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泪点好低。
这部片子真是无法看第二遍阿,就是真实生活的辛酸感。
尤其是最后一幕,前拳击手狩野并不是真的爱一子,而是他这样层次的人,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有和老实善良但不美丽的一子或者漂亮却吊儿郎当的买豆腐游民女子。
不管怎么努力,年轻时不曾开窍的他们,到了那样的年纪。
即使拼尽了全力想要去改变,一子也会败给练习数年的年轻女拳击手。
而狩野也是如此,即使他再有还不错的外形和身材,可能可以占时钓到个年轻小妹子(或者说是妹子钓他吧..),谁会选择和一无所有的他永远在一起呢?
对,在这部影片里,一子是对他一见钟情的。
因为在她还是家里蹲的时候最喜欢打的就是拳击游戏。
当时路过拳击教室看到狩野,很像把她长久以来的一个幻想照进了现实。
当然一开始只是隐隐喜欢,到了中后段一子经历了许多生活的打击,在生病最虚弱的时候,狩野陪伴在她的身边,寄予的那个拥抱,才是她真正把全部爱恋放在他身上的关键。
尽管那一切仍然只是欺骗。
从狩野对一子的态度和言语上,可以看出他十分嫌弃这个又胖又邋遢的女人。
当一子为他烧饭,他说:你是把自己当我老婆吗,当一子想要撒个娇,他说:你再装可爱我杀了你。
这些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底层人士,而且他是一点不对一子这样的女人动心的。
所以当麻豆腐的可爱年轻女子暗示他时,他就毫不犹豫地甩开了一子。
而最一开始他为什么会找一子,从后面故事的发展可以看出,他自己也是一个生活在底层——没有钱,拳击生涯终止——没有前途,对未来也一点没有信念和动力的人。
想必他也总是被女人抛弃、厌恶的角色。
而他在第一次主动地约会一子时说的:因为知道你不会拒绝,所以约你。
也表明了他内心其实很卑微,曾经被多次拒绝或背叛。
而遇见一子后他发现了比他更加自卑,软弱的人。
和她在一起,他不会被她伤害,只可以他去伤害她。
狩野是完全的恶人吗?
也不完全是,这部片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恶,而是在揭示生活有多残酷和奇葩。
百元店的店长得了忧郁症被炒鱿鱼。
一子被猥琐男强暴,被狩野抛弃。
讨食的老奶奶开始拿着刀抢劫。
强暴了一子的猥琐男在逃避警察的追捕。
狩野被豆腐女郎抛弃。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甚至更夸张,更匪夷所思。
而接近片尾二十分钟一子拼命的努力和急速的转变,才开始像是一部电影。
只是这个主角既不是美少女,也没有上帝加持的天赋,所以正如料想的一般,她最终还是输了,输在了她每个想要赢的地方。
一子的人生,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这个年纪的她,已经很难再重新学习,开始赢得什么。
她已经赢不了了,她只能珍惜,她能够拥有的那一些。
重新回到自家帮忙的一子,不同于那个当初离家出走的家里蹲,她是往着好的方向改变了的。
因为她自己已经体味过人生的艰难,也懂得爱的滋味,她不再是刻薄又无能的人。
只是她的人生,就是如此了。
虽然戏剧般地站到了擂台上,倔强地打了一场比赛,也不能改变什么,一子和狩野,手牵着手,他们大概会选择稍微踏实一些地过接下来一半的人生。
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只是价值一百元的人。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武正晴的《百元之恋》从生理到心理都给人带来不适感。
从看拳击比赛时的骚扰,到强暴戏份,可以看到男店员的手在安藤樱的身上实打实拳拳到肉,以及出现“乳头都硬了”这样和岛国片一模一样的台词。
强暴戏份中,导演强调女主是第一次,并且展现出强奸犯知道女主是第一次后的兴奋。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段里,导演从身位上,让店员处于俯视安藤樱的地位,而镜头也采用微仰的方式拍摄店员,在这一男尊女卑的镜头语言下,让店员对安藤樱说出丢掉处女之身的说教。
