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同盟

Союз спасения,Union of Salvation,Soyuz spaseniya

主演:茵格保加·达坤耐特,帕维尔·普里卢茨内,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尤拉·鲍里索夫,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基里尔·扎耶采夫,谢尔盖·科尔塔科夫,维塔利·基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9

《救国同盟》剧照

救国同盟 剧照 NO.1救国同盟 剧照 NO.2救国同盟 剧照 NO.3救国同盟 剧照 NO.4救国同盟 剧照 NO.5救国同盟 剧照 NO.6救国同盟 剧照 NO.13救国同盟 剧照 NO.14救国同盟 剧照 NO.15救国同盟 剧照 NO.16救国同盟 剧照 NO.17救国同盟 剧照 NO.18救国同盟 剧照 NO.19救国同盟 剧照 NO.20

《救国同盟》长篇影评

 1 ) 时刻记住,这些都不是历史

纪念,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俄罗斯电影,俄语片,《兵临城下》《红雀》《切尔诺贝利》这些美国片都去死。

我是19年下半年在B站上看到预告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因为完全不了解俄语,所以即使是我这样的号称不脸盲、看过无数英美片、英语还ok的,因为记不住人物的名字,看起来很累。

我前后倒过很多回才弄明白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甚至连沙皇是谁、哪些人是同盟朋友都搞混了。。。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篇出现在语文练习里的文章,《山峦》-筱敏,爱情的忠贞。

这篇文章是我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最初的认知。

在战争片即是爱情片的背景下,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围绕爱情来展开,我挺欣慰的,至少没有俗套的感觉。

但我没有理解剧中那对未婚恋人之间的情感。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历史。

这次起义是贵族的起义,这部电影是布尔乔亚拍的电影。

或许我还要多看很多遍才能理解想要表达的意义。

时刻记住,这不是人民战争,是布尔乔亚拍的电影,但比美国片感觉好hhhh!

 2 ) 俄国历史片

《救国同盟》,故事的主线讲述1825年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故事的主角则是十二月党人里的一个骨干,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

十二月党人,因为参加了打倒拿破仑的战役,接触了西欧的进步思想,想改造俄国陈旧落后的农奴制度,想在俄国也搞君主立宪。

故事的优点有,服装精致、雪地里的政变,围攻参议院的场面宏大。

但是缺点就是,线索实在太多。

原本这样的起义肯定有很多方面的故事线,导演和编剧应该集中在几个主要人物和故事上。

但是,这个故事显然是东拉西扯,又描述远在乌克兰的主角,又描述几个在圣彼得堡的救国同盟骨干,还有兼着描写亚历山大一世沙皇,和继任的尼古拉一世沙皇,实在有些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最精彩的高潮部分,那些起义党人,居然把军队一字排开,对峙在参议院门口,就指望沙皇屈服,实在太过幼稚。

面对沙皇的近卫军的大炮,他们才意识到所谓对峙实在太愚蠢了。

 3 ) “救国”

此片较好的还原了历史真相。

当时的十二月党人,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愣头青。

也正是那些理想,让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小说等作品,很受推崇:浪漫主义、可歌可泣、富有悲情色彩,感染了很多人。

但在政治上,他们比较幼稚,受到法国民主思潮的影响,初衷虽好,但方式不恰当,同法国革命一样存在大量的滥杀无辜。

对沙皇尼古拉有适度的美化。

即使是后来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改革,也是存在很多缺陷的。

片子也包含着目前俄的政治信号,普大帝一直都不赞许十二月党人的。

俄国内一直存在“改良”、“向西看”的声音,但大帝很清楚那样的路线走不通。

西欧与美帝并不接纳俄。

要生存下去,要真正“救国”,就只能以本土俄的方式继续下去。

骂娘容易当娘难,当政者比公知更懂治国,更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何时解决比较恰当。

改良也得慢慢进行。

 4 ) 救国者的暗示

在最后一部分,作家康德拉季和枢密院首相对话,揭示了很多政治的道理作家说自己不在乎死亡也不在乎成功,就算这里失败死亡了我也不怕,因为我们已经动摇了基础,在未来会有人替我们完成最后一击,他预言成功了,1917年列宁做到了,这在我看来就是救国者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当呼吁一项改革时,我们永远不能祈求它迅速成功,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征求,甚至在最后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救国者是伟大的,如果他不伟大,他可以直接干掉沙皇,自立政权或是妥协与沙皇谈判,他们选择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自己的生命警示后来人,无论怎样都要记住改革,都要记住反抗还有枢密院首相的话,他说你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妻儿,他们没有你怎么活,他们身上还带着你的姓名。

