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满闽南文化氛围的剧,叔叔伯伯们的口头禅,繁琐讲究的丧葬习俗,深植于闽南人思想中的宗教文化,在这样充满真实生活气息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
奶奶的善良,花甲的鲁蛇,姐姐的爱恨,叔叔们的计算,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活灵活现的人,没有绝对的好或坏,一切的爱和恨,小心翼翼和争长论短都是情有可原的,都是生活在生活中的人拥有的烟火气。
喜欢卢广仲,是喜欢青春永驻的时光。
作为一个曾经以音乐为梦想的男孩,卢广仲的生活就是我以前的生活。
影片隐去了恋爱时的小感觉小美好和小确幸,直接切入到恋爱与结婚的实际境况。
这样的切入使得人更容易感受到真实感。
当爱情面临现实,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众生相:花甲面对女友父母时的窘迫,花询面对女友爱的考验时候的努力,花甲舅舅为爱整容的执着。
卢广仲的梦更像是我自己的梦。
以为自己一直可以乐观地活在梦里却认不清现实的状况。
爱情原来是要有面包的。
有面包的人才会说自己不需要面包。
我幼稚,自私,愚笨。
我的爱人早就看出来这些,可是之前她却一直乐意包容我接受我。
我知道卢广仲的世界很美好,他在做他自己认为很对很正确的事情。
但是我却没有承担下去的勇气和能力。
关于第五集42分——45分:为什么剧中这个男生会觉得到他喜欢她,她就会喜欢他?
他觉得喜欢亲一个人没有错,所以就去亲了她?
亲亲明明是两这就是性骚扰个人确定之后才会发生的事,不然这就是性骚扰。
男生亲女生的时候,问一句:“我可以亲你吗?
”得到女生肯定的回答,点头也好,轻轻的嗯一声,还是明确的回一句“可以”之后才可以亲。
反之亦然,女生亲男生的时候也需要得到肯定的回复才能亲。
当然某些时候强吻这种事情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发生在夫妻或者情侣间的小情趣无可厚非,可是大多时候都是一个说要亲亲,一个就回亲。
打开文档想写些什么,打开了又不知道能写些什么,只是觉得一定要写点什么给这部剧。
想做剧情总述,又不知从何说起,剧情嘛都是很琐碎的日常生活,其实我喜欢这部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剧情对我来说代入感太强,导致我每集都在哭,唉。
故事从郑花甲的阿嬷病危,花甲回老家正式开始。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分家产、劈腿出轨……在很多很多复杂琐事中,我跟着阿甲一起转大人。
辉煌人生好,都是阿嬷对子女美好的期望。
【郑光辉家】郑光辉家就是典型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集合版。
作为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他是不合格的。
不思进取,赌博偷窃,家暴,做乩童混日子。
他总是觉得自己在家里虽然是大哥却没有话语权,可明明造成这局面的人就是他自己,大概这就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跟妻子离婚之后,一边揪着槟榔西施素兰娇,一边又做各种等待前妻回头状,搞得我真的一度为素兰娇感到不值得。
在街上跟了前妻一路,趁她按摩休息的空档,偷偷帮她按摩,偷偷给她塞钱,也许过了这些年,他也知道自己是真的对不起她了,想要补偿她,但有些事情不是给补偿或者说句对不起就能抵消掉的。
甚至后来的电影里,前妻交了新男朋友,他还要气花慧给妈妈介绍男朋友,而那时候他明明就已经跟素兰娇在一起了,看到这里我只想大骂渣男恶心。
不过看到素兰娇能治住他,一物降一物,我又觉得可能一开始就错了。
郑光辉这样的人就是需要素兰娇这样脾气能镇住他的人,而花慧花甲的妈妈是个很温柔贤淑的人。
欺软怕硬罢了。
只是这试错的代价太大,不过人生就是这样,只有经历了才知道是对是错。
女儿花慧17岁离家出走,后来郑光辉去台北找花慧,希望她回去见阿嬷最后一面的时候,花慧说,“你有养过我吗?
你知道养是什么意思吗?
”“是我抛弃了你!
