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我曾经做了什么?
印象中好像也只有忙着考大学。
其他,什么都还来不及面对。
不过,电影中的女孩们和男孩就不一样了。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拉拉电影,所以也谈不上广电总局对这个电影的放行。
18岁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人,应该还没有确定吧,起码片中的女孩只是缺少朋友,缺少关爱,男孩如果在那个时间正好到了,会接受男孩,出现了个女孩陪她渡过生命的难关,她的感情就偏向了女孩。
而男孩之所以在关键时候缺席,只是因为一系列的巧合导致了他们俩无法联系上。
电影拍的还是有惊喜的。
对于高中生活的刻画和对母亲的刻画都很成功。
我终于看到表现高中生的时候,演员完全像个高中生。
虽然她一直都面瘫的过了头,不过也的确有这样的女孩不是么?
特别是当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还有这样一个母亲的时候。
她 的感情世界又早熟,又单纯。
只是遗憾的是,在交待她经历的爱情的时候,太意识流了。
当然也许是因为要公映的缘故,也许是为了给高中生看的缘故。
但是有女孩偷窥妈妈和情人,也该好好交待一下年轻人的爱情。
演员们又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交流,导致夏虹后面的流泪莫名其妙。
至于母亲的角色,却是电影完成最好的一部分。
母亲刚出现,完全是青春少女的背影,正面出境才是半老徐娘,镜头寥寥却已经足够背书了为什么她爱上的是一个年轻人,还是一个不靠谱的年轻人,也可以交待她后面一个人端着红酒在破败的阳台上,穿着白纱,优雅的喝着酒。
她的心,一直是比女儿还要青春的吧。
原来是一个团里的花旦,为了生存不得不卖衣服。
生活的压力,年华的老去,还留存着青村年少的激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让人心疼。
而年少的女儿一开始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当女孩在母亲的屋子里目送自己爱人的离开时候,那种无奈的心情,瞬间让她懂得了母亲。
说明她开始正式步入了成人的世界。
18岁的年轻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成人世界,以各自的态度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要说他们的共同点,都相当的迷茫。
片子拍的实在有很多缺点,比如节奏,大多时候让人真 的有点闷。
不要说文艺片都闷,闷要闷的有爆点。
而这个故事,爆点在哪里?
比如配乐。
我很欣赏窦唯,但是这个配乐和这个节奏的电影,怎么看都不和谐。
就像男主角跳的舞蹈一样让人莫名其妙。
然而作为第一次的电影,从头到尾,演员的选择还算正确,节奏控制的更好一点,应该会更好看。
“青春本就是既有感伤、又有欢笑的甜蜜回忆,导演把这一部分的表达拿捏的恰到好处,相信大家都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共鸣。
”挥别18岁的青春、阳光、叛逆之后,忧伤成为该片最后曝光的立意。
18岁的少男少女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这让三位主角变得敏感而又躁动。
在该电影中女主角何那与女二号夏虹、男主角李聪之间有着一段别样的感情经历。
除却几位主演懵懂的恋情影片也夹杂着家庭的矛盾以及前途的迷茫等诸多外界压力,由此甜蜜的青春经历也变得有些忧伤。
记得那年春天,和男闺蜜从电影院出来,他皱着眉头,呲着大牙,哭笑不得地对我说:“这片名不是骗人吗?
哪里甜蜜了?
"我没有回话,当然也没有告诉他,观影途中我曾几次无声落泪。
走过一条长长的阴暗走廊,再走到嘈杂陈旧的中厅,这家影院小而旧,票价只有万达的三分之二,适合我们这样的学生。
我并不排斥小而旧的东西,这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
就像这部片子里陈旧的珠帘,款式老旧的台灯,女主角朴素的白背心,都能唤起我内心里某个温柔的小角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部电影被许多人诟病狗血、俗套,我却沉浸在窦唯的配乐里,联想到了自己的十八岁,联想到和女主留着同款短发,有着同款倔强的自己,联想到我也曾经对像夏虹(女二)那样的女生产生过一种似有若无的迷恋。
有人说这是出柜之作,但我认为不是。
只是一个女生对温柔的向往,对女人味的渴望。
那是班上一个口碑不太好的漂亮女生,曾经有段时间我们是同桌。
她有着小鹿般的眼睛,甜美迷人的酒窝,和及腰的长发。
她喜欢躲在厕所抽烟,深吸一口,然后以无比享受的表情吐出一个个烟圈,仰起头,露出天鹅般的脖颈和近乎完美的侧脸。
第一次觉得女生抽烟也那么美。
她会穿小裙子,露背装,高跟鞋,这在高中生里面是很叛逆的,但是她不在乎。
我很欣赏她这种不在乎,在一群没有表情的做题机器里,格外耀眼。
有一次,她和我并肩走在一起,我穿着肥大的运动服,不太合身的校服裤,一双黑不溜秋款式了老旧的皮鞋。
她呢,却是青春洋溢,扎着高马尾,蕾丝裙,裸色丝袜,小高跟鞋。
我想走在她旁边,又不想走在她旁边。
想的原因是她身上若有若无的香气很好闻,不想的原因是这样衬托得我更丑了。
但很快我又释然了,这样走在一起,才显得她更美不是吗?
