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堵车,只看了后一半。
从城堡里假leo与lk见面这儿开始。
看完似乎很难用简单的好片烂片来形容。
台词口型对不上,情节幼稚,男神张涵予脸谱化严重,不知道是想挑战还是转型,总之是个不适合他的角色。
剧中的服装道具制景确实不错,看得出天王对逼格的要求,动作枪战拍的挺刺激的,镜头语言不错。
如果非要总结一句,这部戏像是天王给自己圆的一个梦,外表光鲜优雅,内在幼稚火爆,对不可触及的类型片充满了向往,用自己不成熟的作品满足了创作的欲望。
本片总体低分,那么这个电影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如有些人讲的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编导们又不太懂拿放取舍,孰重孰轻,于是你看到一部什么都有的乱炖电影。
而另一方面糟糕的是节奏完全不走套路,完全颠覆应有的观影感受。
所以整体看下来就是这一秒你看到了沸腾的兄弟情,下一秒它就整一个烂俗的笑梗出来;这一秒男女有暧昧的情愫在游动,它下一秒就神秘兮兮的来点暗黑。
枪战爆破它有存在的必要,开始的莫名其妙的美女戏水的香艳镜头它也不缺,各方耍酷扮狠有,可一会又冒出个方言俗语来。
似乎可以看见导演的野心,他把舞台搬到法国,还城堡酒庄密道,可又处处小家子气,整片大家数数有几个外国人存在?
(算你苍井空也是吧)。
人物塑造上,黎明一贯表情不近人情,现在连身世身份都不近人间。
于是连酒庄大小姐杜鹃这个角色都被传染,该有的喜怒哀乐完全没有。
更想问问两位机械般狙击,张涵予的前妻,你们片酬多少啊。
纵观全片,抢红酒的故事立项随意,编剧(怀疑存在否)随心,制片方真的有洗钱嫌疑。
这部电影其实也不是彻底没救,,倘若能多给30-40分钟时间捋捋各位关系(目前是90分钟),倘若能真的有点多点制作费(别连一辆车都舍不得报废还要靠特效),倘若能多点国际范来几个外国咖,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导演黎明,这位实实在在在也该给换掉。
《抢红》是天王黎明执导的首部影片,全片欢乐搞笑,从一瓶红酒的拍卖事件引出红酒背后的阴谋。
作为黎明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大咖,拍摄场景都足够有料。
影片汇聚了张涵予、王耀庆、杜鹃、黎明等有型有演技的好演员,影片的拍摄场地更是全程在巴黎各种高端大气的酒庄,绝对下了大本。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部典型的夺宝动作片,情节和台词里融入了黎明对红酒的多年研究,不愧是最懂酒、最爱酒、酒量也最好的明星。
奥利弗的勃艮第红酒,拉菲53,柏图斯,拉塔希红酒,黎明在影片的道具中充分展现了他对红酒的领悟和实力。
影片的人设也超级搞笑,张水的真假身份,方长方的各地方言,韦利的逗比本质,让故事看起来相当的癫狂,让人脑洞大开。
而影片中的兄弟情,手足情,生死情,更让人在欢笑之余更添动容。
抢红 (2017)3.22017 / 中国大陆 / 动作 犯罪 / 黎明 / 张涵予 黎明
虽然这部影片也是槽点满满,但两个多小时欣赏一下浪漫之都的景色,看一看俊男美女的身姿,放松地开心一下,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影片#抢红#看了,属于“黎明”式的幽默;首先,张涵予演的片子是肯定会去看的,确实从影片中看到了他的许多另一面,笑点几乎也是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得最多;其实四大天王各有特色:张学友是歌声与唱腔特色,他一开口唱歌就知道这就是学友的声音和诠释歌曲的唱法和腔调;郭富城是歌舞结合特色;刘德华是典型的耍帅,没错,他就是帅!
而黎明出道以来并没有很突出的特色,唱歌就好好唱歌做个歌手,演电影就好好当个演员,而正由于他的这种没有以上前三位那些在他们身上用来包装宣传的特色,才显得格外有他自己的特点,这部影片也一样,投资拍摄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没有卖座需要的花尽心思让观众们看了有所启发?