并用一个较长的固定镜头着重刻画一个女性第一次“被进入”。
导演这一段的表现手法实在让我生理+心理双重不适。
在导演武正晴的眼里,完成让女性转变的最大挫折依然停留在性,并且是第一次。
只有夺走女性第一次的贞操,才算是对一个女性的极大打击,才能让她触底反弹,涅槃新生。
如果说导演想安排一场强暴戏份来完成女主的脱变,给她学拳击的动机。
不再受人欺负,抑或是告别软弱堕落的自己,动机上说得过去。
但很可惜,导演并没有把笔墨用在刻画女主遭受欺辱后的内心世界的转变,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他所认为的一个女生第一次后该有的生理反应——疼到弯下腰来呲牙咧嘴,一边弓着背走着外八一边不停喊痛。
弯腰喊痛
八字走路导演拍了一段在我看来不是非必要不可的裸露性戏。
安藤樱在和拳击手的床戏中的露点对没有对人物和剧情并没有推动作用。
导演也许想表现这段关系里安藤樱的卑微,所以让拳击手用命令式的口吻让安藤樱捏他乳头,捏痛后又让安藤樱卑微地小声道歉。
这样的设定可以表现出安藤樱在这段关系中,哪怕在两性关系中,也是处于卑微姿态。
但这一段不靠安藤樱的漏点也可以达到导演的目的,个人认为有消费安藤樱之嫌。
生理上没有放过女性,心理上导演同样没放过。
片名《百元之恋》,本质上还是在讲一段恋爱关系。
片名的来源,是男女主在百元商店的邂逅过程中,又有一枚100元日币的见证。
单看如此,这样取片名也就算了。
但是片中安藤樱有一句贬低自己的话:“因为我就只值100元。
”直到影片结束,导演再也没有安排安藤樱为自己说过的这句话正名。
所以说,这并不是一部女主醒悟自强的励志片。
安藤樱在走出赛场后也并没有重获新生。
一段哭哭啼啼的“好想赢”,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斗志,反而更像是在向男主撒娇。
肢体语言上,男主自始至终站在原地不动,反而是安藤樱在哭诉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慢慢走向男主,甚至过程中有个伸手求抱抱的动作。
最后顺从地被男主牵走。
所以直到最后,女主不但没有获得成长,反而即没逃出渣男的魔掌,也没能翻出导演的五指山。
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女生再厉害有什么用?
哪怕你再渣,只要你一出现,她还是会乖乖跟你走?
看完电影我真的很惊讶导演对于女性生理和心理上那种理所当然的恶意。
对比《百元之恋》和《热辣滚烫》,贾玲在翻拍的时候剔除了相比之下不那么符合国情的男权和厌女。
除了“头一回”和“抓床单”这两个略drama的点,贾玲至少没有把性作为女生最大的弱点,也没有让女生在感情里翻不了身。
告别过去颓废的自己是新生,勇于斩断和走出一段卑微的感情同样是新生。
贾玲做到了让女主不仅在精神上,也在人格上实现了独立自强。
贾玲有在为女生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树立榜样。
诚然贾玲作为导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从把女性拉出性和情感的泥沼来说,还是女性导演更心疼女性。
结尾的不叼雷佳音,在我看来不仅是颠覆,更是打脸《百元之恋》。
男人不是唯一,所谓的爱情不是至上。
好好学学女性导演是怎么对待女性的吧,武正晴导演。
差不多是从上高二开始,我就对有关励志的东西非常不感冒了。
标志就是和《意林》《读者》两本杂志说了再见(这不是段子,也感谢这两本杂志多年的衷心陪伴,虽然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漫画)。
究其原因,《一生必看的几部励志片》,《最好的25部励志片》,《走向成功的xx本书》等等榜单重合率之高,我昨天看到微博一个友邻转发的帖子还是10年就看到的,一字不差!
