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看电影之前不能看其他人评论,虽然情尾略狗血,但相比移动迷宫二而言,这部真的良心了。
有点难过最后特瑞莎和纽特(ps:明明他们都可以不死的???
)好吧newt的最后一封信,然后石头上刻下了两人的名字的时候,有种错觉好像这是托马斯的一场梦。
看了那么多反乌托邦电影,这会过了把瘾!
爽!
感谢导演!
经历了迷宫和丧尸的考验,《移动迷宫》系列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收官一跑”。
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把四年间的所有谜团一次性解开,而以托马斯为首的林间地“跑男团”成员们,也将一边拯救上一部最后被WCKD带走的米诺,一边直面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继《移动迷宫2:烧痕审判》被吐槽“根本没有迷宫简直是标题党”之后,这一部再接再厉,连作为系列招牌的“跑酷”也不剩多少,真正做到了既不“maze”也不“runner”。
说好的“MAZE RUNNER”呢?
锅当然不全是电影的,毕竟原著摆在那里,改编也不能无中生有。
但《移动迷宫3》也彻底暴露了原著“美国爽文”的本质。
========轻微剧透预警========在反乌托邦的YA novels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移动迷宫》和之前同类型的大热作品《饥饿游戏》《分歧者》一样,都是网红小说改编。
《移动迷宫》系列电影根据詹姆士·达许纳的同名小说改编。
小说一经出版,就在纽约畅销书榜持续热销了100周之久,换句话说,小说热卖了2年。
这类小说在外国网络文学站点上有个特殊的标签——YA(young adult)。
YA小说的主角都是青少年,主题往往带有反强权色彩,以反乌托邦题材最受欢迎。
YA小说改编电影的巅峰之作是2013年的《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在当年力压《钢铁侠3》拿下北美票房年冠。
但《饥饿游戏2》在大陆的票房成绩却不理想:仅有1.76亿人民币。
《移动迷宫》系列的票房表现也是不俗。
第一部以不到4000万的成本,拿下全球接近3亿5千万的票房,作为系列第一枪可称亮眼,续集因此提上日程。
在《饥饿游戏》大获成功之后,《移动迷宫2》的投资翻了接近一倍,虽然最终票房不及预期,但是也有接近三亿的成绩,至少不亏。
由此可见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还是非常吃这一套的。
但这种类型的小说看多了之后会发现,即使设定上偶尔有些巧思,但通常禁不起仔细推敲。
尤其是以纯粹的反乌托邦题材来看,实在缺乏思考。
举个例子。
在《移动迷宫3》中,全作核心悬念终于被揭开:WCKD为了研制对抗耀斑病毒的解药,想要牺牲托马斯等一批拥有免疫的青少年。
作为未来科幻,反派搞科研的手段也是非常简单粗暴。
但作为正义主角的托马斯,为了营救好基友米诺,不仅搭上了(复数个)小伙伴的性命,还让一大堆无辜群众跟着担风险——究竟谁才是反派?
显然《移动迷宫3》无意在“救朋友还是救世界”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探讨,反正男主做的一定是对的,站在男主对立面的就一定是反派。
这种简单的正反派脸谱化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就连国产网文好像都不屑玩了,堂堂好莱坞还玩得不亦乐乎。
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思维还是简单且线性的,不像中国人有那么多弯弯绕。
这也难怪。
由于这类作品本质上是青少年读物(就像《暮光之城》),吸引的都是低龄粉丝,外人也知道都是糊弄孩子的,所以即使存在各种不合理、各种青春无敌,也没什么人深究。
毕竟是给青少年看的小说,孩子们的世界观还不完整,你能指望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多深刻?
《暮光之城》正是最标准的网络爽文:剧情单调狗血,就是一群中二爱得死去活来,但也因此通俗好读——就像馒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好这口的你就来找我。
难关易过,儿童版《大逃杀》的水平前面说到,《移动迷宫3》以反乌托邦题材来看,难免显得缺乏思考,主题也流于浅显。
而换个角度,以生存题材来看待之,却又因为男主光环加身,而让苦心渲染的大场面显得小里小气。
美国的生存片,基本还停留在中二的水平,男主往往靠信念和人格魅力克服难关。
想当初《移动迷宫1》之所以口碑叫响,主要是巨大机关的设置尚算新颖,不断变换的铜墙铁壁和高速移动的机械怪虫,让“迷宫逃生”紧张刺激,节奏飞快,看起来就像放大版的《CUBE》。
再加上悬念层层渲染,主角团成员个个性格鲜明,使第一部成为同类电影(《分歧者》《饥饿游戏》)里最好的开篇之作。
第一部的IMDb评分一度到8你敢信?
