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王后

The White Queen,白玫瑰皇后,白皇后

主演:马克斯·艾恩斯,丽贝卡·弗格森,阿奈林·巴纳德,阿曼达·哈尔,Faye Marsay,大卫·奥克斯,珍妮特·麦克蒂尔,詹姆斯·弗莱恩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白王后》剧照

白王后 剧照 NO.1白王后 剧照 NO.2白王后 剧照 NO.3白王后 剧照 NO.4白王后 剧照 NO.5白王后 剧照 NO.6白王后 剧照 NO.13白王后 剧照 NO.14白王后 剧照 NO.15白王后 剧照 NO.16白王后 剧照 NO.17白王后 剧照 NO.18白王后 剧照 NO.19白王后 剧照 NO.20

《白王后》剧情介绍

白王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Philippa Gregory畅销小说改编,讲述英国著名的“玫瑰战争”期间,三个卷入冲突之中的女人的故事。剧集将从1464年开始,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为争夺王位已经开战九年。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玛格丽特·博福特和安妮·内维尔是三位女性主角。她们卷入了这场权力的争夺,并将在幕后操纵历史的轨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分手木马计缘·梦云芊传横冲直撞好莱坞爱,来的刚好怀玉传奇千金妈祖SPEC:天NEWGAME!OVA:因为我还是第一次参加社员旅行...肇事追踪疯狂农庄无处藏身消防厅旁警察厅致命来信爱哭鬼的奇迹女汉子真爱公式沙之花也有春天朝圣之路夜幕惊魂巴黎五区的女人鬼客刽子手各个击破守望者:罪恶迷途异能未来人离过一次婚的2人未定的关系摩登情爱第二季放下旅程遗失的假期对号入座美丽的青春

《白王后》长篇影评

 1 ) 天佑真爱

那日在橡树下等待未来的爱德华国王的,是一位带着两个儿子的新丧寡妇——伊利莎白,她着意用魅力来换取新国王对自己土地的重新认可。

一切都显得很难为情,不论是她的身份还是她的请求,但现实的可行之处是,国王显然不会对手无寸铁的敌方妇孺动粗,况且她还如此美貌动人,只要国王心软,那她这尴尬的举措就能换来最实惠的结果——重新拥有自己家族土地的所有权。

当年轻的爱德华取下王座的头盔,威严的面具下显露出一张稚气尚存的英俊面孔时,伊利莎白原来故做镇静的媚笑顿时轻松起来。

她本想装做喜欢国王的样子去迎合他,但就在这一刻,她无须再装。

初见时,真爱的相互吸引就降临了,一切显得那样自然。

国王开始炫耀自己攻城掠地的豪情壮志,他像一位农夫谈秋收一样向伊丽莎白描绘约克王朝的未来,虽然这时,他的王冠在一些人眼里不过像一件道具一样不靠谱,但伊莉莎白还是无条件的信奉了他的将来。

在他那有点心虚的壮志豪言下加上了一记肯定的吻。

征服之战即在眼前。

临行前,伊莉莎白拒绝了爱德华爱的邀请,这令年轻的国王感到无法成行。

惧怕死在沙场上,徒留美人空守望。

而他也不能心怀空空去拼杀疆场。

于是,他要求她嫁给自己。

然后就像在家里吃饱了饭的农夫满怀信心的走向自己的田野一般。

他最终为她拿下了整个英格兰。

并将后冠双手奉至她面前,由真爱许下的婚姻承诺坚不可摧,这中羡煞了法兰西公主,急坏了立王者沃里克。

王城中的政治气氛变得越来越诡谲分裂。

约克王朝宽爱恕融,贵族纷纷脱离对都铎旧王朝的眷恋投入到新王和新后的怀抱中。

由真爱衍生出来的幸福之光不仅使爱德华王朝欣欣向上,更兼王嗣兴旺,王权稳当。

善良美好的白皇后福泽绵长,让一群无福相抗的王公贵胄只得羡慕嫉妒恨。

……看罢此剧,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想要成就人生,一定要找到人生的真爱,因为真爱是受上天庇佑的。

