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亲的愤怒--观《素媛》有感昨晚看了韩国电影《素媛》,一部展示儿童被性侵后如何自我救赎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这样的题材挺敏感的,但是电影拍的很克制,甚至看着觉得温馨和感人(多备纸巾,擦泪用)。
但是这种温馨和感人的表面之下,是深深的罪恶以及法律的无力,带给这个家庭不可磨灭的身体伤害和心灵伤害。
作为一位父亲,我除了跟着流泪的同时,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愤怒,一种将罪犯碎尸万段的愤怒和冲动。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影片将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在遭遇如此厄运的情况下从拒绝心理辅导到接受心理辅导并主动为女儿进行心理辅导的转变作为辅线,是这部电影由灰暗转向温馨感人的主要原因。
片中的心理辅导师的女儿遭遇了同样的不幸,在16岁生日的时候自杀了,作为母亲在女儿自杀后也曾自杀而导致了下肢瘫痪,之后才专门从事心理辅导的。
这个情节和片尾的"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这段话出现的情节相呼应,把心灵救赎的力量彰显的恰当好处。
在我们遭遇不幸的同时还要遭受媒体的报道和法律的不公,这样不仅加重我们内心的创伤,还会对社会道德生发出无力感进而产生仇恨,素媛的父母都曾产生过“如果世上所有的孩子都发生相同的事情就好了”的念头,这种念头虽然邪恶,但也是最真实的;媒体无节制的报道和法律的不公就是增加社会暴戾之气的催化器。
纵观国内近几年的类似案件,更是体现的非常之明显。
片中的媒体报道,相对来说只是在惨案发生之初进行了参与,在后面克制住了,否则,心理辅导和自我救赎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片中的父亲去看守所面见罪犯被罪犯的无耻激怒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也握紧了拳头,我宁可变成罪犯也不能让这样的人渣活着,素媛的父亲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当法官轻判之后,他抄起检察官案头的铭牌砸向罪犯的时候素媛扑过去抱住了父亲的大腿,罪犯扭头时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悔意。
素媛说:“我总想睡一觉起来,发现回到过去了,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现在好像能理解那句话的意思了,这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的理由。
”当素媛拿着自己制作的小飞机举在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素望的面前的时候,以飞翔的姿势宣告着新生活的开始......据说这部电影将于2014年2月在国内上映,国内的片名为《许愿》。
作为一名父亲,我真诚的许愿:愿中国能和韩国一样,能尽快通过并实施“对于以儿童为对象进行性犯罪者,为了防止重犯或习惯犯罪的预防和治疗法案”,尤其是尽快废止狗屁不通的嫖宿幼女罪。
背景资料:韩国国会2010年6月29日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对于以儿童为对象进行性犯罪者,为了防止重犯或习惯犯罪的预防和治疗法案”(又名“化学阉割法案”)。
在29日的投票中,得到147张赞成票、23张反对票、30票弃权,最终获得通过。
根据该法案,韩国将对性侵犯儿童的初犯和再犯者进行“化学阉割”;处罚年龄从25岁减低至19岁;将儿童的定义扩大至16岁。
性侵犯儿童犯人将在出狱前两个月开始“化学阉割”,最长时间为15年。
2011年7月24日,韩国政府宣布,对性犯罪的男性实行化学阉割的法律生效。
韩国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的国家。
看罢韩国电影《素媛》,感触颇多。
影片让我想到去年看的《熔炉》,压抑敏感的话题,直面现实的勇气,这是让人非常钦佩的。
当然,这部电影比《熔炉》要“光明”许多。
这是退隐商业片的李浚益导演回归之作,有薛景求、金海淑这样的实力派加盟,小姑娘的角色在各位演技派面前毫不露怯。
如果说《王的男人》让导演李俊益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那这部《素媛》收获了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更是为他的职业生涯攀登上又一个高峰。
【W】Why?素媛的妈妈也在问,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素媛身上?甚至她还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和素媛一样,她说,她为什么那么坏心肠,因为她坏心肠,所以报应来了。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为什么”都得不到解答,片尾对丧心病狂的施暴者,也仅仅判了12年,扣除假期,确实太便宜他了,他对孩子的伤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为什么这个白痴法官要维持这个明显不公正的判决?素媛的爸爸一直在隐忍,判决结果出来,他也无法再忍耐了,最后他抄起检察官的桌牌要拍死那个畜生,懂事的素媛抱住爸爸的腿,她不想看家庭支离破碎。
如果解释不了那些无法挽回的为什么,为什么不向前走?止步不前,永远也走不出阴霾。
朴素的小城,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小店,普通的甚至有些窘困的家境,愣头愣脑的小胖子,文静又带着些调皮的小姑娘,细碎的生活在平淡无奇的气氛中开始了。
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温馨,但噩运也悄然而至。
那之后,述说的仿佛都是故事,但发生在当事人身上,便是命运。
痛恨、悲伤、无奈,想要挽救什么却又无能为力,想要祈祷什么却又心力交瘁,看着孩子那满身的伤痕,想到孩子心灵上留下的永久的创伤,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此刻的书写,还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我们只有一个想法:要是这件事情从来没发生过就好了。
为什么是她,她做错了什么?
