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回去的地铁上都还在刻意的观察周围的人,玩手机的,刷微博的,虚眼看对面的,无所事事的,然后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那段经典的倒退,讲述早晚几分钟出现于某地的差别,有可能是车祸,有可能是邂逅,接着觉得“交汇”是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件事,因为不同的目的,因为不同的原因,因为不同的巧合,在这个时间段,大家坐上了同一趟车。
其实无解。
就如你和我相遇是无解,而我和你分离同样无解一样。
片子没有过多的台词,但幸而有汤唯自然的眼神,隐忍,隐忍,再压抑。
一个弑夫并坐了7年牢的女人又能有怎样的要求,即便有,又怎样,重新遇见初恋,又怎样,过去终究是过去了,这一切在7年之后对于你来说都是改变,而对我来说都是没变。
爱是无需语言的。
虽然就如巴别塔一样,我们的沟通一直存在障碍,但我依然能感受你的感受。
我感受到你笑,于是我说“好”,我感受到你难过,于是我说“坏”,我能从你的闪烁的眼神里看见你对我回应的惊讶。
本来我就读得懂你。
没有谁和谁能亲密无间。
人和人之间,怎样都有距离的。
猜心又如何,肚子里的蛔虫又如何,始终是有距离的。
但要的就是你一句“我不需要了解”。
你过去的痛,你过去的伤,你过去的遗憾。
即使我懂,也不是我帮你受的,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给现在的你温暖就好。
也许这温暖是,一个长长的吻。
你开心吗?
西雅图是个充满邂逅奇遇的地方。
片子中间有一段就像西雅图宣传片似的,拍得俏皮可爱。
雾蒙蒙的天,下不完的雨,出太阳过节。
这不禁让我想起故乡成都。
继而想起《西雅图夜未眠》,同样是一个爱上陌生人的故事。
最后会心一笑,去西雅图邂逅一个陌生人吧。
也许他会跟你走,并约定你互相等待。
晚秋如果爱情也有四季那么我把春天给了一个我爱的人把夏天给了一个爱我的人然而他们注定的离去却如秋风渐凉直到晚秋未冬之时邂逅一个相爱之人可以让我在多年后依旧在约定的地点感叹那韶华的逝去“hi,it's been a long time。
”Late autumn。
没错,这是部爱情片,但你要知道,不是所有导演都傻到通过战争讲战争,不是所有导演的目标都是“还原”。
我们无法通过事情本身来将它自身讲明白,而往往要借助外物,死盯着纸钞并不会让你更多的了解人民币,你懂得有节制地花钱的确是好事,但这与经济无关。
同样,通过仿照生活把故事拍得极具拟真性,我们什么都谈不明白。
开场后没多久,手表这一意象就被引入男女主角之间,随着情节开展,二人围着手表周转;显然手表代指时间。
直到男女主角在碰碰车场为一对分手的恋人配音时,主题的揭示达到高潮:恋人像走在向后传送的履带上,时间不断重置,最终两人走到一起,夜幕降临,二人翩翩起舞。
虽然比起影片主角,跳舞这对男女有些难看,我也不觉得二人可称得上舞姿优美,但这舞蹈揭示了主题——内在时间通过修复得以绵延。
对时间的认知基于我们内在对时间进行的划分: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可以检查一下安娜的每个时间段:爱上A——嫁给B——生活压抑;嫁给B——生活压抑——A要与她私奔;生活压抑——A要与她私奔——被B打得昏死;A要与她私奔——被B打得昏死——进监狱。
实际上,在内在意识中,我们无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分割开,后者永远产生于前者并蕴含前者。
