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衣女人

Woman in Gold,穿黄金衣裳的女人(港),名画的控诉(台),The Golden Lady

主演:瑞安·雷诺兹,海伦·米伦,凯蒂·霍尔姆斯,塔提阿娜·玛斯拉尼,马克斯·艾恩斯,查尔斯·丹斯,伊丽莎白·麦戈文,安婕·特拉乌,丹尼尔·布鲁赫,内芙·加切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15

《金衣女人》剧照

金衣女人 剧照 NO.1金衣女人 剧照 NO.2金衣女人 剧照 NO.3金衣女人 剧照 NO.4金衣女人 剧照 NO.5金衣女人 剧照 NO.6金衣女人 剧照 NO.13金衣女人 剧照 NO.14金衣女人 剧照 NO.15金衣女人 剧照 NO.16金衣女人 剧照 NO.17金衣女人 剧照 NO.18金衣女人 剧照 NO.19金衣女人 剧照 NO.20

《金衣女人》剧情介绍

金衣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犹太裔美国妇女玛丽亚(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为讨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掠走的传家宝——《艾蒂儿肖像一号》,向年轻律师兰迪(瑞恩·雷诺兹 Ryan Reynolds 饰)求助,兰迪被名画不凡的价值与传奇的经历所吸引,决定陪玛丽亚追讨名画,这本是正义行为,但他们却发现奥地利当局使出种种手段,只为留住被视为“奥地利蒙娜丽莎”的国宝画作,玛丽亚与政府机器不屈不挠地抗争的同时,重回维也纳故地,掩埋超过半个世纪的痛苦记忆再度浮上她的脑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偶师亵渎社畜OL知惠丸日记播种的旅人海上教堂2:土地之子狂喜惊天营救2冬日将至想当冒险者的女儿到首都当了等级S的冒险者再见吧离婚女人1995满江红梅林传奇第四季王屋山下的传说LaughingGor之变节等一个人民国奇闻录见怪最后一人圣诞劫渣男岛第二季佐佐木与宫野好想和你在一起反叛的鲁路修夺还的罗赛房子与狗辅佐官2:改变世界的人们秘密分享者我的妄想症男友借问英雄何处

《金衣女人》长篇影评

 1 ) 有些问题,也许不合时宜,但我想表达这份疑惑

一直以来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当作为理性的存在受绊于诸如人本等社会问题时,这份理性将夹杂多少情感因素。

故事是这样的,作为二战中被纳粹掠夺的传家画作的主人的侄女,而当她对该画作所有权展开追讨时,本应合理的诉求却因其成为'奥地利蒙娜丽莎'的国宝画作时,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问题。

其间对于二战时其家人作为犹太后裔的境遇描绘的恰到好处,致使我从情感方面偏向的这位受害者。

故事是真实的,律师在片中的作用理应是理性的对峙,却感觉笔墨甚少。

也许是我不懂,也许是我无情,上溯到二战对时代的掠夺,及其所造成的成吨是伤痛,或许是无穷无尽的,但我要表达的是,时至今日,当你需要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做出抉择,我们的情感被太多往事所牵绊,它是必要的吗?

我们应当做出的决断应当对历史负责而将理性控制在80%(甚至更少)而并非全部吗?

我们对于玛利亚的境遇感同身受过后应当做出情感方面的非理性抉择吗?

我不清楚,且在这里只是表达我的疑惑,并非反对任何事,而我的疑虑也并非出于对结果的否定,相反我很赞同兰迪的出发点,这是一次人文关怀的胜利,而且我相信没有任何人失败,我们推崇人文关怀,这很好,但愿这份关怀不会摒弃纯粹理性。

最后的社会性思考令我感慨,尤其是这句话:"For the first time in a long while, I'm proud to call myself an Austrian."我相信最美的事并非十全十美,而是错误已然铸成后的某一天,我们直面过去,并勇往直前。

2015.7.27 北京

 2 ) 归还

若是让我说说对这部影片的理解,我觉得它整体的一个主题是:归还。

何为归还?

