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战记》第二季完结因为第一季而追第二季的人估计都掉坑里去了。
第一季描述了北欧丹麦的人与人之间生与死之间凝结出的复杂的痛苦仇恨,克努特(丹麦国王)想到解决的方式,就是通过战争去统一,创建和平的国度。
到第二季突然变成种田番,怕是让大部分让大部分骂骂咧咧的放下了手中的泡面。
第二季宗教色彩还是非常明显的。
先不说克努特通过战争去创建和平国度方式本身也会产生会给北欧的大地上带来血与死亡。
就算建立了统一的国度,那又怎么样?
掠夺,欺凌,努力,弱者依旧存在,贫穷依旧存在,因为战争掠夺,是有其合理性的,生产不够,就得斗争。
所以第二季讲了,要种地,要生产。
掠夺会使强者富有,要使欺凌和掠夺消失,需要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假设,假如大家都足够富有,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会大大减少。
问题是,不现实。
第二季中的一句台词:在这样地狱一般世界,为什么要活着。
文兰,草木丰盛之地,生活在冰与海的维京人期待寻找到的那一片的净土。
像不像上帝许诺的那一片流着蜜与奶的迦南之地。
克努特的乐园缺少弱者的生存之道:粮食和希望。
弱者缺少生存之道,那就要拿起武器了,历史又会陷入轮回。
王冠的诅咒,其实就是这个。
强者为其存在而存在,弱者借助幻想而存在。
制作优秀,在新的一季里添加了许多角色和故事,成功的把上一季立起来的东西全部腐蚀干净了。
都什么玩意儿,完全就是浪费大家时间。
在乱世说你妈的和平生活,人家刀都架到你脖子上了你跟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立你妈啊。
对克努特的形象塑造也是极差,没有显示他对新国家的治理,却只有不断扩展的野心,看了个寂寞。
这整个系列的故事到底是要说什么?
看完第一季我还以为是要讲个从小兵故事观察的克努特的奋斗故事,结果第二季给我来这个?
啊?
是要说乱世痛苦吗?
我没看到对痛苦的思考,我只看到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和平世界无知作者的天真的投射,没有社会学,没有政治基础,没有历史基础,嘴巴一张就要和平,是要神赐给你吗?
我看你这内容也没什么神学基础啊!?
和平?
你他妈也配?
克努特的选择也是离谱,钱不够但是不能省,开源就开源吧,钓鱼执法我也能理解,但你不会好好挑选一个对象吗?
不找个刺头,来个杀鸡儆猴,反而来了一手竭泽而渔?
你他妈选择一个对你忠心的农场主开刀??
而且这个农场主的儿子还是自己的近卫???
啊????
我看到这我都不觉得是克努特脑子坏了,我只觉得是作者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干出这种事,克努特这国家还治不治理了?
大家看见忠心的农场主这种下场会怎么想?
手下的人不得全部离心?
近卫军团还要不要了?
兔子不吃窝边草懂不懂?
主角的选择更是离谱至极,战争年代搁这儿搞和平抗议?
这蠢货如果是在现代的话,是不是还要去堵马路抗议碳排放啊?
是不是要去给美术馆的画泼油漆吸引注意力啊?
都什么玩意儿。
正事是一点都做不了,要碍事你他妈站最前排。
最后更是一副卸甲归乡才能获得真正快乐的样子,整一副我悟了,你悟了吗的鬼样。
要没克努特统一英国和北欧,哪来的地方给你和平种田?
主角除了碍事之外有任何作用么?
本以为系列的故事是说他们发现这世界就是人间地狱,所以要搏杀,创造一个人间乐土出来,结果给我来这套,乐土只存在于你们的脑子里是吧?
