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看到了这部影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男女平等,心怀大义的先进革命者秋瑾女士,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
对于这位女士,我心里十分敬佩,但就影片而言,“复生”这个人物的命运轨迹却更让人唏嘘。
秋瑾从小就是个反骨女子,反抗裹足、争取和兄长一样的读书习武机会,成长为一位见义勇为心地善良的女士。
影片中秋瑾与兄长骑马同游行至一间茶铺歇脚,并在此解救了被欺压的哑女童养媳,为其取名复生,教其识字读书。
故事到这里,我以为这个女孩的命运即将就此改变,她会读书学习,会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到家国大义的事业又或是男女平权的运动当中去,却不曾想她变成了秋瑾的丫鬟、秋瑾儿女的保姆...说实在的,这何来“复生”一说呢?
换个环境带孩子做帮佣,即使识了文字又如何,命运不过除去她脚上看得见的铁链,无形的枷锁依旧牢牢焊死在复生的身上,“你来这里,那孩子怎么办?
”秋瑾的话语着实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当年茶铺的义举,不过是从刻薄的公婆那里买下一个忠心的丫鬟吗?
秋瑾这个角色塑造得确实不错,但影片为了渲染其民族大义,又顾念其为人母的名声而强行给孩子安排一个靠谱保姆的做法,恰恰是一处败笔。
我不知道实际历史当中复生是否存在,她的命运又如何,但我相信能够写出《勉女权》的秋瑾,那个号召妇女勇敢摆脱封建压迫积极投身社会革命的秋瑾,如果真的解救了一名这样境遇的女子,断不会让她从一个火坑跳到一个温度适宜的火坑去。
看过《竞雄女侠秋瑾》,最感慨的是终于能有部个人意义上的主旋律影片了,最惊喜的是黄奕贡献的精彩演出,最惊艳的是秋瑾痛击清朝官兵时“武”动的长裙,最感动的是其身为一个女子,在那样的时期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诗表现历史人物,基本会从其性格、身世以及经历等基础条件入手,去刻画人物的一生。
秋瑾对于历史的意义之一在于她一生都在强调男女平等,男人的事女人也能干。
虽然那个时代女性还没有条件去做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等事,但是秋瑾却在那个时代写诗、习武去证明女人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
《竞雄女侠秋瑾》(以下简称《竞雄》)中,秋瑾所作的诗词也成为表现人物的一个亮点,看过的人会发现,影评并没有大段的摆出诗句去展现她在文化创作上的功绩,而是通过女邻居所拜读过的敬仰、李月宗教子所采用秋瑾的诗词来展现她对新文化上的贡献。
关于诗词,影片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秋瑾就义前忍痛写下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句正好照应了影片开场天色黑沉、冷风瑟瑟的环境,将一代女侠对国家的担忧展露无遗,也更为其就义增添更加悲怆的感情。
实既然是人物传记类型的影片,就一定要还原历史。
影片突出展现了秋瑾随夫王廷均进京、冲破礼教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轩亭口就义等事件,其实这些事件逐一展现开来,基本就是秋瑾的一生。
邱礼涛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将故事打乱,在影片的开篇就引起观众兴趣,通过徐锡麟就义、秋瑾被捕、被逼招供等情节上加入秋瑾本人的回忆,逐步将秋瑾本人热血、侠义的爱国情感带出,既完成对女侠的塑造,也不会让观众产生观看流水账式影片的烦躁之情。
同时影片对其他历史人物的刻画也较为出色,杜宇航饰演的徐锡麟、黄秋生饰演的李宗岳以及徐天佑饰演的陈天华都能得到完整的还原,这些角色的饰演者也保证了一定的商业性,要么文武双全,要么具备个人的独特的气场,不难吸引一部分观众走进影院。
而对于秋瑾的丈夫王廷均的郑嘉颖如今可谓更具一定的票房号召力,《步步惊心》的八阿哥蹿红后,郑嘉颖的首部大银幕作品自然会受到粉丝的期待,而郑嘉颖对这个一代女侠背后男人的演绎也值得获肯定。
