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以为恋爱发现是写男女关系最透彻的电视剧之一,没想到这两天一口气看完爱情法则,郑铉静还是那个郑铉静,简单地比较和总结下郑铉静有什么不一样了,什么还是那个味首先伪纪录片的风格从恋爱发现开始就很自然了,当然爱情法则因为是网播,时长和形式上把这种伪纪录片的风格都做到了极致,恋爱发现中的采访只是表达角色的心理状态,爱情法则里加入了ins, live streaming 等形式,使得角色之间都有了交流,无形中成了角色台词自带弹幕,男配女配有时带入观众视角,确实很有意思。
第二男主还是在盖房子,为什么郑编剧对盖房子情有独钟呢,我个人猜测郑编剧在首尔买房子过程中,大概遇到不少这种长的帅太会谈恋爱的男人,哈哈哈!
注意男主不是建筑师,本质上两部戏的男主都是开发商,只不过开发的物业类型不一样。
郑铉静笔下地男主都有点小自恋,小自以为是,嘴上绝不认输,可又每次被女主怼地体无完肤。
恋爱发现里大量地描写了男主的成长,让他意识到,即使曾经在一段长时间关系里,他一点也不了解和理解的女主。
爱情法则里这种关系也更加极端,男女主直接放到了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连男主知道的女主名字都是假的,性格了解为0.1。
如果说恋爱发现的男主在戏里有着幼稚自大自我为中心的缺点,爱情法则里的朴宰元唯一的缺点是,他太过完美。
朴宰元(你的人生太顺利了-恩梧台词),真是编剧亲儿子,对人生清晰而明确的要求-每年必须有一个月假期,一个月假期一定要有房车和冲浪; 对事业和作品-我说过要建四面都能看见北岳山的房子,就必须建,我才不管时间客户要求呢,这是我的项目。
他的人生可能有选择,但不存在彷徨,犹豫,因为他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但是他遇到了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正一片一片把自己拼完整的李恩梧。
从恋爱发现开始郑编剧很喜欢浓墨重彩的写分手,而且一直认为坦诚而真实的给出分手理由才是健康的分手方式,我们无法走出一段关系或者无法处理好下一段关系,是因为在上一段关系里无法坦诚。
可作者又抛出了致命的一个问题,被分手的一方是无法接受这种真实的分手理由的。
在爱情法则里,郑铉静好像给出了答案-尊重并接受。
的却就像台词中所说的,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比起了解别人,好像更加了解了自己。
在朴宰元的生活中,美好的如梦境的襄阳海边,有点像人生的魔咒,无数个为什么真的把他逼到崩溃,一段留言的分手,大概是他人生遇到的最大挫折,失败和否定了,似乎寻到尹善雅找出真相(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缓解他所受到的伤害。
之所以说朴宰元太完美,是他知道真相后还能尊重和包容女主,真的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郑编剧大概真的可以成为女性心理导师了,或者郑编剧笔下的女主都是她自己。
恋爱发现的女主就是一个看上去活泼开朗,实际很敏感,倔强,自尊心很强的女性,比如她说从上一段感情中学到了完全付出,下一段关系就要推拉。
从上一段关系里的不满意就忍着,到下一段关系里绝不首先道歉。
到了爱情法则里李恩梧的倔强也上升了一个等级,李恩梧能有勇气想要变成尹善雅,也是因为本身的倔强和不服输,为什么我不可以是尹善雅,你看我也可以是尹善雅,在这个世界上闪闪发光的尹善雅。
郑编剧笔下的女主太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女孩,但依然带着郑铉静的敏感,坚强和倔强,甚至循规蹈矩(我不喜欢平凡这个词,这个词太抽象了)。
因为我认识的那些懦弱的女孩既没有改变生活的勇气,更没有对自己性格的怀疑。
恋爱发现还在纠结于爱情关系的推拉,误会,是否能展现真实的自己等基于个人的问题,爱情法则里,郑编剧显然想试着跳出这个框架,从女性成长的角度去看,如果女性无法了解,接受自己,任何看上去美好的感情也并不真实的,也无法获得真实安全幸福的感情。
大多数女性似乎比男性生来就自我怀疑,大概因为从小就被教育满足别人的期待,大多数时候并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更多被社会标准所绑架。
在社会标准面前,李恩梧比韩夏天更加真实,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依然找不到事业的方向,勉强维持的爱情里,瞬间被扫地出门,没有家庭的助力,没有张扬的个性,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技能,sign说多了都是泪啊。
愿每一个李恩梧都能勇敢幸福的做自己并且迎接改变,能抓住手边的幸福,也能潇洒的放弃不适于自己的执念!
