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第四季

The Tudors Season 4

主演:Jonathan Rhys Meyers,Henry Cavill,Tamzin Merchant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爱尔兰,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0

《都铎王朝第四季》剧照

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20

《都铎王朝第四季》剧情介绍

都铎王朝第四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季作为该剧的最终季,主要讲述乔纳森·里斯·迈耶斯扮演的亨利八世与其最后三任妻子的纠葛。华服与精美宫廷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奢靡,风格上以性爱和尺度大胆而引人瞩目,步入而立之年的亨利八世愈加散发成熟沧桑魅力,他没有停下寻欢作乐,声色犬马的脚步,在第四季中为我们呈现了阴谋与欲望的矛盾巅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前妻回家下一站再爱你幸运贩卖机猛龙特警之天罗地网我妈不是高校生坏宝贝猜火车2兄弟神的测验失笑丑闻第四季骇故事之禁锢之屋夕阳无限好四大杀手69险滩我的一夜骑士赤脚黎明亡命之逃绝对统治帕克恶作剧少女总裁假孕风波忏悔四四年八月南瓜与蛋黄酱亲友皆死绑架大明星大二神捕3

《都铎王朝第四季》长篇影评

 1 ) 习惯

昨天晚上撑住困意,看完了「都铎王朝」,终于,看完了。

心里洋溢着快乐,以及,淡淡的忧伤。

因为喜欢伊丽莎白一世,所以去探寻属于她的时代,于是看了这部美剧。

但凡涉及历史的电视剧,即便是美国人来拍,没有悬疑,没有科幻,没有动作,自然还是无聊寡淡得如同白开水。

所以这四季电视剧,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终于将它看完。

断断续续地,总是因为它的无聊而将它舍弃,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因为舍不得而将它重新拾起。

有的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了,便重新来过,如此反复。。。

折磨着我的耐心和定力。

所以昨晚,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终于解脱的快感。

早上,在上学路上,坐在车里,却忽然想到今天晚上回家再也没有一部叫做「都铎王朝」的美剧等着我了。

忽然,就怀念起来。

哦,以后再也看不到亨利那琥珀一样的眼睛,再也看不到那些服饰精致举止优雅的贵族们了。

毕竟是陪了我三年多的电视剧阿。

想起从初三开始看的「网球王子」,那样长的一部动漫,整整四年,直到高三毕业才看完。

有它相伴的四年里,我渐渐学会了网球知识,熟悉了那些比赛规则,甚至大学里体育课都选修了网球,并将发球练到了满分的地步,不得不说是对这部动画片的一种纪念。

「网球王子」的最后一集,龙马对着学长们打出了他们专有的招数,每个人都很感动,龙马哭了。

我也哭了。

是因为它的剧情,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及,我对它的感情,对他们的感情。

这眼泪里包含着终于看完了的庆幸,也有故事完结的开心,以及再也不能随着故事成长的感伤。

故事完结。

从那一刻,我们说了再见。

或许,便是再也不见。

我再也不能和你们一起成长了,以后的路,再也没有你的陪伴。

高中的时候疯狂地热爱小说,晚上拿着手机躲在被子里不眠不休,白天到学校上课再睡觉。

果真是个熊孩子,或许高考没能考好也和这个有关,但那段枯燥烦闷劳累的日子里它们给我带来了最真实的快乐和感动。

高三的时候追了天衣有凤的「凤囚凰」,每天晚上骗妈妈说要上网查资料,其实是偷偷跑到网上去看更新,每日一更,没有间断。

短短的一更小说却是我那段日子里唯一的光,照亮了我整个暗淡的高三。

随着高考的结束,它也迎来了它的完结篇。

大一那年秋天,我们说了再见。

我坐在电脑前,按住鼠标的手不自觉地变凉,心里面空空落落,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很孤独。

叹口气,悻悻地关闭网页。

现在想来,那部小说绝对不是顶好看的那种,可它却是我人生中唯一一部认真去追的小说,也因此变得与众不同。

我喜欢你,是因为,我曾经追着你,走过了那么长那么远的路。

我爱的是你,是我和你一起制造的回忆,是那时候那样喜欢你的我。

那再也无法复制的我。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为了鼓舞日本人重拾自信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了长达17年的传记小说「德川家康」的连载。

忍辱负重,最终活过了所有人的德川家康在乱世中最长寿,并最终统一了日本,开启了德川幕府260余年的统治,世界上有了后人极其迷恋追捧那神秘灿烂的江户时代。

而这部小说成为了很多日本人心中的神迹。

说到底,是长时间的陪伴让它变得神圣而无可取代。

和我对于那些书,那些动画片,那些电视剧的感情一样。

人,也是如此。

习惯这东西真是可怕。

当你习惯了一个人的陪伴,便再也无法习惯他(她)的缺席。

我习惯了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我会一直很珍惜你。

我习惯了和你在一起,所以我可以欣赏你所有的灿烂,包容你所有的平庸,甚至是那些我以为我不能忍受的缺点。

我习惯了喜欢你,所以我会一直继续喜欢你。

时间是怎样伟大的雕刻师,默默地见证着我们的平庸与不朽。

2013-10-26 20:24致:所有我遇见(过)喜欢(过)的物和人。

 2 ) 国王爱荡妇

四季的都铎王朝看过后如过春、夏、秋、冬四季。

六位王后中死了的四位也如四季那般,如夏天一样绚烂张扬的安妮·博林,若春天一般单纯放荡的凯瑟琳·霍华德,如秋日一样高雅睿智的简·西摩,若冬日一般冷静隐忍的阿拉贡的凯瑟琳。

