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看到电影开始出现的哥伦比亚公司的标志吗我不知是否借鉴了好莱坞式的编剧但是我感觉要比国内的好得多人物丰富,结构紧凑,节奏明快尤其配乐到位漫漫黄沙戈壁,夕阳西下炊烟镜头的衔接,背景的转换,我感觉到的就是有好莱坞大片的味道赵薇作为回忆者出现,记录一路的壮烈。
看过电影想起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在人们心中,唐朝是多么辉煌的年代。
我们有广阔的西域,小孤城也应在现在的版图之外吧。
边塞大漠、长河落日,夹杂丛林清溪、袅袅炊烟,构成了电影的动人背景,搭建了展现人物内心和个性的舞台。
我实在喜欢这种刚柔相济的景致。
小孤城的攻防战看得我热血沸腾,这样悲壮下去也是一种淋漓尽致的美。
可惜最后莫名的“峰回路转”使得结局太过草草。
不明白赵薇角色的存在的意义,我只以为是个做报告的代言人或是想告诉观众仅存的英雄不孤独。
一个充满了妖气的安大人颠覆了王学圻在我心目中老实诚恳的印象,太出彩了。
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票房怎么样,好像很一般。
不过我真的觉得它比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强多了,至少有个合乎逻辑的剧情,看过后没觉得导演当观众是白痴。
在近几年的国产古装大片中算是很难得的了。
在演员中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是王学圻,在这部片子之前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纯朴农民的形象。
这次演了一个土匪头子还真有股邪气,让人眼前一亮。
姜文基本属于正常发挥,演什么都很姜文。
中井贵一的扮相是这些人中最酷的,就是这日本味儿的中文听起来有点儿别扭。
赵薇的主要作用是点缀,让演职员名单看来更豪华些,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导演并没给她太多的空间,这基本上是部男人电影。
我觉得喜欢看古装片的朋友们还是可以看看的
这片子很久以前看过,最近闹片荒,又找出来温习,话说我观影也有20年左右,我就爱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看看小说,没其他什么爱好,除了印度电影,基本其他国家好的烂的片子看过不少,这片除了结尾不能让人接受之外,其他真没毛病:故事架构严谨 人物刻画鲜明 动作戏犀利 卡司强大 道具和背景尊重历史 各人物智商在线 感情线丰富而不杂乱 取景讲究 赵薇也再次奉献了演技和最好看的颜值!
来栖大人普通话很好听。
可能很多文青最大的喷点就是玄幻舍利子了,不过既然都有舍利子了,适当有点玄幻也可以接受,可是导演把这搞砸了,不然,绝对神作!
由于对《英雄》的失望,转而对《天地英雄》产生浓烈的期盼;又由于对《天地英雄》的失望,并产生了个人情绪上的失落和悲痛,从而致使我有了对原版进行改编的想法。
故有了以下的故事。
我想有一种结局会比原版更美,所以改编就从“老不死”阵亡开使吧。
老不死倒地,剑深插在泥土里。
文殊(独白):老不死用他的死证明了暗河的存在,他们也被从地下汩汩冒出的泉水惊呆了。
惊呆的安大人:“神迹,神迹,神迹。
”刀从手中滑落。
其他人都惊呆地看着冒出的泉水。
文殊(独白):一场恶斗就被这突然冒出的泉水冲散了。
淡出淡入文殊(独白):李校尉和来栖大人把巫老二和老不死埋在了水边。
独眼鹰把他们的兵器插在坟前。
李校尉、独眼鹰和麻棍等单腿跪地向坟行了武士的礼,来栖和士兵也上前来行了军人的礼。
李校尉站起来:“走吧!
”李校尉骑上马带头向戈壁深处行去。
走出百米远的来栖扭转马头,文殊也扭转马头看着远处的坟堆。
来栖:“愿他们化作守护这暗河的神灵,祝福过路的人吧。
”文殊体会着来栖的话,两人扭转马头追去。
切天边,孤独的矗立在大戈壁中的小孤城。
文殊(独白):我们又走了一天半的时间,在午后终于到达了小孤城。
本来期望能得到军队的帮助,结果这里仅有5个看守兵器库的士兵。
这其实是一座空城。
众人骑着马进入小孤城。
下马后,来栖来到李校尉的身边:“这可抵挡不了突厥人的铁骑啊!