她带着善意来到世间,却在现实中遍体鳞伤。
正义在哪里呢?
温暖在哪里呢?
有时候,她想,如果一觉醒来,就能回到从前就好了。
她那纤瘦的身躯与脆弱的心,让人止不住泪水。
于是,父亲与母亲泣不成声,而屏幕前的你我,也泣不成声。
可孩子,我想对你说,幸好你活了下来。
于是让我们仍然心怀一丝希望。
于是,悲痛过后,我们开始重拾生活。
那是更加细碎的一切,平凡的无法再平凡,却无处不透着悲伤与无奈。
怀有身孕的母亲,笨拙却又体贴的父亲,可爱又真挚的小胖子,温柔的街坊邻居。
谢谢你们所有人,你们让那一丝希望,渐渐扩大,让我们在悲伤中,收获了一些感动得眼泪。
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抚平女孩身体与心灵上的伤,但让我们试着让她感觉到更多的温暖,让她感觉到被需要,被保护,被爱。
母亲为了孩子,穿上玩偶的外套,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梦。
有时候,短暂的快乐与惊喜或许容易,但长久的陪伴却很难,所以,感谢她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又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只是我们还未尝知道。
他想要放声痛哭,却又强装坚强;他想要接近孩子,却又顾虑重重;他想要惩罚凶手,却又想到孩子的心情。
于是他悲伤、忿恨,但他没有将拳头砸向冰冷的现实之墙,他只是默默地穿上那玩偶的外套,作为一个父亲,他消失了,如果能够陪伴孩子,他愿意永远成为那个玩偶,成为一个无法言语,不是他自己的一个形象,好呵护孩子的梦。
他后悔,他后悔没有保护好孩子。
孩子的母亲也后悔,后悔让孩子一个人上学,小胖子也后悔,后悔没能多等一会儿,保护她上学。
在这些真实的眼泪与情感中,每一个人,每一颗心,都倍受煎熬。
可罪犯,却在争辩,却厚颜无耻,丧尽天良,可法律,却包容了这无耻与卑贱,它冷静的,默默的,仿佛一个散步的过客,走过女孩的人生,留下不作为的一瞥,就像这一切,都不曾发生。
有时候,我们总想亲自了解这一切,去他妈的法律,去他妈的理智,去他妈的一切。
不为什么,只因为那罪犯他搅扰了女孩的人生,即使死,也无法赎罪,即使在炼狱中受尽折磨,也无法洗净他的罪孽,然而当我冲向罪犯的那一刻,当父亲冲向罪犯的那一刻,他停住了,因为,那个饱受伤害的女孩,保住了他的腿,说:爸爸,不要这样。
她那么弱小,却又坚强的让人心碎。
她生命垂危,想到的却是不要打扰爸爸工作,不要让妈妈担心,而自己报警。
她在医院里,想到的却是自己害妈妈生病,害爸爸不能去上班,害爸爸妈妈花了很多钱。
她躺在病床上,却坚强的指认了罪犯。
她面对冰冷的法庭,却在最后一刻救赎了她的父亲,嚎哭的母亲,法庭中愤怒的人们,以及作为观众的我。
那一刻,我觉得她是那么伟大,她像是天使一样,忘记了伤害自己的一切,只为留住自己最爱的人。
孩子,我多么希望能够替你承受这一切,可哪怕我是你,也无法像你一样,如此忍受一切,同时体谅他人。
当你看着套在玩偶衣服里的父亲,你叫了一声爸爸,你摘去爸爸的头套,一言不发,微笑着,为爸爸擦去汗水,那一刻,我已无法用任何词语来形容爱,因为爱,透过你的笑容,你拂去汗水的小手,已统统被说尽。
孩子,你的父母爱你,伙伴们爱你,街坊阿姨叔叔们爱你,我也爱你,我们都爱你,我们愿意为了你继续忍受一切,并卑微地活着,因为你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切的美好。
谢谢你重拾笑容,继续生活,也谢谢你让我们所有人,重拾希望,向往未来。
我想轻轻的抱起你,像你的父亲一样,然后轻轻的对你说一句:我们回家吧。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得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相让其他人遭受同样的痛苦。
孩子,你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使。
当你背着书包,回到家里,拿着折好的玩具,默默含笑躺在弟弟与母亲的身边,你笑着对弟弟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
”是啊,孩子,你曾经想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经历这一切,是不是一个错误。
我也想告诉你,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
我们爱你。
全文完巴斯特德2014年1月7日夜,写完全文依旧满面垂泪。
这部影片真的是看的我心情无比压抑。
最后到哭的止不住,也许是内心的情绪实在无法排解吧,只能用哭的方式来宣泄出来。
偏偏我看的那天还是个下雨天,听着窗外哗哗的水声,一下子就有那种情节的代入感,素媛被伤害的那天,也在下雨啊…… 我真的好心疼素媛啊,明明是个那么可爱的女孩,乖巧且懂事。
可笑的是,正是因为她善良的举动,让她成为了受害者。
凭什么呢?