如四季轮替一样也昭示了她们命运的必然。

当然她们的命运都离不开这位贪婪、善变、疑心猜忌的国王亨利·都铎。

其实国王只爱荡妇,但是他的虚伪让他不得不在适当的时候与荡妇说再见。

他爱简·西摩吗,不——只能说简·西摩比较幸运地早逝而且还幸得一子;当然他肯定不爱阿拉贡的凯瑟琳,这个可怜的女人虽然没有死在国王的斧头下,但是高贵的王室血统与荣耀让她生不如死;他爱安妮·博林吗,是的——因为她是聪明的荡妇,吊足了国王的胃口,没有一个男人能抵挡住这近水楼台之月——她够聪明可以参政,但是他忘了国王不缺女人缺的是儿子;他爱凯瑟琳·霍华德吗,答案是肯定的,凯瑟琳·霍华德是个十足的荡妇,但是她太愚蠢了,是国王的荡妇可以但是不可以是个愚蠢的荡妇。

爱荡妇的国王只能把所爱的荡妇送上断头台,用她们的鲜血祭奠他的虚伪。

如果亨利不是在娶了凯瑟琳·帕尔之后死掉了,不出意外他还会有下一位荡妇王后。

所以凯瑟琳·帕尔也是幸运的。

还有一个无辜的安妮王后她纯属是政治的牺牲品,如果能躲过国王的斧头算是幸运的,那么她还算幸运。

如夏天一样的安妮·博林她虽然死了,但是命运还算公平给了她一个无比伟大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她这个夏天过后是那个真正收获的秋天。

伊丽莎白继承了母亲的智慧,而且收敛了张扬。

第二季是属于安妮·博林的,它也是整个四幕剧的高潮。

安妮·博林的头颅被如风一样的斧头掠过后,都铎王朝的精彩不在了。

历史总是发人深醒,亨利八世不停的立后与废后经历六次婚姻,可是她的女儿却因为嫁给了帝国而无婚姻也无子嗣。

他费劲心思得来一子还是没有完成都铎王朝的延续。

人算不如天算啊!

三位凯瑟琳,两位安妮,一位简她们在后冠的传递中成为了贪婪国王与政治的牺牲品。

无论亨利八世爱谁,那都只能是一声哀叹!

都铎王朝里的亨利八世演技不错,帅气的让我忘了实际的亨利八世是个胖子,把他的贪婪进行到底的胖子。

当然这是历史学家说的。

我个人认为亨利八世独爱荡妇,信奉贪婪。

婚姻与宗教改革都是他爱荡妇贪婪信条下的借口。

对女人的贪婪、对王权的贪婪以及对食物的贪婪。

 3 ) 都铎男人时尚

在莎士比亚作品中,codpiece这个词把爱神丘比特称为"king of codpieces",乃是说他风流成性的意思。

再比如《李尔王》中傻子有一段著名的台词:He that has a house to put's head in has a good head-piece.The cod-piece that will houseBefore the head has any,The head and he shall louse;So beggars marry many.而亨八则是这衣服的最佳代言人,还有铁制的

 4 ) 《都铎王朝》全四季

看的第一部外国历史题材剧,制作之精良让我看到了老美在历史剧上靠谱的一面,虽说自己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不妨碍其最大程度还原了曾经的宗主国恢弘的历史片段,美国演员连口音都惊人地转成了British English不可谓不敬业啊!

有点《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章子怡的沪语敬业福既视感。

不得不说,影视剧的艺术展示手法让我对浩瀚英格兰历史中的亨利八世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我看历史剧的目的。

这位国王可谓都铎王朝的灵魂人物,从政治贡献到丰富的个人生活,给正史官和八卦戏剧文学家们都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政教权收归国王一人所有算是他最大的政绩了吧,英格兰新教的诞生使得英国成为欧洲率先脱离天主教廷干涉的新鲜土壤,这是否为今后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呢?

