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在北影节的时候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在20241013点映二刷了一次。
这部电影选择在2024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在这样一个天气渐冷的季节,这样一部超级暖心、超级治愈的电影应该可以给喜欢它的人带来温暖。
二刷的我再一次在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观影过程中,对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骨癌去世的,从患病到癌细胞清零再到复发、扩散、离世,他5年的抗癌经历让我知道癌症患者本人和家属在与癌症做斗争时的艰辛和痛苦。
医院在我们刻板印象中是一个充满消毒水味儿、生老病死的地方,《816》里面的医院更像是是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小宇宙。
我朋友抗癌这5年,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在北京积水潭度过的,他永远是病房的那个开心果。
我问过他“化疗疼不疼”,他怕我担心,还逗我说“就和吃维生素一样”。
都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我就从我朋友的眼睛中感受到了那么对于生命的执着。
魏导抓住了这个细节,他用这些孩子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真谛——即使是最弱小的孩子,也能展现出了最强大的生命意志。
他们的童言童语,看似简单直接,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记得电影里源源她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会用力的活着!
”,妈妈心疼的抱着她说“妈妈也会用力的活着”。
那份对生命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两次观看都忍不住泪目。
在源源的抗癌日记里有一段话“我常常也在想,会不会下一秒我就会失去生命呢?
算了,不想这些不开心的事了,我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再次看到这段还是会为源源的懂事和豁达感到心疼。
无论是小杰还是源源,这些孩子们用他们的坚韧和乐观,告诉我们:生命虽然脆弱,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医院这片独特的空间里,生命的轮回仿佛遵循着自然界的规律,静静地展开,既自然而然,又满载着无尽的感慨。
对于成年人而言,生与死常常交织着复杂的思绪与感悟;孩子们却可以用他们那清澈无邪的话语,直接触及生命的本质。
他们聊起生死,没有成年人的曲折隐晦,只有那份源自心底的纯真情感。
这种直接而纯粹的表述方式,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生命的认知与态度。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命是如此简单而直接,让我在感叹之余,也收获了对生命更加深刻的感悟。
电影海报中《816》片名形似BIG,“being is gift”,生命就是最大的礼物!
我想说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与教育的礼物。
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离别,如何理解死亡。
这不仅是亲子间的一堂生命必修课,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生命哲学。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爱与温暖,让我们在感动中学会了坚强,在泪水中找到了希望。
#电影816 #电影816口碑 #影秀观影团 看之前知道肯定会流泪,看完简直是以泪洗面[哭惹R][哭惹R][哭惹R][哭惹R] 所以想去看电影的朋友一定要备好纸巾,真的绷不住虽然看电影的全程几乎是泪失禁,但看完我并没有心情不好,反而觉得明天会更好。
可能是因为电影的视角是对准小朋友的,小朋友的世界,就算是生病了,也是美好的。
生病了可以当小勇士战胜大怪物,一路的打怪升级,让自己变得更强。
很喜欢电影里面二次元的动画,把每一个小朋友都变成了一名勇士,就算是有小朋友没有战胜病魔,在电影里他也是因为没有战胜怪物而牺牲的。
这样不仅弱化小朋友去世的沉重感,反而看电影的我们会相对轻松一些。
小演员的表现,每一个都很出彩,又菲饰演的源源,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暴击,那句“我要用力的活着”谁能受得了啊[哭惹R][哭惹R][哭惹R][哭惹R]源源喜欢大衫,喜欢不仅要大声说出来,还要马上说出来,家长对小朋友们“爱情”也很支持。
小朋友之间对“爱情”的认识好像比大人还成熟,珈农和病房里每个小朋友拥抱时,到大衫时还会礼貌询问源源可不可抱[笑哭R]得到源源允许,并且知道源源不喜欢大衫后,才会拥抱。
真的好可爱,又很尊重彼此。
816病房里有泪水,有笑声,有歌声,不仅仅是小朋友,家长们也是在用力的活着,不放弃每一个机会。
这间充满大大能量的病房,希望可以将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红色心形R][红色心形R][红色心形R][红色心形R]
一直以来癌症都是让人感到恐惧和压抑的词,但电影《816》展现的温暖治愈的抗癌氛围,让我觉得即使身处逆境也可以勇敢去面对现实,我愿称《816》为2024最有温度的高分电影!
影片基调温暖治愈,有笑有泪,感人却不煽情,只是通过孩子之间的生活日常展现“生死”大命题。
观影时我不敢错过一个镜头,因为在816病房里的每个时刻都很有意义!
孩子们互相说着鼓励的话为对方打气;孩子们用行动满足对方的愿望;孩子们装着小大人一样安慰亲人,这些点都非常戳我,看似最弱小的孩子,展现了最强大的生命意志,一个小小的画面,亦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很好地展示了孩子们的坚韧。
电影不讲大道理,通过童言童语我第一次从小孩子的视角看到对这个世界朦胧的认知,比如有了喜欢的人、比如直接告白、比如希望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虽然身上痛心中却如镜般明亮如湖水般清澈,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这份干净的心灵太能感染到我。
医院里反复的出生和死亡,透过生与死的重复交替,少了大人那些弯弯绕绕,由孩子口中说出来单纯却直白的话,也更能震撼人心。
相比孩子们父母们承受的更多更让人心疼,心里被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却只能偷偷流泪,不敢在孩子面前表露分毫,让我狠狠共情了!