榜单上的电影(书籍)有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他们太正能量了,正能量的我在和别人说起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为我今天没有四点起床,为我这辈子没有跑去跳一次蹦极,为我没有一夜赚下三百万而羞愧的没有办法抬起头。
看到了太多把题材和人物完全分开(《激战》和《破风》),把实现人生价值等同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合伙人》),或是用这样那样的笔触强调主角的身世之残,然后上演一出“感动世界十大杰出人物”般的故事(大部分励志片),励志、梦想等词汇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都被我打上了预防针,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还会不会再被这样的电影感动-直到我今天看到了《百元之恋》。
我喜欢这部电影,在于它没有说出哪怕一句会被微博转发几百次的名言警句,在于它不是用剧烈的drama,而是用镜头和细节把感悟表现出来给大家体会的勇气,在于它没有浓烈的鸡汤和狗血,在于它真真正正的接了地气,让人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众生。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还是看《柔道龙虎榜》的时候(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都是如电影一般drama,然而《百元》中一子的遭遇却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工作,长得很“不可貌相”,32岁的老处女,家里不是被琐事和过去所困,变成怨妇的妹妹,就是一辈子庸庸碌碌,家里都要被翻了还屁都不敢多放一个的父母,和自己成日玩耍的侄子沉默寡言,被人当做脓包欺负,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超市的工作,老店长是个说两句话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忧郁症,夜班同事是一个嘴巴没有拉链,张口闭口胡扯直接气跑初恋,嘴上说的好听心里只有生殖器的臭流氓,就连下了班也不安生,新来的店长是个斤斤计较怨天尤人,连过期菜都不肯给人家疯老婆子(一个喜欢把byebye和赛由那拉一起说的前店员)的蠢货。
天哪!
这和剧情片演的不一样啊!
说好的团结互助底层人民一家亲呢!
以上这些也就算了,反正loser惯了对日子也麻木了。
被人强奸完第二天还一切照常的去上班呢。
每天傻傻的远望的那个男人,开着破货车的拳手终于把自己约出来了,吃着他煮的没有味道还完全咬不动的肉,都感动的哭出来,还能听到他“装什么可爱小心打死你”,感觉自己不久之后就可以承包鱼塘了,转个头就被卖豆腐的女子给勾走了,留下一句“约你是因为你不会拒绝”。
天哪!
这和爱情片演的不一样啊!
不是说我的梦想里怎么能没有你吗!
拳击,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地走进了她的生活里,她从来就不是金钱、梦想或是男人的依附品:即使被家里冷眼了32年,一句对父母不敬的话便让她直接发狂;同事骚扰或是疯婆子的偷取(“过期的东西,能算偷吗”),她都用沉默的宽容来对待;在喜欢的人面前,她的少女心扑通扑通的,还特意穿上那件难看的豹纹内衣,可是在那个男人问她为什么打拳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我喜欢那种互相搏斗,互相拍肩,那种感觉”。
生活哪有反派和主角之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却又都只是生活的配角或者龙套而已。
我们没有傲人的天资或是从天而降的贵人,我们付出努力却只是勉强地活着,大多数人在渐渐长大之后认识到了这一点,然后变成了抛弃一子的男人,变成了一子的妹妹,看不上别人的努力,却更看不起自己。
我们要战胜的,就是无形却天天压着你的生活,还有慢慢麻木的自己。
希望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我还会为了赢一次,而像一个孩子一样哭泣。
(我彻底地记住安藤樱了,她可以治好很多人的脸控癌的,不分男女。
)
贾玲拍的是喜剧,原作拍的是正剧。
原作中,主角坚定地选择拳击,更多的是一种发泄、释放不满、委屈和一种躁动的情绪,不管怎么样,拳击等技击类的“运动”跟其他运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且明显的就是这类运动的暴力属性。
不管如何弱化、美化,技击类的运动依然是最直接、最暴力的运动。
两部作品在配乐上也是各有风格,欧美日本的电影配乐风格更多样化,摇滚、爵士、蓝调、交响……都可以用,而且用的很好、很搭。
(当然,只说比较热门和比较优秀的那部分作品)中国大陆的电影,就还是比较喜欢通俗流行歌曲。
香港和韩国的电影介于中国大陆和欧美日之间吧!
从动作的专业角度来看,贾玲的重点是放在健身减肥上了,对比原作,女主角是真的在打拳。
看眼神也可以看得出来,贾玲的眼神最后还是温柔的,透露着我减肥成功的喜悦,原作女主角最后的眼神是很犀利的,是真的要把对手打倒的感觉,这才是武术。
可能,搏击最能体现体育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坚持到底。
说点由此想到的题外话。
男人很多时候是在此山中,更想着尽可能地往上爬,对待身边的女人,也是如此,有时候是给人一种不得不“屈尊”“降低身段”地而找一个女人的感觉。
而当他自身的“段位”或者可以拥有更好的资源的时候,便会不怎么犹豫地摆脱掉身边的女人。
但是,是因为男人易变吗?
不!
坚决不是!
