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军刀男

Swiss Army Man,救你命3000(港),尸控奇幻旅程(台),瑞士军人,瑞士军刀人

主演:保罗·达诺,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蒂莫西·尤里齐,理查德·格罗斯,玛丽卡·卡斯蒂尔,什恩·卡鲁斯,Andy Hull,Aaron Marshall,Antonia Ribero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瑞士军刀男》剧照

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2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3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4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5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6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3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4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5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6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7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8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19瑞士军刀男 剧照 NO.20

《瑞士军刀男》剧情介绍

瑞士军刀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不善于和人沟通的汉克(保罗·达诺 Paul Dano 饰)对人生早已绝望,于是他决定亲手了结自己的性命。就在关键时刻,一具尸体漂到沙滩上。该尸体(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臭屁连天,虽然苍白浮肿,却似乎有生命一般。汉克大喜过望,为这个不同寻常的朋友其名曼尼。更令他兴奋不已的是,曼尼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帮他解决了诸如生火、砍树、饮水等诸多现实问题。曼尼的出现为汉克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死神似乎就此遁去。失败者汉克拥抱着属于他的奇幻的世界。 汉克与曼尼,这对古怪的朋友启程踏上一段不寻常的旅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逃离金边阴阳眼见子单行桥第三季第三季走过冬季你的荒野求生:失忆的贝尔纳米布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亡灵召唤男孩与鹈鹕一日情人怎么就结婚了亲亲海豚风吹半夏娱人日记石磨的婚事格雷斯第五季掌中独宠便当店的款待灵触爱情重击羽毛刺猬的优雅爸妈不在家宕机警察第二季英雄时代每21秒伏龙诀角落小伙伴:蓝色月夜的魔法之子黄河水怪新一年又一年

《瑞士军刀男》长篇影评

 1 ) 这个烂尾是整部电影唯一的仁慈

一开始抱着看喜剧的态度,却在荒诞中越来越沉重。

好多人说是烂尾,甚至这个类似于精分的立意都过于俗套,对此我也很是认同,但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本身也不善于社交、充满幻想的社会人,却对这个结局,讨厌不起来。

男主在“荒岛求生”的一路,跌跌撞撞依靠一具尸体,企图找回尸体的记忆,其实是在找回自己的记忆,并且把自己所想表现出来的原始欲望全部“移植”到了一具尸体里。

与其说是朋友,其实就像小时候陪自己过家家的玩偶,你很喜欢他、甚至很依赖他,睡觉都得抱着他。

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立于控制、想象之上,就像曼尼与男主发生争执时的批判。

上帝模式启动,你让玩偶成为你的代表,代替你实现你想要的美满,或者衍生你想要的完美丈夫、妻子、孩子、宠物。

在自我演绎中,玩偶替你实现了美好的一生。

如果你是一个从小内向,极少社交,却又羡慕过外向伙伴们擅长交际、放肆大笑、不拘小节的人,大概是会理解这种感受:我明白这只是我的设定和希冀,但是我极其依赖这个形式,并且脑海中从未停止想象。

在这场“过家家”中,我可是是爸爸、可以是妈妈、可以是个任性的宝宝,还可以当个恶趣味的恶人,再被正义的自己打倒。

(男主在遭熊攻击时,与曼尼的记忆重合混淆,可以看到在这个记忆里,男主时而是自己的视角看着曼尼和自己扮演的莎尔、时而是曼尼视角看着自己和莎尔,代表着他一人分饰多角。

最后男主回家了,回到现实世界,就像我们终究长大,脑海里掀起的狂风暴雨,在面对现实世界时,你却只能微微一笑,所有的健谈、导师模式瞬间灰飞烟灭。

你不是君子、没有会放屁送你上天过海的超人朋友,你只有自以为善意却咄咄逼人的陌生人(也许只是你拙劣的社交技能让你觉得对方在控制)、曾经不敢搭话现在依旧不敢回话的女神、被质疑嫌恶的眼神、背着你关怀当面却要求严苛的父亲。

以及失去了你的想象,就是一具冰凉腐烂动都不会动一下的尸体(玩偶)。

是的,男主什么都没有,连正面这个社会的勇气都没有,所以他才躲在了后山,躲在了“玩具”里。

好了,回到我们的“烂尾结局”。

对于这样一个人,回到现实世界,最仁慈的结局是什么呢?

把自己的希冀和想象封印在超级朋友曼尼体内,就像小孩会赌气地跟玩偶说“你待在这里要乖乖的哦。

”男主冲到再次回到海边的尸体耳边低语。

男主的超级朋友曼尼在陌生的社会关系面前再次复活,并带着男主的想象远去。

目瞪口呆的众人、特写的摄影机仿佛都在佐证这个大男孩的一切想象皆真实。

这里我的理解大概有一层社会自信建立的过程,也可能是导演给这个想象不断的内向宅男一个回归社会的契机。

导演的仁慈在结局的人员安排上也显露无疑,社会各界人士,至亲(道德)、警察(法制)、记者(话语权)、摄影师(实物证据)、没停止过的拍摄(大众),都在为这一次想象作出见证。

如此,这个结局,又怎能是烂尾?

 2 ) 只有把人生的重要问题想明白了,才会坚定地选择活下去。

问题:1. 片头他在哪?

他是如何到这个岛上的?

2. 一共过了多少天?