亨利八世时新大陆也已经被发现,人们的地理观更趋近于现代人,不过在君主专制上亨利八世或者说整个都铎王朝都是英格兰最后的黄金年代了,斯图亚特王朝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亨利在追求soul mate妻子的道路上可谓越走越远,从历史到剧集本身我都觉得他的原配阿拉贡的凯瑟琳大方得体一派旺夫相,可他一路废了娶,娶了杀,周而复始,不是妻子不忠就是视为异教徒,总之最后一任妻子如不是他恰如其时得去世了,八成也会被作为异教徒给咔嚓了,不过为时已晚,这个杀妻成性的帽子已经摘不掉了。

更讽刺的是在子嗣问题上,他不停换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诞下男性继承人。

但是可怜的小爱德华在未成年时便病故了,整个都铎王朝的灵魂就是亨利八世和她的两个女儿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奠定并支撑起来的。

如果亨利知道后来的事态发展,估计他也不会大费周章在妻子问题上了。

当然如果科学更昌明些也行,生男生女真的看男的啊,你自己的基因就是不适合生男孩,生出来也是虚弱早夭,却总是赖在上帝和女人的身上…感谢长达四季的美剧,让我对亨利八世和他的历任妻子、主教、近臣、以及三个孩子间的人物关系和具体性格上有了极为具像的认知,这对于跨国家、跨语言、跨文化圈的历史爱好者绝对是个福音,既可以当赏心悦目的剧集来观看,也可以当作半个历史教材,当年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情看《汉武大帝》《康熙王朝》《贞观之治》等电视剧的。

血腥玛丽和她后来“拨乱反正”的妹妹伊丽莎白的鲜明对比也相当清晰了,那是因为她们在宗教态度上完全继承了她们各自的母亲,前者是来自天主教及至今天仍根深蒂固的西班牙,后者是积极支持马丁路德观点的安博林,正是因为对抗并脱离天主教廷使得她和亨利的婚姻成为可能。

英美媒体评价说该剧近85%地忠于历史真实,首先我不同意“历史真实”这个名词,历史的真相没有人能看到,作为我肤浅的理解,这15%的偏离中最大的部分当属亨利八世的扮演者本人,英俊小生身材也很好,这和在与原配闹离婚之后体重就严重失控的历史描述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还有一点倒是中外皆如此,文明古国里名分大于一切,皇帝国王都不例外,你可以随时找个宫女或王后的侍女雨露均沾,但是这个女子不会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孩子也是没有名分的Bastard。

 5 ) 亨利八世——中国的汉武帝!

断断续续地、终于把《都铎王朝》看完了,作为历史迷,毫不客气地打了五星,虽然有人质疑剧集的焦点在于亨利八世的宫廷秘史,但对于想要了解英国历史的童鞋来说,不失为一部好剧。

在没有看《都铎王朝》之前,对于亨利八世的印象只是历史课本里所述的宗教改革,看完之后发现这个人实在难以用明君还是暴君来形容。

他推行宗教改革,推动英国发展,但又反复无常、残杀大臣,同时不断对外用兵,劳民伤财。

而他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与中国的一个皇帝很类似——汉武帝。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不同角度来对比汉武帝和亨利八世,如有纰漏,尽请谅解。

1、两人都是守业者。

汉武帝是汉朝第五个皇帝,经过祖父、父亲两代的励精图治——文景之治,总算汉朝到了他手里,有点家业了,所以,他才可以肆无忌惮地“瞎折腾”。

同样,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国王。

他的父亲亨利七世结束了“玫瑰战争”,开启了都铎王朝的新历史。

而亨利七世任内奖励工商业发展,也有“贤王”美称。

到他手里,自然是崽卖爷田心不疼了。

2、他们都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并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因为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前,同父异母的兄长刘荣曾经当过太子,后来被废。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第二子,但由于老大的英年早逝,亨利八世成了英国王储。

3、两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君主。

在中国,提起皇帝,刘彻能排前三,毕竟“秦皇汉武”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而且,他也当得起这个评价,《汉武大帝》片头有一句话,“他给了一个民族屹立世界的自信”。

汉族的名称因他而得。

在英国,提到国王,亨利八世一定也榜上有名。

由他一手开始的“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英国的命运,甚至整个欧洲的历史也因此改写。

4、他们都是改革家。

汉武帝的改革,分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二是政治制度,三是经济改革。

在意识形态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改汉朝开国以来的“无为而治”。

政治制度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改革,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牢牢地把握住国家的经济命脉。

而亨利八世也一样。

他在意识形态方面,推进宗教改革,信奉新教,强调个人对上帝的崇拜,而不是教会,并且倡导个人对《圣经》的解释权。

宗教改革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同时他任命自己为英国教会的领袖,提拔平民,打压贵族,加强了中央集权。

不夸张地说,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英国应该是君权最大的时期。

5、开疆拓土汉武帝的开疆拓土,这不用细说,课本里有详细的介绍。

亨利八世虽然不能与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或者再往后的维多利亚女王相比。

但他在位期间,多次对苏格兰、法国用兵;也是他亲手征服了威尔士。

6、残杀下臣汉武帝对下臣的残杀,在历朝历代里也算是排的上名的,之前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详细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68024/亨利八世也一样,从最初的大主教托马斯·沃尔西,后来的托马斯·莫尔,还有托马斯·克伦威尔等等,亨利八世用人的原则与汉武帝一样,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大臣,不需要你,就送你上断头台。