”包括我现在在打字的时候,想到那个镜头我都还是会鼻子一酸。
有这样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爸爸真的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但是怎么办呢,就像花慧说的,很害怕,因为自己不知道要怎么恨他。
我想我也是这样的。
虽然剧里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但真实的人生哪来那么多的美好结局。
[花慧与光头]离家十年,光头就是花慧亲人一样的存在。
但是光头又得了血癌……可能就是需要这样的设定,花慧最后才会回家吧。
一边是疼爱自己的阿嬷,一边是陪伴自己离家后所有困难日子的光头,一下失去两个最重要的人,阿慧真的很坚强了。
不是很懂有些人说感情线多余的说法,我觉得花慧和光头不止是爱情,十年来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只有彼此,这样朝夕相处的人要去世了,这样的剧情展现出来到底怎么就多余了呢?
[花甲与阿玮]我一开始站错cp了,我一直以为阿甲要跟雅婷在一起的,虽然我一开始就知道阿玮是女生。
直到车站一吻,我真的好凌乱。
如果没有经历阿嬷去世这件事,花甲可能依旧是之前吊儿郎当的样子,可能就这样过了一辈子,可能他后来也会跟阿玮在一起,但那就是另一个悲剧故事了。
其实阿甲不坏,他就是长不大,他总有阿嬷替他撑腰。
大学读了七年还是没毕业,最后国文依旧被老师当掉……其实还蛮无语的,当然我知道阿甲是很善良很好的人,但没有规划不学上进,如果是现实生活,我还是要大喊阿玮快跑。
因为现实生活中你没办法去赌,用青春去赌一个男孩会成长,赌赢了还好,赌输了的话是凭什么用自己的人生替一个长不大的人买单呢?
很庆幸阿甲经过阿嬷去世这件事,终于转大人。
【郑光煌家】郑光煌家是从上到下,一辈子都在挣一个面子的典型。
最后也就是这个爱面子造成他家的一地鸡毛。
郑光煌本人就爱面子,从张罗家里各种大小事情,到自己参选乡长,他跟他老婆把面子看得比天大。
大儿子花明未婚生子,又一直都被当成小混混小流氓,因此就被放弃,因为这个儿子不能给自己挣面子。
小儿子花亮在科技园工作,讲出去自己就特有面子。
就像花明说的,郑光煌就是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名片,凡事都是面子最重要。
[花明与雅婷]依旧是,现实生活中一定会大喊雅婷快跑。
花明也不坏,只是混混流氓的标签在他身上贴的太久,让人没办法相信他其实很好。
他的温柔都只给雅婷,却又未婚生子,可能是需要这个儿子来加深他小流氓的标签?
不过浪子回头这种事,跟天上掉馅饼的几率是一样的,这样的男人只存在于纸片里,存在于荧幕里。
[花亮与姿萱]花亮渣男真的是我没想到的。
一出场他就跟姿萱一起求阿嬷不要走得太早,要等到他俩结完婚再走blabla……我以为只是有点自私而已,总体还是蛮好的吧。
从他时不时的通电话发简讯,什么说想你啊之类的,我以为他跟姿萱感情真好,结果真够恶心的。
自己被公司裁员就算了,还撒谎不告诉家人,假装出去上班,就为了自己是模范生的一个面子。
孕期出轨,甚至还是网恋那种,结婚当天因为网恋对象一句话就把礼金偷走拿去当小三封口费,有够无语。
可能是不是孕期出轨还不一定,搞不好早就开始劈腿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打算娶姿萱,只是因为怀孕了所以不得不奉子成婚。
姿萱太惨了,花亮甚至还把自己出轨的原因怪在姿萱身上,说是因为姿萱太好了,怕自己配不上她。
我听你在放屁?
