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电话亭》的编剧在前作获得成功后,又写了一部同样与电话有关的故事。
故事后来又被香港买了去,拍成了《保持通话》。
总的来说,美国版的拍得更精彩,毕竟老美对于这类商业片已经驾轻就熟了,虽说拍不出什么惊喜,但还是相当好看。
而且故事还是相当吸引人的,有谁会想到自己每天拿着到处晃的手机有一天会成为救人的工具呢?
故事情节多少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但也不需要太吹毛求疵,而且这些情节总的来说是可以忽略,而且与香港版本相比,这些小瑕疵是可以完全忽略的。
而且LA的明媚风光美实在迷人,那个码风景真的很好。
电影说的其实就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
男主角Ryan是个毛头小子,做事没什么责任心,这在她的女朋友对他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
可是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Kim Basinger,这个曾经买下一个小镇的美女现在赫然已经是一個大妈了,可是大妈就大妈吧,比英雄救美的俗套故事要可信多了。
故事里的Jessica是一个普通老师,却很莫名其妙地卷入到一宗绑架案中,为了自救,她想尽方法,不仅自制电话,还杀人。
她杀人和逃跑的那一段給人很震撼的感觉,一个柔弱的小女人为了生存也会不择手段。
而且她差一点点就可以跑丢了,差一点就用不着任何英雄来搭救了。
最后一点,无论是美版还是港版,都多少有点打广告的嫌疑,美版完全可以看作是诺基亚的广告,而港版则可看作是摩托罗拉的手机广告。
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头发也掉的厉害,却练就了一身线条粗壮、发达肌肉的杰森·斯坦森,在跟几个大牌合作扮演了几个不同的角色后,逐渐混了个脸熟,然后接拍《非常人贩》一炮而红,正是踏上了一线动作明星的道路,本片就是他在《非常人贩》之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全片的制作成本可以看的出来不是很高,没有太多的视觉特效包装,但是故事本身却比较精彩,一通陌生人打来的求救电话,让杰森·斯坦森几乎手足无措,而电话另一端那来自一位无助的母亲的近乎绝望的求助让这个根本不相干的人走上了解救人质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可谓是状况百出,手机的断电、劫匪的突然造访等等状况几乎都让营救过程突然流产,紧张了一整场的电影,在最后关头以肌肉男的暴力动作戏结束,多少还是让他的影迷们过了点瘾。
本片有大卫·R·艾里斯担当导演,这个擅长动作戏和恐怖电影的导演,携手杰森·斯坦森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情节紧张,跌宕起伏的电影。
克里斯·埃文斯那时候即不是“神奇四侠”也不是“美国队长”,就是一个帅小伙,在片中好好的跑了回龙套,大美女杰西卡·贝尔也刚从电视领域转向大荧幕,跟着一起打了个酱油,如今都大红大紫的他们,也增添了回味本片的看点。
还算不错电影!
我对不起盐水鸭。
诺基亚对不起我。
我扔了整整一只盐水鸭,春节年货那种熟食,我特意拆了包装,剁碎,扔进厨余垃圾桶。
因为,真心不爱吃。
诺基亚已经消失在iPhone的光芒下10年了。
虽然,我,在有了房贷之后,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诺基亚9110。
盐水鸭,能告我谋杀吗?
不能。
我,能向诺基亚索赔精神损失费吗?