” 李校尉转头看着来栖,皱眉思索了一下,对来栖说:“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 来栖看着李校尉,李校尉恳切地看着来栖。
来栖:“你能告诉我要我帮什么忙吗?
”李校尉停了一下:“很快突厥人的军队就会到来,我想让你带上文殊、和尚、护卫,(顿了一下)还有麻棍先走,我们留下来拖延一段时间。
行吗?
”来栖:“你可以坚持多长时间?
”李校尉皱了皱眉头:“6个时辰。
”来栖:“好!
”补充好水和食物后,人们来到城门口。
和尚双手合十作了个揖,牵着骆驼向城门外走去,麻棍含着泪默默牵着马走,走出几步后回过头跪倒在地对着李校尉:“大哥!
保重!
”随后,又站起来拉着马向前走去。
来栖叫到:“等等!
”麻棍回过头来。
来栖看了眼李校尉,走到麻棍面前,把腰上插着的尚方宝剑拔出递给麻棍,说:“帮我把他还给皇上。
”又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瓷瓶,说:“这是我来大唐前从家乡取的泥土,如果有机会就帮我把它带给我的母亲。
”李校尉、文殊、独眼鹰、子模吃惊地看着来栖。
麻棍:“哎!
”看了一眼众人,走了出去。
感动的李校尉。
文殊红着眼默默地走。
文殊鼓足勇气回头苦笑着深深看了看李校尉和来栖,回过头来哭了,还是狠拉着马走去。
护卫看着前人的背影,又看看李校尉他们,把手里的马绳一抛,对李校尉说:“他奶奶的!
我也留下来,可以吗?”李校尉、来栖相视而笑。
三人走出城不久,就听到门咔嚓一声关闭了。
三人又回过头来。
麻棍:“走吧,不要辜负他们!
”三人策马奔驰而去。
李校尉打开小孤城地图,来栖大人等围上来。
李校尉对来栖:“你觉得这城怎么守?
”来栖仔细端详了地图:“城门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城门一开,突厥人就可以直冲而入,此城就破了。
突厥人是马背上的民族。
”李校尉眼睛冒光地笑笑。
其他人看向李校尉。
李校尉:“动手吧!
”然后,所有人在李校尉的调度下就开始紧张地备战起来。
拉油罐的拉油罐、准备兵器的准备兵器、备箭的备箭等……两个时辰后,李校尉看着也差不多了,就和来栖来到城墙上。
李校尉:“我一直在琢磨你的口音,就是猜不出你是那里的人。
”来栖:“其实我不是你们唐朝人,我是扶桑人。
我是遣唐使。
”李校尉:“难怪!
来了多长时间了?
”来栖看着远处:“快20年了。
我很想念我的国家和我的母亲。
”李校尉看着来栖不做声,向前走去。
来栖回过神来,跟着走去。
来栖追上李校尉:“你是那里的人?
”李校尉皱起了眉。
来栖:“从你的口音判断,应该不是纯正的中原人。
”李校尉沉默了一下,苦笑说:“我的父亲是汉人,我的母亲是突厥人。
”来栖惊讶地看着李校尉。
李校尉痛苦得点了下头。
来栖看到了李校尉源自内心的痛苦就不做声,过了会说:“可以讲讲你的故事吗?
”李校尉皱起了眉头,眼睛失去光彩,似乎被带到了过去的苦痛经历中。
这时,站在观察台的士兵看到突厥人狂奔而来激起的滚滚黄尘,大声叫到:“突厥人来了。
”李校尉从回忆中惊醒和来栖朝突厥人来的方向望去。
滚滚黄尘中突厥人铁骑狂飙而来。
李校尉对哨兵叫到:“人数!
距离!
”哨兵使劲看了看:“约300骑,10里。
”李校尉:“走!