发展:1. 留难孤岛,寻求自尽2. 飘来尸体,脱离孤岛3. Manny说话,还会唱歌(不记得记忆中的东西->可能是Hank自我臆想)4. Manny开始问问题。

(人们会丢弃破旧的,空闲的,无用的东西,会埋葬死人。

)5. Hank想回到人类社会,回归幸福(两人第一次出现争吵)6. 谈论masterbation和weird。

7. 公交上模拟偶遇8. 发现Manny的诸多特技9. Hank爱上Manny10. 水中亲吻,回到岸边11. 谈论父亲,两人都不善言辞12. 谈论放屁(不可在人前放屁,不自由,还不如现在的自由)13. 看见汽车,有信号,看到Sarah的ins,看到父亲的贺卡14. Manny脑中闪过很多thoughts,两人分裂又复合15. Manny背Hank回到人类社会,为Sarah大打出手。

(Hank内心极度矛盾)16. Hank夺回尸体,众人发现两人的生存足迹,最后回到海边17. Manny回归大海。

我想Manny一直都是一句死尸,最初利用放屁逃离岛屿让Hank心中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其后的种种“神迹”都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更准确而言是另一个他做的而他的本体不自知)。

仅仅有生的希望是不能够回去的,他是因为离群索居而离开社会,要想再次回归社会还需要改变自己内心的世界观,换一种态度去生活。

有着特异功能的Manny就充当的Hank的人生导师,让他重新思考爱情(对Sarah)、亲情(对父母亲)、对陌生人(如何相处)、对社会(各种社会禁忌)、对性(女人和自慰)。

思考过程中也会自我矛盾,无所适从。

片尾Hank一方面想见Sarah,一方面又限于尴尬而抗拒。

所以两个人大打出手,也就是Hank自己内心无比纠结。

所谓万事万物在矛盾中发展,情况也是一步一步好转。

Hank由之前的厌世和自卑(上吊自杀),变得开始喜欢自己(亲吻Manny),想象着属于自己的美好(鼓起勇气和Sarah表真心)。

所以一开始Hank背着Manny,最后改成了Manny背着Hank,这就是心里两个小人在不断博弈的外在表现。

“I just wanted to give you all the thingsin life that everyone else gets to haveand all the things I thoughtI didn't deserve to have till I met you.And they might laugh at us.They might call us names,and they might think we're weird,but it doesn't matter what they think.Just please...don't die.”这是Hank终于想明白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就是这一辈子,只为自己好好活。

Manny在教会Hank后,乘屁远离人类社会,不留一丝云彩。

Hank笑了,他爹笑了,小女孩笑了,我也笑了。

彩蛋:所以不要以为辞职工作去旅行人生就有多大变化。

只要自己的三观不更新,回归生活后一切照旧。

而一般人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内化出Manny般的救世主,所以就要看看书呀,听听别人的理解呀来自我修正。

这条路注定走得艰辛,祝你我好运。

 3 ) 《瑞士军刀男》:地面上人如孤岛,含水而寂寞

通常讲述孤独的电影都是压抑的,因为这两个字听起来很沉重。

而《瑞士军刀男》则是用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展现孤独的状态,用充满了屎尿屁的元素让我们反思人生,情节很好笑,可是它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要比表面上的笑话沉重的多。

片名很直白的译为《瑞士军刀男》,片名直接透露了电影内容丢失了一点点的神秘感,不过看到香港译名救你命3000...好吧,《瑞士军刀男》这个翻译特别棒!

(含泪手动比心)电影讲了在荒岛上吊的汉克遇到了一个多功能的尸体曼尼二人一起逃离荒岛的故事。

(电影的镜头特别开放,但是感受不到他们与观众的交流,我们只是作为旁观者在跟随他们的故事寻找共鸣。

)电影对人文关怀的表达从二人找到家开始就已经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电影开始开始在笑,然后,泣不成声。

交代故事背景和前史的基调非常轻松,导演给我们呈现出的是充满了下流笑话还有恶趣味的神经喜剧。

其实这是导演在误导我们进入他设下的陷阱,汉克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关心,没有生存意义的他才选择了上吊,这个故事听起来其实很悲伤。

所以到了后半段转变的时候我们才会被这种怪异的苦难打动。

虽然是荒唐的故事,却是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来讲述故事情节,在场面调度上,电影有大量的唯美空镜头,可以用来当壁纸的像海与树林这种景色。

不过在现实主义叙事里,外在世界用来衬托故事的事件发展,世界是“透明”的,孤岛是汉克自己内心的映射,他什么都没有,当遇到曼尼时,人在极端情况下看见希望,才有了本能的求生欲望。

两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的。

曼尼做了所有汉克不敢做的事情,他在求生之时荒岛上的曼尼成了汉克唯一可以倾诉和依赖的人。

曼尼也在寻找回家的旅程中自我怀疑,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怪胎。

汉克的鼓励也帮助曼尼完成了自我救赎。

曼尼很直接,他不会像汉克那样隐藏自己的情绪。

这种性格冲突才让电影的乐趣加深。

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这次的角色真是太考验演技了,他演了一具多功能死尸。

肯定很多人觉得死尸好演,但是这种人物角色的设定更多的是要靠他的肢体语言来引导观众进入他这个角色。

他要掌握好每个动作所传递出来的情绪,还要知道什么时候发出情绪的信号。

这一点也不简单。

(台词太污了。

满满的黄暴台词。。。

= =)电影中有两个重要道具:杂志,手机。

这两个道具的出现一直改变着故事的发展方向,杂志让曼尼重获新生,这个实在是太污了,划重点:重获新生的证明是曼尼的第三条腿站了起来。

因为曼尼说过:“是爱让他重新活过来。

”杂志的另一层意义就是爱与成长。

汉克的成长和这本杂志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于曼尼的相处中,他说了这本杂志与他和父亲之间所产生的联系。

