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梦境

海上梦境,迷乐上海,Shanghai Trance

主演:吕聿来,田原,张恒,程枫,肖涵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海上梦境》剧照

《海上梦境》长篇影评

 1 ) …无法让人感动的电影

看到了法国电影的影子,可是没有学到人家的精髓。

琐碎现实的生活细节,可是,既然你是要抓生活的细节,那么细节处就不要做的这么粗糙可不可以??

群众演员们稍微演的像回事可不可以??

主演们不要用这么蹩脚的上海话可不可以??

一听他们讲话就觉得人物的智商有问题……大舌头,面无表情,装深沉……无法让人投入的电影无法让人感动的电影

 2 ) 难道这就是垮掉的一代

上海是个现实的城市,现实到所有人都感受到压力,无论是卖菜的大妈还是洗脚城的小姐,她们都在底层生活着,对身边的花花世界心生仰慕。

酒水妹和落魄DJ的爱情,如果放在北京或许更为合适,迷离的夜色和摇晃的人群,上海不缺乏,但上海缺乏的是那种流浪的浪漫。

所以,影片极度压抑,那噪音一般的配乐让人抓狂。

吕玉来和田原饰演的新生代或许更能代表上海80后一代的思想,他们在父母的羽翼下生长,也在父母的催促和布置下生活,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思想,但却又挣脱不开固有的束搏,于是,他们较着劲儿,在理想和现实中迷茫。

包括爱情,他们都不敢奢望,宁愿守着过去和未来的幻想,也不敢触碰那不可知的底线。

或许田原饰演的小裁缝太过于沉迷童话世界了,她内心也许是爱着许宇的,但她不能跟他在一起。

当她去上大学时,他们就已经基本划清了界限,当许宇开着摩托车在高档的小区里穿行,他发现再快的速度也已经不能追到她的脚步。

而那个张恒饰演的白领也极具代表性,她们希望能找到一个老外,可以把她们带到国外去,离开这个极烈对比下寒酸的家庭。

但那个执著的老外太过于迂腐,宁愿守着爱情在中国天荒地老,于是她只是选择离去,重新去做别人的小三,反正,她是不屑于找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因为他无法满足她所需要的一切。

弄堂,破旧的弄堂,影片开始的那个外滩拆迁,应该是十六铺码头附近,而对面就是繁华的金融区陆家嘴,这个镜头有贾樟柯的感觉,真实压抑却又充满希望,阳光在楼群中升起来,整个城市的天际线渐渐明朗。

这是现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这是这个城市最具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在经济发展的畸形社会中慢慢流失掉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似乎看不到未来,但他们从未失去理想,酒水妹为了DJ的事业牺牲掉爱情,白领为了欲望牺牲掉爱情,小裁缝为了幻想牺牲掉爱情。

这个城市已经现实得没有爱了,变得荒凉和冰冷,但他们最初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爱情。

 3 ) 小人物,大上海

熟悉而又陌生的上海场景,通篇似是而非的上海话,小人物在大城市里的生活总是显得那么无助,孤独,却又被欲望驱使着奔跑不已。

 4 ) 《海上梦境》——一座城市的双面胶

《海上梦境》——一座城市的双面胶人在都市里生活,会迷茫和冲动,尤其是中国人,要摆脱上一辈的眼光,彻彻底底地风光地活着,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情。

我不晓导演取这样的片名代表何义,海上升起的是明月亦或梦境?

或是,他寄寓了梦于自身,而非影片本身。

据悉,这是一位外籍(荷兰)导演的作品,他名叫戴获。

对中国萌发了感情,有这样的情结困惑,才最终拍成了这部电影。

《海上梦境》要体现自我意志部分肯定要比影片本身要来得多。

影片中,有两代人,垂垂老矣、灰败的上一代,和蓬勃跃动、忘乎所以的新一代,没有明确的冲突、矛盾存在,更多是一种现象的呈现,诸如这个社会和时代中的迷惘、困惑、自我挣扎。

导演很聪明,用三段故事拼接成了这个属于“上海”的电影,一座城市中,三对男女,如果可以定个名字,可以用“青涩”、“困惑”、“挣扎”之恋来形容。

每对恋人都有困惑与迷惘的处境,男孩许宇找不到工作,Jenny与男友若即若离的感情,白领张仪在两个男友间的抉择。

这几个代表人物无一例外属于青春典型的范畴,正在迈向恋爱的果实亦或从里面挣脱出来,但爱情只是摆设,导演之意是描述他们的状态,而非故事本身。

而每个故事有根连,亦这些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联接。

许宇的老母亲时常跟在后面数落他,这是街里巷末时常能见到的一种亲情方式,县镇里出来的孩子都有此体验,看似罗嗦碎烦却是爱的体现。

Jenny的父亲骂她,也是为她好,至少可以看到,她不是孤独的活着。

而张仪,外表光鲜,出入高档场所,可是却不得不回家面对衰老的父母。

于是,上海这座城市因为这种家庭关系、人物所处的环境大相异庭而显得复杂多端。

就像前不久看到的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将世界一分为二,外面的世界是让人堕落而迷醉的,而里面的世界依然是温和、无奈的,呆长了会让人挣脱不开,产生依赖性。