”李校尉、来栖、独眼鹰、子模等冲到外城。
众人拿住兵器,进入战斗状态。
哨兵大叫:“5里。
”紧张的众人。
独眼鹰和护卫又紧了紧手中的兵器。
士兵眼中充满恐惧。
哨兵大叫:“2里。
”李校尉、来栖大人把刀剑都开了锁。
子模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哨兵大叫:“1里。
”兴奋的李校尉、来栖等拿起弓箭。
紧张惊恐的护卫拉起了弓箭的手在不住的抖动,这时,李校尉看到,用手去握住士兵抖动的手。
护卫抬头看李校尉。
李校尉坚毅的目光看着护卫。
护卫受到了鼓励,镇定了情绪。
李校尉收回手大叫:“准备。
”狂飙的突厥人骑马冲来。
看到城墙高2米,就掉转马头,以缓冲速度。
转过一圈后领军把手上的权杖向上举起。
突厥人纷纷翻身下马,向城冲来。
一些手里还拿着简易的攻城梯子。
李校尉大叫:“准备,放箭。
”箭向跑到最前面的几个突厥人飞去。
跑到最前面的几个突厥人被李校尉、来栖、独眼鹰、护卫等和其他士兵射倒。
接着,又射倒一些突厥人。
来栖敬佩的看看李校尉,放箭出去射倒一名突厥人。
李校尉也佩服的看看来栖。
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厥人奔来,李校尉、来栖就放下箭,拔出刀向爬上城的突厥人砍去。
一场恶战在黄昏时分开始了,鲜血染红了天边斜阳。
在砍翻多名突厥人后,李校尉、来栖、独眼鹰等都受了不同的伤。
原来守城的那5名士兵在砍杀中全部殉职。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城外未入城的约200突厥人骑在马上为入城的士兵呐喊助威并点起了火把。
李校尉看到各人体力不持和受伤,并且突厥人砍断城门的铁链,看来骑兵会马上涌入。
就一面大叫向内城撤退,一面叫护卫砍倒吊在内城城墙的油罐。
油罐落地被击的粉碎,油四处流溢。
这时李校尉护着其他人已回到内城。
同时,突厥人骑兵已经冲了进来。
李校尉就关闭了城门。
来栖殿后砍倒追上来的一名突厥人。
护卫从城头放下绳子,来栖拉住绳子奋力向城头爬去。
这时,冲来的骑兵向来栖扔出了长矛。
长矛正好戳断了绳子,快到城头的来栖向下坠落。
就在此刻,李校尉伸出了手,抓住了来栖的手。
把来栖拉上来的同时,又一个冲来骑兵扔出了长矛,长矛正插在来栖刚移开的位子。
上了城头的来栖惊出了一身冷汗。
同时,护卫点燃了油,一下子火龙四处漫开,烧退了进攻的突厥人。
小孤城顿时成了一个火城。
把天地都照亮了。
切此刻,文殊、麻棍、和尚正回头看着被火光照亮的天空。
麻棍跪在了地上,大声哭了起来;文殊流着泪看着火红的天空;和尚双手合十的低头祷告着。
不知过了多久,麻棍回过神来,从地上跳起来,上前拉文殊。
麻棍:“走!
文殊,走!
”文殊推开麻棍坐在了地上。
麻棍又上前来拉文殊:“文殊,走,我们必须马上走!
不能让突厥人追上。
快走啊!
”文殊只顾看着火红的天空。
切小孤城遍地燃烧的火。
突厥人在小孤城外扎营。
切骑在马上的文殊、麻棍、和尚向前奔驰。
文殊(独白):在这茫茫大戈壁,我感到了绝望!
