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在和另一个同事讨论的时候,话里话外就表示他自己觉得只要知道规律了出去就很容易。
尽管同事一直在劝他不要卷进去,可是大概是对自身智商的自信,他觉得就算他进去了也可以安全出来,感觉这个人物就有种天真的英雄,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进去最后相当于一人换一人的方法,其实我是不太理解的。
他只考虑到能出去,可是出去之后呢?
还是一样会被抓回来,再循环。
如果说他真的想拯救的话,更应该的是去找到幕后boss从那里入手吧,他进去就相当于把自己送了啊
觉得自己要看很多影片,才会突然的萌发出一些想法来,具体过程,大概也只是一种享受和非理性的迷恋。
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因为一部电影不禁的唏嘘。
比如说心慌方零,看完后就想给Danys发短信,给song发短信,心慌方的三部曲至此告终,全部看完。
但后遗症在于,不断的浮现那些重复的小房间,不断的想起那个数学家只身前往异次元杀阵的片刻,不断的回味那个问题:“你信神吗?
”然后那个残酷的结局。
然后为心慌方零中数学家的悲惨结局落泪。
泪点和笑点一样低,惭愧。
心慌方零的好看之处其实是传统的英雄主义色彩作怪,我喜欢英雄喜欢英雄主义,可能骨子里也是一个英雄主义的人,在我温和的外表之下,其实,那个英雄的梦汹涌澎湃。
在以前看《盗魔船》——一部很名不经传的片子时也是因为这点激动的不行,里面有个还满好看的社会科学家,懂少量的土著语言。
满英雄气概的,我当时还迷恋了一阵,把这部片子也仔细的看了三遍。
最后的结论是我不但迷恋英雄,也迷恋博学多才的人,可能我会因对方是帅哥而迷恋他,但更大可能是对方的人格魅力会更吸引我。
心慌方零则让我喜欢上了那个天才数学家。
比天才更迷人的一面在于他的人性,在面对抉择时的决断果敢。
立方体太残酷了,人类被小白鼠一般的做实验,而且没有生路,外面那个来自“上帝”的声音决定了一切。
怎么还可以如此不顾惜自己生命的进去?
我只记得曾经救过一个从电梯上滚下来的小孩时会直觉而冲动的做出一种热血选择,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当我发现一个小孩居然神奇的站在电梯上咿呀直上时,直觉上感到会出问题,果然,小孩到达电梯上端时突然滚了下来,像个皮球一般,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脑袋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思索能力,唯一表现就是快步冲了上去,接住了小孩并一同滚下了电梯,我保护了他,扭伤了脚,在那一刹那间,我几乎听见了风声呼呼而过。
我很少有热血冲动的机会,不过在那一次发现自己骨子里有种献身精神,会在某些未知的时刻,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奉献了出去。
那么,这个数学家引起的并不是我的共鸣,而是一种激动和赞叹:他怎么可以?
做出的是非理性的,非常人能够做出的抉择。
仅仅是因为一个美女的触动?
引发了他英雄救美的心?
不是这样的,在那间被囚禁的房间里,做着一项毫无人性的工作,美的触动,只是一个诱因而已,骨子里有着英雄血液的人,总归有一天会做出惊世骇俗之举。
当然,我只愿意做一个平凡人。
可千万别因此发生什么战争劫难。
我宁愿平静安分的过完此生。
记得,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并不敢看下去,生怕数学家进立方体去后就出不来了,所以特意去网上搜了一下简介,如果他带着美女出来了我就看下去,如果出不来了就放弃不看了。
结果是我所期望的,他成功的救出来美女了。
同时意外的得知他是心慌方1中唯一逃出立方体的人物,所以才看完了这部电影。
对这部电影,只是因我喜欢英雄
三部里面来说,最喜欢前传。
好几年前看的片子,但是现在仍然能记得十分清晰。
第三部除了数字空间逻辑外,有了更多的情节,解释了为什么人会被放到cube里,为什么在里面的人会失去记忆,出口在哪儿?
把不符合政见的人,都伪造同意书,丢到Cube,这是政府排除异己,同时做三维测试的一个大阴谋?
但这三部,显示的一个共同点:人性。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尤其是第一部的警察,心底阴暗、自私、怕死的情绪展露无疑;第二部的食人狂;和第三部的二个观察者,所展露的正面人性。
看了之后不禁幻想,如果是我在那个cube里,我是否会有test trap的勇气,是否可能舍弃同伴一直有个疑问,第二部里弱智儿Wynn跑出去后,会遭遇什么样的情景?
三部曲终于看完,三部系列的最后一部感觉和第一部联系开始紧凑起来,并且给了一个完美交代。
逃出去的世界是什么?
cube目的是什么?
谁制造的?