我们来检查一下安娜的时间流,它不是连续的、流动的,而是僵化的、断层的,爱着A的时候她绝不会想到嫁给B,嫁给起初很疼她的B绝不会想到由于B疑心重又使她生活压抑不堪。
即便爱着A的时候,她的时间也不是流动的,因为她爱他爱得“甚至可以为他去死”,这种爱情里是没有时间的。
这下我们就知道了,安娜的内在世界里时间是僵化的、断裂的,连她自己都充满痛楚地问“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一个人走路,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产生于又包含着前一动作,并且预示着下一动作,如果一个人抬腿、迈步的时候突然绊倒一块石头上,他就会向前栽倒,而栽倒这一动作,并中断了走路这一行为的流畅性,它是机械的、僵化的,这是使柏格森发笑的原因,但疼不疼只有摔倒的人自己知道。
直到勋在安娜的世界里置了一块手表,安娜世界的时间才开始流动起来。
想与一个人发生联系,将他黏住毫无意义,这也是总有些人感叹“为什么对他那么好,却还是换不到他的拥抱”的原因;重要的是与他的内在世界发生联系。
我们看到在蹦蹦车场追逐时,安娜的面部表情还是僵硬的。
直到安娜倾诉自己的过去,勋才和安娜的过去有了接触,虽然两种陌生的语言远没达到交流效果,但在安娜一方,过去已经向勋开启了。
之前说到安娜的时间是僵化的、断裂的,她并没有现在与未来,只有过去的一团乱麻零散堆积在世界里。
所以,可以认为安娜的整个世界就是过去,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将她的过去锁定于她的家族和她爱的王晶。
好了,这下能解释清,勋来参加安娜母亲的葬礼并与王晶打架后,表情一直僵滞的安娜何以大哭一场,随后又何以与勋建立了更深的情谊了,即便她俏皮地付给他十元钱。
其实这时候,安娜完全可以算作勋的情人了,她的内在世界里时间流已经被激活:一个蕴含着过去的现在。
我们再看勋。
其实勋的内在世界里时间也是僵化的,我们不知道他从何而来,将往何去,只知他是鸭。
所以,他在对辜负了安娜的王晶说“逢场作戏有什么不好”“我能让安娜笑,你能让她笑么?
”时是真诚的。
直到最后一次上车,二人的时间虽然已被激活,但尚未得以紧密连接并毫无阻碍的流动,因为它不指示未来。
两个人在车上假装初次见面,像正常人一样谈论以后的打算,安娜打算回中国,勋打算开餐馆,但实际上他们谁也没想过未来。
我们已经来到影片末尾。
富婆死后,勋被她老公栽以命案。
勋的世界的时间流突然被截住了。
当你截住当下,过去就会无限放大,过去的无限放大又会使我们加倍渴望未来。
因为对过去的意向仿佛使我们获得过去曾有的知觉,当这种知觉无限扩大,身处当下的我们会对此采取行动,即意向未来,用现象学的说法,过去、现在、未来是有同一性的。
最后长达两分多钟的热吻并不是为了夺取观众眼球,而是告诉我们,勋对未来有了渴望,即与安娜一起生活下去。
直到这时,他和安娜的时间才流畅起来,达到绵延状态,他们从过去来到现在,在现在约定未来相会。
影片结尾是一个近于枯燥的长镜头:安娜坐在那等人。
导演安排等人等到这种时间长度,所等的人最终通常会出现。
但几分钟过去,安娜只对空气说了一句好久不见,不免让人失望,似乎多余。
然而,正是这段戏才表明电影的最终完成。
我们可以注意到,等待的时候,安娜并非木偶一样呆滞不动,而是随时留心周围的情况,一旦听见脚步声、开门声就会迅速望去。
由于此时的安娜已完成了内在世界的时间修复,她所处的当下并不是僵化的干枯时间段,而是流动的丰盈的:过去有人要她等待,她正在等待他的到来,与她开启一个新的未来。
也正由于内在时间的恢复完成,她才会感到“split a long time”。