这样做的男人他一直都是这样,从未改变。
就像加缪的一句话里透露的意思一样——在众人眼中,被一个他并不引以为傲的女人爱着是很让人尴尬的。
一个男人爱不爱你非常容易分辨,看他以不以你为他的骄傲就可以了。
既然并不是那么看上对方,那为什么还要跟不爱的人在一起呢?
嗯,很多人在价值取向上是聊胜于无,追求价值匹配的。
当对方觉得你的价值已经下降了,不足以匹配他的时候,也就是他要离开你的时候。
日元一百文,指甲盖大小圆圆一枚镍币,能买到什么?
一瓶矿泉水,一包零食,一根铅笔,最便宜的一枚寿司……正常的超市里,一百元只能买到最廉价的商品。
只有在某种类似中国「两元店」的百元店里,一百文日元或许能买到一些接近腐烂的香蕉、快过期的食品。
百元,是日本商业定价体系最低的标准。
斋藤家的一子在某家百元店里打工,她32岁,处女,死宅,肥胖,丑,蓬头垢面,和家人闹翻了,独自赁屋居住。
她自称「百元女孩」,电影《百元之恋》的女主角。
如果人也可以定价,她是那种会被底价出售的女人。
【献给失败者的励志片】电影《百元之恋》荣获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八名。
它讲述了由安藤樱饰演的“百元女孩”一子如何从颓废中振作,从逆境中成长为一名女拳击手,站上职业拳台的故事。
听起来有点儿像《百万美元宝贝》,是吧?
那你可错了。
影片自始至终,女主角斋藤一子没有获得任何世俗意义的成功。
没错,她确实和家人和解了,但她也失去了在百元店的工作;她跟心上人、退役拳击手狩野在一起了,不过在此之前她被同事趁酒强奸,并且男友也很快另寻新欢,离开了她;最重要的是,她费劲千辛万苦登上拳台,挥出了一记漂亮的左勾拳,但有什么用呢?
她终究还是被对手击败,以压倒性的优势。
从情节设置上看,《百元之恋》一点都不励志。
它有激昂的音乐,但少了群众山呼海啸般的喝彩;有快速的剪辑,没有功成名就后的顶礼膜拜。
尽管如此,它依然是年度最好的励志片,因为它的内里燃烧着励志片的魂。
什么是励志片的魂?
是激昂的改变。
主角有多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否有改变?
结局是鲜花还是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有多向上和昂扬。
如果把励志片主角的轨迹化为一条曲线,它一定是一条倒抛物线:起初平缓或波动,在后半段开始陡然上升,耸入云霄。
影片结尾,在家人、教练和前男友的面前一子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了拳台上,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比之前她自暴自弃、几近崩溃边缘的状态,她是成功的。
【恨比爱更强悍】影片前半段,主演安藤樱演活了一位大龄失败剩女。
她的生活黏稠、凝滞、毫无希望。
她犹如激不起任何微澜的一潭死水,永远是一副逆来顺受的表情。
和同事聊天、和狩野约会、看拳赛、甚至被猥琐男同事强奸后,她始终面如死灰。
直到和狩野同居的那一夜,她终于哭了,而后又笑了。
有了表情,就有热情,她心底有火焰点燃了。
狩野带来些许的爱只是一剂安慰,并未让她踏上拳击的道路。
真正让一子的能量熊熊燃烧反而是——「恨」。
「拳击是我的梦想。
」在她郑重其事地说出这句话之前,没有人相信她会晚拳击。
她去拳击馆报名了,依然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学起来动作走形,胳膊有气无力。
当她在街头揭穿男友狩野出轨时,心中的恨意被激发出来,她才奋发向上,出拳迅猛,电影的调子也变得昂扬起来。
恨是一头比爱更加强悍和凶猛的野兽。
尤其是对拳击这种以命相搏的运动来说,恨比爱更有效。
影片中狩野最后一场拳赛之后的酒馆一场戏,一子问了狩野两个问题。
第一个:「你认识对手吗?
为什么你要拍他肩膀?
」她得到答案是拳赛的礼仪。
这个问题被许多观众注意并反复提及。
第二个问题,其实更加重要。
它或许隐藏了导演试图表达的私心:「打拳击,心理要有恨吗?
