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初学者
Domakinstvo za Pocetnici,我的彩虹拼凑家庭(澳/台),Housekeeping for Beginners,Domaćinstvo za početnike
导演: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主演:安娜玛丽亚·玛琳卡,艾丽娜·塞尔班,萨姆森·塞利姆,弗拉基米尔·廷托尔,米娅·穆斯塔菲,扎达·塞利姆,萨拉·克利莫斯卡,罗萨法·塞拉杰,Ajse Useini,菲利普
类型:电影地区:北马其顿,波兰,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科索沃,瑞典,美国,澳大利亚语言:马其顿语,罗姆语,阿尔巴尼亚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社工蒂塔的家里住着太多边缘人:女友的两个女儿,一个人小鬼大满腹疑问,一个叛逆少女对世界愤恨;室友东尼在交友软件不停寻找下任,这次钓上的小鲜肉还算亲切诚恳;还有三两成群的离家女同志们,整天吵吵闹闹也勉强凑成一家人。直到女友诊断出癌症,蒂塔被迫负起母亲的责任,不仅为了收养得 跟东尼假结婚,还得对外人掩盖家中混居的复杂..详细 >
决定我对他人评价的从来不是他的性取向,而是他的所作所为。所以对于我这个顺直男来说,片中那群同性恋我都觉得很善良友好,而唯一的那个直女却是最讨厌和最让人无语的角色。女主很伟大,即使伴侣的女儿如何作天作地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她,最后值得拥有一个HE。开始看着很不靠谱的gay小哥,没想到却是片中最有能力和人脉的,后面越看越顺眼了。
2024/06/04 前面感觉乱糟糟的,人物关系需要非常用力去get。最动容的是最后Dita说自己永远不会成为母亲,不管是Vanesa还是其他任何人。她只能作为姐姐,不会挡路,但是一直会在的人。她说,需要他人,是人一直都会有的需求,不管年纪多大。最后,她们算是和解了。
(严重父权制与种族歧视的)保守主义社会中的性少数多元成家。尽管内容上没什么新的,矛盾冲突也多来于内部的自产自销,手持的镜头语言也是常见的罗马尼亚波兰意大利等当代欧洲家庭电影的路子,但力量居然还不错,靠镜头与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演员们的演技carry。作为少见的北马其顿的representation不容易。
从一开始就在想小偷家族那句“家人是自己选择的”。打理家庭这件事对所有人都一样难,可理所当然的抱怨出口确实是顺直人专属权利。很直白很细腻,不需要猜谜,只需要跟着晃动的手持镜头一起去经历。看完这个片子我又多了一个罗马尼亚影坛妈妈🥹
光看电影不看简介都不知道这家子人是啥关系!就是一群同志组成的大家庭嘛!为了履行照顾女友孩子的承诺,女房东和男同室友假结婚了……大女儿非蠢既坏,装逼不成反被操!一家人当着小女儿喷脏话,除了女房东在上班,其他人都无所事事的样子……
好大的议题体量啊,两性关系社会与个体身份认同等等。反而前半段在单一场景中大量手持拍各色人物,小空间装大议题非常有效果又冲突感。后面空间更开阔之后,反而节奏感没那么好了。有时是需要一些约束的,时间上空间上范围内。
颇失望 看得心累 前面很好 后面只说了大女儿一次次的叛逆 缺少故事性和趣味性 这个走向过于平庸
东欧版“小偷家族”
讲述的是社工蒂塔的家里住着太多边缘人:女友的两个女儿,一个人小鬼大满腹疑问,一个叛逆少女对世界愤恨;室友东尼在交友软件不停寻找下任,这次钓上的小鲜肉还算亲切诚恳;还有三两成群的离家女同志们,整天吵吵闹闹也勉强凑成一家人。直到女友诊断出癌症,蒂塔被迫负起母亲的责任,不仅为了收养得 跟东尼假结婚,还得对外人掩盖家中混居的复杂身份,身在作风保守的马其顿,他们该怎么维持这个拼凑家庭的平衡?
7/10 终于,比起前作Of My Age更像天才般的首作You Won’t Be Alone。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异性恋专偶制婚姻不是必要的,但酷儿多元成家比起异性恋专偶制家庭困难得多,可以看到通常被归纳为母亲的家庭义务被分担到了每个人身上。实现多元成家实践的确是复杂的个人政治。
我们都因为爱在一起
《家政初学者》彩虹重组“家庭”
相亲相爱
东欧人原来这么想加入欧盟
所以家庭的结构是复杂却又充满探索的?
讲的是“家人”,但不是一个家。讲的是政治,但没有说教。讲得很零碎,但形散神不散。
全片仍充斥着一种异性恋家庭框架的压迫感,我甚至分不清这是一种坦诚还是一种滞后。为什么女主又要提供住所又要为人做饭,又要承担母职又要承担父职,欢声笑语之中永远是暗下去的那一角,发生矛盾的时候又始终被顶到最前线?难道“家庭”除了“吃女人”之外延伸不出第二个核心概念吗?即使是最大限度接近乌托邦的酷儿家庭也必须以此作结吗?
@金马60 很自然的讨论酷儿身份到种族身份的讨论,但一些青少年的drama真会让人火冒三丈。
2nd MIQFF 亚洲首映。流动性做得非常好,看似讲的是彩虹家庭面临的生存困境,实则把一个因为特殊地域带来的在种族,平权,家庭观,归属感等各个方面的认同困境通过台词全部放大,不仅有见微知著的观感,更重要地是以同志的第一人称视角,主动对异性的nuclear family带来的社会问题做了不同性别,取向,身份,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置换性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兼容并蓄与海纳百川,也能撕碎人们对这类影展偏先锋激进的标签。选片视角太棒了
概念设置很精彩,《小偷家族》式的拼凑亲情与隐藏在社会压抑风气下的性少数人群艰难求生互相融合,在某几处情感爆发处的共鸣给的相当有力。但与它致敬的作品一样,整部电影似乎为了自我的表达而放弃了情节构建的基本要义,没头没尾的故事展开与处理混乱的节奏设置让全片显得更多的是混乱而非紧凑,对于其中人物的深度刻画也明显不够,更像是走马灯式的观望,而非对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