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仍旧把他的冷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连木屐踢踏舞都搞出来了,然而1.主角完全成了浅野忠信,也就是过去座头市系列中的黑帮杀手,和北野武决斗的角色2.刀光剑影飞舞爽快连杀,被取代为一刀一刀地拆解镜头和电脑特效,完全失去了剑戟片的快感,比同类型电影差太多。
一场打斗拆成几十个镜头剪在一起,一刀砍一人给一个特写,然后就是电脑特效做的刀穿透和喷血,过于无聊。
3.动机完全不明,座头市毫无理由帮路人复仇,座头市从头到尾就是机械降的那个神4.好几段日本民俗歌舞,实在是给威尼斯电影节洋人猎奇贩卖的
最后一句“即使我睁大眼睛,也什么都看不见”挺有意思,一语双关,既照应他眼盲的事实,又暗示人心难用眼测。
1.对决服部那一段,其实是服部轻蔑的一哼出卖了自己,座头市通过这个猜测到了对方未来的举动,于是换了个路数出其不意。
2.他对久志明波二世的回答很可能是顺势而为,让久志明波继续惊愕,好突袭成功;如果座头市说了“不我其实还是是真瞎”之类的话,势必让二世回归原来的状态按照打瞎子的打法跟座头市对决。
根据二世的对话,他有可能是位强大的忍者,而此前座头市已经被服部伤中左肩,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如初,夜间作战座头市未必占尽上风,很可能再次负伤。
而让二世继续乱了阵脚可以大大提高迅速胜出概率;正义的人不必对敌人诚实。
3.座头市即使睁开眼也没有看过敌人,可能正视会暴露什么,或者看也没用。
开眼的样子很炫酷,仿佛罗汉现世,但是眼神略呆滞。
我觉得其实瞎不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杀伐果断下的善良与绅士风度。
我宁愿他是眼瞎,而我们大多数都是心瞎,对不正当的东西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去改变。
2003年日本电影,由北野武导演和主演。
和他演对手戏的还有浅野忠信。
座头市,是日本著名的盲剑客。
这个故事发生在没有法制的某个幕府时代。
座头市,因为和一对艺妓姐妹,还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之间的友情,和一个黑帮干上了。
打斗情节血腥但干劲利落。
结尾关于座头市到底能否看见的反转还显得有些黑色幽默。
提到北野武的这部《座头市》,一般会想起初高中的暑假时光,虽然忘了具体什么时候接触到这影片,但我只知道那一整个暑假都窝在好友R家中吹着无边无际的水,玩着那些现在已经老掉牙的单机游戏。
现在想来还是经常怀念起那些年暑假,顶着大太阳穿着短衣短裤骑着破单车到处溜达,扫遍了小县城中所有的书店,看了无数本盗版书,写了无数不忍回首的小说……现在想来倒有点怅然若失,而这是我可以在村上的《且听风吟》找到共鸣的原因。
那些夏天,从三国志玩到了太阁立志,对于那时候的知识面而言,日本历史文化真是一个脑子尚未开发的地方,于是一下子沉迷于其中,饥渴地吸收着游戏相关的知识,并搜索着一切能找到的历史资料,R君还特意创作了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可惜的是半途而废并已经遗失了),于是一个武士的时代出现在成长的岁月中。
于是某一天R君对我说,这片子很好看,于是就跟座头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还以为座头市只是个地名,就像《水浒传》的曾头市一样,后来发现原来是个人名。
不过对座头市的无知倒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你让我介绍下座头市?
我能说出口的也只有北野武这部,之前胜新太郎的系列作品也是一部都没有看过,但根据刻板印象应该属于古典的武士片。
而北野武这部作品,不喜欢的人说是胡搞,喜欢的人算是继承中的创新,但在本人看过的武士片之中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片头的粗犷的片名字幕和角色的登场都像在看西部片,粗犷而直接,座头市凌厉快速的攻击有一种暴力美感(可惜特技感有点明显),而拔刀不慎伤自己人的场面也让人一笑,(北野武的恶搞与戏谑?