-加上之前短評的一小段--- 男主的人生太顺了(编剧给的台词,借女主口中说出来),追求完美的性格,建个房子非要四面都能看到山,这种性格太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其实很难学会接受和放下。
女主还真不是作,女主是突然被否定太多了,失去自我,严重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过抑郁经验的人大概会深有体会,但潜意识里又不想呆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中,所以疯狂地做那些和自己之前行为相反地事,幸运地是她遇见了一段真诚地爱情,这个爱情可以说帮助她走过了最艰难地一段时间,但是她还是不相信爱情可以拯救自己。
我觉得这戏很大程度上是讲女性地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只有你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开始一段真正的爱情。
想了好久,我发现我和恩梧其实是有点像的。
高三的时候删了张老师的联系方式是因为觉得过去的很好,那时候患病的我过于糟糕,我害怕每一个能让我想起以前的我的人。
况且那个时候,当大家都在为了高考奋斗时,我每天睁眼的想法是我要怎么活下去。
活着毕业,活着回家。
这么说好像有一点矫情,但确实就是我那一整年的想法。
后来又是为什么和他恢复了联系?
大概是舍不得吧,是喜欢吧。
大一的时候我很害怕,我的病没有好的完全,北京没有人帮我,一切又脱离掌控,我情绪特别糟糕,每天都很疲惫,我很多次很多次追问他喜欢我什么,什么时候喜欢我的,他总避而不谈,又或者答案我早就记不清晰。
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害怕把高三那个腐坏的自我展示给他。
后来的争吵和分手好像也变得顺理成章。
可惜我还是很想他,又觉得生气,为什么提出分手只有我生气难过呢?
这不公平。
然后找到他,聊开,复合。
这个过程用了不到一周?
或者两周吧。
后来张老师对我说,你提分手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个会不会影响到你的期末考试?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问他喜欢我什么这样的问题,但我已经不太在意答案了,都是无聊问着玩玩。
因为他的回答永远是,因为你是你,我喜欢你。
我追了这部剧以后忽然觉得,有恋人真好啊,我们都好平凡,我们都需要相互扶持。
在我去长沙读高中的三年,在我们还不被允许恋爱的初中三年,他好像一直都在等我。
很多人说,没有朴载沅这样的男生存在现实生活中,但李恩梧却是我们大多数人。
如果说朴载沅走了99步,李恩梧走了1步,那么张老师走了九十步,我走了十步。
我怎么说都是比恩梧要主动的,也比她心软一些。
看完立刻给张老师打了电话,说了很多很多,我对他说我大一时候其实报了一种试探的心态,讲我高三患病时候的故事,我想试探,如果那个时候的我腐朽、糟糕甚至在我看来有些卑劣,他还会喜欢我吗?