渣男hetui 最后也是出了车祸就洗白了,我只能呵呵c,可怜姿萱还要给这种渣男生孩子。
【郑光仁家】郑光仁回家主要目的就是分家产,好补上自己工厂经营不善的窟窿。
他的戏份主要是跟郑光煌的分家产矛盾,就显得很没心。
连自己老婆都会跟阿春吐槽的那种自私。
这也算是郑家男人的一个显著特征了。
【郑光昇家】失独家庭。
郑光昇在阿嬷弥留之际,还一直在念叨让阿嬷带着花询照片,一直惦记花询。
因为花询的去世,自己国文老师没考上,辞掉老师的工作,买校车做校车司机。
虽然办同学会那集真的很好哭,但还是受不了他的那种让人崩溃窒息的自私。
只顾着花询的去世,不照顾妻子的感受,之后妻子出轨,他自己也精神出轨。
失独家庭可能要么再生,要么就只能离婚了吧,只有这两个解决办法了。
不然只要看到对方,就会想起自己失去的孩子,就只会想起痛苦的回忆,会永远停留在痛苦里,没办法向前走。
还好最后两个人离婚了,放过彼此。
不过后来的电影里,四叔竟然跟小静结婚,小静还是花询的同学,我真的只有满脑子震惊和满脸问号了。
【郑光好】算是最喜欢姑姑了。
因为阿嬷一直心愿未了而弥留,担心阿嬷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成家,所以开始各种相亲。
姑姑在这个家里扮演了一个万金油润滑剂的角色,在四兄弟有矛盾的时候,起到调和作用,因为年纪小一些所以跟小辈也更能亲近照顾小辈们。
姑姑也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虽然阿嬷说生了四个男生之后终于生到一个女生,一定要取名叫阿好,但有一集,秘书长在吃饭时间到家里来,姑姑很自然就从饭桌撤下站到后面,后来叫她回饭桌坐着才回去的。
唉
阿嬷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很好的人,她死后有这么多人悼念她。
你在的世界会不会很靠近水星。
一姐,旅行好玩吗,跟阿公一起有没有很开心。
我需要你 需要你 需要你陪伴我好想要你 想要你 想要你陪着我 虽然剧里的角色各有各的不好,但最后大家都有所成长,也更加懂得家人的意义,那么以前种种其实也就无所谓了。
感觉台剧开始挖掘真实生活,展示生活百态,以亲情家庭羁绊为主线的越来越多,而大陆剧展现现实生活的剧依旧很架空,很没有代入感,依旧在流量的世界里你爱我我爱你他爱她她不爱他和修仙打怪…… 随便瞎写了很多,都是个人想法。
标题用了鱼仔的歌词,因为最喜欢这句。
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这部剧,以后还会二刷三刷N刷的。
首先,我跟花甲一樣是個台灣南部人,在台北工作。
看這劇特別有感,大家庭裡的撕逼跟和解一直是流動不停的,不是像世間情那樣總在勾心鬥角,也不是大時代劇裡會有什麼使命感,只是有一些自私卻仍記得守護家人、朋友的人物。
這些角色,隨便取一個片段都像極身邊誰誰誰家裡的誰誰誰。
戲正好在外婆剛過世的時候開播,告別式的時候我跟阿甲一樣都是那個負責對外婆說一段話的人,那天我沒哭,外婆過世當下因為正在工作我只讓自己哭了幾分鐘。
該宣洩的眼淚,都在看這劇的時候一集接著一集落下。
最喜歡蔡振南一路跟著台灣濱琦步(竟忘了她本名XDD),一直到路邊按摩的那場戲。
那是演員、場景和導演三者合力完成的靈光,沒有對白卻道盡了一切。
十足十的台灣味,好溫柔的敘事啊,好愛。
本文首发于《映画台湾》公众号7月14日的推送2011年,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拿下当年金钟奖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金钟的破纪录对于剧作本身而言或许是莫大的荣誉,但之于台湾电视圈而言,却残酷地道出一个事实:整个台湾电视剧市场质量的普遍孱弱才“造就”了《我可能》的一家独大。