(和曼尼对杂志产生的反应相同)而手机则更为重要,由手机引发出了曼尼对爱情的认知,也牵出了汉克两个人的矛盾爆发点也是因为手机,可以说手机一直在推动着剧情发展。

汉克是一个对感情很胆小的人,曼尼在请教他关于感情的问题时汉克自己也不懂,他们都爱着Sarah,但是表现的方式不同。

爱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果曼尼活着,他的爱一定是像海啸般的狂风骤雨。

说到爱情,每个男生都会像汉克那样,看着自己爱的人幸福就好吧,没有勇气再上前一步问候。

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

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故事的结尾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认为这像是一个轮回,曼尼带着屁在海上漂来,电影结束时又放着屁回到了海里。

屎尿屁的元素贯穿始终又很重要。

曼尼看似是一个荒唐的存在但是他拯救了汉克,电影结尾时所有人都见证了曼尼的存在。

所以我没有觉得曼尼没存在过,汉克不像人格分裂,他只是极端的把自己困在了个人安全区里,就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荒岛。

每个人都是特别平凡又孤独的存在。

我们盲目的活着,时常感到不安迷惘,敏感又懦弱。

经常在意他人看我们的目光,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有些话明明没有意义,还是会在意,人的心灵都脆弱。

大多数人都认不清一个事实:不管是否有人陪伴,生而为人就是孤独。

有身边父母的关心,伴侣的陪伴还是会感到孤独。

没有一个人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另一个人的感情,这么看来,没有人不孤独。

我们都是汉克,走着一条不被人看好的路。

 4 ) 每个人都有点丑,也许要做的只是让每一个人接受这点

算不上是影评其实就是感想吧。

许多人看完这个片子之后,大概是接受不了的吧?

觉得猥琐、恶心,像影片里汉克所说的:“disgusting.”所以我其实不太敢光明正大地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别人,即使我觉得那些只是电影中一种手法而且表达得直接且到位,但我不知道别人看完是怎么想。

但我有这样的想法,和汉克一样的想法,我能理解片中汉克的所有、的一切。

#搞笑&悬疑#影片刚开始很多桥段都是搞笑的,它好不避嫌地把“屁”放在大银幕上搞笑。

动作搞笑、配乐搞笑,甚至搞笑得无厘头,让人分神。

但看到后面,就笑不出,却再也分不了神。

和很多悬疑片一样,一部电影下来是荒诞的、不科学的、疑点重重的,到最后揭开谜底,还是那个“老套”的结局——一切都是汉克自编自导自演。

我们不妨来猜测一下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男主对着海上吊是真实的,他一个只会躲在喜欢的女孩家住的后山上YY的人,其实从未离开过那个地方吧,而翻越那座山就是海,在影片开始之前他可能觉得自己差不多了,生无可恋了,所以选择上吊。

而也是在那之前,他已经精神失常,他丢掉了自己的回忆,他失魂落魄地来到海边,看着海却内心戏十足地以为自己是个海难受害者,他还没绝望,他自我的保护机制在起作用。

他入戏很深,会在一些海洋垃圾上写上“help”的字眼,他想象这样是在求救,在潜意识里,他即使逃离了人群,但还是希望有人发现他,有人来拯救他。

有一具尸体冲上海岸也是真的,尸体腐朽派出气体也是真的,汉克看到之后,却用此作为想象素材,想象载着尸体一飞冲天,我相信现实中他只是骑着尸体冲入海中昏迷,再被浪打回岸上。

此时他已经想象自己逃离了小岛获得救援,他的想象让自己对尸体产生了感情,所以才有接下来的故事。

#本我&自我#汉克似乎深深地自卑,也不喜欢自己。

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也极少关心他,他父亲还为了方便,让他儿子教他设定手机上的定时发生日卡,这样他就不会忘记他的生日。

他的人生似乎没有让他自豪的闪光点,在死之前他会回忆过往,但却只有他做公交车的画面,他嘴里说着“party”“girl”,但他没有属于自己的“party”和“girl”。

在公交车上看见喜欢的女孩他不敢打招呼,他缺少爱,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去爱,不敢爱,也没有一个对象让他学习爱。

后来他遇见尸体曼尼。

尸体只是一个载体,让他有了实感,而会说话的曼尼,是汉克本我的投射。

曼尼是汉克曾经抛弃的情和欲,汉克让曼尼在尸体上复活,他走出了无欲无求的死亡阴影,重新让情欲复活。

汉克让曼尼会说话,他把本我和自我分开来,自己和自己相爱。

突然想起摘抄过蒋勋的一些话:“对很多人而言,第一个恋爱对象是自己,在暗恋的过程中,开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了。

”“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着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你便不再孤独。

”作为汉克的自我,汉克是乖乖的他,他小心翼翼地遵循一切社会规则,他十分体贴别人的感受,做事谨慎,不做不该做的,不说不该说的,小时候爸妈不许他做的事,他一直记着。

这样的他,也是一直在别人面前演戏的他,他想做得很好,可能这样别人会更喜欢他一点。

作为汉克的本我,曼尼则偏向“欲”和“恶”的一面。

他如孩童般天真,直白却真实,看到喜欢的人会激动,曼尼的方向是汉克希望得到爱的地方也是让汉克能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地方,情和欲的所指,就是他的出路。

但无论是汉克的本我和自我,我们都可以看出汉克只是一个善良无害的、单纯渴望爱的宅男,他会在家看遍所有的热门电影,是《侏罗纪公园》的铁粉,他不善言辞朋友也少,也会有自己的情欲和生理需要,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普通,和很多正常人一样正常。

#爱&被爱#“我想你已经死了。

”“那我死了吗?

