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戏真的很好看,非常治愈啊!
评分太低了,我感觉评价不好的可能都因为当初是电视台上断断续续的等着播放看的,而不是如我们现在有网络资源后连续追着看完……我这几天才追的,三天看完,真的真的觉得非常好,很好很好……剧中有笑有泪有感动,浓浓的京味,暖暖的情谊,男一各种一地鸡毛的失败然后阿Q精神的乐观面对,男二精致利己主义者虚伪、做作、出卖…但是依然有发自内心的重情重义……这就是现实啊!
今天适逢秋分时节,12集看完了,有种不舍,很不想回到现实当中,真的……
昨晚在看芒果季风刚上档的《张卫国的夏天》。
刚刚开了个头,高分低分,不予置评,且先再看。
更让我有想分享观点的,是剧场本身。
前阵子因为做「1号新国剧系列」,跟很多片方同行在聊,大家普遍反映的是,现在平台约束创新,过分依赖所谓的「对标」、所谓的「模型」,总会在提案时这么说一句创作者们无力反驳的话:「所以,你这个对标的是哪个作品?
」你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没有对标的东西,对方就会质疑你凭什么可以信任这个项目就会火。
但是反过来说,凭什么按照所谓评估体系的就会火呢?
于是在这种「经验派」与「创新派」的激辩中,往往以创新派放弃创新而告终,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稳稳的,不怎么新但也不怎么输的S级项目。
「芒果季风」给我的感受是,它是提供给创新派一个创新场的,相对而言,创新的力度,创新的能量,是最高的。
比如《猎狼者》《我在他乡挺好的》《没有工作的一年》以及也包括昨晚刚看的《张卫国的夏天》,芒果季风的很多剧,它当然有类型,但是又不那么严丝合缝地装在类型里,比如《张卫国的夏天》,你看它有那么一点《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京味剧的影子,但是又不全是,它又跳出了那个套子,又有点传统文化,又有点救赎,又有点喜剧——而不好概括,恰恰是我认为现在电视剧创新最稀缺的定义。
现在太多剧,就是太好概括了,甚至从这部剧到那部剧,都没太大本质区别。
客观来说,虽然湖南卫视很牛,但是芒果TV在视频网站中,还是一个「冲击者」的身份,能够形成冲击力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要靠它能团结什么样的人。
一定有那么一波的创作者们,他们看中作品的创新大于看中作品的收益,如果芒果季风能给这群人一个自留地,让他们在大环境下创新受到挤压之时,张开怀抱,拥抱创新,那么,长线来看,一定能形成真正的剧场文化——文化,是以人而化的。
所以,非常希望,芒果季风,不管走得多难,多孤勇,请坚持给创作者们,更多的信任,更大的创作空间,让观众们在芒果季风中,总能看到「不按常理出牌」的新题材、新类型。
在这个炎热的伏天里,一部描绘中年男人失意生活的荒诞轻喜剧《张卫国的夏天》来袭。
虽然湖南卫视把它放在了夜晚10点的次黄金档,但该剧一开播,依然拿到了卫视电视剧收视率第3的好成绩。
一部名字平常、剧情桥段看起来也比较老套的电视剧,为何播出量和关注度都超出预期?