而医生护士在进病房前,都要经历一番细致入微的心理建设,确保以最佳的状态步入病房。
面对病人时,他们面露温暖而真挚的笑容,用温柔的话语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给予他们最坚定的信心与最贴心的关怀。
这样的他们,让我觉得不仅身着白衣如天使般纯洁无瑕,更是拥有治愈人心的神奇力量,宛如一剂疗愈心灵的良药。
在这样的氛围中,816病房仿佛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它不再是充满病痛与阴霾的地方,而是成为了病人们重拾健康、开启美好又元气满满的一天的起点。
每一天,当晨光透过窗户洒在病床上,都预示着新的希望与可能。
孩子、家属、医生护士们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的愉快相处的日常,让816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魏德圣导演选择结合“动画”的方式呈现电影,让我直观的看到医疗过程的辛苦,也切实的进入孩子们的内心状态,他们不是“病童”,而是正在打仗或是打过战的“战士”。
影片中他们的病房不是冰冷的白色,阳光照着盖着花被子玩可爱玩偶的女孩,骑着车在走廊上穿梭的小男孩,还有穿着纸箱制造的机器装扮的他们以及各式各样的玩具,他们用天真的笑容祈求在这个世上多活一会,被推进冰冷的手术室他们的世界是模糊的即使如此也依旧勇敢面对,其中源源的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病房中孩子剃光头是必然的,起初妈妈让源源亲手剪掉自己的长发,寓意着让她亲自消灭身体里的病魔,源源做到了,也在将每一天努力活着刻在脑海中,明明是一场折磨身心的战争在她脸上却如此松弛,直到离开时连连道“我想活着”才恍然她并不轻松,还有画脸谱的罗恒父子等等都很励志。
整部影片是干净、明亮、温暖的风格,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敬畏。
这些孩子们用他们的坚韧和乐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榜样。
作为成年人,我们或许能从中学到更多,关于珍惜、关于坚持、关于希望。
不得不说导演能把这样的题材拍的成功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这不仅是一部讲述医院里儿癌故事的电影,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生命教育课,它以儿童独特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生命,学会珍惜每一个当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以孩童般纯净的心态,去拥抱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主演都是台剧熟人,田中千绘与范逸臣在《海角七号》15年之后再组CP,《终极三国》阿公和阿香再次相遇,源源是《想见你》的小黄雨萱等等。
小朋友的演技都超好哦!
全片情感真挚速度冲起来!
是一部很温暖有人请味的片子,病房不是一定冰冷,现实也有温度,互不相识也可以一起取暖。
妥协的部分在于我觉得太长。。。
故事似乎不需要6对家属那么多,也不需要2个半 小时那么久。
有很明显的需要diversity的背景。
但是不选多少,大小演员都同样敬业演的很好,不是永远苦情,也不是永远能乐观,这就是真实世界大家需要互相温暖的原因吧。
希望大家都健康!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儿癌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且导演也有意刻画众生相这个概念,但是相比同类型作品,比如「机智的医师生活」的无论是生是死都动人心弦,816中偷懒的套路就可见一斑了。
比如是延和罗恒的一死一生,就相当的套路化,摆明的对照人物。
家长的性格转变也十分刻意,刚出场时每个人还都性格分明,明摆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为了温情的结尾家长转变同质化严重。
珈农的家庭看似不止是叛逆期的问题,但并未详细描写,最后用一句我想活糊弄了过去;大衫父亲出场这么强硬的角色,后期竟然能同意夜游动物园这么离谱的计划?
