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个结论,一部爆米花电影。
题材比较新颖。
一伙人在飓风来临的时候抢劫,这是吸引我去看的点。
故事叙述流畅度一般,故事其实OK,但很多情节会让人感觉突兀。
我觉得问题最大的地方是这片子的设定,先不杠为什么不抢银行要去抢销毁钞票这事。
我认为导演把飓风或者叫台风和美国中部地区经常发生的龙卷风搞混了,主角的车子是美国纪录片中用来追逐龙卷风的车,而影片的设定是台风。
二是影片中地点的设定比较像是美国内陆中西部地区的feel,包括建筑啊、像军事基地一样的钞票销毁厂啊等,结果一个镜头一切就变成海边了。
三我认为最最严重的就是风眼,ok我们都知道风眼是台风中心风速比较平稳的地方,影片中把他形容成天堂我觉得也OK。
但是你这台风刚刮过的地方,地上那么干,落叶都飘起来了真的好吗。
还有你说好的风眼,为什么就后面有风墙在追,前面是晴空万里呢?
半个台风被吃了嘛…爆米花电影,不能深究,看完拉倒。
科学向有硬伤,百度百科都能查到的东西,导演应该多做些功课。
两次飓风的风眼出现时深渊般的黑影,似有似无,似魔似怪,如果这时候去掉背景声,会彰显出人的无力感,可惜导演追求了还原现场,遗憾……第二处,拉倒信号塔的时候,男主都还在傍边,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在飓风来临前风雨中的打斗如果再有些暴力细节感觉会更好。
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助和包藏祸心的人物关系再激烈点更深入点可能会更好。
北京下雨,阴冷,想着去电影院看个电影吧,想看的大片都还没上。
选来选去,看见这个片,之前有个片《飓风营救》,并没有看,想着这个也是飓风,也是灾难片,豆瓣评分没有过6分,想想无所谓,我只是想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不要想太多。
果不其然,我几乎一个人包场了,开场十分钟有对情侣姗姗来迟,并没有影响我坐在影院C位,像看私家影院一样的观感,开场就是大风大浪,宽荧幕的视觉效果就是好,就是爽,我左手边放大衣和包包,右手边放着星爸爸咖啡,没有熊孩子和交头接耳的情侣,总之心情很愉悦。
愉悦到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呀。
当然确实也还不错了,成熟的商业片套路,灾难之下贯穿的亲情梗,再加上这个电影还增加了抢劫元素,饱满的很。
里外勾结的警局和抢匪,六亿美金钞票的诱惑,飓风来袭的大场面,数亿美金在风中飘……诸多可看元素已经足够吸睛。
都说是爆米花电影,那爆米花电影该具备的元素人家齐备,几十块的电影票怎么不值?
我是觉得值了,因为我几乎包场了。
之前看影评提到了《lost》,忘了是说中间有演员还是怎么着,我就抱着看看的心态,找找和《lost》相关的线索,然,有点懵逼加上脸盲。
是兄弟俩中间的哥哥吗,是《Lost》里的骚爷吗?
越看越有点像,但好像又不是。
反而是兄弟俩中的弟弟,也就是男主,有点在看于和伟的错觉。
就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吗?
唯一觉得有点尬的是,飓风灾难怎么说也是要国破家亡的灾难级别,如此级别的灾难和恐慌,仿佛只有我感觉到了,抢匪们并不care,还是一门心思要抢钱。
钱比啥都重要,一定要得到,死也要得到!
得到能干嘛,我坐在电影院里陷入了沉思。
总之还不错,我度过了愉快的周日上午。
这影片正面和反派人物一看就知道,在我的认知里,能一眼区分清楚正反两面人物的好像是以前的内地影视作品,没想到这部影片也是这个套路,随着人物一一出现就知道谁是正义的化身,谁是邪恶的代言人,主角伟光正必带光环,恶人肯定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整部影片剧情不复杂,很简单,逻辑说不通的地方很多,戏的最后特效很好看。
只能说还行,女主颜值在线。
剧情略显枯燥,不过飓风效果做的还可以。
金钱真的足以让人为之疯狂,监守自盗的内鬼,“尽职尽责”疏散群众撤离的警长,如果没有女主的小小担忧而更改了金库密码,那故事一开始就完结。
飓风来势凶猛,大有摧毁一切不罢休的气势,飓风来临之际突发劫匪打起要销毁的6亿美元的主意,气象学博士弟弟、汽修员哥哥和美女监察员与劫匪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殊死搏斗。
飓风场面壮观,卡车追逐片段特效有点不尽人意。
但是吧,男女主光环也太大了…比如那种天还能爬楼梯搭?