原因有三。
一是演员阵容引人注目。
该剧是双男主设定,两男主分别由黄磊和刘奕君饰演。
这两位男演员,都属于观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实力派男演员,由他们来出演男主角,自然会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期待。
该剧的两位女主角,则由中年实力派女演员,也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两位演员,梅婷和海清来担任。
海清之前多次在剧中和老师黄磊扮演夫妻,但在该剧中,海清变身黄磊的“大嫂”,饰演刘奕君的妻子顾佳怡。
而梅婷则饰演黄磊的师姐,也是他多年暗恋的“白月光”,两人将在剧中上演一段“师姐弟中年恋”。
黄磊在该剧中,一改近些年在都市剧中固有的家庭好男人好爸爸形象,而是以平头、短裤、拖鞋、躺平的老北京胡同男形象出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点新鲜的感觉。
黄磊在该剧中的演技,一如既往地真实自然接地气。
熟悉和喜欢黄磊的观众,看到他会觉得格外亲切。
但就黄磊在该剧中的角色而言,不能不说存在两大遗憾:一是黄磊的外在打扮和形象虽然变了,但是他的神态动作,甚至是他个人独有的那些细小特色,一点都没有改变。
比如说有点结巴,还是那么碎嘴子,甚至是一皱眉一弯腰哈哈一笑,都让人觉得他还是黄磊本磊,而不是剧中角色张卫国。
最近这些年,黄磊的演技好像固定在了一个模式上。
而且和他在综艺节目里的表现几乎一样。
让人分不清黄磊到底是在演戏,还是在参加综艺节目。
给人一种黄磊现在演谁都像在演他自己的感觉。
看看黄磊在《小别离》、《小欢喜》和《小敏家》中的表演,再看看在这部新剧中饰演的张卫国,虽然不能说演技完全没有变化,但真的是少有突破。
对于黄磊这位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教表演的大学老师来说,他近些年在演技的锤炼和突破上,实在算是有些“摆烂”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遗憾归遗憾,对于黄磊,还是莫名的喜爱。
就算是他演自己,还是乐意看。
没办法。
这或许就是黄磊有恃无恐不求变的理由之一?
哈哈,我知道我有观众缘(黄磊老师内心独白)。
第二个遗憾:剧中角色张卫国是一个在北京胡同里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
但是黄磊,无论是从他的语言还是动作神态里,都没有一丝京腔京韵的味道,只感觉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中年男人。
同样是在外地出生和长大的男演员,我感觉朱雨辰的“京味京腔”可比黄磊足多了。
前些日子热播的《欢迎光临》中,朱雨辰饰演的北京爷们儿王牛郎,广受好评和喜爱。
不过若是由朱雨辰来演张卫国的话,年龄稍微小了一些。
我觉得,既然角色张卫国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中年男人,该角色导演应该找一位北京本土或者不是本土长大但融入较好的演员来饰演,会更符合角色的气质和定位。
对比黄磊驾轻就熟、过于随意的表演来说,另一位男主刘奕君的表现则令我觉得惊喜。
刘奕君真是个宝藏中年男演员。
无论诠释什么类型的角色,都能演啥像啥,让人很快代入。
在最近播出的剧中,刘奕君在《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中,化身一位气场强大、医术高超的心外科主任顾英雄,一出场,不怒自威,内敛沉稳,立刻就把秦岚饰演的唐医生的气势和光环压下去了。
在农村扶贫剧《大山的女儿》中,刘奕君又变身为一名广西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说着满嘴的广西方言,一举一动都是老农民的做派和风范。