或者对影片有思考等所谓用于宣传影片的剧情看点,也没有夸张的取景或人物塑造,影片平铺直叙而演员性格演绎真实,更没有要许多的排片档来赚观众的钱,你想看就去看,不想去看就拉倒,反正这部片子是黎明的首秀导演作品,是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就行了,就够了,我更希望以后他还能自己投资,自导自演出更好的作品来,还要去捧场,因为格调高逼!
我一直说一部电影的好坏与否可以用剧透是否会剧烈削弱来判断。
譬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或者伯格曼的电影,……对了,《抢红》也属于这样的电影。
你尽管去剧透,反正最后你还是不知道能剧透些什么。
譬如你试图掀桌:《抢红》的意思就是去抢一瓶红酒。
我知道你满怀憧憬地等着下文,可惜你没有了。
至于这瓶酒最后有没有抢到?
你对主角光环果然一无所知。
所以剧透的关键不是有没有抢到酒。
而是要确定谁去抢酒了,谁就是主角,谁就笑到了最后。
谁?
这个电影最可怕的问题出现了:谁?
你告诉我到底是谁!
每用一次感叹号我都会道歉一次,我接下来会道歉无数次。
看到张涵予出现的那一刻,我懒洋洋地想:这是《老炮儿》茬架出来后找了工作?
没错,这次张涵予他还是一个司机。
但上来就说要去法国拍一瓶红酒,还是以警察的身份。
于是我不那么懒洋洋地说:这就说明这个酒就是个麦格芬,没有人会在乎什么酒。
我承认栽了,我承认在这一点狠狠地栽了。
当张涵予扮演的警察叼着雪茄说:你别来接我,给我一部好车再加一个全中文的导航就在家等我吧。
我当时的想法这时候就一定会出现了交叉蒙太奇(牛逼吧,新学的词),一面是法国的豪车,一边是北京的山洞里张涵予正和那位首长沉痛地宣誓:这一次,我一定把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带回来,把这个自古以来属于中国人民的珍贵文物带回来……什么都没有。
汽车就那么开到了庄园的门口,然后出现了黎明。
我每次看到黎明就会无法抑制地想到《破坏之王》里那个带着花头巾的老头,在张学友演唱会门口大喊“我爱黎明”。
然后被胖揍一顿。
又或者是《满汉全席》里钟镇涛的那句:现在唱什么歌?/是黎明,不是张国荣。
所以真的见到黎明还是恍惚了一下。
总之,黎明现在有钱了,超级有钱。
所以黎明就对他说:我把这个酒买下来给你不就行了。
张涵予一脸严肃地说:这是一个国家任务。
应该说电影的第一个悬念产生了。
到底需要黎明来干什么:掩护?
抬价?
刷脸?
我承认非但猜不到结局,我连开头都猜不出。
你行的,你值得拥有。
正当我以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准备接受张涵予把耍帅的接力棒交给黎明,这电影是黎明导演啊,还有什么惊喜可言。
我又栽了。
王耀庆出现了,一口流利东北话的台湾人,法国出生台湾成长。
你们看过《权力的游戏》吗?
你们没有出戏,我想说的是里面有个马王,据说有四国血统。
王耀庆的这个角色从地域角度也给我这种一言难尽的口感。
但好处之一就是我无论如何没有地域贴或者地图炮,因为我显然不能只选一张东北地图。
王耀庆抽雪茄的样子比张涵予那叫一个标准,中景,全景,特写,大特写,我简直连烟丝都看到了,这是强调抽的不是高粱吗?
然后出现了一个非常酷的打手。
用这个电影一以贯之的flag就是:好兄弟。
这一点让我感到了本片浓烈的东北香港味道:好兄弟,一辈子。
反正从这一刻开始,正邪双方几乎都是兄弟,每一个龙套被便当的时候,总有人嚎啕大喊:兄弟,我们一辈子都是兄弟,下辈子你能找到剧组我们还是兄弟。
啥也不说了,没有人嚎一嗓子,都怪计划生育。
杜鹃出现了。
就像马季的相声《拔牙》里号称出现了“麝香”。
我得承认黎明的口味不错的,你看他选了杜鹃,优秀的女孩就连罩杯都是A。
这时候我再一次的懒洋洋地说:和杜鹃谈恋爱的一定是主角。
当然,除了黎明还能是谁。
然后近乎被我遗忘的张涵予出现了,他竟然不会打枪。
我觉得这个是电影的灵魂一击。
这部电影的精华就在于张涵予不会打枪。
因为这些角色在湄公河行动里恐怕连预告片都活不过去,张涵予如果秒射还有什么好看的。
所以张涵予没有射,他就一个劲地说:你怎么就不相信哥哥我呢?