这是枢密院首相给康德拉季的最后一击,救国和造反,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让自己的家人流离失所甚至流落街头,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个男人如果失去自己天生的责任,那么就算他去寻求更大的责任,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这就是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齐家在治国前面的道理电影很完美,场面很宏大,音乐很搭配,其实有一点不好,就是我很期待19世纪大场面攻击,其中只有近卫军和骑兵的直接对抗让人激情澎湃,其他地方都差强人意,不过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历史,永远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Ура! за конституцию!за страну!

 5 ) 救国同盟

虽然是历史片,但俄罗斯电影在叙事上的问题影响了整个故事的严谨性,结构和情节总是散乱,人物线条勾勒肤浅单薄,很难被电影完全吸引住。

加上名字在十个字左右字幕的字又太小,根本没法记清每个人的名字或对上号。

的确,要讲好电影故事,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和编剧的叙事能力。

不过场面和配乐还不错。

片中圣彼得堡的美景和宫殿内的华丽场景,让我想起了那年在俄罗斯的走马观花。

圣彼得堡整个城市的每幢建筑都是一件艺术品,古朴典雅厚重。

那些宫殿内精致奢华的装饰设计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6 ) 他们本可畅饮香槟

少见的沙俄军事电影,而且是关于“十二月党人”的故事。

很喜欢这部电影。

一群沙俄贵族军官,在反击拿破仑时去了欧洲,受到先进政治观点的熏陶,打算改变沙俄的政体——发动政变。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们的政变因为太脱离人民,只依靠军人,而且有执行时过于仓促,领军人物临阵脱逃,对于政变时沙皇镇压的残暴和血腥程度没有做好准备等因素,政变失败了。

但他们的行为真的太纯粹了,真的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实践和牺牲。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叛离了自己的阶层,甚至在与亲朋战友有政治观点冲突时仍然义不容辞。

他们是贵族高级军官,他们本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却愿意为了农奴的解放和推翻沙皇的暴政而牺牲生命。

除了政变时战死的,沙皇判绞刑的,剩余的大部分参与者最后都命丧西伯利亚。

也正是这样的高尚和纯粹才受到了列宁的高度赞扬。

电影里的军人都很帅,军装非常漂亮。

在广场上被炮击的时候,为了军人的荣誉一动不动十分震撼。

最让我唏嘘的是,电影结尾回到他们进军巴黎之时(也是电影开场第一幕)。

军官们个个意气风发、年轻有为、朝气勃勃,他们本可以选择与沙皇喝香槟,但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更伟大的道路。

 7 ) 救国同盟

制作很精良,每个画面都很宏大,很美,配乐也很燃,但是画面的剪辑略无语,特别是时间过渡的剪辑,太生硬了。

再开说说剧情方面,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想要推翻专制统治,虽然失败了,但是那种无言,勇猛,无畏却是令人震撼。

“每个人都想要自由,但却没有人愿意付出代价”还有就是,可能我俄语不到家,后面没看懂,他们被处于绞刑,然后谁把绳子搞断了?

他掉下来回想以前的快乐时光然后咧?

 8 ) 新旧阵营的冲突

1826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 十二月党革命记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 先生————————分割线———————— 逆着光,他听见拿破仑对他说:我希望我的儿子以后和你一样。

1826年,他29岁。

起义失败后,他在圣彼得堡,面对尼古拉斯一世的诘问时,脸上写满了风霜,却仍然镇定自若:“你我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用的手段都有罪。

” 他也深爱俄罗斯,也曾深爱沙皇政府。

1814年俄军攻陷巴黎后,他激动地雀跃不已,在军队间高呼:“陛下今晚和我们开香槟,一切皆有可能。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年老刻板的沙皇的肯定,反而差点被军队开除。

但那时的他,脸上未曾有过岁月的洗礼,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与活泼。

他会在音乐剧的台下,向安娜告白,他会在长满野草的山坡上,把他心爱的姑娘抱在怀里,但他却不得不在起义反抗沙皇的前一天,和伤心欲绝的安娜分道扬镳。

在被贬去基辅训练时,一个军官问他: “你到底还想变革什么?