史如果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与《辛亥革命》等影片通过大量的明星扎堆效应来展现历史的做法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那么这次独写一人的《竞雄女侠秋瑾》可算是令人眼前一亮。
没有流水线的故事安排,没有PPT一样的情节交代,《竞雄》一片通过将镜头聚焦在秋瑾一人身上来表现革命者追求平等、反对压迫的革命精神,这种久违的做法令影片的主题脉络更加清晰,也使影片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显而易见。
历史固然重要,想让人记住历史也很重要,流水线式的叙事已经让观众麻木,甚至于只记得明星不记得历史。
《竞雄》聪明的一点就在于通过叙事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双管齐下使观众充分认识秋瑾,例如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哀凉诗词时,叙事采用在逼供中加入倒叙生平,表现上通过些许暴力,让观众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由来更加的“触目惊心”,而非简单的逼供后经过内心挣扎写出,可见制作者的用心。
弑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动作场面。
虽是主旋律,但影片在动作场面的设计上可谓下足了功夫,秋瑾被捕、徐锡麟就义等几场戏都称得上2011年中国银幕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戏。
这其中给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有两场动作戏:一是秋瑾被捕前与熊欣欣的一段对打,身着西服的黄奕英姿飒爽,动作也一招一眼夺人眼球,与熊欣欣争夺点火工具的设置看的人惊心动魄,在眼花缭乱的动作戏中加入一个核心提起观众的兴趣;二是秋瑾陪伴丈夫进京时在路上痛击官兵,之前以飒爽男装示人的黄奕在这场戏中身着长裙,挥舞鞭子的同时裙子也一同飘舞,颇为养眼,但此场戏后,秋瑾就鲜有身着长裙的动作戏,稍有些许遗憾。
熟悉邱礼涛的观众想必都看过他的《狗咬狗》,《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和《军鸡》也足以见此导演的怪咖风格。
到了《竞雄女侠秋瑾》中,虽然个人风格要克制,但影片不是露出的软暴力也令人感觉新鲜。
秋瑾幼时的裹脚、哑女复生遭受铁链缠脚的虐待、审讯秋瑾时的夹手指,都是软暴力的体现,虽不血腥,但足以让观众体会影片中角色所受的苦痛,其做法还是很聪明的。
总而言之,《竞雄女侠秋瑾》的公映可以算是将红色主题与商业的又一次改良结合,重心落在一人,情感更为丰富,动作戏设计上的用心,也更提升了影片的商业气质。
《竞雄》不能说是完美的商业片,但邱礼涛将一些大胆的写实性的设定融入到主旋律当中,这种新鲜的做法值得肯定。
秋瑾对自己的丈夫说赔了10万万两银子就是因为满朝廷都是像她丈夫这样的狗官。
可是她是否看到:统治这些狗官的正是与秋瑾同为女人的慈禧老佛爷!
读研时曾偶得《竞雄女侠秋瑾》一片,稍阅。
西湖旁的名人墓很多,秋瑾墓算是其中非常醒目的一座了,墓座上有秋瑾汉白玉立像,高近3米,左手叉腰,右手按剑,颇有巾帼英雄之气。
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什么“女英雄”,但我敬畏“女英雄”,所以游孤山西泠时,也曾在这尊墓像前驻足良久,相比较那苏小小、武松之类的墓冢,这样的与我们相近的“革命人物”的丰碑才更使我觉得有瞻仰的价值。
一 这片子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开头将徐锡麟刺杀恩铭之事掠影而过,重点放在贵福等缉捕秋瑾一段,之后于审讯处斩秋瑾一线的时间轴中,又穿插进秋瑾对过往之事的回忆,最后重头戏又落回到片头徐锡麟刺杀恩铭之事的具体过程,做到头尾呼应。
其中打戏比较多,主要是头尾两场,熊欣欣先战秋瑾,再战徐锡麟(虽然时间上是反过来的),俨然大BOSS,大反派,但与一般剧所不同的是,这片是“邪”胜了“正”,反派打败主角,所以这片子弥漫的不是一种主旋律的“胜利感”,更多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肃杀与悲凉。
最后秋瑾洒血于轩亭口,旁边站着的是拿着馒头的路人,是否让人想到了鲁迅的《药》呢?