类型的固化、题材的重复、演员的青黄不接与相继“出走”、日韩陆剧的兴盛等内因和外因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台湾电视剧生态圈的颓势。
于是,热闹了十多年的台湾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逐渐走入颓态,并开始了与彼岸观众长久的失联。
六年之后,缔造了李大仁和程又青爱情神话的瞿友宁导演联合李青蓉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台湾乡下的一间祖厝。
六年间,剧作的大环境等等诸多因素都在改变,但即便从城市到乡野,那份细腻与真诚却始终如初。
一位年迈的阿嬷和着紫色寿衣头里脚外躺在木床上,子嗣们的泪水早已擦干,各相商议着葬礼的流程安排、家产的分配等诸多琐碎又不近人情的事情。
床榻上的阿嬷突然“死而复生”睁开了眼睛,弥留之际的这一口气,把这个传统的乡下家庭中的三代成员,“吹”得东倒西歪。
电视剧《花甲男孩转大人》中阿嬷的这口气也借着东风,将已经疏远了许多年年的台湾电视剧以全新的面貌吹回了我们的视野。
这股东风正是台湾电视戏剧界掀起的那场温柔的革命—— “植剧场”计划:2016年由王小棣、蔡明亮、陈玉勋、瞿友宁、王明台、许杰辉、徐辅军、安哲毅等八位导演投入演员人才培育24位新人,力邀杨丞琳、吴慷仁等金钟影帝后,共同参与并推出四大类型的电视剧(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以期通过类型创新与改良来推动台湾电视圈整体环境的进化,同时挖掘与培养年轻人才,取名“植”,正是希望通过播种,重灌一片台湾戏剧的土壤。
电视剧《花甲男孩转大人》是一个乡土烟火味很重的故事。
在台北念大学七年都未毕业的“鲁蛇”(台湾语意中loser的意思)郑花甲是繁星乡郑氏家族长孙,年幼时父母离异,姐姐之后也离家出走毫无音讯,父亲一蹶不振浑浑度日,从小是阿嬷一手抚养照顾他成人。
突然一天,身在台北的她突然接到阿嬷过世的消息,从各方赶回家奔丧的家族成员,在喧闹的葬礼仪式中送阿嬷最后一程。
然而拿掉呼吸器后的阿嬷却奇迹似地苏醒过来,弥留之际的这口气让大家慌乱成一团,家族的三代人,五个兄妹及其子女,都像还未转成大人模样的青春期小孩,丑态和温情都一一浮现。
《花甲男孩转大人》是原著改编单元推出的第一部剧作,剧本改编自台湾青年作家杨富闵以台南大内乡为背景创作的乡土小说《花甲男孩》。
众所周知,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发轫深受上世纪乡土文学的影响,侯孝贤导演的《恋恋风尘》等诸多作品里,皆呈现过宁静祥和的台湾田园风貌。
但从银幕反观荧屏,近十年来,台湾偶像剧却似乎一直不遗余力地在给观众营造着都市爱情想象,即便也有如《王子变青蛙》之类提及台湾乡村景观的,也多半是建构出一个乌托邦似的美好乐园,不近人间烟火也不接地气。
随着台湾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不断过渡,逐渐走向衰败和老龄化的乡村似乎也开始慢慢被世人遗忘。
《花甲》是植剧场第一部原著改编作品,同时也是第一部将镜头重点对准乡野文化的剧作。
破败的老屋、乡村的街道、密布的坟冢、香火旺盛的宫庙,繁星乡这个小小的场域并不只是一个走向衰败的村落,这片红砖破瓦的老人乡更积传承沿袭着台湾民俗文化的基石。
在阿嬷被送回祖厝时,《花甲男孩转大人》用最日常的方式细致地呈现了台湾传统丧葬礼俗的各种细枝末节,从铺水床到撕去门口的红纸(遮神)、长孙摔药碗、准备脚尾饭……各种细琐的礼俗都在镜头中融入了日常。
白先勇在为本书作序中曾这么写到“杨富闵深爱他的故乡,也深爱他的父亲,他为大内乡及大内乡的老人们无可挽回的衰颓命运谱下了几首动人挽歌,这些挽歌是随着电子琴伴奏,合唱出来的。
”杨富闵用现代的方式将乡土面貌重新搭建,而从文字跃上荧屏时,那些曾被剔除的乡土文化、背景脉络也随之被重新找回了。