7、多次换后并且都无善终中国皇帝后宫三千,这属于正常,但能找到真爱,不太容易。

汉武帝一生有两皇后,陈阿娇、卫子夫,再加上后面宠幸的李夫人,这算是汉武帝的一生挚爱了,这些女人无一善终。

而亨利八世一生取了6个老婆,也都结局不好。

在这点上,两人又看齐了。

8、临终托孤汉武帝在经历“巫蛊之祸”后,立自己的幼子刘弗陵为储君,临死之前,托孤霍光。

亨利八世有三个孩子,两女儿玛丽、伊丽莎白,一个儿子爱德华王子。

他死之前传位于9岁的爱德华,并让爱德华的舅舅做护国公,全力辅佐。

9、一生挚友纵观汉武帝一生,权倾朝野还能得善终的只有卫青一人。

而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有一个人也一直跟着他从壮年到老年,这个人就是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

这两人除了军功卓著之外,也算是汉武帝一生的挚友。

而在《汉武大帝》和《都铎王朝》里,都有年迈有疾的大臣前往参拜风烛残年君王的场景。

这个巧合真是巧得很!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过一句话:“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

这句话用在这俩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虽然两人都有暴君的潜质,但总体而言,他们在推动历史进程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不失为两个明君了!

 6 ) Charles&Henry

历史剧是有点无聊,很抱歉的说从第三季开始我都是快进看的,但从第四季9集开始苍老的Charles就一直在戳我的泪点,最后一集Henry召见生病的Charles,当Henry说出Charles的名字时,真心hold不住了,一直哭到结尾。

时间是多么的残酷,当然演员们演技实在一流。

很多人说Henry只会用下半身思考,但如果你拥有整个王国和至高无上的权利,且周围人全都在算计你,你能做的比他更好吗?

个人来讲,我认为Henry是一个伟大的国王,我很尊重他。

我认为Charles是整部剧里最幸福的人。

他没有显赫的出身,却是Henry最好的朋友,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家庭也十分幸福,虽然妻子后来不再爱他如初,但在暮年之时依然能被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爱上,并在她的爱护下死去。

再都铎王朝最混乱的时候,是他在坚持着正义,并一直努力拯救Henry。

Charles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太帅了。

Henry和Charles的友谊让人羡慕,甚至让人嫉妒。

他俩也是剧中最帅的两个。

其实这部剧收视率不行是因为它本身的历史剧属性,但其实它也播错了时间,若是现在才开播,最近几年兴起的腐风绝对能把这部剧捧到天上。

角色的话,Tomas Moore,Henry,Charles算是男的里面最喜欢的。

女性角色最喜欢的是Lady Marry,知道她的成长史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会被称为Bloody Marry了,只能说她是个不幸的女孩。

但其实Henry若不是生为国王又何必这般过完一生。

Ann Berlin这个演员演技太棒了,也许没人真正喜欢这样的女人,但谁能不被她吸引?

也许对于对历史无感的人这部剧实在太长,显得乏味,有一部电影《鸠占鹊巢》是微缩版的都铎王朝,娜塔莉和斯嘉丽两大女神主演,还有小黄瓜加盟,也很好看。

但毕竟是电影,故事的丰满度会差很多。

至于女王神马的,我还是觉得《年轻的维多利亚》最好看,那绝对是皇室绝恋啊。

 7 ) 第一代Suffolk公爵Charles Brandon,以及Henry Howard的一首诗(Showtime,S4E4,37:32)

找到一本书《History, Fiction, and The Tudors —— Sex, Politics, Power, and Artistic License in the Showtime Television Series》,基本上是谈一谈历史事实和这部剧中演绎的人物事件的关系的。

其中第九章介绍了Henry VIII的几位朋友,包括William Compton(死于sweating disease汗热病,剧中和Tallis有一腿)、Henry Norris(和Boleyn们一起被砍头)、Thomas Wyatt(剧中和Boleyn有一腿的诗人,真实经历还算挺复杂)、Francis Bryan(剧中和Thomas Seymour跑去欧洲抓Regenald Pole那个)、和Charles Brandon。

Charles应该算是Henry的朋友中最显赫的(被提升为公爵时他是全英格兰仅有的三个公爵之一),和Henry的关系应该也是最好的(一声不吭娶了亨利的妹妹,居然没有像Henry Norris一样被性格暴躁的亨利给弄死,简直就是不可想象;而且最后只是罚了钱就啥事没有了,啧啧)。

他(1484生)比亨利(1491生)大七岁,比亨利早两年死(1545和1547);如同他在剧中每集出现一般,真实历史中的他基本上也陪伴了亨利一生;不论嫁娶、结盟、对外战争、剿灭叛乱、或者宫廷斗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以下为该书第九章中关于Charles Brandon的部分,括号内为笔记。