秋瑾等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在鲁迅笔下展现的却是异样的扭曲与变形,而片中的最后,也不是以革命的成功告慰烈士,使观众获得一丝心灵上的解脱,恰恰是代以秋瑾那与孩子们嬉戏的梦境。
我隐隐觉得这片虽然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应时物,但却并不是仅仅讴歌革命这么简单,其中的若干剧情设置,使人看到的不是革命的兴奋,反倒是,革命的“虚无”。
也许我们大可以不必对一部电影抱有太多的期望,但题材自身仍足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在这个“辛亥革命”尚被称为“不确定的遗产”的时代,对于为辛亥革命所捐躯的革命者的评价同样也将是“不确定”的。
对于我们这种专业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 “是男女平权的革命,不是政治革命。
”这是秋瑾对自己所进行的革命的定义,但是我们仍然分明地看到她所进行的是政治革命(起义),那么秋瑾如何从一位鼓吹男女平等的女权急先锋变成了一位革命党呢?
她到底是在进行前者的革命,还是后者的革命呢?
从剧情上说,秋瑾从小便有一颗”巾帼不让须眉“之心,拒绝缠足,习文练武,关心国事,自叹”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想做让男子都觉得吃惊的事。
但这种念头是驱使一位女性走上革命之路的理由吗?
似乎是,但似乎又不是。
徐锡麟劝诱秋瑾加入光复会一段,秋瑾对于自己政治革命决心的确认乃是以追述过去的一段经历而完成的,这段经历尤值得我们细细分析。
秋瑾之夫乃是湘潭有名的富商公子,走马斗犬堪称纨绔,且比秋瑾还小几岁,故而自比男子的秋瑾是看不起他的,在一番激烈争吵后,王廷钧捐官京城以示自己“不忘救国”。
他们一行人刚入京师就被众多难民所阻,一位怀抱孩子的母亲乞求施舍,秋瑾立即给了她们一个馒头,但随即引来更多的难民乞讨,这时突然一大队官兵出现,以暴力驱散难民,秋瑾看不过去与他们打成一团,正酣战时一位洋人开枪射击但随即被秋瑾制服,正当秋瑾怒斥洋人与官兵时,这位洋人的孩子在后面大喊“DON'T KILL MY FATHER!"秋瑾便不再作声,放他们走了。
日后秋瑾对这段经历的定义是:自己和孩子的温饱是不够的,希望全天下的母亲和孩子都能得到温饱。
毫无疑问,在此,秋瑾并不是以渴望男女平权,而是以天下同福作为自己的革命诉求,真正促使其走上革命之路的,不是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女权问题),而是女性(秋瑾)对女性(慈禧)的反抗(政治问题),所以我认为秋瑾在面对贵福所说的“是男女平权的革命,不是政治革命”一句台词的真正表述应该是“是男女平权的革命,更是政治革命”。
但是片中过多地纠缠在秋瑾对“女权”的吹捧上,从而使得秋瑾真正的革命问题时隐时现,暧昧不清。
秋瑾想要成为一名男性(“像男子一样,有一颗强大的心”),这使得她成为反抗“封建礼法”的急先锋,但促使她真正变成革命的急先锋的,却是女人的特点。
以上的那段故事实际上突出的不是秋瑾男儿的品性,而恰恰是女性的特点即怜悯(关于这个特点请参看刘小枫的《普罗米修斯之罪》),这是一种高贵的品格。
秋瑾这样的女人,是能怜悯那些难民的高贵的女性,她们出于这样的善念,故而有这样的善行,但是却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麻烦:如果她不给那位母亲馒头,就不会招来如许多的难民,而这些难民远远不是她一人她一家所能解救的,那么她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要救就应该救全部,否则她便不应该施救,而她个人恰恰是不能做到的。
这样的救助不再是她当年救助一位可怜的童养媳那样简单,她所要面对的,是这个世界无限的“恶”。
我以为,秋瑾鼓吹女权,应该是建立在两个渴望上:一是自我解救的渴望,二是全部妇女解救的渴望,这两者的关系就恰如马克思对于犹太人问题所思考的那样:只有解救全部人,才能解救犹太人。
而想要实现妇女的解救,就必须更进一步,即解救所有的人!