”“我不认为。

”汉克一开始想让曼尼一起找路回家,一起找回回忆,一起去找回脖子后面头发嘭地竖起来、心脏重新搏动、记忆如泉般涌出来的感动,是汉克未死的“欲”的出现,让他想重新找回活下去的冲动。

汉克让自己的情欲曼尼复活,并把本我和自我被分开来,相互接受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他说:“你是独特的,可能你是一个转基因士兵,一直被冷冻着,适时出来救我的。

”这是他与自己对话,是接受的开始。

若不是拯救灵魂,一个尸体对一个活人又有什么用呢?

“你身上有一种特质,你就像一个多功能工具人,你是特别的。

”汉克这样给曼尼定义,实际上也是汉克希望自己能成为的人,后来曼尼也被汉克想象得如愿以偿地成为那样的人,被汉克所依赖着。

这是汉克努力的方向,而汉克也不知道,他已经是这样的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他能从垃圾拼装成细致且精致的东西,他所创作的世界,他做的公交车可以摇晃,有玻璃,窗外风景流转,他并不是一无所用。

汉克与曼尼的对话其实也是汉克内心的挣扎,他们时常相互掐架又相互体谅。

曼尼会直指“你回家就能得到爱?

但你离开了那个地方是因为没有人爱你。

”汉克逃避般地否认。

曼尼却直言:“You’re broken and empty and dirty and smelly and useless and old.”借曼尼的嘴说出,这才是汉克一直认为的自己——You’re like trash.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曼尼觉得自己的身体反应是恶心的,但汉克安慰他是正常的。

他一边向往,一边作为一个听话的孩子觉得那是不对的,这是他对情欲的矛盾。

像曼尼想起女孩时,心脏才会重新跳动,汉克也是十分渴望爱情。

若汉克一直用理智的自己保护对莎拉的喜欢,那么直到曼尼看见了莎拉,汉克的爱才真正苏醒。

曼尼让汉克重新想起自己一直暗恋的人,甚至让他觉得自己应该打扮一下,不能再这么邋遢下去。

曼尼成为主动爱的一方,汉克则退为被爱的一方。

汉克打扮自己,当他听到曼尼的赞美,当他被夸奖和欣赏时,他感受到被爱,他是高兴的。

他曾经把与女孩的全部都忘光了,他与曼尼一起回忆爱,也是拯救自己。

他和曼尼模拟与女孩在车上相遇的过程,不仅让他想起了莎拉的名字,与她共有的画面,爱她的感觉。

当曼尼不敢、逃避、退缩时,汉克直视了自己的内心,并释放了自己——不必害怕,带上墨镜会很酷,走过去,和她说话。

虽然一切都是汉克的自导自演,但尸体作为实型,虽然手指僵硬,但两个肉体相接触时,汉克感觉到温暖和被爱,这是汉克初尝的甜蜜滋味,也是汉克一直想要的,之后也会变得很难忘的、很开心的片段。

继续模拟看电影的场景,汉克用曼尼的身体打猎得到了生理的满足,更有共同进退的体验。

他们一起吃、一起做工具、开车、玩耍、开派对,这种融入生活的相处,是汉克以前从未和另一个人做过的事,这些做什么都有人陪伴的感觉,几乎让汉克忘掉莎拉,陷入自己和自己的相爱之中。

“你越了解我,你就会越不喜欢我。

”汉克是这样说的,他一直对自己有深深的怀疑,一直不愿意接受自己,害怕这样的自己不配得到爱。

曼尼安慰他说:“我不知道masturbation是什么,不过我知道是风吹过头发的感觉,或者急速开车,或者吃一口你最爱的食物等等。

”这是汉克教会他的,是汉克给予曼尼的快乐,这是他才能感觉到,自己能够使别人快乐,自己能使自己快乐,自己也不是那么差劲的,所以为什么要拒绝为自己带来快乐呢?

汉克本来是如此不爱自己,却发现自己也有那么多好的地方,一开始是不适应的、害羞的。

转折点在汉克被曼尼爬过水管的一段,水管断裂,两人的衣服被勾着摇摇欲坠,曼尼说:“我很害怕,因为如果我死了,我会非常想念你。

”那时是他真正地接受了自己,他告诉自己:你很好,不要死。

所以在入水之后,他们深情一吻,自我和本我相互接纳和融合。

找回了自己,汉克的手机在森林中也有了信号,与世隔绝了那么久,终于得到了与世界的联系,他重新看见了莎拉的ins更新。

汉克告诉曼尼那个女孩是我喜欢的,他和他做的一切都是他之前看过她的ins后模拟的,他模拟一次后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到和女孩相处的。

他再次把天平倾向了疯狂的爱那边。

但同时他有看到了女孩和她爱人的亲密照片,意识深入内心,他感觉自己被抛弃,这种感觉表现在曼尼身上:“你让我以为自己曾和人相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但我其实是个孤独又失败的怪胎对吧。

”情欲的一半走上偏执,理智的一半却说:“我们不需要她了,我们还有彼此。

”汉克终于走出了对莎拉爱的困境,不再盲目执着。

他通过曼尼的口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点丑,也许要做的只是让每一个人接受这点,然后整个世界都会载歌载舞载放屁,人人都会觉得有点孤独的,并不只有你。

”“你不知道这有多美。

”#个人与社会#作为汉克自我的两个极端,曼尼有什么说什么,而且毫不畏惧地说出自己的情和欲,而汉克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社交人士,教会曼尼很多东西。

