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德国有奔驰、宝马和万宝龙,却几乎不知道长于精密工业制造的德国人其实也很幽默,从这部《夺金四贱客》里我算彻底见识到了德国式的幽默,与我们了解更多的美国式、英国式和法国式、俄罗斯式幽默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比如,很直给。
《夺金四贱客》其实是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家国有银行的一个小部门经理,长期受到无耻好色的顶头上司的欺负,最后竟被迫害到不得不辞职走人,这时候他遇到了另外3个生活庸庸碌碌、却一直渴望一夜暴富的男人,4个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便设计下一个里应外合打劫银行的方案,并很快付诸了实施。
德国人的喜剧里不讲太多的社会观照与文艺情怀,很直给,他们就是想演一个好玩的故事,把这个故事演得好玩了,所有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演得好玩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而不是别的,因此,这4位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的演员,演出了一部德国版的《火锅英雄》(陈坤主演),但却没有后者那么多的个人纠葛与性格悲剧,不追求给观众太多的带入感,让我想起当年曾经非常著名的欧洲电影《虎口脱险》。
其实,细想想,这4个好高鹜远、志大才疏、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中年男人选择却抢银行的动机根本是犯罪,但电影却给他们树立了一个远比他们更令人厌恶的另一位吃喝嫖财全占的银行高层在那儿无恶不做,这就让他们4人的行为被“洗白”了,说是反抗资本也好,说是劫富济贫也好,反正电影第一时间把每个人物都给出了明确的好与坏,最后好人打败坏人,许多人可能不明白,这才是让观众们在电影院开心一笑的根本原因。
再比如,很讲节奏。
《夺金四贱客》的讲故事节奏很容易让人想到德国人精致到极端的制造业流水线,故事的情节推进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电影一上来先一个一个介绍男主角,然后再找一个契机让他们“偶然”想遇,“意外”合作,尤其是这哥儿4个的抢劫银行过程的设计,除了中间出了一点儿小插曲,再无旁逸出枝,一顺而下,依靠的全是演员们个人精湛的喜剧表演能力。
在这4个人里,我最喜欢那位惟一戴眼镜的银行经理(名字忘了),这是一位受气包加狗头军师的角色,这种人物也是喜剧故事里的经典且必需的人物,他虽然是位资深的银行雇员,却在吸储、放货这样的专业工作上成绩麻麻,反倒是一个画裸女(女同事)的专家,更是抢劫银行行动的策划者。
看到他和他们,我忽然会想到之前在网上非常流行的那几个字:中年油腻大叔,对,这就是德国的4个中年油腻大叔的抢银行的故事。
还有,就是抢银行这件事。
好像周星驰在电影里说过,杀人,我每天都在想哦。
老实说,杀人这事咱还真不敢天天想,不过抢银行的事,真有可能天天想,尤其是当人生处于低谷,又总想着一夜暴富的那些难耐日子里。
1990年代初,我生活的城市哈尔滨就发生过几个中年农民油腻大叔给过精心策划,挖了条长长的地道进入一家储蓄所,盗走了140多万元人民币的案件,那年头,这样的规模属于大案要案,后来这案子被侦破了,犯罪一个一个归了案;有知情人当时跟我描述过,这几位中年农民在设计这宗案子时的精心与准确,并颇富想像力,还说,如果这些家伙能把抢银行的认真劲头用在正地方,都不会是一般人,但奈何他们的一生,就是在做这事上真动了心思,其他时间,只不过是在混日子。
但在《夺金四贱客》里,4个德国的中年油腻大叔不但抢劫银行最终干成了,还能够想办法把抢劫银行的罪名成功栽在那位人人皆恨的国有银行高管头上,而令其锒铛入狱,想来,这才是这部主题上与主旋律相去甚远的喜剧一样可以把电影院里的观众们逗得哈哈大笑的根本,因为公司政治中,对顶头上司的仇恨感似乎是共同的情结,无分中国与德国,不管这世界有有多少大奸大恶之人,天天在自己身边转悠找茬想收拾自己的顶头上司肯定是全天下最坏的那个人,所以,这部电影看到最后真令人解气之极。
正如电影中的4位中年油腻大叔,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无数这样的人,他们人到中年,虽然曾经满怀抱负,但终究一事无成,每天的日子都是走下坡路,如何抓住人生最后的尾巴干一票大的,让自己灰暗的人生最终留下一些光亮,让自己可以望见的正在到来晚年最终能够衣食无忧?
