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院出来,我是痛苦到完全不想说话的。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这是我近期,和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能看到的最悲伤的一部电影。
从开篇的fly me to the moon到结尾德彪西的clair de lune。
人类作为Artificial Intelligent的创造者,作为另外一种智慧体的造物者,完全不配啊!
Are you going to heaven?
No,you gotta to be a good person to go to heaven. So we can’t go to heaven because you are not good and I am not a person. 人类一直在喊着AI在制造终极Weapon,其实他们只是在保护一个可以如人类般成长的小孩,一个会哭会笑喜欢冰激凌,会爱人也渴望被爱的可爱小孩。
可笑的是,一直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杀这个孩子的女长官,在企图杀死孩子的时候,仍然在被孩子保护着。
AI战士在意识到自己被Target之后,本有逃过一劫的机会,却在看到藏身安全处的女人孩子,选择了跑向相反的方向被炸死。
灭绝AI的起因是洛杉矶被核弹引爆,但是后来也证明了是人类的coding error,AI被人类扣了锅,哪怕他们发展出了文明艺术和宗教,仍然被大规模的屠杀,甚至那些同情AI的人类也被自己的同类屠戮。
我想,那些人类为AI流下的眼泪,那些AI为了保护人类作出牺牲的决定,还有男主和小孩最终都获得了救赎,AI和会为他人的不幸感受到悲伤的人类,都是可以上天堂的,因为under the shell, we r the same。
人类不可以随意开发AI,不是因为科技不进步,而是我们真的不能高估人类的道德,我们不配成为造物者,我们无权决定另一种智慧体的命运,如果造出来了,就像爱孩子一样爱他。
真的,不能负责,千万别生!!!
这个小女孩主角!
演技神了!
一点点的违和感都没有!
咱们能不能跟人家学学演技???
《AI创世者》,关于AI的大型科幻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因为核弹在洛杉矶爆炸,迁就于AI技术;而在新亚洲,因为人们拥抱AI,人类、模拟人、以及AI机器人,和平共处。
于是,美国制造了飞在天空的游牧者,对新亚洲的AI基地进行无情打击。
这个设定还是很棒的,也有着一定隐喻。
男主角爱上了AI世界的领导者,这个嘉玛·陈扮演的女性领导者也因为游牧者的打击而变成植物人。
但是这位AI领导创造了一个可以不断学习的儿童模拟人,他即将成为AI的领导。
影片的剧情稍微糟糕了些,剧情推进的紧张度不够。
但是无处不在的科幻设定,包括赛博朋克的寺庙,高耸在天的游牧者,影片的设定和画面还是非常棒的。
20231115•天堂电影院观影之《AI创世者》这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139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71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17部电影。
今晚这部年度科幻大片吸引了十男六女共十六位影迷一起观赏。
本片美术、特效、人设令人为了追求现实质感,剧组没有选择全程在绿幕前拍摄,而是用了实拍,去了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日本和泰国取景耳目一新!
赛博僧侣,机器菩萨相当惊艳!
看到赛博佛寺建筑的时候真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故事将AI可生存的世界设置在了新亚洲,这样经典赛博朋克都市元素加上了除霓虹之外的亚洲环境真的少见!
本片狠狠地批判了无恶不作的美帝!
刻画了美帝党同伐异的冷血无情,刻意唤醒人们对越战的记忆: 白人男性美国大兵在东南亚的村庄里烧杀抢掠,甚至连孩子和狗都不放过。
要知道好莱坞电影的底线就是孩子和动物,无论是变态,僵尸还是外星人,遇到孩子和动物也得手下留情。
而片中的美国大兵利用孩子的宠物狗来逼供,可谓禽兽中的翘楚,人渣里的急先锋。
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未来的故事,却时时刻刻处在一股浓郁的对过去的怀旧与乡愁中—当《银翼杀手》遇到《现代启示录》,还是东南亚版的《沙丘》,《终结者1》《阿凡达1》,美国和亚洲开战,也算是西方直面了内心的诚实。
AI科幻的壳,越战片的表现形式,东方佛教的精神内核,全片犹如优美的叙事长诗,不急着讲故事,不刻意追求廉价的视觉冲击,每一分预算都在为观众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真实的未来世界。
这应该是史上第一次,AI科幻题材与宗教神学走得如此之近,向观众展现的是“人类才是恶的一方而拥有人类情感的AI已经和人类别无二致”。
人类的未来可能也确实在东方吧!