)顿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期待剧情的发展跟更精彩的打斗。
于是乎电影剧情开始进入正规,各路人马也陆续登场。
与中国的武打片相比,日本的打斗没有过多的纠缠,也没有花样繁多的动作,往往打斗上简洁明了,瞬间决定胜负,这是跟日本的剑道追求一击必杀的奥义有关。
因此武士刀的设计及使用方法都是与追求一击必杀的日本剑术奥义相适应的。
而中国武打片更重视动作,一板一眼也好,飞檐走壁也好,影片的高潮往往在于长达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功夫对决,之前的剧情都是作为对决的铺垫和衬托。
那么既然日本武士片的对决在于几秒(也有例外,武士片的群殴场面也可以达到几分钟的篇幅,如《切腹》),那么就不能光依靠对决的几秒时间让观众享受影片的快感,所以剧情的紧凑以及打斗场面次数的安排就是重点。
北野武此作,打斗场面十分给力,虽然特技较为明显,也不影响观众的欣赏。
雨中搏杀一段,动作稍微放慢,制造出一种诗意的节奏,动作与雨滴的配合让整个场面暴力之中带有华丽;而庭院屋中一段,节奏很快,鲜血狂飙,加上略暗的色调都充满无约束的暴力,座头市每次挥刀都能感受到嗜血的狂暴(或许北野武全片的扮酷也是为了表现出暴力的无约束,与之相比,浅野忠信的对决就显得更依靠技术而非座头市式的无约束的本能杀戮);而北野武与浅野忠信的最终对决不过几秒,但是通过主角间的僵持和内心活动,去营造紧张的气氛,对决虽短,但让之前的张力得到完全的释放(如《黄金三镖客》的三人对决)。
因此片子不同风格的打斗便显得游刃有余而精彩,也让我无数次观看了其中的打斗片段。
但动作之余,剧情的紧凑就显得不够,通过三次赌场的情景才完全带出下一步的剧情,对篇幅的利用和节奏的掌握都有点拖沓,因此北野武选择将农民的生活、浅野忠信的支线填入并塞满整个框架。
虽然农民的生活细节一定程度缓和了剧情推进的无力,但从总体上看来,故事的叙述依然不足。
不过既然说到农民,那么片末的踢踏舞就亮瞎了观众的眼球,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七武士》的结尾,不过北野武只是使用了形式来调和气氛,而没有去塑造反讽。
这一风格的乱入,再次对传统武士片风格进行戏谑,但却让片子具有了另类的多元化现代化风格,或许也只是北野武的恶搞,或者是为了弥补片子的总体平庸而加入了另类的活力,但效果着实不错,有波普主义的拼接的另类味道(阿莫多瓦对风格拼贴的使用最为出色,因此片子在情理之中又制造了独有的荒诞)。
从这看来,或许北野武在全片拼命扮酷的表演风格除了是照顾面瘫之外,也是有出于风格拼贴的考虑,无论如何,反正本人是十分受用。
影片观后的副作用是研究了好久的武士刀,热情至今不减,看来得找个时候入手一把仿制杖刀回来玩玩。
2003年的电影如此,真的不可思议。
我觉得其中几个特点可以进行赏析。
一个是动作,作为一个盲人,座头市和所有武士出刀动作都不一样,是把剑立在面前拔出,而普通人是在左腰处抽刀,很新颖,斩杀的动作行云流水,不给丝毫生还的机会,片中人物被砍杀的时候都有飙血的画面出现,比较符合暴力美学,也比较符合北野武的影片作风,暴力,血腥,沉默。
再说音乐,虽然没有什么很恢宏的音乐,但是全片有多处利用工人和农民劳作的声音作为节拍引导出一段节奏感极强的交响乐,实在是妙不可言,结尾时还有一段所有人在一起共情舞蹈的片段,虽然没有特意安排音乐,但音乐其实贯穿全片,包括鼓点对事件即将发生的预告,所以从音乐上来说也很棒。
再说人物,座头市,一位盲人(片中称呼为按摩先生),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内心比谁都清楚,这个混沌的时代,任何人都可能加害于他,所以他其实提防所有人,但是老妇抚子和佳吉让他感受到世间还是有善良的人,所以他保护他们,艺伎姐弟也让市产生了共情,所以他在本地除尽恶霸混混,所以他的本性也是善良的,片头那个孩童拿走他的剑杖的时候他没有抓住小孩,证明他有怜悯之心。