为稳妥起见,来来来,在决定干一票大的之前,还是先进到电影院看看《夺金四贱客》……(文/司马平邦)
《夺金四贱客》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蒂尔·施威格、马提亚斯·施维赫夫、扬·约瑟夫·利费斯、迈克尔·赫比格、安婕·特拉乌联合主演。
该片于2016年12月25日已在德国上映,收获了贺岁喜剧之王的不俗称号。
该片讲述三个不同背景、性格迥异的男人为了各自毕生的梦想和美好的未来,多年辛苦存钱,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神经质投资顾问。
不幸的是,三人账户惨遭清零,投资顾问也因被嫁祸而遭到解雇。
四个大男人一同陷入了绝望境地,为此他们结为同盟,实施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单看简介可能会觉得影片难免流于套路:笨蛋劫匪策划荒唐劫案,但沃尔夫冈·彼得森的坐镇,使得本片带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德语版海报先看一下沃尔夫冈·彼得森的经历,他出生于西德,自1973年的《One or the Other Of Us》便获得德国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奖。
之后的影片多兼任编剧或制片。
1981年编导的战争片《从海底出击》,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与编剧两项金像奖,由此声名日隆,受到多方关注。
1984年编导的《大魔域》,反映火爆,十分卖座,由此转向好莱坞发展,至1993年的《火线大行动》再将他名声挑起,加上1997年的《空军一号》,这两部片子均为年度10大卖座影片之一,奠定了其在好莱坞名导的地位。
主角四人组从《空军一号》、《火线大行动》这些片子上不难看出,沃尔夫冈十分擅长在特定环境内营造紧张的剧情,这同样也为本片的精彩程度做出了保证,作为一部贺岁档影片,本片主打的风格便是轻松明快,在此基础上,一个没有经济独立的富二代,一个落魄小演员,一个有案底的好色拳击手,再加上一个老实的银行投资顾问,构成了充满笑料的劫匪团队,其中不乏有成员间的矛盾和意见的不合,但这些却统统成为了笑点。
而他们的计划得以实施,也完全不是因为计划的周密,纯粹是时间和运气的结合——在看着这一群小人物为了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时的奋斗,你不禁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发笑,这四个人是如此的真实,出现在生活中仿佛你的老友般熟络,沃尔夫冈为此特意设计了一个喜剧结局:坏人得到惩罚,英雄抱得美人归,这反而给影片带来了新意。
中文版海报最后提一下本片让人期待也是最与众不同的部分:来自他本身独有的德式幽默。
说到德国幽默 ,一般人一定会有疑问,在我们的印象中,德国是个非常严谨的国家。
强韧的日耳曼民族,生性拘束和刻板,德国被认为是欧洲最缺乏幽默感的国家,有很多事例表现了德国人的生硬刻板。
如果在大街上遗失了一元钱,英国人绝不惊慌,至多耸一下肩膀依然很绅士地往前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美国人会叫来警察,报案之后留下电话,然后嚼着口香糖扬长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复检讨,决不让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惟独德国人与众不同,他们会立即在遗失地点的100平方米之内,画上坐标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镜去寻找。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幽默的笑话。
其实,德国人也是非常具有幽默感的,只不过德国式的幽默是那种需要回味和琢磨的“冷幽默”。
德国人生性严谨、理性,哪怕是幽默也要符合逻辑、耐得住咀嚼,或者说,德国式的幽默是有很高“技术含量”的。