本片就是黑人残疾男性+亚裔单身母亲+人机跨界儿童,是如何带领无数亚非拉面目的AI(以及一只猴子),干翻美国佬的黑科技飞船的。
一个未来科技细节:影片中,可以通过扫描死去的人的大脑,以此获得短暂的记忆体,置入到仿生人躯体里,从而和“死人”进行对话。
精彩台词:一颗核弹头在洛杉矶北引爆,近百万人化为灰烬。
只要AI构成威胁,我们就要猎杀他。
不是关机,是待命。
去月球目的?
获得自由。
我给7.5分,本片是年度最佳、年度必看科幻大片。
YO!
你们看这电影的海报,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当年的小学课本。
然后再看预告,哎呀又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争端,又是看到小孩后男主慈悲心大发下不去手等等,总之吸引力很一般。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这部悄无声息就上映的科幻商业大片《AI创世者》,由此前《哥斯拉》和《侠盗一号》的导演家里斯·爱德华斯执导,主演是丹泽尔·华盛顿的儿子约翰·华盛顿。
在影片上映前《AI创世者》低调发布了几支预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宣传,这大概率和演员工会罢工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不过不能忽视的是影片的预算也是少得可怜。
《AI创世者》投资仅仅只有8000万美刀,对于今天动不动就2-3亿美刀成本的商业大片,《AI创世者》算是在一线商业片中预算最低的了。
你知道为何能做到这么低成本吗,说出来吓死你,影片主要拍摄用的是sony FX3,结果我在影院看IMAX看得还挺爽这你受得了吗,那些噪点我还以为是故意的。
不得不感叹摄影师打光师调色师对画面的把控能力,还有工业光魔对后期特效制作的精良,真的太难得了。
这么说可能大家没有概念,《AI创世者》拍成现在的效果,不少业内人士称一般都需要3亿美刀的左右,包括强大宣发预算。
不过现在仅仅用了8000万美刀就能实现,确实太罕见了。
好即使这样那样,我觉得大家也不要被影片的预告和海报劝退,丑话说在前虽然《AI创世者》并不是什么年度神片,但我认为却是科幻影迷年度必看的一部电影。
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哥斯拉》和《侠盗一号》是你的菜,那么大概率你也会喜欢这部《AI创世者》。
那话不多说,我们来优缺点验货。
《AI创世者》的故事放在近未来的2065-2070年左右,未来就像《终结者》一样,人工智能奇点出现,并间接控制人类方方面面,进而灾难降临,“审判日”那天核弹袭击了旧金山,美国认为这是人工智能造反对人类宣战,从此美国开始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并以之为敌,在美国本土销毁所有人工智能机器人。
而在世界另一端的新亚洲区域,却没有对人工智能弃之以鼻,而是形成了由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存的军队和生活圈,和美国玩起了游击战。
当时的美国有着强大的太空武器技术,一艘名为“游牧者”的空间飞船,可以精准打击地球任何角落,专门摧毁人工智能叛军和基地,这不就是冷战时期“星球大战”吗。
人工智能军队有一个首领,是美军苦苦追寻的对象,该首领作为科学家可以不断研发和迭代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这让美军非常惧怕,担心人类总有一天会因为人工智能而灭亡。
作为美方战士主角约书亚,深入新亚洲人工智能圈子的老巢,想要找到首领,找到能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新型武器,结果却发现了一名仿生人儿童。
于是影片用了公路片叙事的框架,主角约书亚带着人工智能小女孩艾尔菲一起,展开一段真入地上天的冒险旅程。
一场惊心动魄,决定人类和人工智能存亡的战争就此展开。
影片其实还是很应景当下的,编剧演员工会罢工一个重要诉求,就是不要AI来抢自己的饭碗,如今黑客也利用智能AI和先进的技术,对我们的网络安全造成进一步的威胁!
但大家别怕,老朋友Surfshark这不就来帮大家了吗!
Surfshark能做到更高端AI智能运算的安全防护,让我们能在网络自由安全,且不受任何污染和侵害的畅游。
不光这样,Surfshark还能打破区域屏障的限制!
让你轻松订阅到Disney+!
相信不久《AI创世者》就能在Disney+看到了!