是玛瑞亚的重回故土、是名画的交还、是一个法律正义判决的最终莅临,也是一个颠沛流离的民族,情感的归结…… 这是一个以名画归属案件贯穿始终的故事,但不止步于此。

埋伏着二战排犹背景,女主角要追回名画。

可以看到一开始她的决心并不是坚定不催:从“我不要回到伤心地维也纳”,到“我回家了,过去的就过去吧诉讼不重要了”,再到纠结“该不该让Adele留在这个地方”。

整个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点点小变化,和画作的归还历程是相辅相成的。

也就是说,这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回归。

我觉得这是电影情节安排上很牵动人心的地方。

其实在看名画追回的曲折历程时,我不可避免地想到近代以来因为战乱而流失海外的中国艺术品。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至今还静静的立在那,徒留感伤和悲凉。

全世界因为战争而流失、不知所踪的艺术品不在少数,而追回率却是极低。

那些静默在某个角落的、甚至已经残破不堪的、本应受到供奉的艺术作品,对世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缺憾。

而这种精神缺憾、文化缺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扭曲着那些“强盗”去掠夺和流失更多的文化和精神。

我始终认为,艺术和文化应当回到本属于它的地方,就像法律正义终究会归位。

 3 ) 感人的犹太人propoganda

虽然故事的叙述不是曲折动人精彩非凡,但是凭着演员的演技和历史复原的真实感,影片还是赚了我一把眼泪。

再者-片尾从导演,制片人等工作人员的名字可以看出,犹太人占了一大半。

再加上这部影片本来就是BBC出品,而BBC的OWNER也是犹太人。

再回头看影片,着重渲染犹太人处境的可怜以及要求奥地利政府归还那副名画的正义感认同感。

怀疑-这是否也是一部犹太人自导自演的PROPAGANDA?

 4 ) 相对于毕加索等人,为什么史上成交额纪录最高的油画作品的作者的名气更低?

转载一下我在zhihu上的回答(PS:对电影还是有点失望...有点浮于表面的感觉):这里有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故事,如果想看影像化的描述,可以看近年的一部电影《金衣女人》(《woman in gold》)虽然这个电影并不包含所有的真相。

总结起来就是说:这幅画的高价成交,是犹太人群体一次成功的政治表态和商业运作。

事情是这样一回事:在2000年左右,奥地利国内由政府组织开始“art restitution"这样运动,主旨就是把当时纳粹从犹太人家族抢夺的艺术品物归原主。

这时一个名叫Maria Altmann的美国老太太将目标锁定了《金衣女人》这幅画。

这幅画里的这个女人名叫Adele Bloch-Bauer, 她是Maria Altamann大伯的妻子。

大伯和他妻子没有小孩,所以在遗嘱中规定Maria Altmannn是他们的遗产继承人。

当时的维也纳(1907年左右)很流行有钱人出钱给自己女眷画画挂家里,所以这幅画法律上毫无疑问是属于大伯家的财产。

但是大家知道的,因为纳粹入侵奥地利,大伯家的艺术品全部被抢走,Maria和她的丈夫辗转流亡到美国。

回到现代,Maria老太太找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律师(这个律师也是奥地利流亡犹太人的后代),一起回到维也纳想要追回这幅画。

当然不可能成功!

因为这幅画是奥地利的国宝,画中的模特Adele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 。

而且在Adele的遗嘱中,她也希望大伯去世之后把这幅画捐给国家的博物馆。

当然,大伯还没去世的时候,纳粹就将画抢走了。

Maria奶奶当然不会放弃, 她和律师回来之后,将奥地利政府告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此事颇为轰动。

经过漫长的庭审,2006年奥地利一个独立的法官委员会宣布Bloch-Bauer家族曾经拥有的五幅klimt的画作归还给Maria奶奶。

这个过程其实是实力庞大的犹太人团体和奥地利政府的一次角力,如果只是Maria奶奶一个人,是不可能走这么远的。

就在同年,Maria奶奶将五幅画以天价买给Ronald Lauder。

你猜对了Ronald Lauder也是犹太人,他妈妈很有名——名字是雅诗兰黛。

这位小兰黛曾经是美国驻奥地利大使,他买的这五幅画立刻成了他在2001年开的位于纽约的博物馆Neue Galerie的镇馆之宝,因为史上第一的成交价也使得这个年轻的博物馆一(大)夜(举)成 (吸)名(金)。

那位律师小伙子也因此开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主业么就是art restitution.Maria老太太呢,变成了一个有钱的老太太。