《夺金四贱客》里的德式幽默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
这恐怕还得自己去电影院体会一下。
『夺金四贱客』德国人玩起幽默来也是不含糊,影片聚焦底层,表演敦厚憨实很接地气,将背黑锅小职员、过气演员、个性富二代、落魄拳手这四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巧妙组合在一起。
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在不如意的环境下努力向上,却反遭资本压迫,最终站起反抗,通过反差感形成笑点,点到为止,让观众很有代入感的同时留有思考。
【8分】
德国著名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这一次回归德语电影,2010年代的《夺金四贱客》有了一定程度的科技感,但依然是纯正的德国幽默,电影里的喜剧要素脑回路清奇,作为票房冠军可以说是向全世界疯狂输出了德国人的“价值观”。
N年以来第一部在内地正式公映的德国电影《夺金四贱客》,有着足够生活化的细节支持。
曾经的德国电视剧一哥,如今无所事事。
曾经的广告达人,工作也很是不顺遂。
至于暴力拳击手,则失去了峥嵘岁月的舞台。
至于木讷的投资顾问,更是被陷害而失去一切。
这四位中年、中产、中间派,不经意间就组成了失意阵线。
德国版《十一罗汉》的逆袭之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换个角度说,德国人的主角光环也是炽烈到瞠目结舌的程度。
《夺金四贱客》与《光猪六壮士》都是正常白人中年男性的另类反弹,相对于英国佬的脱戏,德国人严谨的搞笑和科学的抢银行规划其实也算是和民族性格开了一个略带反讽的玩笑。
沃尔夫冈·彼德森对他们这个组合最多的展示,不在于所谓的偷天神技,而是通过他们的工作、生活、心态、性格来控诉当前。
当前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金融资本家攫取了人类发展最大版块的蛋糕,根据《21世纪资本论》和“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数据,1%的大鳄占有了99%的财富。
《夺金四贱客》中,海因里希·舒马赫(注意这个人的姓名,都是地球人特别熟悉的德国典型人士的名号,当然这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而喜剧电影作为类型片有必要更加塑造这个刻板印象)是德国赵家人的白手套,联盟大作战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海因里希·舒马赫“陷害入狱”,这代表着普通人的胜利和光荣。
在二战之后、新世纪之前,欧美国家的社会基层基本以纺锤形态分布,权贵阶层和底层人群都相对较少,而庞大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塑形了他们在全世界的印象。
新千年以来,随着欧元区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德国成为欧盟的火车头,但同时需要为南欧五猪做出相当的义务,更不用说2010年代中东难民问题导致的输入型骚乱,再加上中国制造对于德国的冲击,德国中产阶级的美好生活再也难以追回,《夺金四贱客》讲述的便是这些失意人的反抗,他们要求的不过是被“偷走的”部分,这是人类社会自然法的一部分,由此贡献的呆萌、傻笑和快活,本身就具有正义感,观众对于抢银行和对权贵的复仇都很有了解之同情,共情的快感是本片成为德国票房冠军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夺金四贱客》是一部寒冬里火堆边的童话故事,讲故事的人还怀着旧时光的美好愿景,听故事的人则从自己也可能遭遇的难处和可能的想象中的反击而发笑,大家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电影中的四位好汉只给自己留下了每人十万欧元,而把更多的带着荧光的(有罪的)欧元栽赃给了舒马赫,他之所以跑不掉,是德国油腻男的应该的下场。
这个周末上映的电影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批片。
什么是批片呢?