这类“接地气”题材在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突破口(之前的大热台剧《通灵少女》也是类似题材)的同时,都在用更现代的视野来让观众接受。
如果将城市比作容器的话,那乡村更像是树形,承载着血脉和姻缘关系。
《花甲》最让人欣喜与感动的地方在于,郑氏上下四代,接近二十多人,这个略显庞大的家族枝脉中,每一片枝叶都被塑造得饱满有骨血。
用心经营着台湾乡村的民俗传统,并且尽善尽美地去打磨雕琢着每个角色和每段关系。
郑氏五兄妹、孙子小辈、嫁来的媳妇甚至是郑氏家族之外的,越南来的小保姆,主论主角配角,都有足够充分的经历过往、举止细节来支撑他(她)的性格,并且随着剧情不断强化着诸多鲜明的角色符号。
譬如,保姆阿春,九年前二哥花钱从越南找来照料阿嬷。
虽然是“外来人”的身份,五兄妹赶回来奔丧时的饭桌上,也没有她的位置,但在郑氏家族里面,阿春是陪伴阿嬷最久也最最亲密的人。
当花甲问及如何接收广播讯号时,她带他来到坟冢边然后娴熟地操作调台,在这之前的每一天她都是这样静静地陪着阿嬷坐在这里听广播,陪着阿嬷笑陪着阿嬷等待子孙的回来。
阿嬷过世之后,她泣不成声,怕阿嬷寂寞,自己绣了一幅郑氏家族的名册盖在阿嬷身上,并在最下面用越南语写上“谢谢你”,感激着阿嬷这九年来对自己的照顾和关爱。
阿春扮演者阮安妮本人正是很多年前来台的越南移民,一部名为《神戏》的台湾纪录片讲述了她来台多年的经历。
十年河内国家马戏团明星,十年台湾野台戏班当家花。
有趣的,作为一个外籍人,来台成为越南新娘(关于台湾越南新娘的风俗这个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了解)之后居然传承了已走在消失边缘的台湾传统歌仔戏。
而在《花甲》中创作者对于身份认同的态度也有提及,阿嬷过世之后,阿春作为一个外籍劳工从被无视也逐渐整个家庭接纳。
在面对未来去留问题上,阿春向众人坦言已经靠自己找到出路,她不光是原先那个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外籍保姆,面对三哥的无理取闹,阿春也会当面指责,当对方对自己“仆人”身份提出质疑时,阿春的强硬态度已然让我们看到她已经转变成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
前阵子花甲的扮演者卢广仲(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唱歌的卢广仲同学)与其父扮演者蔡振南一镜到底的三分钟争吵戏在台湾社交网络上爆红,看似日常琐碎的斗嘴,却也将两代人间因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酝酿的矛盾诚然纸上。
《花甲》的演員阵容,是由台湾老中青三代演员构成,蔡振南、龙劭华这些老一辈扛把子的演技自然不用说,一个眼神一口叹气你都能从中感觉到精气神。
《花甲》中新生代这群年轻演员的演技也分分钟钟让看多国产剧面瘫咆哮的我们感到惊喜,主角花甲的扮演者卢广仲第一次接触戏剧,那种浑然天成的情感流露有点吓到我,另外花明的扮演者刘冠廷等等这一批年轻演员让人不得不敢叹他们的未来实在可期。
罗伯特•艾伦在《重组话语频道》中曾说,主宰电视故事内容的,是其中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文本内容上,由于连续剧想来强调情感因素,家庭成为爆发问题与激化冲突的情境。
在阿嬷的事情发生之前,郑氏家族成员之间的隐匿着或轻或重的各种问题。
花甲的父亲是郑氏的长子郑光辉,花甲年少时,光辉经常动手打妻子,导致离婚、女儿出走。
在这个家庭中,光辉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儿子,长期的窝囊和不振作也没有多少财力为母亲尽孝,身在在槟榔妹史黛西面前他也算不上一个好情人。