不能。
人照镜子,长不大,要吃肉。
吃肉,长肉。
盯住同事绩效,涨不了自己的工资,要交新朋友。
新朋友,带你飞,新天地。
忘了盐水鸭和诺基亚吧。
金三银四,你可以不跳槽,但不能不改变。
2004年,“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出演了一部诺基亚的广告宣传片,《一线声机》他在电影中的被前女友怼成了英雄。
前女友怼他的原话是:你丫就是一坨不负责任的鸡肉,跟淘宝货唯一的区别是,不用充电。
任何一个男人,被前女友怼成不用充电之后,肯定是用爱发电去了。
后续的情节,我就不剧透了。
因为,我喜欢的是反派。
反派是“郭达”,杰森·斯坦森。
他被一阵诺基亚的经典铃声害死的那一场戏,我真哭了。
根据这部电影翻拍的港片《保持通话》里,接替“郭达”出演反派的是“火华哥”,刘烨。
那黑色的范儿,跟阿兰·德龙的“佐罗”一样,冷、艳。
关于这部电影的最佳现实主义影评,我推荐@何夕 的微博。
《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是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中国差距》我第一次对资本主义本质有一定理解,是大学时候选修了一门观光人类学的课:人之所以去观光旅游,源于观光目的地和自己所在地,存在差异化。
比如你从小在北京长大,一定会更倾向于去云南、而不是上海旅游;因为北上两个一线城市之间的差异化,远不如北京与云南之间的大。
北京与云南之间,相对于北京与上海的差异化,正是“北京-云南”观光的定价理由。
“北京-云南”旅游定价>“北京-上海”旅游定价,并不是源于专业化,而是因为差异化(上海的综合服务水准必然高于云南,但这并不能让上海获得溢价)。
资本增值,一方面是寻找最大差异化进行定价,另一方面也将这种差异化迅速标准化;标准的过程,也是损耗这种差异化的过程。
差异化由于被标准化批量扩张,最终不断缩小并失去价值,然后资本再去寻找新的差异化。
比如说,云南旅游资源被开发出来之后,除了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逐渐向二、三、四线城市扩张;与此同时,丽江的文艺风也不断通过标准化模式向其他古城输送……两者夹击,使得大家逐渐对云南感到腻味,去丽江旅游也逐渐变得没有吸引力。
理解以上,再把人与人(人力资本)之间的竞争代入,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给你定价的核心因素(薪酬水准),并非你的专业性,而是你的差异化、你的独到之处。
现在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985硕士都是被标准输出的,但门槛虽高、专业能力虽强,但定价能力越来越弱,核心还是没有差异化。
如果你在同侪中与众不同,在具备大家都具备的基础能力的同时,还有大家不具备的能力或资源,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不一定要做第一,但一定要做唯一,才是获得高定价、远离内卷之路啊。
你之所以被卷的厉害,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的专业能力或者业务水准不行,而是你跟你的竞争对手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备注:原版,美国《一线声机》 Cellular (2004)翻拍,香港《保持通话》 Connected (2008)影评,新浪微博 @何夕 https://weibo.com/martincun
对于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相当的坑,故事差、无节奏、人物表演差,既然没内涵,那娱乐元素呢,也没有,于是你只能盯着曾经的米国队长一直夸张地大喊“Oh, no!”“Oh, no!”“Oh, no!”“Oh, no!”“Oh, no!”“Oh, no!”“Oh, no!”,直到结尾要不就看着杰森斯坦森扮演着莫名其妙的坏警察。
所以,不要看到米国队长和杰森斯坦森同台对决就很期待,实际上它比duang一下加很多特效的洗发水广告坑多了,完全不知道这电影是拍来干嘛的。
总体评分:0.5/5.0(导演和编剧集体脑袋被门夹了)娱乐指数:0.5/5.0(要是你只想看明星动态海报的话,还可以考虑一下)回味指数:0.0/5.0(哼!
)票房表现:成本2500万,没啥大场面,或许是花在片酬上了,两个明星同台对阵,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观看,北美首周收获1010万,加上海外的2441万,全球票房为5642万,不仅回本还少赚了一笔,这不仅让我想起那些投资巨大却亏本了的商业片……
一线声机不得不说,人的缘分是很奇妙的,那样平凡的家庭却偶然间目睹了身为警察却知法犯法的恶劣行径,又在女主人公被绑架后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摔得七零八落的电话机修得可以通话,只是电话那头谁也没见过谁,瑞内心深处是有正义感的,不然这个故事也进行不下去。
随着电话的接通,从刚开始觉得那是多么扯淡的事情到最后相信并尽最大力量去帮助,期间人的心理变化出神入化的演绎出来。
从解救小男孩的擦肩而过到机场救男孩父亲的再次错过,到最后保险柜证据时的奋不顾身。
剧里那个老警察的形象也是超级给力的。
总结起来,剧情由一个电话关窜始终,扣人心弦。
很不错的剧。
一处疑问: 男人把摄象机存入银行,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那么为何在机场少年告诉他有人跟踪他的时候却置若罔闻?
两点思考: 1,如果公器被误用,监督机制无法作为的时候,怎么办?
2,恶法是不是法?
或者应该看恶的是具体条款还是立法原则?