Of all Henry’s close friends depicted in The Tudors , Henry Cavill’s portrayal of Charles Brandon, Duke of Suffolk, figures most prominently. Cavill appears in every episode of the series, and his performance is often crucial to the story. The Tudors’ Brandon is shaped and manipulated by the demands of drama, though his real history is hardly less fascinating than the fictional one in the series. Like nearly all of Henry’s closest friends, Brandon came from a gentry family with close connections to the court. His father died at Bosworth in August 1485, serving as Henry Tudor’s standard-bearer—killed in the final moments by Richard III himself. Fatherless as an infant and losing his mother by his tenth birthday, Brandon was probably raised by his uncle, Sir Thomas Brandon, a prominent figure at the first Tudor’s court. He began modestly, serving Henry VII at table, but by 1507 was an esquire of the body. More importantly for his relationship with Prince Henry, Brandon was an acknowledged master of the joust. His first known appearance in the lists was in the tournament held to celebrate Prince Arthur’s wedding to Catherine of Aragon in 1501. Prince Henry would have witnessed Brandon’s performance, and we must assume that he was impressed. Martial skill was important to Henry, and Brandon was possibly the best jouster at court—though he was shrewd enough to know that when engaged against the king, winning was not necessarily everything. (Charles出身士绅家庭,父亲1485年在玫瑰战争期间战死,被理查三世所杀。

十岁失去母亲,之后应该是被叔叔Thomas抚养;Thomas当时在都铎的宫廷也很显赫。

Charles非常擅长马上枪术joust,就是剧中两个人骑着马拿着棍子互戳。

他第一次有记载的出现在1501年Henry的哥哥Arthur娶Catherine of Aragon的婚礼上;应该在当时他的枪术被亨利所欣赏;他的joust很可能是宫廷中最好的。

)By the time the action of The Tudors begins in 1518, Brandon was well established as the king’s most intimate friend. He and Henry participated in many tournaments as a team, dressed in identical suits of armor, challenging all comers. At the same time, Brandon began accumulating ever-increasing marks of Henry’s favor: marshal of the royal household in 1511, a knighthood in 1512, master of the horse in October of the same year, and the Order of the Garter in 1513. Henry elevated Charles to the peerage as Viscount Lisle in 1514, an exceptional honor—very few of the king’s friends ever received a noble title. His good fortune continued when in February 1514 he became Duke of Suffolk—one of only three dukes in the kingdom. Proof of the strength of Henry’s regard for Brandon came in the aftermath of his impetuous marriage to the king’s sister Mary in February 1515. In depicting these scenes, The Tudors sacrifices accuracy for drama. Perhaps in an effort to simplify the complex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series combines the king’s two sisters, Margaret and Mary, into one. The real Princess Margaret married to James IV of Scotland in 1503. Her younger sister Mary was betrothed to Louis XII of France rather than the Portuguese monarch, as Showtime would have it. Louis died after only a few weeks of marriage, and Henry sent Suffolk to Paris to bring the widow home. But before they returned—and less than a month after her first husband’s death—Suffolk and Mary wed without Henry’s permission. Many were shocked, although Henry had promised Mary free choice of a second husband, and she and Brandon had been acquainted for years. The king was certainly angry about the marriage, but his forgiveness was ensured by the newlywed’s promise to surrender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money in plate, jewels, and cash. From this point forward Suffolk was assured a lasting place in Henry’s circle—as both friend and in-law.(Charles在亨利1509即位后就获得很多职位,其中最重要也最特别的是1514年成为Lisle子爵;国王的朋友中也少有可以得到贵族头衔的。

同年他更进一步成为萨福克公爵,是当时王国内的第三个公爵。

按照wiki的话,他是1513年5月15日成为子爵的;同年参与了Battle of the Spurs,被尼德兰统治者 Margaret of Savoy 的代表在书信中称作second king;1514年3月14日成为公爵。

他偷偷娶的是国王的妹妹Mary(而非剧中的Margaret);Mary本来是嫁给法王路易十二,结果婚后几个星期就死了,然后Charles就去法国把她接回来;但是回来前——当时法王死了不到一个月,Charles就和Mary在国王没有许可的情况下结婚了。

当时Mary和Charles相熟好几年了,而国王先前也同意Mary自己自由选择第二任丈夫,不过国王还是恼了,最后两人交了一大笔钱才平息了国王的怒火。

Charles作为国王的朋友和妹夫地位实际上更稳固了。

)Suffolk’s position as brother-in-law to a king brought both substantial rewards and risks. His landed property was relatively modest at his marriage, and his rank required much more. Henry endowed him with substantial estates, many of which had been salvaged from the wreck of another part of the Tudor family—Henry’s cousins, the de la Poles. Brandon also benefitted from a considerable stream of income from his wife’s French property, though this money came irregularly, often subject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Anglo-French relations. The duke also had to endure living uncomfortably in the shadow of his wife, who as a royalborn queen dowager outranked him socially. Mary’s seal was twice the size of his, and when the couple traveled, it was the duchess who tended to attract public attention. He also had to manage his wife’s prejudices, for example, her dislike of Anne Boleyn. He was active in Henry’s service in the 1520s, leading English troops on campaign in France in 1523, 1524, and 1528, and heading an embassy to Francis I in 1529, but his relations with the Boleyns were ambivalent at best. Brandon dutifully carried out Henry’s orders to bully Princess Mary into accepting the end of her parent’s marriage, but without relish. For these reasons, he and his wife preferred to avoid the court in these years, although Suffolk remained a significant figure. Obviously, with no Mary in the series, none of this appears in The Tudors.(这里主要说和Mary婚后的情况,尤其是财产和地位上的不对等。