奥地利人呢,可能再度在心里回味一下自己二战时并不是纳粹的受害者而是帮凶这一公开的秘密吧。

所以国宝没了,也只能咽下这口恶气吧。

 5 ) 回顾过去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冲着克林姆的名作看的。

二战时期被纳粹掠走的家族传家名作,奥地利文化有关部门跟纳粹一样恶心,想尽龌龊的办法留住此作,还好最后奥地利法庭的裁决保存了民族颜面。

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剧情没怎么发挥,倒是女王和瑞恩·雷诺兹这对老少配的化学反应十足。

故事情节不错,演员的表演也很好。

 6 ) 《金衣女人》

题材故事基础感觉还不错。

但编导太刻意将各种高潮桥段剪切一起,人物情绪转变也非常牵强,所有拼凑都是为了调动观众,而自身缺乏协调,演员表演也不自然,出来效果不是特别好。

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这个和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一起抢光了同龄女演员剧本的主儿,不可避免的开始给人浮夸做戏的感觉了,着实可惜。

 7 ) 追寻记忆的痕迹

最令人感叹的是奥地利政府在二战期间迫害犹太人,趁火打劫,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在《追寻记忆的痕迹》里提及的一样,奥地利政府其实从机制深处并未真正得为过去的肮脏历史做忏悔,二战之后政府里的机要官员大部分都做过纳粹的帮凶,他们做得更多的是尽量去掩盖历史,去谴责受害者不能让历史过去。

这副画的最终归还也只是迫于形势和舆论压力而已,中间的谈判过程贯彻着“我就是要拖到最后一个家族成员死”的准则。

 8 ) 记住历史

“One of the important messages in this film is that we must remember what happened,” he said. “The 21st century is a very complicated and unstable place right now, and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some of the lessons and some of the terrible mistakes that were made in the 20th century.”影片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我们必须要记得曾经发生过什么。

他说,“21世纪到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纷杂的、不稳定的阶段,记得过去的教训、记起20世纪所犯下的可怕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想起参观大英博物馆时候的心情🤨🤨🤨

 9 ) 我们拿什么来回忆?

丘吉尔曾说:我们究竟能走多远,要看我们能回头望多远。

一直有人问,历史文物除了堆积的财富的价值,还有何用?

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是玛丽亚背井离乡,流亡他国的印记;是全家曾经欢聚的欢声笑语。

历史不仅属于宏达的政治事件与英雄豪杰,它更是平凡个体的记忆,有悲伤,有欢乐,有无法忘却的经历。

“她只想拿回属于她的东西”年轻律师兰迪在冲裁大会上这样说道。

维也纳的蒙娜丽莎又怎样,民族象征又怎样。。。

国家意志在一位寻求亲情的老人面前,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历史无法缺少个体的影像。

与其说玛丽亚在找回属于自己的财物,不如说她是在给自己找回记忆。

虽然《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画像 II 》都被改成了没有姓名的《金衣女人》,但是繁华褪去,它却穿上了厚重的历史外衣。

我们拿什么回忆?

也许是最平凡的儿女情仇给了我们回望过去的力量。

 10 ) 最棒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无价的,所有的不公都会被正义替代

最棒的艺术 都应该是无价的,这个无价并非没有价值,而是不应该以价值来衡量。

就像片中女主角父亲爱提琴一样,不论和平或战乱,独享或众乐,音乐 都是一项由心底热爱而生欢喜的事物。

而不是用此牟取利益或招来声望。

我想 画作、音乐、雕塑…皆是如此。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承载许多情感,最终看到女主 胜诉,除了泪目,就是对公正裁决的大快人心。

所有的不公、黑暗、强权、扭曲,都不是正道,终会由正义替代。

2015.11.18

《金衣女人》短评

后重看一次《辛德勒名单》

4分钟前
  • Muyan
  • 较差

do the right thing~~~

9分钟前
  • kusicat
  • 推荐

其实整部电影都可以做得更fine arts一点的~两个吐槽:1. 最高法院的法官能再形似一点么?尤其是托马斯,他本人很圆的;2. 能听12音作品听哭的,估计也只有勋伯格的家人了......