我们都沉默着,没有说一句话,我们都清楚,李校尉、来栖大人他们其实都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可他们选择了。
文殊又掉转马头悲痛地遥望小孤城方向。
麻棍回头看了一眼,反而使劲夹马肋向前冲去。
切靠着墙的李校尉喝了口水;来栖看着砍钝的跟了自己多年的宝刀;独眼鹰和子模嘴里嚼着饼靠着墙没有响动;护卫眼睛直直的看着前方,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恶斗中回过神来。
他们都不作声。
城外的突厥人士兵围坐在篝火边吃喝。
有一些士兵正在准备撞城门的圆木。
切在戈壁中奔驰的文殊、麻棍、和尚。
天边的第一道曙光逐渐从地平线升起,文殊、麻棍、和尚骑马跃过山冈向山下跑去。
切倒在地上的马口吐白沫。
太阳在头上直刺刺的。
躺在地上把头扭向一边的麻棍;和尚双手合十对着舍利念着经;文殊呆呆地坐在地上。
文殊(独白):不知跑了多久,直到马瘫了下去,我们才止住。
我们静静地坐着,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宁静和安详啊。
突然传来马蹄的声音。
麻棍从地上跳了起来,向声音处望去。
麻棍惊奇地叫了一声。
文殊也站起来向前望去。
和尚也站了起来。
文殊喜道:“这好象是我们的军队。
”麻棍:“我看也不象是突厥人。
”和尚欣喜地双手合十。
一支唐朝的军队开了过来。
文殊(独白):我们遇到了前来救助小孤城的李将军的军队。
三人非常高兴,文殊喜极而泣。
不觉得流着泪向小孤城方向望去。
淡出淡入军队护送文殊、麻棍、和尚在戈壁上奔驰。
文殊(独白):李将军派兵把我们送到了小叶城,后又担心突厥人大军到来,又连夜派兵把我们送到黑石堡,就这样不停的护送,一个月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帝国的首都---长安。
到了长安城下,文殊、麻棍、和尚停住了马抬头望去。
巍峨雄伟庄严的城墙。
城门上写“长安”两字。
城门两边是夹道列阵迎接的军队。
文殊、麻棍、和尚又惊喜又敬畏地望着。
麻棍马上整理了自己的衣服,正了正冠。
在军队的护送下,文殊、麻棍、和尚策马进入长安城门。
切麻棍手里托着尚方宝剑,文殊随后,和尚手里托着舍利向金銮殿走去。
文殊(独白):皇上赦免了麻棍的罪,还要封麻棍官,但麻棍拒绝了,只请求皇上给他留在京城3个月的时间。
皇上恩准了。
在这三个月里,麻棍找到了要回日本的僧人,把来栖大人要给母亲的瓷瓶交给了他。
麻棍对日本的僧人说:“请你把这带给来栖大人的母亲。
”日本的僧人接过,向麻棍弯腰敬了个礼。
文殊(独白):之后,麻棍就回西嘎海子去了。
在临走前……麻棍说:“我要把李校尉、来栖大人他们的尸骨带回西嘎海子。
”文殊看着麻棍骑上马远去。
文殊(独白):李将军带兵到达小孤城时,突厥人已离开了。
李将军带兵进入满目苍痍、残垣断壁的小孤城。
文殊(独白):李将军找到了五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已经无法分辨谁是李校尉、谁是来栖大人、谁是独眼鹰、谁是子模、谁是护卫。
于是就把他们合葬了。
士兵把尸体放入坟坑。
在小孤城城旁的一个大坟堆。
坟堆上插着一面唐朝的军旗。
大坟堆后有五个小的坟堆。
文殊(独白):李将军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残酷的一场必死的战斗。
李将军看了看坟堆,看了看还在燃烧,冒着青烟的残房,回头骑上马带上部队走了。
坟上的军旗在风中飘动。
文殊走去。
文殊(独白):至于安大人,听说,安大人由于见到“神迹”,回去后的不多月就逐渐解散了响马子,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只是多年以后,有人从天竺回来,说曾见到过安大人。
文殊走去。
淡出淡入十多个突厥人抬着圆木冲上来猛烈撞击内城的门。
李校尉、来栖、子模、独眼鹰、护卫手拿兵器慢慢合拢在一起形成一排。
李校尉对来栖说:“有6个时辰了吧?!
”来栖抬头看了已发白的天,有阳光斜射进来,说:“超过了!
”两人笑了起来。
子模、独眼鹰、护卫看看也笑了。
突厥人猛烈撞击门。
门“啪”的一声裂成几半开了。
李校尉说:“走!