“Weird is like…when you do stuff that nobody eles does ,so they make fun of you for it.”不知道是他自己的经验还是他看回来的经验,汉克只是想做一个规矩、有自尊的人,不求与众不同,只求生活平顺不惹麻烦。

汉克似乎不会与人相处,他同样不善言辞的父亲也没教会汉克怎么与人相处。

汉克只能默默地在一边观察者学习社会的规则——在别人面前不可以放屁,在家里似乎也不可以,在公共场合不可以唱歌。

即使他觉得不好,也依然不越雷池一步,在社会上得不到他想要的自由,他便逃到没有人的地方。

当他觉得自己重生了,可以重回世界了,他走到了喜欢的女孩家的后院,害怕担心彷徨地仔细看她的反应,当他发现真实的自己突兀地展现在别人面前时,别人还是不能接受的,别人看他的眼神还是有点怪。

但他还是不那么拘谨和小心翼翼了,他也能直面自己曾经喜欢的人,他对莎拉的爱意满满褪去,曼尼的存在的任务也就到此为止了:“求你别告诉莎拉我有多爱她。

”能说出来,就是已经放下。

他能放下对自己的不安,能容忍爱慕流露不再压抑在心,他会怀念爱上自己的过程,他会更在乎自己的感觉,任性地做想做的,不再社会的规则和被别人的目光压得喘不过气来。

#最后&最后#他曾经是这样的乖乖的小孩,对女孩的爱慕多到溢出,他无法控制也无法伸手抓紧,多如洪流的感情无法排解,他为爱疯狂去女孩住的后山流浪,也没有关心他的人把他找回来,失踪了那么久也没人想起他。

他孤独地在单相思里迷路、迷失,甚至想忘记一切走向死亡。

大概是心里还未绝望到底,一具死尸也能让他重燃活下去、回家、找爱的愿望。

他在爱里迷失,在想起爱中活过来,在救赎自我。

在汉克曼尼与大熊搏斗的那一段,表现的是汉克发现自己内心的爱和瞒。

在重新与现实世界联系、即将直面现实时,他开始挣扎和思考。

曼尼哭着问:“生命是什么?

”他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往,是不是应该不那么拘谨,不必害怕在好朋友面前表现不好,不必隐瞒自己的不好和情欲。

曼尼说:“我是不是应该死了。

”所以在再次踏入社会之前汉克还是应该想以前那样把内心的想法藏地严严实实不敢直面吗?

汉克说:“我懂了。

”让情欲死,心也会死,然后归于无。

他接受内心的欲望和渴望,最终将自己拯救,因为不想无欲无求一无所有地离开。

他来到这个现实世界,父亲看见他没有激动似乎是不开心的,也没有人为他庆祝,没有人关心他的状况。

“你越来越幸福,但我不是。

”他要找回那个爱自己的曼尼:“她会因为有人爱我而高兴。

”所以他想带着曼尼逃离,即使逃回荒无人烟的深林,也有爱自己的人陪伴。

他想为自己带来一切,他告诉别人他是如何地爱自己,也不管别人的目光,他放纵自我,看着曼尼在海上自由滑行。

“这就是我。

”他勇敢地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他满足于此。

#汉克&某人#从看这部电影开始,感情就一直在发酵,汉克的故事深入了他的灵魂,让我也不得不只是我的另一个自己。

或许有一群人心里的想法会和汉克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们审视过去的自己,不丑,但也没有出色的地方,所以淹没在人群中,看着光芒四射的人被追捧者层层包围,会很向往那种感觉,尤其希望自己喜欢的人喜欢自己。

所以把自己塑造得非常完美,绝对不惹人生气,彬彬有礼战战兢兢,从来都是微笑的,从来不会拒绝,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七情六欲都藏在肚子。

所以想让自己变得更有才能,想通过才能去吸引别人。

有很多兴趣,动手能力也不差,什么别人喜欢的都想去学,会很多东西,让自己变得像瑞士军刀一样多功能。

但有多少人能把瑞士军刀的功能都用上?

那么多的才能最终也只能取悦自己。

爱一个人爱到迷失,难道不是这样的么?

只因为一个眼神就陷入对一个连名字都不认识的陌生人的爱慕中,会忍不住去那个人经常出现地地方期待与他相遇。

明知道胆小的自己只敢远远地看着他或者走近,然后擦肩而过。

但也只是看到一眼就觉得满足,其他的情节全靠脑补。

看汉克从深深的讨厌自己到后来慢慢地懂得欣赏自己,看他的内心从空虚到被自己的精神世界填满,看他和曼尼相处时,那美丽的、连他自己都不察觉的、出现在他嘴边的笑容,我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心里却得到和他所得要的满足。

现在那群孤独的小孩也与后期的汉克一样,开始接受自己的感情,自己没那么糟,别人也没那么好,不再纠结于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再那么在乎别人会不会因为自己表现得不好而不喜欢自己,不再时刻保持完美的状态,让真实的自己一点点展现在别人面前,不害怕被看见,而是等待被接受,自己圆满了自己之后,那么多的心事都容易被放下,真正是为自己而活,有自己的陪伴,再多的孤独也不害怕了吧。

不知道汉克以后会怎样生活,但我相信至少会比以前好,他可以勇敢地对父母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真心,他可以遇到并勇敢地爱上另一个女孩。

在爱别人之前先爱自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5 ) 有趣的事

看了两遍,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

英语不太好,记性也不太好,没有字幕,但刚刷完第二遍超激动,想分享下有趣的事情。

1. Hank开头找到一包cheese puff和后面对Manny举例论证什么是trash的一些食物包装,都超日常!

想必美国人看到是会联想到日常生活的东西(沃尔玛就有售),我指的是可能别的国家的观众不会有那种特别突出的生活气息的感受。

(就像我看这部电影前刚吃完一包cheese puff,占了一手的粉,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2.电影十几分钟的时候Hank背着Manny爬一个小山丘,但屡次掉下来,期间他唱了几句cotton eye joe,是原本的调子。

因为在后面Manny坐在车上大声唱了几句歌,那首歌也是cotton eye joe,只不过是电影改编过的小清新版。

(Daniel自己唱的,超好听!

