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六点半》视频陪伴我度过了许多闲散的时间,是那种无论什么心情看了都能笑的存在。
到了网络电影上,如果第二部是在批判校园贷的政治正确和三观正确上在表达,那在第三部《重楼别》中,我看到了导演真的是在表达自己的东西了。
而这种自由表达是一个创作者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首先关注滇剧,这个是电影的大载体,有着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首先否定一个观点:有人说《重楼别》戏曲里的结局暗示了故事感情线的结局。
但是将刘君山看作是将军显然是不符合的。
君山这个角色重点在他的淳朴和坚持,又有点食古不化。
从他其实是不喜欢王炸去搞这些广告,拉旅游团这种方式来赚钱,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善于变通的人。
同时说的严重一点,君山的贫穷让他很难继续有所作为。
这样一个人,在戏曲中是将军,出了戏是不被社会上很多人认可的,除了张老太太这种老戏迷。
而段小姐也更不可能是婢女了,从她是富家女的人设可以看出。
)滇剧我认为还有一个特点是贴近表达上的小众化,像诗歌,像文艺片,小众又而又高雅。
到了电影里,导演又表达了什么呢。
滇剧的式微,当地人都不再接受了。
剧团成员顽固的坚守,就算只要一个观众也要继续表演。
爱情的可贵,有点在真爱面前,出身,身份地位,过往的经历都可以不管不顾。
在沙溪演出后君山心里还是在意段小姐的小三身份的。
还有就是对拜金的一种不屑。
很多影视剧都要有一个土豪为爱情里的花销买单,到了这里也有一个土豪,但是没有起到这个作用。
而沙溪的土豪更是被恶搞的一个存在。
像电影关注到的杀马特,手机直播等导演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杀马特几个人都不是真的热爱,感情都是虚假的。
老大落水后没人施救,老大的假发等。
再说一点,导演关注到的平凡人的生活,比较写实,沙溪土豪的暴发户形象,戏迷老妹的贪婪自私的小市民形象。
这些刻画在随意中又有些许讽刺意味。
从表达效果来看,片段化比较明显,整体连贯或者说是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由段小姐家在大理,而引出有个演出在大理就很突然缺少铺垫。
如果说在旅游团来时由王炸提一嘴就可以顺理成章这样联系了。
感觉就是习惯了小片段化编剧表演,到了大电影里,缺少一种自然的情节推动。
从最终结果来说,导演表达到了想表达的东西,自己肯定是酣畅淋漓的。
观众看到的也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生活。
如果下一个电影出来,我想导演设计出的表达方式肯定会更多样又更熟练。
希望六点半越来越好!
一直支持和喜爱!
女主角清新男主角深沉。
插曲特别好听,一看片花觉得很值得一看。
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悲欢离合。
打开手机看电影花了八元钱,也不贵,这个月也可以看别的电影。
也不喜欢看电影,不如看陈翔六点半。
上初中,喜欢陈翔,那一个和苏妙龄唱"我听见风吹过地铁和人海”。
现在看蘑菇头,真好看,好好笑。
一直看陈翔六点半的小视频,包括最近的几部电影。
和之前的铁头相比,重楼别的情感分量很重。
笑点、泪点都很自然,没有刻意的尴尬。
配乐、构图、镜头都很好。
可能习惯了小视频里演员的声音,刚看电影的时候,对演员的声音还有点不适应。
从陈翔这个剧组,真心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真正符合了我对一部好电影的评价标准:好的剧本和优秀的演技。
抱着看喜剧的心态,看了这部陈翔六点半的大电影,没想到跟他们平时拍的反转段子不一样,有着很多有趣,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近来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或者说不太相信这类东西,所以我很少会去看单纯讲爱情的片子。