它来得没有功利之心,没有造作和屈曲求全之意,完全道法天然。

是天地阴阳完美契合的正能量。

真爱本身不必害羞,不必苟且,不存欺骗,不存背离。

即便其他人有妨碍之心,也会被它击溃。

除真实的历史可以佐证天佑真爱外,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凡是以真爱为出发点而结合的夫妇,以后过的都差不到哪儿去。

中学时,班上有个同学的父母曾经就是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走到一起的,后来该同学的父亲从一名退伍军人官至某局局长,他母亲因风湿瘫痪在床,其父不仅不嫌糟糠之妻,反而更加细心照料,一家人乐和美满,毫无间隙,家道也是旺得不得了。

再有例证, 以前在步步高工作,BOSS王和老板娘就是有名的真爱一对。

BOSS王从一名穷孩子变成现在的大富豪,所谓夫妇同心,其力断金是完全不假的。

其家族的发展史与《白皇后》似有一拼。

这就是我坚持寻找真爱的原因。

我要找的不是激情,不是外表,真的是找一个我爱他,他也义无反顾爱着我的人,如果其中一方有缺,都不能圆满。

如果今生不能完成这样的追求,那就让我消失吧。

来世我还是要背上行囊,行千里路,循万千人生,向我的真爱出发。

 2 ) 简述爱德华三世及其后代,红白玫瑰家族史

简单说一下爱德华三世及其后代 爱德华三世的长子爱德华就是黑王子,黑王子在即位前死了于是王位就给了他的长子理查德,也就是不得人心的理查德二世【就是空王冠的小本】,他叔叔冈特的约翰与兰开斯特公爵的继承人结了婚,生下的儿子杀了理查德二世夺取了王位了,就是亨利四世【空王冠里铁叔演的】,其父约翰与其母的结合就是兰开斯特家的开始。

但冈特的约翰后来又娶了凯瑟琳斯佛德,其后代就是博福特家族,白王后中的玛格丽特 博福特就是冈特的约翰的后人。

爱德华三世的另一个儿子爱德蒙,就是第一代约克公爵,约克家族的开启。

他儿子爱德华 约克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去世,继承人是他侄子理查德金雀花,后来娶了塞西莉·内维尔,有三个儿子:爱德华四世、乔治、理查德三世。

塞西莉·内维尔的侄子就是拥王者沃里克。

亨利四世的儿子就是抖森演的亨利五世了,在位时间很短却是英格兰中世纪战争成就最辉煌的国王,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就是他打的,可惜很早就去世了,王位就给了他年幼的儿子亨利六世。

亨利五世去世后,他老婆法国公主瓦鲁瓦的凯瑟琳自说自话嫁给了欧文·都铎,她的总管。。

长子埃德蒙·都铎娶了冈特的约翰的后代玛格丽特博福特,他们的长子就是亨利七世。

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德公爵【就是给圣女贞德定罪的人】在其第一任妻子安去世后娶了年轻的卢森堡的杰奎塔,但他一直没有继承人,二婚后不久他就去世了,财产就给了杰奎塔、他弟弟及侄子亨利六世。

当时亨利六世还未迎娶安茹的玛格丽特,贝德福德公爵夫人杰奎塔可以说是宫廷里的第一夫人,她完全可以再嫁个显赫的公爵,但这姑娘却跟贝德福德公爵的随从理查德·伍德维尔跑了,长女就是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大家都知道亨利六世本身性格儒弱还多病,加上娶了安茹的玛格丽特,这女人一唆使,全把他老子给他的家业败光了,对自己的宠臣们极为大方,但忽略了很多贵族,这些人当中最不高兴的就是约克公爵理查德了,他的母系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二个儿子,于是他称自己比亨利六世更有继承权,玫瑰战争打响,他后来在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命令下被砍了头,但他的儿子 爱德华后来赢得了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这场战争,娶了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3 ) 一些杂感

我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让我能够清楚的记住玫瑰战争中的每一个家族,每一个王朝,以及这些王朝中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公爵等等之间纷乱复杂的关系。