3.Manny刚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就唱了【侏罗纪公园】的主题曲(Hank也提到你既然会唱这个那么你总该知道你从前的生活是什么吧)后来Manny第一次看见Sarah照片回忆她是谁时,说了一个名字Laura Dern,而这人是【侏罗纪公园】的女主4.Hank和Manny在烤爆米花那段的bgm,也是整部电影最有名的一首歌,叫Montage(蒙太奇)名字和剧情很搭啊。

其中Daniel唱的第一句歌词是POPCORN,POPCORN,POPCORN.....(也是Daniel自己唱的5.Hank 和Manny过了一段“醉生梦死”的生活,里面有个镜头是Manny头戴自制“Mickey Mouse Ear”和Hank拍了张照。

因为在迪斯尼上班所以对这顶帽子特别敏感找来sound track听一听,太喜欢了暂时就想到那么多。

就不评价这部电影什么意义啊,表达了什么,讽刺了什么,大家说得够多了

 6 ) 堪称神作的高级恶趣味:以屁驱动去追爱,看得劳资如痴如醉

一个漂至荒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用极其猥琐的嗓音哼着救赎之歌,准备上吊自杀,但海面上漂来一个哈利波特扮演的死人打断了他的自杀计划。

他在给死人做胸部按压急救时听见尸体放了个巨响的屁,此后屁接二连三连绵不绝,他便把尸体翻过来趴着浮在海面上,骑上去,利用尸体放屁提供动力,并将先前上吊用的绳子套在尸体的脖子上,用作调整方向兼控制尸体头部与水面仰角的缰绳,如此做成一只快艇,飞驰逃离荒岛。

快艇把他带到大陆。

不久他又发现尸体的其它功能,他能把尸体改装成自来水龙头提供淡水,或改成莲蓬头用来洗澡,能改装成斧子用来砍柴,改成发射石丸的枪来打猎,改成屁动力垂直升降飞行器、燃屁打火机,老二还能当指南针。

此片把人生的各种体验换一种更原始也更具想象力的方式在远离文明之地一一呈现,阐释出人生的本质是记忆,一切深刻而美好的体验都藏在无尽的回味中……直到最后一幕,本片仍在上演奇迹。

恶趣味的背后蕴藏着人生哲理,看得劳资如痴如醉,必须给五星。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7 ) 本片不是开放式结局,男主不是废柴

本来想说这部电影有两种分类可能,一种是剧情片,即男主角是废柴屌丝,很多细节都是自己幻想出来;另一种是奇幻片,即一切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男主角最后真的得到了别人认同。

但是,看了这么多一边倒的倾向于第一种类型的影评后,我突然想说,本片不是开放式结局。

原因很简单,第二种可能更符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倾向于第一种的大多是现实派,混迹社会多年,久经世间沧桑,除了人性阴暗面就是社会背景分析。

其实生活本应多一些单纯,多一些简简单单的真善美,而不需要事事都逻辑分析。

表面上一副洞察一切,看穿万事背后真理的样子,实际并没有太多的可能,事实就摆在眼前,仅此而已。

打个夸张的比方,别人夸你今天气色不错,你可以真心感觉气色好,也可以当他随口说,更可以想难道暗示我之前气色差?

在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加上结尾才把电影完全释放出来。

导演并不是想让大家自作主张的以为男主角是个废柴,恰恰相反,他不但希望肯定前面的所有故事和情感,更想证明男主角已经征服他爸他女神和所有人!

结尾才最最打动人啊,它让前面屎尿屁有了意义,不至于前面虽然恶心又感人但最后回味起来只剩恶心!

而且结尾把整片的孤独感推到了一个极致。

再次向上面的影评提示:本片不同于《禁闭岛》或者《盗梦空间》,它就是直讲直叙,并非开放式结局!!!

 8 ) lonely people are gross

“Maybe we're all ulgy, dying sacks of shit, and maybe all it will tame is one person to just be okay with that, and then the world will be dancing and singsing and farting, and everyone will feel a little bit less alone.”“Manny , you have no idea how nice that sounds.”

 9 ) 剧情解析,没看过不要点

高能剧透预警。

此影评只适合给看完的人看,没看过强烈建议不要看,极度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的核心谜题是:究竟Manny是真实的,还是是Hank的幻想?

答案是:是Hank的幻想。

manny是hank的另一个我。

只要确定了这个premise,许多谜题迎刃而解,影片想探讨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浮出水面。

一些佐证的细节:1. Hank唤醒Manny,用的是母亲的歌。

2. Manny第一眼看到sara时,认定sara与自己有关系。

尽管hank的表现已经足够indicate他与manny无关。

3. Manny坐在hank为他做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

这根本就是Hank每天的记忆。

在manny的幻觉中只有sara而不是hank,也更说明了这一点。

4. 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manny想起了sara的全名。

但hank从来没有告诉过他sara的全名。

因此两人都认识sara,而更合理的解释便是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

5. 当hank发现了手机信号的时候,hank翻看了父亲给自己的短信。

但并没有回复,也没有求救。

而是去看了sara的社交网站上和别人的照片。

这说明hank潜意识里并不想获救,或者说知道自己并不危险。

6. 当hank发现了sara和别的男人的照片而回去找Manny的时候,对Manny说,他发现了一件事情。

Manny说他也发现了一件事。

Hank说,自己欺骗了Manny,manny与sara并没有关系,并请求manny帮自己逃出去。

为什么这句话要说在看到了sara和别的男人的照片之后?