屋顶都飞了,人还能走?
海啸的时候,也能很幸运的躲开?
也明白主角光环无敌但是在这部里面感觉是大大大的bug。。
劫匪登场的时候简直太厉害了,三下五除二直接拿下整个工厂,还将十几个大兵关了起来。
两人去破坏信号塔的时候,用汽车轮毂当武器,新颖。
男主的车很酷。
灾难片中,主角要是不是个doctor,还得跟气象沾边,都不好意思当主角。
在尖顶商场中,男女主先在自己身上绑好绳子,然后等待时机开枪打破屋顶,然后那些黑警就被吸了出去,而男女主还能顺着绳子再安全回到地面,主角光环太大。
最后三人都活了下来,还成功保留下2亿美金,过程挺惊险的。
今天再次开了netflix的会员,因为它送了free trail一个月,不用白不用,这个月应该会在netflix上花挺长时间,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
搞笑一家人 可以稍微停一下,下个月再重启。
比较纯粹的一部灾难+犯罪+公路的爽片,如果只带眼睛看,那观影体验会不错;带点脑子的话,可能体验一般。
可能电影院的评分太过客气了,我是抱着8.7分的观众预期去看的,没想到收到的只有将近5分的观影体验。
电影一开始的紧张氛围烘托得不错,但剧情硬伤使电影一直在走下坡路,你几乎可以猜到下一秒的剧情。
虽然说融合了多类型的题材,但几个类型其实是断节的,并没有很强的连贯性。
说灾难片,影片高潮期的灾难规模和视觉奇观强度似乎还没有最开始高,没有达到那种非同寻常的想象力;说犯罪吧,一群有点傻缺的不太冷酷的好财之徒和乌合之众,与战斗水平也一般的男女主斗智斗勇,对战的等级有点,,低了,不过确实挺平民化的哈,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战斗力不值一提;说公路吧,独立到最后决战的公路追逐,斗人斗天不容易,不过bug太多,剧情可预期所以不太紧张。
如果男女主也是有拿钱的私心,或许更符合正常人的矛盾综合体状态;如果斗过了犯罪分子,男女主一行人也被飓风吞没,徒留沐浴在如加州阳光一般温暖的小镇公路,或许这种反转会更让我难忘和惊讶,不过确实让人有点绝望呢。。
视觉特效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了,除此之外,,,那辆车也是一个小亮点,强大到仿佛给男女主加了一层抗伤buff,而且确实好看到女主要拿它做炸弹时,我内心和男主一样,是拒绝的。。
壹哥今天,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甚至是带着深深的恐惧,和一丝绝望地,写下了这个开头。
整整一个月前的10月8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是两位获奖人中的一位,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气候变化整合进了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
”
这也是1969年起,这一经济学界的至高荣誉,首次被授予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博弈而不断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分支——气候变化经济学。
没错,气候变化。
或者再直接一点,气候异常变化。
没有任何的危言耸听,只是,在我们每个人的柴米油盐和工作生活诸多琐事与烦恼之上,人类本身,的确正面临着一个细思极恐的现实——就在诺奖颁出经济学奖的同天,联合国相关机构在韩国仁川发布一份厚达728页的气候报告。
根据最新形势,报告指出,未来全球变暖的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否则,地球将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
而目前,全球升温幅度已达1℃。
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最后12年。
近几个月,总会不时收到这样的新闻推送人类的命运,或许比我们预想的,或者说从未认真想过的,要糟糕得多的多。
带着这样有些垂头丧气的情绪,壹哥犹豫再三,还是走进了影院,看了这部上周五公映,目前已连续逆袭成为单日票房冠军的《飓风奇劫》。
之所以说犹豫再三,就是因为片名的“飓风”二字。
一想到这在大银幕上疯狂肆虐的“假飓风”,亦在现实中的世界,不时出来兴风作浪,结合着此前提到的种种迹象,一种“人类命不久矣”的恐惧,便不由自主地在全身蔓延开来。
可还是要不争气地说,这种怕死的心态,反而让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临场代入感。
这份特别的观影体验,也实在与影片极强的现实感息息相关。
飓风之下,焉有完卵?