以上我的剧情梗概只是根据预告陈述的冰山一角,其实影片所呈现的故事,是一场真挚讲述关于人类未来情感进阶,以及探讨生死的哲思。
在如今大银幕系列电影,续作电影,经典IP改编或超英等题材充斥的当下,《AI创世者》作为一部原创科幻故事的电影实属难得。
做好科幻电影最难的有四个点我自己总结的,第一是要有一个吸引人的科幻预设,或者说要有属于自己影片的科幻新颖独特的创意卖点。
第二是影片要有自己独立完整自洽的科幻世界观。
第三就比较现实,就是烧钱,科幻题材不像剧情片,需要利用当今电影工业的成就,花重金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特效上,去实现第一和第二点。
除了上述的三点,最重要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丰富的人物,那么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就问世了《超级简单》有没有。
不管怎样,《AI创世者》也具备了这科幻四要素,影片打造了一个属于近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奇异共存世界观,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存在于计算机入侵或只用统一意识,而是像《西部世界》一样像在人类世界想找到自己一席之地。
导演家里斯也承认,影片的创意其实融合了不少经典作品,比如《现代启示录》,《巴拉卡》,《银翼杀手》,《阿基拉》,《鱼人》,《ET》,《纸月亮》等等。
先别急着喷这是缝合怪,这些都只是吸收其灵感,如果运用得到,其实并不违和。
影片所营造的未来世界,科幻场景的设计概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都市圈赛博朋克的同类感,也不完全算是废土赛博朋克,而是离开城市拥抱乡村田园,为观众展现了城乡结合版的赛博味,甚至到后面还有赛博寺庙佛系建筑也让人眼前一亮。
话说家里斯真的是太爱浅滩作战动作戏了,影片中有一场重要浅滩对战戏份,如果你看过《侠盗一号》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
虽然只有8000万美刀的预算,但影片巧妙的做到每一处都看着都运用了特效,比如区分人工智能和人类,影片打造了人工智能半边机械的设定,时刻告诉观众这都是做过特效的画面哦!
也无不提醒着观众,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存的微妙时代。
这一多物种造型融入的设定,《星球大战》说我熟。
值得一提的是,家里斯为了让演员做出更像人类的仿生人真实表演,不少演员并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仿生人还是人类,导演统一告诉演员按人类真实情感去演。
科幻电影有个特点,就是需要花篇幅去展现影片中的科幻设定创意,在早前的科幻片中,这样的无剧情展示科幻设备环节占比很大,毕竟花了钱所以要物尽其用。
但如今快节奏时代的到来,再新颖的科幻设定,也得结合推进剧情去表达出来,不会为了表现科幻包装而表现。
《AI创世者》也同样做到了不中断剧情推进的基础上,去花尽心思不断造出一些科幻新颖设定的小惊喜,从而去编织扩展出影片的完整科幻世界观。
比如影片中,可以通过扫描死去的人的大脑,以此获得短暂的记忆体,置入到仿生人躯体里,从而和“死人”进行对话。
这些都在根据剧情快速的发生,并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新设定去多着笔墨。
再来就是影片通过对话和快速的画面剪辑,去拉伸整个影片世界观的维度,去尝试探讨生命与死亡,真实情感和程序情感的理解等等。
影片在细节处理上还是相当到位的,光给角色起名字就能看出花了心思。
主角名字约书亚,就是《旧约圣经》里希伯来人的领袖和先知,是一位英雄。
基督教中就是耶稣。
约书亚的妻子取名叫玛雅,在梵语语境里,为“梦想,错觉”的意思,而正好之后玛雅所待的地方,也和她的名字相关联。
女孩艾尔菲的名字,其实全称叫阿尔法-O,阿尔法作为第一个希腊字母,在物理学或数学,还有圣经启示录都有特别含义,是最初和开始的存在。
而O指的就是Omega,终结的意思。
另外还有作战时的各种新式武器,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生活作战习惯,还有最后男主去到寺庙里,石壁的雕刻都已经渗透有仿生人的佛像等,这些科幻小心思,都精妙的穿插在剧情和场景推进的缝隙中,让人耳目一新但并不会喧宾夺主,让影片的科幻世界观愈发显得真实可信。
约书亚作为主角的心路历程也得到立体丰满的呈现,他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在经历种种遭遇后,得到了应有的顺滑曲线转变,最后在亲情和爱情,生命与挚爱的交融下完美动人的收尾,在商业片中这样的角色塑造,显得难能可贵。
那聊到角色就不得不提到片中的第二主角小女孩艾尔菲,很遗憾她作为人工智能代表的存在,影片没能给到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好好打磨这个角色。
虽然饰演艾尔菲的9岁小女孩,有着不错的表演瞬间,但就角色塑造而言,同样是讲述人工智能小孩剧情的斯皮尔伯格的《AI人工智能》,两部电影甚至都有着类似的“找妈妈”情节,《AI人工智能》为小男孩所设置的戏份,就最大程度让观众共情和代入,反观《AI创世者》的艾尔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知道《AI人工智能》小男孩是绝对男主,而《AI创世者》小女孩艾尔菲不是,但艾尔菲的戏份和角色塑造,却连约书亚的一半构建都不及,这样的长短腿角色搭配,着实让人有些遗憾。
作为人工智能的艾尔菲,没能承载和延伸出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异化,她和约书亚没有任何的两物种的思想碰撞,可惜了,更多时候,艾尔菲只是一个真正不懂事的超强人工智能工具人,并没有起到真正挖掘影片标题“创世者”的作用和含义。
聊到这,就也聊到了影片我觉得可以更好的地方。
《AI创世者》虽然有着性价比极佳且电影感十足的摄影风格贯穿始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新奇科幻世界版图,不过到了影片最后三分之一,大决战时刻来得还是有些快,去的也快,美式英雄主义的套路毛病再次上岗,不是说不好,但对比影片前半段给人带来的原创设定的冲劲,后三分之一显得过于中规中矩。
另外就是电影原声配乐,坦白讲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记忆点,要知道这电影的作曲,是我最爱的汉斯季默,但感觉这片他就在交差水配乐。
2023年汉斯季默就做了两部电影配乐,一部是《AI创世者》另一部叫《神你在吗?