我真的是不想看到那个伤害素媛的男人恶心的嘴脸,什么叫因为喝醉酒了?
那就能对这个这么小的孩子下手?
更悲哀的不止是这个,而是法律也仅仅只判了他十二年,十二年而已。
问哪个父母能接受的了?
别说是影片中的父亲,就连我也有冲过去杀了他的冲动,大不了就同归于尽。
可是,在素媛父亲想要拿东西砸他的时候,是素媛拉了拉她的爸爸,让他不要这么做。
哎,那瞬间心里各种各样的情绪翻滚着,喧嚣着,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再难过再伤心,也只不过哭一场而已。
唯一可以说幸运的是,素媛还有爱她的父母,有温柔的心理老师来帮助她,还有一群关心她的同学。
可我甚至仍无法想象,素媛到底承受了多少痛苦。
我们要知道,素媛只是许许多多被侵犯的受害者之一,这样的事仍在不停的发生,甚至比素媛更不幸。
可悲的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影片中的最后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它说"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
《素媛》这部电影由《王的男人》的导演李俊益主导的一部电影。
《素媛》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素媛由于爸妈每天工作比较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她。
然后在一个下雨的早上,素媛一个人打着雨伞去学校的路上,出现一个狼狈的中年男子,眼看着学校离自己那么近,素媛却无能为力。
出于善心的素媛把伞给了中年男子,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觉得十分的气愤,那个中年对素媛进行了性侵犯以后谈跑了,电影画面中出面的情景让人心里为之难过。
懂事的素媛出事了并没有打电话给爸爸,他怕爸爸工作忙,所以直接打电话给了医院。
接到消息的爸妈急忙的去了医院,看到满身是伤的素媛,心里是无比的痛苦。
为了抓到那个嫌疑人,忍着痛苦的素媛指认了嫌疑人。
虽然已经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可是他一直撒谎说不记得这件事,让人们对他的憎恨越来越深。
素媛爸爸说过,如果法院没有判他死刑,他将会杀死他。
但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只判了犯罪嫌疑人12年,在我看来这个时间远远是不够的,在场的大家心里都不满意。
气氛的爸爸在计划杀嫌疑人的时候,素媛一把抱住了爸爸的腿,让他不要这样。
爸爸就放过了他。
出院以后的素媛继续去学校上课了,但是会经常遭到小朋友投来的异样的眼光看了这部电影,但是事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素媛也有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弟弟。
在素媛生病的这段期间,邻居也给予了素媛很大的帮助。
回到家的素媛,家里的关系也更加和睦友好,爸爸为了让素媛开心,下了很大的功夫。
整天穿着那个玩偶衣服,渐渐地与爸爸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与小朋友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提升。
上下学路上也有人保护,生活已经渐渐的好了起来。
看电影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但是我必须说这还是一部温情的电影,现实却没那么多温情。
我当然也会愤怒,这么禽兽的行为竟然才判12年,而我更清楚现实中还有多少这样的禽兽连12年的惩罚都没有。
这一瞬间我特别希望我们的评判准则是道德而不是法律,虽然道德暴虐起来比法律更可怕。
我只是希望恶人受到惩罚,但他们总有别的方法逃脱。
记得我这个小地方,有些家长外出工作或没有时间就选择花钱把小孩寄养在老师家,觉得孩子学习生活有人管让人很放心,就这样的环境下,就有一个九岁女生寄养在女老师家里却被女老师的丈夫性侵,女生父母是police,然而犯人也才判几年坐牢,女老师也不过是离婚换个地方继续教书。
很多时候法律多么的无力啊,我不敢去想这个未谋面的女孩以后会怎样,她还会不会心存美好?
这终究是一个不善良的世界。
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会告诉她相信美好更要保护自己。
我希望她不要善良而是拥有智慧,看,想来想去我还是怕,毕竟她那么弱小,智慧又怎么抵挡的了暴力。
韩国电影《素媛》片长120分钟,在前30分钟就抛出了一个极端残酷的困境:8岁的小女孩素媛,在上学路上遭遇一个中年男人的暴力性侵,导致大肠与肛门脱落,不得不终生依赖人造器官。
在这里按下暂停键,如果你是导演,在接下来的90分钟,会选择哪条为主线?