黎明冷笑了一声:因为我是导演。
这里我想说一部商业片的元素《抢红》都有,翻车,爆炸,古堡,大露背。
我忧心忡忡地看着黎明就像小孩摆弄TNT炸药那样随意组合这些元素,却因为过于平庸竟然没有导致爆炸。
就是说即便是在爆炸戏里竟然还有两个大男人哭哭啼啼地说:我们是好兄弟。
兄弟你大爷啊。
还有杜鹃,还有风度翩翩的黎明。
我得承认这个电影去掉枪战戏,虽然所剩不多,还是有windows桌面水平的美感,我就很想知道电影末尾杜鹃那件风衣的淘宝同款。
剧透呢?
说好的剧透呢?
抢去吧,为了黎明。
拥有黎明还要什么剧透。
电影《抢红》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黎明非要拍个烂片,好好唱歌不好吗?
本来觉得《抢红》的名字配上动作/犯罪的电影定义,演员又是张涵予,黎明,杜鹃,王耀庆,真的是很华丽的组合啊,谁能想到,抢红是抢红酒的简称吗?
太无奈了,根本没有情节可言,特效也真的很烂,枉费了张涵予这个人,真的,最近看的最烂的一部电影,就是拿着明星跑龙套,真的,没有演技,情节老套又单调,要弄警匪枪战片就不要配个抒情歌曲,哪里跟哪里啊!!
真的不值得看1个多小时,大片的演员,微电影的剧情,外加业余音效和三毛钱特技,这就是这不电影的总结。
1.电影的剧本是硬伤,喜剧不是喜剧,悬疑不是悬疑,看到最后也没看明白上司方长方为什么要花一百万欧让张涵予去法国找黎明,就是为了给杜鹃传个话?
黎明在剧中算是什么角色?
不知道究竟有什么作用?
就是为了后来开火车?
2.电影的拍摄就不说了,最后的火车打斗特效基本上可以快进。
3.角色上,黎明已经不是当年的黎明了,微胖的脸庞,穿着西装也不是很帅气了,无论是开头的花花公子形象还是唱歌的时候,都感觉不像富二代,像是富一代大叔。
张涵予实在不能再演这种逗比角色了,分分钟出戏,张涵予只适合硬汉和孤胆英雄。
无厘头的搞笑真心没意思。
张涵予不会开猎枪那一段,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耍宝。
杜鹃,不知道从哪部电影起,好像是中国合伙人,就经常出现在国产电影中,非常不喜欢她那张装B装酷的表情。
这是黎明导演第一部花了力气导的影片,看影片能感受到画面华丽,风景优美人物颜值很高。
但是似乎剧情渲染差了一点意思,似乎不像我们一般看到的影片起承转合那么严丝合缝,但是那又怎样,走出剧院我依然感受到导演满满的诚意,用心,把自己想表达的人生感悟放进了作品里,让人感叹现实今日,依然有人把人性上的美放在了做人的第一位。
环顾四周,谁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功而不惜彼此撕逼,这个是这个时代的流行词吧。
但是却换来对彼此成功的相互不服气,你算什么,老子才是天下第一。
老子才是高逼格,有眼光,其余都是LOW 货。
连电影的评价也是,不说点难听话,就不够毒舌,不够吸引眼球,但是你的初心呢?
你真的有空来思考这些问题吗?
也许这短短两个小时的观影会让你思考这些问题,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这个收获不比形式上的完美重要吗?
或许影片的内涵要有些年轻人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才能读懂。
结婚,生子,教育孩子,工作挫折起伏,才会想到什么是自己追求的?
为什么有的人自己成功的很,孩子却要吸毒?
为什么有的人成功后要捐掉自己的身家?
难道不是为了精神的传承吗?
难道不就是在物欲世界中留一份干净吗?