是我玛格丽特》。
就...挺失望的,现在就等《沙丘2》汉斯季默再次发威了。
虽然但是,好在家里斯还是有足够的品味,把影片整体的质感牢牢抓住,从而让影片的结局得到了升华。
更难能可贵的是,家里斯说到这是一部完整独立的科幻作品,不会有后续,他最爱的就是影片的结尾。
不过谁知道呢,资本永不眠,续作不续作,也不是家里斯说了算的。
不管怎样,《AI创世者》在极低预期的情况下,让我很满足,不管是对商业娱乐倾向有被爽到,还是在故事上有被触动到,这部电影,有点意思。
好!
《AI创世者》就先聊到这!
欢迎大伙伴们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观感!
并不是一无是处,我喜欢这个田园牧歌原生态人工智能的设定,电影里人工智能表现出的人性是远超人类的,所以美军进攻AI村庄是让我能够共情和感到揪心的,但是去掉所有科幻元素,就是退役美国大兵寻找河内汉娜妻子的故事,只是视角依旧是极其过时的西方视角,没有用白人视角已经是政治正确下的妥协了,全篇充斥着美国中心论,除了美国观众我相信其他国家观众会觉得和我有个毛关系?
用这样一个题材和科幻观去描绘一个越南战争的未来版挺浪费的,阿凡达可以说是把反人类这个主题玩透了,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借赛博美学和背景对种族融合和侵略战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如果基本设定是终结者平行宇宙版本,天网扔了核弹,但是依旧干不过人类被反扑,再次被奴役,从这里出发无论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都有原罪,可能会有更大的戏剧张力,而不是现在表现的人工智能就是白莲花、难民、游击队、切格瓦拉、东亚村夫这些刻板的形象。
战斗逻辑稀烂,结局愚蠢,价值观正确是唯一的优点,让我共情的美国进攻AI村部分,明明可以坦克轰一定要用自爆机器人,意思你美国也堕落到学恐怖分子人肉炸弹了呗,还不用飞行自爆无人机用两条腿跑的,所有的战斗场面都没有战术可言。
结局炸了游牧者,屁民们就在那傻乐,正常逻辑下炸了一艘美国航母,美国能直接原地投降?
这都什么脑回路,美国不能再造一个吗,就AI这个战斗力连朝鲜都不如。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不是为了打败美国人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那和被你们反对的美国人有什么区别,第三幕男主劫持民航飞机到游牧者,游牧者上还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和飞机上无辜的乘客和机组,只是拍了大家准备撤离,但是不是能够撤离压根就不提了,而男主在炸游牧者的时候没有任何关心一下是不是乘客和机组已经成功撤离,电影也没有给大量逃生机撤离的画面,我相信男主可以没想到,导演可以想到。
电影本身人物背景和科幻设定也是极其浮夸,女主角玛雅子承父业手搓机器人,的确牛逼但是到底她爹传了她什么绝学有什么过人之处?