全片总体看来节奏紧凑,情节起伏,人物关系明确,确实是一部佳作。
ps:结尾市踩到石头滑倒还是调皮了一下,看清世间万物却还是被大自然摆了一道哈哈。
北野武那一头金色绒毛,他装酷的噱头,包括影片极具时代气息的配乐,用当下的流行元素装饰传统武侠剧,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北野武的顽性和创意,这正如影片中出其不意闪现的冷幽默一样,看似胡乱,实则凝聚了他的不竭才思及复杂个性,一向冷峻的影象风格,往往被突如其来的幽默瓦解,这已经在《花火》中表现的很明显,死亡与温情携手走向尽头。
《座头市》是娱乐为主的旧片重拍影片,民间英雄的传奇故事,本身具有明显的取悦民众因素,因此,北野武不失时机地洒上了个人特色浓郁的幽默调料,影片趣味大增。
盲侠座头市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闭上眼睛在眼帘上画眼珠子装正常人来蒙混过关。
盲侠座头市在跟敌人过招之时,瞪大眼珠子装正常人来加添萧瑟杀气,让敌人不寒而栗。
盲侠座头市走在月明星稀的乡间小路上,差点被石头拌一跟头,然后作自嘲的无奈叹息:“我虽努力睁大眼睛,可什么也看不见”。
不经意间的一个踉跄,影片结束,这回用不着做北野式的死亡哲学上的沉思,我们开开心心地娱乐一回。
《座头市》 - 北野武的自然力[…] 这部片子整个就是一部戏剧式的狂欢:这个作品几点是我尤其欣赏的,那就是它的节奏感;它的作态;它充满的无数瞬间的灵感;它巨大的娱乐性:武斗场面和一些小的幽默;它对一两个副主题/子故事的巧妙叙述;它的摄影,它的音乐,对我而言实在非常的美,给我带来全方位的愉悦。
节奏和作态我想要一起说:这个片子存在一种奇妙的,北野式的节奏;片子全程中的音乐,尤其是最后接近失控的高潮,便是这一节奏的直接表现:戏谐,狂欢,疯狂。
剧情、叙事的节奏则在我的语言概括和表达之上,不可言说,只能透过亲自看片子来体会。
他的作态我原来一直不懂的欣赏,但今天我算是学会欣赏了;我过去总觉得他的作态过于戏剧性,人为而不自然,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这是在我是看他从前的片子时,不断产生的感觉。
我认为这种失控破坏美感,违反我的崇尚自然的美学。
但今天我看北野武的片子,则学会欣赏这种出奇不意的戏剧性作态:每一个情节、音乐的作态,都是整合整部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今天才发现这种作态,无论多么夸张和不真实,也是美的:这些作态全是瞬间的灵感:瞬间的艺术创造:它们既是造作,夸张,戏剧的,又是自然的,真实的,王阳明的(我现在老爱引用王阳明,但客观上王派心学对日本的影响简直是无所不在;这个根源大概在道家的“德”,但禅宗和王阳明的影响是直接的)。
这里是一个自发(spontaneity)、自然(naturaliness)和 人工(artificiality)、恣意和独断(arbitrariness)的伟大合题。
我之前总自动的在审美上偏向于前两者,而否定戏剧性的作态和夸张;没有想到戏剧性的夸张也可以是自然而真实的。
两者和谐的相结合,才是美,并且是一种力,一种自然力。
这部片子的好,就在这里,我到今天才学会欣赏这种美和力量,不得不说是受了一个新的美的教育,经历了一个新的美学启蒙。
片中一个小剧情,即那对兄妹的故事,把握得恰到好处;它揉进了几个比较时髦的概念,牵扯到一些时下比较敏感的性意识、问题,譬如恋童癖和异装癖。
不过我很感激导演在这个题材上是有节制的,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并没有滥用它们。
因该片定的暴力程度,英国将之定位为十八岁以上。
搏斗场面是精彩的,它具有强大的娱乐性,但并非片子本身最精彩的地方。
片子好在其整体的节奏、叙事、剧情、摄影,剪辑,音乐(表演除外)等等戏剧性的作态(不得不又重复一次)。
几个场景,譬如开头部分的农民锄地,还有雨天在农田里跳騰(那是作什么?