【寫於第一次觀後】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关注韩国电影的日本电影学者佐藤忠男,几乎每年都会往返日韩两国多次,就是为了看上几部新上映的韩国电影。
在其所著的《韩国映画精神》一书中,开篇就提到了他对于韩国电影的最大遗憾,便是没有看到1966年上映的李晚熙导演的《晚秋》。
这其实不仅是佐藤忠男的遗憾,也是所有喜欢韩国电影的人和韩国电影人的遗憾,因为李晚熙的《晚秋》至今已没有完整胶片保存。
个人认为,对于老电影的保存有两个方法,一是技术上的修复与收藏,二便是当代电影人对于原则进行翻拍,把经典介绍给新一代观众。
今年韩国电影界有两场翻拍六十年代黄金时期杰作的重头戏,金绮泳的《下女》与李晚熙的《晚秋》。
其实这两部都不是第一次被翻拍,《下女》金绮泳自己翻拍过两次,《晚秋》韩日几位导演翻拍过三次。
林常树的《下女》虽然较原版有较大改动,但毕竟这算是除金绮泳自我翻拍以后的第一次。
50年过去了,韩国能用的起下女的自然不会是早已遍地都是的中产阶级了,改动完全可以理解,能够成功入围戛纳主竞赛也算是某种肯定。
但《晚秋》则完全不一样,完全与阶级关系等社会因素无关的故事,按理说昨日与今日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前三版的导演都没有对剧本进行太多的改动,但这一次进行翻拍的金泰勇导演却是十分有胆量,把《晚秋》彻头彻尾地改造了一回。
由于对前几版的《晚秋》情有独钟,一直在关注着李晚熙版《晚秋》的修复情况,当去年末传出金泰勇打算翻拍《晚秋》时,更是兴奋不已。
年初就已杀青的《晚秋》,一会儿传出有可能入围戛纳的可能,戛纳过去了没被选上,又传出有可能入围威尼斯的可能,威尼斯公布名单了还是没有,最终入围多伦多在北美进行了全球首映。
不能像同样是翻拍作品的《下女》入围一线电影节,可能会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实力问题。
看罢这新版《晚秋》,再回想一下上述传闻,完全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人说梦罢了。
这一版《晚秋》的开场戏,就让我这个看过三版《晚秋》的《晚秋》迷目瞪口呆。
原作中被隐藏许久的女主角的入狱原因,不给观众留任何余地地揭开了答案,谋杀亲夫。
接下来又是给我来了个踉跄,女主角的名字也告诉了观众,Anna。
这两个细节都是原版的精髓所在,具体为何,真对《晚秋》感兴趣的可以找其他翻版观看。
原有的来监视女主角的女警察也很与时俱进地变成了一部手机。
毫无疑问《晚秋》中堪称经典的三人线性排列(http://www.douban.com/note/64536646/)也不会存在了,失望至极。
当然失望还不止这些,《晚秋》本应该只存在男女主人公两位主角的电影,大胆的金泰勇导演硬生生地又给女主角添了一个吵吵嚷嚷的大家庭,这个家庭也会是后面极度失望的根源。
度过前半部分令我无语的四五十分钟以后,随着男主人公职业身份的确认,突然又感觉有味道了。
原版中女主人公因为谋杀亲夫而对异性产生障碍,但是这一版的男主人公是个鸭子的话,又有一种反转的意味。
但这绝不是反转,这会是结局令我彻底奔溃的根源。
《晚秋》是一部爱情电影,当然少不了一些浪漫的爱情细节。
虽然没有了前几版发生在火车上与火车站里的微妙细节。
但金泰勇新创造的两个场景却也令我深深地感动,游乐场里的配音戏中戏与女主人公教男主人公中文。
但这短暂的感动只是极度失望的开始,下面近似荒谬的变动一波接一波而来。
原版中女人公一个人前去为刚过世的母亲扫墓,正符合这晚秋的丝丝寒意。
但新版中却是一个隆重的中国式葬礼。
用隆重来形容明显是不够的,男主人公竟然在葬礼上与女主人公的初恋争风吃醋,大大动手起来。
本是应该很萧瑟的晚秋时节场面,居然变成了一场三角恋闹剧!