在此之前我痛感玫瑰战争的难以掌握,混乱纷杂。

对于我这样一个本身就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就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我喜欢这个类型的电视剧,喜欢这样的爱情。

青春灿漫的一见钟情,美丽的橡树之下的初见,便定永生。

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女主角。

一切的设定都如同童话般美好。

尽管后来的发展让人多少有些失落,却只能承认,这是事实。

没有永远的美好,再美丽的邂逅,都会有怅然若失的时刻。

人生没有圆满,有的只是令人永远魂牵梦萦的美丽回忆。

爱情注定消逝。

 4 ) 命运之轮,轮转不息

二刷: 伊丽莎白祈愿当上王后,祈愿生下王子,祈愿咒死处决父亲和弟弟的沃里克伯爵和乔治,祈愿篡夺王位的理查和其妻其子受到折磨,祈愿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断子绝孙。

她的所有祈愿都成真了,而她的一生依然充满很多遗憾。

立王者的两个女儿亦如是。

姐姐伊莎贝尔希望生下儿子,而她儿子的降生反成为她的一大催命符——自此她已无利用价值,于是为了独占她的嫁妆、甩脱负担,乔治杀害了她。

妹妹安妮渴求一个安稳的归宿,而她与理查的婚姻,虽始于爱情,却终于背叛。

安妮一直想要成为王后,可当她真正成为王后,被质疑“得位不正”的不安,却终日阴魂不散地纠缠着她,为了这份不安,她起过谋害幼儿的歹毒念头,而在爱德华王子真的被谋杀后,她又被这一桩“事实上并非因她的指示而执行”的罪行倍受折磨,伊丽莎白的诅咒增添了她的惊惧,爱子的死亡、丈夫的变心让她陷入无际痛苦,直到油尽灯枯。

白王后之母杰奎塔侍奉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之时,想必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取代她,成为举国上下最高贵的女人。

而白王后在爱德华四世死前,一直憎恨觊觎王位的二弟乔治,在爱德华死后,又忌惮担任摄政王的三弟理查,却没想到,最终摘得王冠的,不是约克家族的任何一个人,而是继承位极为靠后的,兰开斯特家的亨利。

命运无常,命运果真无常。

提到约克与兰开斯特的王位之争,很难不提到亨利七世的母亲玛格丽特,和他的妻子、白王后的女儿伊丽莎白。

但是这三个人,我真心不想提。

其实对于历史上的这三个人,我并无任何意见。

成王败寇罢了,谈不上善恶正邪之分。

可对于剧中这三个人的形象,我真的很有意见。

亨七,败在成年选角。

成年的选角没有一点王者气度可言,甚至有几分猥琐,别说戏份少所以随便找的,扮演童年亨七的小演员出场也不多,但是成年版相比童年版,连那种彬彬有礼、镇定自如的劲也不具备,目睹从童年到成年变化,直让人不由扼腕叹息“真是长毁了”。

玛格丽特,只能说问题不在人物塑造。

我本不想评价,但是又实在忍不住想吐槽,其实一路隐忍筹谋成为国王之母的“逆袭”本来是很励志的,剧中她的很多做法我都并不觉得错,至少是情有可原,但是演员的长相和表演都加重了“偏执”的观感,让这个人物显得神神叨叨的,每当剧情演到她的部分,我真是没法不快进。

伊丽莎白公主,问题核心就在于人物塑造。

这个人物让我觉得不管谁演,我都喜欢不起来。

剧中赋予她预言家的属性,但似乎也没让她行事更加聪明,反倒招人讨厌。

充分证明,人真的不要执着于预言,否则只会自误,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如果说在白王后带孩子们避入修道院之前,她劝母亲跟理查修好、建立信任的话还有些道理的话,等到理查宣布伊丽莎白的婚姻不合法、选择篡夺侄子的王位之时,二者间的决裂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信任跟爱意是相互的,不信任与敌意亦然。

而权力之争,从来非赢即死。

身为王室,我不认为她不懂这争夺有多么残酷,但她还是选择胳膊肘朝外拐,不停地指责自己的母亲。

某一集结尾,她斥责母亲权欲熏心(“wtf?