满以为出了新手村,后面要挑战更高级的怪了,结果第二部直接垮掉。
自从主角团“翻墙”成功来到外面的世界,难度就一降再降,对手从杀人迷宫降格成了丧尸。
好在第二部还有末世废土景观,主角团在荒山野岭和废弃城市间各种跑酷,总还算个看点。
结果到了这一部,索性连跑酷都没有了,主角出入都开车。
甚至还有大灰机,天了噜。
而且托马斯走到哪儿都呼朋引伴,这人格魅力也是呼呼地往外冒。
老朋友有人手,新朋友路子野,连号称安保一流的反派核心实验大楼都能来去自如。
最闹心的是,作为一部科幻冒险影片,主角面临的最大危机居然是和人近战肉搏然后中了一枪!
整部影片看下来,所有前作积累的惊悚元素和让人呼吸不畅的紧张感都缺失了,唯一算得上刺激感官的仅仅是隧道里被丧尸群追——可在经历了第二部“高楼追击”后,这种程度的小儿科当然无法满足观众的胃口。
观众:我错了,我不该嫌弃第二部在这样的楼里跑酷。
这一题材的榜样和标杆就是深作欣二执导的日本电影《大逃杀》。
快20年前的作品,用事实证明了特效乏力一样能营造出紧张到爆的气氛。
影片最后男主生还,虽然不能说没有开挂的成分,但于情于理总还是令人服气的。
除了生存难度够高,《大逃杀》中也不乏对人性的叩问,这也使其免于沦为一般的血浆片,叫人在看过之后还会思考。
《大逃杀:挽歌3 中川典子跟北野的梦境》最后一幕曾感动了无数人。
反观《移动迷宫3》。
头顶光环,开金手指,被击中要害也不会死,连免疫能力都高人一等,所有的危机都一力单扛……托马斯不就是教科书式的爽文男主?
从左到右:无免疫、高级免疫、低级免疫。
托马斯:我们不一样。
套路也分好套路和恶俗套路YA小说的主题原本包罗万象,囊括科幻、悬疑、浪漫等诸多元素,但“反乌托邦”题材一直是热门中的热门。
同类作品数量爆炸,如何写得精彩,难度不亚于给推理小说找个前人从未用过的精妙梗。
遗憾的是,像《移动迷宫》《饥饿游戏》这类火爆美国粉丝圈的网红小说,几乎都可以用同一句话概括其剧情:主角不断发现自己被忽悠,然后想方设法逃出,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被更大的圈套忽悠。
豆瓣妙评:哎叫你们不要翻墙了,外面的世界水深火热。
这种套路就是典型的网络爽文套路,改编成电影就是典型的中二偶像电影。
但套路也可以有好的套路。
比如《移动迷宫1》中,托马斯突入迷宫解救艾尔比。
那是男主人格最闪光的一次。
并非依靠天赋优越,也来不及思考大是大非,听从身体的本能而动,却让他比《移动迷宫3》中闯入WCKD大本营拯救米诺来得更像英雄。
但这一系列却在后来越来越少见这种高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脑桥段。
在去年的《王牌特工:黄金圈》因为强行煽情煽死了梅林,惨遭观众一波血喷之后,《移动迷宫3》重蹈覆辙,也在系列尾声怒煽一记,成功煽死了高人气角色,甚至最后还祭出了恶俗老梗:“遗书杀”。
可以想见,这种廉价的催泪手段必然又要经历粉丝山呼海啸的讨伐。
除此之外,反派弱鸡的弊端也显露无疑。
作为高智商精英反派团体,WCKD动辄被托马斯和他的草台班子劫飞机劫火车,最后连大本营都被人家全锅端了。
那么大个反派组织,押送实验体的时候每节车厢多放几个人手会死吗?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摊子铺得太大最后无法顺利收尾,为了减轻主角团的负担,反派核心团队中的主力研发人员要么是忠装反,要么紧要关头迅速洗白回归正义阵营。
唯一努力负隅顽抗、坚持不向主角投诚的只有小指头(划掉)詹森——奈何智商全程不在线,比在《权游》第7季里的表现还让人无语。
小指头在影片中有种李涯(《潜伏》)式的无力感。
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小说作者在描写主角时笔力不济,不得不通过弱化反派才能体现主角的高大全伟光正。
殊不知,只有对手强大,才能凸显主角的强大。
而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让人对主角的能力产生质疑。