等了这么久的续集就等出这么个玩意儿,简直浪费我时间。
下定决心去追寻文兰的托尔芬托尔兹的死将托尔芬变成一心复仇的阿修罗,阿谢拉德的死将托尔芬变成顺服、逃避、无所求的奴隶,而阿尔涅兹的死让托尔芬清晰而坚定地构筑起追寻和创造和平之地文兰的愿景。
所以,在第二季里,阿尔涅兹的故事最为重要,比托尔芬和艾纳尔的相遇重要,也比托尔芬和克努特的重逢更重要。
阿尔涅兹本来是一个自由民,丈夫哥达非常勇武,家里虽然贫穷,但两人非常相爱。
两人的儿子刚出生没多久,村庄附近发现了珍贵的铁矿,为了和其它村庄争夺资源,村子里的男子卷入了战争,失败,年幼的儿子被杀害,两人均沦为奴隶。
阿尔涅兹被凯迪尔买走,因为美丽的外表、善良和顺的性格以及勤劳能干,她成为凯迪尔非常宠爱的奴隶。
连农场请来的张扬跋扈的保镖客人们都轻易不敢碰她一根指头。
就在她打算一辈子安于被宠爱的奴隶这一身份时,她的丈夫哥达重新出现了。
资源争夺战争失败后,哥达被一个残酷的奴隶主买走,受尽折磨。
某一天,哥达杀死奴隶主全家逃走,正好流窜到凯迪尔的农场,与阿尔涅兹重逢。
因为之前受到的种种折磨,以及农场保镖团队的追杀,哥达陷入了一个瞻妄癫狂的状态,像一头受伤的野兽。
他在垂死状态下起身死死勒住蛇的脖子,身体像一根拉满的死神的弓,无视任何外力,除了阿尔涅兹的柔声劝说。
随后,哥达醒过来,仿佛回到了战争之前那个体面而有尊严的人,彬彬有礼地问候周围的人,向人借马车。
这一部分,看得人唏嘘不已,甚至几欲哽咽。
战争和欲望,把人变得面目全非。
哥达死去之后,阿尔涅兹等待着农场主的处罚。
在王都遭到挫败与屈辱的凯迪尔回来,想要找阿尔涅兹寻求安慰,却发现遭遇到背叛。
从来看似宽厚的人面目憎狞地举起木棍,充满怨恨地朝阿尔涅兹的身上打去。
同样是屈辱,面对强者时退缩,面对弱者时就爪牙毕露,让人震惊地说不上话。
阿尔涅兹就这样徘徊到了死亡的边缘。
她已决定不再逃避与苟活。
弥留之际,她问托尔芬他们冰岛有战争和奴隶吗?
后者只能回答,以前有的,以后不知道。
现在的痛苦难以忍受,未来的希望又毫不可见,带着类似的心情,阿尔涅兹去世。
托尔芬为无法给阿尔涅兹一个回答而愧疚不已,又因这死亡而顿悟。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罪孽拖拽着一味低头逃避的托尔芬明白了自己该走的路——去找那个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的文兰,如果没有,就自己创造这样一个地方。
第二季里,农场的好几个角色都塑造得特别出色。
农场的老东家斯韦克、保镖蛇,以及少东家奥尔马。
斯韦克和自己的儿子凯迪尔一直不和,独居,一个人辛勤地劳作,觉得人不要过多地占用资源,衣食自足即可。
年轻的时候,为了躲避冲突,斯韦克让自己的儿子放弃了自己中意的姑娘。
而后,那个姑娘被劫匪杀死在婚礼上。
这是斯韦克埋藏在心里的愧疚,若干年后,他用这段往事告诫试图逃避冲突的阿尔涅兹,风暴是躲不过的。
他欣赏托尔芬和艾纳尔的勤劳,尽力帮助他们,又让他们感觉这种帮助是平等的互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这一点有别于凯迪尔对奴隶们的慷慨。
而斯韦克和蛇的关系也耐人寻味,像一对父子,有着冲突,也有着最深的敬爱和怜惜。
蛇是个隐姓埋名的战士,寻求庇护时误入凯迪尔的农场,从此栖身于此,是一条被农夫收留的蛇。
他忠于这个农场,会为了农场主做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哪怕是丢掉自己的性命。
农场与国王的战争平息后,他告知了托尔芬和艾纳尔他的真名叫罗德,开始试图敞开自己。
奥尔马是第二季蝶变了的人物。
他曾经想当一个战士,但实际上并无一丝成为战士的才能,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张扬跋扈,到处惹是生非。
农场战争是克努特利用了奥尔马的怯弱和无能为借口发起的,最后,目睹了残酷死亡的他决定投降。
他和自己的哥哥——战士托尔吉那段关于勇气的对话精彩极了。
“你当时捍卫了自己的名誉。
对吧,奥尔马?