不过陈翔六点半这部电影,虽然以刘君山与段晓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戏馆的衰落为辅,穿插其间,还以《重楼别》将军出战身残,却又为爱人着想的桥段为影射,算是戏中戏的寓意。
另外,可能之前看了《霸王别姬》的影响,重楼别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让我想到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与张丰毅的角色,也是戏中戏的体现。
很遗憾的是,平时看陈翔六点半,都是加快倍速的声音,现在看着这部电影,还有点不适应真实的原声。
我不是杠精,但是对剧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能够理解,也觉得这种剧情显得生硬。
如:段晓蓝心情不好,就跑去戏馆听戏,感觉很实际情况很不吻合。
以我短见的目光来看,现实生活中心情不好就去听戏的漂亮女子,我暂时没见过。
许多感情戏桥段,对我来说,过于煽情,过于没有意思,甚至有些无聊,因为我现在对《那些年》的这类题材完全无感。
电影中还有些许多云南元素,如昆明话、杀猪饭、大理、沙溪等等。
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杀猪宴上,台上唱戏的被骂声一片,台下杀马特“艺术”乌烟瘴气。
伏笔:蘑菇头安排的欢迎仪式,但电影末尾用上了;冷檬丢在沙溪河里的项链,被闰土又捞了起来。
整体来看,给三星,不能再多了。
第三部长篇看完了,我觉得还不及前两部。
可能六点半团队下的功夫更多,投入更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
我看过六点半以前几百部短篇,凡是喜剧无不是佳作。
编剧非常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
每个故事都反转再反转,我看六点半时总会想,事情肯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但每次还是摸不到套路。
虽然多加提防,还是被讲故事的人晃了一下,那种感觉最有意思。
开心大笑之余,心甘情愿点赞,表达佩服。
再说演员们,肯定从组建团队招募人员就考虑到要为短篇喜剧选角。
这些演员都非常适合喜剧表演(相对而言,冷檬面相稍有点苦,表演一旦用力,我偶尔出戏)。
而且演员略带神经质的表演方式,已经成了六点半的风格。
比如一想到闰土,就是瞪眼发狠干笑,一副傻尖狠毒的样子。
一想到猪小明,就是挨了打还满脸无辜,欲哭无泪地大声喊:“你干啥啊?
有病啊!
”凡是看过几十集六点半的人都太熟悉他们了。
每个人都亦庄亦谐、收放自如。
一点儿都不比现在大红的那些喜剧团队差。
看了《重楼别》,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一点儿都不出彩。
评论里大把讨论,我是外行不说了。
就从故事主题和表演效果两个方面说。
首先这个爱情故事一点儿都不吸引人,还不如17和18年的故事呢,虽然前两部也有毛病,但好过《重楼别》。
无论这部戏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收尾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区别只在于多收几滴眼泪,观众丢掉纸巾之后,还是该给几分给几分。
再说表演,看过影片简介,就这道这种戏不会给喜剧演员发挥的空间。
主角茅台和冷檬的人设就是收敛型性格,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那还妄谈什么表演?
配角中更如是,我总等着闰土再次恶毒变身渣男,但他偏偏从头到尾中规中矩,就像毛台反复说的“张总是个好人”。
等着王炸招牌似的露齿奸笑、等着猪小明再次发傻犯二,但是都没给他们表演机会,白瞎了演员功力。
分析一下,什么观众会看这个片子?
一定是对六点半熟悉的,看长篇也是为了曾经看过的短篇太成功了。
这样的观众一定对片子有期待,但是六点半这三年的长篇,还真的不走寻常路,出乎意料地不做喜剧了。
看影评就能知道,很多人给分都是基于曾经短篇的印象。
就算这部戏没什么戏份,但是很多人一看猪小明还是想笑。
仅仅赚个印象分恐怕也不是陈翔的初衷吧。
作为刚开始走长篇大电影的六点半,最好先在自己的优势上再坚持一段时间。
放着这么好的基础不利用太可惜。
不知下一部戏的主角是谁,应该猪小明或者王炸了吧?