」狩野用拳头狠狠地重击了猥琐男同事的腹部,回答道:「要有恨。
」果不其然,一子被激起了对狩野也好、对自己也罢的仇恨之后,她的改变真正开始了。
她跳绳、跑步、训练体能,学习拳击技术,出拳犹如猛兽。
拳馆的老板和教练劝她不必这样努力,换来的只是她申请参加职业拳击比赛的申请。
你能想象教练脸上错愕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吗?
如果说丧失热情是最沉沦的颓废,那么激起人们向上的动因,往往是一种爱恨交加的情感。
真正的生活之中,恨产生的动力,比爱更强大和澎湃。
虽然在废寝忘食的训练和改变之中,一子慢慢消解了恨意,但毋庸置疑瞬间驱使她改变颓丧状态的动力,不是一直隐藏对拳击不灭的热情,而是她内心强悍的仇恨。
影片最后,一子走出体育馆,对着前男友狩野大声哭泣“好想赢好想赢”时,她早就不是影片开头那个颓丧的、边缘的、自暴自弃的一子。
她历经了凄苦与奋斗,内心趟过爱与恨,她改变了自己,从而改变了命运。
一子赢了。
惊讶的不是女主被强暴后镇定地报警,惊讶的是她知道恋人出轨后默默在街角看着他和她推着豆腐车吆喝而过。
后来也就不惊讶了,想想也是啊,看了这么多日本颓废人员的影片和电视剧,对于宅男干物女又颓丧又顽强的性质,早该明白。
日本实在是个太有意思的国度。
的确像最俗常的比喻:是瓣数和香味都一模一样的菊花,放在每个便利店里,都一样卖得出去。
他们很直接地表达欲望,很直接地完成目的,很直接地被羞辱和打击,他们就像,没有穿衣服一般地没有太多曲折的心。
可是直白,不是最难的么。
很喜欢看吃饺子的那时候,一桌三人都压抑着性欲。
食物是很情色的,我们填充空虚的我们自己。
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打人,强暴,不说话,都可能是内心翻涌着相似的东西。
日本人真是有办法,看上去毫不费力,却到处教人着紧。
有时候觉得“啊,那就接受了吧”,忽然又冒出刺来,什么都不容许。
有时候觉得“太好了啊这样继续下去吧”,忽然有梗出伤害来,刚上升的又回落下去。
因此日本人是特别懂得人生波动的,看他们的作品让人觉得理所应当,觉得前路既不艰险又不甜蜜,看透了哭泣和挣扎,也就“嗯”一声之后,活下去。
“泡面、香烟、睡衣和惺忪而没有焦点的目光,还有落跑的强奸犯和劈腿的男友。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没有哭,因为32年来,生活给的强奸无处不在。
你问我最后为什么还是哭了,因为即使这普通的生活,我也好想赢。
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成为第一名,而是成为自己。
” 刚看完一部电影《百元之恋》没有鸡汤 很真实和贴近生活可能是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就是那种你很颓 身边的一切都很颓的感觉 但女主在前面有多颓后面就有多励志 因为32岁的她终于找到斗志如果感觉自己很废 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看完以后 或许就不想再颓了
此片的意外性也算是一个很大的看点,所以剧透勿点剧透勿点剧透勿点!
以下正题:当时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拳击片。
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这片子,姓安藤的只认识安藤政信,新井浩文虽说名字听着耳熟却不认识脸,只知道片名叫百元之恋,想着应该是一个爱情片。
然后女主角登场了,瞬间动摇了:这么一个烂泥一样的女主怎么谈恋爱啊,真的有人要么?
