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詹妮芙·安妮斯通(Jennifer Aniston)主演的 《有钱朋友》(“Friends With Money”),就像是从电视连续剧《老友记》(“Friends”)或者《欲望城市》(“Sex and City”)中跳出来的一个插曲似的。
只不过,那二部肥皂剧里的青年男女,在这部电影里已然人到中年。
比起在那二部电视剧里似乎很不经意地燃烧着的青春,这部电影里充满人到中年的灰暗。
由詹妮芙扮演的奥莉维娅(Olivia),也许是此片中唯一的一道亮色。
尼可·赫勒斯纳(Nicole Holofcener)显然是个颇有章法的导演。
整个影片由三次聚餐撑起一个叙事框架,三对有钱夫妇加上一个灰姑娘般的奥莉维娅。
第一次聚餐,奥莉维娅刚刚辞去中学教师工作,转而做了清扫房间的女佣(maid)。
第二次聚餐,奥莉维娅准备把女佣工作也辞了,情绪低落到极点。
第三次聚餐,奥莉维娅容光焕发地带上了刚刚交好的男朋友。
最后,影片结束时,奥莉维娅从男朋友嘴里得知,对方原来是个富家子弟。
其貌不扬的胖家伙,竟然是个王子般的人物。
而奥莉维娅则稀里糊涂地成了灰姑娘。
如果说,奥莉维娅的灰姑娘故事充满喜剧性,那么与之对照的三对有钱夫妇的人生,却颇有日薄西山的迟暮。
影片面对奥莉维娅时,无疑是相当轻松的。
可是,叙述三对有钱夫妇时,却如履薄冰。
导演显然想玩一把伍迪·爱伦式的幽默,只是玩得并不如何得心应手。
因为那三对夫妇的生活,没有丝毫幽默可言。
相反,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会酿出一场悲剧来。
用其中的一个妻子的话来说,他们的生活就像在等死一般。
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应该做的好像全都完成了。
床笫间的热情,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有同性恋倾向的丈夫,正在寻找同性的爱侣。
烦燥的妻子为了泊车或者购物时碰到他人插队,跟人吵得天翻地覆,不小心把鼻子撞破。
至于那对想在盖新房中获得成就感的夫妇,却因为邻居的抱怨被弄得心灰意懒。
奥莉维娅和三对有钱夫妇的人生对照,可说是互为明镜。
从奥莉维娅这面镜子里看出的三对夫妇,令人羡慕的是没有了金钱的困扰;而从那三对夫妇构成的镜子里,却充满奥莉维娅依然年轻、而自己日渐迟暮的感叹。
离了婚的奥莉维娅,显然向往身边有个固定的男人。
她给前夫打着习惯性的电话,又习惯性地挂断,不跟对方说一句话。
这是从那三对夫妇的镜子里看不到的。
而在奥莉维娅的镜子里没能看到的,则是美满婚姻的不美满。
结婚十年以上的夫妻,再加上人到中年,简直是一种生不如死的人生。
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心底里都塞满了因为单调、枯燥、沉闷、无聊等等而产生的无名怒火,不知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就会突然一下子窜起,烧出一场灾难来。
这是导演赫勒斯纳为什么小心翼翼的一个根本原因。
他不想勾出深藏在夫妇们内心深处的怒火,以此惹得观众不快。
相比于奥莉维娅那种灰姑娘式的喜剧,那三对有钱夫妇的生活,一不留神就会酿成悲剧。
伍迪·爱伦是在那样的日常生活中搞笑的专家,把美国观众逗得哭笑不得,从而成了一代大师。
可怜的赫勒纳斯显然没有成为大师的野心,所以只好把生活的棱角磨平,把愤愤不平的心火熄灭,笑嘻嘻地给观众做了场不痛不痒的按摩。
平心而论,这样的故事要拍出新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且不说前面有伍迪·爱伦的阴影,即使是一部《美国尤物》(“American Beauty”),都足以把创新的道路给堵得死死的了。