既然是解救所有的人,那么它便不能只着眼于男女的这样一个层次上,而必须付诸于一个全面的政治问题的解决(由男女的平等转向人的平等)。
秋瑾是否真的理解了她所进行的政治革命的真谛呢?
还是她错误地仍然以为自己所从事的(政治)革命乃是一个男女平权的革命?
我们似乎并未能从电影中得到这个答案。
《秋瑾》是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国内影迷的反应如此平淡,让人可叹。
《钢的琴》在国外获得很多大奖,才引起国内影迷的一丝微动,实在是可悲啊。
如果是一些阿拉伯国家,信仰穆斯兰的女性,看完这部片子,必将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中,没有加入“爱情”元素,较之其他电影是很罕见的。
没有爱情照样可以把人物诠释的如此完整。
如果在语文课本中加入一些剧本的台词,我觉得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将会更加宽泛,深入。
下面的这十句话,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推敲的。
看到自己的蜉蝣和渺小,也算是一种感悟吧。
1.你们不要听到流血惨剧 就有所退缩 不要引以为惨2.就是因为你什么都没做3.我有经验 你没有 水痘是会传染的 就像闲话一样传来传去 我们夫妻俩最爱管人闲事4.身不得 男儿烈 心却比 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5.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6.我有时候想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 可能要后世人 才能看得见7.秋风秋雨愁煞人8.后悔?
我知道我要做什么 没有人可以教我怎么样过我的人生 9.慈禧 以一国 换一己之福 10.你对不起的 是你自己
1是本来故事,其实是历史!
就相当吸引人,打动人心2是真的每个演员感觉都演的挺不错,真实,这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黄奕的电影。
好剧本。
好故事。
演员也演好了
这几年迷起了香港导演邱礼涛,无论是惊悚片《三不管》、《头七》,偶像片《死神来了》,还是黑帮片《Laughing Gor之变节》和《同门》,每一部都高举Cult大旗,极尽阴冷、荒诞、黑暗、奇异之妙趣,比当年的《人肉叉烧包》更加得心应手,高产高质的的香港长发恶趣味导演邱礼涛制造出这些在怪异的电影迷宫,真正教人上瘾的电影。
原本以为恶趣味的邱礼涛只是香港的一个标志,永远不会进入内地电影的主流,没想到他却接连执导了两部内地的主流商业片,前者动作片《叶问前传》,后者就是这部刚出炉的——难得清新凌厉的传记片《竞雄女侠秋瑾》,影片讲述了大家都是听说过没见过的传奇女侠——秋瑾的豪情人生加悲情结局,很可能不止是巧合,两部电影都是传记片,一个是当下正热的功夫偶像,一个是几被遗忘的女诗人兼侠客,邱礼涛用时代、动作、传奇改写了观众,至少是国内观众对于历史传记类型片的印象,原来,革命题材的献礼片也可以这么生龙活虎。
强调一个其他影评人都阐述过的客观事实,黄奕版的秋瑾确是近年大大小小十余部看过的献礼片中最有章法、最具故事魅力也最商业的,秋瑾在电影里不仅仅有“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情,“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的忧国忧民,更有几分“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的儿女情怀,从天真烂漫的童年,到犹疑不定的婚姻大事,后来的留学,最终的身先士卒血战清兵,秋瑾的性格、灵魂和人生在这些故事过后变得掷地有声,除了黄奕的卖力表演,相信更多的功劳都是来自邱礼涛对影片整体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
其实,我们在看历史题材片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很关注人物有过怎样的成就或贡献,对于电影来说,人物的亲和力和冲击力永远要大于题材本身的魅力,邱礼涛虽然没有给《竞雄女侠秋瑾》注入如以往香港作品那样多的Cult元素,但对于整体商业框架的树立却仍然显露出其在成熟电影工业环境下修炼多年的不凡功力。