我喜欢她的美,也希望她的美被全世界都看到。
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我在理发店遇到了她。
她问我晚上去不去邻市一起吃饭,唱KTV,蹦迪。
我说我只有二十块钱,还要剪头发。
她说没关系,有人请客。
假小子的我当然不懂得漂亮女生的众星捧月,还傻傻地问,为什么要请客?
是有人考上重点本科了吗?
她笑得花枝乱颤:没有啦,他们几个男生早都不读书了,他们社会上混的,有钱!
你和我一起去吗?
还有另一个姐妹一会过来。
作为从未收到过男生邀请的同为十八岁的我,脑子半天没转过弯来:那花别人的钱,还是不好吧?
她好像听到了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话,酒窝更深更甜了:哪有男生邀请女生出去还让女生花钱的道理呀?
我出去玩,就从没花过钱。
说完她甩甩头发,那时候她已经烫了个大波浪,兼具妩媚和青春。
她锁骨上也有个纹身,是一只蓝色的蝴蝶,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呼之欲出。
我看着她长长的睫毛和红润的嘴唇,再看看镜子里自己鸡窝一样的男士女发和发黄的脸,还是摇头拒绝了。
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有人会请我吃饭,对啊,从小到大,都没有过。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她。
梦见自己触碰到了她雪白的肌肤,是那样滑,那样香。
我梦见她在我面前抽着烟,长长的睫毛垂下来,烟雾里她的大波浪书写着一种早熟的风情。
第二天在家附近的早餐店,我听别的同学说,她前晚在邻市差点被人侵犯了,还报了警。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如今我也已经蓄上长发,再看到留着波浪卷风情万种的抽烟女人已经毫无感觉,但我依然会经常想起那天她在理发店的笑,和那天晚上如此真实的梦。
路边的橱窗映出了我的影子,也是长发披肩,裙裾飞扬。
十八岁之前,我是没有性别的模糊动物。
花了几年时间,才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女人,至少是外貌上的女人。
我想,甜蜜的另一种解释,也许就是对未来有期待吧,现在没有的,将来会有。
"喂,发什么呆呀?
"男闺蜜说,"我们去吃必胜客火锅吧?
""必胜客有火锅?
你确定?
""有啊,我带你去。
"走到一家火锅店门口,男闺蜜停了下来,冲我一扬下巴,喏,就是这儿啦。
我从左至右读出了那店名——"思必客"。
他也有点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咳,记错了。
没事,有火锅吃就行,哈哈。
"涮着火锅,我忽然对他说:"其实,这个电影还是挺甜蜜的。
期待,不管最后会不会落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甜蜜。
""哈哈,还在想电影呢?
赶紧吃吧,电影你请的,吃饭我请!
"他说。
电影《蜜甜18岁》用舒缓清新的方式展现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次妩媚的推介海报以“青春季”为主题,草绿的基调配上稍发灰的蒙版,流逝的18岁跃然纸上;三位新人演员白衣上阵,神态乖巧、举止亲密,浓郁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在主创阵容这面,该片大胆启用新人。
影片的编剧、导演、剪辑均由80后新锐电影人何文超结束,《蜜甜18岁》也是其第一部剧情长片;主演周文奕、滕飞、祁琪为北电、中戏在读学生,该片为他们的银幕首秀。
对此,推出人魏仲环示意“即使组里新人许多,但大概正由于他们那股青年拼搏的劲儿吧,片子的质量确定是有保障的,可说清新却不青涩”。
而影片参加了多内外多个电影节及影展,颇受注目,业内人员也示意“该片的人物设计饱满,台词和剧情环节值得推敲玩味”。
影片中少男少女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这让三位主角变得敏感而又躁动,内心世界的孤独让他们彼此渴望着对方给予自己爱情、友情。
导演何文超称三年筹备的影片终于要和大家见面,希望这部影片能够让观众想起自己的18岁和青春。
导演也否认片中女同性恋情节是电影的噱头,"创作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么多,青春懵懂的年纪,在友情和爱情面前都是青涩的。
"
心情好,写点啥很明显不甜蜜,青春里到底还是有得与失,到底还是不公平的。