你做得很好。
名誉比生命更重要。
再一次拿出你身为北方战士的勇气!
”“不对!
那才不是勇气!
我在国王面前已经搞得灰头土脸,我是个笨蛋,也很没用,被嘲笑也是我活该。
但是…但是…我却没有默默承受被别人嘲笑的勇气……”托尔芬和艾纳尔找到了自己的路,将走向新世界。
而留在旧世界的人,也改变了。
第一篇章的杀戮,第二篇章的领悟,截然不同却环环相扣,期待下一个篇章。
当我得知第二季像巨人最终季那样动画制作方由Wit变成了MAPPA 必须说我内心是惶恐不安的 因为巨人最终季part1的质量实在很难令人满意 但后来我又了解到staff相较第一季基本没有变动 这给了我些许安慰 不过像今井有文那样的大佬可能不会来了 好在后面战斗部分不是很多总之第一集看的生肉英字 总体下来观感很不错 可以看出制作人员都是真心热爱冰海的漫画 第一集引入了重要人物——男二的出场 借由他的视角在最后引出了托尔芬要不是我看过后面的漫画不然这样的演出真的很让人暂时摸不着头脑最后希望之后几集能保持第一集的水准甚至超越还有希望是24集啊!!!
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谈及到本作的时候,我和朋友在托尔芬选择放弃暴力这一剧情安排上产生了一点分歧。
那时候我虽然在贴吧通过漫画了解了第二季的内容,但还没有来得及看动画。
友人认为第二季托尔芬选择和暴力决断使得托尔芬这个人物脱离了现实,变成了单一的圣人式角色。
我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但是因为漫画看得不是很仔细,最后我和友人的讨论还是落在了这种安排确实有落入了俗套的嫌疑这一点上。
但是在观看了动画后我有了新的看法。
第二季的前半部分不是我想要聊的重点,实际上我认为前半部分的内容既不属于第一季也不属于第二季,而是两季的过渡。
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托尔芬与过去和解,走向暴力对立面的过程。
其实暴力与非暴力、人物内心的斗争、人物与过去的和解这些抽象的内容的表现从来都不是视觉作品的长处。
就算是在《EVA:终》里,擅长表达人物内心情绪的庵野秀明,在处理真嗣与自己内心的和解的时候,所能表达出来的内容也难以令人满意,最终的表现效果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同样的,本作的前半部分我也认为是相对枯燥的。
不过托尔芬选择活下去,背负罪孽确实剧情推进必不可少的。
并且在本季的后半部分,我认为给了这个作品一个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局。
厄休拉·勒古恩有一篇科幻小说名为《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
小说描述了一个任由读者想象的真正只有幸福的存在的完美城市。
但是这样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却仰赖于一个存在于某个阴暗地下室的孩子的悲惨境遇。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完美的城市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苦难之上。
而奥梅拉斯的每一个人成年的时候都将被告知这个孩子的存在,这个时候一个高尚的人就将面临选择。
当然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将孩子的苦难铭记于心,继续创造幸福。
但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却不在此,而是在文章的末尾,作者描述了一群选择离开奥梅拉斯,前往无法想象的未知之地的人,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
这显然是一个关于社会的寓言,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难注意到从古至今不论多么美好的社会都建立在一部分人的苦难上。
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选择背负愧疚继续创造幸福可能说不上高尚,但也不是应该被指责的。
可是却有人做出了真正的高尚之举,选择离开这样一个幸福之城,去寻找可能并不存在的道路。
而《冰海战记》作为一个以寻找理想乡为主题的作品,我认为其思想与勒古恩不谋而合。
克努特选择的道路是建立一个绝大部分人都能幸福生活的国度,这就是奥梅拉斯城中的人们的选择,这是现实的选择。
托尔芬则是更理想主义,不接受不完美的现实,而是相信一定有一个理想乡,那便是文兰,并为此而努力。
确实,这种理想主义因为有些脱离现实而显得虚无缥缈。
追求这种目标的人也常常不被人理解。
但我却始终认为,正是目标的虚无让走在通往理想这条道路上的人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托尔芬最后也踏上了寻找文兰的旅途,他正是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分享那种发现了优秀作品之间的共通性的喜悦。
虽然凭着想要表达的冲动勉强写完了这篇文章,但限于个人文字水平,还是感觉词不达意。
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有兴趣去阅读厄休拉·勒古恩原文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
第一季是遍地的杀戮。
第二季的奴隶篇是容忍克制到底。
反差有点大,我一直在等主角 扮猪吃老虎,结果他居然一直扮猪。
没有“爽文”套路。
我也等他反抗,结果也没有揭竿而起,而是感动敌人,感动奴隶主,感动杀疯了的士兵?!