大一对我而言,比高三更难过,我觉得爱和生活,我都是不确定的,不自信的。
现在好很多了。
他一直都是一个健康的恋人。
感谢他,也感谢我自己。
感谢他一直都坚定不移地爱我,感谢他爱我这个人。
也感谢我那么努力地从高三的病症中活下来,痊愈那么快,又很有勇气地恢复了联系,才又遇见他。
韩语中,编剧与作家共用一个单词。
或许在韩语的语境中,两种职业都是写作者,只不过作品最终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
作为电视剧大国,韩国有不少编剧个人风格非常明显。
例如,金恩淑擅长玛丽苏爱情故事,金顺玉致力于刺激狗血情节,金恩熙则以悬疑剧情类著称。
在这些编剧中,郑铉静似乎并不那么突出,作品题材是韩国最普遍的爱情剧,收视率也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大爆作品,但她却以独有的呈现方式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剖析成为我最欣赏的编剧。
《都市男女的爱情法》作为郑铉静编剧的最新作,可以说将她的个人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播出平台是kakaotv,从播出平台就可以看到,剧本身就有很强的实验性质,也为郑铉静编剧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更大空间。
《爱情法》采用了采访的呈现形式,隐去了采访者,将镜头都转向被采访者。
这种形式初看会觉得脱离了电视剧的框架,主人公们有时像是自说自话,有时又仿佛在隔空交谈,观者看着云里雾里,似乎失去了逻辑线条。
但一旦习惯,就能发现,这种设定实则极其高明。
一是从编剧的角度来说,故事主线之外的访谈让主人公们能够直接说出心里的想法,相比于总要找一个交谈对象的方式,自由度更大,在达到更好效果的情况下写作难度更小。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种方式实际提供了一个平视视角。
在传统电视剧的呈现方式中,观众总是处于一种上帝视角,总是能看到所有人物的活动及其内心想法,从而很难与角色处在相同的视觉高度,产生共鸣。
而采访这种面对面的形式将观众从俯视视角直接拉到了平视视角,仿佛自己就是采访者,就是角色们的朋友,从而带来一种极强的代入感,使得角色想法与观众想法的契合之处,能在观众心里能够荡起最大涟漪。
郑铉静编剧的诸多作品中,女主角按日常伦理判断都有些绿茶成分,但她笔下的女主角却并不招人讨厌,例如《需要浪漫》中的朱悦梅、《恋爱的发现》中韩夏天,郑铉静编剧的写作手法,使得女主的一切行动都有合理动机。
人非圣贤,主角同样不必是完人,主角之所以是主角,不应当是因为ta的高尚、完美,而应该是因为,在这个角色身上,我们认出了自己。
通过郑铉静的讲述,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在爱情中那个纠结过、卑微过、并不完美的自己,这份共鸣尤为难得。
关于《爱情法》三对恋人的碎碎念:每一对其实都很理想主义,尤其是男女主的线中,男主值得一首《过火》,对女主几乎是没有原则的舔。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两条副线。
男二女二线中,两人几乎没有过争吵,但中间埋下伏笔,最后一集给了最后一击,直接分手。
抛开男二不谈,女二的生活态度的确非常非主流,她害怕安定,抗拒婚姻,宁愿一天打四份工也不愿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她完全抗拒这个社会的规则。
男二在最后说出了真实:你随时可能被开除,随时要看人脸色,现在的你可以一天跑四份临时工,但等你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时候,跑不动了,健康也变差了,那时候的你要怎么办呢?
即使女生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也在很认真的生活。
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无法调和,应该说,很少有人能接受女二的这种生活态度,即使表面上甜蜜恩爱,即使真的相爱,也决定了两人从根本上是殊途。
即使有第二部,即使男二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我也依然认为,这只是电视剧的理想化,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节。
但为什么这条线的开始如此让人动容,结局又让人如此喘不过气来呢?
我想,女二的生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编剧理想的一种化身,没有框架、不受束缚、无视所有世俗的目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活。
她与男二的幸福日常让我们感受到,原来这样肆意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也会有人接受这样的你,有人全力的爱这样的你,仿佛收获了一种代入满足感,因此极易与女二共情:哪怕我们生活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她那些冲破牢笼的部分也足以让我们大口呼吸。
但结局把我们重新扔回现实,她的确可以无视所有世俗的目光,只是,她的男朋友也持有世俗的眼光。
想起北岛的《波兰来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郑铉静在构筑了这样一个梦后,却又选择在结尾把她打破,把赤裸裸的现实划开给人看。
人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但人必须面对这些真实。
男三女三线其实是郑铉静最喜欢的设定,即你的对象和ta的好朋友们。
她在多部作品中不断探讨这个问题,《恋爱的发现》中,南河镇坚称女二只是关系好的妹妹,女主则坚持认为和前男友只是朋友,《需要浪漫》中,男女主本来就是朋友,又各自恋爱。
《爱情法》中,女三对男三最执着的问题是:说吧,你其实喜欢李恩梧吧。
我们可能很难逃开这个问题,那些看起来不太对劲,但又说不出实际有什么的ta的朋友,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时时如鲠在喉,在两人之间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不断牵连出附带问题。
在本剧中,编剧将女三对这个问题的执着化成了她自己对这段关系不确定的投影,化成了她逃离这段关系的借口,但因果果真如此吗?