”冲上前去,其余几人也跟着冲上去。
定格淡出完
这个片子令人特别不舒服的是设置的两个女性角色。
一个是赵薇饰演的公主,对于全片叙事基本没任何作用的名副其实的「花瓶」,她的存在可能就是念念旁白……另一个是周韵「反串」的僧人,顶着一个男性寸头,还被配了个男人的声音……老实讲,真的对导演的审美趣味感到怀疑,与其这样麻烦,你换个男演员来不行么?
本来挺简单的一个正反两派斗争的故事,硬是兑水弄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
中间的武打戏份竟然还用了慢镜头,导演可能是想拍艺术片了……最后反派的结局设计的特别草率。
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竟被死而复生的和尚一掌穿心而过……突厥首领被天神发动弓箭射死……敢问这是两个挂名编剧认真写的剧本么?
本片的优点可能就是导演把故事背景放在了西域……比较风格化的美术设计为整体的萧瑟风格增添了一股凄凉的感觉。
但是每个演员的混搭服装造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或许唐代的丝绸之路就是如此一番景象?
这几年的大片从年初闹到年尾,正应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这句老话了。
诸多国内国际大导演往往把观众当弱智加白痴,不讲情节,连演员都让人喷饭。
还记得好多年前去看“天地英雄”,看完后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独自一人去看了四遍。
同事都笑我毛病,当第五次在电影院门口抓住我后。
就传我神经了,因为没有一部电影可以看这么多遍的。
因为大部份人认为一遍即可。
我不然,我对喜爱的往往钟情加执着。
如好书,每看一遍自有新感觉。
来栖大人不用讲了。
设计的酷字一个,中井贵一当年演的武田信玄也算是不错的版本。
英雄尤其是酷英雄,总希望他有个灿烂的结局,所以很多人对他的死很不喜欢,不够灿烂。
姜文本不喜欢,但他们几兄弟一起策马沙漠时还有很激动的。
只是当年他因救弟兄门而犯罪,如今弟兄们也都将命还了给他。
赵薇很出彩,虽然旁白让很多人不喜欢,但这是导演的手法。
在这沙漠中,在这帮男人中,无疑她就是那抹清风细水。
她与来栖大人有一定的默契,但却没有发展。
在第一次与驼队相遇时,来栖大人让她在山上等,她见战事发展,果断地冲下来与驼队一起进了山谷,来栖大人看到,开心一笑。
也许导演心中最心仪的女子就是这样的懂事聪明的女子啊。
但她看上了校慰,来栖大人心有点痛。
最后小孤城一战,二个男人都不停的让她干这干那,她也充分体现出她是将军的女儿,决不拖累别人,而且能帮很多的忙。
只剩下四个人了,都死了。
二个男人也受了重伤。
赵薇扶着来栖大人,安大人的杀手去开佛盖,二个有伤累累的男人配合无缝出手迅猛,杀手瞬间死去,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安大人大怒,他最恨来栖大人。
因为他不给自己面子,但他还很强,自已有点怕他。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不行了,自己就能亲自解决他,雪尽前耻。
来栖大人已是强弩之末,赵薇也拼命尽力反抗着。
大人的剑穿下时,赵薇大叫“不”,泪水夺目而出,虽然一个个人都不停的死去,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命运,但关爱的人离开自己时,却不免痛上加痛。
所以怎么能讲赵薇这个角色无关紧要呐。
她是理想女子与坚强女性的象征。
她与来栖,她与校尉,都是影片不可缺少的光茫。
好喜欢西噶海子,如果他们能在那里一直相伴是很美的事。
二个男人中总要死掉一个。
因为大家的原则都很强。
到时三个人都不得安宁。
个人很喜欢来栖大人。
而且我觉得赵薇开始也是喜欢他的,但他太酷,文珠觉得不被宠爱与重视。
他要去抓校尉时,把文珠一人留在镇上,她就很生气与无奈,坐在桌边显得寂寞与无聊,又不知道他怎么才能不去抓人。
来栖不会表达自己,而且总是文珠父亲的好友,所以角色变换有点乱。
我是喜欢文栖的,虽然他很少说话,其前半部分交代人物出场有些缓慢,耐着性子,为了看懂这个故事,镜头没毛病,设定放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剧中三个人物的死,安排的很让人感动。
结局也很算完美。
就是文栖的死让我有些难过。
他想回故乡,不可以让他回故乡吗?