今天看到明星一个个在吸毒队,嫖娼队,出轨队里出现,大家津津乐道,甚至好笑不怕事大,但当真有一个明星用自己的干净的价值观拍出电影的时候,却也是群嘲,我也想问一句黑子你的良心不痛吗?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文 | 谢谢你们的鱼大家或许还记得前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刮起了一阵跨界导演的旋风吧,那些不论当红与否的演员以及所谓的畅销书作家纷纷拿起了导筒,向着电影最核心的部分进军。
当然啦,作为一个畸形的电影市场下的奸商思维产物,大多数的跨界导演电影都是相当糟糕的,前几年的时候因为观众还对于这个概念感到新鲜,所以倒也愿意捧场,大多数电影也都算卖座,但是随着观众的口味提高以及“跨界导演”作品逐渐变成一个烂片代名词的时候,奸商们的钱就不是这么好挣的了哦。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跨界导演作品其实分了好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高晓松、姜文等人初当导演的那几年,那些具有文人气质的作品为时代所造就,不一定每一部多出色,但是确实看得到他们的艺术追求。
姜文 陈凯歌 冯小刚第二个阶段,应该是从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开始的跨界导演商业片的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除了徐静蕾找不到更多的导演,而且因为其作品没有出现那种大卖的情况,所以,并没有太多的人跟风,只不过,慢慢的,大家也对于其“才女”的标签产生了质疑。
《杜拉拉升职记》第三个阶段同样也是一个女导演打开的,那就是赵薇和她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本片的大卖让很多片商嗅到了跨界导演的号召力,当然,他们只是非常狭隘地把它缩小在和赵薇有关的艺人(比如苏有朋)以及青春片的类型中,于是《栀子花开》、《左耳》等粗制滥造的极品也就出现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当然啦,其实从另一方面说,2012年徐峥的《泰囧》也是开创了跨界导演商业喜剧的先河,直接影响了之后中国大陆的所有喜剧电影。
第四个阶段呢,就是一个抄袭跟风捡渣渣的时期,因为那些有号召力的大牌该导的也都开始导了,于是呢,片商们就把注意力引向了那些二三线甚至是有一些年纪的演员们,只要有金主,只要你想拍,我们就立马赶鸭子上架,说白了找演员当导演最好的好处就是他可以利用自己业内资源给片方带来利益,找演员客串也是方便。
《有完没完》只不过,那些奸商们的算盘打错了,因为在2017年,大家对于这一类电影已经产生了相当的逆反心理,从大年初一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王啸坤抄袭《土拨鼠之日》的《有完没完》、徐静蕾的《绑架者》到黄磊的《麻烦家族》等等片子都遭遇了票房口碑双重滑铁卢,而卖座程度最高的《嫌疑人X的献身》也只是一部票房表现不温不火并且没有超过《左耳》的苏有朋作品。
2017年就是跨界导演几乎每一个阶段的作品垮掉的一年,这一年几乎每一个跨界导演都在用自己的作品向观众证明着自己是多么没有导演的天赋,而在其中,黎明和他的《抢红》就成为了最耀眼的奇葩,见过拼命的,但是真没见过如此拼命的。
我看完《抢红》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吐槽,而是在脑中勾勒出了一个个人觉得合情合理的电影立项过程:记得那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季节的午后,过气并且接不到好戏的黎明在法国游玩,无意中碰上了一个迷恋当年四大天王的土大款,这个大款在法国拥有无数的产业但是审美停留在煤老板的档次上,两个人一见如故,聊着聊着,突然土大款提议花钱给黎明投资电影,让黎明当导演,而条件也很简单,就是一定要法国拍摄,所有的场景土大款提供。
于是,过气的黎明抱着让自己再火一把的信念接下了这部戏,而土大款也是成功地拉到了一个明星为自己拍摄一部炫耀自己产业的宣传片。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就是觉得这个是我唯一可以推测出本片的创作缘起了,因为我到现在都不会相信有公司会愿意主动找黎明当导演,也绝对不会相信这部电影的剧本会打动片商,更加不相信黎明一直都有导演梦,毕竟,大家不是智障。
《抢红》是一部看起来野心很大的作品,一部把动作、喜剧、夺宝、兄弟情还有所谓的高智商玩家的元素融合到了一起的商业电影,你要是看了预告片和设计感不错的海报还真的有可能被这片子唬住,可惜的是,这一部造价不菲的电影终究是一部智障的暴发户电影。
记得本片一开始第一次发布会的时候,片名还叫《啥酒神》,真的,看完片子之后,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啥玩意》更适合做本片的片名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演员导演,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导演的时候犯一个同样的错,就是不自量力。