他的财产主要来自Henry的表亲家族de la Poles。

Edmund de la Poles,第三代萨福克公爵(和Charles同个封号)有金雀花/约克家族血统(母亲是理查三世的姐姐),当初支持都铎,后来觊觎皇位而反叛,被褫夺封号,在被关在伦敦塔里七年后于1513年被处死。

Charles的财富还来自他妻子在法国的财产,不过数量随英法关系而变动。

Mary的印章是他的两倍大,在外也比他更受欢迎。

Mary不喜欢Anne Boleyn。

Charles领导了多次英国对法的军事行动,也曾在1529年作为使节去法国;和Boleyn家关系不定;在亨利的命令下逼Princess Mary接受她父母婚姻的结束。

)The difficulties of being a royal in-law ended unexpectedly in June 1533, when Mary Tudor died, aged 37. Suffolk was no stranger to the benefits of marriage—he had married twice before Mary—and lost no time finding a new bride. His choice was his son’s 14-year-old fiancé, Catherine Willoughby, whose great advantage was her status as an heiress who stood to inherit very large estates in Lincolnshire—with the end of his French income, Suffolk badly needed new sources of revenue. His marriage into a family at the top of Lincolnshire society was a boon to Henry, who badly needed loyal supporters there. The great rebellion known as the Pilgrimage of Grace broke out there in October 1536, and Henry relied upon Suffolk to put it down. In the end, the rebellion largely collapsed before Suffolk arrived with troops, but the threat of fire and sword at his hands certainly dampened the pilgrims’ enthusiasm. However, historical reality and the drama of The Tudors are here again at odds. Though the series has Suffolk suppress the entire Pilgrimage, it was the Duke of Norfolk (missing after Season One) who took the lead against the main rebellion in Yorkshire and farther north. Although the show portrays Suffolk as reluctant and conscience-stricken,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Suffolk had much sympathy for the rebels or their cause.(1533年随着Mary的死(37岁)这些困难都消失了。

作为接过三次婚的人,再找一个当然是不难;这回瞄准的是儿子的14岁未婚妻Catherine Willoughby;1533年Charles应该49岁了。

作为女继承人的Catherine有众多财富;而Charles在失去从Mary处获得的法国收入后非常需要新财源。

所以说电视剧终归是剧,哪有那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

想太多😂 而且Henry也需要来自Catherine家所在地Lincolnshire的地方支持。

由Robert Aske所领导的反叛行动Pilgrimage of Grace,针对的是解散修道院运动,就是发生在Lincolnshire,而亨利则要依靠萨福克公爵去扑灭叛乱。

在公爵率军到达平叛前事实上叛乱已经基本平息,不过火焰和刀剑的威胁重新点燃了叛火。

历史上并无公爵同情叛乱者的证据,虽然在我看来,按照他信仰上偏传统的观点,抱有同情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按照wiki的记载,1536年当时Aske成功聚集三四万人,逼迫王室方领袖,第三任诺福克公爵Thomas Howard和第四任Shrewsbury伯爵George Talbot和叛军谈判,诺福克在没有国王充分授权之下承诺大赦并在一年内在约克举行议会;谈判是因为实力不足——诺福克5000人、Shrewsbury7000人——下的权宜之计而已。

)Through the years of factional struggle that followed the king’s marriage to Jane Seymour, Suffolk trod a fine line, never wholly committing himself to any group. It was clear that in religious terms he was more traditional in his outlook, but he avoided any serious entanglement with the likes of Stephen Gardiner, champion of the conservative cause. Suffolk maintained good relations with Cromwell and the other reformers at court, and his young wife was linked to them.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was the king to whom Suffolk owed his allegiance, loyally supporting him in every situation, vindicating Henry’s confidence in him. (公爵很少全身投入某个政治阵营。

信仰上他看起来偏保守,但也避免和保守派中领导人物,像是主教Stephen Gardiner有过密关系;他和Cromwell以及其它改革派关系良好,而改革派和他妻子相关联。

基本上公爵就是忠实的听从国王命令。

)In his later years, Suffolk continued to labor in Henry’s behalf, as Lord President of the Privy Council and as a commander at the siege of Boulogne in 1544. But as early as 1538, observers commented on his ill health and lack of energy. By the time he arrived in France on his last campaign, he was hardly less obese than his master and suffering from a variety of ailments. He certainly was in no condition to begin a passionate affair with the daughter of a French offi cer, a development chronicled in the final season of The Tudors. Henry granted him a place of honor in the occupation of Boulogne, and granted him significant estates in Lincolnshire as a reward. But the acquisition of Tattershall College was not the last honor Henry bestowed upon his oldest friend. Suffolk died on August 22, 1545 and, at the king’s command, was buried in St. George’s Chapel, Windsor, where Henry himself would be interred less than two years later. Tragically, Suffolk’s surviving sons, Henry and Charles, both died within half an hour of each other in an epidemic of the sweating sickness in 1551. The Dukes of Suffolk, monuments to the power of royal friendship, endowed with thousands of acres, numerous offices and titles, and a vast income, vanished from history like a morning dew.(此后他继续忠实的为国王服务,包括作为枢密院议长,以及1544年领军攻占Boulogne。