所以你父亲留给自己儿子的王位,你叔篡夺了,你妈想夺回来有罪是吧?

你妈生产拼死拼活,结果整出个白眼狼,真不如生块叉烧”),嘲讽亲妈儿子死绝(“您还有儿子可继承王位吗”,汝听,人言否!

),结果就在那一集末尾,苦盼消息的伊丽莎白终于得到次子平安的消息,印象里给了另一个女儿面部镜头,是一个高兴的表情,而她则背对镜头,我想可能因为这个打脸太尴尬了吧。

更别提后面爱上自己亲叔、上赶着当小三的离谱桥段,就是这个桥段杀死了我观看续集《白公主》的欲望,杀得一点不剩。

是的,逻辑上能连起来,她注定要成为王后——她不想做兰开斯特的亨利的王后——似乎她只能选亲叔。

但是逻辑上能连起来不代表情理上能说通,因为预言,她就决定把亲叔作为投射爱意的目标?

因为预言,她就在亲叔叔的王后尚且活着的前提下跟叔叔眉来眼去,当小三当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点上理查一样的烂,不,是更烂,他是带有政治上考量的目的在利用,在虚情假意地做戏,当然后面证明他也假戏真做了我真的yue。

但如果说理查还带点脑子,这个白公主感觉就是一点脑子不带地陷进去了。

白眼狼一个,道德上还十分南平,脑子还进水,让人怎么喜欢得起来一点。

)她千里迢迢奔赴战场跟亲叔打战前炮的桥段是本剧最让我恶心、最令我反感的情节,没有之一。

都说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借鉴了玫瑰战争,本来我还不信,但是白公主这个“为了实现预言而选择爱亲叔、当小三”的绝癫脑回路,真的会让人联想起一些雷加•坦格利安。

雷加一个有妇之夫,选择跟已经订婚的莱安娜私奔,广受猜测的一大原因,就是他想要生下“铸造冰与火之歌的预言中的王子”,重振龙家辉煌。

结果莱安娜的私奔,间接造成父兄惨死,其未婚夫劳勃所代表的鹿家、其哥哥奈德所代表的狼家率先被逼反,其余家族也加入混战,最后推翻了坦格利安的统治,雷加自己的妻子伊莉亚被狮家的家臣奸杀,一双儿女也被残忍杀害。

这无疑就是命运对自以为聪明、试图窥探未来的愚蠢之人最极致的嘲弄。

无论是白公主还是雷加•坦格利安,预言都不可作为他们愚蠢行事的挡箭牌。

——————————————————一刷:白王后和立王者的两个女儿都很美貌,也都是挺有记忆点的角色。

至于红王后...... 只能说很难评价。

按说剧情也称得上是跌宕起伏了,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情节太满,导致很多事件进展就跟赶大车一样突突突往前狂奔,以至于很多情节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人物形象刻画也不够饱满。

与其说是看剧,不如说是给我好好解释了一番这些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以及怎么发生的(诚如片头所言)。

信息量倒是很足,可是我毕竟是来看剧,不是来上英国历史课的啊!

追溯了一下这部剧的渊源,发现剧本原来是《白王后》《立王者的女儿》《红王后》三部历史小说糅合在一起的三合一加强版,难怪了。。。

 5 ) 关于该剧说几点

第一,剧名起得不恰当,觉得白王后在中段往后对情节重要性越来越少,还不如叫《玫瑰战争》。

第二,如果按照《都铎王朝》的节奏,完全可以拍个三四季,但是与都铎相比最大致命伤是缺乏一个个性鲜明的主角人物。

第三,较都铎更忠实于历史,因此会显得更闷,直到最后三集的夺王大战才突然爆发。

第四,建议没有看过《都铎王朝》的先观此剧,再观都铎,最后接上两部伊丽莎白的电影。

第五,非常适合英语系毕业生温习大学英国历史课。

 6 ) 一部很好的历史剧

因为喜欢看冰与火之歌而了解到玫瑰战争,因为想更了解玫瑰战争所以才看白皇后,我是为了了解历史才看它的,所以看完以后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因为白皇后这一部剧并没有特别偏向哪一个人,每一个人在权利面前,在选择相信和猜忌面前都有弱点。

演员都选的很不错,故事叙述的简单充实。

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史丹利最后会支持亨利而不是理查德,而且分明说的就是理查德当时的兵力比亨利强很多,可是在史丹利选择支持哪一方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平手。

或许就是因为玛格丽特是史丹利的妻子吧,如果玛格丽特是国王的母亲,那么史丹利就是国王的父亲了?