《美国尤物》不过是轻轻地掀开了中年人生的一角,就已经让人触目惊心。
比起达利《掀开海的皮肤》一画,《美国尤物》所揭示的,是相当平常的一种悲凉。
但即使是那么平常的悲凉,赫勒纳斯也怕会伤到观众,能避则避。
并且,还特意用灰姑娘式的结局,冲淡影片可能染上的悲剧色彩。
这与其说是宁可平庸,不如说是出自不愿得罪观众的一片好意。
坐在美国电影院里看着美国导演的作品,总能感觉到影片和美国观众之间的某种默契。
一者是买方,一者是卖方。
卖方不想让买方哭着走出影院,买方也不希望自己跑到电影院里来哭上一场。
须知,身边坐着的,不是刚刚交上的女朋友,就是生活多年的老夫老妻。
谁也不想在电影里看到让人活不下去般的大悲和剧痛。
至于活跃在美国报刊上的电影评论家们,也不会苛责电影没有如实拍成悲剧。
美国人不玩心跳,而喜开心。
你可以说这是种商业手段,也可以说这是种美国式的体贴入微。
所以,《有钱朋友》最为悲剧的,无非是一位妻子一怒之下,撞破了鼻子。
而其中最为搞笑的,又不过是奥莉维娅穿着老式的女佣服,跟一个男人在床上毫无感觉的作爱。
二处显示的,全都是伍迪·爱伦式的经典画面,或者说,伍迪·爱伦式的老生常谈。
比起诸如伯格曼或者基斯洛夫斯基那样的一代又一代的欧洲电影大师,伍迪·爱伦的电影,不过是从日常生活中细心捡出的小聪明而已,其中还时不时地间杂着夏洛克式的精明。
但即使是这样的精明,这样的小聪明,对于美国导演来说,都似乎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动不动就仰止,而不是跨越。
就电影美学而言,实在是不敢恭维。
就算不得不在撕开灰色人生面前望而却步,至少可以让奥莉维娅继续在贫困中挣扎,何以非要塞给她一个富家子弟呢?
也许导演想以此暗示,奥莉维娅最终获得的,也是跟她那些富妇朋友一样的人生。
假如真是这样,那么人生的区别,不过是金钱的有无而已。
必须承认,这部影片的立足点十分现实。
现实到了无法从艺术角度着想,只能从生活本身来体味。
看着这样的电影,绝对不会联想到莎士比亚。
可能联想起的,最多只是伍迪·爱伦。
至于最少······好像是《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
夏洛克还有胆量从债务人身上割肉,而《有钱朋友》不过是让一个女人撞破了鼻子。
更为搞笑的是,就这么点小事,竟然弄得像是出了一场车祸似的,女人们齐集医院,正在跟新交男友约会的丈夫,飞速赶到。
从这样的场面里,你可以感觉到,伍迪·爱伦窃笑着,从导演身后悄悄地溜走了。
这既不是一部明亮的交响曲,也不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协奏曲,而是一支滴里搭拉的小夜曲。
唱得还行,基本上没有荒腔走板。
2006年4月16日写于纽约
坦白講。
沒有看懂。
難道因為我不到40歲,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結婚,不關心服飾和虛假的籌款公益活動,但還關心所謂愛情和我的頭發。
So desperate. So depressed.我不希望自己40歲的時候有這樣的friends with money.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誰的某friend with money.他們甚至不真的在乎對方。
婚姻問題。
脆弱心腸。
害怕老去。
渴望真愛。
自我意識。
易受傷害。
好像大家的青春期都晚來了20年。
過了躁動的年紀再匪夷所思的對生活滿腹牢騷不是很可悲?
不愛洗頭的姐姐說的是,好像在等死。
我不想一直抱怨抱怨,害人害己,傷神傷身。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恐怖的更年期?