改编也分优秀改编和辣鸡改编知名网络小说因为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这种情况在近些年的中国也多不胜数。
但影视化改编最终多半以扑街收场,原因无他,不外乎是改编不力。
近些年国内网文影视化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其实这一点上美国也没有做得更好。
那些大热的反乌托邦题材网络小说,无论《饥饿游戏》还是《分歧者》,原作本身就很幼稚,改编成剧本之后水平更捉急。
而《移动迷宫1》的确在当时做出了不错的改编表率。
它被认为“成功吸引了没有阅读过原著的观众”,甚至在海外市场上也大获成功。
《移动迷宫1》中对原著进行的最大改编是,逃离迷宫的方式。
托马斯利用迷宫的移动杀死了一只机械怪虫,接着利用怪虫体内的装置打开了通道。
这一设计非常优秀,充分体现出了托马斯的存在价值:只有他才勇于夜里进入迷宫,进而有杀死怪虫的机会。
也不知道为啥,幕后组织一定会把名号写在自己制造的坏东西上。
反观原著,托马斯仅仅是发现了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整体显得说服力不足。
但这种精彩改编到了第三部也已经不见踪影。
尤其是最后莫名其妙欢乐祥和happy ending的气氛……编剧你是不是忘了世界末日还没过去?
研发疫苗的人已经全都死光?
就这样让一小撮有抗体的年轻人找个世界角落躲起来就完事了?
原作虽然烂尾,好歹给了个“男主基因救世”的囫囵说法,电影这种推翻乌托邦、大家一起愉快等死的结局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论起写爽文,我们中国网友是老祖宗。
据说起点爽文在国外很有市场,好多欧美网站上都有大量中文网络爽文被翻译成英文,也有一群忠实读者每天追在后面哭着喊着求更新,还要给翻译者打赏。
国外网友甚至还给天朝网文建立了专门的搬运网站——显然他们不太明白武侠和仙侠的区别。
虽然我们日常嫌弃起点晋江那些玄幻修真或者穿越的网络小说全是渣渣,改编的电视剧更是辣眼睛没法看,但多了解一下墙外的世界就会发现,欧美年轻人也看《移动迷宫》《饥饿游戏》,品味也并没比我们高到哪里去。
就算披着反乌托邦的外衣,内里终究是男主打破邪恶力量布下的藩篱,不断练级,最终推翻邪恶势力的套路。
既然都是爽文,那就谁也别嫌谁。
区别只不过在于,他们更会拍电影,而我们这几年的IP电影却拍一个砸一个。
评分:6.7/ 10分,3/ 5分。
青少年电影有很多,但形成系列者已屈指可数,能给系列划上圆满句号,更是难得。
除了经典的《星球大战》和《哈利波特》两大招牌外,近年来也就《饥饿游戏》走到了最后,《分歧者》或许仍有潜力,但其最后一部电影早已不见踪影。
本片在经历一路坎坷之后,仍能顺利完成拍摄并上映,好歹给整个系列画上了终止符。
作为青少年乌托邦科幻电影,很难不把饥饿游戏、分歧者和移动迷宫放到一起。
在笔者看来,前两者可归为一类,本片又是一类,虽然是非常套路的爆米花电影,但作为青少年乌托邦电影却不那么套路。
饥饿游戏将社会划分成14个区,作为统治阶层的国会区与为国会区供给各类物资的13个平民区。
为了娱乐国会区,给上等人提供精神享受,同时也为消除平民区的反抗意志,每年都会从13个地区选出一些青少年进行饥饿游戏。
阶层间的对立与矛盾自然形成,主角作为反抗精神的象征,当然要全程参与革命。
而当革命领袖推翻了国会区,暴露出自己的政治目的后,必然也会成为反抗者的目标。
所以女主不仅推翻了国会总统,也推翻了革命总统,实现了彻底的反抗与解放。
可以说,饥饿游戏中的女主,就是希望的绝对代名词。
再来看分歧者,从目前上映的三部电影来看,整个社会按照人类的五种精神品质划分人种,而把那些具有多种品质的人视为异类,从而达到统治目的。
因此,分歧者中的主角必然具备不止一种精神品质,并且会不断激活其他人的多品质觉醒,最后也会发起对不合理的社会规则的反抗与革命。
毫不意外,反抗者获得胜利后,他们的领袖也开始出现强权统治的倾向。