而且我为理查德跟白皇后的关系感到惋惜,如果他们选择就相信对方,历史就不是这个样子,更不会还有那么多的杀戮。

 7 ) 剧情一般演员不错

人物众多,需要有点背景了解的观看。

比原著的流水账和喋喋不休式的叙述要立体饱满许多。

服道化比较克制,不奢华、干净、优雅。

英剧的选角一般不用担心,表演都很经得起考验,有魅力。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本剧一号就是Lady Margret,千篇一律的揉鼻子抿嘴等脸谱化表演,令人厌倦,后半部基本跳过不看。

白王后是美,但是贵族气质缺乏,选角是对了,就是代入不了角色。

认识了约克三兄弟,不管真实性有多少,爱德华四世光耀豁达,乔治骄纵残忍,理查三世坚毅隐忍的个性各个鲜明,对这段历史和相关联的各关键人物也算有了个框架认知。

最有感觉的还是理查三世和安妮内维尔的羁绊和悲剧结局,由动荡环境和身份立场不断转变造就,周遭人事物决定性格,性格再决定两人的命运,都很无奈很可悲。

四星全给两人的扮演者Aneurin Barnard和Faye Marsay,两人当时年纪轻轻,表演经验也不算丰富,能那样体会人物,演出精髓,是好演员!

后记:有幸把BBC和STARZ的两版都看了之后,对后期的理查德的观感会截然不同。

英版在安妮死后,理查德基本和约克的伊丽莎白就断了,最后为了荣誉理想战死沙场,感情不置可否。

美版可能为了下一部白公主铺垫更多的狗血感情戏,安排约克的伊丽莎白上前线军营确认理查德对她的感情,理查德确认爱她,两人在最后一集还贡献了STARZ的尺度。

英版只给“他们说”“据说”,人物自己不做任何评价的处理就很恰当,模棱两可,观众自行想象,怎么认为都可以,因为没有具体史实,剧里更没有定论。

美版的直白和确定,简单粗暴,不给任何空间,人物一下子失去了魅力。

 8 ) 女王短暂而绚丽的一生

1483年,爱德华四世突然离世,伊丽莎白的世界完全改变了。

她12岁的儿子被宣布为爱德华五世,孩子的叔叔理查被指定为护国公。

然而野心勃勃的理查夺取了王位,爱德华五世被拘禁于伦敦塔,后来9岁的约克公爵理查也被送到那里。

控制了两个男孩之后,理查宣称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非法两个孩子是私生子。

国会表示同意并启动王室权利法案,正式任命格洛斯特为理查三世。

受关押的两个男孩,也被称为“塔里的王子”,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可能是失踪了,也可能被谋杀了;被谁谋杀以及谁下的命令至今仍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主题之一,历史学家至今对于他们的结局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伊丽莎白和她的女儿们回到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避难,被迫接受了现状,丧夫的女王一筹莫展,直到兰开斯特家族的一位旧盟友玛格丽特·博福特,提出她自己的儿子,被驱逐的亨利.多铎和伊丽莎白的大女儿伊丽莎白·约克联姻。

由于两个兄弟的失踪,伊丽莎白·约克被认为是第一合法继承人,她最终成为了多铎的妻子,也成为了亨利在1485年的博斯沃思战役中击败她叔叔理查三世后成立的多铎王朝的第一位皇后。

此后不久,“白王后”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将她女儿“白公主”推上了历史舞台。

1492年,在伯蒙德庄园,她安详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伊莉莎白·伍德维尔一直被描述成一个浪漫的传奇角色,靠美貌俘获了爱德华四世,被后世称为不列颠岛最美的女人。