导演只在乎揭示这种关系性,将城市的现代性格通过影片来描述,当然,仅此三对人物身上只可窥其一斑,人物命运在大城市气候下显得渺小、迷惘,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审视这座城市本身。

将城市的两面性表现出来,倒使得电影主题有了扩展性,它既有街里巷弄的市民痞气,又兼具国际城市的现代风格。

所以,影片看似散漫,其表现的角度是极为微妙的。

导演在拍摄风格上,有类似台湾侯孝贤的长镜头,一般在体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主要人物可能不在画面内,或虚化,但固定的镜头已不能包括整个画面,观众可以在画外的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感情。

而表现城市形象时,从字幕片头的飞速行驶中,夜色中满眼烂醉的城市灯火迅疾倒退着,到许宇在高楼大厦间迷失方向,建筑物以极其雄伟的姿态笑傲苍穹,或以高空俯视的大镜像来揭示人之微渺。

驳轮、工地、歌舞厅,均在“上海”这面多棱镜上放射自己的光芒。

我只能粗粗的评价这部电影,毕竟它是一位老外看待中国的影片,本身存在着缺陷,但它的不单一化和复杂性,已足以对导演肃然起敬。

也许相较于一般中国导演的电影,它的独特性依然是值得借鉴的,让我们看到影片题材的多角度,可惜并非独创性,有很多地方也许都能找到大师们的痕迹。

 5 ) 陷在城市中迷乱

  许宇是那种我很不喜欢的上海小男生,瘦小而局促,当镜头一一掠过那些高高在上的楼房时,就更显得他渺小卑微。

把许多凌厉的建筑放在一起,城市就在你试图寻找其中一栋的时候开始翻来覆去,我也曾寻找过这样一栋大楼,走了许多许多路。

  主要演员都不是上海人,都说着不标准的上海话,这些有趣的发音很多次地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片中的上海没有《大城小事》里的鲜艳分明,它是一度灰蒙蒙的,透着金属气味的,是一座真实的城市。

这样的画面不足以令一个长久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叹为观止,但其实谁都知道,若去掉那件浮夸的外衣,上海只能是如此平凡的地方。

  相对的,演员也不够美丽,但这就像不够美丽的城市一样,不是缺陷。

我看到他们都在迷失,为工作思量,为感情煎熬,随着周身环境的变化而抛弃过去,或是执迷不悟地纠缠在当下。

于是,我们找到工作了,我们上大学了,我们拥在一起亲吻了,我们轰轰烈烈地吵架了,这些迸发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无法带来快乐,给我们安全感。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像这部电影的调调那样,飘忽而凝重,精神却在潮湿的空气里涣散。

都像这部电影的结局那样,完整地走了过场,却还是莫名其妙地接近尾声。

这不是一部精彩的片子,它满足不了大多大多数的人们,因为它所演绎的就是我们本身,没人会愿意耐心地欣赏一部太过本身的电影,就像不愿意在无聊的时候,与一个同样无聊的人为伍,麻木不仁是正常的表现。

  

 6 ) 克制过度,减法做多了

个人感觉没普遍评价的那么差,只是刻意去节制的导演的确减法做多了,搞得让观众难以去认同角色的行为,这或许也是荷兰导演对叙述的信心不足吧。

导演一方面把概念先行,把城市本身作为整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在三个故事切换间,以大段地上海夜景展示,表现出人物困于空间的窘境;另一方面却也因这先行的概念和过度的克制,致使人物行为逻辑丧失存在合理性。

比如29岁的张仪,在她荷兰男友JOCHUM说出“古老的欧洲已死,我不会回去的”时候,表现出的那副突然转阴的脸色,不去深究这个角色个人历史的话(而这历史从镜头企及的弄堂环境中相当难以被蒸发出),非常像是对上海女性的妖魔化描述;再比如吧女Jenny和Calvin的一系列猜疑和折腾关系,虽然现实里的确有太多“言多必失”的失败辩解,但这无法为两人关系的崩裂作下注脚,不给Calvin看手机、不回答质疑,我们无法从Jenny的任性和对抗中相信她的单纯,而故事大纲中,她为了Calvin音乐事业而答应夜场老板离开更是被拍得极度省略,丧失了这个角色本该具备的可爱性。