在这部《张卫国的夏天》中,刘奕君饰演一位表面风光,实则生活一地鸡毛、狼狈不堪的过气主持人林宏年。
林宏年和张卫国正相反,张卫国随遇而安,安于现状,而林宏年一直在用力生活,努力平衡家庭关系,但是,妻子瞧不上他,养女也和他不亲,只有岳母喜欢他依赖他,但也是他努力讨好与迎合的结果。
正因为林宏年活得特别认真用力,但生活却好似对他特别苛刻,因此,才格外令人心酸。
刘奕君生了一张演正剧的脸,看他一脸严肃,但行动和造成的结果又特别搞笑,由此产生的反差萌,既令人觉得好笑,又让人替他难过。
比起黄磊的生活化表演,刘奕君的严肃派搞笑,反而更契合该剧荒诞的特性,也就更能打动人心。
至于女主角海清,我个人感觉她跟她老师黄磊一样,语言神态动作都差不多定型了,演来演去给人的感觉都类似,没什么惊喜。
但也不至于让人不喜欢。
就是无功无过的感觉吧。
目前梅婷在剧中还没有出场,暂时不做评价。
二是该剧以荒诞搞笑的风格,表达的却是失意中年男人的烦恼、失败和悲哀,堪称笑中带泪,引人共鸣。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四个桥段。
第一个是张卫国去参加师兄弟组织的聚会。
骑个破自行车的他,被保安拦下,差点停不了车,进不了酒店。
酒宴上,多年来一直未改行,在落魄的京剧团管着修道具的张卫国,被师兄弟们集体忽视和嘲笑,而做了主持人有点名气的大师兄林宏年,却受到了师兄弟们的热情接待。
两相对比,特别现实,令人感慨。
第二个事是张卫国找师兄弟们借钱。
张卫国先是得知自家四合院竟是父亲租来的,而小房东从国外回来催涨房租了,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想靠祖传古董瓷马大赚一笔的张卫国,又被古董鉴定骗子骗走了所有的积蓄,这其中甚至包括岳父暂存在他这儿的五十万。
一开始张卫国去找师兄弟们时,他们在他面前百般显摆自己有钱能干,但一听说卫国要借钱,立马各种借口都出来了,没一个人肯借给他。
第三个事是张卫国带着父亲的骨灰去南京,本想买墓地安葬父亲,但一听说墓地的价格,立马打了退堂鼓。
最后决定给父亲举行海葬。
这本来是卖墓地的荀经理讽刺张卫国的一句话,结果卫国还当真了。
果真要为他父亲举行海葬。
这时,就发生了一件特别搞笑的事。
张卫国一边念叨一边往海里撒骨灰的时候,因为风大,骨灰都飘到了一个女人的脸上,把那个女人弄成了大白脸。
而恰巧这个女人,正是他大师兄的妻子顾佳怡。
看着顾佳怡一直追着张卫国跑,问他撒的是什么东西时,谁能忍住不笑出声来。
但你仔细一琢磨这事,又替张卫国和故去的老爷子感到悲哀。
第四个事是林宏年第一次直播带货,只有200个粉丝,被公司的新晋网红王骏嘲笑为“废物”。
一群女粉丝们怀抱鲜花找他签名,他正得意自己还是有不少忠实粉丝时,女粉丝们看到了王骏,立即扔下他,飞速跑向王骏要签名献鲜花。
其实这些桥段都是比较老套常见的梗了。
但经过黄磊和刘奕君这两位演员以搞笑的方式演绎出来,还是能让观众产生不少共鸣和感慨。
只因为这样的桥段虽然俗套,但在生活中却时时刻刻上演着。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此话果真不假。
外人看是喜剧,在自己,则是悲剧。
三是该剧中比较浓厚的老北京气息令人喜爱。
北京胡同,四合院,老树下摇曳的细藤椅,树上挂的葫芦,桌上摆的炸酱面,鸟笼子,京剧名段,“师兄弟”这样遥远的称呼,甚至是开头带有京味的主题曲《都挺好的》,这一切,我都喜欢。
更令人喜欢的是,林宏年和张卫国这对“大冤种”兄弟。
“大冤种”兄弟在中年重逢,虽然生活处处不如意,但他们没有选择摆烂,而是积极寻求破局之策,期待人生再攀高峰。
由此产生的搞笑碰撞与尴尬故事,令人期待。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该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只是该剧的两位青年演员我觉得找得不好。
与该剧的风格很是不搭。