千万别让这俩人演苦情悲剧啊,我肯定看着看着笑出来。
其实她只是单纯喜欢他而已,从一开始她射箭被他拍到,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而他从没说过她有家室,如果非要说喜欢一个人也有错,那么错的也是那个那个男的。
他问她为什么要当小三,她答到因为钱,可她爸可是用豪车车队来接她的,说明她并不缺钱,她之所以这么回答只是因为她觉得他这么问她,肯定认为她是为了钱,她只是赌气所以才这么答的。
记不得第一次看《陈翔六点半》是什么时候了,15年还是16年?
那个时候短视频乘着4g东风迅速泛滥,陈翔六点半就此进入到我的生活……从刚开始倍速播放的无厘头搞笑段子,到后来你永远想不到结局的反转视频,到后来越来越多有内涵的高质量鸡汤(也有可能是毒药)……这些年看六点半没心没肺的笑过,也深有感触的哭过,但是我终究只把它当成影音娱乐中的“小零食”,是终究不能当做主餐期待的,即便他们拍了网大,但碍于爱奇艺VIP门槛等种种原因,我也是一直无法得见……直到最近才有空看了看他们的三部网大,《废话少说》质量一般,仅仅是说清了故事而已;《铁头无敌》在说清故事的前提下又更进了一步,加了功夫,校园借贷,师门情,亲情等多种元素,并把它们较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无厘头的作品,作品质量也仅仅比一般网大好一些;直到今天看了这部《重楼别》,我顿时觉得心里有好些话想说,每一部作品都能进步本就难能可贵,更让人欣喜的是他居然进步了这么多…… 对于男主刘君山而言,亦或是对于每一个男人而言,有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有一帮愿意追随自己的兄弟,再有一个崇拜守望自己的爱人,人生足矣!
故事也就围绕“事业”“兄弟”“爱人”展开,可惜的是男主的事业——内忧外患濒临倒闭的滇剧馆,似乎不那么完美;爱人——爱上了有妇之夫,所谓的“有戏”也都是男主一厢情愿;还好“兄弟”还算给力,不离不弃……《重楼别》表面讲的是男女主的爱情故事,男主落魄,女主小三身份这个框架我们能在很多电影里都能看到影子,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非诚勿扰》都是这个框架,但是比起这些动辄好几亿的大制作,《重楼别》作为一部网大,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是导演恰当的选角,虽然都是六点半的老演员,演惯了小视频,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专业精湛的在电影中表现自己:女主段晓蓝的演员冷檬把那种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的小女子演的淋漓尽致,其中又不乏高冷迷人,俏皮可爱的场面,但是角色转化拿捏的非常准,看不到一点不自然……男主刘君山的演员毛台虽然岁数偏大,但演感情戏丝毫看不到中年大叔的油腻,有一种“憨憨萌萌”的感觉……其余的配角也十分出彩,蘑菇头,妹大爷,球球,王炸,猪小明甚至导演陈翔自己,他们的演出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其次是笑点密集,不刻板……哭点点到为止,不生硬!
再次就是还通过电影顺带宣传了一把滇剧,起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效……值得称赞!
最后花絮里,看到零下三度的天气,他们为了拍好一个镜头,演员穿着单衣反复的在冰冷的河水中演戏,休息时两个人浑身打着寒颤,这场戏直到凌晨五点才收工……一时觉得他们取得的成功也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坚实有力!
记得有一期陈翔解释过六点半的来历,是因为当年他们在学校(云师大?
云大?
具体忘记了)时每天早上六点半就按时聚在一起拍戏,一起追逐梦想……如今他们的梦想也算开花结果了!
如果《陈翔六点半》将来有院线电影,我想我会去看的!
首先提示一下,这篇影评里有重大剧透,还没看电影的朋友就别往下看了。
正文开始:1 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是滇剧,但看起来像京剧,这怎么回事?