好奇了,继续看。
然后“香蕉男”男主出场了。
顺便说他是一个快要退役的拳击手。
此时,片子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女主注视拳击俱乐部的画面,然而单蠢的我还没了解导演的恶意。
两个人搭讪了,去约会了,尽管两个废柴loser在一起不会比一个loser的日常更有爱,但总算走了恋爱的剧情,默默吐槽“结果还是一个爱情片吗哈哈哈哈”的我稍稍放下了心。
然后出现了猥琐男同事,在完成了破坏两人还未萌芽的恋情顺便夺走了大龄女主的处女之身这两个任务后,这个同事就和他的出现一样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已经完全风中凌乱了,可怜的我当时还以为这是个纯纯的爱情片……在被这个无理取闹的剧情狠狠打脸的同时,我决定继续看下去。
我要看看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到底会有什么走向。
好了,故事还在继续。
男主突然又出现了,因为已经拳击退役,没有了工作,结果比之前更像一滩烂泥了。
女主就像捡垃圾一样把他捡回了家。
两个人就这么不清不楚的同居了。
这次我学乖了,没有被这个表象所欺骗,果然,还没有几天男主就出轨加出走了。
到这里为止,我所以为的爱情片它终于结束了。
但是离影片结束还有40分钟。
顺便说,那个各种打脸的爱情片剧情走了差不多70分钟。
在剩下的40分钟里,你总要拍点什么吧。
于是,女主开始去打拳击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差不多醒悟了,原来之前的都是铺垫啊,拳击才是正题。
好了,终于可以安心看片子了。
看女主一点点变瘦,眼神越来越犀利,运动量越来越大,出拳越来越快,期间顺便又和被别的女人抛弃的男主说上了话,又回到了被赶出来的家里帮忙,和家里人也和解了。
然后终于来到了人生中的首场比赛。
总是在小隔间里吃泡面的俱乐部老板说了“一拳都打不中的哦”,“被打到可是很痛的哦”,“拳击可不是游戏”,“以后寂寞的时候,可不要说老娘曾经也燃过的话哦”,好了,了解了,对于最后会被打得很惨我也有了心理准备。
果然也确实被打成了猪头,但也挣扎着打到对方了。
不过,还是输了。
散场之后,对着男主痛哭流涕说,好想赢。
然后男主拉着这个猪头脸女主说,一起去吃饭吧。
在还剩下40分钟的时候,我以为剩下的时间是正题,然后,当最后的ed响起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啊,原来这个电影的本体是这首片ed才对啊。
顺便说这个歌手的歌太魔性了,我不小心听了她其他的歌,现在已经无力自拔了。
还没有掉火坑的就不要去尝试了。
也许可以说是废柴人生的触底反弹,也确实是到了最底谷,但总觉得和励志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这片子本身的感觉特别的复杂,尽管看的时候因为剧情的意外性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但是看完了真觉得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就和喝黄酒似得,初时不觉得,但是后劲儿特大。
最近一部看完心情特复杂的片子是列宁格勒堡牛仔去美国,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儿了。
比了比《热辣滚烫》和《百元之恋》,发现贾玲的本土化落地洁净了很多。
《百元之恋》的丧有环境的丧,一个个的,都不止女主一个,同一个便利店里有被辞退后天天等过期食品的疯女人,有被前妻抛弃的落魄男人。
塑造环境的脏,是落魄男人给女主两拳后实施性侵,还有男主来便利店吐了一地。
贾玲的改编一方面是洁净了不洁,另一方面是吃透了一切会让女性不舒服的点,进行了规避和改编。
被猥亵,一拳打倒对方而不是被打倒。
恋爱脑就是做饭给对方吃,和自己奋斗形成对比。
而百元之恋》女主则是被男主烧的一顿饭感动到哭中带笑(最近发现白粥姐原来最早是日本进口,从《恋爱世纪》到《百元之恋》都是这个套路)。
妹妹也特意给姐姐评价“容易嫁个好男人”这不得不说是吃透当下的热点,而《百元之恋》妹妹看比赛只有“打回去啊”“站起来啊”,亲人还是会向着她,男主也是,所以最后会原谅吧。
贾玲安排的学拳步骤基本上是人生一步一步坍塌,最后废墟上开始学拳,对男主的幻灭是其中的一环,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还是觉得豆豆那个片段一般般。