请原谅我农业知识上的无知,呵呵),砍柴,最末部分的建房,舞蹈狂欢(加上了踢踏舞,非常有意思,有强烈的戏谐感),所有这些瞬间都是这种作态节奏的表现。
这部片子实在值得多回味几次。
音乐我非常的喜欢,很精彩;艺妓舞蹈非常好看;姐姐弹琴,弟弟跳舞一段很动人。
[…]
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喜爱古龙。
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也看了不少,最接近古龙风格的,却是日本导演北野武的《座头市》。
故事酷似古龙。
浪迹四方的盲剑客,出手如电,剑光闪处,血光飞溅。
男扮女装的艺伎,手挥五弦,目露杀机。
落魄的武士,为了心爱的女人,忍辱求生,甘为鹰犬。
平静的小镇,破败的小酒馆,被人呼来唤去的驼背老酒保,竟是黑帮的老大,当年灭门血案的元凶。
海边,盲剑客和武士的决斗,一剑判生死。
北野武对侠的理解也酷似古龙。
古龙笔下的侠和金庸笔下的侠不同,金庸的侠是一种圆满,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大侠的过程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渐趋圆满的过程,侠带给一个人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声名、威望与财富,是世人眼中的追求与奢望。
古龙笔下的侠却是一种残缺,如同盲剑客之盲一样,是一个不得不背负的命运,纵使有盖世的武功,也无法借助功力逃脱自己的宿命,超凡入神的武功带给侠的,不仅不是幸福,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孤寂和悲楚。
盲剑客座头市剑法绝世,却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武士服部空负惊人武功,却只能屈居为奴,最终死在盲剑客的剑下,妻子也自杀而亡。
从灭门血案中侥幸逃生的姐弟,执着于复仇的使命,在强颜欢笑中扭曲着自己的天性。
反倒是那些普通的农人,生活得安逸快乐。
走出黑帮争斗的小镇,远离砍砍杀杀的械斗,那几个田中耕作的农夫,不管风雨阴晴,都给让人看到劳作的快乐,尤其是雨中耕田那一场,竟是在舞蹈了。
而所谓的武士精神,却成了乡间一个疯子的把戏。
城镇和乡村在各个方面都对比鲜明,色彩,音乐,节奏,忽而是田园诗,忽而是刀光剑影的战场,暴力与宁静竟可以结合得这样天衣无缝。
最后造屋时的一段舞蹈更有意思,怎么看都象现代的踢踏舞,欢快而热烈。
镜头一转,漆黑的小路上,盲剑客被路上的小石块绊倒在地,徒劳地睁着一双视而不能见的眼睛。
《座头市》:原来我2017年看过一遍啊,真是一点印象都没了。
不过好在没什么印象,反倒让我这遍看得津津有味。
不像北野武其他一些电影,虽然还是血流成河,但暴力没那么突然,更多也还是一种美化后的暴力,类似像《用心棒》最后三船敏郎和仲代达矢决斗时候的血溅三尺。
冷幽默依旧。
座头市化妆的“眼睛”,银藏突然对小孩子做的怪脸,赌鬼和女装弟弟洗澡时候的对话等等。
这种紧张节奏里突如其来的冷幽默还是很北野武的风格。
花了蛮多的篇幅讲服部的故事。
为什么?
北野武应该也没想借这个角色去批判什么。
而且他的故事其实还挺耐人寻味的。
为了给老婆治病去当用心棒杀人。
最后在和座头市交手的时候,因为哼了一声,被座头市猜透了心思,结果身死当场。
一个蒙太奇,老婆也自杀了。
为什么?
是因为觉得自己拖累了服部吗?
于是乎,无论服部是不是赢下决斗,她都要自尽?
那段下雨的戏也很有意思。
座头市在回忆杀戮,姐姐在回忆小时候的屈辱。
弟弟长大之后跳舞的镜头和小时候跳舞的镜头剪在了一起,耐人寻味。
结尾部分,座头市到底是真盲还是假盲?