終於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每個男人都對女人說--你是今晚最漂亮的。
然後女人都露出滿心微笑。
真理是就算有錢有朋友,但是常常只差那麼一句話。
亂言。
首先,我身边没有有钱的好友。
所以,在这一点上,胡扯自己跟女主有共鸣,那就真的太胡扯了。
不过,影片似乎并没有围绕着钱展开话题,或者说钱虽然是背后主线,但是在电影里,并没有太多关于钱的情景化描写。
但是话又说回来,钱还是很重要的,所以钱在电影里的作用就跟钱在现实中的作用一样,很重要。
女主对初恋念念不忘,没有找到白马王子,是四个好友中唯一单身的,而其她三个好友都是有钱且已婚。
所以,影片围绕给女主介绍对象展开,但是一个好友介绍的健身教练并不是个好选择。
按照我的标准来看,不择不扣的渣男。
简直侮辱了健身这个行业,人们关于练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观念就是这类蠢货造成的。
在跟健身教练约会中,电影剧情慢慢铺开,大概说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健身教练是渣男,详细的我不想多说,说多了都浪费我力气,总结一下就是女主遇到渣男了。
第二件就是女主的闺蜜好友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她们的婚姻似乎都有缺陷。
只有其中一对夫妻是感情和睦的,按照我的理解,和睦夫妻跟其他两对不和睦夫妻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相处和睦的夫妻,彼此会赞美对方。
我想这就是电影要传达的东西,赞美,或者说欣赏对方,是婚 姻最好的润滑剂。
女主之前是一名老师,由于受不了贵族学校的有钱学生对穷人的看法(学生表示要帮助她,但是女主不能接受——女主闺蜜说的,具体没详细摊开讲述),于是选择做了女佣,帮人收拾房间的那种,并由此结识了后来的白马王子(跟女生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有很大出入)。
女主是个相当节省的人,因为护肤品很多都是专柜拿的赠品。
后来还偷了主顾的一瓶润肤霜,用来擦脚趾。
这个桥段,我想应该是导演想试图说明人无完人这个梗,而且在每个出演的角色当中,都能找到这个缺点。
但是,我实在得说,这个桥段对女主形象真的很丢分。
女主能够结识到最后的白马王子,实在是天意造化了。
白马王子没工作,房间一团糟,于是雇了女主打扫房间,还在价钱上跟女主压价。
女主居然同意了,后来解释是看在白马王子生活这么糟糕的情况下,才愿意接受报价的。
这绝对的积攒人品啊,白马王子对女主由此产生好感,后来在超市遇到,女主对白马王子打招呼的行为还不理不睬,差一点就错过姻缘了。
还好,最后女主在打电话辞工的时候,白马王子还是邀约了女主共进晚餐。
后来通过了解,原来穷苦潦倒的白马王子是个继承亿万家产的富翁。
最后说一句,其实女主遇上白马王子,用瞎猫碰到死耗子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是,就感情而言,我们都更想听到上天注定这类的解释。
所以呢,缘分啊,缘分
在这个年龄的我看来《老友有钱》太可怕了。
Jane婚前用500多种洗发水,她对洗发水着迷,因为那可以使她变得更漂亮。
婚后Jane几乎不洗头,她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任何美好憧憬,她厌倦了洗头并且变得疯狂易怒。
但影片的结尾让我感动,Jane的丈夫说她很美丽。
这不知为何又让我觉得有几分尴尬,因为之后的Jane还要继续疯狂,继续不洗头。
大概生活就是这样苦中帯甜。
Franny是四个老友中生活最富足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可悲的,因为她在幸福中丧失了自我。
Olivia向她借钱的片段无疑是她可悲的集中体现。
我想Franny应该感谢上帝给了她一个好老公,她无法自食其力,在中国这样的女人往往等着男人把她养成个黄脸婆后扔了。
而像Franny这样的女人就是导致女人始终从属于男人的根本原因。
她甚至让我感到耻辱。
Christine与老公的交流在争吵中进行。
影片的结尾当Christine还在办公桌上喋喋不休时,她突然意识到对面的桌子已是人去楼空。
当听到女佣的一声问候时,我想她一定开始怀念丈夫。
她与丈夫的关系带有一种藕断丝连的微妙。
也许正应了豆瓣上一位朋友的话:“婚姻,一定要是一场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疯狂。
”我想不少看《老友有钱》的朋友都是冲着Olivia来的,Jennifer Aniston的表现也没有让我失望。
Olivia是剧中的中心人物,她很穷,但穷的有味道,呵呵。
她的混账男友像她借钱的片段堪称经典。
我最喜欢的镜头是她拼命挤用光的化妆品,从这里足以看出Olivia生活的窘困,却很有勇气。
Olivia遭受的是很可怕的东西:同情。
而好友们的功成名就无疑激发了她对金钱的向往。
最终Olivia也成为了有钱一族,婚后她将成为谁?