)《百元之恋》开始学拳要更早,糟心事与学拳齐头并进,并不因为开始学拳,男主和性侵这些糟心事就自动消失,男主先是主动约会女主又暗戳戳贬低她,再到第二次主动送票比赛失败,同一天女主被落魄男性侵,男主失业后烂醉被女主捡回家,最后找到新工作兼对象立刻甩了女主。
贾玲把男主比赛失利、睡在一起合为一天,男主比赛幻灭和老板猥亵,再到答应豆豆合为一天,最后是节目背刺又一天。
《百元之恋》其实没有减肥这部分,同样有的只是报名比赛和不停练习,而《热辣滚烫》为了减肥的春夏秋冬部分压缩了情节,让人物外观变化更加直观。
《百元之恋》里女主父亲来找女主,说女主不一样了,观众自然会感觉到女主眼神里的精气神不一样了。
《百元之恋》和疯女人的女性互助其实很有意思,女主一直悄悄瞒过店长给疯女人过期食物,最后还为了她揍了店长被炒鱿鱼,刚好疯女人拿刀来抢劫,劫富济贫,颇有侠女滋味。
《百元之恋》女主教小侄子的部分也有意思,一下子看出小侄子还在被霸凌,就教他每天练500组出拳,十天后去报仇。
想起《西出玉门》叶流西教肥唐打架。
保护了自己,也会想要帮助周围人自救。
男女主形象或多或少也有区别。
《百元之恋》女主是麻木和无力反抗。
男主是个普普通通看不起女主但是觉得她好拿捏的渣男。
《热辣滚烫》女主是温吞善良被欺负。
男主是假清高假装有理想实际一秒向钱低头还没水平没能力。
贾玲改编的有些部分感觉在匠心和匠气之间徘徊,情节大致相同,桥段有所不同。
很喜欢贾玲偷偷抽烟还要假装自己是个好女孩,用烟烧掉衣服上的线头掩盖自己的幽默感。
当时我还腹诽男主不行啊,他私底下烟酒都来。
让外卖员带垃圾下去的那段就有些匠气。
垮掉最厉害的莫过于完全新编的上电视台的部分。
从父亲谈话到回去工作到重逢追上男主,开始原地练拳再到疯狂练习,剪头发,最后走过长廊,几乎一模一样还原,原作设的爽点和节奏铺垫本身就很厉害。
贾玲将侧重点放在了最后的闪回,花了大的巧思,营造煽情,电影院看哭得我停不下来。
原作把“好想赢”放在最后边哭边喊,改编多了“要赢一次”这个合理的出发点并宣之于口,让周围人都知道,可能不太合失败者的心理,但是更合戏剧的需要吧。
发朋友圈,告别男主,的确不丧了。
《百元之恋》看完还是会被这么丧震撼到,回归生活,都没赢,但是也能更好一点。
tori amos有过一首歌,叫做「silent all these years」,虽然我并不是特别熟悉这个歌手,但也有所了解,在tori amos出道初期的时候,曾有过一段被自己的乐迷用枪抵着头遭遇强奸的经历,几年之后她才重新回来。
尽管「silent all these years」是在这之后十几年的作品,但每一次听到,我总是会联系到tori amos那灰色的几年,而在看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的时候,我又总是会想起这首歌。
电影里,当一子最终输掉了拳击比赛,站在比赛场馆门口的台阶上,面对抛弃过自己的前男友,一子哭的不能自己,不停的说着「好想赢啊好想赢啊…」。
看到这里,回顾了一遍电影100分钟以来,一子生活里所有的不堪与狼狈。
满脑子充满的都是「silent all these years」这首歌,沉默了太多年,我必须重新站起来,我好想要赢,这狗日的不堪的生活别想打倒我。
「百元之恋」整部电影都是围绕女主角一子的生活而展开的,电影一开始,描述的就是一子在脏乱的屋子里与小孩一起玩游戏的场景,她是一个一事无成的32岁大龄女青年,她颓废、无聊、自暴自弃、蓬头垢面、毫无生气、日夜颠倒。
家人都很厌烦她,特别是因为离婚而搬回家里的妹妹二三子,在一次与妹妹的争执中,一子搬离家里,一个人住,以为生活从此有所转机,其实还是一滩烂泥。
一子去超市打工,遇见的是道貌岸然的同事,最终在暴力威胁下被强奸,第二天还要假装毫无异样的去上班,她也终于拥有了一段爱情,可是一瞬间便被抛弃。
她终日无所事事,无可寄托,在所有无力而失意的生活里,一子活的就像逆来顺受的一颗水草。
可是一子心中始终还是有着一股不屈的力量,电影的镜头里也总是充斥一子愤恨而锐利的眼神。
观影过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子又一次把超市剩下来的食物送给老婆婆,经理对她言辞说骂,一子不服的看着他,面对一子那凌厉的眼神,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经理有了一瞬的害怕。