《花甲》前半段矛盾不停地激发和扩大,然而阿嬷的这场弥留送别,也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引领着整个家族走向了人生的自我救赎,家族成员间的关系由失落到重建,由矛盾冲突到尝试对话并走向和解。
那些尝试和解所付出的情感都隐匿在细节当中。
光辉叔在台北遇到了前妻,他默默地跟在她身后,看她身上只有一碗吃阳春面的前,趁着她不注意的时候装成按摩师为她缓解疲劳,然后在她包内塞上喜帖便悄悄离开。
“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亲像少年时欲去打拚。
”还记得台湾电影《父后七日》里,女儿与道士在父亲的葬礼上麻木地念出这句告别词。
丧葬的繁琐冲淡了他们的悲伤,数月之后,当女儿过境香港机场,习惯性想买一条“黄长寿”烟给父亲,突然惊觉父亲已经不在了,一直没好好流过的泪终于决堤。
花甲在内衣店记起阿嬷曾经偷偷去救济开不下店的小姐妹;离家出走曾赌誓再也不踏入郑家的儿媳,却在奔丧的那天偷偷跟在队伍后面抹着眼泪;从越南赶回来的老三,吃手扒鸡时想起童年被二哥欺负时阿嬷怕他受委屈,偷偷带他来吃鸡的日子……从去世到弥留再到过世,或是躺在木床上或是回光返照后木讷地坐着,阿嬷其实在剧中并没有太多正面表现,但七集的篇幅却不断地从别人的回忆、交谈的细节中,强化着一个仁慈善良的长者形象,诸人也在回忆的点点滴滴中记起那份沉甸甸、以为被忘却了的爱。
很多时候,时刻的挂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为自己已经忘却,但是回忆的触点被按下,情绪便会在那一刻迸发。
《花甲》少年的后半段有太多太多能触及你心中最柔软那片的存在,云淡风轻,却让你在不觉中浸湿眼眶,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跳出了对很多价值观的既定框架,对婚姻、性别、城乡等等进行了重新的审视。
《花甲》通过不同的角色向观众传达着,“鲁蛇”“模范生”“乡下人”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社会给你的标签,对于成功、美满家庭的规划皆是因人而异,成功与失败并不是二元对立,最重要的其实是做自己。
文/陈卡卡
2020年2月—7月看的,这部剧里面有很细腻的乡村家庭生活,我很有共鸣。
剧情主要是一个大学读了好多年都没毕业的男生(他叫花甲,名字我也很喜欢,因为我喜欢吃花甲粉丝,而且我也打算以后养一只小猫、叫它小花甲😋),因为奶奶生病回老家,然后和爸爸、其他亲戚之间的故事。
剧情节奏很慢,而且经常讲台语,但是拍得很好。
一姐和我奶奶一样,花甲和我一样😪
这里花甲就是我本人,我也时常跟自己说:你是有选择的。
和隔壁《一把青》接上了!
师娘的经典语录出来了!
这里阿嬷和我奶奶一样,都会鼓励我好好读书,希望我当个厉害的人。
是啊,做了选择总是后悔,比起选择,珍惜现有的应该更重要。
hhh这里cue到了五月天😄
终于,我要来写“花甲男孩”的笔记了。
首先,感谢这部电视剧,让我再次爱上那个唱“我爱你”的青春大男孩哈哈哈哈 。
看这部剧的契机,是因为知道它可是号称“台版请回答1988”,对于我这么留念“1988”的人,我当然义无反顾地就去看了。
以前都是听小队长唱歌诶,没有想到,演戏他其实还蛮有一套的,或者不如说,他刚刚好成为了这个角色,郑花甲非他莫属。
和“1988”一样,我几乎都是又哭又笑着看完的。
一定要说两部剧的区别,我觉得可能“1988”更感性一点吧,更侧重于情感的流露,而“花甲男孩”也许会更写实一点、更诙谐一点。
它有的时候呢会让你摸不着头脑,有的时候又让你觉得真实得要命。
所以整个剧看下来,我的感触就是,一个真实的人都是善良和自私的结合体,我们只能靠着所拥有的爱去磨平一些棱角、化解一些冲突,由此产生的这些羁绊和温暖永远都是相伴相生的。
不是年纪到了就叫长大了,“爱”这个我们穷尽一生都在学习的东西,原来是大家都正在成长的路上去慢慢了解、懂得的。
亲情是这部剧的主线,家庭的重要性,不到失去的时候,不能完全了解。
什么才最重要?