你是参政员的儿子,家境优渥” 他说:“可如果什么都不改变,我早晚会失去我现在拥有的” 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救国同盟”。

当亚历山大一世因懦弱与逃避变革而假死隐遁时,他们以为机会来了。

被下诏继位的尼古拉斯孤立无援,只能拉下脸让他的亲信恳求得到基辅军队的帮助。

1825年12月14日,俄国首都彼得堡城。

3000名俄国陆海军官兵,列队走向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

他们全副武装,刀剑出鞘,高呼“拒绝宣誓!

”“反对宣誓!

”“要求宪法!

”“要求民主!

”。

勇敢的陆海军官兵们,在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准备战斗。

他们的枪口和一阵阵愤怒的口号声,直指正在准备登基为皇的尼古拉一世。

他们差一点就赢了。

如果他们不曾被傲慢与内讧蒙蔽了双眼,如果他们勇敢举起枪向尼古拉斯的脑袋瞄准,如果他们没有盲目自信“尼古拉斯的近卫军不会对自己开枪”,如果他们没有对军队中的蠹虫心慈手软,如果他们没有遭受小人背叛。

或许就像他告诉尼古拉斯的那样:“如果当时,我回到我的军队中去,带着他们攻打皇宫,我们现在的谈话,会不会还是这样?

” 也许救国同盟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留后路,谢尔盖准备起义的前一晚,未婚妻安娜和他见面,可到了最后,安娜非常伤心地告诉他:“我一路走来,畅通无阻,因为他们尊敬你。

我为了你而来,而你不是”她或许知道这可能会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可他已是“身在桎梏,心已千里”。

在起义失败,陷入僵局,军队只剩下1000余人的情况下,谢尔盖还会激励将士:“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也只剩下了1000人”。

他拿起团旗,他喊到:“我会始终和我的士兵们站在一起”他们成排坚定的向面前的敌人走去,哪怕每走一步就有人牺牲,哪怕敌人们已经在炮筒里装满了弹药。

被捕后,尼古拉斯坐在他的椅子上,这位自认为并不暴戾的沙皇对谢尔盖说:“你是个聪明人,如果皇帝能被武力威胁,那就不配称作皇帝,而你如果在起义前能够告诉我,那件事就不会发生了。

”29岁的谢尔盖没有沙皇不可一世的傲气,却饱经风霜。

门后,是尼古拉斯的儿子,年幼的亚历山大二世。

他懵懂地问父亲:“他们会被绞死吗?

”而尼古拉斯只能抱着他,无言以对,他看到儿子离开的背影,像极了那个端着香槟的叫谢尔盖的家伙。

当谢尔盖和他的盟友们被送上绞架时,绳索突然断裂,他和战友重重的摔倒了地上,头上流着血,他挣扎着坐了起来。

恍惚中,他看见当年攻入巴黎时,他还是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他端着一盘子香槟,激动地想和沙皇共饮,而年老的亚历山大一世欣然接受,尼古拉斯站在亚历山大他的身后,阴鸷的眼光紧紧盯着谢尔盖,谢尔盖头上留着血,他对着尼古拉斯坦然地笑了。

也许岁月在变,而他依旧是那个曾被拿破仑告知:“我希望我的儿子和你一样”的少年。

 9 ) For who and how?

这部电影是讲十二月党人革命的,画面很好,到处都是大长腿的俄国军官上演各种制服诱惑,难免让人荷尔蒙爆棚,后半段的战争场景拍摄的也非常逼真。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和历史是偏离的。

电影的主旨是,贵族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为了把权力赋予给人民,和沙皇开战,最后失败并牺牲的故事。

但是,这个视角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出入。

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结束,可能需要我们更仔细的探讨。

君主--高级贵族--低级贵族,它们的利益在当时是不一致的,十二月党人所拥护的君主立宪最大的受益者是低级贵族。

《1640年英国革命史》这部书很详尽的描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那一段历史,国王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矛盾不断,而大资产阶级在中间首鼠两端。