稍显得割裂。
倒不是我想看爽文,而是为啥日本钟爱 洗白反派??
人物性格多样性?
把奴隶命拿来试刀的二流子他配吗?
配个**!
博爱的奴隶主??
笑死,最后把倪斯打死,这时反过来 男主方面开始博爱了。
士兵屠杀农庄百姓,撤退逃跑的时候还把百姓描绘成 胆小懦弱的跟风者?
士兵揍男主100拳就悟道?
他手上人命怕是都数不过来吧!
王子杀遍各国,在一个农庄100人命下,仁慈撤退,停止征服?
-主角光环就是牛!
第一部主角就是杀戮的野兽,第二部成为佛系的沙包。
都要把你打死了,你在那儿念 :冤冤相报何时了~太过于圣母了,你要去保护没有能力的人,靠嘴炮?
靠敌人的仁慈和良心,那些杀疯了的还有没有人性都是问题。
这三颗星都给主角的噩梦!
屠戮者就应当死于屠戮!
看完了,但我不信一个刽子手听了《圣经》,就可以放下屠刀,还可以跟其他的人说,没有暴力就能解决暴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施暴者依旧存在,奴隶依然存在。
拥有财富的人一定会被掠夺,没有财富的人也会想办法掠夺其他人的财富,只是换个形式而已。
托尔芬改变了,但是后期我觉得是圣母化了,作为反战题材是极好的,但战争不会以放弃暴力就能改变,和平是因为强大的武力为基础的。
在看第一季的时候其实隐隐约约就有一个念头:“无敌战神主角的孩子托尔芬也太没用了吧,一个小朋友能怎么办啊?
托尔芬终于逐渐长大了,找机会去干死你的仇敌吧!
什么?
你不敢,你退缩了,你还要继续磨练自己?!
你个傻蛋,你被气势给完全碾压了啊,你个废物软蛋!
”作者给了非常多的笔墨给托尔芬,但怎么看这个角色,都很憋屈,连最终自己的仇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都毫无办法,愤怒、失控、失去人生目标,一个看着就很憋屈的角色,根本不想把自己代入进托尔芬内去体验他的内心负面情感。
而托尔芬的人生导师,一位只会种田的奴隶埃纳尔,教会了托尔芬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这位奴隶毫无武术天赋,如同广大的男孩子一般从小就想上战场,打败敌人、赚取人生财富、证明自己!
奴隶埃纳尔意识到自己毫无战士天赋,开始认真种田,建设家园。
3年之期,没有龙王归来,有的只是属于自己的一片安心农田。
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过程,伐木、开荒、农耕。
一点都不波澜壮阔,一点都不符合广大年轻观众的内心期待。
可是这一切,失去一切,从地狱中长大,只会杀人的托尔芬;普普通通的奴隶埃纳尔 ;不擅长说好听话的农场老头子;游手好闲的农场守卫们。
他们构成的这个乏味的、平凡的、柴米油盐的故事,解释了我关于第一季里面一直存在的一个疑惑:“无敌战神他那么强大,他为什么忽然就放弃打战,放弃了自己的兄弟同胞,躲了起来?
就为了凸显他隐士高人的身份吗?
就为了装一个人设反差的炫酷设定吗?
就为了烘托剧情的漂亮精彩棋子吗?
”我想,无敌战神的儿子、托尔芬自己都可能没有理解自己的父亲。
但是我觉得托尔芬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脱离战争的原因。
而其中对我来说的一大爽点,不是托尔芬等等角色如同战神一样热血杀敌。
让我爽的是托尔芬这位从小就受到巨大精神创伤的小屁孩,后天又没有任何人对他进行人格培养,他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灵魂,获得了自己的柔和,获得了自己为人的路!
这个超酷的好不好!