在国内影院,一年能看到的进口片有64部,其中有34部进口分账大片(其中包括14部3D或IMAX影片)、30部批片。
其中,分账大片大都是北美新片,距北美上映不超过半年,由一线公司制作,大明星、大投资,有完善的市场运作,以商业大片为主,要参与中国票房分成。
而占到一年指标配额近50%的批片,可以简单理解成发行公司以一定价格买断国内发行权的进口片,通常是“多国别、多体裁、多样式的进口影片”。
这个价格也从十万到几十万美金不等。
由于价格低,片源大多不是好莱坞大公司出品,且大多不是最新影片。
“批片”如同打批发,影片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批片大致有以下特点:1. 内地晚于北美上映超过半年。
2. 坞外制作,包括欧洲的法、德、英,如法国高蒙、欧罗巴等,亚洲的韩日、印泰等二流或不知名的制片公司。
3. 投资规模小。
4. 二线演员。
5. 故事、情节、视觉效果低劣。
6. 没有进入院线或者很难进入北美市场、或者直接发行DVD在上电视台播。
7. 没有预告片或者在apple上找不到预告片,进一步证明没有办法进入北美市场。
随着国内银幕数的增加和票房基数的上涨,国外的片商也纷纷开始涨价,一般批片的进价已升至5万-10万美金甚至更多,像《敢死队》,价格更高。
另一方面,宣发费用也在涨。
据估算,以前每部片做100个拷贝就已经非常充分,现在要覆盖全国的重点城市,最少也要追加到200个,那就是200万元(按最基本的费用标准来算);加上50万版权买断费、50万元译制费,光成本就已经高达300万元。
票房收入中,影院和院线拿走约40%,“被协助”的中影或华夏拿走25%左右,协助推广的民营公司可获得约35%。
所以,如果公司还想再做点宣传,一部批片要卖到近900万元(公司获得近315万元)才能回本。
(以上引用自度娘。
)这周末的《空难余波》、《末日重启》、《维京:王者之战》、《烟花》、《夺金四贱客》均属于批片,不知为何要扎堆上映,如此一来,票房也不可能有好的进项。
以上四个电影都不算上好佳作,由于早已在国外公映,网络上也就早有了高清资源。
但好在都是“小片”,流传的范围不算大。
我认为最值得看的是《夺金四贱客》。
此片的导演沃夫冈·彼得森今年已经74岁高龄,他曾是好莱坞顶级大片的掌舵人,拍出来了一系列高水准、高票房的经典作品,如《特洛伊》、《完美风暴》、《空军一号》等等。
他的上一部电影---新版《海神号》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该片的失败也让他结束了好莱坞之旅,回到了故乡德国。
《夺金》是一部轻松的小片,讲述了四个失败者为了摆脱生活困境而做的一次可笑的、无谓的尝试,正所谓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兜里的钱被银行骗光了,抢回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一个被解雇的投资经理做内线,三个被骗光钱的穷光蛋做劫匪,一出闹剧就按部就班的上演了。
本片最精彩的戏份就是抢银行那段,几个笨贼的连连犯傻让人忍俊不止。
欧洲的喜剧不像美国那么脏也不像中国的那么low,点到为止,贻笑大方。
本片也没有什么动作戏,抢了银行之后就再无高潮,结局略显平淡。
《夺金》更像是一个老导演的玩儿票作品,没什么野心,就图一乐而已。
相比之下,吴宇森就显得不那么淡然了,他的《追捕》大而不当、空洞浮夸,本身就成了个笑话,他近期还自鸣得意地向记者透露漫威和DC都曾请他执导电影,又都被他婉拒了,让人替他心虚。
德国的电影对中国观众而言是陌生的。
本片除了德国阿汤哥蒂尔施威格外,最惊艳的当属扮演女侦探的安捷·特拉乌,这个冷艳的大美女也是《超人-钢铁之躯》里的氪星女魔头。
她无论在什么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都会让你难以忘怀的。
以前,只知道德国有奔驰、宝马和万宝龙,却几乎不知道长于精密工业制造的德国人其实也很幽默,从这部《夺金四贱客》里我算彻底见识到了德国式的幽默,与我们了解更多的美国式、英国式和法国式、俄罗斯式幽默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比如,很直给。