京剧是由徽戏、汉调融合,借鉴昆曲及北京地方曲艺,形成的。
滇剧则是出于秦腔、徽调与汉调,经过与云南人民的语言、风习和地方戏曲长期的融合之后形成乐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
武乐(也就是鼓和锣)大致相同,只是音色上相差一些。
而文乐就有区别了。
主弦(主要伴奏乐器)就不一样,京剧是用京胡伴奏配以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等。
而滇剧主弦是虽也是胡琴,但音色差别较大。
其他方面因为两者同宗同源,服饰、化妆等方面区别不大,所以电影里刘君山等人的装扮,如果不是爱好者,也会和京剧傻傻分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声腔方面。
妹大爷最后的唱腔是云南方言,值得一提的是,从主演毛台的表演来看,他应该是专业戏曲演员。
2 钟波、小猪、云霞虽然嘴上喊着君山哥,但都是刘君山的学生,是刘君山教他们唱滇戏,这点可以从小猪的旁白上听出来。
刘君山和他们亦师亦友。
而刘君山自己,应该是师傅离世,他从师傅的手中接过了“飞扬滇戏馆”。
所以姜大爷(妹爷扮演)还说:飞扬滇戏馆在你们手上,迟早得关门不可。
3 影片开始,姜大爷说要给苟大爷带几瓶“老当益壮水”,所以从钟波手上抢了一堆,结果接到苟大爷电话的时候却说:“我就带了一瓶。
”4 云霞(球球饰)离开说要去参演的电影,是陈导的《铁头无敌》,说的应该是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这里算是一个小调侃。
在车上的时候,钟波大骂:我敢保证那个什么陈导就是个渣男骗子,这时候有个细节:最后排陈翔爬起来闪过。
5 邓浩最开始来应聘的时候说:“我的主梦想是成为一个京剧演员”。
之后他还有副梦想,是成为一个婚礼司仪,结果电影的最后,他还有一个副梦想是“把自己做的牛肉干卖到整个世界”。
6邓浩特别能吃,特别喜欢吃,他来应聘听说管饭之后就特别兴奋,而且之后有机会就狠吃,人设很丰满。
7 邓浩在之前说,给这场求爱演出准备了一个惊喜,姜大爷他们差点碰到那个用矿泉水瓶做的机关都被他骂了一顿。
影片最后姜大爷动了那个机关,所以把邓浩的惊喜放了下来:是一块大幕布。
8 邓浩给求爱演出准备的惊喜里,有段晓蓝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刘君山他们去张总家唱戏那场,当时邓浩问有没有段小姐的照片,小猪说:“我手机里有,等下发给你”。
小猪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段晓蓝和刘君山在咖啡馆那一场,小猪偷拍了他们。
9 电影中,钟波带来了一个“奇迹旅行社”,导游姓翟,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也有一个“奇迹金融集团”,那是一个要债团伙,老总姓翟。
10 段晓蓝自杀这一段,可以听到她和张总的对话,张总说:“对了,喝了酒千万别吃安眠药。
”所以段晓蓝自杀的时候特意带了安眠药和红酒。
11 段晓蓝自杀,刘君山在病房陪了她一晚,要离开的时候,他特意跑到窗户边关上了窗子,对段晓蓝说:“怕风大吹着你”,实际上他应该是怕段晓蓝跳楼自杀。
12 段晓蓝认识戴着脸谱的刘君山,因为经常看他演出,但对不戴脸谱的刘君山,她只认为这个是刘馆长。
在医院这儿,刘君山一半脸谱一半真人,指着真人那半说:“是的,我就是”又指着脸谱那半说:“那个扫把星。
”段晓蓝到这里才同时认识了两个人。
所以,最开始刘君山误会了段晓蓝,以为她认识自己的两个状态,才说她特意来看自己的戏,才把一切都误会了……13 从段晓蓝和张总的对话可以听出,段晓蓝并不喜欢滇剧,她只是曾经看到过张总和家人坐在一起听滇剧的场景,幻想自己也有一天能和张总坐在一起,所以她才会经常飞扬滇戏馆,想象着张总身边的那个人是自己。
14 段晓蓝的家乡是大理,她性段,这可能是受到《天龙八部》的影响。
15 戏馆众人来到了沙溪,是金老板要办杀猪宴,金老板的扮演者还演了《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开场的那个物业,在《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他被老废撞断了“24K大金丝眼镜”,坐在地上哭。