不过早在1538年,他的健康状况就不太好;领军攻打法国时,他和亨利一样超重,并有其它小毛病。

亨利还赐予他若干Lincolnshire的地产。

1545年死后葬于温莎的圣乔治教堂;亨利在两年不到之后也葬于此。

1551年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于汗热病流行,公爵爵位绝嗣。

最后,正如最后一句话所说,萨福克公爵,作为王室友谊所带来权力的经典范例,获授千亩良田、诸多官衔、和无数财富,终觉如朝露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不过他的最后一任老婆Katherine倒是一直活到1580年,坚定支持新教,在玛丽一世统治时期为了避免被迫害跑欧洲去了。

而且按照wiki里Katherine的条目(Katherine Brandon, Duchess of Suffolk),Charles死后居然有流言说Henry想让Katherine当他的第七任老婆,真真是无语子🤣不过Charles1484生,Katherine1519生,年龄差距够大的。

)后记:其实历史真的很多有趣东西(参考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比如说,第五任王后Katherine Howard的母亲,就是一个Culpepper,和被处死的Thomas Culpepper算是同宗;Edward Seymour有12个小孩,1552年在爱德华(自己亲外甥)在位时被处死,1660年公爵位恢复给了他的曾孙,传到现在,算是第三古老的公爵爵位(仅次于诺福克和通常仅授予王位继承人的康沃尔);第六任王后Katherine Parr的弟弟威廉(Parr, William, marquess of Northampton)11岁的时候(1525)就和Henry Fitzroy(第一季提到的亨利八世私生子)一起学习。

Showtime版本第四季第四集37:32分处,Henry Howard以十四行诗的形式翻译了一首来自古罗马的诗,讨论何为快乐生活。

萨福克公爵念了一部分。

全诗摘自 https://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s/45263/the-things-that-cause-a-quiet-lifeThe Things That Cause a Quiet LifeBY 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Written by Martial)My friend, the things that do attainThe happy life be these, I find:The riches left, not got with pain,The fruitful ground; the quiet mind;The equal friend; no grudge, no strife;No charge of rule nor governance;Without disease the healthy life;The household of continuance;The mean diet, no dainty fare;True wisdom joined with simpleness;The night discharged of all care,Where wine the wit may not oppress;The faithful wife, without debate;Such sleeps as may beguile the night:Content thyself with thine estate,Neither wish death, nor fear his might.

 8 ) Life is very beautiful

The Tudors第三季我只看了几集,没看到the love of Henry's life的Jane Seymore怎么死去的。

今天看到Katherine Howard被斩首,突然很有感触。

这个年轻的女孩死前突然鼓起了勇气,公然挑战了Henry的权威。

她说:I die as a queen. but i would rather die as xxx‘s wife.(xxx指她的情夫,懒得查怎么拼了= =)她最后的一句话是:Life is very beautiful.生活确实很美好,但是已经不属于她了。

突然很同情这个一出场我就不喜欢的女孩,她的造作、她的任性、她的狂妄都被这句话抵消了。

生活很美好,特别是对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因为年轻,她可以肆无忌惮,但是生命却戛然而止。

她不像前几位皇后,或者受到人民的拥戴,或者得到过Henry最深的爱,或者能和Henry成为好朋友。

她被人轻视,因为她无知。

她得到Henry的欢心,但是短暂的爱恋却无法让她满足,因此她选择了爱自己的人。

她没有错,只是太年轻,太单纯,太执着。

这样的一个不安分的生命被囚禁在宫廷,最后只能是悲剧。

她写给情人的信中说:想到不能常伴你左右,我悲痛欲绝。

也许这才是她的真爱,尽管里面充满了阴谋和不堪。

因为有这份爱,她死前才能勇敢坦荡。

 9 ) 留不住的流年

终于终结了,四季下来,最让人感慨的还是最后一集。

古往今来,无论贵为帝王还是一介草民,在时间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你可以为了荣誉发动战争,也可以为了爱人而背叛上帝,即使修建了世上最为秀丽的无双宫殿,也不能挽住流年的脚步,最终也只能将永恒的岁月镌刻与画像之中,无奈的与这个世界说再见。

 10 ) 就我个人而言不太喜欢,单从客观角度来说是一部好剧

第四季今年才看的,距首播差不多已经15年了。

看了四季,最喜欢的男性角色Thomas Culpepper,和前两季的Sir Thomas More,女性角色为Lady Marry,小玫瑰也演得很好,但是人设不喜欢。