如果分歧者还有第四部,可能主角不仅会对曾经的统治者下手,也会和新的统治者敌对。
反观移动迷宫,自始至终都没有政治上的对立矛盾,这个社会并不存在统治阶层和被奴役者。
通过这三部来看,移动迷宫比起另外两部作品,更具备废土的特质,没有政治上的正义不义立场,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尤其是这第三部。
移动迷宫3从头到尾都围绕治疗人类的解药而展开,女主背叛的原因得到揭晓,她的全部动机都是想要研制出解药来拯救所有感染的人。
包括这个看上去很邪恶的实验部和人类最后的城市,其实他们全都生活在被外面的病毒感染的恐慌中,设置迷宫,抓捕免疫者,全是为了研制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所以这个系列电影,笔者也不得不站在这群“反派”的立场中去。
然而暴民们并不理解,目光短浅者从来都看不到事情背后的真相,他们毁灭了最后的城市,也意味着毁灭了希望。
看着在熊熊烈火中坍塌的人类最后的城市,竟有种人类文明断绝之感,估计亚特兰蒂斯、庞贝古城的毁灭,也不过如此。
移动迷宫3整体而言,打斗还算精彩。
男主真的可以像保罗沃克一样,去当一个搏命演出的动作演员,如果能抓住一个热门系列,这辈子就吃喝不愁了。
跑男天团的称号确实当之无愧,三部电影都没有停下奔跑的步伐。
比起移动迷宫1逃离迷宫,这部电影杀回迷宫之举,透着一股无奈。
影片的副标题为死亡解药,解药是制作完成了,却伴随着文明的毁灭。
很少有青少年电影像本片一样,影片终了,留下一地绝望。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史歌吹壳子。
关注微博:Mosquito史歌,公众号:shige_show)(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史歌 2018年1月27日 �q�X
好吧,我承认我是感动点很低的人。
虽然明明知道,结尾只是强行拉升主题,逻辑也堪忧,也还是有一丝丝被感动,生化危机的末日,唯有回归自然,以及爱与铭记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音乐响起,娓娓道来的语音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感染力。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科幻小说的结尾,末日危机,爱才是永恒,大自然会有处理危机的方式,人类有时只是瞎操心。
是的,说完了感动点,就说说槽点吧。
除了我这种感动点超低的,大概也不会有多少人会被感动。
因为,真的很不符合逻辑啊。
虽然标题中的无关丧尸怪物迷宫解药,有那么一点点标题党,但是,问题是,这个电影真的和丧尸怪物迷宫都没有多大关系啊,这更多是作为一种背景存在。
丧尸,其实也是有的,作为小小小怪出现过几次,纯属路人。
至于怪物,就更加路人了,只在米络的梦里出现了几个镜头。
迷宫,呵呵,就只是存在于大家的谈话之中,这只是一种背景设定。
至于解药,的确是作为电影的线索存在的,贯穿于整个电影之中,引导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然而,解药的产生本来就很莫名其妙,就那么突然一试就有了,然后呢,大家逃出生天的过程中,就再也不管解药了,结尾更是和解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就是一群本来就有免疫功能的人生活在偏僻的地方,抱着铭记与爱生活下来,忽略掉他们比实验室高级很多的仿佛宇宙飞船般的飞艇之外,好像就是预示了,生化危机最后处理方式就是应该回归大自然。
最后的城市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实验体进行了多年不人道的人体试验,特蕾莎拼着背叛男友好友昧着良心得来的解药,虽然解药本来也来得莫名其妙,就这么被大家遗忘了。