反正文珠和校尉已经在一起了。
最近我很喜欢这样单纯讲一个故事的电影,电影作为载体,有时候为了渲染一种影响,为了寄托而寄托改变了太多。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讲一个人,为了仁慈善良,而要被除去,只因他是对敌人的弱小而善良。
而文栖的矛盾在于那句台词,“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是有罪的。
”中井贵一长得有点像陈道明。
黄沙漫漫的边关,热血铮铮的英雄,义不容辞的道义,波谲云诡的斗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不说时下流行的那部《让XX飞》从这部片子剽窃了许多元素,就算不说那是借鉴吧,也至少要算《天地英雄》的续写。
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讽刺,《让XX飞》凭借虚无的英雄理想爆得票房和口碑,这部比他早八年的《天地英雄》当时却是“败也英雄”,因为和同年出产的大片《英雄》部分重名,而导致种种误会,只能叹生不逢时。
然而转念一想,就算换做现在,《天地英雄》这部有大美的作品,也许也无法被广大观众接受。
因为坏,就坏在大美上。
当年这部片子为人诟病的地方不止是名字,还有那暧昧不明的结局: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砍翻了中井贵一,撂倒了姜文,眼看就要得手,怎么会忽然被死而复生的小和尚给杀了呢?
中国传统看世界的眼光,我觉得有两点,一点是对时间的看法,这个主要在诗歌中表现;另一个就是关于拯救了,基本上大多数宗教都认为人是有罪的,但是关于如何赎罪,每个学说就各有不同了:基督教的作品大陆还基本没有涉及,不做讨论;儒家的观念是心怀天下以实现价值,结果就是导致了《英雄》中虚伪的天下观。
刺客为了天下大道,放弃刺杀秦王,这根本就是违背史实的,我们从《史记》《三国志》上看到的只是刺客们为了个人的“义”而杀身成仁,豫让,许贡门客的做法才更符合真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太史公还大笔称赞呢。
可是到了儒家的理想那里就虚伪地好像人人都有理想人格,心怀天下似地,骗了无涯过客。
当代的观众可不买账,市场经济早就普及国人心胸了,谁信呢?
所以当《天地英雄》也以大爱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特色XX主义时期的观众眼前的时候,被误解以致冷落就纯属正常了。
看出假大空的虚伪,这个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然而,以为“上帝已死”就代表着思维进化终结的观念却是浅薄而骄傲的,因为在原有观念崩塌的后面还有另一条路,通向大美的道路,这也就是《天地英雄》中为什么会出现神迹,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和尚结果掉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的原因。
习惯于科学思维的人们常常不相信知识系统以外的现象,讥之为迷信或是幼稚天真的想象,然而我却愿意相信奇迹的存在。
因为人类真以为自己局限的思维能残破天地中所有的奥妙吗?
我们能把自己知识经验之外的东西全部斥之为不存在的神性吗?
太骄傲了!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像的,所以有姜文者,眼见《天地英雄》的成败,从里面去掉了“神性”,增加了人性,成就了《让XX飞》,与人斗,其乐无穷?
片子是老师推荐的,反复推荐。
不知好在哪里,趁着放假看了它,没拉快进。
男人、军队、大漠、胡马,镜头语言总是能第一时间告诉你片子的总体基调。
仅从取景来看,就感觉这是一部和《英雄》截然不同的片子。
故事讲了什么?
忠诚与背叛?
人伦与服从?
还是说,它在追问信仰?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不是屠城李与将军女儿的暗含情愫,也不是来栖的漂泊流离,也不是一路护送舍利子的厮杀大戏。
重点是,小和尚。
为什么一个文弱的小和尚要安排在护送大队,为什么他能够死而复生,代替舍利子平息这场争夺?
当舍利子送回大唐,便开启了大唐盛世。
作为一个以道教为土生土长的古国,何以靠舍利子庇护?