最直观的体现可能是动作戏,黄奕一夜之间变成打女,和熊欣欣的对打热血翻飞,还有杜宇航的咏春拳经过《叶问前传》的“排练”,愈发精纯而刚健。
影片开场至结尾,场面戏和动作戏的制作一看就知道没有偷工减料,一场一场硬生生打下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有利有弊,太像动作片的动作戏或多或少影响了《竞雄女侠秋瑾》对于历史气氛的营造,使其不像历史片更像动作片,邱礼涛在文戏部分还是牢牢的捉住了历史的神韵而非形态,自黄秋生、夏文汐等老牌,郑嘉颖、黄又南等中间一代,陈嘉桓等新人所饰演的角色,都有立得住脚的个性特点,层次鲜明而且都对紧扣主题,看起来绝无凑数之嫌。
回到最前面的话题,邱礼涛进入内地电影市场之后,《叶问前传》还保留了一些Cult味,《竞雄女侠秋瑾》是完完全全的主流风格,间接说明的道理是,一个好导演应该能够驾驭多种风格,一部好电影也可以是各种题材。
希望在不久的以后,可以看到内地有题材更丰富、风格手法更多元的类型片。
为纪念百年辛亥革命,各类影视剧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登场。
多数影片无非尽量把孙中山以及同盟会兴中会等民主团体的事迹往我党的行动轨迹靠拢,诸如什么伟人平民化的论调也无甚亮点。
倒是这部邱礼涛领一众香港演员加大陆女星黄奕打造的《竞雄女侠秋瑾》倒颇有一股老式港片的味道,展现了一幅反清志士陈近南等人和清廷鹰爪走狗殊死肉搏的壮烈画卷。
邱礼涛没有在片中多言的部分正是秋瑾所参加的光复会虽是革命进步团体,但其革命宗旨跟我们熟知的洪门天地会、三合会的“驱除鞑虏”、“反清复明”并无二致,同是反清,但未必共和。
因而把秋瑾描写成如“江姐”之类的烈士自然不合适,这对于黄奕来说也是表演上的难题。
如何诠释被我党高度褒扬的“鉴湖女侠”,却又要和史实相近(邱礼涛拍摄《叶问前传》就做了很多功夫)。
电影的时空结构是交叉错杂的,伴随着女主角的目光和回忆,我们看着秋瑾从一名不愿裹小脚的小女孩成长为叱咤风云的革命志士。
黄奕的表演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革命部分、家庭部分、武打部分。
先从最抢眼的武打部分来谈,记得在《财神客栈》中,黄奕饰演火龙女还有过几招花拳绣腿,和《财神客栈》诙谐幽默的风格倒是不冲突的。
在《竞雄女侠秋瑾》中,黄奕拒绝替身,为此还专门接受了三个月的武术训练。
从她表演的招式和架势来看,都让人相信秋瑾是练过武的。
在与熊欣欣饰演的鳌峰在大通书院一战中,黄奕颇多近身格斗的镜头,而有着真功夫的熊欣欣亦经常将黄奕如玩物般投掷,其场面相当惨烈,但又不禁大呼过瘾。
至于秋瑾和夫君以及孩子们的戏份中,饰演过海量情感戏的黄奕拿捏到位,她与丈夫有着人生理想上的差异,但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眷爱是一致的。
尤其是秋瑾在床上给新生儿喂奶一段,镜头缓缓拉出,黄奕拉起上衣,为孩子哺乳,这一充满母性的举动凸显了秋瑾的温柔和善良。
当丈夫质问秋瑾为何对自己不闻不理时,黄奕坐在镜前,嘴唇颤动,眼中含泪,镜中反射出丈夫痛苦无奈的面孔,黄奕深深陷进家庭与事业不能双全的两难境地。
让人动容,因屏幕外也有相似情形,观众更能投入其中。
唯一让人觉得不足的恰是黄奕表演中的革命戏份。
正如前文所述,影片采用的倒叙以及插叙的时空结构,过渡的部分则是秋瑾看似在回忆的目光。
这样的处理在影片中至少有五六次之多,除了化妆上的区别,黄奕的目光和神情是千篇一律的,自然是会审美疲劳。
另外,除了身体力行的打打杀杀之外,表现革命主要就是秋瑾和其他角色的对话,但往往又表现得过于大义凛然,一副划清界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气势,缺少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或许,在导演的心中,光复会的形象正在于此。
贾如棋:久违的热血-评《竞雄女侠秋瑾》今天中午看完了《竞雄女侠秋瑾》,其间我几次热泪眶,不想过多絮絮叨叨,有几句台词录下来与大家共勉:秋瑾与丈夫吵架:我现终于明白,朝廷为什么要签《辛丑条约》,为什么要赔十万万两银子给洋鬼子,就是因为朝廷满是你这样的狗官!