反正不重要啦,有免疫能力的人淳朴的活着就好。
剧情还有很多莫名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大概真的是因为青少年冒险剧的关系,热血然而莫名,很让人想起黑松镇第二部,大概真的青少年会喜欢吧。
当然,其实看着也还是可以的,就是有点想要吐槽与主题好像没有多少关系罢了。
PS.纽特小哥哥很帅,发型很好看,又很仗义,可惜结局不好,唉,小哥哥真的很帅的说
终于盼来了“移动迷宫”系列的最后一部,制作、演技、剧情都未使人失望,总体而言,三部都堪经典之作,在末日废土题材中,个人感觉比《分歧者》、《饥饿游戏》系列要好很多…… 第三部,彻底道明了实验部不为人知的野心,就是为了利用托马斯等具有对僵尸病毒免疫的少年来研制抗病毒疫苗,而为了获得抗体含量高的血清,就设计将这些免疫少年关押进迷宫,不断用惊险、死亡刺激这些少年的神经,使他们体内血液中不断产生更多的抗体,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该部大致剧情如下: 废土荒野,布兰达与豪尔赫·乔治驾车飞驰拦劫实验部的019号列车,列车装载着对僵尸病毒免疫的众多少年,实验部欲利用这些少年研制出抗病毒疫苗……托马斯、文斯驾车于列车尾部登上列车,将装载实验少年的车厢炸离车体……布兰达等人将实验部驰援的鱼鹰战机成功劫持后,驾驶飞机将车厢吊走…… 然而,被救的车厢中,并没有托马斯极想救出的米诺……文斯告诉被救的阿里斯等少年,等货轮被修好后,将载着他们离开至实验部永远找不到的安全地带…… 根据火车线路及阿里斯提供的消息,托马斯认定米诺很可能被詹森转移至其大本营“最后的城市”中,——即当年关押他们的迷宫所在地……托马斯决定带领全部人员去解救,但文斯提出反对,不愿将救出的大量少年陷入危地而去解救一人…… 于是,托马斯、纽特、弗里潘三人偷偷离开营地,去解救米诺……途中,三人在隧道遭僵尸袭击,车翻底坏掉;危机之时,布兰达与豪尔赫驾车将三人救出…… 五人来到城市外围,发现对方已建出新的防线,——高大的水泥墙,将城市包围住…… 作为A7号实验体的米诺经历了三年多的惊险刺激,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艾娃·佩姬博士准备抽取米诺的血清制出疫苗。
然而,城市管理层却对该实验产生质疑,不愿再浪费资源在实验上;此时,特蕾莎站出帮佩姬博士解围,说服管理层继续研究实验…… 城市外围的废土社区,托马斯欲随着抗议人群混进城市,但身上的定位感应器迅速被詹森的无人机探测到,身份顿时暴露…… 就在詹森准备抓捕托马斯等人时,以劳伦斯为首的抵抗组织将托马斯等人救走……在抵抗组织基地,托马斯发现昔日以为死去的盖里竟在组织中…… 抵抗组织对高墙内的城市的专横与独霸死亡解药的行为产生不满,一直与其抗争……没鼻子的劳伦斯答应帮托马斯翻越进城市,但只能让两人进去,其余的作为人质留在基地,以确保托马斯能将解药带回给他…… 盖里带着托马斯与纽特,通过地下排水通道进入城市中,而此时城市提高了安全级别,实行宵禁……实验部所在的办公大楼机关重重、防守缜密,但盖里告诉托马斯,要进入总部大楼,特蕾莎是突破口…… 于是,托马斯伙同盖里劫持了特蕾莎;而后,特蕾莎帮托马斯等取出了身体上的定位感应器,并答应帮托马斯等人混进大楼救米诺…… 特蕾莎帮托马斯等人混进关押免疫少年房间,但却发现米诺被詹森带进病房提前抽血清……盖里带着28名少年逃走后,托马斯、纽特随特蕾莎去找米诺,但途中被詹森识破身份……于是,追杀开始…… 另一边,劳伦斯以自身做人体炸弹,将城市围墙炸开一缺口,抵抗组织蜂拥而入,城市瞬间笼罩在战火中……此间,特蕾莎根据检测托马斯染血绷带发现托马斯的血清能杀死僵尸病毒…… 追杀中,托马斯找到米诺,但撤离时,纽特感染的病毒发作死去;而托马斯在特蕾莎的挽救感染群体的号召下,返回找特蕾莎,但却遇到邪恶的詹森……詹森打死艾娃后,强迫特蕾莎提取托马斯血清……之后,特蕾莎与托马斯合力将詹森干掉后,迎来援救的鱼鹰战机,但特蕾莎帮受伤的托马斯登上鱼鹰后,自己却随倒塌的大楼葬身战火…… 最后,幸存的托马斯、布兰达等人随着文斯,来到一避风港,过上了远离战火的安逸生活……