不过很多时候,观影的奇妙在于,那些超出预料之外的惊喜。
比如,《飓风奇劫》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飓风灾难的影片。
事实上,在看到导演罗伯·科恩的名字时,壹哥便已经做好了惊喜的准备。
这不单单是因为,老爷子是《速度与激情》与《极限特工》两大超级IP的开山之父。
更因为,罗伯·科恩实在是动作片题材中,类型混搭的大师。
上面提到的两部经典都足够熟悉了,《速度与激情》(飙车+犯罪)、《极限特工》(极限运动+特工),从1996年与史泰龙合作的《十万火急》(灾难+动作),2005年的《绝密飞行》(科幻+动作),到国人更为熟悉的《木乃伊3》(奇幻+中国历史),
《绝密飞行》当年亦是热门的话题之作虽说口碑有起伏,但老爷子的类型标签算是打得鲜明到飞起——将混搭玩到极致。
这一次的《飓风奇劫》,亦不例外。
应该这么说,只要是动作片或犯罪片的粉丝,本片的背景设定如果没有打动你,那么只能说你对这一类型没那么热爱。
一场世纪飓风灾难即将降临美国的阿拉巴马州,而在某小镇全民疏散之后,一伙盗匪企图在飓风之中的空城,将当地碎钞厂即将被粉碎的6亿旧钞票,“趁风打劫”。
说真的,这个混搭了“灾难+犯罪”的设定,实在是妙极。
一妙在,飓风之前,空无一人的小镇,大摇大摆地抢劫;二妙在,抢劫的是待粉碎的旧钞票,既不连号,又没有太强的安保压力;三妙在,飓风降临,当处在飓风眼的风平浪静之时,平安无事地离开;
单是这个设定,便已让《飓风奇劫》区别于多数重复套路的类型片,成为今年必看的一部院线片。
反派够精明,两位主角的设定也足够扎实。
威尔身为一位气象学博士,为其一系列应对举动做了合理的解释。
同时,他与哥哥之间“飓风丧父”的童年阴影,也让如今这场超级飓风成了兄弟二人的和解催化剂。
在动作和灾难之外,也多了一层情感上的刻画。
同时,扮演威尔的英国演员托比·凯贝尔,在片中也操着一口流利标准的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口音,这小小的细节,也是演员专业与敬业的体现。
女主则更多在演员的角度,熟悉的影迷一定知道,玛姬·格蕾丝是《飓风营救》系列的女主,同为“飓风”,她此前是被父亲营救的对象,这一次却人设大变,成了勇往无前的“女汉子”。
两相对比,这种反差,熟悉的观众不禁莞尔。
角色立住了,一部类型片便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就看制作的了。
应该说,科恩老爷子打造的这场“飓风中打劫”的戏码,的确不失为2018年大银幕上不可错过的视觉奇观。
超级飓风中的枪战,各种展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如纸屑般被卷入空中,
以及飓风中撒钱的莫名快感……
对了还有,威尔那辆如坦克一般的超级座驾,简直拉风到极致。
同时要提及的是,科恩作为如今少数坚持“能实拍尽量实拍而不用CG”的导演,在片中也最大化地突出了真实感。
要知道,飓风这现实中不是碰不到的东西,已经足够真实了,再加上实拍,那种渺小感与绝望感,无疑是成倍放大的。
或许,大多数观众对于这部《飓风奇劫》,是当做一部消遣娱乐的酷爽爆米花在看。
这当然没错,作为合格的爆米花电影,你能从影片中获得足够的观影快感。
不过,就像威尔在片中不经意间提到的,这场超级飓风,正是由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导致墨西哥湾气流作用加剧,而最终形成。
这与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不谋而合——就在今年,来自英国专业团队测算显示,未来4年,全球气温将加速升高,并将导致更多飓风产生。
《自然》杂志今年发文称,过去14年全球190起极端天气中,2/3都因全球变暖造成。
整个夏天,从北美到日本,从中国东北到欧洲,全球都处在蒸腾的暴热之中。
九月的山竹,还记得吗?