Jane?
Franny?
Christine?四个女人的生活有喜有悲,可笑的是,她们都觉得只有自己过的才是生活。
我给了《老友有钱》五颗星,它不是经典,但让我懂了很多东西。
大人们也许不会看好这部片子,但它对于我是婚姻的启蒙课。
四个女人都不是特别爱彼此,但她们依旧是好朋友。
因为生活不允许她们玩矫情,不允许她们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
她们要生存。
她们和我们这些少年不同。
人们最终都要为了生活而忘却少年的情怀。
益早不益晚。
这样当真正面对社会时大概就不会显得太惊慌。
对里面那个40多岁那个老女人印象极其深刻,集刻薄小气于一身,真是极品中的极品,在长沙叫做堂客们,在北京大概是叫事儿妈,总之祈祷以后别碰上这种女人就好,做人还是宽容点好,也许会失去很多本来争取下就可以得到的东西,不过至少活的会宽心舒服很多.詹妮弗.安妮斯顿依然还是不出老,依然有Friedns里的风采....年纪会在很多人身上刻下很深的痕迹,而对有的人,则是格外的眷顾.无法想象片中的那几个女人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充满了矛盾,年龄个性也相去甚远.主要是总会不由自主的和Friends来比较,觉得这几个朋友之间实在是有些神离貌不合.人比人气死人,片比片也一样.
朋友走的时候扔了一包碟给我,里面有这一张。
当我正为着所有人都考试结束开始放暑假而暴躁的时候,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一部和我预期不一样的片子。
每一个人物,真真实实的痛苦,让人皱着眉头。
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太多不完美,但是看着觉得平实,觉得写的真好。
就是充斥太多童话,才让我们对生活抱有太高的期望,太挑剔的眼光,太不懂得知足的贪婪,太轻而易举的失望。
而老友有钱,描述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中年女人,自然有中年危机。
设计师女人坐在车上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过了,那一个期待着明天会是怎样的时光,每一天都像在等死。
剧作家女人盼望着老公的体贴,然而女人男人来自火星金星,实则无法沟通,最大的悲哀在于自己处于对方无法理解的悲哀中,仿佛语言眼神甚至身体语言都无法传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女人,是多么渴望关爱。
Olivia,每晚孤独入睡之时,拨通电话又挂掉。
也许她真的爱那个男人,或者,只是因为孤独。
生活的逼迫,困窘,看得人心酸。
然而,生活除了这么些令我皱着眉头的事,也有喜悦。
女人们虽然互相不同,也并不一定完全能相互理解,却互相做着朋友。
如同富女人在医院等候厅里对Olivia说的,we are the people who love you.一个女人的幸福里,包括漂亮的包包衣服鞋子,包括爱自己的男人,包括可爱的孩子,以及一群密友。
如果其它都没有的话,至少,让我有一群密友吧。
我们对于生活也许不应该要求过多。
学会领悟纠结中的感动,或者,如Olivia所说,I have problems.Everyone does, but we can still enjoy life. As long as we want to.