整个故看下来还是有一点遗憾的,比如何那貌似没有给李聪一个交代,前半段李聪对何那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何那离开李聪那么轻易,只有一句对不起,包括影片刚开始何那甩下李聪为她摆的生日局,这些都好像只是为了说明何那的性格所存在,李聪到最后我看完电影,感觉就像个炮灰。。。
但他却是男一号。。。
其实如果再最后,何那和李聪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互道一句好久不见也好啊。
再者部剧女二选的挺不错,一般情况下这类电影都会讨厌死女二,但是这部就没有,她演的很不错,以后应该会有很优秀的成绩期待啦。
再然后,就是配乐的部分,刚开篇就看到有窦唯的名字,233333情不自禁联想到最近的霆讯恋。。。
回到正题,本片配乐真心还可以。
导演是位女性,剪辑的工作好像自己全揽了,看得出想走的是那种文艺大气范,有些话她很想说,以至于太想说只好不说,因为要走大气范啊,不能什么都说,观众爱我就要主动来猜我部分沉默的镜头,相信剪辑之前应该是冗长的,但考虑再三,又剪得再短一点。
导演幸苦啦,老师都说剪辑是个幸苦活女孩子最好别干。。。。
不能说这部电影是青涩的,一些方言的加入运用和各个家庭之间暗暗的关联其实导演很有用心去伏线,还有一个小细节,每次有课堂出现必定会有一位老师认真的一句讲解让人清晰消化,大概是导演的强迫症,也或许导演想掩饰掉些许青涩感,总之每次都被我抓到。。。。
好啦我要去考虑下晚饭吃什么了,还是很开心看到有新的导演们,用心的出现在中国大陆电影的阵营中,加油!!
可能我确实被国外影片洗脑了,宁愿看国外的暴力烂片,也不想看国产片,国内这些成名已久的什么张艺谋......等等,拍的片越来越迎合当局,而且动辄投资巨大,看的恶心。
新生一代就是不一样,抓住了想要表达的灵魂,很感动,影片表达很现实,这就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啊,就像莫言的作品一样,低调的进入了你的灵魂。
演员表演的也好,自然、生动,尤其是窦唯的配乐,很灵准,我坚信窦唯会再一次为戛纳电影节中国导演的电影配乐而走红的!!!
何文超加油!
窦唯加油!
中国电影加油!
很纳闷整体评分不高,甚至比不过国外的三级片、恐怖片,国人啊,是五毛太多?
愤青太多?
还是对国产电影失望太久了?
十八岁时什么样子,似乎我都需要好好的想想了,似乎对那个酷热的暑假没什么太多的记忆,似乎很多的东西都模糊了。
那年在家休养身体,那年一个夏季只是养回了一点点的气色,那个暑假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记得一部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也许那样的情节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的,那样的情节让我感慨良多。
简宁与杨宇凌的懵懂的情感,雷蒙德叛逆,高晓峰的高傲,那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初中、高中,我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有欢乐、有痛苦,但是终究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经历,是属于好多80后孩子的青年时代。
《甜蜜18岁》,我觉得这是属于90后孩子的故事,他们的十八岁,放眼校园中,肥大的校服、短发、帆布鞋,面无表情的走着,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张面孔,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抗拒,对不被理解的排斥,他们面无表情的内心是波澜壮阔的,就像何那,她大多数都是那种没有任何表情和情绪的面瘫像,因为种种巧合让何那不能从李聪那里得到安慰、倾诉和理解的时候,她的感情那么需要一个窗口的时候,夏虹适时的出现了,那么她们之间的感情发生的顺其自然,那是一种理解、慰藉和认可。
青春时代的我们不也总是跟能理解的人亲近吗?
现在也依然是。
就像我18岁的妹妹,她会告诉我:“我以后不叫你大姐,那样显得我比较小孩子,我叫你姐,这是一种成熟”这才是她们的思维模式。
就是上了大学的弟弟,会直接喊我的名字,而不是叫大姐一样的。
对于这样的小国产电影,究竟该不该支持一下,真的是一个很苦恼的问题,其实它的整体感觉也不是特别糟糕,只是剧情上很让人无法接受,特别是角色的演技,还有这名字取得太“标题党”了。
这就是18岁的甜蜜?
甜蜜?