为什么不是继续欺骗manny,以让他帮助自己逃出去?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Hank在看到了照片后,对自己说,自己与sara无关。

7. Manny究竟发现了什么?

很显然并不是hank所说的,自己与sara无关。

因为hank说完这个事情以后,manny愣了一下,才说,他也发现了这件事。

之前的神情,很明显是高兴的。

8. 准确地说,Manny是Hank的本我,Hank是被社会驯化的外在的自我。

manny看到了sara跟别人的照片。

并想让hank去死。

他对hank说,为什么要hide everything?这也印证了本我与外在自我的关系。

9. Manny与hank之间的感情是什么?

同志之爱吗?

也许用一个一直在电影里被提及的词汇更能准确概括:masturbation。

10. 在manny拖着hank逃往了人家,逃到了sara的后院。

manny在面对小女孩求他救hank的时候,说话前所未有的流利。

而hank一直在努力掩藏manny这个weirdo。

终于在sara到来的时候,manny再次死掉了。

11. 又一个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细节。

hank被记者称为manny。

再次说明这两个人就是同一人。

12. 在hank意识到了manny的死掉,这个具有power、能够救出自己、却不能够在人面前显示的存在,hank终于选择了放弃一切,面对众人的鄙视和误解,选择了接受自己的令人惊异厌恶的本我。

一路回到两人初遇的地方,试图唤醒Manny。

13. 最后一个证明hank与manny是同一人的细节。

在结局末尾,hank像manny那样。

放屁了。

所以,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生与死的互动,也并不是什么人尸之间的基情,这是一个屌丝在末路中选择自绝,但仍然被对人与人之间爱的渴望唤醒内心的自我,试图拯救自己以及接纳自己的故事。

故事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局描绘了两个场景:既有可能主角疯了,也有可能是确实存在神奇的manny并且hank得到了众人的相信。

而实际究竟是什么?

或许并不是主角真的疯了,也不是存在manny这个神奇的尸体。

而是没人爱的hank,选择了拯救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却只能看着那个自我远去,留下外在的已经癫狂的自己面对众人厌恶的目光。

能够得到安慰的或许是,那个自我再次回到了海上,自由地飘荡与飞翔。

似乎只要见到了那个具有能量的自己,其他人便能投来肯定的目光。

 10 ) 这部年度最玄屎尿屁喜剧,你真的看懂了?

看完《瑞士军刀男》,我突然想到了鲁迅曾在1923年写过的一篇杂文,叫做《娜拉走后怎样》,这篇文章是针对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女主角的最终选择而做的进一步阐释,在本文中,鲁迅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本片看似是一部屎尿屁类型的美式搞笑片,但是内核的深度却触及到了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意识,这也是当代电影区别古典电影的标志。

不少复古的人都很质疑当代电影的价值,毕竟在好莱坞古典叙事和欧洲艺术电影面前,貌似当下的电影制作变得乏善可陈,除了资本堆积复制了一大批“超漫”大片之外,很少有电影能在技巧和立意上高于那些经典佳作,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当代电影对于当下“人”的关注,尤其是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盛行的当下,很多佳作都是“小而美”的突破,并不是“大而全”的妄念。

《瑞士军刀男》的故事可以说是对于近些年来“孤独式”主题电影的再次探讨,而且由于本片的形式新颖,制作优良,将“孤独”这个理念变着法地切入进观影者内心,这才是它的成功之处。

不管是《荒野生存》中对于“物质”的怀疑和精神自由的向往;还是《她》和《机械姬》中对于在智能机械下,传统人的情爱变质;亦或者是《旅行终点》里借用当代作家的内心空虚来延宕作为人的“个体孤独”,都是在大方向里给人“伤怀”般的触感。

而《瑞士军刀男》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次它开始从个人自身和心理学层面对“孤独”和“失败”抽丝剥茧,自行治愈。

片中的汉克作为主导者,有着弗洛伊德精神解析中“超我”的身份,而“瑞士军刀男”——曼宁则是“本我”的代名词。

整部电影的发展脉络就是“超我”对“本我”的引导和“本我”对“超我”的启迪。

片中雷德克里夫饰演的曼宁一直表现着原始的欲望,不管是在和汉克谈论手淫的实际情况,还是当看到杂志性感女郎照片时生殖器的勃起,亦或者和汉克假扮的“莎拉”交流时,也直接希望通过性交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保罗·达诺饰演的汉克则一直充当曼宁的“伦理学老师”,左右着曼宁的行为和言谈,这种主导和被动的行为关系无疑是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又一次背书。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在这场心灵救赎之旅中,汉克分别解决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对于母亲的愧疚,一个是对于父亲的冷漠,最后一个则是对于女神“莎拉”的释然,而这样的三点都是在曼宁的帮助下完成的。

汉克作为“超我”,也就是现代社会中理性的人类,并不能对自己最在乎的三个人释放自我,由于社会的规则,如同汉克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规矩”枷锁的牢笼里,享受当代安稳的“牢狱之灾”,尽管不愿,但是也能“安分守己”,不愿做“出格”的事情,片中为了表现这个思维陷阱,用“公开放屁”作为整个陷阱的诱饵,曼宁企图冲破这一点,所以在片尾和汉克讨论“公开放屁”时,他已经延伸到“隐藏”和“冲破隐藏”的层面。