又或者应当将因果倒置呢?
都留待观者心中自己的答案了。
写爱情,你不要直接写她们有多相爱,你要写他和她一起在山间淋过雨,趴在窗口看过日出,在露营车里听过雨声,在车顶躺着看星星,看过海边夏日的烟火,用亲手做的情侣冲浪板冲浪,向身边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大声喊出“我们同居了我们结婚了”。
要写他们分开后他夜夜难眠,在有回忆的地方一呆就是七八小时,酗酒后去警局报案找人已经成常客。
要写她回想起那段时光中的烟火、海水、他捧过的书都会给她贫瘠的生活中带来一丝光亮,要写她偷偷去打印俩人之前的照片以消解对他的想念。
要写他和她分别都偷摸摸下河去捞戒指,不愿意感情真的这样断了。
要写他们共同经历过的美好、失去彼此后的痛苦、拉扯间的折磨,才能体现这份爱的难以忘怀和无法割舍。
女主找回扔掉的冲浪板,也接纳了过去的两个自己。
我太喜欢女主了,整个故事线我甚至都觉得不是爱情线,而是女主的寻找自我之旅,男主有时候只是一个工具人(不是。
刚开始要丢掉那个懦弱的自己,去另一个地方生活。
我想这是多少人想做却没有去做的事情,我喜欢女主的勇敢。
接下来就真的做到了,把不行,害怕,不可以通通从字典里划去,遵从自己的心意,尝试新事物,也尝试新感情,我喜欢女主的果断。
然后,可能就在一个瞬间幡然醒悟,那"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以为我们想成为一个那样的自己,但真正做到了,我们又是否开心,开始思考,从短暂的欢愉中清醒过来,开始回归真实的生活。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摇摇摆摆中寻找真实的自我,只不过我们没有女主那么戏剧性,那么大起大落。
当然最棒的是,当男主和女主相认,当他们重新确认对方心意,女主很坦诚的说出了,我很爱你,但是我自己更重要。
找寻到真正的自我,我要做好我现在想做的事情,在我的人生排序上,爱情还要往后放。
以往的偶像剧都好像告诉我们,恋爱让一个人完整,爱情的顺序在最前面,然后必要时候还可以为了爱情而死,来歌颂爱情的伟大。
但事实是《人间世》的纪录片里,女人为了男人生孩子,不顾自己身体本来就生病,生孩子有危险,最后生完孩子自己也就死了,然后男人不到一年娶新老婆。
当然我也并不因此否认爱情的伟大,那既然有歌颂爱情的影视作品出现,有应该大大的有歌颂自我的影视,告诉大家,你的自我,比爱情重要多了。
本来不想写剧评的,看到这段女二男二吵架部分以及弹幕的讨论忍不住说了。
实话说我觉得女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全没错,男二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但弹幕真是一群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指点点的人,看爱情片的下场就这样,默认只有结婚和离婚两个选项,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婚,更无法理解她这种生活方式如何度过老年生活,有没有一种可能不婚的人本身也不在乎所谓养老,况且极简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并不代表月光族,她能存下的钱远大于们婚女和被消费主义裹挟的月光族,用这种婚女思维揣测他人太搞笑了吧。
也就因为女二是海龟留的还是英国所以这群人没大骂,但凡是个普通人好像就没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了,们婚女一辈子活在别人的目光中,用阴险的想法揣测不婚主义老年生活有多凄惨,实际上人不会像你们生育后子宫下垂孩子不在乎老公不照顾,有的是钱和闲情逸致享受世界和人生。
在这种推崇自由的影视剧底下探讨金智英的生活是幸福的太搞笑了简直。
——抛开这些,女主男主的化学反应和感情戏很好看,性别一换就是随处可见的痴女怨女和渣男的故事,但换过来就成了痴情种小奶狗,言情剧的核心果然是给男主安上女主的内核,一个男人只要拥有半分女性的特质就已经能成为婚女一生追求的“好男人”了。
主角真没什么好说的,女美男帅,虽然池昌旭笑起来很假但是整体很好看,亲密戏份很多很甜,最喜欢他们的拥抱,让人感觉很有力量
“不管是一晚或十天还是几年,我想如果是他的话,那就无所谓,因为他是不会问我“为什么”的人。
你看他现在也没问我为什么会突然跑过来抱他,问我怎么这么善变。
我还是不晓得我是谁,是怎样的人,我不是你认识的那个尹善雅,当你真正了解我之后,你也许会后悔,我依旧很胆小很笨拙一团糟,但是我不打算要故意逞强。
我现在很害怕很紧张,但是我想对你说出我的真心。
我依旧一团糟,不是以前的尹善雅,也还不是完美的李恩吾,还有很多要抹去的词汇,即使我是这样,你也能接受吗?