男孩子张安安不像家常男孩,更不像是学生,顶着一张粉雕玉琢的大白脸,倒像是位天天精细化妆的小网红明星。
女孩子顾林也丝毫没有学生的模样,过于成熟,给人妖里妖气和老于世故的感觉。
幸亏他俩不是主角,否则我真会弃剧了。
(文/第一滴露珠)
夏天,就像现在的天气一般,酷暑炎热,站在太阳底下,走在水泥路上,被烤着,为生活奔波着…人生如戏,咱得值回这票钱~百态人生,看别人的生活是一部剧。
反观自己,同样,不要觉得自己生活无味不如意,其实每个人都会活得精彩。
荒诞戏谑的市民生活,有苦有乐,有笑有泪,鸡飞狗跳之后是回味,给难过的生活,逗点乐。
以小见大,人生中的一次次起起落落,终归回到最普通的生活。
整部剧风趣幽默,各种巧合层出不穷,情节设置很大胆,虽然现实中可能性不大,但看电视剧嘛,挺有意思。
有几个笑点,眼前一亮:太监的后裔,你爷爷是你奶奶,带翅膀的B,勤劳阿姨是行业统称,不分男女,泡汤大叔……三个动情的片段印象深刻:1、烧烤摊交心,安安休学。
十来分钟的一大段,一气呵成,悲喜交加,有笑有泪。
对老婆的愧疚,对儿子不理解的无奈,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悔恨…看完百感交集,生活充满酸甜苦辣。
尤其最后得知唯一引以为傲的高材生儿子退学,关键自己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这种打击可想而知,手足无措,愤怒,无奈…这个桥段最后是父子互相理解,和好,但是纵观全剧,儿子真该多理解下父亲…2、得知真相,一刀两断。
可能这件事换做任何一个师兄弟干,张卫国都能接受,但最意想不到的也是最不愿相信的就是最亲近的师哥毁了自己的一辈子。
3、撤凳子和好。
国国这样的化解方式很简单、很深刻,没有过多的语言,但给了师哥面子,师哥肯定也能明白。
兄弟和好,一切尽在不言中。
个人感觉,越是时间长,越谈不上原不原谅,不过是永久记恨和渐渐淡然的区别罢了。
但这种事儿,不置身其中,真不好评价…看剧的同时跟着哭,感情的流露都是很真实的,很打动人。
这部剧把喜剧内核是悲剧诠释得淋漓尽致,前一秒还在让人哈哈大笑,下一秒无缝衔接透骨的悲伤,再下一秒又很自然地让人破涕为笑…再有,每一个演员都很好,入戏,不论好人坏人,或是精明世故,或呆憨老实,几乎每一个人都把复杂的多面呈现出来了,演绎出一个个立体充实的普通人在人间烟火中来来往往,很有味道~
追剧《张卫国的夏天》的感觉那是极爽的。
一共就12集内容,短小精悍,但故事却相当引人入胜,追起来总是欲罢不能。
这部剧的演员选得也好,个顶个走心入肺,就像身边活生生的街坊邻居一样你来我往。
其中最难忘,当属苏小明和海清饰演的一对母女,抛开整部剧的其他故事线,仅就她们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就不负这一场的追剧之旅。
剧中苏小明饰演的周晓秋,是一个控制欲超强的妈妈,由海清扮演的女儿顾佳怡,则是从小都在她的“操控”之下。
剧中有一场戏便是女儿声泪俱下地“控诉”:“自从你不让我跳舞,我没有幸福过!
我最喜欢的事情我妈妈反对,我哪里幸福啦?
”……两人剑拔弩张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在戏外,两个人的对手戏在表演层面也相当贴合,毕竟都是气场颇强的好演员。
在追过整部《张卫国的夏天》之后,会对周晓秋这个妈妈认识更加深刻,这确实是一个看起来让人憋气,但又真的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的“情感绑架”式母亲。
她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觉得自己给女儿的是最合适的,是最好的,但从来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即便女儿也已经为人妻母,仍不放手。
所以在与女儿争吵时还会反问:“你怎么不幸福?
你有这样一个家,为什么不幸福?