故事回到第一次打开舍利之时,当众人都陷入绝境之时,舍利被层层揭开,光芒随即覆盖每个人,把人内心的懦弱无力全都引了出来。
看上去,舍利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不然。
小和尚就是舍利的化身,替众人打开了心里的桎梏。
如果更迷信一点的说,那就是舍利给人一种置身天堂的快感。
你能看见每个人脸上呈现出不同的内心变化(这里且不谈演员的表演力度)。
有一个人,始终是平静的,没有波澜的。
没错,小和尚。
他至始至终如一汪清水,平静、淡漠。
这里开始涉及人的欲望,种种欲望引发利益的冲突、斗争。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看,都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不关乎伦理道德,不关乎正义邪恶,仅仅是个人欲望。
而小和尚,没有欲望。
当我们说英雄,可以有很多定义。
但是,在这种片子里,称之为天地英雄的,只能是小和尚。
他有一种摆脱一切欲望挣扎的无为之心,这颗心可立足天地间,无偏袒,无私欲。
他能够死而复生,不是舍利子的力量,而是生与死是同等的,或者说,已经取消了生与死的界限,达到了一种通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使他穿梭天地间,而不是人世的纷杂错乱。
人间的使命,到此为止。
舍利子被护送到大唐的最终使命不该是他,也不能是他。
为统治者所利用,借口保护天下苍生的使命,不是他该去做的。
因而最终,是那个当初违反了皇命的屠城校尉李将舍利子送到了君主面前。
讽刺的是,片子一开头也是这个人,既屠城又因保护女子违反了命令而被追杀。
人的欲望和良心的开启,总是一瞬间。
但是,若论天地英雄,当属小和尚。
ps:片中大漠风光值得一看,黄沙满天飞,仿佛能闻到飞沙中的血腥味。
响马子的二胡声简直是绝佳配乐,那种悠扬的绝望和凄凉简直是沙场配乐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宝。
什么人做的演员造型?简直太可笑了。
狂喷这部电影啊~
2004,上海伊犁路134弄,VCD,补登豆瓣。期望很高,感觉一般!
1 创意 一个汉化的日本武士 追杀一个中国的西北武士 这前期创意可以啊,,。2 结局这舍利子 是要闹哪样啊?白刃战本来是可以爽快的结局 虽然可能会麻烦点 可是这舍利子 问题就大了【1世界观设定割裂 舍利子普通世界可没有这样的】【2 舍利子为什么要这样帮主角团 佛家不是众生平等的吗 总不能说反派杀佛门弟子 是坏人要现世报 可是这样就像卡通片一样俗气了】【3 释迦摩尼的舍利子 好像不是我们的吧】。3 我们的西部片 其实是有东西的 可能是不好挖。
想学法柜奇兵而不得
个人最喜欢的大陆武侠~~
本来挺棒的一个片子,渐入佳境马上高潮的时候,没灵感了,于是草草收尾,可惜了
这是何平的电影,不是姜文的
多一星给姜文
武侠的侠义气概,西部的飞沙走石,剑戟的一招一式,多种风格糅合却不违和,足见何平导演的功力。然缺点亦很明显,赵薇的旁白角色实属多余,更不要提她念台词有气无力让人瞬间出戏。至于结尾佛光普照秒杀反派为了彰显善恶终有报的设定其实可以理解,只怪哥伦比亚投资的一毛特效太过恶心,完全破坏了观感和意境。另外高手之间没有一场单对单的生死对决也是遗憾。不知何时才能再看到一部返璞归真的《双旗镇刀客》啊!
喜欢发生在大漠中的悲壮故事.....就是结局实在有点....
看到最后和尚放大招那段戏,才发现这是部神话剧。
最后,灭蚊灯亮了。
怎么最后变成了科幻片……
画面美的一塌糊涂,几乎从头到尾随便截一桢都是桌面。
中井贵一拍完这片子就骂姜文独断专横…………
除了服飾設定比較詭異,不失為一部佳作。
喜欢里面的歌。我挺爱那种大漠风沙的感觉、
感觉很好,姜文很古典。
很不喜欢这部电影,无论是服装、赵薇,还是剧情结局,都很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