模拟人小孩为什么这么牛逼,也没有科幻方面的任何补足。
女反派说自己的儿子被模拟人儿媳伙同其他AI虐杀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
男主这么一个卧底和女主生活那么久都有了孩子,还不知道原来自己老婆就是游击队一把手兼首席科学家,自己老婆天天趁他不备手搓机器人,就男主这智商到底谁批准派他去的,我特想看他们两口子无间道的前传故事。
我被吸引的点其实不是反不反美,我特别期待西方和新亚洲战斗,对应现在世界格局下的新冷战和可能发生的人工智能争夺战。
如果这是一个寓言性质的故事,无论电影本身的格局有多小或剧情合理性如何,我脑补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工智能存在,是否在东方主义的背景下可以有一个乐土,让人类和机器和谐相处。
我不知道答案,但是电影中模拟人小女孩口播的“要自由,毋宁死”这样的金句让我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我不否定新亚洲中没有中国这一设定,因为电影有意描绘这样一个平行宇宙。
作为一个唯一核心就是宣传普世价值的爆米花电影,但它至少能让人思考未来人与人工智能关系的可能性。
可我希望看到一部警世通言,而不是只是单纯反对美国。
在人类和人工智能对峙的时代,美国是否重要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剧情1分,科幻特效1.5分,拍摄剪辑1分,故事编排1分,吸引眼球1分,综合1.1分。
强烈不推荐!
影片以未来西方(人类)和ai开站铺垫了世界观,西方通过“游牧者”(太空武器)掌握制空权对ai进行打击,主角“小黑”的任务就是美国卧底在“创世者”玛雅身边的特工,但是日久生情,身份破灭,玛雅也在一次美国军方突围中失踪,小黑一路寻着线索找到了“信息武器”小飞(小飞能控制任何机器,操控电子产品,信息骇入等。
吐槽一下,这孩子长得真像小和尚。
)并且识破军方阴谋,最后自我牺牲,摧毁了游牧者并解救了ai,成为了“创世者”。
影片全程看下来好几次都睡着了,真是催眠神器,前面无聊的叙述与拖沓的剧情又臭又长,既没有表现出来世界观的宏大,也没有表现出来科技的先进,并且剧情上引人深思的地方太少,科幻片的科幻成分也并没有多少,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稀松平常,看的人一头雾水。
时代变了,身边的人已经开始使用AI工作了。
还在这搞什么AI的人性觉醒,真是彻头彻尾的落伍。
很多评论说,除了美术,一无是处。
我很赞同。
我是画油画的,为了美术,多给一勺吧。
一直很赞同《模仿游戏》里的那句台词。
“他会思考,只是不是用我们的方式思考。
”这才是真实的,理性的,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可以说,把人工智能觉醒拍成人性觉醒的东西,都很二流,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
整个电影2个小时,都不如《骇客帝国》动画版里的那10多分钟的一部分。
看制作这么大,特效这么多。
导演恐怕要回家抠脚反思了。
虽然画面看着很豪华可惜剧情编排的很烂一个炸弹轻易摧毁一辆大型装甲车同样的一个炸弹也轻易摧毁了巨型飞船都是气吹的吗男主角偷摸拔掉机器人脖子上一根线就瘫痪了这是机器人吗?
那可太先进了开枪都瞄这个位置好了线打没了都趴下因为男主女主被炸死最后终于见面了然后就拔氧气管机器人的领袖你有什么权利拔氧气管真可笑拔完了还偷走了数据如此重要的东西说拿走就拿走都没人看守最后在飞船里交给孩子孩子把数据插到机器人身上扔下离开了最后都炸没了这也是个好孩子不知道把妈妈带在身边回家之后把数据转移到其他机器人身上偏偏要在飞船里插上然后让她妈在飞船里炸死这都是什么逻辑没一个好人最可怜的就是这个女主被飞弹炸·被黑男拔氧气管被女儿遗弃有句话这么说的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全程都是黑主惹的祸还要弄的大义凛然把孩子都给带歪了什么叫新亚洲难道亚洲只剩东南亚了吗漂亮国统一全球了?
整个电影充斥着狗屁不通的逻辑影片里表现肆意屠杀机器人和当地农民他想表达的不是让观众觉得军队多残忍多恶毒他想表达的是你给我一个核弹我会十倍奉还于你甚至灭你种族地点选在东南亚也是含沙射影这就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影片
这部电影的剧本有多平庸,我就不再多说了,底下大部分评论都是在抨击的。
本片过于俗气的剧情套路,在过去的许多现在看来概念已经很老土的、有关于AI觉醒的科幻电影里早就很常见了,主角护送拥有某种天命之力的孩子而产生了深厚情感的展开,也让观众们觉得似曾相识。
但让国内观众普遍不爽的最大理由,还是电影里充斥着与科幻题材格格不入的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和误解,明明已经是可以登上月球生活的未来时代了,电影里的新亚洲却仿佛还活在二十世纪初,划着竹排在山水间耕种祷告,以及影片中许多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反智细节,比如机器人种地、机器人念经什么的,创造了一种很新的赛博宗教概念。
说白了,电影带着一股常见的西方白左价值观气息,即想对原生态的第三世界表达某种怜悯和普世之心,但却偏偏没有真正用心或放下傲慢的身段去了解那里真实的生活形态,只是一种虚假而空洞的慈悲。
也因此,这么多年来,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奖的第三世界文化作品,不局限于电影,包括文学小说等,往往不能强调发展与进步,而必须要呈现一种落后、野蛮、无序的生活,或者有关原始与宗教的话题,才有机会受到西方上层审美的认可,但这种自以为是地对原生态文化的尊重,何尝不是一种刻板的偏见与歧视呢?