闹剧还在延续。
原版中在女人公返回监狱的途中,因为火车故障给两人多出了一个小时。
新版没火车,但高速巴士可以遇上大雾。
雾,秋天的雾,美国的雾,美啊。
但“哗”地一下,这意境又没了。
男主人公不仅是鸭,最终也以谋杀包养他的富婆的名义被捕,从此一去不返。
而原版呢?
《晚秋》这样的爱情故事和李晚熙导演少有的几部爱情电影,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含蓄。
李晚熙作品的男女主人公,是那种含蓄到极致的类型。
往往是最终离别时,才会不好意思地问对方叫做什么。
当然谁让新版的故事背景在美国呢。。
金绮泳在翻拍《晚秋》时,易名为《肉体的约束》,这一名字也点名了《晚秋》的两个关键词,肉体与约束(约定)。
但这一版,故事发生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之中,女主人公第二面就说了,“Do you want me?
”,但全篇却没有了这一次关键的情欲戏。
该含蓄的地方不含蓄,该开放的地方却也不开放。
金洙容版与齋藤耕一版都以唯美著称,后者的翻拍版本更有评论提到可以与《雪国》相媲美。
而这一版,几乎没有风景戏,把所有的精力都耗在三角恋与被包养上的,真是匪夷所思。
故事发生在美国,两个言语不通的人该如何相爱与沟通。
这也是我看到由汤唯与玄彬两位不同国籍演员出演的新闻最为期待的地方。
手头有的金绮泳版与齋藤耕一版的对白都在400条左右,所以我想着这新版是不是可以更为简练些。
我又错了,你不懂韩语,我不懂中文的,我们可以用英语嘛。
片中玄彬也不是说了吗,“我现在英语实力也提高了,可以自己扩展业务范围了。
”话多,一大家子话多还不够,男主人公居然真的还不停地打手机联系业务。
一个中国女人,一个韩国男人,用英语谈恋爱。
你能想到什么电影?
没错,自然是《好雨时节》。
有人问我,对于这新版《晚秋》的评价,现在想好了。
《好雨时节2》。
不是假的2,是真的2。
这片的制作人居然是许秦豪的一直合作的音乐人赵成禹。
赵成禹与许秦豪从《八月的圣诞节》一直合作到《幸福》,但《好雨时节》中许秦豪的配乐人却突然换了。
我还一直好奇着了,原来是在制作《晚秋》了。
《晚秋》大概可以看作许秦豪自《春逝》以后作品的某种延续。
新版《晚秋》除了两场爱情戏很是喜欢,对于男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也还是满意,有些惊喜。
花花公子,滑头滑脑的,像极了个人最喜欢的李晚熙导演的作品《休日》中的申星一。
只是被包养的剧情太狗血了,闹剧中仅有这么些闪光点是挽不回来的。
金洙容导演曾经为现有(2009)的几个《晚秋》版本打过成绩,李晚秋版A+,剩下的最多可以打A,我不知他会为这个新版打出如何成绩。
但我更愿意用颜色来衡量我看过的这几个版本,齋藤耕一的蓝白色,金洙容的金黄色,金绮泳的粉红色。
新版的就如海报上汤唯所穿的那件土黄色风衣,不仅仅是土黄色,更像是屎黄色。
《晚秋》创造了釜山电影节上最快卖尽的纪录,5秒。
电影节上的无论是影迷还是媒体人,相互之间问的最多话题也是,“你看过《晚秋》了吗?
” 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感兴趣不是因为汤唯或者玄彬,真心地推荐先去看现存的几个版本。
以上完全是对新版《晚秋》的无尽不满与牢骚。
美国真的没有火车吗?