《夺金四贱客》其实是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家国有银行的一个小部门经理,长期受到无耻好色的顶头上司的欺负,最后竟被迫害到不得不辞职走人,这时候他遇到了另外3个生活庸庸碌碌、却一直渴望一夜暴富的男人,4个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便设计下一个里应外合打劫银行的方案,并很快付诸了实施。
德国人的喜剧里不讲太多的社会观照与文艺情怀,很直给,他们就是想演一个好玩的故事,把这个故事演得好玩了,所有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演得好玩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而不是别的,因此,这4位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的演员,演出了一部德国版的《火锅英雄》(陈坤主演),但却没有后者那么多的个人纠葛与性格悲剧,不追求给观众太多的带入感,让我想起当年曾经非常著名的欧洲电影《虎口脱险》。
其实,细想想,这4个好高鹜远、志大才疏、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中年男人选择却抢银行的动机根本是犯罪,但电影却给他们树立了一个远比他们更令人厌恶的另一位吃喝嫖财全占的银行高层在那儿无恶不做,这就让他们4人的行为被“洗白”了,说是反抗资本也好,说是劫富济贫也好,反正电影第一时间把每个人物都给出了明确的好与坏,最后好人打败坏人,许多人可能不明白,这才是让观众们在电影院开心一笑的根本原因。
再比如,很讲节奏。
《夺金四贱客》的讲故事节奏很容易让人想到德国人精致到极端的制造业流水线,故事的情节推进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电影一上来先一个一个介绍男主角,然后再找一个契机让他们“偶然”想遇,“意外”合作,尤其是这哥儿4个的抢劫银行过程的设计,除了中间出了一点儿小插曲,再无旁逸出枝,一顺而下,依靠的全是演员们个人精湛的喜剧表演能力。
在这4个人里,我最喜欢那位惟一戴眼镜的银行经理(名字忘了),这是一位受气包加狗头军师的角色,这种人物也是喜剧故事里的经典且必需的人物,他虽然是位资深的银行雇员,却在吸储、放货这样的专业工作上成绩麻麻,反倒是一个画裸女(女同事)的专家,更是抢劫银行行动的策划者。
看到他和他们,我忽然会想到之前在网上非常流行的那几个字:中年油腻大叔,对,这就是德国的4个中年油腻大叔的抢银行的故事。
还有,就是抢银行这件事。
好像周星驰在电影里说过,杀人,我每天都在想哦。
老实说,杀人这事咱还真不敢天天想,不过抢银行的事,真有可能天天想,尤其是当人生处于低谷,又总想着一夜暴富的那些难耐日子里。
1990年代初,我生活的城市哈尔滨就发生过几个中年农民油腻大叔给过精心策划,挖了条长长的地道进入一家储蓄所,盗走了140多万元人民币的案件,那年头,这样的规模属于大案要案,后来这案子被侦破了,犯罪一个一个归了案;有知情人当时跟我描述过,这几位中年农民在设计这宗案子时的精心与准确,并颇富想像力,还说,如果这些家伙能把抢银行的认真劲头用在正地方,都不会是一般人,但奈何他们的一生,就是在做这事上真动了心思,其他时间,只不过是在混日子。
但在《夺金四贱客》里,4个德国的中年油腻大叔不但抢劫银行最终干成了,还能够想办法把抢劫银行的罪名成功栽在那位人人皆恨的国有银行高管头上,而令其锒铛入狱,想来,这才是这部主题上与主旋律相去甚远的喜剧一样可以把电影院里的观众们逗得哈哈大笑的根本,因为公司政治中,对顶头上司的仇恨感似乎是共同的情结,无分中国与德国,不管这世界有有多少大奸大恶之人,天天在自己身边转悠找茬想收拾自己的顶头上司肯定是全天下最坏的那个人,所以,这部电影看到最后真令人解气之极。
正如电影中的4位中年油腻大叔,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无数这样的人,他们人到中年,虽然曾经满怀抱负,但终究一事无成,每天的日子都是走下坡路,如何抓住人生最后的尾巴干一票大的,让自己灰暗的人生最终留下一些光亮,让自己可以望见的正在到来晚年最终能够衣食无忧?