这比杀死强大的敌人还要炫酷。
而托尔芬的灵魂,来自于普通的奴隶埃纳尔,来自于埃纳尔对生活的积极希望,埃纳尔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追求。
这一部全局最大的爽点,与我而言,就是看到了比杀敌还要爽的、还要难办到的点——暴力是可以得到支配他人的安全感、可是暴力它得不到他人对自己发心的喜爱啊!
以及最后补充一个点,作者其实也没有去排斥暴力,反对战争啥的,就像是我也没有说和平就是比暴力更加的高级和高尚。
作者仅仅只是把战场,把暴力,把恐惧,把种子发芽,把生命的希望全都慢慢得展现了出来。
仅仅只是展现了出来。
这就已经很酷很酷了。
战与非战,维京人与农夫,打斗与文戏,豆瓣里的高分和低分。
第二季确实有些闷,没有了第一季爽快的打斗,主角升级,剧烈的冲突,推翻和重建。
只剩平淡农耕生活的枯燥和憋屈,也有些不起眼的幸福。
有趣的是,观众的反应,就像无仗可打的维京人,读不懂这微小的安稳价值何在,恢弘的杀戮与掠夺堪称史诗,但救赎却如此无力。
当然,故事应该充满可读性,应该像托尔芬在那一晚给久违的妈妈姐姐讲述的那样,震惊众人。
第二季来得太平淡,自然填不满许多人被第一季养出的好胃口。
但有趣的正是这种反差,作品照进现实,一味好评的绵阳派,一味差评的好战派,像极了被农场主奴役的奴隶,和被君王奴役的战士。
战乱国家,从来就不缺好战分子,也不缺只想平静生活的人民。
历史也证明,没有绝对的和平。
比起作品里被杀戮拖进深渊的tool芬,充满理想地去创造理想之地(当然我愿意相信这是作者的戏剧化表现,但确实很难让观众有如此的代入感,毕竟第一季大家对他更多是同情,从而无法对他的杀戮产生太多罪恶感),我更能接受的是我的祖先创造的和平。
而这和平,是相信“真理只在射程之内”,但代价太沉重。
而这沉重,并非好战之人能理解,也非怯懦之人愿面对。
故事内核给到9分,但剧情冲突、节奏、人物刻画和表现力比起第一季确实逊色给到7分。
综合8分。
《冰海战记2》与第一季的波澜壮阔、大气磅礴阔度长契大,看似托尔芬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毒泷恶雾、腥风血雨的战场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但在躬行俯身种田的日常剧情推进时依旧笼罩着挥之不去的对于末世的思考和发问。
个人颇为喜欢两首片头曲,《River》和《Paradox》。
前者侧重于托尔芬自身与过往的仇恨罪愆和解与赎罪,彼时的托尔芬尚是蓬头垢面、遍体鳞伤的,深陷的眼眶中双目空洞无力,坠堕于渊薮、为狂澜洪流裹挟,无数尸骨未寒的冤魂双手交缠,顺着绳索径直而上,自血迹斑斑的血海地狱向上凝望,数之不尽的冗杂繁复的躯体瘦骨嶙峋,紧攥住托尔芬如同梦魇般历历在目。
累积的罪孽厚重如磐石,啮咬撕裂着托尔芬的意志和精神,是他内心底钤印负罪感的具象化体现。
而后者,不仅着眼于托尔芬自己心里的矛盾和自我叩问,更延伸为群像性的、时代性的歌哭笑泪、悲欢离合,上演着一出出悲喜剧,无论是磅礴恢宏的背景音乐还是蒙太奇式的剪辑手法皆如此契合、相辅相成。
象征涅槃重生和死亡的意象的蝴蝶盘旋于克努特身上,食腐性的生物,磷光熠熠生辉,在黯黮然中散尽,唯余他犀利如鹰隼的冰蓝色双眼目光灼灼。
本应人首分离的斯韦恩王在克努特耳边窃窃私语,枯瘦而沟壑纵横的面容中渗出狂热的火光,如同萦绕不散的梦魇暗影,教唆着独裁专制的统治意志的延续,仿佛昭示着儿子“屠龙者终成龙”,冷眼相观克努特足履和自己殊途同归的道路。
随之对于是农场战争的梗概而一针见血的刻画,这也是第二季的高潮部分,在血肉横溅、尸横遍野的沙场中亦穿插着对农场里的小人物的刻画,微观融入宏观,宏观突出微观,神态悲悯而哀恸的阿尔涅斯紧拥着垂死的格鲁萨尔,三角形构图肃穆庄严,致敬了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造化弄人,这对悲苦的奴隶夫妇最后如愿以偿地死在彼此的怀里,在回光返照的虚缈的幻境中团聚、获得久违的自由。