所以我很能理解大家对本片的不满,因为这部电影的内核本来就是歪的,甚至在影片里将能控制机械的“AI创世者”Alphie,设计成藏传喇嘛教灵童的形象,如果有人愿意深入解读,我相信也多少有某种隐喻和立场在里头,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个话题有点危险。
但说句实话,我仅代表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
原因无他,完全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画面观感实在太好了——虽然我不清楚这部电影具体的投资经费是多少,但不客气地说,本片在美术水准和画面表现力的呈现上,比现在大成本投入、但特效降级到基本和卡通片差不多的漫威电影强了不知道多少个段位(就要拉踩!
),电影编剧应该集体给美术组磕个头道歉谢罪的程度。
电影里许多恢弘的场景,让我在看到时忍不住赞叹截图,那种科幻却不失写实质感的宏大场面,天空中若隐若现漂浮飞过的巨大武器,绝对会让每个巨大物体爱好者感到震撼而兴奋,对我而言,有种梦境中的场景被具体表现出来的惊异感。
电影就是奇观(spectacle)的艺术,借由这道通往异世界的门,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现实生活里可能你再多活两三百年也无法看到的浪漫奇景,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电影艺术的一大理由。
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至今仍为看似纷繁无数的电影做了精准的类型定义,有一部分电影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观众视觉的快感,让观众去见证奇观的。
但到了今天,在特效技术比几十年前更发达的现代,我们却再很少看到有几个导演真正有为了“创造奇观”而努力的影片,去制造一个震撼视觉的虚拟幻境。
我们看到的只是CGI的无聊堆叠,千篇一律的超级英雄,素材库里标准的科幻场面,更多的光污染与爆炸场面,而没有多余有创造力的想法,为观众带来像几十年甚至百年前的人们第一次走入影院、看到卓别林在商场里溜冰或挂在钟楼外的不可思议和惊叹。
我能想到今天几个少有依然在为打造奇观而努力的,像是卡神、诺兰、维伦纽瓦、吉尔莫·德尔·托罗……但确实太少了。
当然这也可能与我们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对于视觉冲击和快感的阈值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当年第一次看到钢铁侠从天而降时,我会感觉到鸡皮疙瘩都立起来了,但当我再看第三十部漫威电影时,我已经不会再为里面相似的特效场面而感觉到一丝波动。
扯远了,总之我实在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美术,极尽真实的科幻风格,让我想起了早年看过的《第九区》。
虽然影片将机械与宗教的结合在逻辑上显得有点可笑,但当它呈现在眼前时。
那种怪异的美学则很摄人心魄。
电影里多出通过未来与原始同框的对比,制造出一种很难用语言形容的神秘与悲怆的氛围,想象一下,今天的飞机若出现在古代时,一样也会被当成神灵般顶礼膜拜吧。
电影结束后,看到CAST名单上出现的导演名字——加利斯·爱德华斯,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啊”,怪不得审美在线了。
加利斯·爱德华斯,这位年轻的英国导演,此前另两部有名气的作品,《哥斯拉》(2014版)及《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与这部《AI创世者》一样,恰好豆瓣评分都在6-7分间徘徊,通常意义上并不算评价太好的电影,但却刚好都是我私心里很喜欢的影片。
理由也一样,我很喜欢这几部电影里表现出的独有的奇观与美术风格,一种恢弘巨大,却充满着末世悲剧氛围和真实渲染的科幻奇景,仅有在他的电影里才能感觉到的质感。
《哥斯拉》(2014版)被很多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夜景太多,哥总戏份太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若隐若现,只给你看到只鳞片爪的感觉,让许多人不爽。