「百元之恋」是一部励志电影,但她又不同于一般的励志片,因为她没有实质性的胜利,电影中的拳击,与其说是一子的选择,不如说是一子的一种寄托,她将自己基于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不堪,将自己的愤恨,全部化作拳击里的力量,倾泻了出来。
电影中的一子是孤独的,落魄的前拳击运动员男友问她为什么也连起了拳击,一子只是说,打拳过后,与对手互相拥抱拍肩看起来好像很不错。
尽管一开始的一子总是唯唯诺诺,电影也有些死气沉沉,但电影的后半段却看得让人畅快淋漓,以致于泪流满面。
最后的一子终于凭借自己的终日训练,站上了擂台她一次次被打倒,也一次次的爬起来。
她输掉比赛,她和对手互相拥抱,拍拍肩,互道感谢。
不卑不亢,不慌不乱,当一子可以与家人冰释前嫌,重新回到店里帮助家里;可以面对落跑的恋人,坦荡荡的追上去只为送上一个盒饭;也可以在赛场上面对有人播放那首超市里廉价的背景歌曲时,笑笑说,「因为我的人生只值一百元」。
其实对于生活,对于一直以来的自己,一子早已经赢了。
重点不是你沉默了多少年,消沉了多久,重点是你站了起来,是你再一次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你找回了自己。
文/突突订阅号:movie-s
3.5吧,一些小劇情略微過於刻意。總體是很實在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是最大意義。
看完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安藤樱浑身闪着凡骨的光啊
结局为什么是跟渣男拳击手走了呀
喜歡喜歡喜歡喜歡喜歡!!!!喜歡到炸了!就算拼盡全力也會失敗,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啊!泡面、香烟、睡衣和惺忪而没有焦点的目光,还有劈腿的男友、落跑的强奸犯。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没有哭,因为32年来,生活给的强奸无处不在;你问我最后为什么还是哭了,因为即使这普通的生活,我也好想赢。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成为第一名,而是为了成为自己。
恶趣味多也就算了,还有一股自命不凡对认真生活的人的揶揄才是最可怕的,废材是一种选择,只要不给人实际的麻烦谁理你啊?32岁的啃老货色原地去世好吗?便利店老板实惨……开个店一堆这种货色员工
拍得像一部摄影师在后面追随生活,在后面跟踪记录的没剪过的vlog似的。不伦不类的。不要鸡汤,但也不要这种满是熵增没有成长和思考的消极记录。
垃圾,到底是被人嫌弃的一生。
女主神一样的演技,故事前后调调反转太惊艳,最喜欢赛前备战时候的BGM。
好想赢。很多时候,只是不知道去哪里参加一场比赛。
算是一部励志片吧,可是前半段看的好吓人啊。32岁的老处女还要经历被强奸的事情,嗷,吓死我了呢!还是个44岁的唠叨男同事!好想打死这个唠叨鬼!!!在电影的60分之后,节奏开始激烈起来,看预告的时候就是因为这里才想看片的哇。看的我也非常想练拳击了啊。叹气。霓虹社会好乱。
如坐针毡
垃圾三观,我认为贾玲改编要好很多,更有戏剧张力,更合理。
得,又浪费俩小时,真难看啊,电影和安藤樱的司马脸都是,重看有露点我没想到的。格斗类电影永远训练比实战好看是铁律,当然这个片里两个都纯粹是闹着玩了,从头到尾也乏善可陈,摆了些符号给观众,嗟,来食。杜琪峰新片比此好看3倍以上,啊荒野则有5倍,惠子看好了则有10倍
喜欢她咬不动肉所以又哭又笑的时刻,喜欢她无数次说想赢的时刻,但为什么最终要把落点放在“恋”上😭
不如影院旁边看ao3和一直亮灯看手机的女生以及后面座位上一直吃零食弄很大动静的观众给我深刻感受。。。你们日本人挺擅长拍莫名其妙的热血和莫名其妙的强碱戏码,以及莫名其妙的相爱看对眼......叫百元之恋是为了对标东木的《百万美元宝贝》吗?
还是那句话,为什么最后没有给渣男一拳而是被他牵着手走了
看了好几次都看不下去,只坚持到一半,这么慢的节奏我接受不了。
视听上比改编版成熟,但剧情透着一种日本男导演特有的猥琐,说是幸灾乐祸我都信啊。翻了一下导演其他作品:av相关传记片,果然。
节奏尚可,其他方面没什么好称道的,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触动。
输了那么多次,好想赢一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