在暴力与和平手段中踌躇而最终舍弃武力的奥尔马少爷双膝跪地,虔诚祈祷,但水壶中的圣水意象却被喷涌的淋漓鲜血取而代之,仿佛预示着永远难以使干戈化为玉帛。
《冰海战记2》前篇叙事节奏缓慢但高潮情节让人翘首以盼,结尾亦回味悠长意犹未尽,余音袅袅,颇有节奏感。
这部作品前面的表达形式主要以文戏为主,在刻画主角成长层面更多采取心理描写的手段,第一季挥斥方遒、桀骜不驯的少年被一个怀揣虚无主义念想的颓丧青年取代,在躬行劳作、自我思考、周围人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完善的和平主义思想,否认暴力的意义,开始铸剑为犁、自我赎罪的征途。
虽然第一季也没有吝啬笔墨描摹托尔芬的成长,但更多是从武力的维度,遑论彼时的托尔芬仍在熊熊燃烧的仇恨之火的裹挟下,三个引导者振聋发聩的淳淳教诲并未在托尔芬被冲昏的头脑里钤刻下太深的烙印,他不理解父亲所言“你没有任何敌人”“真正的战士不需要武器”,一心报血海深仇、拒绝和雷夫大叔归乡,对弑父仇人阿谢拉特怒目而视,否认他的言传身教,唯祈愿之,为父复仇。
那时的托尔芬是崇尚暴力的时代中一个被暴力同化的懵懂无知的孩童,纵然这个体格矮小的维京人孔武有力,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但在思想层面,但在内心深处他仍是那个被束缚被困于父亲溘然长逝的那须臾的孩子,亲眼目睹着乱箭直射入父亲的身躯却心余力绌、无能为力,唯有痛哭失声。
他一直走不出来,也拒绝再和他人倾诉衷肠推心置腹,从根本上封闭自我,如同飞蛾扑火般倔犟偏执地踽踽独行。
仿佛那日,曾经覆他载他在烈日里在寒流中蔽翼他的温情和希望骤然尘归尘土归土。
被暴力伤害过的托尔芬转而无意识地投入对于暴力手段的追求中,暴力的催化剂深埋下复仇的种子,结出波及更多无辜生命的恶之花。
托尔芬亦步亦趋,为了复仇取下阿谢拉特的首级他加入海盗的队伍,虽不似海盗们追名逐利、烧杀抢掠、贪婪纵欲,一派疯癫痴狂,但不可否认他为海盗恣意地抢占资源掠夺添砖加瓦、推波助澜。
以至于后来成年的托尔芬的梦魇里是无穷无尽的拷问,他开始对自我意志严刑拷打般的质询,他刀刃下的尸骨,又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谁的血亲谁的挚爱,否认自己曾经笃信的真理和固有观念,在残酷的崇尚暴力武力的年代,在历经十余年的刀尖舔血、九死一生的生活,托尔芬的反思与思考可谓是开创性的。
成长的蜕变,不仅是蝴蝶脱蛹,凤凰涅槃,正如托尔芬从定格固化的思维模式和痛深创剧、艮苦冰凉中挣脱,如同撕开冰冷皮肉,折断坚硬肋骨,露出搏动的心脏里滚烫燃烧的血液,亦如同与过去挣脱,丝丝缕缕撕裂相连的血肉,当他从过去自我的空壳、樊笼枷锁中逃离时,彼时早已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但也将轻盈如燕,洗髓换骨,焕然一新,如获新生。
塞格林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说:“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溃烂之后,伤口会愈合,这个过程重要非凡却亦痛苦万分。
托尔芬无法逃避,唯有直面正视自己的累累罪行和手上的重重鲜血。
几乎奢侈的创作,没有过分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整整24集纯文戏与心理描写。在第一季跌宕起伏的剧情过后,目光终于收束至托尔芬一人的成长,最后回到故乡如同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不得不说的是,本季oped发挥依旧神勇。
我境界没这么高