几篇相关日志http://www.douban.com/note/94501416/http://www.douban.com/note/64536646/http://www.douban.com/note/64470545/http://www.douban.com/note/47472693/
金泰勇选西雅图拍文艺片真是个好主意。
第一,西雅图多雨。
《西雅图不眠夜》里Meg Ryan说:西雅图?
那地方一年下九个月雨,我才不搬去呢!
这个城市每天都在下雨,每天也都有不下雨的时候,每当宝贵的太阳从云层里露出短暂的笑脸,雾气蒙蒙,把所有背景画面都虚焦成了斑驳的色彩,汤小姐穿着裸色风衣在雾里这么一走,文艺片的味道就出来了。
第二,西雅图的多雨成就了西雅图的文艺。
透过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地平线往远处一望,Space Needle仿佛成了奇幻世界里的建筑,奇异得不真实,连带着故事也像是发生在平行世界里的故事,灰色的,浅棕色的,深绿色的。
有人说西雅图雨太多让人心情不好,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森林和雨水正相配,要是没有那么多的水汽、雾气、海山的氤氲,反而给人突兀的感觉。
水是这城市一部分,雾气中俩人跳芭蕾也不傻了,汤小姐和玄先生给跳芭蕾的俩人配音也不傻了,在大巴上把所以其他乘客都当成虚焦背景也不傻了,统统变得文艺起来。
西雅图可逛的景色不多(其实美国城市里可逛的景色都不多),但Pike market是人人都要去的。
汤姆汉克斯在Athenian餐厅里吃过饭,所以现在菜单上一个沙拉卖到16块钱大家还是趋之若鹜;晚秋里的两个人在玻璃平台里眺望过海对面的奥林匹亚半岛——那是《暮光之城》里狼人出没的地方,看,世界又奇幻了。
我站在Pike market湿漉漉的砖石地上,看鱼摊上的鱼贩子们此起彼伏地喊着口号互相扔鱼,那么大的一条鱼,一定很滑,我是接不住的。
不止是鱼,螃蟹也有普通的三倍那么大,还有手掌大的虾,整整齐齐地码在冰里。
汤小姐和玄先生倚着冰鲜柜台说话,也不怕冻着。
买好了海鲜,可以用Fedex 48小时空运到家,仍然保鲜。
西雅图的Peony(牡丹,或芍药)长得特别好,Pike market里面的长廊望过去,一条走道都是花团锦簇。
4块钱一把,带着回家,花头上还带着露珠。
Pike market旁边是著名的第一家星巴克,《晚秋》里面也给了个镜头,logo不似现在星巴克简洁的那家就是。
破破烂烂的,像个小摊。
谁能想到当年大排档似的咖啡馆如今红旗插遍了全球每个角落?
http://www.wangxiaoxin.net
原作者年总。
1.汤唯特别HOLD得住,成熟,让人相信,一点不让人担心,一直抓着钢索。
玄彬演技属于完美的失控,即便有时离开钢索让你捏点儿汗,却在最后有个漂亮的谢幕,然后你就知道之所以漂亮就在于他离开绳索的时间,他在和绳子调情。
2.汤唯一上来就处于“似乎已经演这个角色演了很久”的状态里,基本上等于“绝望”两个字。
一个人,内心沉重到空是什么样子?穷途末路的开始。
3.她在穷途末路的时候遇见他,他的每次开始很短暂,然后又有下一个开始,或者说,他从来没有开始过。
也在那个时候,已经有另外的一个女人想要为他重新开始。
4.结尾太酷,是呼吸一下都辛苦得不得了的等待。
这个叫做等待的函数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也许是五分钟,也许是约等于无穷大的NO WAY。
看着字幕从左下角一点点渗出来,等待的人也开始分泌绝望。
这是我们习惯的动作吧,等,根本不知道戈多会不会来的等。
点了咖啡和蛋糕,手在空中停下来,一个曲线也不想制造,这是所有关于等的表情和姿态。
我们演给自己看,重整了表情对周围的空气说:HELLO。
5.喜欢葬礼前后吵闹着分财产或是庸俗地从事现实生活的哥哥姐姐EX和EX的现任老婆,他们是所有绝望境地以外完全不搭噶的俗艳背景,或者忽然很想感谢他们正在如此俗艳地生活,因为这是对的。