以前乖巧文静的李恩吾,我爱过的尹善雅,还有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李恩吾,全部都是你,都是李恩吾。
我爱过的人,依旧在你身体里面。
在你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也会慢慢了解现在的你,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地爱你。
那些你还没抹去的词汇,不要抹去,以后和我一起了解它们如何。
先和我一起了解恋爱这个词汇吧!
恋爱的第一步,是先叫出李恩吾这个名字。
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进而开始交往,是要在全宇宙的帮助下才能做的事……
和喜欢的人一起找回自我也很好,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李恩梧,都是她创造的,喜欢的是你,无论名字怎么变,无论性格、心情、想法是什么样,都不影响此刻的喜欢,真实的摊开聊,即使像情侣一样分手吵闹,也好过躲避又在意。
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也许要花一生才能搞清楚。
一切过往经历塑造了现在与众不同的你。
在人生字典删除的词语,拥有时也是一段独特的体验。
害怕、恐惧、不行、胆怯、退缩,至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朋友们不会因为她的改变而不喜欢她,以前天真无邪的她,现在心事重重的她,都是他们愿意交水电费维系房子等她回来,回国不辞辛劳找她的李恩梧,一起点蜡烛说秘密,一起住同一小区,一起分享身边的人事,有这样的一群老友真的很好。
想妈妈时,她就会来,我也会在。
任何生活方式都不应该被否定,即使是艰难的路,她也有选择走下去的权利,世俗的眼光,外人的看法会影响路途难易,却决定不了你的人生。
说实话,直到第10集我都没有办法原谅尹善雅(或者说李吾恩)。
她的纠结犹豫、自私冷漠,真的值得我钻进屏幕里将她活捉关起来。
朴宰元到底是招惹了谁,就活该遇到尹善雅,连一个体面的分手都得不到?
可是,到底应该怎样去分手,怎样才算体面?
我也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却没有答案。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去离开,只要对方与自己的方式不同,达不成一致,就没有办法体面。
所以,“该如何分手”这道题没有对错。
从第11集开始,慢慢解释了李吾恩为什么会变成襄阳尹善雅。
虽然不足以让她伤害朴宰元的事实变成理所应当,但却瞬间让男女双方的角色立体了起来,那么的真实。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编剧的意图。
惨遭抛弃,一头雾水,疯狂找人痴情的朴宰元;和平凡自卑、渴望变成相反的自己,因谎言而害怕面对喜欢的人克制的李吾恩,像极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你,我,他/她。
在警察局意外发现尹善雅是李吾恩后愤然离开的朴宰元,心里却念着。
“如果她像之前一样出现抱住我,我会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地抱着她”。
在雪中的小酒馆,喝多了的朴宰元以为梦见了尹善雅,在梦中和她对话。
“能在梦里见到你真是荣幸”。
“但今天不是我们见面的日子”。
“嗯,我想你应该是忘记了日期,所以我每个周六都会来“。
“你应该对我抱歉,你很坏”。
“所以你要忘了我”。
“嗯,可是你住在哪里,过得好吗”?
“我就像这样,一天一天,每天每天,一点一滴地崩坏”。
“你为什么都没有打电话给我?