但我还记得当时在IMAX大银幕上观影的心情,仰头望去,有种庞然巨物遮天蔽日出现在现实里的真实震撼感,那个巨大的身影,每次从神秘晦暗中降临,都能让我的心跳加速。
而电影后段军队从高空跳伞的名场面,更是一直被人传颂。
后面几部传奇《哥斯拉》电影我也去IMAX屏幕上看了,虽然怪兽的画面更多得多,哥斯拉大战基多拉,哥斯拉大战金刚,各种直接和冲击力的动作场面,但却再没有第一部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和巨物碾压在你头上的战栗感。
而《侠盗一号》也是我最喜欢的星战作品,全员BE的悲壮结局,至今还能想起当时在影院里看到的不可思议,死星出现在异星地平线的巨大绝望和威压,也是其他电影里宛如玩具般的死星所无法比拟的质感,真正意义上的静寂的宇宙死神。
我一直认为,在表现“大”这个命题上,加利斯·爱德华斯在新生代导演里的表现和审美是独树一帜的。
只是可惜我不能在IMAX大银幕上看这部电影,因为我知道,同样一个镜头,在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甚至也许有人是在手机上看电影)和大银幕上看,观感是截然不同的。
否则看到“游牧者”(Nomad)从天穹坠落的那壮观一幕,我一定会看得一整个瞠目结舌。
所以,也许并不客观,甚至我自己过去也经常写到:如果只为了冲着视觉特效去看一部电影,而不讲究剧本好坏,那还真的算看电影吗?
和饭圈有什么分别?
但大多数时候人对一部影片的喜好是很主观的,甚至仅有一个亮点、一个喜欢的理由、一起看电影时某个特别的人,都足以为之扭转评价。
就为了这一幕,我也愿意为本片打上四星。
老外非常喜欢拍末世,大概这样的故事,能起到警醒作用吧。
但是,拍得太多,貌似让人有点麻木的意思。
故事开始,一场核爆就把老美本土给炸了,这是911的升级版。
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和911应对措施也差不多,无非是开始宣战。
矛盾的重点,是关于AI的开发问题。
老美吃过亏了,当然坚决抵制。
但是,“这事儿你不做,别人会做”,如果你选择不做,那只有阻止别人去做。
此时,老美已经开发出大杀器了,这样的太空武器,几乎可以横扫,但为了表示“人道”,还是需要出动“无间道”。
小华盛顿的出场,有了点喜感,在这部电影里头,至少可以看得出来,小华盛顿不再满足于模仿老爸的表演套路,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老外是有多迷信“救世主”的故事啊,《黑客帝国》已经把这方面的事儿演到天花板了,此后的,都是模仿,何必呢。
然后,卧底任务失败了,小华盛顿不仅败给了任务,还败给了家庭。
人生双失,决定摆烂。
老外就是有这个底气,全世界毁灭跟我也没什么关系,我老婆没了才是重点。
但是,但凡这么表示的,会立马因为“家人”,乖乖的随便“编剧”摆布。
说实话,故事里头的建模,有相当的水准,绝对不是塑料感的敷衍骗钱。
最后小华盛顿劫持飞船入港的镜头,可以媲美星战的感觉。
然而,除此之外,实在没什么新鲜的。
小华盛顿在这场生存游戏中,渐渐明白了战争的“真谛”,决定反水。
这样的桥段,实在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为了表示,故事里头的狗狗和猴子,都站在了正义的这边,以表老美发起的战争是多么的荒唐。
通过猴子,故事就告诉我们炸弹的威力有多大。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炸弹的威力实在超出了想象,原来,这“炸天”的太空机器,禁不起炸弹一炸,真属于实力“炸天”。
这部鬼畜的电影,网上的口碑貌似还不错,也是见了鬼了。
挑挑,有趣的镜头也不算很多,这个算一个吧。
上头写着“美国陆军”的炸弹,乖乖的向小孩下跪了。
另一个,大概是“机翻字幕”惹的祸,但字幕组表示,这个锅,字幕组不背。
如果,AI有这水准,幽默级别是达到了。
最后,如果阴谋论一点,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请注意,这里头的字幕,可是有两种文字表达的。
另一方面,老美的电影里头,一般不会出现核爆场面,这次,直接把核爆“安排”在了本土,是不是在向大众透露,老美,并不惧怕本土的一次打击?