在登陆中国后,造成超3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55亿。
专家测算,台风每小时释放的热量相当于2600颗原子弹。
不经历这些灾难,你永远不知道,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有多么“蝼蚁”。
而事实就是,我们正在亲手制造这些灾难。
改善气候变化的运动,在人类的自私与自大中,效率低下地推进了三十年。
曾经我们以为美好的生活还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
或许很快就会发现——人类的文明,没准就毁在我们这几代人手中。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20多年前那部《未来水世界》,电影当年票房失利,但导演凯文·科斯特纳刻画的未来世界,与可以预见的未来,又惊人地相似。
当两极消融不在,当地球大部分地面成为一片汪洋,当所有国家消失,人类为了活下去而自相残杀,电影中的未来,并不虚幻。
想到这,不寒而栗。
剧情设计很有新意,把飓风灾难和金库抢劫结合在一起了,利用飓风进行抢劫。
女主很漂亮,动作戏也还不错。
当然,槽点不是没有:1、最大的BUG在劫匪已经成功威逼女主供出金库密码,进入了金库后,开枪打死金库主管而单独留下女主的动机是啥?
这个就是典型的主角光环麽?
2、警察局老局长带一大票人马进入金库,成功控制劫匪头目后,为啥不一枪击毙,而要叽叽歪歪反而被杀。
3、在购物中心一场戏,飓风大到可以把人吸出屋顶,可以把路上停好的车吹移位,但是之后人走在路上确没事儿?
4、男主角的形象和行为都比较模糊,飓风来了还在家里宿醉的哥哥,弟弟来了才想起把玻璃窗保护起来,话说不是经历了多次飓风麽,之前没教训?
5、女主为啥要把重新设置密码的PAD藏在已经粉碎了的纸币堆里,那时候已经察觉不对了?
如果不知道,难道带在身边不是最安全的吗?
整体合格,但是也不是很完美。
看在女主的颜值上多打一星
作为一部十足的爆米花电影,场面和特效做的还是不错的,剧情显得简单了些,不过看电影,特别是可以快进的看电影的观影者来说,享受能给你带来快乐的观影过程就行了,不必强求。
1.关于剧情很多“爆米花”电影的一个通病,就是剧情经不起认真推敲,当然,说它是爆米花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认同也无所谓,个人观点,不必纠结。
两兄弟儿时和父亲出去,因为飓风,夺走了深爱的父亲的生命,弟弟认为因为哥哥耽误了离开的时间,被飓风赶上,导致父亲去世,一直怨恨哥哥,哥哥也深感自责,并没有完全完成对已故父亲的承诺——照顾好弟弟。
很多家庭都是如此,长兄如父,年长者照顾年幼者,看来这不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普世的价值。
弟弟因为父亲的死,刻苦学习成了气象学博士,立志研究飓风,为阻止飓风或是减少飓风造成伤害。
哥哥战后归来,自怨自艾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女主因为事故造成几人死亡,成了一个运送旧钞票的押运员?
(不了解关于旧钞,美联邦的制度,说是特工?
),心思细密,尽职尽责。
一群怨恨的警察,一群贪婪的盗贼,已经不能满足于月黑风高杀人夜的把戏,换成了赶着飓风好抢劫!!
于是一场看开始就知道结果的套路大戏,按照大家心照不宣的方向发展:坏蛋登场——好人不干,表示反对——坏蛋继续——好人抗争——坏蛋one by one的over——一个坏蛋生气了,要自立门户(剧情是不是要曲折了,是不是??
)——没有,一枪被干死了(死前嘚啵嘚啵还说了一大堆)——好人继续抗争——大坏蛋被干死——主角一个不会死,有主角光环啊!
皆大欢喜,当然,三观要正,好人是不能携款前往墨西哥的!
小弟弟怨恨的小眼神
我来当大哥如何?
可以,给你一秒钟,哈哈剧情简单到你不用去思考剧情就行了,看就得了,还怀疑什么合理性?
那么大风,汽车都吹走了,你主角爬电线杆子没有事?