你又要消失了吧,过来我旁边坐,不要走”。
我们都一定遇到过一位“朴宰元”,或者我们自己都做过“朴宰元”。
爱而不得,被分手后的不甘。
明知道该放下,却怎么都做不到,用心里仅存的一些证据去证明对方是爱我的,折磨着对方也折磨自己。
向身边的朋友说了千百次你们的故事,听了上万次的安慰,无数次找方法麻醉自己,大哭大笑大闹。
但事实上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对方牢牢记住。
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剧里的朴宰元至少还是重新遇到了李吾恩。
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对潦草分手却再也没有联系过的男女?
仿佛曾经在一起过的时间都是假象。
现实往往更残酷。
而李吾恩,因男朋友嫌弃太过平凡而被抛弃;因公司应聘认为太过平凡而被淘汰;连吃碗面都被既定太过平凡而被选择拉面。
这个千千万万渺小平凡,自卑软弱的个体的缩影,也是我们。
我知道大部分看这部剧的人都一定觉得李吾恩不可理喻,甚至窝囊,怎么就不敢面对朴宰元,堂堂正正地告诉他真相。
可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我们在某种情况下也成为过“李吾恩”,想要丢掉一事无成讨厌的自己,变成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对于李吾恩来说,她杜撰了一个自认为美好的尹善雅得到了美好的爱情。
所以回到现实中的她,不敢觊觎那份美好,因为那不是她。
真正的她害怕、无助,胆小到为了在对方心里留下最好的印象宁愿放弃这份感情。
这是不是更加说明她爱着朴宰元,而且超乎想象的在乎。
她想让自己在他心里永远是那个活泼、率真、勇敢、有个性的尹善雅。
在我看来这似乎比说出真相更像惩罚。
因为往往假装做坏人的那个人,心上被扎的刀子更多且更深。
这样的都市爱情小品,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冗长平淡。
但跟着故事线里的人物走下来,会感受到细腻与真实。
这不是用来逃避现实或是体验快感、放松娱乐的剧,是刻画现实世界都市男女,每一个我们的投影。
Ep1 0422 Mon还挺有意思的!
拍纪录片形式的剧我是第一次看,节奏有点快还有点跟不上。
之前搜池昌旭的时候发现他居然和金智媛还演过一部剧,去B站看了些片段,真的被甜死了!
因为一场旅行的邂逅真的有够浪漫!!
金智媛和池昌旭在一块儿,太养眼了吧😭😭(Ps:因为看了一些片段,导致我现在看的时候总觉得有点跳跃和割裂😢)Ep2,3 0923 Mon浪漫 信任 心动 夏天 海边尹善雅的奇怪就是宰元的心动点,他从不问为什么,如此细腻温柔的男孩子真的是人间极品……女性真的老是自我否定,以至于讨厌自己。
尹善雅在襄阳这个小小世界中,打破自己重新塑造一个自信明艳的人,屏幕外的我看着都很美好。
可惜当她回到首尔之后,过去的问题还是存在,唯一的解法可能就是保护好自己内心的小小世界,默默地和这个世界抗争吧……EP4 1019 Sat滤镜好舒服,在襄阳的两个月真的和做梦一样🥰梦醒以后的失落太难受了!
EP5,6 1021 Mon慢慢那段梦幻的时光要被打破了,现实就是如此骨感。
Infp狂想曲,我也好想逃离现实,隐姓埋名去到一个没人认识我 风景又好的地方去邂逅一个有能力又恋爱脑的帅哥啊啊啊。这太疯狂太浪漫了!智媛欧尼演技太棒了!
编剧个人风格明显,剧情、节奏连同小清新画风都是熟悉的感觉,不过编剧以往细腻的感情展现方式可能会由于这剧每集短小的时长成为劣势,先三星,看看后续再改分
对里面的爱情完全无感,实在没法欣赏不洒脱的人。不过找自我很好,悲伤的,懦弱的,安静的,逃避的,我觉得只要是能呈现出来的自我,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接受它们会有差异也会有矛盾就好了,“自我”们和平相处嘛。剧名可别翻译什么大都市了,我常常怀疑首尔得多小啊,这些个剧里分手的情侣为什么分分钟都能遇上呢。
15集友情线感人
看完了 一天时间 感觉有点无聊有点(相当)聒噪 男没魅力女也无 先看了我的解放日记 感觉李恩梧这个角色和解放日记女主大差不差的 还是金智媛演技就那样?说实在的她是漂亮的我客观承认 但就是不在我的点上 池昌旭也是 我觉得他最帅的时候是奇皇后…但是还是好想拥有一个即使我很平凡枯燥无聊也依然很爱我的朴宰元 哦对结局戛然而止
受不了韩剧的虐,真的太难顶了。看不下去了,真的太狗了,弃。
被表弟和他女朋友第二集那个第一次cut吸引过来,这段真的好美好。伪纪录片访谈挺有趣。一到男主的故事就滤镜好浓,然后访谈又不是访谈了。
嗯...
