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骨之壤
Pokot,猎肉者鄙(港),神秘猎杀(台),Spoor,Game Count,Pres kosti mrtvých,Die Jagdstrecke,Cez kosti mrtvych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加西亚·阿达米克
主演:阿格涅丝卡·玛多特-加巴卡,维克多·兹波罗夫斯基,雅各布·盖尔沙乌,帕特里夏·沃莉,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波利斯·席克,托马斯·科特,安德烈·格拉博夫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德国,瑞典,斯洛伐克,法国语言:波兰语,英语年份:2017
简介:《心之全蚀》波兰新浪潮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的悬疑犯罪片,改编自波兰国宝级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获的小说,讲述60岁的英语老师在波兰森林中照看一个度假屋,但是越来越多的狩猎者在森林中神秘死亡,而警察似乎也束手无策,影片以动物保护为表象,映射了这个社会弱小群体的一些不公遭遇。男人们(权力者)为了满足自己丑陋欲望,虐..详细 >
我想表达的,简介已经替我讲完了。
FairyTale
刚读完原著的缘故,看片子自带上帝视角,影响了对它的判断力。对我而言,还是文字更能触及内心,如果顺序对调,先看了电影再读托姐小说,可能不解她为何会塑造这样一个性格古怪又激进的老太婆。
#HKIFF# 动物真的比人好看比人有意思。不过整个故事太直了,没有皱褶和层次感。
#HKIFF#女性导演作品。场景摄影都很有气势,题材不是喜欢的类型。
好一个疯狂的老太太,虽然有极端动物保护宗教国家历史占星等元素,但纯当一部浪漫的复仇片看还是很满足。冷幽默歇斯底里惊悚犯罪怪异神秘自然的氛围渲染的也好,包括进入角色和回溯现场的拍法还有泛指的地方都是点到的太杂过多,要再纯粹和狠一些就更过瘾了,比如很相似的肉与灵就是。欧盟影展百老汇。
用极端的故事为弱势群体发声
欧洲小国,生态完好,人民富足,物质文明发达的背后是伪善的价值取向,鄙视这种论调。
原来老太太自导自演。看得出表演上太多梅姨的影子。叙事结构松散缺乏聚合力。应该算是复仇题材吧,为了狗狗,也为了众生,复仇。
比《白色上帝》要好一些。
什 么 破 玩 意 儿!这么吸引人的一个故事被拍成了什么破玩意儿!
高开 激进 尾却沓,不过😂比玉子拍的好
一部三观诡异的奇怪电影,这片子也可以叫“别惹狗奴”,狩猎动物不能被原谅,杀人就可以理所当然,还说是男权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不公。抛开价值观的问题,把一个连环杀人案拍成人与自然的文艺片,这点挺有意思的。这部【糜骨之壤】拿了柏林电影节的阿弗雷鲍尔奖,确实挺让人大开眼界的。
神秘主義幌子,動物保護狂熱,宗教謊言,政治家警察扯淡,狩獵者狩獵動物,也隨便殺了別人的狗,順理成章地成了動物保護之占星者的獵物。女主角把情緒化和執拗性格演繹得入木三分。人和動物的關係,壓抑。
7/10.第一部霍兰。女主的演绎越疯癫、越令人不适,也说明其诠释水准越靠近原作形象,另有通篇吊诡到甚至瘆人的氛围被营造的较为精准,不仅镜头在疯狂侵入面庞肌理,在大肆摄取惶恐与诡谲的气息,乃至步调及语调都紧临着人物意志在步向极端暴戾,画面的一切内容都如惯性般倾倒向一段链条的衍生,也就是由屠戮引发二次杀戮,在此演化成一条有关审判的生态链条,其不仅是在替自然与物种发声控诉,也无不是一场神秘主义驳倒公信法则的事例,但之所以不称之为回环,是因其终审位置只停留在乌托邦式的臆想,终归还是难以真正令人信服。
bgm不错的
读原作时觉得单薄通俗,改编成电影体量倒正好,但商业感进一步加强了,有股一脉相承的乏力感。气质、氛围和色彩与原作高度贴合,运镜和调度还蛮出色
害了狗命,要你狗命。失望的电影。
风景美,构图严谨;节奏好,猎人日历帮助划分电影结构很好,配乐超赞👍下了很多功夫。价值观和结尾处理就...很难苟同。单说电影制作本身,是好电影。算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呐喊吧,试着聆听他们的声音,也不错~
原著的发散性太强了,太多有意思的议论很难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