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丽希缇
Félicité,乐在金沙萨(港),费莉丝蒂(台)
导演:阿兰·戈米斯
主演:维罗·珊达·贝亚·姆普图,盖坦·克劳蒂亚,帕皮·姆帕卡,娜丁·恩德博,埃尔巴斯·马努纳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塞内加尔,德国,黎巴嫩语言:林加拉语,法语年份:2017
简介:刚果首都金沙萨。单亲母亲菲丽希缇每晚在低廉的小酒馆驻唱,结果儿子萨蒙突然遭遇摩托车事故面临截肢,让这个贫穷但骄傲的女人被迫到处筹钱为儿子手术,过程中她获得了杂工塔布的帮助,也更多遭遇了别人的冷眼和羞辱。可最后儿子没有摆脱截肢厄运......详细 >
政治正确的三大节竞赛片,黑人单亲妈妈为儿子筹措手术费的故事。但是你懂的,充满发达国家制片方对第三世界的意淫,如刻意展现贫富差距卖惨,还有与主线无甚关联的群众闹市围殴小偷,都显得猎奇而狡猾,再手持自然光也不真实。更何况,后半段和冰箱修理工的感情拖沓又无聊,删减半小时不会有任何损失。
结构再紧凑点
第三世界在电影镜头中的人物、情感、困境与环境居然如此接近,不幸者大多的结局和选择也都殊途同归,本片中的音乐表现非常老练,然而大量黑暗环境中不补光让黑人演员进行表演,难道是导演的某种「对抗性」?
女主唱歌跳舞时的倔强眼神令人难忘 不过老是挨骗是谁的错呢?就像荆棘叶一样 坚韧不屈服 这个歌词好
但是我坐在电影院 周围是rich old white virginians和来自french department的黑人教授们 我们懂电影 我们懂电影吗 //there’s joy even when there’s no hope
属于非洲大陆的诗意和梦境 故事略松散 导演用相同的音乐场景 呈现女主的各阶段心理变化 最后在床位的桥段 浪漫至极
第二夜,夜之女神。
前半的观感就是发挥正常却又没什么亮点的第三世界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到了后面开始奇幻了些,超现实段落设置的也挺到位的,才算是渐入佳境。
非洲风情
3.5
完全可以划分为白天-夜晚-梦境的剧本构成 从简单的模仿生活纪实 再到用暗线/梦境/咏叹调的第二场景来丰富人物刻画 虚幻结合的跳转也恰到好处 这种设计至少在黑人电影里相当出挑。当然 摆脱掉苦大仇深的黑人成分 很多风格都是可以找到源头的。
No.5,以“影展类型片”姿态引入,随后的走向构成了轻巧的魅力,不好也不坏
算是有一些打动人的时刻,但更多是始终不得进入之法的焦灼。
想要公允地评价这部电影是不可能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来自金沙萨的影像;有这样一张脸,这样一个强烈的存在已经足够;在你以为理解了它的时候它及时地变成了另一个东西。
前半段太过似曾相识,后半段太过意识形态,整体而言,摄影和表演之中透露出的野蛮生机,更为印象深刻。
(10/10)女主在电影前半部分深入人心的高傲在后半转化为孤独,以至于她突然再开口说话的时候显得格外温柔也令观众满意,这很合理;但真正串通电影前后的剧情和角色都来自男主,代表的也是现实的两面性,而菲丽希缇面对他的方式是她真正感动观众的地方。
一个独立女性与残酷生活的斗争,救子、被骗、讨债、屈辱要钱、遇见爱情,音乐拯救破碎不堪的生活和环境。
生活苦难与歌舞人生交叉处的独特生命力。
说真的并不怎么样
十分感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