在《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里,他被杀马特和刘君山等人踩断了眼镜,所以带着哭腔大喊:“我的24K大金丝眼镜,怎么‘又’断了。
”16 段晓蓝的家境应该很不错,这里从她和父兄坐的车就能看出来,父兄看起来也是有钱人,还有司机。
可以说最后刘君山是财色兼收了……17 杀马特“害虫”是几个杀马特的老大,他后来从水中爬出,这一场可以看到,他的绿头发是假的,戴着发套,但自己反而忽悠了几个小弟染了五颜六色的发。
18 刘君山和段晓蓝很久之后在街头相遇,段晓蓝说:“他接我回的昆明,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段晓蓝很迷茫,她心里已经有了刘君山,但张总跟她说的是:“我为你离的婚”,所以段晓蓝也不好真的和张总分手,而且还有那么多年的情感惯性在,就更无法分手。
她说要请刘君山吃饭,也想要争取一下,但刘君山知道张总和段晓蓝的事情,他这种人是不可能去破坏别人的,所以刘君山不敢回应段晓蓝的热情。
19 张总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刘君山问他投资的事情能不能行,他故意做一个OK的手势,但之后再问他他就摇起了手,说:“我的意思是,不谈这事”。
为了让刘君山帮忙自己摆平事儿,他对刘君山立马改口,一口一个君山兄弟。
而且,他告诉刘君山的是,老婆知道了自己和段晓蓝的事儿,要离婚,但段晓蓝却说:“张总为我离的婚。
”显然,张总骗了段晓蓝。
更大胆的猜想:可能张总身边的女孩不止段晓蓝一个。
20 订婚宴,看得出来张总的母亲和他的亲朋好友都很不喜欢段晓蓝,都是一种应付性的态度。
21 云霞离开的时候,小猪特意穿上了女戏服,说他可以试一下,结果众人狂呕。
订婚宴上,小猪总算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女装。
但已物是人非,段晓蓝在台下看到小猪,想到自己之前也演过这个角色,百感交集。
22 段晓蓝从张总的口中听到刘君山对张总说,他再也无法在自己和张总面前演这出戏,又听说他不要那150万,就知道刘君山所说:“我陪你救你只是为了150万”只是一句假话,也就明白了刘君山的心意,所以不顾一切地跑了。
23 张总来到戏馆,让刘君山他们去自己订婚宴上唱戏的这一段,钟波他们问刘君山:“这碗饭还吃不吃了?
”其实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是说吃那个饭,也在说“唱戏”这碗饭吃不吃了?
24 刘君山是一个特别含蓄内敛的人,也把自己放得很低,他甚至连一个电话号码都不敢和段晓蓝要。
25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亲密动作,最亲密的就是段晓蓝在刘君山额头稍微亲了一下。
台词也十分克制,甚至到了电影最后,才有段晓蓝的一句:“我爱你”,其他时候从来没有相互表达过,但这种克制反而让电影显得特别美好。
一开始,感觉这个电影是一部关于坚持的故事。
刘馆长为了滇戏传承,一直苦苦支撑,保证滇戏不改变任何一点的传承下去。
美女为了爱情坚持下去,她相信真正的爱情,不惜充当多年的小三。
根据我们的想法,一般的故事都是一个坚持到底,最后峰回路转的故事。
可是,最后滇戏是演下去了,可惜开始通过网络直播了。
刘馆长一开始坚持了多年的传承,为了一个女人说放弃就放弃了,跳进大河就想结束了。
美女当了多年小三,马上就要转正了,结果突然移情别恋了。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坚持到底,还是最后放弃?
生活本没有固定的剧本,有时会因为爱,才有了坚持的理由,也是因为爱,才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人的一生短暂,要鼓起勇气去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打开《重楼别》,是从喜剧电影里挑出来看的,没想到却并没有轻松的感觉,它不是一部喜剧,相反,它带给我的却是惆怅和凄凉!
守护非物质文遗产的凄凉!
滇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多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化,高科技发展的智能化,使得传统的表演艺术乏人问津,渐渐地都失去了它的光环。
守护爱情的惆怅!