就比如大家非常喜欢的娜塔莉波特曼、西恩潘以及詹姆斯弗朗科等等一当导演拍得也都是相当思维混乱的作品,说到底,你作为一个演员并不是在片场混久了就具有导演的个人素养,做演员和做导演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你如果可以收起自己作为演员的傲慢和自恋,多研究剧作,多研究视听语言,你可能会有机会成为一个还不错的导演,就像本阿弗莱克,就像乔治克鲁尼,可惜的就是,你没有,黎明。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演而优则导的说法。
演戏演得好不好和你是否可以做导演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演员的内心世界和导演的内心世界终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你在用演员的思维拍摄一部电影的话,电影的失败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抢红》这部电影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黎明用一种相当精神错乱,前言不搭后语并且无视台词逻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并且非常套路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无非就是一群人围绕一瓶价值连城的红酒展开的各种勾心斗角,最后引出了一条复仇的故事线。
基本上对于大部分影迷来说,这就是一部等到了角色全部出场就可以一眼望穿结尾的电影,说实话,如果你认认真真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多在视听以及动作场面的设计上下功夫,倒也可能成为一部合格的商业喜剧,可惜的是编导过度的野心在剧情中加入了各种可预见的反转,无意义的人物前史以及非常无厘头的人物情感联系。
“幼稚”这两个字可能是对于这部电影剧本最好的诠释了吧。
影片中的张涵予和黎明是一对在孤儿院一起成长的好兄弟,当年,因为一个法国佬吃饱了没事儿去孤儿院挑选孩子,黎明被选中离开了孤儿院,无厘头的是,法国人仅仅是因为黎明的角色小时候挑了葡萄就选中了他,而忽略了那一个品学兼优把葡萄让给黎明的张涵予。
话说,看到这个地方我小时候被孔融让梨建立起来的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基本上就崩塌了,当然啦,主要还是觉得那个法国佬有毛病。
当然啦,这个还不是两人关系最神经病的地方,张涵予饰演的角色去到法国找到黎明之后,两个人只要一有摩擦,张涵予就说自己当年要不是把两葡萄给了黎明,黎明也不会有今天。
Come on,都这个年头了还玩这种道德绑架呢?
一个大男人磨磨唧唧小里小气的是要闹那样呀?
两个大老爷们儿天天为了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闹别扭真是让人看到生理不适。
另一边,张涵予作为司机和自己的老板王耀庆之间也有一段所谓的兄弟情,你说建立一个主仆之间的情谊我也就忍了,但是全片看来下,你基本看不到什么两个人之间的羁绊,甚至当两人在法国遇见之后,你都不觉得这两个人之间是朋友关系。
最可笑的是,王耀庆这个人物从头到尾的塑造都是不合常理的,就比如他作为一个寻找当年红酒的复仇者第一步是让张涵予假装是警察去法国竞标红酒而自己作为另一个竞标方,且不说他是不是财大气粗爱挥霍了,张涵予假装是警察你看完了全片都不知道为什么,直接说自己是一个土大款都不会对故事有任何影响,而且似乎张涵予和黎明两兄弟完全不出现,这个故事也可以成立,毕竟大家的智商都不高。
最后,影片中还加入了黎明和杜鹃的一条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情线,两个人就是这么毫无征兆的产生好感,站在一条阵线上,感情的起承转合通通没有,而且去掉也是完全不影响这部电影的脉络,甚至把这两个角色完全去掉也不影响故事的进程,尤其是杜鹃的角色,作为一个和其中主要角色有亲属关系的人在最后的大高潮完全缺席,任何的闪回和煽情都兜不回来这个角色本身的冷血与面瘫。
《抢红》还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就比如你明明是一个胡同的老北京,偏偏要装得自己特洋气,明明完全不懂调度,却一定要拍摄复杂的动作场面,明明爆炸场面以及枪战场面巨浮夸却一定要突出突出再突出。
然后,张涵予的角色一到法国就开车大声放《最炫民族风》,晚上在小酒馆和弟弟合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年头了真的很少能看到大投资的电影拥有如此低下的审美,可笑的程度就像张涵予角色矫揉造作的程度一样,把无知当洒脱,把撒泼当仗义,把低俗当幽默,一副爷最牛逼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到头来呀,观众在电影中丝毫感受不到任何观影乐趣,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个智障在炫富,在装逼,这也就是本片某种程度上和《富春山居图》成为孪生兄弟的原因。
说到底,影片的土土到了每个主创的心里,它让你感觉即使找到了几个型男大叔喝洋酒开洋枪,骨子里面也是东北F4,大家就自己感受一下片中的那些什么“利芳”、“LK”、”韦利”以及“张水”这种名字有多傻,凑起来妥妥的一个葬爱家族。
其实说了这么多影片的缺点,我们也来罗列一下影片的优点吧!