当然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才最重要呀。
所以是,一定要抓紧身边人的手,爱就要及时表达出来。
“长大后谁不是离家出走,茫茫人海里游。
” 人要记得走出去,也要记得回家啊。
看“花甲”更多的是笑,因为我觉得里面的这群人都太可爱了。
就像阿伟所说的,生活啊不是为了不断地去做选择,然后又感到后悔、懊恼和难过,这样的话不如学会珍惜,珍惜现在身边的一切,懂得更爱自己和别人。
毕竟,当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咸,最后那些有趣的才是生活的大多数啊。
小队长还是这么棒,希望我也能遇到这样一个有趣又可爱的人。
循环听着《鱼仔》就把这篇笔记写完了(撒花)。
😊🍾
谢谢你 成为了我的几分之几❤️
私人笔记小站 oneiwant 欢迎关注点赞👍❤️
又是一部温暖治愈台味十足的剧,泪点之一是四叔开着校车,在花询出事的地方停下等花询,大家说起四叔为什么不当老师来当司机的原因,然后都下车后花甲阴阳眼看到花询在校车上跟着四叔回去,这一大段简直哭死,丧子之痛永远无法治愈,四叔太苦了。
泪点之二是光头交代后事一般在记事簿上写电话号码,怕自己不在以后花慧无人照料手足无措,花慧提了分手说你不要担心我会有人照顾我,这么深的感情花慧这一辈子怎么可能忘得了。
泪点之三是阿春在阿嘛去世后偷偷喊她妈,其实最爱阿嘛的只有阿春,无亲无故却最费心照顾,这份情谊实属难得。
其他部分,花甲爸年轻时实在太荒唐,害苦前妻,素兰这么好配他有点可惜。
素兰的演员谢盈萱在这剧里好出彩,比俗女强。
二叔一家就是典型让人讨厌的势利亲戚,最恶心所谓的资优生二儿子,在照顾阿嘛和婚礼现场都要撸也是精虫上脑,而且还做出把钱放在冰柜放在阿嘛胯下这种没底线的事,这种人怎么没有遭报应!
演员看着也厌屋及乌。
二叔的大儿子那么年轻当父亲,也没说孩子母亲是谁,不知道是不是用权势把孩子母亲打发了,最后的感情归宿也是编剧开恩了。
三叔一家是可怜人,虽然他的确是为了钱为了还债,但是他的老婆女儿都很明理,加分不少。
三叔的扮演者康康是儿时经常看的综艺节目主持,很有亲切感。
四叔真是最苦的,儿子死了不到二个月就发现老婆出轨,一蹶不振,最后来一段莫名其妙的疑似老少恋,我更倾向于四叔只是把同花询一样年纪的咖啡小妹当作长大了的花询一般照顾,而不是婚外恋,最后和妻子离婚也是互放自由,让我想到海边的曼彻斯特。
可能四叔演员是全剧最帅的,所以颜控更加心疼。
五姑姑三观最正又独立自主,那么好,真的是做女儿做妹妹做姑姑都是最好的,结局为什么不配给她小鲜肉!!!
花甲本人,演员实在丑,阿玮那么漂亮,简直美女配野兽。
花甲人设前期有点渣,阿玮跟他回来奔丧,他居然说这是好朋友间的情谊,如果是18岁或许真的可能这么认为,28岁就是装傻了,我不相信会有什么同躺一张床的异性兄弟,不过就是潜意识知道阿玮喜欢他,仗着这个笃定吃死阿玮吧。
阿嘛这个角色滤镜太过,那个去学校骂老师的桥段,我觉得有点反衬,要我是老师,就会骂这什么奇葩家长。
而且她从不正视自己教育子女的失败,从她会吹嘘什么子孙功成名就NASA归来就能看出,几个儿子会吹牛也是耳濡目染的。
对待周边邻居朋友又有点圣母光环,连小三小四都包容护短。
而且最后几个子女是怎么被感化的剧里也有点交代不清,明明前一刻还在争家产,怎么阿嘛一死就纷纷痛心觉悟。
这剧出色的地方在地道流利的台式骂人,太有生活气了,不过相比俗女,内涵还是差一点。
《花甲少年转大人》死也是一件大事,需要仪式。
亲友来相逢,回忆塑造出人生的瑰丽画卷!