1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还行

法律有什么用?说到底还是美国精神的胜利,电影将美国描绘的太美好,但如果这类案件只能在美国才会得到法院支持的话,美国的确是好。

17分钟前
  • mangojune
  • 还行

这是一个过不去的话题,就像影片中说的大半个世纪远远不够那是一段和我国不一样的历史一定要说,其实它让我想起的是文革,而不是二战它不像过去的同类影片那样,那么的主旋律更偏向于人的感情,而且充满了文化气息我也从侧面看到了二战前的犹太家族到底有多富有

20分钟前
  • 孤狼
  • 推荐

飞机上看完…

23分钟前
  • 听雨的小猫
  • 还行

流於簡化的二分法,奧地利被塑造得幾與納粹無異,美國/英語似乎比奧地利/德語高貴,然後幾個德國明星就出來串個無關緊要的小角色,2015.06.14@華山

24分钟前
  • 圓心
  • 较差

虽然是个好故事,但稍微有点煽情用力过头或者还不够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要回东西是应该的,然而继承者老太太的处置也不见得高风亮节:最后一卖了之,也没有捐赠什么的。虽然当然轮不到我们这些非所有者说什么,不过总觉得有点金钱大于感情的味道。毕竟现钞貌似更实惠些。

29分钟前
  • 地铁里的季风
  • 还行

就是很普通的冲奖传记片,又煽情又苦难的,还不忘歌颂一下美利坚。

32分钟前
  • SpyLiu
  • 较差

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为欧洲尊重艺术的感觉而感动,影片前半部一直莫名其妙的流泪。到后面,金钱和政治的因素越来越露骨,之前好不容易铺垫的冲突的复杂感似乎有些变味儿了。女主角的小服装店好可爱~Helen Mirren真优雅!Katie Holmes变形得太厉害,她这辈子最错的决定就是嫁给Tom!

36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对《菲洛米娜》糟糕的复制,也是对真实故事改编毫无诚意的体现,没有一点力度,表演也是。

37分钟前
  • 蓝笔风
  • 较差

主演们的表演没什么可挑的,可是不懂为什么玛利亚强调不是为了钱,最后1300万卖给纽约的展览馆。奥地利人表明这是奥地利的瑰宝,她把画要回来后又捐给美国慈善机构。感觉故事就是在宣扬美帝自由伟岸包容的高大形象,在我看来并没那么感动

42分钟前
  • Weig123
  • 很差

Your root is what you should always remember.

45分钟前
  • ichbinJessie
  • 推荐

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打五星。它诚然是有显著缺陷的,比如法庭戏缺乏力度、过去线情感铺垫不足等问题,但伤怀之情是到位的,而似乎涉及艺术品交易的电影总是有典雅克制的古典美感。顺便,促使奥地利政府扣画不还和当年鼓动纳粹大肆劫掠的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形态,只不过更隐蔽、更收敛了,而这种思想形态还在蓬勃蔓延呢。

48分钟前
  • AngeticalBiz
  • 力荐

2015政治正确的平庸电影之一

49分钟前
  • 多不利登
  • 很差

It's a shame of Austria, if it's not a shame of those who lived through that history.

50分钟前
  • heng
  • 推荐

官僚的模样,先开始是傲慢懈怠,打起官司时是自我感觉良好,打输了摇尾乞怜,早你妈干什么去了?对于正确的要坚持,不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狗眼看人低的得逞。

51分钟前
  • 幸哉乐活
  • 还行

纳粹入侵奥地利 女主为保命 抛下父母 背井离乡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再回到出生地 为了夺回那幅家族画 对别人来说那是价值连城 对她来说她只是看到了她婶婶 奥当局设下重重阻扰 幸而us 也许也只有us才能给任何人一个尝试的机会 历史不容忘记 需要公正 而公正是无价的 演员演技使影片更出色

54分钟前
  • 口饭dex是奇葩
  • 力荐

平平淡淡,两主角间互动最是好

59分钟前
  • 风铃草
  • 较差

Face the fear。BBC 的年代剧总能做到精致大气,诚意满满,关于画作《Woman in Gold》归属始末的记录,这件作品现在在NYC 的Neue Galerie,改天去看。以前只知道布鲁赫小哥可以说德语和西班牙语对白,没想到英语对白也毫无压力,这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1小时前
  • to_oz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