① 六七年前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蔚然成风,一路看来,最喜欢的一个系列还是《移动迷宫》,它大概是唯一没有把青少年角色当成青少年来拍的,每一个年轻主角都可以无缝置换成经验丰富有勇有谋的成年人,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性格突出和讨人喜欢。
② 完结篇继承了系列特色:冷硬糙的动作对抗,像样的感官残忍,像样的政治博弈,像样的内心挣扎,以及能清晰看到的角色成长。
虽然物理意义上的迷宫消失了,一个充满阴谋和猎杀的乌托邦城市,仍然足以承担迷宫的功能。
③ 这次的剧本搞了个大杂烩,一点点《速度与激情》,一点点《生化危机》,一点点《碟中谍》,一点点《剑鱼行动》,还有一点点《猩球崛起》的反极权大作战,但彼此融合不生硬,提供了多样有趣的娱乐方式。
就是文戏比较脱力,砍掉10分钟会更好。
④ 中段和高潮有几个相当不错的惊吓点,而且不是僵尸系恐怖片的惯例,倒有点鬼屋系的森然做派。
挺看好韦斯·鲍尔这个80后导演,他要是拍恐怖片肯定出色。
⑤ 在这个纯粹的男性情谊日渐稀缺的时代,在一个男角扎堆卖腐再容易不过的剧本设定下,《移动迷宫》通篇都在高光生死与共的兄弟友情。
托马斯拖动纽特到力竭的那一幕,竟然依稀有吴宇森老电影的悲情。
⑥ 末日战场很惊艳,拍出了秩序的脆弱和崩塌、身处动荡无处可逃的绝望感。
鸟瞰下的火爆巷战,相继倾覆的大厦,溢出颓废的华丽。
⑦ 高调写进片名的“解药”,到头来构建了一个虚妄的笑话。
相比让人变成僵尸的病毒,人与人之间的争权夺利和冷酷杀戮,以及因此酿成的玉石俱焚,才是真正的瘟疫啊。
⑧ 特别夸奖一下这次的院线字幕,把不太好弄的双关语和讥讽反话都翻出了原意,有几句简直是信达雅的范本。
好久没看商业片了,跑来分析一波,毕竟看了一圈豆瓣的评价都很不是滋味。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丧尸病毒遍布世界,人类如何抉择的故事。
资本家为了研制解药,不停的抽苦逼平民的血做实验,还必须刺激他们。
(我:这不就是剩余价值嘛)最后这些短期的解药都被拿去给高层人物续命了。
然后主角天团挺身而出,救了很多人出来。
但还有一个朋友没有救到。
于是他们决定潜入CBD。
主角有个女朋友为资本家做事。
她觉得她是在救尽可能多的人,她试图说服主角朋友,让他自愿牺牲,但主角朋友很愤怒她的背叛。
但她还是在后来在主角的要求下,带他们打入了公司内部……(不是我想阶级分析,这也太明显了[捂脸])然后她发现男主的血能救世,于是呼吁男主为了救朋友牺牲。
最后男主和大魔王资本家对视,我本以为这是资本的胜利。
(说到底还是为了救兄弟!
)但突然另一个坏资本家背后阴人,把"好"资本家杀了,他想拿男主的血给自己永远续命下去。
这种坏人当然是死的很惨。
(好资本家:剩余价值我是拿来救世人的,要怪都怪那些自私的。
)说到这还是一个很正常的故事,但偏偏这电影要黑一把gc主义,于是引发了被豆瓣网友狂骂的剧情。。。
(我:都别喷了行不,电影都摆明了是在黑你共了)原来,男主进CBD要靠一个领袖帮助。
这领袖后来带领着"失业大军"进攻CBD,理由是那些资本家私吞解药,不公平。
于是他们把楼都炸光了。
对此中途男主兄弟有句话怎么说:"他们只应该炸实验楼的。
"(听到这句话,我终于明白,这tm就是高级黑啊!
可怜我共)我说这好莱坞片在高级黑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gc主义领袖超级超级丑,原来他也是丧尸病毒患者,也要给自己续命,所以他瞧资本家不顺眼。
他在进攻前怎么说?
"我很丑,但里面的人更坏!
"在这个层面上说,豆瓣那些网民们黑的对,这剧情就是那么傻,为了救一群人把上层建筑全炸没了,到时大家不还得一起死?
不过这并不是我心仪的批评。
我看完电影只想问一件事:那个被黑出翔的gc主义接班人还活着不?