唯独许宇和apple的青涩纠结还展开得算是充分,究竟暧昧到什么程度算是会错意,少男少女不知道、家长不知道、导演也不知道。

不过,电影至少还是点出了它的题旨——这一代人渴望并缺乏的三层感觉:稳定、安全和信任。

并以大量的对摩天大楼的仰拍增强着这三层感觉。

温存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它是张仪在公园被JOCHUM抚摸的时刻、是Calvin带着Jenny飞驰过夜上海的时刻、是许宇和apple躺在甲板网兜上玩弄手指的瞬间,接下来,摩天大楼迅速将恋人包围、油井过后,大上海的天际线以强大的向心力将角色拉扯回这不稳定、不安全缺失信任的年代。

 7 ) 最像上海的爱情

  上海恐怕是一个最少找到“一无反顾的爱”的城市。

  生活得疏离,装饰的华丽,言语的隐晦,竞争的激烈,现实的明示,总之,即便想在这个城市找到友谊都困难,何况爱情。

 8 ) 还是迷乐吧·

豆瓣上原本的名字明明就只是迷乐上海在想看里呆了那么久 转正的时候偏偏摇身一变成了海上梦境我说 我要看了 晶晶说 没看明白WM说 你看电影还有要求的阿怪异的上海话 田原一如既往的那张脸和平刘海 甚至小腿的线条 微翘的嘴唇我还是喜欢她的还有吕玉来 青涩 害羞 瘦弱的样子还有那个DJ的样子 让我忍不住想起宋宁 猜想他在青春期里的样子

 9 ) 寻找田原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田原和苗圃是一个人,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找苗圃的脸,当然没找着。

过程中却非常喜欢和羞涩敏感的吕玉来暧暧昧昧的那个小裁缝,所以,求证那个叫苹果的小裁缝是谁扮演的,以及她和吕玉来的爱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入庸俗的,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全部乐趣。

非常喜欢他们躺在船上的渔网里缠绕手指的一幕,还有他们躲躲闪闪的初吻。

看了半部,开始确定苗圃不是田原,于是猜测那个与DJ同居的啤酒妹是田原,接着猜测那个遭洋人按摩乳的小三是田原,最后发现都不是,田原竟然是那个其貌不扬发育不良的小裁缝。

 10 ) 没有梦境的海上

你们的爱情,你们的梦境,自觉地交织在冰冷的城市不自觉的为你们编造的混凝土区域中。

你们的梦想,你们的生活,时刻与无情的现实相互碰撞,只有噗哧一声,没有火花。

你们在城市中寂寞空无,我们在城市外冷眼无声。

这是一个不属于你我的城市,这是一个将我们置之度外的时代。

空间,我们一直在其中左突右冲着

《海上梦境》短评

惶恐,徘徊,迷茫,疲惫,诱惑,折磨,等待,迷幻。2008的中国年轻人。

10分钟前
  • 门房大爷
  • 推荐

生活~

13分钟前
  • 推荐

没看明白,导演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轻视观众的智慧。

16分钟前
  • 眼睛亮了
  • 较差

20081201,24.调子真灰,迷茫青春,已过。不再爱。

18分钟前
  • 林小童
  • 还行

边复习着毛邓边看完的.

20分钟前
  • 王洛伊德
  • 较差

拍得比较松散,回头看看15年前的上海还挺有意思

24分钟前
  • 新翌
  • 还行

矫情

29分钟前
  • 疼疼+
  • 还行

现实

33分钟前
  • D1234567
  • 还行

田原挑剧本的眼光什么时候能不那么瞎

38分钟前
  • 🪐
  • 很差

看不懂

39分钟前
  • 我的电影世界
  • 较差

纯为了看吕玉来和田原

43分钟前
  • 暮色
  • 很差

恰到好处体现了上海这个没有“浪漫”的城市

44分钟前
  • 喵清野
  • 还行

幸运的是抽奖中了50元电影券不幸的是浪费在这个片子上。

49分钟前
  • 安安
  • 很差

妖孽横行在魔都

53分钟前
  • 达斯佛™
  • 较差

田原的上海话...额滴神啊

57分钟前
  • wing
  • 较差

上海,三十年代的摩登,新世纪的浮华。在这里荷兰导演解构为迷幻,对准底层,弄堂,人物压在高楼下的边缘,但是这种无望本身,其实是空洞的,是疏离的,透着对内里精神的不确定和奢靡的不了解,也因此,出路、未来都成了不可言说的迷茫,而这种迷茫本身,是对这个城市仍旧的陌生。

1小时前
  • Frank
  • 较差

本土电影,总要支持一下的~~

1小时前
  • RosyDorothy
  • 推荐

有我那么深爱的吕同学 也免不了催眠~

1小时前
  • 王绛绿
  • 很差

青年的生活,已经从八九十年代无意识迷茫发展到了更深一层的空虚和焦虑,无奈这就是时代转型和道德缺失的必然结果,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

1小时前
  • 夜弦映飞星
  • 还行

三段没头没尾的爱情都以不圆满而告终,沉默的画面似乎是人物内心的青涩独白

1小时前
  • lcjerem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