这样几个核心问题。
虽然依然精彩,可是看到最后的感觉是,期望太大了,本以为是个更脑洞大的哲学世界。
谁知道格局小的可怜。
处刑罪犯,乌托邦控制,民主社会这样的概念。
制造者竟然只是权利缔造者。
而第一部说好的外星人兄弟们呢,说好的阴谋论呢。
全都抛开,结果给了一个政府控制方式。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看到了很多经典电影影子的前身,saw和大逃杀。
反转在于,测试小白鼠的人也是小白鼠,以为交代了大的世界观,其实还有幕后大boss这样的剧情套路。
或者,你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
)有木有想到越狱的经典剧情。
其实最后结局让我最不满的是,他成为了一个越狱小故事,本来是一个很棒的设定。
这部感觉特别像是,你本来玩的是人神之战。
对手是神。
结果你发现是人机对战。
所以,所有好的设定,好的启发在第三部全部玩完。
以上,peace。
但是依然怀抱崇敬之心,送上最诚挚的敬意。
为依然牛逼能够启发到这么多作品的优秀作品致敬。
真的希望他可以改变电影,让它成为一部电影也可以是教科书的教科书级别的绝妙演绎。
对啦,夸一下这部电影的英雄主义,还是很有必要的。
刨根问底的问清楚这个世界,是抵御无聊世界的一种方式。
(1.心慌方续集,从那个逃跑的人说起2.一个人不断的复制或者重复的做一件事情,然后出现了一扇大门的故事3.这个世界其实很无聊的,人们只会听自己想要听到的,说自己想说的,或者说别人想要听到的)) Eric Wynn: Do you believe in God? It all hinges on that?Dodd: Look, I just ask the questions and push the buttons, ok?Eric Wynn: What happens if you push yes?Dodd: I don't know... No-one's ever said yes.(描述一个注定会选择yes的人性试验)
刚开始,我对第三部没有抱太大的兴趣,但是基于一种强迫性的完美主义要求,我还是看完了这最后一部。
心上如有沉重的巨石压着,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可能对一些事情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而我的经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投射到我的心头。
这部电影开头四十分钟的时候我就决定给它打5星,有些事情,经历过的人都懂。
我认为第三部优于第一部和第二部,甚至说,第三部将电影从第一部追求刺激的感官层次拉到了理性结构的层次。
这里面有几点:一、Don't get involve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多么明智的处世哲学,在哪里都不是错的。
任何的是非都不应该牵涉其中,其实在所有的办公室斗争中都可以拿这句话来保命。
不要牵涉其中,任何一件看起来有风险的事情,都不要牵涉其中,像别里科夫一样做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至少能保住你的性命和存在。
一旦牵涉进去,就是万劫不复的循环。
二、一切权力的滥用都是从不遵守规则开始当发现可以把一个没有签署同意书的政敌投入到必死的游戏里的时候,权力的游戏已经脱离了规则,规则成为了一个公开的幌子。
形同虚设的规则是一切权力失控的原则,而没有人敢质疑,毕竟太多人too bright to tell the truth.权力终将走向堕落,从第一个不尊重程序的人开始,技术就成了铲除异己的工具。
三、we are just the button man!对啊, 大家都是小人物,一层连着一层,科层制下的存在,只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对那就是自己觉悟不到位。
所有人都知道一部分,而全局永远那么神秘。
作为一个button man即使是消失了,也不会有任何人在乎,雁过无痕,于生于死,都没有人在乎。
这样的命运,How much easier would it be to get to you?四、我们终会死于我们自己构造的监狱之中人皆有一死,在cube中,无论怎么选择,最终都是死的,但是死的方式不同,无一例外都是痛苦的,这一点让我很郁闷,无论你聪明或者愚蠢,健壮或者孱弱,你挣扎或者接受,最后都是个死!
无论过程多么的五花八门,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那这样的命运,还值得奋斗和挣扎么。
五、技术成为暴力的工具很讽刺的一句话就是.Your tax dollars hard at work. 衣冠楚楚的技术精英,带着金属的机械,却也只是没有人性的权力的工具,在权力面前唯唯诺诺不发一词,帅气的脸蛋强壮的身体拖着一颗懦弱而萎缩的灵魂,都只是好看的工具罢了,而且还是纳税人花钱养的。
六、rats watch rats这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底层互害,互相监视互相折磨,冷漠的看着同类的死亡,也许rats并不享受同类的死亡,真正享受这一切的可能是神秘的upstairs,但是的冷漠最后还是转化为rats自己的死亡,命运一样的雷同。
rats总以为自己不是rats,认为自己是权力的一部分,享受着特权,却不知道静静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看着报纸里被镇压的反对派,以为那是和自己不同的存在,殊不知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七、选择其实没有选择,一直都没有选择。
虽然电影结局给了一个希望,但那仅仅只是希望而已。
rats always are rats, watching each other, killing each other, no choice. 我想,第一部的时候Worth说的很对,外面就是 boundless human stupidity, and nothing changes.最后有一个小建议,枪口抬高1cm,于己于人也许都是救赎。
这部前传血腥程度是最强的 而且布景色调也是很冰冷残酷的味道 但是为了叙事说明抽离出立方体 情感的处理也太过粗糙牵强 导致没有前两部的扣人心弦 结尾扣到第一部的点还不错 总的来说没有大失望 有个想法 如果再拍下去的话 可以按照立方体的点切入让电影 让整个电影系列也如同立方体连接 呵呵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有人说,宁可死亡也不要痛苦,但当死亡真正来临时,又有谁会去选择死亡?