就比如,影片开头是苍井空老师的客串。
然后,没有了……·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 388 期 文章,想在豆瓣瓣嘴节目朗读全文。
关注不散微信公众号 busan-movie,发现更多好电影。
抢红其实是一部通过用复仇故事表达人生观的深刻电影白菜大虾8小时前在写这篇长评前,首先请允许我把故事内容概括一下,我发现很多人说不好其实不是因为抢红不好,而是因为要在有限的几十分钟里面一边看故事一边理解导演的用心,再加上要欣赏黎明的颜值,张涵予的演技,王耀庆的幽默,以及巴黎的美景,豪车,美酒,先进武器,还有苍井空,确实就像让你一下子面对一桌满汉全席一下子无法消化。
黎明那么慷慨,你却拍桌子骂人,真是不应该啊。
黎明带你游花园,那么我权当一个导游给你讲解一下这个故事大概。
其实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片名改成方长方土豪复仇记,应该大部分人能理解了。
土豪方长方是法国葡萄酒家族次子,因为父亲把家族酿酒秘方给了他遭到了大哥LK的嫉恨,在家族纷争中父母被大哥枪杀,自己被逼混迹天涯,而妹妹利芳则被大哥养大并被逼迫卖假红酒。
LK一心想拿到酒神秘方利用利芳开酒神拍卖会引出方长方,方长方则一心想利用酒神秘方报杀母之仇,雇了屌丝张水一起赴法参加拍卖会,张水在孤儿院的弟弟此时是法国富豪继承者,因为兄弟之情被卷入了这场复仇之旅。。。
知道了大概的故事,就可以破译导演黎明拍这部电影传递给我们的密码信息。
夺宝和复仇应该是故事的表面,故事的第二层则通过黎明张涵予,王耀庆黄尚合,王耀庆杜鹃,王耀庆南伏龙之间的恩怨组合向我们展示了非血缘的发小兄弟,患难兄弟之间甘愿赴死的情义,以及血缘的兄妹相别于天涯见面无法相认的痛,更有血缘兄弟为了利益纷争最终一起命丧黄泉的悲哀。
电影的第二层非常的感人。
这份感动从开头黎明张涵予孤儿院的回忆就传递给了我。
而几首电影插曲更烘托了这份深厚的情义。
我觉得大部分看了第一遍有正常思维和情感的观众应该能get到第二层的。
所以我一直很质疑那些以为一瓶红酒有什么好抢的喷子的智商,这里鄙视嘲讽他们几分钟。
接下来破译导演的第三层密码。
电影里有很多道具,角色设计,对白都是颇有内涵的,陨石应该象征着超自然的命运吧,酒神其实就是财富的来源,两颗葡萄的归属决定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意大利豪华火车的爆炸,无意卷入纷争的局外人黎明最后抱得美人归等等等等,无不例外的向我们透露着导演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而血缘兄弟的利益残杀,非血缘兄弟的舍身报恩,也告诉我们人生中情义远比利益珍贵。
这样的信息,就像黎明极力扳回那列失控坠入悬崖的火车,电影也在试图挽回这个重利轻义快要滑落道德深渊的国度有些人的价值观。
关于电影的表现手法,演员的驾驭,引起比较大的争议,我觉得这是看得出黎明厉害的方面,张涵予,王耀庆都在剧中有着出乎意料完全颠覆从前的表演形式,用夸张和搞笑来刻画人物的卑微和伴随一生的痛苦这样的表演难度,不是每个演员能驾驭的了的,而张涵予和王耀庆的表现不愧是戏骨!