一,复仇与惩罚:必须要让那个变态的人渣付出代价;二、治愈与重建:尝试让这个曾经天真活泼的小女孩重启正常的生活。
这时你会发现,第二条主线,如果要继续下去,比第一条要难得多。
作为一个普通人,光想一想,要如何设计一个如此不幸的小女孩接下来的生活,都会像愚公站在大山前那么无能为力。
这也能解释,当我们看到类似的犯罪新闻时,更多的是愤怒与问责,而不会去追踪受害者的未来。
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去想。
因为太难,我们自动屏蔽掉了这巨大的困境。
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容易,就不要再去追问如此沉重的命运。
但《素媛》的导演没有回避。
这个不回避,直接决定了电影的高水准。
在后面的90分钟里,在悲而不煽的叙事中,几个重大的主题渐渐显露出来。
一、"单靠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素媛遭遇的是万分之一的苦难。
什么是万分之一的苦难?
就是概率为万分之一的、这个世界极端的恶--那么她就承担了比常人沉重一万倍的伤害与痛苦。
她的父母也是这场苦难的承担者,他们会晕厥、震怒、哀痛、绝望、痛哭……这一家人就像被命运之鳄狠狠撕咬住的羚羊,被一步步拖入黑暗的沼泽。
虚弱哀嚎的人,难以自助,也无力帮助另一个人,心理救援于是有其重要的价值。
在一个了解人也尊重人的社会,当一个人遭遇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时,这个社会就会有不辩自明的共识:不仅要为他治愈身体,也要为他治愈精神创伤。
因此电影中的心理医生坚定地说:"单靠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她不否认亲情的伟大,但在处理人性这件事情上,心理医生具有更好更专业的方法和经验。
她是对的。
如果没有专业心理治疗的参与,你很难想象,这一家人能踮着脚,踩着那一粒粒沉浮的温暖和希望,度过苦海。
不与欧美电影比,单看这部韩国电影,再反观国内的影视作品,我们仍然很难找到将心理救助提升到如此重要层面的作品,难道这就真的是我们的现实:在我们这里,受苦的灵魂就只有一味破碎枯萎下去,而不值得获得悉心的呵护?
当我们关怀一个人时,会从心灵层面去关怀他的痛楚,才能说这是一个文明社会。
二、"我做错什么了?
"生而为人不容易,就是因为苦难有马太效应,受了苦的人,会越来越轻易掉入卑微的陷阱里。
人性就是这样一缩再缩的。
素媛"出事"不久后,就要开始躲避熟人和记者了。
明明她是受害者,但家人却更害怕社会舆论对她的再一次吞噬。
她不理解,问:"我做错什么了吗?
"世界的规律就是这么残酷,那些被父母抛弃过的、被父母虐待过的、被他人欺负和羞辱过的……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顽固的声音:"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好。
"无论他们外表看起来多么桀骜不驯。
证据就是,他们会一再避开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爱的人,他们在潜意识里习惯了自我矮化,习惯了残缺,习惯了自己不值得拥有被爱和幸福。
小小的素媛也是一样,她一开始是不解,但渐渐就会转换为"这一切都是我的错"的自我攻击。
灾难就是这样雪上加霜的。
要有人不断地提醒她:"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电影《心灵捕手》里那个少年天才,养成了一套"要想不受伤就先拒绝"的固若金汤的价值系统,用来抵御童年成为弃儿的深切自卑,却淬不及防地在一句又一句的"这不是你的错"面前嚎啕大哭。
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思维局限:当看到那些退缩的身躯时,我们是不是潜意识就认为,不幸的人就应该或只能一直不幸下去?
三、"我恨不得所有的孩子都遭遇一样的事情。
"电影没有回避创伤,也没有回避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委屈、抱怨、控诉不公平。
"为什么偏偏是我?
"被命运扇过耳光的人都会对上天发出恨恨的诘问。
素媛的妈妈,一个不忍心吃狗肉的人,在遭遇变故后,也会恨不得所有的孩子都遭遇同样的厄运,"这样至少我们家素媛就不会那么特殊了。
"虽然心怀愧疚,却还是忍不住这样想。
素媛的爸爸最开始责备妻子的想法:"你也太狠心了。
"但当他真正意识到女儿一生将要面临的苦楚时,他哭了:"以前我怪孩子妈妈太狠心,但狠心是我自己。
"因为女儿背负了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残忍,她一个人背负。
命运从来就没有公平过。
我的一位博士朋友,每天都要用小白鼠做实验,她对我说,当她用手去抓小白鼠时,有时候会恍然看见有一只"上帝"的手在抓住我们其中的一些人,扔进荒凉的命运中。
区别是,她还有一些恻隐之心,但那个"上帝",仿佛并没有,只是完全机械的偶然。
四、"这里是黑夜,当这里贴满蝴蝶,我们素媛就可以说话了。
"对"恶"的审判能够给受害者以安慰,却无法送给受害者一个时光机,回到从前。
素媛说:"有时候我想,睡一觉就回到从前了,于是就会乖乖睡觉,但是第二天醒来,一切都没有变。
"更何况就像《素媛》所揭示的,公正的审判总是那么少。
要治愈素媛的创伤是非常艰难的。
心理医生无法让她开口,于是给了她一本黑底的粘贴本,和一罐彩色的蝴蝶贴纸:"我问,素媛来回答,每次回答就能贴上一只蝴蝶。
这里是黑夜,当这里贴满蝴蝶,我们素媛就可以说话了。
好吗?