真想问问这个世界怎么了?
爱情是什么?
故事中段晓蓝为了追求心中的爱情,不惜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她有错吗?
没有,她追求的是心中向往,那一箭不止射中了他的心。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次爱情,会来得轰轰烈烈,让人没有了思考的能力,而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悸动,就像段晓蓝,她一直认为他爱着张博,为了他失魂落魄、悲伤惆怅。
当她真正经历了,才会真正的发现,原来爱再另一个拐角等着她,等着她明白,等着她醒悟,等着她归来,这是真正的爱情。
刘君山,滇戏院的馆长,在行业没落的情况下,一直苦苦支撑,只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说过一句话:除非不唱戏了,就去死吧。
大概是这个意思。
而当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段晓蓝的时候,他放弃了唱戏,这是爱!
有多少人能够为了自己爱的人去放弃自己的梦想?
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爱的人而抛弃所有?
又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爱的人而放弃自己?
爱情,是神圣而又伟大的东西,它细腻、柔软、炽热,它纯正、刚强、猛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那种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到那份纯洁,它来得无声无息,它来得绵远流长。
他们走到一起了,他们在一起了!
人生如戏,一旦开始就有曲终人散的一天
为了调研市场看了不少这种剧。只能说这个团队逐步在成长,始终未成器
无巧不成书
努力的导演,努力的故事,感动一下
人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但是在电影里面没有丝毫俗套。电影里融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笑中带泪,满满的期待和感动。顺便,对于捞葫芦的环卫工人而言,毛台是什么垃圾?哈哈哈哈
我爱这帮跳鬼步舞的杀马特。不仅质感上有提升,立意和内容也比前两作要好不少。
为什么感觉入不了戏,总觉得感情戏还没有到那种感动人的程度,小三这种老套路还是用上了,用心是用心,总觉得没被打动到。
不尽人意
没有上一部好看,编剧要下功夫了
什么tm烂片...就这还是这系列最高的...
基本套路吧,都是段子的演绎,缺少电影的感觉,就是个长达101分钟的视频。云南沙溪古镇宣传片即视感
爱 让人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很意外的故事,非常意外。照理说剧本不是很搞笑,人物的情感逻辑也生硬,很多地方明显是为了煽情而煽情。但是为什么我就是感动了呢?突然发现这是一群了不起的演员,表演非常流畅自然,硬生生把一个情感不自然的剧,演绎出了小人物的悲欢,演绎到让我相信,这一切的坚持与放弃,卑微的爱情与惊喜,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真实的存在。电影本身三星,但是贴地气的表演真的很打动人,加一星。
看出来喜剧不好做啦,也是观众胃口高了。所以换个套路吧,传统艺术情怀+备胎爱情=分数不错
合格
三分尬,七分情,还行。
有点失望,预告和营销做的本来觉得应该挺好看,结果强撑着看完。莫名其妙的剧情走势,特意制造的矛盾。故作伤感而做作的台词。毫无情绪递进与表情的演技。茅台演技还可以。杀猪宴上女主在戏台子上那番话跟背课文是的,类似于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开头旁白说 茅台跟那个姑娘有故事 但姑娘不记得 一直以为他们之前发生过什么 结果只是在回忆里 他们之前只是在公交车上发生过误会 时隔多年 茅台在医院问段小兰为什么要抢杯子?几秒钟就把几年前的事想起来了。总之觉得感情来的莫名其妙~段小兰的人设也有点问题・_・明知道是渣男自己被小三了 还要死要活最后还想原谅他回到他身边?这部作品还是停留在网剧的水平。做演员你自己都不相信你演的角色观众怎么相信。我觉得不值6.7分。加一句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要传承和发扬的~
总体有点套路俗气,不过拍小视频的能做到这种程度很厉害了
陈翔还是只适合六点半,不擅长大电影,连续两部了,完全没有陈翔六点半的味道,可抛开这个谁又耐得下心看一部平淡而又过于理想的电影?爱情还那么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