然而,生活在15世纪,她的生活与美好的童话根本沾不上边。

虽然她能嫁给自己心爱的人,但是作为英格兰的女王,她必须面对各种各样危险,甚至橡树下许诺一生的爱人,也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多次背叛了最初的誓言。

伊丽莎白的一生短暂但绚丽,她活在英国历史中最为错综复杂的红白玫瑰战争时期,在这场较量中双方各有胜负,也都伤亡惨重。

玫瑰战争的影响对英国来说是相当的大的,且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多次内战,使得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两个家族的贵族人员几乎都死伤殆尽,还有大批的封建旧贵族因为相互残杀或者卷入战争而伤亡惨重,这些就促使了更新换代的到来,即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取代旧的贵族和封建诸侯成为政治发展的中坚力量。

 9 ) (BACKGROUND INFO) 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据说爱德华四世向伍德维尔求婚是依靠一把匕首,国王用凶器威逼弱女子结婚,这说起来不那么让人相信。

我认为,所谓的用匕首逼迫可能只是为这个传奇婚姻添加一些色彩而已。

这个女子本来只是一个寡妇(漂亮的寡妇),她出身低微,其父不过是贝德福公爵的管家,而她原先嫁的丈夫是兰开斯特派的一个骑士。

在玫瑰战争中,她的丈夫战死,丢下她与两个儿子,守着微薄地产度日。

根据颁布《没收财产法》,作为逆党遗属,她的地产也在没收之列。

正巧,爱德华四世打猎到她叔父的古堡休息,遇见了这个女子,这样的机会作为一个聪明的女子,当然是不会放过。

因此,到底是爱德华四世逼迫伍德维尔,还是这个漂亮的寡妇耍了什么手段,都不好说,但是,我更相信伊丽莎白采取了“欲取之必先舍之”的战术,最终,这个出身低贱的年轻寡妇将国王勾引到手(这个勾引,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她和国王秘密结婚,成为了英格兰王后。

他们夫妻非常和谐恩爱(即便国王 有些沾花惹草,对王后的尊重和爱永远都没有改变),王后给爱德华四世生下6 个儿女:长子爱德华、次子理查以及长女伊丽莎白等4 个女儿,她的家族鸡犬升天。

她的一大群亲戚——父亲、五个兄弟、七个姐妹,外加前夫的两个儿子全都住进宫中,爱德华四世还给这伙人封了8 个爵位!

须知当时整个英国一共才有60名勋爵!

祖宗的规矩:封爵者应为龙子龙孙,或是对国家有特别贡献和立下功勋的人。

而这伙人一无战功,二无贡献,三出身低贱,却仅凭国王对伊丽莎白的宠爱,就同家世显赫、战功卓著的旧贵族们比肩?

更过分的是,国王为提高伍家社会地位,亲自为他们安排与名门望族联姻,王后的三个妹妹高攀侯门,她的前夫之子竟娶了原已许配给沃里克之侄的埃克塞特公爵之女!

(沃里克不恨这个家族才怪!

)王后之弟约翰年仅二十,却同八十高龄的诺福克女公爵结下姻缘!

(爱德华四世对伊丽莎白的宠爱快赶上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了。

)爱德华四世确实是喜爱伍德维尔小姐,但是,和国王和她结婚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要急于摆脱权臣沃里克伯爵的控制。