拴着一个绳子在天空像个风筝一样吹着,你一点伤没有受?
整个小镇因为飓风到来撤离,只剩下几个警察?
我大天C不可能如此,邪恶的zbzy!
你气象中心称这个飓风太强,“砖家”说得对,得把“砖家”找回来,你妈都出演员表了也不见你有任何动静(组织不可靠啊,哈哈)……不过有个故事的主线,开始演就得了,就是我抢钱,我不让,我还抢,我还不让……再抢我弄死日你啊,结果真弄死了!
2.关于特效可能这部电影的成本不是太高(当然无不知道成本几何),特效不少,飓风场面还是挺震撼的,翻滚而来的乌云大有杜老先生“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之势,那个云中的骷髅是不是很似曾相识,没错,你见到过的,《木乃伊》中经典桥段,黄沙翻滚,骷髅显,只是把黄沙换成了乌云。
再论及电影中飓风来袭,汽车上天,海水倒灌,飞沙走石,鸡飞狗跳(一个动物没有看到,差评),还是挺有急迫感的,由此依托,不太完美的剧情也不要纠结了,继续吧!
3.关于演员自我感觉上,演员不是太熟悉,起码应该不是好莱坞一线的级别。
玛姬·格蕾斯美女还是挺美的,看来在《飓风营救》中做被救的女儿不过瘾,亲自上阵,营救美元(旧钞)。
美美的玛姬弟弟,就是砖家不知道是哪个大哥,反正不熟悉。
哥哥是瑞恩·柯万腾看的时候一只想不起来是谁,觉得好像看到过,后来才发现是《真爱如血》中的弟弟。
整部影片,作为休闲娱乐观影也是不错的,毕竟正真剧情紧凑又烧脑的电影也不是太多,看的你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或是荷尔蒙大量分泌,从养生学角度来讲,不见得是好事不是。
整部影片唯一一句有感的台词与君共享,“你必须不断的收获胜利的成就感才行”,毕竟,人生艰难,只有自我鼓励中才能屹立不倒,坚持中迎来一个又一个光明。
同样的道理,观影中收获观影的成就感就行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题材不错,但细节经不起推敲。
星湖包场 就看特效了
好风好劫好兄弟
我国有支付宝,就不会“6亿钞票吹上天”。
嗖嗖嗖咣咣咣呼呼呼呯呯呯唰唰唰!
屎一样的剧情
这个题材拍烂了
飓风场面够劲爆 男主的好身手无法让人信服
演技个个懵口懵面,满脸“我是来念台词的”。剧情bug也不少,俩人绑绳逆蹦极,完全不管哥哥死活。好处是将警匪和灾难嫁接在一起,而且做得都不差。动作场面颇有利用风灾的巧思,飞轮破敌、开窗蹦极和最后利用台风墙杀人都可圈可点。话说我好久以前也想过一个警匪+洪水的矮滴鹅来着,白瞎了。
灾难片混搭警匪片的类型,标准的罗伯科恩式的爆米花动作电影,飙车抢劫枪战一样不少,但无论是灾难场面还是动作设计都乏善可陈,尤其是主角光环太强,结尾的大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潮,另外,故事太过于接近二十年前的那部《大雨成灾》了,这片子要是做成批片引进内地,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行。
不错
看睡着了
这剧情真是简单粗暴,不需要啥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大荧幕的优势,节奏抓的紧凑,声音画面烘托得不错,惊险的氛围我是感受到了。爆米花电影,能吸引人看完,不错。最后结束也太仓促了吧。。
只能说比预料之中稍好点儿。最近真的是不爱看情情爱爱只想看无脑动作。反正就是主角开挂。打发时间看一下。
迷之剧情
史上最仁慈反派。
飓风题材烂出新高度…… 虽然作为电影名字 但飓风大概只有10%的戏份吧 而且完全没有任何尊重飓风的科学态度 联邦气象中心只有两个镜头 一群人该上街上街 该抢劫抢劫 该购物购物 该跑路跑路 作为“前所未见”的飓风 根本无人care 真的很惨了 剧组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到后面毫无逻辑可言……就当看个热闹吧
有点像西部片或者B级片,格局非常小,场景和人物,以及善恶观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