看了心慌方的第一部和第三部,很多人都说第二部很一般,也就没有去看。
看完第一部总觉得还差点什么,就抱着一线希望去看了第三部,也就是前传,果然没有失望。
人生没有错与对,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就没有了回头路,被推到悬崖的边缘又有谁会理性的思考,也许yes是对的,也许no也是痛苦的结束。
男主毫无顾念的冲进去去救女主,难道就为了一见钟情?
看到过这么多的生死难道就不会有一丝的犹豫。
当危险来临时首先还是要保护自己,那样才不会有人抛弃你,很可怜的胖胖。
当时看1的时候觉得很棒,甚至让我这个对数字、对理科很痛恨的人也对相对论之类有点兴趣了,这一点必须承认。
看2的时候,只是觉得片子拍的平庸,搞出更多花样来唬人,没有1那么实在。
当然,无论是1,2,看了都想知道为何这个cube会存在。
于是,等到了0,很期待。
但真正开始看0的时候,内心只有反感、迷惑、痛苦、不断被吊胃口的焦虑,以及最大的,不能看到cube始作俑者受到惩罚的愤怒。
片子摆出什么你信不信上帝这些对白,弄出个身体部分是机械的变态,还想启发人们对极权、专制、机器和人的关系、人的信仰这些东西的思索。
其实呢?
不能给出一个对邪恶的复仇的结局,而且还把不复仇作为影片的卖点,希望能引发人们“深思”,本身就违背人的自然本性,所以让人看了怒火中烧。
Dodd是个无能的家伙,导演也是个白痴,为何不安排Dodd离那个独眼变态那么近距离的时候狠狠给他一下,然后情节可以转入令人爽快的复仇。
导演硬不安排这种情节,简直是混蛋!
影片也没有交代清楚为何cube存在,为那些人被选中,更不知道那个变态以及他所服务的机构是些什么人。
用那些晦涩的情节,一会儿梦里面一会儿病床上一会儿幻觉再加上不明不白的自以为话中有话的对白来向人揭示真相,结果让更弄不懂,更加焦急。
完全是造作,完全是装13!
一部彻头彻尾让人讨厌的片子!
看前面不知道是前传,只是知道又回到了这个房间。
又是这个各色的无限机关陷阱比较陈旧的房间,比起cube2白色先进的要原始多得多的房间看前面本来想给个三星的。
看到结尾,原来如此。
天才智障是这样来的原来。
很不错的衔接。
CUBE最出色的就是一部了第二部似乎有些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及想象范围,讨厌各种人性探讨看腻了实在。
这部简直就是天才智障的前传,其实一方面他是赢了这个组织的吧,至少rain逃出去了。
至少做了对的事。
至少他无怨无悔。
只是依旧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呢。
即使被植入芯片,即使傻掉了,他还是知道要回到蓝色房间。
回到一开始的地方才有的拯救。
一切又回到最初,回到零,重新开始,循环了。
但还是逃不出去的吧。
何人,何处,为何建的cube已经不再重要了吧。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在某处真的有个cube在运行。
太可怕了。
生活就像这“心慌方”一样,从一个矩阵到另一个矩阵,我们以为自己解脱了,其实我们只不过从一个枷锁真挣脱到了令个枷锁。。。
我们以为自己解脱了,可是事实告诉你,你只不过是琥珀里的一只蜘蛛而已,一生在挣扎,可惜到头来这能成为世人严重的珍藏品,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最后深深的绝望。。。
上帝只不过和你开了一个小玩笑 你相信”我吗“?
回答NO 弄是死 可是如果回答yes呢?
结果。。。
神他自己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因为导演不告诉你是什么) 玩笑而已吗、,何必当真呢 要是认真你就输了 神爱世人 阿弥陀佛。。。
………小哥你是有多闲多有正义感啊
立方密室逃脱。没看1,2就直接看前传了,很棒!~
193
常用标签里面的“反乌托邦”是肿么回事儿
男主角好痴情呀
演技稍差
有个bug啊,这里开启其他房间的那个转扭不是很尖头啊,而第一部里黑人用这个杀死那个数学女了
可能需要再看
★★★☆ 虽比不上1,但也挺好看。这个系列电影看完我最大感触是:世上哪来那么多见义勇为的人啊?这个系列可改个名叫《雷锋叔叔》,每集都有一个雷锋出现
以前看的
我要血腥
这才是答案呢
[09.09.02]★★★☆对第一部的解释和补完,虽然未见得合理,不过却是系列当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都比第一部强,这在续集电影中太少见了!
继续牛
还行~有点意思~前后有照应~配角也都很出彩
差强人意
Cube的特点在于简单疯狂的杀戮,与《大逃杀》有异曲同工之妙,爱情元素出现在这样的电影里显得无比俗气和做作,我恨这部电影。
导演拍四的时候麻烦多给点惨烈的不同死法吧 就一个王水镜头太不过瘾!
好不容易见了一会儿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