先说说优点,1.画面,2.演员的演技还行,3.………还是说说缺点吧,1.整体剧情略显狗血,2.槽点不断,纽特和特蕾莎的剧情过于牵强,“董存瑞”献身时的炸药威力无边等等。
总之两星给电影,两星给情怀,关于电影名字 “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 这个标题,过多的吃瓜群众被其误导,和第二部一样,电影的名字并非写上 移动迷宫3 ,而是 The death cure ,尽管它和第二部 焦痕审判 一样,是电影移动迷宫的后续电影,但它并不是 移动迷宫 ,它始终是 The death cure––死亡解药,前缀只不过是让观众简洁明了的知道它是移动迷宫的序曲,并非是给电影套上迷宫的外壳。
相信只要是有一点英文基础的人大概都看得 劫火车 之后电影标题的名字吧,所以作为一名热爱移动迷宫系列的影迷,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发出 类似于“哪里有迷宫?
通篇就没有迷宫!
”之类的无脑话语,第一次写影评,不喜勿喷,在此希望豆瓣不要被喷子攻占,毕竟除了豆瓣我真的无法相信国内其他的电影评分了。
没看过原著,只看了狗血的电影。
不过我感觉电影探讨的主旨并不是“救朋友还是救世界”。
男主不去实验室并不是因为他不想救世界,而假设男主去了实验室,最终也不一定就能拯救世界。
因为即使坏人(请原谅我用如此粗暴的称呼)有了解药,他们也不能拯救人类。
其实电影中Jasom朝Ava开枪那一刻就已经表明了这个观点。
电影中,在病毒席卷全球后,人类社会分成了三派:1,拥有资源的“城市派”,他们垄断了资源,建筑高墙保护自己的资源,同时研究解药;这一派特点是权利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为了研制解药而不顾一切甚至丧失人性;2,受“城市派”压迫着的“反抗派”,由那个狂客领导,他们被“城市派”扔在墙在自生自灭,其对“城市派”的仇恨甚至盖过了求生的欲望;3,男主所在的“和平派”,他们即不想进驻城市,也不想报复城市。
其内部的权利并没有高度集中。
那么,就算“城市派”的人研究出来解药,这种病态的集权和丧失人性的社会形态,他们可以拯救人类吗?
电影表现出的观点是:不会。
即使女主等研究人员想拯救人类,掌权者也一定不会。
因为他们筑起高墙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得到解药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
(电影中通过免疫者所收到的非人性对待和对围墙外的人所受的非人性对待已经表明其观点:这并不是Jasom的个人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高度集权的社会形态下必定会产生Jasom这样的人)。
当然,“反抗派”因为长期被“城市派”非人性的对待后,他们也慢慢丧失人性,所以他们拿到解药也不能拯救人类。
电影给出的观点是:必须是“和平派”拥有解药,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拯救人类才有可能。
女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她很高尚(没有讽刺)地以牺牲自己部分人性为代价参与“城市派”的解药研究,但最后剧情的安排让她发现自己走了个大弯路。
而男主估计其实也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凭简单的直觉,保护着自己的朋友远离城市和实验室。
回过来想,如果女主一直在男主身边,她也会因Brenda的情况而意识到男主的血有治疗效果。
既然能集合力量修复一搜轮船,集合力量再修复个药厂电厂什么的,应该不是很难。
剩下的一步一步来就是了。
确实,因为资源的缺乏,他们拯救人类的速度会很慢。
但是,丧失人性,更无法拯救人类(联想到三体)。
不过,关于“解药”部分,本就是本片最狗血的地方了吧:原本花巨大代价建造迷宫,折磨对象所得到的血清,没能够解决问题,而最后拯救人类的解药最后竟然是男主在正常状态下抽的血...当然,以上只是是我基于有些狗血的电影剧情,认为的电影给出的观点。
如果是讨论现实世界中遇到了类似的灾难人类会怎么样,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看了三季结果这个结局,感觉自己是不是看了个前传,这电影据说是扑了,要是赚了拍后续有太多可发挥空间了(因为结局太水。