为稳妥起见,来来来,在决定干一票大的之前,还是先进到电影院看看《夺金四贱客》……
德国电影看的相对比较少,能够引进到国内的更是屈指可数,本来打算去电影院看的,稍微耽搁了几日,就硬生生找不到拍片的影院。
看完整部片子以后,还是觉得挺不错的,整个人物构成,设计的非常合理,四个人各自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是非常鲜明的那种,这样才是一部好的电影的基本要素。
四个演员也都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演绎的非常好,然而我觉得这电影中,最令人觉得神来之笔的反而是剧中那位过气电影明星的妻子,她在整个故事的后半部分中冷静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也是因为她的存在反而让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走入了一个与以前的同类电影完全不一样的方向,甚至到最后,他们都能逍遥法外,这还真是国内的同类型电影绝对不敢去触碰的方式。
唯一让人觉得遗憾的是,片子似乎太匆忙,很多桥段暂时未能铺开来仔细的展现,这让我有一种似乎在吃快餐的节奏,而不是一顿丰富的大餐。
回过头来说,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影院中折戟,完全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没有惊险刺激的大场面,也没有大的流量明星,而且这类的黑色幽默喜剧片,本身也不符合国人的审美趣味。
综合下来,打四分,百分制的话给80分。
文 / 赤叶青枫在世人眼中,德国人一向都比较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而将于12月1日在内地上映的德国电影《夺金四贱客》却是部地地道道的喜剧片——德国人拍喜剧?
会好笑吗?
估计很多观众观影前对此都多少持怀疑态度,不过等你看完全片之后,相信你的疑虑会彻底打消。
事实上,这部由曾执导过《特洛伊》、《完美风暴》等佳片的德国国宝级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导演的新作是德国的贺岁档喜剧票房冠军,“笑果”独特,令人惊喜。
影片讲述了过气演员、种马拳击手、广告达人三个男人和他们的理财经理因被银行高层算计致使血本无归,于是共同策划抢劫银行,在计划实施过程发生的一系列爆笑故事。
比较来看,四个男人虽然彼此身份不同、性格迥异,但他们亦有共通之处:他们都是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都急需钱应对当前生活中经济危机或者改变现状,同时他们也有共同的敌人,因此当他们因为同仇敌忾而统一战线时,抢银行这件疯狂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被提上了日程——换而言之,《夺金四贱客》实际上讲得是四个中年LOSER为了改变人生放手一搏的夺金传奇。
略微出人意料的是,片中导演彼德森并没有安排四人靠秀智商下限来博人一笑,相反这四个不是专业劫匪的大叔为了抢劫成功,设计了一整套较为周密的计划:从通过模拟试验精确计算抢劫后警察到来的时间到如何获得金库大门密码,从集体偷车到抢劫当天的分工协作……整个计划堪称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德国人的严谨和缜密,而抢劫计划实施过程中那些频频发生的意外状况以及四人的即时应对表现,才是源源不断的笑料根源。
譬如过气演员获得金库大门密码的过程污力十足,口味略重;负责开车逃离的种马拳击手关键时刻上错车;广告达人发现手里拿的是真枪后的惊慌失措;理财经理偷车时为了因为没有零钱而与女门卫的尬聊调情以及抢劫当天在教皇巡游时的搏命裸奔……可以说,片中抢银行的整个过程比想象中要更加妙趣横生,而且很多笑料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样无形中又为片中的喜剧“笑果”锦上添花。
如果你以为四人抢劫银行成功就算影片的高潮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在此之后,四人与以一美女警探为代表的警方斗智斗勇的猫鼠游戏一样令人看得津津有味。
美女警探破案经验丰富且心细如发,在这么一出看似完美的银行抢劫案中愣是查出了蛛丝马迹而且还会顺藤摸瓜,四人一度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四人的应对之策是全片的又一亮点之一,美男计等一系列计策的灵活运用如同一出德国猫鼠游戏版的三十六计,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故事的结局四人到底是落入法网还是逃出升天,暂时不做剧透,不过可以透露一点的是,四人之间虽然有过内讧撕逼,但始终不曾因为巨款的分赃问题而闹过矛盾,大难临头时也不曾为独善其身而出卖兄弟,而是不离不弃地共进退以及积极想办法群策群力地联手解决问题,这样的心胸、情义及态度令人感动之余更令人刮目相看——谁说中年大叔就一定油腻?