电影中的女人,都有人到中年的困惑,电影中的女主们,其实很早一些细节已经可以看出答案。
1. 嫁给男同性恋老公的女主:与其天天担心老公被勾引,不如早点让他过他喜欢的生活,自己也找一个老公。
如果已经到了不愿意过Sex,长期不愿意洗头,对生活各种看不惯。
已经到了可以选择的时候。
2. 当女佣的贫困潦倒女佣:交到那个朋友介绍男友,自己辛苦打扫那么脏的房间赚到一点点辛苦钱,还要求自己分他一部分,因为他也打扫卫生了。
而且他已经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打扫卫生还要穿女仆衣服各种Pose满足性欲,这样的男人不用跟踪也知道根本不疼她,只不过为了满足性欲。
不用去亲自跟踪验证才知道自己是这样。
3. 不顾邻居盖高楼的写作女主老公,只能说,当她被烫伤,老公没有半点安慰,哪怕问一下。
其实他们的感情已经慢慢被消磨,生活中很多生活多年的夫妻其实也差不多,早已开始对身边那个她/他厌倦。
爱逐渐因为家常而被消磨。
而完全不Care邻居,盖二楼,这种也说明她LG确实是个自私的主。
如果愿意包容自私,可以继续将就一起生活。
4. 有钱太太全职那个女主:感觉没太多要说,总之,钱多了,也会有钱多的烦恼,比如朋友借钱~
刚开始的时候我在想,她们真的是朋友吗?
她们怎么会是朋友呢?
经历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观念、经济状况、交际圈、性格,可以说她们本应该是放在人群中都毫无交集的四个人,尤其是Olivia。
在吃完晚饭后,她们还会在背后和自己老公多嘴姐妹们的生活情况,对各自的生活指指点点。
这个时候我以为她们会是一群塑料姐妹,只是需要维护表面关系。
但当Jane撞坏了鼻子,其他三个人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Christine和老公吵架后,也有朋友安慰;Olivia和那个有钱邋遢男约会后,朋友们也为Olivia看上去心情不错而高兴。
她们有争吵,但都陪伴左右。
Franny和她老公说,如果她们现在才相遇,也许就不会成为朋友。
是啊,就是因为她们的情谊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那时候还没有金钱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困扰,大家就都是朋友了。
所以,朋友之间是能忍受差异存在的,是允许互不赞同的,是可以各奔东西的。
电影里的女性友情部分让我对朋友的概念有了新的启发。
长大之后大家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就慢慢渐行渐远,这不是一种必然,这个想法让我有些许解脱感,朋友的概念好像没那么严苛了,而更多是一种相互承认存在和相互陪伴。
还有电影比较有意思的几点:最后一幕Christine在写作时自言自语没人接话,抬头后发现前夫不在面前了,心里有些失落,但她站起来撞到腿后,保姆在远处大声地喊了一句你没事吧,这时候Christine更深刻的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几秒前对前夫不在身边的失落也一扫而空,因为如果是他,他一定连最简单的关心的话语都不愿意说。
还有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讨论的,Jane的老公是不是gay。
我觉得不是。
一个男人在意自己的打扮,过得比较精致不代表他就是gay,我看更多是她们不愿相信Jane有一个这么好的老公才编造出来欺骗自己的,“他这么完美只是因为他是gay罢了“。
还有最后晚宴结束后镜头给到了Jane、Olivia、Franny三对在车上聊天,而Christine独自一人回到家的画面,和电影开头Jane生日结束后,Christine、Franny、Jane三对在车上聊天,Olivia独自在家的画面呼应。
Jane和Franny的老公都说自己的妻子是当晚最美的那一个。
Jenniefer在这部电影里,穷困潦倒素颜黄面,平日穿着也只是一件肥大棉衫,而她,却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美丽。