”但她往往不懂,每个人所追求的内心世界并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不相通,即便是十指连心的母女。
我们常说,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
但若放置于苏小明老师的周晓秋这个角色之上,也可以说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因为她饰演的周晓秋虽然很多时候都会强势的蛮横不讲理,看似可恨,但接触越多越会发现,其实她是一个真的爱女儿太深的老妈。
虽然很多时候非常硬刚,但若被挑战,也会瞬间低头。
比如在得知女儿要去北京一事,眼看劝说不下,就开始“围魏救赵”,劝说女婿林宏年也带自己到北京去,好方便照顾他们。
这一看就是不放心嘛,担心背井离乡去京漂的女儿一家的安危。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作“控制欲”的另一种表现,虽然不能控制一切,但依然希望能在最近的距离观察、操纵。
不过,在女儿女婿摊牌的一场戏,她见势不妙就瞬间发病,也真是让战台烽出了一头冷汗,却看到女儿顾佳怡波澜不惊般要叫救护车,立马把她治住了,也不禁让人惊呼,果然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对母女果然是相生相克的“死对头”。
更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苏小明和海清两人在剧中的母女关系,此次的周晓秋还有更多面让我们看到,比如,她和女婿林宏年的关系。
说心里话,前期在追剧的时候,真把周晓秋当成林宏年的亲妈了,毕竟她一边在和顾佳怡吹胡子瞪眼,各种不对付,但到了林宏年面前,却又是相当的和蔼可亲。
由此在得知真相之后惊呆得笔者下巴差点掉下来。
在冷静之后方才察觉,苏小明老师将这丈母娘与女婿的关系处理得尤其真实,毕竟我们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既然将女儿都托付给这个男人了,也真的没有理由再去苛责他。
即便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即便夫妻间关系可能不和睦,但丈夫和丈母娘的关系大多很融洽,与常见的“婆媳关系”,真的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当然,看到女儿女婿闹离婚,自己也是真心想劝和,但无力改变现实之后,她又迅速回归到自己身为亲妈的角色,对前女婿瞬间有了隔阂与芥蒂。
很明显的就是,在得知女儿被温汤追求之后,开始话里带刺的揶揄林宏年。
可能有些观众觉得,这老太太变脸太快,其实并非这样,她所有行为的出发点,还是爱女儿护女儿,既然眼前这个前女婿和女儿已经没有关系了,也确认不会再有挽回的可能性,那曾经宛若“母子”的亲情,就也得有里外之分了,林宏年终究不能照顾女儿一辈子了,还是尽快找好接班人吧。
从这里,我们也能更切近地感受到周晓秋对女儿的爱,是毫不拐弯抹角的很直给。
同时,周晓秋与张大车的这对CP,也是整部《张卫国的夏天》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段关系,不同于她与女儿、女婿之间的亲情戏份,而是让我们看到了周晓秋的平实与可爱,温婉和善良。
犹记得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公园之内,虽然当时有一群花枝招展的阿姨们环绕,但周晓秋和张大车却在一顿斗嘴之后成为了朋友。
诙谐幽默,金句频出的张大车,打开了周晓秋的另一个世界,让她从纷扰的家庭琐事中暂时地抽离,放松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张大车手术痊愈后出院,两人相约放风筝的戏份,更是让我们都不禁开始畅想未来夕阳红的美好时光。
这般看来,周晓秋这个人物,看似孤冷尖刻,其实相当有情有义,也在苏小明老师的多层演绎之下,显得格外立体和饱满。
在这里,也不由得赞叹下苏小明老师的演技,真的是把周晓秋这样一位城市老太太给演活了。
她有心计,有自己的算计,但又不是一味地胡搅蛮缠,很多时候都有策略有计谋,会硬碰硬的刚,但关键时刻也会服软,可以一秒钟之内戏精上身,也能够在紧要关头妥协服输。
这个人物是有缺点,却也有许多的可爱之处,她的小心机虽然不是老谋深算,但使用起来还是相当有效,那一定是饱含了人生历练与成长智慧的宝贵经验。
不过,追《张卫国的夏天》最让人欣慰的,还是母女二人的和解,在最后一集中,周晓秋也道出了自己如此有“控制欲”的原因,她说:“妈没有想控制你,我最怕的是,有一天,你不需要我这个妈妈了,会离我越来越远,会丢下我一个人。