看他和二代目、一代目讲话的时候,似乎是假盲,最后被石头绊倒,又像是真盲。
挺有悬念的结尾。
但他说那句话没错,眼盲方便看到人心。
女装果然是零次或者一万次啊。
北野武的座头市似乎被认为是对这个历史悠久系列的一种颠覆。
尽管从座头市大战独臂刀这种东西已经可以猜出这个所谓的系列估计本身内部也鱼龙混杂,但是北野武的座头市确实也是极其明显有很多反传统的,新颖的,甚至是实验性的东西。
虽然没有看过最初的座头市,无法真正做出一种类型片惯例和创新之间的对比,但是已经有很多讨论的趣味。
基本的偏好给我留下的印象和看坏孩子的天空时是一致的:单场景内的镜头调度偏好;场景/人物视角间剪辑是一个比较高自觉,偏全知的镜头逻辑;完整的叙述(即没有很多造成模糊性的间隙)中有许多似乎是不必要的独立段落,他们似乎落入了波德维尔引述的克里斯丁汤普森的“过剩”概念的范围内。
有些情况下这一概念有助于分析影片的形式表现,我认为或许就是现在了。
存在一个非常恼人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以上对北野武的偏好的认识,在本片中的具体形式表现和坏孩子里存在很大差异的。
要讨论这种形式和传统任侠片的形式惯例关系和在北野武本身作品形式惯例的定位,实际上需要先再看很多片,但是这个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于是只能先尝试描述本篇是怎么处理的。
首先,不少室外场景本身因叙事的需求就对长镜头调度提出了挑战,例如夜间有人埋伏于树后想拿座头市试刀那段,但是北野武基本都是选择了以镜头运动来完成调度。
而其他一些镜头,无论叙事还是风格上都使得必须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前景被部分人体遮挡的大体机位,比如赌场,比如黑帮老大接受汇报。
黑帮老大接受汇报是比较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大的身份是一个需要最后才揭示的悬念,在这个地方无数可以想到的拍法中,北野武采用了这么一个维持老大作为模糊不清的前景遮挡物,而镜头微微缓慢移动,在汇报的两个干部中间游离。
当然了,作为一个动作片,在实际座头市开始一刀必杀时,必然是非常短的镜头。
我大概估计动作部分的这种处理是来源于类型片惯例,但是至少在本片中和常态的镜头足以在对比中构成张力的。
同样本片也有实验性质的尝试,即座头市想象中的打斗模拟,采用了慢动作加CG模拟肢体的,虽然效果一般,形式上也构成了差异。
不过在最后和保镖的对决中,与想象中对决不同的实际对决扔如之前所有动作部分那样一瞬间结束,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而在场景/视角的剪辑上,由于本作同样涉及很多不同的人物视角,也有频繁切换的需求。
无论是单纯切换视角也好还是讲两个对应场景(例如座头市在赌场杀人,姐弟在跳舞)用剪辑联系起来,基本都切的比较干脆直接。
其次,本篇的叙事一方面是讲了一个很完整的,正典的故事,但是另一方面,但是在此之外,也有许多其他的零碎的片段,似乎只是一种单纯的实验或者趣味。
他们不仅在叙事上没有提供多少整个系统来说有多少意义的信息,同时也不是都能构成内部的风格变化,甚至大部分在影像风格上和其他正常部分是一致的。
他们似乎完全是叙述系统外的过剩,并且似乎也无法互相融洽的形成一个额外叙述。
1.开头的暴力场面蒙太奇以及随之后镜头切换并聚焦到的田野中的稻草人画面,让我以为是一种对时代背景的叙述乃至于对暴力的普遍性的“导演评论”,但是这些主题(包括稻草人这个意向)并无后文的发展,并且很难把他和最后的群舞融贯在一起。
