那种坚实有力的力量感。

镜头的处理效果极佳,通过镜头恰到好处的平移,感觉铜奔马被赋予了生命,好像要跃然于屏幕上。

尤其是这集的最后一个镜头,铜奔马被放置在星空背景下。

你看到的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我看到的是星矢的小宇宙爆发,打出了天马彗星拳。。。

模糊了光影、时空额界限,给人一种非常梦幻,并且积极向上的感觉东西文化,一贯如此和谐,人类对于美的认知,一贯非常相似。

 9 ) 文物也有生命

这种“短小精炼有内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文化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续在观众当中保持热度、“薪火相传”。

试想,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中,伴随着5分钟的文物短视频,呼啸而过的不仅是窗外形形色色的景象,更是文物穿梭几千年的前世今生,一天1440分钟里5分钟不过是转瞬即逝,而在《如果国宝会说话》中,5分钟则是文物的“一眼千年”。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文化热的全新表达方式,是文化自信的高度凝聚,亦是助推大国崛起的文化自觉。

 10 ) 呈现文明的另一种方式:回赠给超越想象的时代

第二季时间跨度是战国秦汉。

这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的诸侯国走向大统一的时代。

秦汉时代开创的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范式,以及创制的政治制度和形成的国家观念,奠定了后来两千多年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物质与文化成就,均达到了古代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其所创造的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史上至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

这个时代创造的文物,其类型之多、工艺之高、形态之美,超越了后世想象。

秦汉紧连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许多制度得以创制并固定。

从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成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的底层基因。

秦代虽短,但以其超越时代的行动力,创造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制度与体系。

秦代留下的器物,兵马俑及车马器、秦简等,无不令后世仰望。

汉承秦制,其雄放昂扬的时代面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为历史强音。

两汉总体安定的社会环境下,生产力水平很快达到了古代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表现在器物上,就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汪洋恣肆的创造力、大气磅礴的行动力,并且精巧的结构与流畅的线条能够并存。

这个极精彩的大时代,以超越想象的创造力,留给我们超越想象的文物。

制片方以有温度的专业、有态度的知识、有情感的信息、有意思的叙事,回望、重建这些文物的影像,让丰富多样、光华灿烂的战国秦汉文物,穿透历史,在今天熠熠生辉。

片子的技术与形式,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在国内纪录片界,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探索。

目前看,应该达到了“超越想象”的目标。

期待后续,也期待中国纪录片能够超越观众想象,越来越好。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短评

历史则由他们的对手书写。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被称为“猃狁”,“猃”即长嘴狗的意思。他们贪婪残暴

7分钟前
  • 失眠、
  • 还行

跑步继续,从春秋战国已经到了秦汉~

11分钟前
  • 狂野文艺小仙女
  • 还行

中国之声的声音,一直没注意竟然就是编钟~国宝个个都好高大上,尤其是兵马俑那一集

14分钟前
  • Hildy at beach
  • 力荐

很好的纪录片,有情怀,有历史,把古董描述的有温度,很好。very good。

17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最喜欢漆盘上的喵星人这集,看了好几遍😄2024

20分钟前
  • 安宬遐
  • 还行

纪录片导演丁曼文转行做旅游公司,承诺专家讲师,匹配普通导游,面对消费者投诉删除微信拒绝沟通,欺骗消费者

24分钟前
  • michelle
  • 很差

从刚出海报到现在,一直很满意。连微博也做得很好。👍👍👍👍👍

28分钟前
  • 郭炜炜
  • 力荐

流于形式....

32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文案满分、声优满分、制作满分,时间再加长3分钟就更圆满了。

37分钟前
  • 局外人
  • 力荐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39分钟前
  • 就叫我铿爷吧
  • 力荐

洗完澡護膚、吹頭看幾集,看完基本就忘系列。

40分钟前
  • 半點
  • 还行

25集根本不够看啊,这个节目为什么不火??比国家宝藏好看啊

43分钟前
  • ceci🍰
  • 力荐

第一集节奏有点怪,后面就还是熟悉的味道了~~·

47分钟前
  • Lilit
  • 推荐

和世界的相遇,和自己的相遇。

48分钟前
  • Danny
  • 力荐

和第一季一样的有趣,动画实在棒,进步值五星

49分钟前
  • Joel
  • 力荐

解说的废话太多,降低了此片质量。介绍文物,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虚妄的情感堆砌!

53分钟前
  • Julia
  • 还行

第九集的里耶秦简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件文物了,没有帝王贵族宝物的瑰丽华美,残破的秦简书写的是平民史诗,更鲜活,喜欢。“可以在尺牍之间看见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央视文案YYDS

54分钟前
  • 别关注我嫌烦
  • 力荐

还是熟悉的配方。

59分钟前
  • 黑道少女沈來迟
  • 力荐

文案满分、声优满分、制作满分,时间再加长3分钟就更圆满了。

60分钟前
  • 伊申一世
  • 力荐

还卖萌!!!

1小时前
  • 憨大仁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