"素媛点了点头,于是"黑夜"上出现了第一只蝴蝶。
这次耐心的交流,象征着治愈的真义:仅靠抗争与惩罚,无法完全消除世间的"恶",也就是"黑夜"。
无论你愿不愿意,"黑夜"就在那里。
对素媛来说,那极端不幸的遭遇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抗"黑夜"唯一的办法,只有引入 "蝴蝶",让"蝴蝶"占据黑暗的空间,在黑暗中扩散与繁殖,改变黑暗的面貌。
而"蝴蝶",就是爱与理解。
你无法消灭黑夜,但当你拥有足够多的爱与理解,你才不会被黑夜蚕食。
五、"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上?
"与肉体的创伤不同,精神的创伤常常是持久的、甚至随着时间加重的。
素媛在一开始还能安慰父亲和指认凶手,但渐渐就开始失语、哭泣、尖叫,终于有一天,她轻轻地问:"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上?
"余华小说《活着》里的富贵,同样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却从没反问过一句"为什么要这样活着?
"仅仅是活着这个事实,他就满足了,无论被命运多么无情地压碾。
许多人为此感动,我却对这种麻木相当不适应。
相比之下,一个8岁小女孩对"生"的质疑,甚至那隐约的自杀倾向,更让我看到生命的尊严。
人不是《绿野仙踪》里没有心的"洋铁人",可以经受任何摧残和羞辱,而不感到一丝疼痛,还咧着嘴笑呵呵地活下来。
感受不到疼痛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许多变态杀人狂就是因为没有对伤痛的认知。
面对摧残,有人选择忍痛前行,有人选择放弃生命,因为不堪其辱。
我们无法指责后者,那是他的权利。
就如我们无法体验到他的痛苦。
你以为他人的痛苦只是三四级的东南风,不足挂齿,结果外星人一来,给你接上一种能完全连通他人感受的触角,你才感受到,原来他一直孤独地站在十二级的飓风中。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时常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 《素媛》里的这句话,戳中许多人的泪点,虽然有煽情的嫌疑,但有一半的道理。
的确,独自承受着痛苦的人,会对他人的痛苦尤其敏感,长期在黑暗中的人,仅从他人的一个微小举止,就知道他在惧怕什么。
比尔盖茨夫妇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说:"如果你遇到令你震撼甚至心碎的事,不要逃跑,去面对和解决,那将是你改变世界的时刻。
"他们说得没错。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从事的事业是与他们痛苦经历相关的,一是有强烈的感同身受让他们去接近类似的人和事,二是通过帮助他人,也获得自己的救赎。
《素媛》里的心理医生,就是因为女儿被性侵后自杀,才走上这条道路的。
这些人是天使,不仅让自己活了下来,还具备了给予他人的能量。
天使的对立面是什么?
看看最近那些受了苦就去找人同归于尽的纵火犯,就知道了。
第二次全身心投入的写一篇影评,不是不想写,每次看完电影总有好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难以名状的心情实在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表达完整。
可是这一次我还是想沉下心来把看完这部电影的心情记录下来。
正在备战14考研,本来不会有时间花费宝贵的2小时去欣赏这样一部电影。
可是我庆幸我偷懒了,看到了这样一部一直让我眼泪决堤的作品。
前些日子由于剧慌所以看到微博上别人的推荐,就好奇的去看了一些韩国的电影,(因为韩剧的缘故导致我是不怎么看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实在不喜欢韩国的风格) 类似这个题材的三大未解之谜《杀人回忆》 《孩子们》 《熔炉》 《那家伙的声音》等,只有看《熔炉》的时候我哭了,可是却没有这次这么惨。
刚开始素媛一家人可爱搞笑的相处方式让我觉得这部影片整个节奏还是很欢快的。
不时会有笑点。
素媛爱逞强的妈妈,闷不吭声一切无所谓态度的爸爸。
还有可爱胖嘟嘟的荣植。
可是灾难就是这么云淡风轻毫无预兆的发生了。
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被打乱。
鲁迅老人家不是说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很平静的吗?
可是那天早晨偏偏下着大雨。
当时没有漂亮小辫子的素媛还在可爱的和妈妈撒娇。
妈妈说明天给你梳美美的辫子。
素媛抱怨说每次都说明天明天。
事情发生后素媛躺在医院的床上跟爸爸说,想着自己也是大人了就直接拨打了112.看到这眼泪控制不住了。
懂事可爱的素媛此时的惨状真是让我这种局外人都恨不得去抽死那个畜生不如的混账玩意。
一想到国内很多性侵幼儿园的孩子还有小学生的老师校长,我都觉得以后千万不能有孩子。
有了孩子不是只有养大的责任,你还有让ta健康成长的责任。
在当今这种社会以后我真是不知道能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素媛说,我只想帮他撑雨伞,因为他全身都湿了,我做错了么?