2.而全片中有很多典型的北野武式“喜剧表演”镜头,无论是开头小兵拔刀撞到队友,座头市和农妇在屋内由于房梁前景遮挡和两人台词造成的一种“误解”情景,在qing lou 的单人喜剧表演,赌客在前景研究如何听到骰子的独角戏式表演,赌客后面以为自己懂了去赌博输的精光的部分,赌客和弟弟在澡盆里的对话,房子被烧后重造的情景,甚至最后的舞蹈。
这些部分是我喜欢北野武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确实也是“过剩”概念的绝佳例子之一了。
延续之前坏孩子天空的评论的话题,我认为在单纯用一种艺术动机去分析外,似乎确实是叙述了一种对现实中的喜剧性时刻的确信(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暴力,悲伤,复仇的任侠剧中)3. 完整的各类舞蹈的展现,有日式传统的舞姬的舞蹈,比如弟弟跳的,把舞蹈整个拍出来这种做法很明显存在异质性和实验性。
例如雨天里泥地的舞蹈,其叙述指向是难解的。
片末的集体舞,更是极其大胆的颠覆。
4.各种实验性的风格尝试,除了模拟战斗部分的慢镜头加CG断肢外,盲人的两次主观镜头(第一次和保镖对决和最后),第一次提到赌客时,赌客赌博的镜头和当时镜头的叠化。
将他们列举出来后,更能看出互相之间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即使有一部分能纳入所谓北野武的一贯趣味,但是其他很多别的部分,目前来说只能认为他将本片作为了一种“实验场”。
7,北野武还是不适合时代剧,连招牌式的冷幽默也显得格格不入。我算是找到张大师《三枪》最后群舞的出处了,大师连这个创意都是偷别人的
就算我努力睁开眼睛,我什么也看不到。
这部电影不管是武打设计还是剧情各方面都很好,只是可惜那CG特效做的血太假了,导致没有老的武士片感觉真实。
日本大片,娱乐一下
最喜欢艺伎姐弟在扶子大婶家练习舞蹈的那场戏,结合着少年时学艺的情景,一虚一实,沉静冷清。
收,放,收,放。一甩刀子飞起来的那串血珠。最后那段踢踏,绊倒的吐槽,真他妈的太棒了。嘤嘤嘤嘤
北野武计划的第二部片,不明白北野武大叔怎么这么爱踢踏舞,菊次郎里面也有。这个电影和s之前看过一遍,但忘得差不多了,知道菊次郎才对北野武有了新认识,重新扒拉出观看,不一样的感觉,cool到爆。
全篇只有两个笑点。一个是北野武戴“纸眼镜”的时候,一个是结局摔倒的时候。 - -。
打酱油的六平先生,帅到刀光剑影都黯然的浅野先生,到最后欢乐group dance,北野武摔倒如果来一句新年快乐简直是唐人街探案3前传(误。 早乙女太一我真的太可以了。
3.5日式对砍爽片,北野武继续丝毫不吝啬的展现着血浆劈人和冷笑话。拍着玩儿吧,玩够了就行,但与椿三十郎还是有点差距的。
囧。。。。。。。。。。。踢踏舞。。。。冷笑話王啊。。。
这个四处弥漫的冷笑话啊,北野武玩着玩着也真是收不住手了,那个锄地农民乐队是怎么回事!到了最后还意犹未尽,让整个剧组穿着和服跳踢踏舞... [笑cry]
结尾那段踢踏舞是怎么回事...果然是尼玛北野武!!!
农民锄地配合行进的人队还有叮叮当当的音乐真是太有趣了 好像是看的第一部北野武 战斗动作干净利落爽快 血浆的特效很夸张很可爱 像搞笑漫画和游戏 突然想到无论是武艺高强(诸如座头市)还是枪法高超的角色(Clint Eastwood饰演的大镖客)的形象都比较类似 偏为沉默 少语沉稳 而与之对应的敌方总是咋咋呼呼 冲动又笨傻 冲上前行动就被杀掉或者被对方的敏锐感知力和防卫给吓得失魂落魄 在这一部中 他们还会因为惊慌错伤自己人 并且 日本武士道文化 美国西部文化 意大利黑手党文化都是典型的男性文化
难忘的大学电影课
夸张...
铺垫太长了。。高手太高深了。。浅野忠信好脸谱,本来应该多下笔墨的。搞笑的地方还是有点搞笑,结尾的大歌舞征服了我!
有些暴力,有些幽默,有些传奇的故事。
音乐很喜欢~不过有关武士主题的片子我好像都不大能欣赏啊。。
没有美女的片子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