沃里克伯爵是爱德华四世的表兄。

此人在十年内战中是约克方面第一大功臣,玫瑰战争初期,这个权臣名利双收,其领地和附庸的数量超过所有贵族。

他盛气凌人,骄扬跋扈,恨不能让国王完全听他摆布。

他霸道到竟擅自安排国王的婚事,爱德华四世又不是十几岁的小孩子,岂能甘当傀儡,于是二人间矛盾激化。

国王在沃里克伯爵前往法国为自己求亲的时候,果断的和伍德维尔成婚。

并开始打压这个权臣的势力,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爱德华与沃里克的公开决裂。

此后,沃里克伯爵与逃回法国的亨利六世王后联手(这个安茹的公主很不简单。

曾经的两个死敌,在法国国王的努力撮合下成功联盟),玫瑰战争战端再起。

荣华富贵背后是死亡的威胁,皇权的底座堆砌着白骨和血泪。

王后的父兄被沃里克杀死,她和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被理查三世杀害。

父兄成为皇权的牺牲品:1469年,沃里克和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结成了同盟。

他们组织了一支军队在Edgecote荒原战役击败国王,爱德华四世遣散军队亲自去议和,被沃里克扣在约克郡的Middelham城堡。

随后沃里克派大队人马直奔伦敦,处决了王后的父亲Rivers第一伯爵Richar Woodville。

两个儿子命丧伦敦塔:过分的恩宠会遭人嫉恨,这么一个大家族,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突如其来的富贵让他们忘乎所以,这必然为他们树立越来越多的敌人,特别是那些老贵族。

贵族们的不满被早就谋划要夺取王位的理查三世(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充分利用。

他四处散布王后和国王是秘密结婚,婚姻完全不合法。

爱德华四世死后,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和约克公爵就被杀死在伦敦塔(他们是王后和国王的两个儿子。

爱德华五世先被拘禁于伦敦塔,后来他的弟弟9岁的约克公爵理查也被送到那里。

两个小孩被理查三世杀害后,尸体封进了伦敦塔的墙里面,因此被称作“塔里的王子”。

两百年后(1674年),工人在整修伦敦塔时发现一个装有两具小骸骨的盒子。

法国画家德拉罗什用这个题材创作了一幅画,生动地再现了被囚困在伦敦塔内两兄弟面临死亡时的恐惧与无奈的心情。

理查三世在解决了两个男孩之后,授意教会宣称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非法,两个孩子是私生子。

国会选他为国王。

杀死王后父亲和兄弟的权臣沃里克后来在巴恩特战役中被杀死,他最终还是死在爱德华四世的手中。

而篡位的理查三世也没有得到好下场,他战战兢兢的在王位上过了几年,被都铎王朝的开国者亨利七世打败,连同自己的儿子在战斗中被杀死。

(不知道国王这个位子为什么就如此吸引人,当初斯蒂芬国王原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登上王位后,我觉得他反而不幸福,他的儿子亲眼看见父亲在王位上战战兢兢的度日,坚决不染指王位,其实是明智之举,否则亨利二世决不会让他活下去)。

亨利七世的老婆就是伍德维尔王后的女儿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亨利.都铎(兰开斯特的领袖)是王后的女婿。

亨利七世继位,玫瑰战争终于结束。

(玫瑰战争是英国贵族自杀式的内战,对英国的王室自然是个无可挽回的灾难,但是,它削弱了贵族的力量,为将来英国实施宪政创造了基础,对老百姓是一个好事!

)亨利七世非常爱他的老婆伊丽莎白,尽管他们分属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但是他们之间的恩爱已经传为佳话!。

他们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大儿子死后,二儿子成为王储,就是那个有六个老婆的亨利八世,亨利七世的那个女儿成为苏格兰王后,其后代詹姆斯一世在伊丽莎白女王死后,开创斯图亚特王朝。

王后为后世留下一个让人们永远怀念的地方——剑桥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它坐落在国王学院南侧,学院由1448年亨利四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和1465年爱德华四世的皇后伍德维尔共同捐资建立,所以学院名称中的“Queens'”指代的就是这两位皇后。

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cocored/item/67c8d19b36a02ff0291647d9(向摄魂妖和吸血妖致敬)(2017年再看一眼这个链接,好吧,已经不存在了)