大人们对于纯真孩子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
孩子的妈妈爱逞强,刀子嘴豆腐心。
和闺蜜在医院的交谈也是深深触动着我,回想着很多年以后我是不是也能和这样的闺蜜这样相互扶持。
孩子的爸爸不善言辞,可是自始至终都对孩子有着深沉的父爱。
每次爸爸拌成可可梦的时候,我都莫名的流泪,这样的感情虽然我不曾拥有可是我坚信这样的感情是存在的。
虽然我连一句爸爸都不能喊出口。
虽然我也已经快不记得他的样子。
虽然他没有对我负责。
可是我还是会相信这样的伟大的父爱是存在的。
每次素媛看到可可梦以后的样子都让爸爸觉得得到莫大的欣慰。
最后素媛问出口的那句,你是爸爸对么?
这句话是催泪弹。
其实冥冥之中我也觉得素媛应该是知道可可梦是爸爸扮的,可是当那句话真的说出口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拉着爸爸回家,给爸爸擦汗。
(这个场景哭了很久)可爱的荣直哭着说,要是和素媛一起上学就好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这样的情节是不是罪犯本人看了也会醒悟???
还有荣直的爸爸,妈妈也是多么可爱的人。
社会还是可爱的么?
还值得我们去信赖么?
今天在豆瓣看到了这篇评分9.1的韩国剧情片。
不知是豆瓣评分高的缘故,还是对韩国这种类型的片子质量的信任,我在论文未完成、交稿日期快到的时刻,竟然还毫不犹豫地点击观看下去。
韩国犯罪剧情片一直是我的最爱,比如《杀人回忆》、《熔炉》、《恐怖直播》等。
每看完一部,都感慨韩国片的伟大。
这些影片直抵人性深处,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不仅让人更清楚地看清楚人性是什么样的,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有的还给予了人们改变社会的力量(如《熔炉》影片上映后,引起韩国社会沸腾热议,舆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最终至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熔炉法」 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
《许愿》也是一部同样伟大的影片,跟《熔炉》相比,同样是讲述小女孩遭到性侵而法律没有严惩凶手的故事,但是它比《熔炉》更加震撼,更加荒诞,但同时也更温情。
片名是以影片女主人公、也是受害人的名字素媛( So-won)命名,国内翻译成读音相近的许愿,也寄托了某种希望和祝福吧。
影片让我血脉喷张,罪犯的惨无人道和死不承认、法庭判决的荒谬不公平,都让我愤怒到极点,换作我是素媛爸爸,我会在法庭上一枪将罪犯给毙了,哪怕坐牢,我也无怨无悔,这是透入骨髓的绝望,绝望=极度悲伤+极度愤怒;影片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爸爸扮作卡通人物守护在女儿周围、邻居捐款、同学们在素媛家门口贴满的课堂笔记和祝福,感动得让我不止一次流泪。
韩国的心理救助机制做得很不错。
受害后,素媛变得沉默寡言。
其实,她心理害怕极了。
看过影片会知道,她害怕同学们知道后自己很丢脸,害怕同学不理自己,害怕给家人带来了那么多麻烦。
而这些害怕与害怕那个怪叔叔还会出现相比,相形见绌。
她在出院回家时,经过受害那个小胡同路口时,还是会心跳加速,呕吐不止。
这些都是创作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
当发生这种社会悲剧时,与孩子有关的亲戚、朋友,也会有心理创伤。
比如邻居小男孩荣植,他就自责地大哭,后悔当初没有陪着素媛一起去上学,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悲剧事件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创作,还会殃及周围,亲近的人多少会有心理阴影,比如不断地自责、倒带回想。
幸好,有个心理咨询阿姨在。
她在素媛住进医院时就陪伴着。
在警察找素媛指证凶手、妈妈和邻居及护士扮演卡通人物在病房给素媛表演、素媛妈妈的心理疏导、法庭上素媛作为证人指证凶手时,心理咨询阿姨都在现场,给予专业指导,保护着孩子及其家人脆弱的心灵。
在心理咨询阿姨的指导下,爸爸也学会了如何跟受创作的孩子沟通。
他扮演素媛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可可梦,在病房里跟素媛在写字板上交流,偷偷跟在素媛后面守护着她上下学。
素媛猜出卡通人物是爸爸扮演时,摘下爸爸面具,看到满头大汗的爸爸,心疼地给爸爸擦汗,感动得我泪如雨下。
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一个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的康复来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素媛出院回家,看到家门口上贴满了课堂笔记和祝福语,同学们的关爱也让我感动;邻居大叔也就是荣植他爸主动借给爸爸钱的一席话也让我感动得流泪。