这四个德国大叔虽然各有各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让他们很多时候像四个少年,而他们的耍贱与搞笑更是让人笑出腹肌!
曾经有段时间一直在德国电影里面打转,从浪潮开始,到铁皮鼓。
德国电影的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和认真,给我每次看完都会思考下,如果在你身边发生,会是怎样的,也许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性的丑恶,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来说说这部电影,一群社会的LOSER,为共同的目的走在一起,成功策划实施了一次成功的抢劫案,并顺利的的到了自己应该有的那份,并报复了贪婪的银行老板。
故事情节很顺畅,也说的过去,但是总觉得不是德国人的一贯的风格,再看导演,从海底出发。
这种大场景的电影,更像是高兴之余的饭后甜点。
不腻,刚刚好,让人舒服但是不上位。
回到故事的本身,欧洲高福利的社会和开放的银行政策。
带来了繁荣,这部电影在让大家一笑之外,是否又有更多的隐喻呢?
四个人算起来,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说是能理性理财,可是银行家的一个小把戏,却让他们成了受害者。
脑洞大开下,社会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能怪谁呢?
是社会吗?
还是制度?
还是那该死的银行家呢?
应该是总总得因素结合起来才会有这个后果。
再脑洞大开下,这个银行家现在就在我们身边…
这么说吧,引进片名额就那么多,刨去美国好莱坞的大片,其他国家什么片子该买回来,内地的公司心里有数,要么口碑极好,要么类型玩到极致。
这些年引进的德国电影基本都是动作、赛车和惊悚居多,今年引进这部有点不一样,是部喜剧,是部世界级大导演拍的犯罪喜剧,但你又不能拿纯粹的犯罪类型去衡量,因为剧情很飞,就算作荒诞喜剧吧。
这部12月1日在中国内地公映的电影叫《夺金四贱客》,名字翻译的够通俗,当下社会“夺金”,要么砸进店、要么抢银行,这部电影干的是后者,抢银行。
四贱客就是,算了,不解释,你明白就是四个人。
对,上面说了,这部电影的是位大导演拍的,沃尔夫冈•彼德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火线狙击》、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极度恐慌》、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空军一号》 、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完美风暴》、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特洛伊》 ,这些电影都是他当导演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位德国导演在好莱坞很卖座。
通过上述提及的作品,你也能看到他长于玩场面和制造气氛,所以,拍这部《夺金四贱客》,可有一比,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夺金四贱客》,有四点较深印象。
一是故事情节紧凑,不像欧洲电影,完全是好莱坞商业片的节奏,其实整部电影信息量很大,但是看完电影又觉得过得还挺快。
二是德国人扯起淡来也是够飞的,特别能自黑,而且尺度很大。
情人到访,情不自禁在拳击馆杂物堆里就乱搞;银行被打劫紧张时刻,银行主管和女下属偷情中衣不遮体摔了出来。
银行职员万人体育场裸奔,影厅里几乎掀起笑浪。