孩子,我怕,妈妈很怕孤独……”这一段戏,也真的很感人,虽然中国人并不太善于情感表达,但那蕴含在两眼的泪花,哽咽的声音,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日常要强的母亲,在这一刻坦露内心的脆弱与坦诚。
苏小明老师在整部剧中的表演,时而张扬,时而隐忍,张扬时拍桌子瞪眼睛,隐忍时又收得相当到位,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式的母亲的伟大与渺小、外在与内心。
周晓秋这个人物,外表时常是打扮得“一丝不苟”的优雅都市老太太,内里又总在与女儿关系上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兵荒马乱,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了。
看到周晓秋,又想起苏小明老师之前所饰演过的几位母亲角色,真的个个让人印象深刻,但角色与角色之间,无论造型还是秉性,又都大相径庭:
《大江大河》中她饰演的雷东宝的母亲,一位农村的小老太太,虽然对儿子百般疼爱,但对于儿子喜欢的女人,却是各种尖刻,无论是儿媳妇宋运萍,还是儿子的红颜知己韦春红,恶言恶语毫不留情,让人恨得咬牙跺脚,但她却也把一个游离于传统封建残余却又不得不面对新思想冲击的老人,演绎得出神入化,让人印象极深。
而在《大宋宫词》里她饰演的是襄王府的奶娘王氏,虽然算不得是皇亲国戚,但因为护主有心也有功,因而有着极重要的地位,看起来忍辱负重,关键时刻又相当的精明凌厉,俨然是历史画卷走出的宋朝老妪。
如今,在看过《张卫国的夏天》之后,回望苏小明老师饰演的三位母亲形象,确实各有千秋,但她都很精准地抓住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仅言谈举止与人物的身份年龄乃至年代都极其贴合,而且台词表情方面,也都有相当细腻的拿捏。
归根结底,这是一位好演员的角色塑造能力,也是她所赋予角色的人物张力。
从剧本到文字,到鲜活的人物呈现,期间所要经历的是大量的揣摩和塑造。
或许对于很多有过养儿育女经验的演员而言,扮演妈妈的角色,能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可以代入,但圈内人都知道,苏小明老师是坚定的丁克主义者,未曾生儿育女,由此,她能够出演这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妈妈角色,确实是生活观察与表演经验所共同促成的了,真的很强大。
同时,也不得不让人继续期待,与她的再次相遇,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了。
最大的责任在导演和编剧,剧本平庸、导演手法寡淡、极为潦草,像一间毛胚房,这样的水平让人齿冷,尤其在看过近期几个高分韩剧后。
剧本充满了各种过时的概念和烂梗、戏剧性稀薄全靠硬凑,台词冗余、缺乏想象力,既不能塑造人物性格也不推动剧情,极其的苍白随意,不像成品就像排练对台词,主角和配角单薄得就像一堆可以彻底预料的npc。
视听缺乏设计,同样极其随意潦草想当然,非常非常外行,用镜、打光、转场、节奏仿佛都没有认真或者没有能力严肃对待过,片头几张漫画配个京片子主题曲,除了分辨率高点二十年前也没这么对付的。
几个演员稍微有点可惜,都不是差演员,在一个有表现力的框架里肯定是可以发挥得更好。
所以,整个既没有十几二十几年前郑晓龙、赵宝刚、杨亚洲们的那种地气和文学感,也没有当下日韩剧那种强烈的技术主义的故事性(特别怀念《空镜子》《一地鸡毛》、《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的年代),2022年了,我们还在看这种水平的东西。
我看这部剧是冲着黄磊和刘奕君来的,整部剧看完了后,感觉演员表现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大师兄,演得太好了,只是剧情差点意思,该情绪爆发的时候没有爆发。
(比如撒骨灰那一段,个人感觉处理得悲情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没想到却是喜剧段子,而且是别人用过好多次的段子,没有什么好笑的)。
还有张卫国和师姐之间的感情戏,有点暧昧,后面又没有交代他们两个发展的结果。
大师兄和顾大夫之间的关系后来怎么样了?
只能靠想象了。
观众都知道这是编剧故意制造的悬念,无可厚非,但个人总感觉差点意思。
总之,这剧给我个人感觉是喜剧不像喜剧,励志剧不像励志剧,苦情剧不像苦情剧,也不够接地气,戏班子师兄弟之间的感情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呢?