因为历史剧,我作为一个不太了解英格兰这段历史的外国人,不予置评。

只觉得讲了一个喜怒无常皇帝的淫荡杀妻史,而且能拍出四季也着实令我惊讶。

我只惊讶于剧中人物的信仰,信仰可以超越生死。

最后,妆造是一流的,摄影、运镜这些都可以,给个四星,以表纪念。

《都铎王朝第四季》短评

亨利and查尔斯

5分钟前
  • 子非鱼
  • 还行

亨利已暮年,这美剧也一样啊。。

9分钟前
  • 野小菜
  • 还行

终于完结了~~这个讨人厌的国王但是超帅的演员

10分钟前
  • 身娇肉贵一朵
  • 还行

宗教改革,六任老婆(三个凯瑟琳两个安一个珍)。流水的老婆,铁打的查尔斯。最后那句我不允许你死,我以国王命令你痊愈…对查尔斯是真爱啊。亨八总的说来就是自负好斗、反复无常。至于宗教,只能觉出其虚伪性,大家找个理由行自己方便然后烧死对方罢了。演员最失败的就是第五任老婆和伊丽莎白。

13分钟前
  • 小灰烬
  • 还行

喘口气,完结了。只记住查尔斯那句心如死灰后的枯木逢春。

15分钟前
  • Shin
  • 推荐

终于结束了。折腾,折腾别人折腾自己。受不了闪回。战线拉得太长,要重温第一季

17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最后一季剧本不知道在干什么。看在小乔的表演出神入化的份上就不一星了。忘记自己的长处沉迷自我感动,看来是很多剧都有的毛病啊。前几季都有新皇后和支持者与旧皇后的支持者的勾心斗角,这一季有Howard皇后的亲戚,但是这个角色又老又丑又没有演技也没有好剧本叫人看什么?这个剧的长处是娱乐化宫廷艳史,这一季H8年老,床戏担当变成了小皇后和侍从,小皇后演得挺好的,侍从不够帅,然后情节写得太差了。看了维基百科上的介绍,感觉这个皇后实际上的故事比剧中的有趣。亨超的角色终于演化成一个他擅长演的状态了,但我还是看得不耐烦。最后都是1.2-1.5倍速观看的。最后一位皇后演技也很堪忧,她一念台词我就起鸡皮疙瘩。这一季本来可以好好讲讲新教和天主教两派在变幻莫测的H8周围怎么互相争斗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的故事写好了

21分钟前
  • 🔒⛓Nemik
  • 较差

第一集就太灰暗了,出了一个奸诈的小人,,,看到那个委琐的人我就来气,真没有见过这么丑的男人!战争的场面很震撼...

25分钟前
  • sylvia918
  • 推荐

没前几季拍得好了,感觉特别仓促特别急着结尾了事

28分钟前
  • mermaid
  • 推荐

简直不知道在干吗了这一季…………

29分钟前
  • 大吉!兔兔
  • 较差

第四季出奇的好,就仿佛观众,剧组和亨利八世一起走过了这些岁月。

33分钟前
  • Shadow
  • 力荐

Q1 Katherine of Aragon最有气质、Q2 Anne Boleyn超妖艳、Q3 Jane Seymour很可惜、Q4 Anne of Cleves政治玩具、Q5 Catherine Howard太嫩、Q6 Catherine Parr你赢了。

34分钟前
  • doraedison
  • 力荐

杀了莫尔想念莫尔,杀了克伦威尔想念克伦威尔,为给他戴绿帽子的皇后点赞

38分钟前
  • kitty62888
  • 还行

第四季有些虎头蛇尾,安博林最后的出现又让俺惊艳了一把,其他都很无感。没有后续有些可惜,玛丽和伊丽莎白的时代也有趣的很,只是跟爹比少了些八卦而已。

39分钟前
  • 庄心
  • 很差

要是以前我看到曾经发起求恩巡礼的英格兰北境军民高呼Long Life the King可能会热血沸腾,现在看了只剩下悲哀。亨利八世临死前看到死去的老婆们这段还挺爽的,伊丽莎白掉头就走就更爽了。我愿意相信伊丽莎白一世爱她的母亲胜过父亲。也愿意相信玛丽和伊丽莎白,红白玫瑰是真的曾经姐妹情深。这剧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历史人物的出现和退场都没有铺垫… 比如S3的独眼哥,S4的Henry Howard。他俩动机是啥啊,图啥啊,做事儿目的是啥啊… Edward Seymour的夫人塑造得非常有魅力。总的来说女性角色写得比男性好。

43分钟前
  • 瓜特
  • 还行

妖娆的安博林啊。亨利最爱的其实还是你吧。

45分钟前
  • 我不绝望
  • 还行

两个青葱的少年 一去不返。再见,都铎~

47分钟前
  • Stephanie
  • 力荐

anne boleyn死掉以后这剧也没啥戏了。。好无聊啊

50分钟前
  • woodyallen
  • 还行

残酷,残酷到都可以怀疑爱情甚至亲情了……

53分钟前
  • 常樂_
  • 推荐

谁都拜托不了命运,终究一死!

55分钟前
  • 北柯一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