对于生活,我们从不能好好地准备。
对于温暖,也一样。
一部充斥着悲伤、无奈的文艺电影,看完后虽不曾落泪,但会让人意味深长地回味着这种感觉。
个人觉得韩国电影优于电视剧,而此电影又是翻拍而来,已经是第5版了,又另一种的诠释,外加上欧式的艺术体现。
这种片无需刻意追求逻辑和结局,享受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可。
为爱情而弑夫的安娜,入狱7年,因母亲去世而假使3天,在车上遇见男妓的勋,一段陌生平淡的感情,在这3天里悄悄地发生着。
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通过表情、眼神来展现情感,没有滔滔不绝的共同兴趣,更多看到的是勋在努力打开安娜。
步调略慢,情节却不拖沓,将往事一笔带过,用不通的语言来诉说故事,用莫名其妙的问答来发泄压抑已久的委屈,用一句真心给一个希望。
汤唯的演技很完美,磨砺出来的那种深沉与忧伤,在她的身上化作一句质问终于爆发,问非问,她并不像将往事重提,但是至少她需要一个道歉,但是最后却还是崩溃。
整部电影都在西雅图压抑沉闷的晚秋中慢慢进行着,传达一种阴暗的心情,而结尾那句台词尤如神来之笔,道出了女主许久的等待,是他给予了她希望。
一部充斥着悲伤、无奈的文艺电影,看完后虽不曾落泪,但会让人意味深长地回味着这种感觉。
个人觉得韩国电影优于电视剧,而此电影又是翻拍而来,已经是第5版了,又另一种的诠释,外加上欧式的艺术体现。
这种片无需刻意追求逻辑和结局,享受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可。
为爱情而弑夫的安娜,入狱7年,因母亲去世而假使3天,在车上遇见男妓的勋,一段陌生平淡的感情,在这3天里悄悄地发生着。
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通过表情、眼神来展现情感,没有滔滔不绝的共同兴趣,更多看到的是勋在努力打开安娜。
《晚秋》是金泰勇执导的一部电影,由汤唯、玄彬主演,根据李满熙导演1966年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影片以美国西雅图为背景,讲述两名男女在异国他乡的爱情故事。
这部影片细细品来有几处场景是为汤唯量身打造。
比如娱乐效果最强的游乐场“配音”片段,不但可以让汤唯展现出色的英文,并且对于一贯沉郁的她而言,这是难得强悍的时刻。
至于在车站与勋讲述自身经历一段,其切换到华语模式后随即游刃有余,台词功底可谓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等到众人葬礼后见面,玄彬引发爆笑的“叉子”桥段,突如其来的大哭成为了最歇斯底里的宣泄。
那个时候,隐忍的王佳芝,曾经在轩尼诗道相亲的傻丫头和云南腾冲的村妇化为一人,那便是漂洋过海来爱你的安娜。
她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却好在没有错过应该遇到的人。
泪水滂沱,闻者动情。
金泰勇版的《晚秋》完全颠覆了好莱坞的叙事方式,用一种颇似实验艺术片的形式来营造影像,甚至插入了带有幻想性质的现代舞段落,全无商业片的套路。
该片在国内上映后,取得了令人咋舌的票房佳绩——汤唯的“文艺”气质在《晚秋》中展露无疑,有效传达了影片的旨趣,对票房功不可没。
《晚秋》不是跌宕起伏干脆利落的犯罪片,也不是情意绵绵结局圆满的温情片。
这两个小时所叙说的是一个发生在短短三天之内的故事,发生在一对连爱都没有说出口的男女之间。
他们命运的轨迹像两条相交线,命运只留给他们短短三天的交集。
她是在监狱中生活了七年的囚犯,他是游玩花丛的浪子。
他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只能用英文来做中介语。
哪怕她说出最撕心裂肺的回忆,他也只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出回应。