一步很本土很真实的太阳乡下家庭剧,有彷徨未来做庙神附身人还是考大学的郑花甲(卢广仲饰),有生下的儿子都不怎么样女儿不错濒临死亡得奶奶,有因为赌博输钱打老婆离婚、和卖槟榔女一起、当庙神附身被厉害弟弟处处压制的老爸,有多年没和姐姐一起离家出走联系的妈妈,有疼爱弟弟、患血癌老公的酷酷纹身姐姐。
好朋友有着小男孩子长相阿伟,因为父母感情不和,被当成男孩养,陪伴办丧事期间,在其 与美婷之间纠结。
竞选乡委组织却行贿赂的霸道暴躁有钱二伯,大儿子年少就抚养孩子,喜欢曾经受过情感欺骗伤害的庙神附身搭档之女婉婷,二儿子模范生却隐瞒丢工作和网络女暧昧让怀孕老婆气的离婚打胎。
三伯机灵,在越南开工厂赔钱,和妻女回来分遗产。
四伯曾经为教师,因为忙没送儿子放学,儿子出车祸死亡留下阴影,辞职做校车司机,与反向升主任和物理老师暧昧的妻子一直僵持。
外婆突然病重快死却没死,将一个支离破碎家的成员聚集一起办追忆,一个个秘密或者掩盖忽视的伤痛浮现,乐于助人、非常疼孙子孙女的啊嬷也曾在电台吹牛说虚荣假话。
7集的电视剧,短小精悍。
特别是后面阿妈醒了,人人面对问题得到救赎。
花甲爸爸去看望前妻,为疲惫前妻按摩付钱让人潸然泪下,嘲笑光头女儿老公知道实情后夹菜很搞笑,二伯三伯为了钱欲闹上法庭,模拟法庭上说出陈年暗恋女友被亲哥谈小事,最后见到初恋情人美丽不在很搞笑。
四伯开车校车开一场临时同学会令人动容,姐姐与血爱未婚夫不离不弃令人感动,痞气大哥守护只能他欺负的弟弟和叔伯。
什么鬼,又吵又闹又低俗,故事还特别无聊,演技浮夸还特别差,都要靠挤眼泪博观众同情分?
台湾好会拍轻喜剧啊,非常自然加入温馨动人的部分,花甲妈妈那个演员好厉害啊
卢广仲真的是本色出演 很平凡很典型的一家人聚在了一起 后面几集真的太长了 有点超出耐心范围 其实可以分割成十集更合理阿伟最后强行换女装不喜欢
卢广仲没演技不要做男主了 故事连结点也不强
超级好看!
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台剧,也是最好的华语剧之一。因为阿嫲病危弥留,儿孙全都回到祖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困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利益纠葛也有情感羁绊。有生气有沮丧有愧疚有悔悟有欢笑有感动,这就是人生啊!阿玮像林依晨,雅婷像刘若英。卢广仲演的真好,长得也是真丑,勿喷。
没有什么硬伤,但是不是我喜欢的风格,1集弃
get不到 俗女和有生之年更得我心啦
一般 弃了
卢广仲略呆
偶像剧包了一个农家乐的外壳,观念上还是太陈旧了
和panc配饭看
一集弃
不是我的菜 不太看得下去... 两集弃
非常感人,让人又笑又哭,植剧场最近品质不错啊。
卢广仲成为观剧最大阻碍
不理解这部剧怎么会有8.8分,虚高得太厉害了
中间还可以,前后都有些拖沓。阿嬷这个人物太过神话,又没有花足够的笔墨塑造,使得观众无法在最后共情。这里面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没有自我,完全为了男性奉献自己,不论是看似潇洒的阿玮,还是传统的雅婷,唯一以事业为重的四婶就一定要夫离子散。
?可能是奔着卢广仲的音乐看过
给我气笑了,烂的惊天动地。这太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