这些对于素媛走出创伤起着加速作用,温暖着人心。
但不管怎样,透过影片,我对心理辅导究竟能否抵御现实的残酷还是不太坚信。
影片最后,素媛的一句话很让人寻味,她对刚出生的弟弟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我猜想,素媛最终还是会自杀吧。
但她一直都很懂事,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比如她受伤后第一个打出的电话是112,因为刀子觉得“爸爸妈妈很忙,但是坏人也要抓,要先报警";心理咨询师问她担心什么时,她担心爸爸因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不能去上班了。
所以她一直忍着,坚强着。
弟弟的出生,在她看来会减轻她的自杀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所以她说了那样一句话宽慰自己的话。
想到这一层,我就不寒而栗。
不希望这种猜想成真,真心希望她克服心理创伤,在家人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可是不能否定这句暗示的话所带来的可能性。
当素媛快被治好,走出心理创伤的时候,法庭上发生的事又让她陷入了绝望。
证据俱在,证人证词确凿,法庭也认定了罪犯的惨无人性,但是仅因为罪犯抵赖不认,装出喝醉酒神志不清,法庭竟然采纳这种荒谬辩解,据此只判刑12年。
12年后,小女孩还不到20岁,生活中还时刻潜伏着“坏叔叔”,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坏叔叔”就突然出现在面前,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更别说经历了创伤的素媛。
素媛承受的太多了。
当爸爸抑止不住愤怒和绝望,冲上法庭要将罪犯砸死时,素媛哭泣着紧紧抱住了爸爸的腿,乞求爸爸不要这样做,这一幕让人悲痛到极点。
深深的无奈,深深的绝望。
谁能说这样的判决不会再给小女孩素媛造成二次创伤!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陪伴和关爱,离不开心理咨询在突发情况时的专业指导,更离不开社会法律制度的健全。
而社会法律制度能否起到弘扬正义、严惩罪恶的目的,是最根本的。
再温情的心理救助也抵御不了现实的残酷!
联想到我国发生的摔婴女童案,女童和及监护家人到现在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谁晓得长大后这个女孩还会不会再将犯罪升级?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被摔的婴儿长大留下了永久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
又联想到教师张大同性侵多名男学生的案子,虽受到当事学生的一致指认,但张大同所受到的惩罚只是被学校解职,而其他学校又将它聘去,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性侵其他男生?
PS:在法律制度、心理救助上,韩国落我们几条街。
我们也不可能拍出这样揭露现实的伟大电影。
2014.1.7
素媛和熔炉都是有关性侵类型的电影,如果说看熔炉你感受最多的是愤怒和绝望,那么素媛则是全程以满满的温情和爱打动人,如果说熔炉让你对这个世界失望,那么素媛则是让你觉得生活尽管有黑暗,但更多的是美好。
素媛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有甜甜的笑容,乖巧懂事。
可是上天猝不及防的地把最残忍的事情加诸在她的身上。
在一个很平常的雨天,在离学校几步之遥的巷子口,被浑身脏兮兮充满酒气的变态大叔暴力强奸……..影片到这里,就开始了漫长的感动和温暖。
素媛被送到医院救治时跟爸爸说" 出事后,觉得爸爸可能会很忙,但是又觉得应该,抓住坏叔叔才行呢。
我感觉自己受伤也挺严重的,就直接给112打电话了。
”为了让坏叔叔尽快抓捕归案,尽管身心受创严重,还是坚持指认。
心理咨询的阿姨问她:在发生这事后,我们素媛,最伤心的是什么?
素媛说:去不了学校,还有爸爸妈妈因为我,上不了班,还因此花了很多钱。
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也本想直接走掉。
但我觉得该给大叔撑伞,不让他淋雨。
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
谁也不夸我。
小素媛,明明遭遇最不幸事情的是你,可是你一直都是尽可能的为爸妈着想,不想让他们担心。
你有超过年龄的懂事,懂事的让人心疼,你有最大的善良,你自始至终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个大叔。
你知道吗,你是世界上最最最美好的人。
素媛爸爸,原本马马虎虎,不太管事儿也不会与孩子好好沟通。
可是出事后,我看到他数次红了的眼眶,崩溃的神情,和玩偶买家讨价原价、与好朋友借钱的的窘迫,还有,大热天扮作可可梦逗素媛开心,细心的为素媛的挎包装上糖避免便袋声音的尴尬。