而剧中司机和老板在张涵予那个破败的家里喝酒的那一段,不得不提,黎明是一个非常没有阶级观念的天王,在他的这部电影里,我也看出他试图打破阶层的界限,希望构建一个更为平等的氛围的用心!
关于动作和特效,我就不讨论了,我一直以为看电影是看思想的,对于我这个看星球大战都能睡觉的,我无从评论!
这是一部深刻的电影,导演黎明一直有哲学天王的称呼,拍出这样深刻的电影是水到渠成的。
抢红被群嘲,只能说明我们没有认真看或者我们一直被他的偶像身份蒙蔽了。
最后,感谢黎明在电影里用了那句好好玩的我的家乡话,脑子坏特了。
让我再用这句话骂一次那些喷子,侬脑子坏特了。
哈哈哈~~~這劇本,全靠臉撐下來
哈哈哈哈哈哈什么鬼 但是真的很黎明啊 跟黎天王的fb基本套路保持高度一致
剪辑各种动作不接、跳跃就算了,还各种出现人物台词声画不对位,这烂片制作得太不专业了吧?……听到雷光夏的《妈妈和我》算是小惊喜,虽然觉得不太搭。
毕竟是黎明拍的,比那些毁三观的电影强太多,虽然内容挺扯
本打算贡献点票房,看了下评论,算了,打三分吧,支持下黎明。
有些豆瓣评分很低的电影,我也愿意看一看,觉得自己的审美有时和大众不太一样。但是抢红,就当是一部喜剧电影娱乐了一下大众,三个不老男神的奇思妙想。要被予叔按炸弹笑死了,黎明依然很帅,舅舅依旧搞笑担当,杜鹃永远淡淡的,远离这凡俗人间。剧情一般,所以演员演起来会觉得挺尴的。后半个小时挺搞笑的,4星给导演和予叔的
看了十分钟就想退场,想一出是一出的剧情,街边车载音乐般的配乐,神一般尴尬的台词!故事主线竟然都是从演员嘴里通过念白得到的……黎天王可能真是老糊涂了……只记得纸醉金迷的轰趴生活了……求天王安享晚年,别壮大烂片导演队伍了…
老方有一点幽默
不是有好的演员就可以出好的作品,不是你会演戏就一定能导演,求求中国影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不要用反田忌赛马式的方法创造一部又一部烂片
一般般啦。
鼓励一下吧,毕竟港产片不容易,尤其是黎明不容易
还不错的片子,这么多人给一星,这水军真厉害
确实不是什么玩意儿,但是张涵予和王耀庆又是很不错的演员,有些地方也有些梗,还是给3星吧
好的方面还是有的 比如故事还是比较完整 题材很新颖 毕竟抢画的抢钱的挺多的 抢红酒的还是挺少见的 然后音乐方面还是很出色的 雷颂德风格依旧 片尾曲很带感 黎明又编剧又导演 而且三个男主角的戏其实很难写 很考验导演功力 既要在戏份上将三个人平衡好 又要表现好带着悬念的人物关系 其实难度还挺高的
真的是难看到我要在电影院捂脸了。全片唯一笑的地方是电影结尾为了凑满90分钟的花絮。电影全程嘴型都对不上,你说张涵予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么。黎明在里面的全程面瘫,演技不行导演就更加算了吧。
这片是为了洗黑钱吧。只要能亏损就是达到了目的。
为什么cctv6在新年第一天就要给我看这么莫名其妙的电影??
影片节奏明快,几乎无尿点,全片运用插叙加回忆的手法交待剧情,法国美景和豪车,既有笑点也有泪点,特别是影片要表达的兄弟情,值得大家进电影院观看。不足的地方就是电影太短,不然剧情还可以再曲折一点,不过作为黎明首部导演作品,已经很不错,还有上升的空间。
这部电影的投资可能都花在了片酬和服装上面了
差评如潮,但是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