七十二个小时的时间,虽然能够让她呼吸到一点新鲜空气,却无法改变她生活悲凉的色调。
七年前,她的青梅竹马恋人在关键时候抛下了她,而她却心甘情愿为他销毁证据,为他顶下罪名,自己独自锒铛入狱。
出狱后,她对这个告别了七年的世界不知所措,又对周围的熙熙攘攘无动于衷,以至于当勋一次次来搭讪,她也只是冷漠地回应。
他给她电话号码,她转身就扔进垃圾箱。
他给她手表当做抵押,她连扬眉都不屑。
记得安娜有一次在街上逛着,忽然走进一家店买了一身新衣。
因为在监狱中太久没有戴过耳环,耳洞已经长合了。
但她还是坚持着,用力而缓慢地把耳坠戴上去。
她的表情是隐忍的痛苦,仿佛只有在这样刺痛感的噬咬之下,才能重新唤醒自己对美的感知。
可是在接了一个监狱打来的检测电话之后,她马上又把新买的衣服全部丢弃在公共厕所。
被爱人抛弃的记忆依然痛入骨髓,氧气稀薄的监狱生活也让她连微笑都艰难。
警方定时打来的电话提醒了她,这三天的自由不过是昙花一现。
也许,她宁愿自己的心不要醒过来,因为以前已经痛得太彻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即使给自己的心城筑起重重高墙,也抵挡不住爱情在一刹那之间的温柔入侵。
即使用理智说服自己千万遍,也无法阻止感情的飞蛾扑火。
他带她参观西雅图,所有人都在欢呼,唯有她从头到尾都是默然。
他们在废弃的游乐场偶遇一对陌生恋人,他们一起对口型想台词,给那对恋人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情节。
在温情的音乐声中,他牵着她的手一路狂奔。
——我多想这样拉着你一路狂奔,把所有的过去甩在身后。
全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我们的影子。
他给她一个夜晚的童话,让她相信这世界还有美好。
可是喧嚣的人声又一次把他们拉回了现实。
这是幽灵市场的参观,一切都是幻象罢了。
安娜是什么时候动心的呢?
我想应该是在勋留她一个人在旅店里的时候。
她一个人回到房间,看着白天被撞坏的台灯和撞出一个洞的墙壁。
她试着也去撞墙壁,想体会他当时是有多么痛。
——多希望我是你,便可与你同在。
这,不就是爱一个人最典型的心情吗?
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需要在观影之后慢慢回忆,这样缓慢的浸染带来的却是最深的感动。
比如说,影片结束了我才反应过来,勋在知道自己被冤枉的时候其实心里想的不是玉子,而是安娜。
他抓紧最后的时间找到她,给她一个漫长的拥吻。
明明知道自己即将身陷囹圄,生死不明,他还是承诺在那个车站等她。
他给出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其实只是为了给她出狱的动力和希望。
他深知自己只是她人生的一个车站,却希望她的人生能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继续。
那一次吻别,他心中感受到的应该是重逢遥遥无期的凄凉吧?
而她荒芜已久的心,却在这深深一吻中重新萌生出对爱情的希望。
她去买咖啡,也不忘给他多买一份。
可是她一个人拿着两杯热咖啡,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踪影。
她四处张望,跌跌撞撞,咖啡泼了一路。
回想去西雅图的路上,在这里停车时,她一个人喝一杯热饮,他笑着过来跟她搭话。
而此时,天地茫茫,他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只有泼了一地的咖啡,证明他曾经在她生命中出现过。
电影结束之后,仔细回忆后我才发现,整部电影里男女主角之间从来都是不言情的。
他们从来没有直截了当地把爱说出口,也许是因为语言障碍,也许是因为相识太匆匆留下太多来不及说出口的话,也许更多是因为他们双方都知道这段末日之恋没有明天。
可是没有对白又如何?