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样子还是有点讨论,但涉及不多,男女主cp感还不错
没想到是通过采访的形式制作的剧。无聊,第11集又拉回来了,及格线上。池昌旭、金智媛都没有完全发挥出颜值,相反前期池昌旭还一股土气,金智媛也被刘海封印,滤镜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不过他俩好配,演得也挺好,入戏。金智媛蛮适合开朗型人设的,很鲜活。佩服麟伊遵从自我,没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坚持。
故事无聊了点,九集弃。男主有颜值没灵气。
看似新颖的打破第四面墙等表现手法配上腐朽内核,寻找自己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24小时看完/当恩吴狂奔找男主,说要把每天都过得像派对一样,说无论是十天还是一个月,只要和他一起就好,因为他不会追问为什么。倒数着和男主的恋爱,只去享受幻觉,靠着自我戏剧化的直觉。在现实来临时刻,退缩,逃避,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连最亲的朋友都不曾告诉过这段恋爱。因为,说出来需要很大很大勇气,因为在他面前营造的是不真实的我,害怕谎言被揭穿,不仅是自卑,还因为否定自己的全部。看到女主哭着向朋友说出一切,所有的心情和我如出一辙。看完后哭得不能自己,我在诘难自己的过程中逃避一切,逐渐毁掉一切。但我的人生没有那么幸运,不是莫比乌斯环,没有出口的是我自己。
三星半。都市感的爱情小品不好做,没有大张大合的戏剧性和极致人物,纯靠有点锐度的台词和演员拍摄带来的氛围来吸引观众,看着是舒服的,但不够抓人,好在韩国积累了丰富的都市偶像的拍摄经验,鼓励分四颗星。
这俩化学反应不错,但剧情就是一坨狗屎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难看的电视剧啊
以后看到喜欢的剧要忍住不来看豆瓣短评,不然好心情都会被毁掉。无脑老套的傻白甜韩剧还在受到国人追捧,新颖有趣的韩剧却不受待见,也难怪在我国只有颜值的爱豆流量会比有演技的好演员更受欢迎了。
一开始不想追那么长的剧了,没想到一开始看就深陷其中,一天看完16集,拍摄的调调有点像浪漫的体质,通过采访把回忆和六个人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很新颖很棒啊,如果要说不足的,可能就是里面三个男主人设都太好了吧,尤其是男主,真的会有这么优秀执着又温柔的人吗?襄阳海边的闪亮和自由,首尔的冷漠却温情,好像和李恩梧一起做了一个梦。这个世界是有李恩梧存在的,无趣又不热情的普通人,讨厌自己的自卑者,害怕被发现也害怕被爱…李恩梧是你吗…你摆脱了谎言的愧疚了吗,你找到了自己吗?你接纳肯定了自己了吗,你遇到那个安全感了吗?
这种情感我又是可以理解、无法接受,名字就是全部——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
我算是池昌旭的演技粉,其实觉得他长得还挺整容脸的,特别是嘴巴,不舒服,但演技还是有的,可他接的剧本好象很少能让人看完的,都有点怪,这部剧,说话太多,剧情进展太慢,采访纪录片式,又没有什么新鲜话题,就是让人着急。金智媛的两部热剧,太阳后裔和三流之路蛮喜欢,可那之后好象就不行了,跟宋中基演的那个古装剧演了个啥,这部剧脸怎么那么胖啊,池昌旭也是,脸胖的不行,有点油腻了。剧情再观望吧。不知道因为啥,字幕组翻译的可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