日本留学期间,徐锡麟对秋瑾说:你看到的星星或许已经不再了,我们今天所做的事 只有后人能看得见了。
陈天华追悼会上,秋瑾:如果你们回到祖国,卖国求荣,欺压同胞,就吃我一刀。
秋瑾从日本回来后:还有什么比留在家中,有相公疼惜,看着孩子长大更好的呢?
秋瑾:一个慈禧,以一国换一已之福,但又有谁,可以拿一已之福换一国之福!
徐锡麟在起义宣誓会上:我们国家之所以被列强瓜分,沦为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都是因为朝廷崇洋媚外,官场腐败,不断挥霍人民的血汗,继续下去,国将不国,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各位同学我们可以改变国家的前途,而国家的前途,就在你们手上,我恳请各位同学,当革命发生的时候,付出你们的一份力!
如棋加一句台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贾如棋2011-10-16
影片采用的是反复来回插叙的手法,邱礼涛导演这般苦心拍摄的电影,总算是幸免了一回口味极度挑剔的‘豆瓣电影’网友的口诛笔伐。
我看完影片,也觉得可以把本片当作张黎导演2011年的电影作品‘辛亥愅命’的前传。
相对比一下,这部‘竞雄女侠秋瑾’剧情与感染力上更胜‘辛亥愅命’。
‘熊欣欣’饰演的清廷爪牙,我怎么看都觉得形象上都脱离不了电影【黄飞鸿】系列里的角色‘鬼脚七’。
当然,熊欣欣也表达出了片中角色应有的凶狠、毒辣。
‘黄奕’实在应接这部电影,至于银幕形象上看,她实在是与女版‘吴奇隆’没什么分别。
那颦笑怒骂都能找到‘吴奇隆’的影子,若是有人以讹传讹说‘黄奕’是‘吴奇隆’妹纸,估计初识演艺圈的人都会信以为真的。
套用片中台词:“我有时候想,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可能要后世人,才能看的见。
”改为:“她有时候想,今天接拍这部电影所作的事,无论之前接拍过无数的影视剧,只这一部足够她在影迷/国人银幕形象当中,彪炳千古了。
”更可以这么说,若干年后,影迷们回忆起影视剧明星‘黄奕’时,映入脑海里只属于她的银幕形象的,就是‘秋瑾’。
这部片名为 【竞雄女侠秋瑾】的电影以近代鉴湖女侠---‘秋瑾’为原型,黄奕经过自身刻苦习练的演技,成功的将珉主愅命志士‘秋瑾’的光辉形象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自己也借着银幕表达出了只属于黄奕的符号,释放出了 ‘秋瑾’的伟岸形象而自己的身影并没有因此而淹没。
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可否依据一下的资料,推出这么一套道理来。
纵观近代为珉主为愅命抛头颅撒热血,费尽一生心血为大同社会而奋斗终身之士,通常家庭经济都是相当富裕的,就算谈不上倾城家资,至少也是小康地主家庭。
社会地位上都是有头有脸的官宦子弟。
譬如:律师行业的马克思,大场主家庭的恩格斯,西医行业的孙文,家资颇丰的秋瑾....照常理他/她们是本可以继承家产安安逸逸快乐度过一生,怎么就闲不住那颗心,反抗自己身处的阶级,破坏自己阶层的利益,造起反来呢。
现在我似乎懂了,他/她们之中,有些为了国仇家恨,有些为了全民的珉主自油,有些甚至是为了全人类的大同幸福(尽管有后人窃其名,盗行他实)。
他/她们无一不是为了集体未来而牺牲小家眼前的利益,他/她们绝对骄傲地值得后世人尊敬、缅怀。
一个慈禧,以一国,换一己之福;但又有谁,可以拿一己,换一国之福呢?