爱情本就应该是两个人私享的秘密。
人生那么长,期许一个相濡以沫,执手终生的伴侣,也许太不切实际了吧?
但是安娜和勋之间短暂的相恋,又何尝不是让人留恋难忘的人生风景?
他们其实经历着相似的人生轨迹,都被冠上了本不应当承受的罪名,成了一生都卸不下的桎梏。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是否正是这样一份冥冥之中的惺惺相惜,让他们在短暂的交会中触摸到了彼此灵魂中的最痛处?
哪怕他只是她的车站,但至少遇见他之后,她有勇气有期待驶向远方的下一站。
哪怕他留下的只是一个未竟的承诺,却成了她最后两年牢狱生活的最大期盼。
我想,缘分真是一点也没有出差错,至少在这七十二个小时,他曾向她迈步,她曾为他驻足。
No feelings
片里我最感触最大的是,她买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化了一个美丽的妆,她仿佛又像从前那么漂亮了,她似乎以为可以开始新生活了,她差点忘记她只是在假释,却被狱中打来的那个电话打碎了梦,她四处翻电话生怕错过那个电话的情节。原来新的生活,真的只是不切实际的期盼。
勋,最后应该死了吧。这部片子非常平淡,没有任何激情的地方。太文艺了。不知道导演想表现什么。
烂片、假文艺。拍得比《千里走单骑》还TM难看,导演的装B文艺之作。
群演也太业余了吧
汤唯足矣 一颗给汤唯
玄彬的造型俺是一点也不喜欢 完全怪蜀黍。电影登陆中国之前 炒的很多...就如同以前王的男人在韩国爆火 但是我一点也看不懂的样子...和我一起看电影的某人觉得晚秋超级无聊。整部片子不温不火,实在是文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汤唯的素颜和演技,改观了我之前在看色戒时对她不太好的印象。气质加分。
"be memory","goodbye".她被爱人家人全世界遗弃 连带上耳环画上红唇这片刻的蠢动都被一个来自监狱的电话轻易打破 她的孤单无助和无奈没人懂 但他懂 他给她安慰给她陪伴给她一点小乐趣 没错 哪怕只是一点 哪怕只有一天 哪怕注定说再见 已足够...
寂寞面瘫两腿分叉少妇之欲擒故纵篇,更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吐槽点太多,把男女主演换成汤灿和小小彬,这片能火!
挺寒酸的。
女人就是容易投入感情
极富情调的一场调情。
可能是想拍的文艺点 但是没有达到效果~
三星半,片子其实还不错,也一直不乏小巧思和小惊喜。但节奏实在太过缓慢,80分钟完全可以结束,太多不必要的长镜头和内心戏。ps;某些人对汤唯的吐槽简直可笑,你要一个蹲了那么多年监狱的犯人给你多丰富的表情?要不要再给你来段单口相声?最难演的反而就是平静。
汤唯其实就是玩玩面瘫,不过这部戏让我知道一种叫鸭子船的东西,有几幕拍的挺有创意的。整个西雅图与本片的调调基本融合,有点小浪漫。适合年轻纠结男女观看。虽然节奏慢到死,不过还是比很多国产烂片好看。
这就是一喜剧啊
因为这个电影爱上了这个素颜也十分有气质的女人,用心的表演打动了我
淡淡的,不喜欢
誰和我說不好來着?有多場設計都好,最喜歡葬禮後中餐館一場戲,從利用中餐餐桌的旋轉托盤(茶壺的觸碰)來處理四角關係的尷尬,再變到玄彬叉子的諧趣,最後湯唯情緒爆發的合理處境,情緒變了好多次,好看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对 但是 什么能挡得住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