第23集直接封神!本季为种田季,以文戏为主,缓缓展现了男主成长的心路历程。相比第一季武戏为主的“热血”,这一季的托尔芬才算是真正成长为了一个成熟而立体的角色,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类型:强大而温柔的理想主义者。自身很强大不会被欺凌,又很温柔不会以自身的强大去欺辱别人。从长年累月的仇恨与杀戮中走出来,看尽了世态炎凉和人性黑暗残忍的一面,却依然相信着人性中最崇高而纯粹的那一面,践行着尊重生命且众生平等的理念。即便明知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前路漫漫,却依然充满勇气前行。本季最惨的角色是阿尔涅兹,在男尊女卑的旧时代,战争是男人挑起的,女性没有选择的权力,却被迫承受了更惨痛的代价,一生都在家破人亡后的习得性无助中被摧残和奴役至死,一生都身不由己,直至死亡的那刻才成全了自己“不想继续活下去了”的自由。
比起开篇的复仇,更喜欢奴隶篇的蜕变与新生;当然没有序章爆裂的铺垫与展开,此篇也不能在安静中燃烧了(幸村诚老师真是如他笔下的人物一样温柔却有魄力呐…
不合格的反战片,小众也不是被虚捧的理由。中间关于女配角之死情节过于拖沓,闪回都能给你闪回大半集,感动全成了裹脚布。同样描述是战争中女性死前幻觉,初恋男友驾着马车带她和孩子离开的《沃伦》轻描淡写就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第一部的阿谢拉特复仇有多么顶,第二部的托尔芬逃避就有多么拉。北欧海盗的硬核外壳包着颗不接地气的小清新反战梦。唯一的优点是衬托得《进击的巨人》结局没那么拉胯了。
哥达太离谱了,纯纯他妈剧情需要,真脑瘫他是怎么从100拳下活下来的?要证明自己是自己,可没那么简单啊。
神作。与上一部复仇给人的心血澎湃完全不同,这一部更多的着眼于托尔芬作为奴隶在地主庄园的颓废与成长,前者是表后者是里,真正的战士是不需要剑的,在暴力与对话、压迫与反压迫种种矛盾的作用力下,主角们开始朝着建立梦中的理想国度文兰再次出发。很是佩服原作及动画制作组的能力,能阐述地这么平静、细腻和深刻。
是什么让我看到倒数第二集了……战争从来不是什么好东西,作为好战国的反思真是反不出来什么东西,很混乱,很暴躁,很压抑,总之就是拧巴。哦想起来什么支撑我看下去了,非雷夫大叔莫属,太感人了,我那么期待的重逢结果几句话就没了……托尔芬你没有心
摆脱梦魇,接下来,他要从种田王变成航海王。史诗故事,美剧质感。漫长的半年番,还是养肥点再看效果最佳。
Vinland存在于想象之中,乌托邦所以经久不衰在于比死亡更令人向往。这部作品的完成也可称为打造的和平国度,它是想象之中的,虚构的,它给你相信的理由,只取决于你是否相信。
第一季好看.
文戏。款款道来。
同样是种田,看看浪客行是怎么写的吧。做动画切勿设计太多政治内容,把握不住就是纯粹的小孩过家家,太蠢了,这一季评分改成4.9差不多了
清晰,简单的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美丽而安静。不会觉得节奏拖沓,人物叙述丰满
Tool芬 圣耶稣,エイナル 农民,アルネイズ 奴隶,这三位角色还是觉得アルネズ的故事好看些。Tool芬太圣父了,アイナル太工具了。 上一季神挡杀神,这一季砍树种地,变化实在太大了,能动画化真得谢谢接盘侠MAPPA(bgm38)
始终过不了声优这一关… 听到托尔芬和克努特的声音联想到的不是北欧战士,而是东京city boy。看漫画就好得多。
挺佩服日本人的世界性视角,居然专门拍了一个讲北欧海盗的动画。当初随便点开一集,发现主角在开荒种田,居然看得有滋有味,就一直跟着看了。有空得回头把第一季补一下。
节奏有些拖沓,宗教和历史的掺和有点不讲道理。
性格全是日本人的,套了个北欧的皮…
很难评,苦大仇深的文戏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