看到第二集了…//看到最后一集了,果然如我所想,张卫国应该可以干餐饮,而林宏年,俺更喜欢这个角色…被掏空了一切,亲情友情,但人能被生活偷走的其实是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没有了傲慢,却还拥有一些自信…没有了钻空子的各种花招,但反而有了做实事的劲头。
不该有的被偷走了,亲情友情却回来了。
敢肯定这样的林宏年可以倒头,睡个安稳觉了。
其实整部剧中,他一人最受精神上的压力。
正如我也所想,其实师姐在说卫国一定能自己创个业的时候,俺就想到了做饭,开面馆。
感觉靠谱,一技之长且热爱,挺好!
而最为觉得可贵的片段,莫过于林宏年给原单位领导打电话说的那几句话…诚恳,坚决。
人贵在知错能改,人贵在知耻而后勇,去面对去改变。
很喜欢这部剧的结局,虽然还有一点没看完,但看到这些已经满足了…兄弟情看剧集小标题,也早知道会圆满…
一切都刚刚好!
2016年,随着《小别离》,黄磊海清成功变身,一个从文艺帅哥变成了油腻嘴碎中年男,一个从干练姐姐变成了更加干练狂躁的中年女,“虎妈猫爸”这种带感的家庭伦理剧类型再次流行。
2019年,《小欢喜》爆红,我的妈妈、姥姥对昔日的荧屏帅哥挤眉弄眼、油腻邋遢连连称赞,一遍遍说他“贴近生活”。
去年,黄磊的《小敏家》播了,他依旧扮演一个平庸老实的中年男人,今年《新居》播了,海清依旧是一个不上不下脾气暴躁的中年女人。
如今,《张卫国的夏天》播了,又是黄磊海清老师主演的,虽然这次没再扮演夫妻,但两个人的角色依旧是憋憋屈屈的憨厚嘴碎的大肚男人和整日烦躁沾火就着的爆竹女人。
剧情也是又老套又狗血,两个带孩子的中年家庭,一个妻子去世且身无分文居无定所;一个妈妈叨扰且中年失业婚姻破裂。
甚至黄磊老师和刘奕君老师间还有些超出兄弟情的特殊情感(腐眼看人基,别管我了🤤)
一个昔日的翩翩公子如今变成了便便大爷;一个当过导演编剧充满理想的演员如今一头扎在舒适圈里,今天在真人秀里做饭闲扯,明天在电视剧里做饭闲扯;一个北电的老师如今不思进取,如何给学生们做好表率?
是老师呆在舒适圈里赚nkw,学生呆在体制内日薪208w吗?
(举个例子,勿喷)
纯属娱乐拿贴近生活做噱头的《张卫国的夏天》只贴近黄磊的生活,不贴近我们的生活。
屏幕上嘴碎的婆婆妈妈的中年男人叫黄磊,不叫张卫国。
有个词叫“剧抛脸”,就是说一个演员可以做到演几个个性截然不同的角色;而黄老师这五六年的角色可以汇集成一个人,一个油油腻腻的中年男人黄磊。
黄磊已经完完全全被匡在了油腻中年男的铁框子里。
昨天我告诉我妈《张卫国的夏天》播了,那个昔日的黄磊迷妹摇头说不看了不看了我问为什么,她说 没劲对了,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在70后的“演员”黄磊本色出演时,60后的老戏骨们还在尝试各种角色,这可能就是人与人的差距…
看了前四集,说实话剪辑真的很乱,剧情属实不连贯,编剧和导演没有强迫症,但我作为观众对剧情和拍摄有强迫症,看着难受。
后续会不会继续看我也不知道。
说演技,其实我一直觉得黄老师演戏是“投机取巧”的,别人是融入角色,他是让角色融入本身,有些人演戏是看人物设定给反应,他其实是看剧情给反应,所以细微之处有不同,但大体还是黄磊。
无非就是黄老师遇到方圆的故事性变成方圆了,遇到张卫国的故事性变成张卫国了。
人变魂不变。
这种演戏方式,非常的教科书。
很多演员都用这个方法演戏,就是用得好用不好。
真入戏很难受的,周迅刚演完如懿的时候,说到一些情节就哭,刘诗诗刚拍完步步惊心的时候,别人叫她若曦就抑郁。
以前的剧,黄磊也入过戏,现在一把年纪,特么还有心脏病,演个老北京,本身就是他自己,他又不是去演不适合他,需要大量入戏的角色。
说舒适圈的,你能自己先从舒适圈出来吗?