西方主义的视角刻奇东方文明的同时意淫AI peace&love 生活模式,人机对立的壳底下是美方参与的几场战争留下的阴影。带娃公路片模式真的很陈旧也很无聊,更无聊的是看了十分钟就知道很难看还是坚持看完了两个多小时。
片子果然很瞎,但没想到除了美术视效外,配乐也不错。另外…这画质,imax 红豆泥呆jio古??不过…没事,史上第二便宜的imax电影机马上要出第二代了😆
美国大人拯救东方,new asia亏你想的出来
脱裤子放屁式科幻片,美国人对越战的疼痛记忆也太根深蒂固了吧?最最重要的是,AI像人也就算了,怎么能连战五渣的可靠性也像人呢?AI的皮为啥还不防弹啊?AI为啥还要分男女啊?为了像人而像人,太侮辱赛博朋克了,又高科技又原始的…..Hans Zimmer疯狂恰烂钱。PS赛博喇嘛活得长是不是功德也比较高?日语到底为啥一直出现啊?
顶级视效,破烂文本
我打一颗星,完全是因为片中的Orientalism让我作呕。科技突飞猛进,亚洲全面拥抱AI机器人,但亚洲人还是过着一种刻板印象中的原始农耕生活。戴着刻板印象帽,在水稻田里牵着水牛,被描绘成未开化的人群,脏兮兮的装扮,尖叫着喊着没人能听懂的越南语。唯一衣着光鲜的女人(和女机器人)不过是性感的尤物,跳着钢管舞,给殖民者当伴侣,穿着异域风情的情趣衣物,怀孕生产扮演母亲角色。明明整部剧大半都发生在亚洲,就是不愿意多安插几位知名亚裔演员。再加上白人White guilt发作,让所有白人当坏蛋,黑人主角拯救亚洲。他在听到“杀光你老婆族群但是你可以把老婆带到美国”后义无反顾地加入的神情,着实恶心到了我。
这个已经不能用剧本烂来形容了,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好吧。明明AI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却只能靠轻武器奋起反击。驾着飞机、开着坦克来到处追杀的反而是人类?所以这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低能呢?披着僧袍的都不是人,反而是AI?什么道理?是转山转得比人更快吗?自爆机器人不也是AI吗?既然能让AI对付AI,还要真人干什么?纯粹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吗?这样能把活人给生生看短路的设定几乎数不胜数。那问题来了,这剧本是请AI代劳的吗?啊?
又一部末世大片; 新亚洲的设定有意思,赛博朋克风的日本都市➕越南乡村,一股越战即视感; 最后男女主宛如亚当夏娃天堂相会却是非裔和亚裔,估计白人看到要气笑了
赛博朋克,末世东方,萌娃糙汉,人机大战,几乎把所有该类题材的经典元素集齐了,不知道说你是元素堆砌,还是复制经典。硬件做得真的挺好的,可是好莱坞大片的硬件不本来就是标配么…另外我真的太讨厌丹泽尔·华盛顿他这位大儿子了,拿一手的资源都演了些啥?
又一次美越战争。戴佛珠手串的机器人。会打仗的猴子。佛法击败高科技。逻辑上很多bug。
没想到未来的ai交流还需要靠面对面说话
哈,这种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的故事,一煽起情来,我永远抵挡不住...穿梭在宏大世界观下丰富的景致与奇观之中,伴生着追逐与自由的渴求,去圆满一段爱情,收获一份羁绊,美丽与从容是爱德华斯的可贵之处,在“后2049”的好莱坞,愿意用这样的风格去拍科幻电影,也是值得鼓励的勇气。就我个人而言,需要忽视一些笨拙的细节设置和粗糙的情感表达,这会是一部动人的电影。
明明背景设定和特效都很精良,但看完会让人觉得浪费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这个世界观拍剧集大概会很不错吧
哈哈哈哈哈披着科幻皮的
男主Taylor片名The creator戳中笑點了誰懂… 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選得好很滿意,concept art滿意,cyber futuristic design滿意。皮卡衝破木柵,此時JDW也就是我男人應該猛踩一腳煞車,面部近景鏡頭對狗子說”get in! ”,至於後面… 建議把編劇獻祭。
美术有多厉害,剧情就有多拉垮。整个剧情拼贴感很重,好像你总能在不同的段落之间找到reference,但是段落之间又相互割裂,算是非常可惜。但是从美术场景跟特效的角度出发,这又是一部东南亚版本的沙丘,能看到美国与亚洲开战,算是西方直面了自己的诚实。
虽然剧情是越战阴影,但是可看性还挺强
还不如十年前的《极乐空间》
好东西就是好,
8000万美元的成本能做出如此出色的视觉效果,属实厉害,但是剧本实在不行,人与AI的矛盾已经讲烂了,这部也是老调重弹,没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而且表现手法让它像部AI玄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