他原本一定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吧,就像我们的爸爸一样是家里的顶梁柱,只是不会表达。
可是呀,都说男人感人起来最感人。
便是如此了。
我们都能看到爸爸为素媛倾注的感情和做出的努力。
快结尾的时候,素媛认出可可梦就是爸爸假装的,帮他摘下头盔,他满头大汗,泪水和汗水混杂在一起的样子,真好看。
那一幕,最温馨。
还有荣值,与素媛就是那种小吵小闹的青梅竹马呀。
在房间偷听到爸妈说素媛出事后就一直心不在焉。
他在深深的自责,他在素媛爸爸面前大哭,为什么那几天和素媛置气,为什么那天早上没有等素媛一起走。
不然就不会发生那些事了。
每天和朋友打牌也变得无趣,会放学后到素媛家看看她回来没,然后每天把作业贴到门上。
他知道素媛是热爱学习的乖孩子呀,耽搁这么多天一定怕赶不上进度吧。
再然后,同学们每天都会过来贴上祝福语和作业,他们在等待素媛康复,早日归来。
那两扇布满便利贴的纸,都是爱的见证呀。
素媛出院后,荣值和小伙伴们坚持送她上下学,还有爸爸扮作可可梦的尾随。
在第一次经过那个巷口时,她一定想起了那噩梦般的存在,她害怕的停下来。
可是往后看,你爱的人从未离开呀。
回头看,他们就在这里,守候着你。
还有荣值爸妈的陪伴与帮助,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女警察的施以援手,大人们的捐款……..每一帧,都满是正能量。
素媛是最不幸的,她有最惨痛的经历。
可是她又是幸运的,有那么多人爱她,关心她,在乎她,帮助她。
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生活,好好的被爱。
另外看到网友解读最后五分钟是暗示素媛会自杀,我想,既然导演没拍出来,我选择相信,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幸福快乐。
还有那个人渣,不想讨论他。
脏了我的键盘。
个人觉得,这部影片比熔炉更催泪。
因为爱与恨,当然爱更胜一筹。
难得的是没有利用亲情过度煽情,也没有过分纠缠于法律漏洞,避开了韩影最爱用的两个梗,而是更多的聚焦在创伤之后一家人的心理状态变化。重创之后生活始终继续,但你能选择如何面对。此片的所有感动点是来源于细节中和一家人共同努力渡过难关表现出来的积极心态,感动之余,倍感欣慰。有几处台词真心好
出狱了今天这个恶魔!
就像“罐头笑声”一样,刻意的煽情,煽情的让人不适。事件当然是恶劣的,悲伤毋庸置疑,但强行的逼迫你哭实在是太让人反胃了,应该深度的思考背后的社会学意义而不是在这里像个被强拆的泼妇一样撕心裂肺的哭闹。
有几个点很感动:素媛的父母躲避记住的利索动作;素媛爸爸扮成人偶;素媛为爸爸擦汗...
可爱幼女,毁容,人造肛门,家庭经济,童真……把这些全部端在一个盘子里的结果就是感觉强行往观众嘴里塞同情,真实性被情绪化的镜头冲淡,也没有任何起底、批判的落点。
哭到不能自已,满墙的小纸条,装满糖果的包包,玩偶服里满头大汗的爸爸,默默跟在素媛身后的那群男孩子们,还好她周围还有那么多温暖。
真搞笑这种棒国电影给吹上了天
在制度存在漏洞的冷酷面前,用善意打开了一个希望的世界。我始终未能忘记心理医生那个逃脱一劫但仍在16岁自杀的女儿,我知道在面对终生的苦难面前要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是很困难的事情。只希望蔓延到电影外,善意继续撑起希望,法律完善公平。
晕豆瓣评分已飙到9分了吗!...以明快方式来拍这种案子也算好,但也不用那么煽情和戏剧吧!配角戏不错,感动的点全哭T T人物反应表面化了些。感觉像是5D2拍的...
全程都是泪点,小男孩为了不让小女孩在受到伤害,和几个同学一起默默跟在后面,朋友、同学为了鼓励她,在小女孩家的门上贴满了祝福,爸爸为了消磨带给小女孩的记忆,带上很热的玩偶衣服,逗她开心保护她,小女孩说活着就是为了死去,顿时泪崩
哭的太惨烈了,人性的温情与丑陋都在这部影片赤裸裸的展现,鲜明对比,向往正义美好的情绪爆发
感觉对不起9.1的高分,因为实在感动不起来。。。剧情太虐心,如同“一公升眼泪”一样,为了催泪而感动我不是很喜欢。
韩国的法律真的这么奇葩?好想学习下相关条文。
曾经的我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厌恶。
和内容无关…评分过高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得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愿身边的人承受同样的痛苦。
如果单靠温情煽情出品一部电影,去看看晚间情感栏目法制栏目也够了。流于表面的叙事,空泛的角色塑造,若无其事的表演,东拼西凑的vlog,抛开社会讲家庭,老心灵鸡汤了。
以前觉得,拍出来,才是开化。现在发现吧,就算拍出来,也还是那样黑化……
光豆瓣上就有五十万人看过,影评造了上千篇,包括影片的主创们在内的整个社会肆意消费他人的痛苦,自以为靠流下些无关痛痒的眼泪和文字就可以对抗真正的黑暗。素媛一家依旧过得很惨,连新房子都买不起,罪犯今年末就要出狱,还扬言要再去看看那孩子。这个社会从来就不需要圣母,需要的是处刑人。
父女情很动人,遗憾之处在于没有追问大的社会面及司法体系,一切都靠民众自我消化,指向自愈。立意和勇气都比《熔炉》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