她的三个朋友,不为生活所迫却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糟,无缘无故的抱怨烦闷和莫名的嫉妒把她们扯进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循环一旦进入就抽身不得,并且把她们越套越紧。
因为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拒绝洗头发,头发油腻的让自己老公都恶心;因为忍受不了丈夫的不同意见而分手,分手以后发现自己更加忍受不了的是失去丈夫的孤独;不停地怀疑别人的丈夫是gay,却从没有想要解决自己的婚姻危机;还有那数十年不曾改变的圣诞礼物袜子。。。
哦,天哪,饶了我吧,与其过这种生活不如撮合那两个投趣的男人或者干脆自己单身一人孤独终老算了。
而olivia,却像一头被生计驱赶的骡马,只能心无旁贷的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正是这种坚忍,让她成为了朋友们羡慕的对象。
可以体会一下那种让人窒息的绝望:失业,做钟点工,厚着脸皮向ba讨要化妆品小样,承受不白眼和讥讽,被旧情人的妻子辱骂,满怀希望的认识男人却发现他只不过是拿着自己的钱去泡别的女人的骗子……而这所有的一切,在她用兰蔻晚霜抹脚的那一幕达到高潮。
狠狠地从瓶子里抠出一大块,抹在脚上,粗粗的揉搓管他吸收不吸收。
而绝望的同时也是希望的开始,olivia终于遇见了自己的MR.RIGHT。。。
xxx:um, I guess I have some issues.olivia:You know, people sort of, problems
四个女人一台戏,电影版的"Sex and the city"就这样上演了。
四位女人分别是:奥莉维亚(詹妮弗·安妮丝顿饰):唯一的独身,没工作,生活甚至可以用窘迫形容。
简(弗朗西丝·麦克多蒙德饰):与一个经常被认为是Gay的丈夫生活,服装设计师,有一个儿子,最近总是抱怨生活,极易发火。
克里斯汀(凯瑟琳·基纳饰),最有钱的一位,和丈夫经常参加募捐。
弗兰尼(琼·库萨克),作家,正在和丈夫闹矛盾,目前正盖二层小楼。
每个人的烦恼都和金钱与幸福有关,有钱人做的事缺钱的人不理解,缺钱的人作出的事有钱人不认同,虽然四个女人亲如姐妹。
就是喜欢小成本电影,因为她不用顾及到很多东西,比如票房,分级,只要表达出导演的意图就好了。
看着这几个女人在里面飚戏真是幸福。
简与超市中加塞的人吵了起来,形象全不顾,脏话满嘴,最后还是被经理送出了超市,一肚子怒火的她把东西摔倒地上,本想径直走出去,谁成想撞到了玻璃上,把鼻子撞断了。
还有很多充满冲突的场景,看过后真是过瘾。
四个女人在面对各自的困境时最后都爆发了,生活所迫呀。
里面的除了Jennifer Aniston,都是演技高手,看他们表演是种享受,我想Jennifer也想通过这部戏证明自己的实力巴。
i have no idea how a film starring two of my favorite actresses made me sleepy that much
这部15年前的电影现在拿出来看,真的是让人不禁唏嘘。四个女主都是影迷熟悉恋情面孔,如今有人奥斯卡连连,有的依然在同一类角色摸爬,有人一直配角,有人出现几率越来越低。
囧片。且看起来很闷。对女仆装印象反而比较深……
琼库萨克美,安妮斯顿给健身教练男友钱真惨,胖子居然是富二代,天上掉馅饼啊
这么棒的cast演了这么一部不痛不痒什么都想碰却什么也没讲明白的流水账。中年中产的无病呻吟不是靠洒脱、理解甚至幸运就能解决的。开放式的结局本应该令人有所想,却变成了戛然而止的失望。至于到底怎么办,等我先变成有大house的中年中产再说吧哈哈哈。
披着老友记外壳的烂片。
可以说得更好的,但整部片子失重了。
说能保证40岁的我们决不会成为任何一个这样的女人?
中年女人就是会出现这种问题呀
rachel's grown up~
??????????????????
If everybody is rich except me, may be i will kill myself.
总有人比你更有钱
太琐碎了,对婚姻、感情、事业和中年危机的呈现都很肤浅,而且出路是什么?不是离婚就是find another rich guy?算了吧
Aniston不应该演这么惨淡的角色。
至爱安妮斯顿
如果女人的生活都这么闷那就别活了
好烂
Life's a bi*ch! it sucks!
it's not my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