三点启示: 1,学艺要博也要精。
学好生物,可以一刀夺一命。
2,出于礼貌或是其他应该等别人先挂线。
另外,最好用nokia带摄象头手机。
3,强壮很重要,必要时可以抢劫。
瘦小很重要,必要时可以从管道逃生。
看了很揪心,这是第一感觉,但又欲罢不能。
同时还觉得比较荒诞,中国文学史中曾有一段时间一直歌颂高大全的人物,现在看美国大片,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英雄主义太强,主人公总是能够化险为夷,所向无敌。
其他人物同主人公相比,不是白痴就是笨蛋,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或许这就是电影、电视剧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吧。
我明知如此却还是难以接受。
心情很不好。
看了才知到,古天乐和徐熙媛主演的《保持通话》原来就是照着这部电影翻拍的。
情节一模一样,真是一点创意没有。
就来对比一下人物吧。
港版的古天乐是个窝囊的人,美版的克里斯·埃文斯是个自负的游手好闲的人,这两个人演的都基本合格。
主要差距还是在女主角上,金·贝辛格虽然有了年纪,但其冷艳气质依旧,整个气质符合本片中角色的机智;而徐熙媛基本就是个只会尖叫的弱智,演技烂到令人发指,因此港版最令人崩溃和出戏的还是她这块。
坏蛋Boss,美版的杰森·斯坦森,绝对solid,这种角色驾轻就熟;而港版的雷人造型的刘烨怎么看都觉得不但阴阳怪气还有点2。
其他细节方面,由于文化原因,我觉得港版的喜剧情节比美版的要成功。
比如港版手机店的娘娘腔完胜美版的冷淡店员,港版遇到的各种路人甲也比美版的给力。
不过总的来讲,美版就是个合格的动作片,无法推敲剧情,无法赞美表演。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防疫在家,阅片量暴涨。
机缘巧合才第一次看到了这部十多年前的电影。
整部片子节奏很好,紧张无尿点,人物关系也很抓人,不错的片子。
就是有一点很疑惑,感觉可能是个bug:在机场过安检时,美队把手枪放在了郭达他们的物品蓝里嫁祸,后来发现他们居然是警察。
但是这之前他并没有见过绑匪啊,一直是电话联系女主,是怎么知道他们是绑匪的?
百思不得琪姐,望高人解惑~
早就知道这部Cellular是《保持通话》的原型,不过没想到相似程度几乎到了百分之百。
虽说是翻拍,但翻拍到保持通话这样剧情和细节几乎完全没有改动的,也算是少见。
也怪不得保持通话里有些看起来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美国元素,放在香港背景下会合理才怪。
回到片子本身,除了创意以外,可以说被保持通话全方面超越。
无论是幽默,还是飙车戏,亦或是打斗。
本片的选角也是个败笔,尤其是饰演女主角的金贝辛格,好歹当了这么多年演员了,在这本片里大部分时间类居然只会坐在地上痛哭这一个表情,就连杀了个坏人后也是一样,着实让人厌烦。
事实上,保持通话找的全是华语娱乐圈的大牌演员,而Celluar的演员都只是一些2线,本来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总的来说,这还是部值得一看的娱乐电影,不过既然有保持通话“珠玉在后”,不免让我对它的评价低了一线。
不过,如果我先看的是这部原版,而不是保持通话的话,或许评价会倒过来。
Nokia的90分钟广告片。Jason Statham、Jessica Biel、Chris Evans这仨人至于么,连着两年在一起拍片,04年是这部,05年是London……
看了港版《保持通话》看这个完全是无聊了
感觉拍的有点粗糙,还以为是90年代的片子
无聊的要死
一般
8年前诺基亚大广告,一堆bug。由于里面那个歇斯底里得寸进尺的疯女人看得我一度想抽人,另杰西卡贝尔我实在没觉得她好看在哪。唯一看点是杰森斯坦森爆揍幼少版美队,以及Nina Simone的Sinner Man
手机广告也就算了,剧情太二了,队长长得好gay啊
高中时候看的、感觉还不错
国产片什么都仿,仿就仿吧,仿的也太他妈的山寨了。
广告电影标准教材
演员演技很差,整一个诺基亚的广告片。
一览无遗的nokia广告,完爆古天乐手中的HELLO MOTO,但剧情设置方面,《保持通话》却高明得多。
比较邪乎
这商业片,全程诺基亚,牛
《保持通话》连最后的手机屏幕出演职表都照这个抄
越看越像是二流港片的套路,故事是硬挤的。
觉得国内翻拍的好些
刷杰森斯坦森片单时找到这个片子,没想到主演竟然是埃文斯,当年可真清秀;古仔的《保持通话》就是翻拍的这部吧。
男主角印象深刻的捏
剧本写得真棒,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