最讨厌的就是叫别人突破突破,自己在那里摆烂。
刘奕君演的角色,很少有重叠的,所以演技好。
——现在娱乐圈没有几个演技能称雄的。
我之前看《胭脂扣》,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的,看得贼不认真,但梅姐一个回眸,我就哭了,很莫名其妙就哭了。
我根本不知道电影讲了什么,只看到了她好遗憾,好悲伤。
从当时,我知道了,正真的演技不需要靠剧情衬托。
后来,直到此。
我看了很多很多演员,再也没有一个,能一个眼神,让我泣不成声的。
现在哪有什么演技好的演员,没有剧情,啥也不是。
黄渤孙红雷演技好,但你要认真看,表演痕迹也很重。
黄磊之前演窃听风云里的一个角色,表演痕迹也很重,特别是一群人拿着酒杯飙演技,我心想:哎呦,这群大佬要开始了!
让我看看谁的气势和眼神更好。
只要我跳脱开剧情,没有一个人物能起来。
周迅还好,但有些角色你也能感觉到表演痕迹。
我后续大概不会看了。
现在的电视剧,剧情带不进我,演员带不进我。
开头不行,中期精彩,后期平淡。黄老师演啥都是黄老师,这句话没什么毛病倒是。
黄磊演戏都一个模式。
骨灰还是撒错地方了
最近看到最不错的一部生活剧了,挺下饭的。虽然这些年黄磊槽点很多,演技也有点套路化了,但毕竟底子在那儿,几场哭戏都还挺打动我的。海清是真的厉害,不管她的神是谁她本人都是个好演员(。特别喜欢温汤,一个拥有反派人设的憨憨好人,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是好看的,剧本有野心,演员很松弛,很符合国人对现代剧的审美标准,一地鸡毛也要过的积极向上,这也是黄磊这些年的人设。
生活感和喜剧感都还可以。但看张卫国的状态,真不像在四合院长大的。
黄磊还是演综艺比较好说说大道理也有人听毕竟经历多,电视剧的话一直没什么突破真是看腻了
黄磊别演戏了,好好拍综艺吧
烂片
目前只看2集放下。“黄磊中心制”剧集。
不及格的作品
这类剧的天花板,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但不论是黄磊的口条,还是编剧的水准,都差了不少。再加之刻意设置的强设定,总有一种慢综艺嘉宾配上闯关综艺规则的别扭感。
三星半
讨厌黄磊。。。冲着师哥来的。。结果人设不好
有点荒诞有点真实,最后结局太生硬了。
大器晚成刘奕君真的很好!
热热闹闹又一地鸡毛的生活。为什么张卫国与再别康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让我多少有点恍惚。夏天跟着剧一起要过去了。最后没有多团圆,但是到处都是和解,不论是跟自己跟兄弟跟家人 也算是个温暖的剧了。虽然可能碎碎念的有点厌烦,但最后还有有点动人。
刘奕君海清都贡献出了精湛的演技,只有黄磊在录综艺……黄磊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演员还是要爱惜羽毛,少泡综艺
这剧真的可以,哈哈哈,剧宣真的诚不欺我,描述得非常准确:又离谱又好笑,哈哈哈哈哈…刘老师yyds!
看到黄磊代驾我秒回极限挑战。好好参加综艺吧,忘记演员这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