我往往将一部电影的评价放置在两个层面加以考虑,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内容的深邃需要观影者更多的“心眼”和洞悉,毕竟从这部电影中只看出“和死尸相爱而且还是基佬伴侣也是日常”的人并不在少数,雷德克里夫这位“哈利波特”扮演死尸的水平应该是这部电影作为前期宣传最大的看点。

但是形式上的“美”往往是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点无需争辩,就像你可以说看不懂《长江图》,但是你要是说《长江图》画面丑陋,那只能证明你的审美观比别人差了不只是一截。

《瑞士军刀男》便是如此,画面上的清新亮丽在于电影运用了大量的升格镜头,让电影的某些喜剧场面因为浪漫式的慢动作而增色许多,更是让电影的画面充满了魔幻色彩;而在配乐上,本片邀请了曼彻斯特管弦乐队的两位创作者进行了完全的声乐表演,无伴奏的人声合唱让这部电影通过复调式的配乐契合了片中两位男主——汉克和曼宁的人格合一。

让我们来想想本文开头的那个关于娜拉的结论:“要么堕落,要么回去”,相信很多人这时应该理解我的意思了,当汉克再次回到让他倍感孤单和煎熬的社会中,他面临的是诸多的质疑和嘲讽,不仅有他父亲的,更有女神莎拉的,但是他最终选择了释然,选择了公开放屁,也正是因为汉克的选择,曼宁才再次复活,在世人眼中驾驶者他那“屁力小舟”。

片中解决了汉克的矛盾吗?

也许没有,但是最后的那个场景又或许让众多的现实“孤独症患者”寻觅到一丝福音。

《瑞士军刀男》短评

BGM加分,致郁喜剧,迷之忧伤。

7分钟前
  • Muggle、佑。
  • 推荐

这个片能在豆瓣打这么高分,说明这里真是被宅腐基攻陷了。文艺你就好好文艺,幻想你就好好幻想,恶意卖腐,恶意搞屎尿屁,真的很没意思。里面的歌都是两个主角唱的。

8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一个废柴的魔幻脑洞,一具起死回生的尸体,一场奇妙欢乐的荒野逃生,歌声的律动,配合跳舞的节奏,配合放屁的节奏,配合情绪起伏的节奏。创造幻觉以为现实找到出口,继而爱上自己的幻觉分不清现实与否,最终把幻觉照进了现实。

13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一部借尸体来表现自我演绎自我的孤独自闭男,在极其荒诞的屎尿屁等“上不了台面”的行为下,演绎着自我救赎的春梦。

17分钟前
  • 神哥
  • 较差

充满了哲思的电影。生与死,物质世界与精神乐园,现实与虚幻,一切都被浓缩在了男主角与“瑞士军刀男”的丛林之旅中,“瑞士军刀男”对男主提出的那些天真无邪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又有谁能回答出完美答案?黑色喜剧中的佼佼者,大部分时间都在笑,最后却始料未及的泪流满面。

19分钟前
  • 河影粒子
  • 力荐

难看

23分钟前
  • Eowyn
  • 较差

傻逼

26分钟前
  • Hugo
  • 较差

满分好吧!!

30分钟前
  • 易吟
  • 力荐

当韦斯·安德森遇见“温暖的尸体”,重口与清新融合无间的黑色童话。荒野求生之旅与尸体同行,就像他和他假第三者之名谈了一场erotic的恋爱。轻得飞起来的故事,讲述的却是沉重的主题:那些不被祝福、不被理解、甚至被视作犯罪的感情。我是屌丝,我爱上了尸体。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刚开始还以为是荒岛求生,最后竟然是loser宅男的逃避现实。曼尼果然是汉克的潜意识

33分钟前
  • 阅片无数
  • 还行

夸张的叙事张力,荒诞的拷问现实世界,笑不出来也无法被触动。人生如此寂寞无趣,请留一块孤岛给胆小到不敢接近美好的人。

34分钟前
  • 万世魔星
  • 较差

相见恨晚的神奇影片,确实是宅到骨子里的价值观,荒诞过《充气娃娃之恋》,将内心世界的孤岛刻画得虽离奇但温暖,充满力量

36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曼尼存不存在,是不是真的如瑞士军刀般万能已经不重要了!如此荒诞、脑洞大开、cult、满满屎尿屁刺激地神经超级兴奋!大爱这种风格!两人在树林里的时光,很美,很美~(无关腐、无关基情!

40分钟前
  • 我也不在乎
  • 力荐

这实在太悲伤太悲伤了

41分钟前
  • 推荐

孤独如斯,LOSER中二恋尸癖,果然得往高层次带人了

4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三星半。

50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5】其实关有概念就蛮难得的了。很想效仿也一定是某种程度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改编和拓展而成的电影。再怎么样都比那些没有想法的无聊文艺硬逼片强,带来视觉和脑海中的头脑风暴是值得的。天马行空的洞察,后面《妈的多重宇宙》才印证上了。

52分钟前
  • 酱桑
  • 还行

虽然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但很多地方还是很尴尬啊。

53分钟前
  • 西凉虫
  • 还行

B装得有点过

56分钟前
  • pei
  • 很差

年度脑洞清奇丧逼电影NO.1,尸体可点火喷水上天入地十项全能,十分切题。现实中卢瑟跑去林中仍向往尘世,心中所想借尸体一一表达。卢瑟男主和尸体互为镜像,前者的自我投射让尸体起死回生,尸体给男主生的意念。如此密切依旧无法完全坦诚,放屁意指现实束缚,也抛出问题,现实若如此不堪,又能何去何从

57分钟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