母亲生病缺钱治病,女主角在寻找母亲情人的情况下,爱上怀着自己母亲情人小孩的女人,竟是因为同样的背景——失去父爱,接着……我实在不想花笔墨嚼舌接下去的剧情,整部戏下来,似乎都是配角,去掉几个,把戏份集中起来或许更有内容看。
两个女主角其实一点都没有女同的感觉,她们有恋吗,我感觉不出来,只是因为共同发生了悲剧所以走到一起,而更加有感情而已。
何必就和同性恋扯上关系呢。
女一号和男一号又是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就是一对,但怎么看怎么别扭。
5年后,她的头发长了,他的头发短了,她成了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从原本拥有令人羡慕的岗位到如今刚刑满释放,这两个人一个有情一个无意,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走在一起,也不知道为何会在一起。
其实可以穿插一些倒叙,用回忆的镜头来说明每一段生硬的关系。
“亲情”这玩意儿再度让我感到不适。
母亲因为她而不能潇洒地过自己的生活,她又因为母亲而不能去理想的大学,亲情就是一把双刃剑,越来越凸显它的不利之处,是一种羁绊,让人身不由己,无法快活。
第一次一个人去看电影,还是第一次看早场的电影。
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几家小影院上映,而且每天还只有一场,期间到处询问市内较近的上映影院和上映时间,结果处处碰壁,小众题材果然还是受到冷遇,想看还真不容易啊,就冲着国内第一部出柜的拉片,终于 还是看到了...有点中国版的“暹罗之恋”,同样是将亲情,友情,同性之爱多种”爱“元素融合到一起的题材,只是”暹“是男同之爱,而这部则表现“女同”。
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爱“实在太多,在主线同性之爱的刻画上由于时间的仓促很难让人体会到那份深度,也自然感受不到“甜蜜”,刚一开始便结束,这也是该片在情感渲染上的最大瑕疵,意犹未尽的扫兴,原本真的很期待 何那与夏虹 的那份爱... ...演员部分除了男主的单一表情,何那母亲俗爆的风尘味(与角色本身完全不符)比较失败外,两个女主表现都还好,青涩是正常,也恰到好处,尤其何那,眼神拿捏的刚刚好,笨拙的表情也完全符合那个年纪面对情感时 该有的稚嫩,很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是面对夏虹猛地拉开浴帘暴露眼前的裸体,何那的囧样;还有何那躲在马桶上想要刀刻与夏虹同样的刺青图案时,被夏虹突然冲进来,那种恐慌,害怕,尴尬,纠结等多种情愫一拥而上,好复杂,她却拿捏刚好;看到这两处我走神了,无限遐想...窦唯的配乐的确没让人失望,若硬要挑刺,即是在描绘两女主同居那段,男音的哼唱过了点,若只是纯音乐,感觉会更小清新,更通畅,也更加切合该片的青春点——十八岁;但终究还是因为剧情与场景的设计上本身没有给出太多的空间跟时间,导致配乐的切入没有更深层次的延展性...面对一部处女作,影片被常规性的灌入”青涩,不成熟,幼稚,笨拙,导演资历尚浅“等等负面评价,但我想说,看电影本是看共鸣,感受情绪,体会感动,与其他无关。
一部小心翼翼的同性题材,虽然只是淡淡地,却让我在走出影院后,循环播放着张悬的两首”关于我爱你“”南国的孩子“,任由思绪回到过去... ...所以,还是推荐!
剧照比片子好,剧照里面满满的甜蜜同性爱在片子里完全感觉不出来啊,导致我一直怀疑自己看了超级删减版。
演员对白和交流略生硬,爱像在打酱油,苦逼的爱、青涩的爱、不能说的爱什么的在该到的点上统统没有感觉出来,最后看到女一腿上纹的小鸟鸟时我以为本该有的淡淡忧伤的感觉也出不来。
应该不止我一个觉得男一很基(hexie)吧?
总觉得他如果戴右耳钉基本就是显gay,但是他戴了左耳钉,so,他显然是没出柜的gay。
女一她娘的男朋友也是一脸受样的基叔,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
女演员长相没什么可吐槽的,我连赵奕欢都没吐槽过,吐槽其它女演员就太不地道了。
女一女二都还算好看,美得很有真实感。
女一她娘年轻时候的古装剧照很漂亮。
男一他娘像斯琴高娃,其实演得挺好。
感觉导演有诚意,但是故事讲得不精彩,不够有吸引力,从头到尾都看不进去 ,明明是全屏看的却一直感觉在看小窗,情节发展很草率 ,想表达的东西太杂但是理不清。
大光圈加颜色寡淡,剧照也很小清新,别学贾樟柯好好搞小清新多好,镜头晃得眼晕,剧情矫情所以即使镜头晃或者加衡阳话也不会有纪实感的。
配乐美不美我忘了但是很压抑,一度让我错觉在看暗黑恐怖惊悚片。
如果可以其实想打2.5星,半颗星算感情分好了,但是感情分绝对不是加在同性题材上,爱男爱女都一样,同性题材就加分,异性恋们就更无助了。
不过,回到正题,这一切关甜蜜什么事?
导演别闹了,如果这叫甜蜜,我们的人生怕是要甜到发苦了……
BJIFF 240425 党史馆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0421北影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