 10 ) 终于有了一部关于玫瑰战争的剧集

继霍恩布洛尔、都铎王朝之后的又一部我喜欢的英国历史剧。

这种喜欢是源自我对15世纪以来英国历史的强烈兴趣,玫瑰战争是其中之一。

这场战争有个浪漫的名称,其实是英国史上最残酷的内战,个人觉得甚至远超后来的英国革命。

英格兰老贵族差不多自相残杀绝了,英国革命只需杀掉一个国王和他的几个死忠就够了,无须法国那样让断头台在短时间里连轴转。

19世纪以来的英国给人一个绅士之国的印象,但它的强大是被一连串血淋淋的历史所塑造的,玫瑰战争中贵族的自相残杀,圈地运动中的羊吃人,弑君的英国革命,人杀得差不多了,报复得也累了,大家坐下来光荣妥协对外扩张。

大英帝国就始自15世纪后半叶的这场内战。

所以,这剧不管有啥毛病我一事实上要看下去。

《白王后》短评

1.5集弃。这也太烂了吧。

6分钟前
  • 尹嘤嘤
  • 很差

英国的历史好乱,但是拍的真好

8分钟前
  • Luna
  • 力荐

玫瑰战争,都铎王朝之前,宫廷剧

13分钟前
  • Syrah
  • 推荐

当背景听还挺爽的 就是一回头怎么又生孩子了???可以说是高产似母猪(。越往后越觉得扯淡?

18分钟前
  • YiQiao
  • 较差

也就第一集好看了...

23分钟前
  • ⸜( ˙-˙ )⸝
  • 较差

四话弃,受不了Mary那个神神叨叨的女人

28分钟前
  • 阿格里奇怪
  • 还行

看了几集没啥看下去的欲望了

31分钟前
  • 仙仙
  • 很差

看着玛格丽特那张吸血鬼抽筋的脸,真真是要闷死,还好理查德的蠢老婆死了,over

36分钟前
  • A梦
  • 推荐

历史什么的才是我的真爱。

39分钟前
  • Coco
  • 力荐

我很喜欢这部剧。对比东方的宫斗剧。很有意思,也很感慨。共性是都充斥着欲望、阴谋和暴力,而显著的区别是,这部剧里的人物都没有发自灵魂的奴性和真正的卑躬屈膝。他们承认人的地位有尊卑,所以不择手段争夺尊贵的地位,但似乎并不承认人格尊严有尊卑。

44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

轮回有报应。亨七靠谋杀和叛变来取得王位,还污蔑R3杀了塔中王子。亨八继续大刀阔斧,将七八个约克家族继承人全部屠戮,活该你都铎王朝自此再无男性继承人,玛丽一世没有,伊丽莎白一世也没有,年幼的爱德华六世也没有。天杀的斯坦利,叛徒永远受诅咒。还有玛格丽特红皇后,你这种野心家简直玷污了上帝

45分钟前
  • 林药
  • 还行

看了第一集之后实在看不下去~决定弃剧了~

49分钟前
  • yukmmmmman
  • 很差

垃圾历史剧,受够了那一套世界观。

53分钟前
  • 忏聒
  • 较差

未睇到最后。

56分钟前
  • 陆壹壹
  • 还行

解说看完 女主真是美

58分钟前
  • Véra知彼不知己
  • 还行

将玫瑰战争中的几个重要女人作为主要角色来展现,果然是女人写的小说,虽然将女人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起到的作用难免夸大到夸张的程度,但大致情节还是蛮符合史实的。BBC的制作还是值得信赖的,不过部分对故事推进毫无作用的情色镜头有博取眼球之嫌,扣一分。

1小时前
  • goldlya
  • 推荐

这部剧和这部剧的原著就是想告诉大家历史是三个女人搅和出来的么?还得用货真价实的巫术?原著作者阿姨太能扯了吧。虽说制作还是精良约克三兄弟的选角太萌了,而且有些历史上解释不清的细节在这里面有了个说法,但巫术啊巫术啊什么乱七八糟啊,历史剧还是别根据瞎编的言情来改好么。

1小时前
  • 一颗大豆
  • 推荐

不错~~~似乎能感觉到英国电视剧的氛围。

1小时前
  • 夏亚Moving On
  • 推荐

男淫背后滴女银。。。我只喜欢white queen,其他演员实在无感。。。

1小时前
  • 臭臭
  • 还行

Richard和Anne多美好。。可惜Anne智商拙计。。。

1小时前
  • 喜欢绿der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