如果碰到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们就和君主一起开心的剪小资产阶级的羊毛。

如果君主让人不能忍受,他们就和小资产阶级一起高喊“平等、自由和宪法”。

这部电影也一样,如果没有遗诏,老大康斯坦丁也想争夺王位,那么这个革命还有胜利的可能。

可惜,康斯坦丁无意于王位,所以,议会选择了尼古拉。

另外,对于年轻贵族的革命,究竟是想把权力赋予给人民,还是想把权力赋予给自己(贵族阶级),我觉得更可能是后者。

也就是说,电影最后所说的人民,可能并不包括农奴。

而不是像某些人谈的那样,自己掘自己的坟墓,为了把自由和平等带给所有人。

骑士精神很让人向往,但往往是戏剧效果多于实用效果。

俄国的近代史,风起云涌。

即使100年后,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对解放农奴仍然有保留,有犹豫。

影片中的人们为自由而战,为真理而战。

但是,真理和自由不会赋予你胜利的保证。

为了胜利,人们永远需要更多的准备。

对于真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这是不错的电影,至少比国内很多刻意讨好观众和好莱坞的大片好太多了。

还是值得看的。

 10 ) 真实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成立革命组织,谋划起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

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亡,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起义,均遭失败。

后五百多人受审,五位首领被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

他们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1825年11月19日(公历12月1日),在南方塔甘罗格军港检阅军队的亚历山大一世突然病逝,8天后这个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宫廷内部出现了一片混乱。

按照皇统世系,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皇位应该由他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继承,但康斯坦丁因为与同一个皇族没有血缘关系的波兰女子结婚,已宣布放弃皇位。

亚历山大一世生前指定了第二个弟弟尼古拉为皇位继承人。

但有关的诏书在亚历山大一世生前并未公布,而是密藏于东正教教会、枢密院和国务会议。

因此出现了尼古拉向远在华沙的哥哥康斯坦丁效忠,而康斯坦丁坚决拒绝皇位,并根据亚历山大一世的密诏向在圣彼得堡的弟弟尼古拉效忠的场面。

因华沙与圣彼得堡相距遥远,往返书信无法及时送达,因此在俄国形成了十余天皇统中断的混乱局面。

十二月党人决定利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势,赶在皇位继承人尼古拉举行再宣誓继位的12月14日(公历12月26日)前发动军事行动,迫使新沙皇和枢密院宣布改制。

他们选举了近卫军团长谢尔盖·彼得罗维奇·特鲁别茨科伊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并且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同时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全国农奴。

12月14日晨,由十二月党人军官带领的近卫军团体按照计划开进彼得堡的枢密院广场,在彼得一世的纪念像下近卫军排列好战斗方阵,到下午起义军人数增至3000余人,周围还有2万余名拥护起义的老百姓。

然而尼古拉一世早有防备,他在12月14日凌晨就紧急召开国务会议宣布继位,又命令枢密院议员向他们举行效忠宣誓。

然后又派出大量的军队将枢密院广场层层包围,这时原定担任起义军总指挥的特鲁别茨科依临阵脱逃而不见踪影,起义军和周围的老百姓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因而延误了战机,而便于尼古拉一世调兵来镇压。

在尼古拉一世数次下令开炮之后,广场上响起了激烈的炮声、枪声、人喊和马嘶声,起义最终被镇压,被打死的起义军官兵和老百姓共计1271人。

起义失败后,沙皇政府成立了“秘密审讯委员会”,对参加起义的人进行审判。

十二月党人领袖彼斯捷尔、雷列耶夫、彼得·格里戈里耶维奇·卡霍夫斯基、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别斯图热夫·柳明以特等罪被处以极刑。

有数千名起义参加者被处以重刑,有121人被流放到人烟稀少、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自愿抛弃优越富足的贵族生活,离开大都市,选择跟随自己的丈夫的长期流放的生活。