男二女主强行死掉了,纽特那里还能理解,特蕾莎我真是理解不了,明明能蹦上去她跳下去了,然后我还哭了,看到一个影评挺打动我的,说感觉大家都好无力,都只是想活下去而已。
特蕾莎救托马斯看得我心难受,忍不住爱她,突然理解朱砂痣的意义。
托马斯是病毒解药这个事儿感觉让他立场很尴尬啊,一切的反抗都像是为了自己,还死了那么多同伴。
如果同伴被咬了就得用他的血,只能说还好被咬的人已经没有思想了,否则还可能会恨他为什么要反抗,把他的牺牲当做理所当然,他应该也很纠结,纽特的话安慰了他吧,做他想做的,托马斯只是想活着,却还是为了救同伴奋不顾身进迷宫,这两者并不冲突。
写着写着突然明白这群孩子最能理解他,大家都是从迷宫里逃出来不愿意做人体实验的孩子。
实在太长了
和基友一起拯救基友……救了那个基友,死了这个基友神马的……虐得一匹
恨不得把前两部也拖出来一星鞭尸泄愤。第三幕长到令人发指,角色毫无人格魅力,主角群从头到尾假惺惺“不要为了我拿所有人的性命冒险”,可你们不一直都在这么做么?你们抛弃掉的还是全人类的命运呢……虽然这电影里的人类确实不值得拯救吧,一个个都是又蠢又坏的极致了。最后搞了个反高潮,然而最近几年反高潮结尾早就被《天赐之女》、《猩球崛起》、《星战8》啥的都玩腻了,真不缺你一个。
三星半。三部中最好看的一部,算是有大片质感的青春片了。
死亡解药,什么鬼!
托马斯小火车和他的朋友
没看过前两部,以为是烧脑片,结果是丧尸片吗…根本没有迷宫,就是打打打…除了两次吊起走挺意外,其他很多点都猜得到剧情了,挺拖沓无聊的…最后说的“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遗忘”却好像点了前一阵热映的《寻梦环游记》的题…虽然我没看过…
上海提前观影会,看得让我想睡觉。结构松散、主旨不明确、叙事拖沓混乱、演员表演全程不在线(关键是除了男主,每一个身材好的,想看脸都找不到点),这两颗星还是因为它演出了喜剧片的效果。结尾城市爆炸,听到有家媒体说,啊 好像咱们的春节 哈哈
把纽特还给我!!!果然加多纽特的戏份就好看很多,比第二部强拍的好。看第二部时我一直以为布兰达是托马斯失散的妹妹,他俩在外貌上很明显种族相同,不知道原著上有没有这个设定。
本来听说不好看的,果然我去看了明明挺好看的,回来一看评论,一水的问这个死了的意义是啥,那个死了的意义是啥,灾难动作电影如果不死人,会不会又被吐槽过家家?我觉得意义就是人类是可以有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拯救别人的族类。生活中这么多冷漠,这么多自私,电影里感性点可以么,有的人不会懂的
只有被上天选中的人才能活下来,其余的人再努力也是白费。一部本质上很丧的电影,看不到什么希望。有能力的人、没能力的人,都只想着自己,最后一个想要拯救大家的人死了。好爱Teresa,真情实感地磕上了Teresa和Thomas这对CP。
三星半很符合最后一部的方方面面生物女总是可以再找到的但天选之子只有一个所以真的想学编剧的朋友们,这类影片不研究透彻可算严重不用功哦
第三部无论剧情还是特效,都比第二部好很多。看得蛮紧张的,值得推荐!
人成年的标志就是反抗父母,人类成年的标志就是交未来给年轻人,而不是将年轻人的血肉制造成让自己苟延残喘的解药。如果一开始wicked就放走年轻人们去创造他们的新未来,完全不会有这个凄惨到逼迫年轻人牺牲自己以饲喂父母的局面。这世上的一切,有比杀死要吃自己的人更符合正义的吗?没有。
一部好电影,反映了人性,纽特的牺牲,特蕾莎的选择和转变,托马斯的不放弃拯救每一个人,这些人世间的真情都让人无比感动,这是科幻电影中对人性光辉一面最好的反映
应该是3部里比较好看的了。惊险刺激。最后有点仓促。比预期好看吧。
当势力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复杂,编剧越想跳脱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时,就越能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的力不从心。
Are you kidding me???!!! 还我 Newt!!!
我是看了这部再回去看第1、2部,我觉得这部比前两部好看点儿,哈哈哈。要是我看了第一部,绝对不会看后面的,好牵强的设定,不知道这种实验可以得到什么。
作为一个烂片系列的脑残粉 我偏要打五星 米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