三是四个主人公个性鲜明,人物塑造幽默而生动。
先说1号主人公银行投资经理,就是平时你去银行,经常有银行职员走过来,让你买点理财产品那种人。
但影片这哥们生性纯良,不敢忽悠,几乎没啥业绩。
被主管嫌弃,还下套黑他。
2号主人公是位身强体壮的拳击教练。
正在改造一个废旧场地打算建个拳击馆。
突然发现在银行的钱不翼而飞。
3号主人公是位资深演员,红过,但还端着,当他要交暖气费时,发现银行的钱没了。
4号主人公是位年轻的广告人,身怀理想,游说演讲,但响应者寡。
电影都讲到这几位事业遭遇瓶颈,同时还对他们的感情有所描写和交代。
这就是对电影的第四点印象,不仅搞笑还有搞对象,让电影有情感温度。
除了银行职员,其他三位都是泡妞高手。
虽然他们个人经历特别祟,但作为一部商业喜剧,大结局时必然让他们有所得有所变化,最妙的就是广告人把精明干练的女警官拿下了。
所以啊,不管多聪明的女人,一旦恋爱就变成傻瓜。
《夺金四贱客》虽然是一个德国故事,但对中国观众也有现实意义。
打一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
就好比有三个哥们,把钱投给了施建祥主席的上海快鹿投资集团,不仅投资没挣钱本金还没了。
于是去找投资经理,投资经理说我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我也被开除了。
于是四个人商议干一票把钱抢回来。
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在抢的过程中出现惊险而爆笑的情节,但他们却干成了。
正当他们高兴时,警察局漂亮的银行专案组组长给他们一一打来电话。
具体不剧透了,这个电影还是很有意思,愿它为贺岁档开个好头。
德国搞笑片挺好看,有尺度有逻辑剧情丰满
滑稽戏,没什么笑点,只有偏离真实的恶搞,这种组合能在各种低级失误下抢银行成功,我都要同情警察了
情节虽然有些牵强不严谨,但是四个生活上失意的人在抢银行的过程非常幽默因为彼此价值观和职业不同引发冲突
抢银行回来之后剧情彻底放飞了,而且对那个女警察的处理也太草率了吧…………
女警官太可爱了~
活泼可爱的电影,是那种透着干净清爽的有灵魂的喜剧电影,笑料密集而且非常不刻意,人物群戏各有魅力且碰撞精彩。在蠢萌男主角们的拖沓动作之下,故事反而讲述得流畅利落。「这都是银行的错」,何尝又不是这残酷现实之下诸多众生无奈的悲鸣。
德式冷幽默,四个男人抢银行的事儿,但是太爆米花观感了,镜头语言显得潦草。
三星半,笑点密集、脑洞大开
实在太弱了。
看完让我认识到男人的发型真是太重要了! 这部喜剧挺6的,结局圆满合理,可爱的四贱客。
可以说是非常搞笑了!周末的晚上一个人看完这部电影感觉都能够愉快的面对星期一了。比什么羞羞的铁拳不知道要好多少,又蠢又萌,这四只真的蠢的和谐。
柏林旅游宣传片; 小马哥扮相和我见过的agency里的creative head们一模一样很欠扁
我喜欢这结局。
笑笑而已
四个笨贼抢劫银行并成功嫁祸别人的故事,不要太认真。
穷则思变。
非常德国了。工工整整的笨贼抢劫片,节奏剧本镜头都没有废话。
女警当然下场了,演员靠妻子帮,拳击手靠情人帮,一脉相承,金毛当然得靠女警了。人设都很可爱,作为热闹喜剧很合格了,以及女警真好看,银行职员的画也好看~~
没有想到,一贯以严谨严肃性格著称的德国人,搞笑卖萌也是一把好手,这种反差感让影片多了一分有趣之处,四名男主表演都很出色,除了年轻一点的施维赫夫外,其他都是老戏骨,谁说喜剧不看演技,真正好的喜剧作品带来的是更高级的幽默感
提及德国喜剧,很难给人带来多少直观的映像,而由沃尔夫冈·彼德森,这位闻名遐迩的德国导演所执导的《夺金四贱客》则让人一睹了德国喜剧的魅力,开门见山的人物塑造,简洁快节奏的叙事手法,都令一场银行劫案带来了不少轻松诙谐的幽默,但同样其也就仅止于此,快节奏下所难掩的是电影内在的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