普希金为了纪念她们写了《波尔塔瓦》

《救国同盟》短评

建议配合油管epic history TV频道对十二月党人人事件的介绍,不然看的云里雾里。

8分钟前
  • 猪猪侠Fung
  • 较差

如果他们成功了,就不会有十月gm,恶魔便不会降临

12分钟前
  • 号代行
  • 还行

剧情有点零碎,但是体现了贵族阶级革命的先天不做,自身的软弱性

15分钟前
  • 浩天
  • 较差

只有服装还行

20分钟前
  • 西八超人
  • 还行

电影本身不太行,就几个镜头还挺美(但cg味也很明显)。PS,半封建半布尔乔亚的十二月党人天然软弱,想革沙皇的命肯定是不行滴。对付专制主义毒菜政权还得看列氏样式的party。

24分钟前
  • 冬眠不觉晓
  • 较差

小时代版的革命,一群帅哥的过家家不知是拍的不行还是史实如此,场面一度混乱

28分钟前
  • Mobius Sorel
  • 还行

服化道尚可,但是叙事和人物塑造都太差了

32分钟前
  • 云雀宝宝
  • 较差

脸盲了

34分钟前
  • 人中赤兔
  • 还行

最后一幕我看了好多遍哈哈哈哈好

36分钟前
  • ko
  • 推荐

皇帝孤身单骑面向叛军与其对话。炮兵不肯点燃引线开炮镇压。缺乏缜密的计划,广场溃败草草进攻要塞。人民也不了解这些青年意欲何为。狂人以为永远改变了俄,在我们俄罗斯,谁不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尼古拉一世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角色,展现另类美感。旁白宛如科教片,展现主创电影语言的贫乏。配乐过于现代,失去贵族悲剧感。片尾梦回巴黎举杯香槟像是一种和解。

39分钟前
  • 醒来的风车
  • 还行

其实风格和手法感觉有点参考《樱田门外之变》

41分钟前
  • 山洋芋
  • 推荐

7.5/10 这片比看之前预期的要好。之前看的不少批判点(立意模糊、抹黑十二月党人等等)并不认同。要说缺点就是线络有些散,角色塑造并不亮眼,以及审美上和剪出来的宣传片不是同一路数。最后的绞刑,响起的确是胜利的轻松配乐,男主在死前记忆回返一切的开端,这片的结尾单独值半星。

42分钟前
  • ruyine
  • 推荐

十二月党人的挽歌,作为既得利益者能够为了变革流血牺牲,实在是太难得了,电影画面、场景都很有质感,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场革命的浪漫和残酷,可惜文戏太单薄,没能充分表现十二月党人的先进思想,毕竟思想是革命的灵魂,所以电影本身值三星,为这群伟大的年轻人加一星

45分钟前
  • 时宜
  • 推荐

这么好看的电影竟然评分这么低

46分钟前
  • David Wang
  • 力荐

书上一页纸的内容硬是拍了两小时,纯粹革命当天情景再现,完全没有内涵可讲。唯一收获是以为这造反是冲啊杀啊,结果优雅得过分。学法国没前途啊同志们!(虽然军服是真的好看)

48分钟前
  • Porco
  • 较差

片尾幻想着亚历山大一世接受了近卫军军官的敬酒,和军官们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庆祝着胜利。根本就搞不懂这是想表达什么?沙皇又不是小伍长,沙皇永远就是沙皇,他们不可能是拿破仑式的君主。

51分钟前
  • Thomas Young
  • 较差

结尾神来之笔,服装道具摄影精良,节奏略乱。需有些许十二月党人知识作为观影前提。

56分钟前
  • 贝克街卢平🏃
  • 推荐

太过混乱,这个节奏也很奇怪,戏剧冲突也不清晰,本来还因为有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戏份,结果只有个未婚妻?好怀念布罗茨基的小于一啊,对于彼得堡的描写真的是情感满溢出来,可惜丢学校了,还没看完。

1小时前
  • 侍酒郎
  • 还行

沙皇和十二月党人目标一致道路不同殊途同归?对封建统治阶级持中立同情态度,虚化血腥镇压中对平民的屠杀,片尾与帝俄和解的香槟怎么也不对味,有辱英雄?1825年后世界历史上除保皇派和沙皇本人外想不到有谁持这种史观。在叙事上也没抓住十二月党人的政治才华,虽仍以褒扬为主,但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单薄天真。三星给在场景还原度高,军事细节细腻,bgm好听(切入时间不合理),以及故事本身的悲情色彩。

1小时前
  • 林不空
  • 还行

画风、配乐、服饰皆美

1小时前
  • 加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