愅命,就像一朵可以泽福世人的美丽花朵。
因为难得,所以它娇贵易折,而且还要用志士的鲜血来浇灌它。
愅命,从来都是一件玩命的事。
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舍小家为大家的难事儿。
再分析一下如今天朝的情势与国人超强的忍耐度,想要再发动一次自下而上的‘愅命’阶级洗牌运动,尚早,尚早啊。
看过‘黄秋生’饰演的山阴县令‘李钟岳’,在‘秋瑾’英勇就义后,心怀忧愤,不能自己,萌生了以身殉国的念头,于1907年10月29日悬梁自尽的一幕。
我产生了一个功利性的想法,‘李钟岳’既是一个如此忧国忧民的文弱县令,当初迫于上级官员的压力而处理‘秋瑾’。
与其后来亦是赴死,倒不如当初顶着上级压力的,私放了‘秋瑾’也不枉成全了自己的一番忧民良心。
如此一来,让自己的死,死的更有意义一些,不是吗?
今日国民之弊疾,不在于患寡患均的问题上。
贫穷阶层只想借助‘愅命’这个非常手段跃入富人阶级,而不思‘愅命’的终极神圣目的是,建立一个人人精神与物质都均等的社会。
所以伪愤青,顾及的是自己,只想借‘愅命’革去自己的穷命罢了。
竞雄女侠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啊
很有情怀的电影。虽然是献礼片,却不失港味。自由、平等、民主,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反思。自问生在那个年代,我没有勇气献身革命。秋瑾是一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星入世。喜欢片尾曲。黄奕是被低估的演员,男装扮相英气十足,加分。郑嘉颖等配角很饱满。细节到位。打戏略长,瑕不掩瑜。
黄奕适合演男人啊
比想象中强点,导演最成功的一点是并未使此片沦为单纯的娱乐片抑或说教片,影片细节还算尊重史实,经得起推敲。秋瑾在狱中那条线和故事主线互相穿插,使得电影火候刚好。不过秋瑾那种放弃小家,成全大家的情怀确实让人动容,真不是随便一个人,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女人能轻易做到的。
为秋瑾独白
哟。居然比想象中要好。
市面上稍微靠谱的就剩下邱礼涛一个了。。
看睡著了,邱邱粉表示很滿意
不错,比想象的好
减去动作戏,还算是一部诚意之作。
shit
结尾收的太猛了,动作场面不错
徐锡麟打的是咏春~
邱礼涛是个奇怪而有意思的人。港怂导演之光啊!
不明白为什么分这么低。虽然算不上什么伟大的片子,但是至少不应该这么低。
在主场景中做插叙,可能和一件事有关系,素材拍得有问题,剪辑救了一次,打破还原,这部电影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黄奕的表演,她无法演出主场景的那种细腻感,主场景的叙事时间较短,人物限于困境,场场戏都是内心戏,插叙的场景是人物历史,要有鲜活的有区别的状态,她不仅不女侠,连女侠的成长都完成不了,全片只有她在刑场上时状态不错,卸了妆,披头散发,反而才有粗粝的坚韧感,那张脸上要做大事,我是信的。
当邱礼涛碰上主旋律...秋风秋雨愁煞人
真心觉得好看,挺感动的。个人觉得献礼片里面的上乘之作,不知为何分那么低?
秋瑾真女中豪杰,令我辈羞愧。港片拍历史剧往往戏说过多,但没想到本片,无论文戏还是武戏都拍得有板有眼,比起《辛亥革命》之流的大而无当,好很多。可惜看到的人太少了,可惜。
故事讲得挺顺畅的,演员特别是黄奕演技差那么几点~可能年轻时看还会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吧,现在看我第一反应到的是可惜了徐锡麟长得没有郑嘉颖帅~~不待见这种没头脑只会一味打鸡血喊口号冲冲冲的所谓革命
其实…我觉得这片没评分那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