这一段真的是莫名其妙,明明有视讯这样完美的方案,漆黑的病房孩子们围绕在手机旁边观看新生命的诞生,平淡有力,非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去,这段的意义我只能觉得是导演想有人死在这,但并没有。
温暖医生的描写也不够详尽,后面的转折也就不够有力;两对夫妻的复婚更是硬的不行,不是不能和好,但你问题都没说破就趁着良辰美景和好只能认为是偷懒的行为本片的优点在于没有回避直接描写了孩子的爱情,是的,无论是网络的普及,孩子的早熟,以及日日夜夜的相处都会催生出这种爱情的好感,而导演也没有因为主角的年龄而回避这一命题;同时,在手术室门口讲明了宗教与信仰的作用,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用经文与祈祷的方式,虽很难说对手术有何作用,但能在这种时刻给至亲之人以安慰,也是很好的,这场戏与是延父母偷偷溜走应该是最好的两幕
816电影大标 一般我对这种疾病主题电影都是无法抗拒的,可能也是因为我曾经经历过的原因吧。
但是,我看了这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本片与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部该类型的电影都都不同,就拿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来说吧,因为本片我看过这些电影中的首部以儿童为主要叙述中心的电影,所以它没有《我们一起摇太阳》的那种千疮百孔的两个人之间细腻的情谊与素颜美,没有《滚蛋吧,肿瘤君》中青年之间在疾病中友情的炙热美,也没有《送你一朵小红花》中情窦初开的两个人之间的意象美,有的则是儿童之间性格的单纯与感情的纯真美。
首先,我很欣赏魏导的创意,影片的标题就恰恰是魏导的生日,这种来自影片题目中的小彩蛋小惊喜,可以看出导演的真心与用心,主要是真的很戳我。
本片的标题叫816,在影片中是一个病房的房间号,影片利用一个病房将影片中想讲述所有人物都合理巧妙的串联在了一起。
但是,众所周知本片还有第二的名字就是BIG这个BIG就是通过816演变过来的,这么简单且巧妙的变化很好的道出了整部电影所想表达的核心就是—— 大 前面提到过了,本片是以儿童为主要的叙述中心,儿童的特点必然就是单纯,在情感上他们几乎不会有很多复杂的令人难以揣测的情绪,高兴的时候他们会哈哈的天真的笑,难过的时候他们会很直接的哭出来,正式因为这种特点,我认为本片在情感上的塑造是比较简单的,是很直抒胸臆的,片中通过孩子们在一起蹦蹦跳跳,一起嬉戏打闹,在一方有难时大家一起给予他鼓励,等这些很温馨的情节的展示了一种大纯真大乐观,为什么说它大呢,就是因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这种情感是没有任何的遮蔽的,是没有任何的复杂的小心思在里面的,是很浓烈,很纯真的。
并且,在片中孩子们的这种大纯真也成功的影响到了他们身边的人,比如说个性鲜明的家人,看似冰冷实际很温暖的医生,以及在他们身边像妈妈一样的护士,这些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家长,在外面他们可能会遭受这生活的毒打,甚至是失去孩子痛苦,可能会遭受家庭的危机,会遭受各种各样来自生活的压力,但是只要他们回到了816病房,回到了孩子们的世界,这些烦恼与不乐就都会化为乌有,因为应该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他们还不太懂这个世界纷繁复杂的规则与伦理,只知道快乐会感染任何人。
除了在情节上凸显孩子这种“大纯真”影片在叙事方法上也将这种孩子的童心与纯真凸显了出来,那就是——动画与真人的结合 动画片几乎是独属于孩子们的快乐源泉,把它结合在电影的叙事中,无疑会使影片想塑造的儿童主题,更加的鲜明且立体,而且更加具有童心。
在片中,孩子们化身成符合他们形象的卡通人物,去进攻黑压压的病毒大军,整个动画片的起承转合都是根据真实的影片情节去走的,一方面是对影片的故事线的再一次清晰的呈现,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主创团队利用Q萌的配音与人物形象设计,在呈现孩子们共同的天性中还能体现出他们彼此与彼此之间不同的小个性,这种设计会使整部电影的人物素材更加立体。
除了这一点,片中孩子们对事物懵懂的朦胧美,也是很吸引我的。
因为在孩子们已有的认知中,他们还不懂太多的东西,所以对于那种比如说恋爱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呀,他们的想法都相对单纯,对这些事物的概念也相对懵懂,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源源躺在大杉的被窝里,傻乎乎的对大杉说着我喜欢你,是爱情的那种,然后把大杉弄的一脸懵,最后看大杉似乎并不买账的样子,她还像模像样的说了一句:“渣男”,这种有趣小情节的描写一方面是对孩子们的天性的歌颂,另一方面也很清晰的展现了孩子们对病痛以外的事物的渴望。
影片的结尾与普遍的疾病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大不同,相较于大部分导演都比较相中的大圆满式结局, 本片的导演主创团队却选择了那个充满遗憾的,比较不完美的结局,片中的女主源源每一天都在给别的病友传递乐观的力量,是816病房中的小太阳,使他们在遇到难关的时候能多一分力量与勇气,可是,她自己却没有那么幸运最后去世了,这种很特别的结尾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意难平,同时也倒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愈,有些事注定是不完美的,但是乐观会使自己与身边的人都快乐,会永远的成为灰暗生活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影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对宗教的描写,816病房里1床的努拉一家与3床的罗恒一家的家庭信仰是有冲突的,甚至是比较对立的,但是在罗恒去做那场非常危险的手术的时候,两家人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为他祈祷,这个镜头是对宗教内核最好的诠释。
最后,感谢本片主创团队,给我了一个不一样的疾病类的电影体验,相信,疾病类型的电影还会有很多很多可以挖掘的事件与叙述角度,期待更多独特的疾病主题的电影与我在电影院相会。
观看普通场散场后获得的礼物🎁
很可惜,这是一部没有发扬长版的本该更出彩的及格电影。
整体电影基调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不错,但过于生活化的演技(尤其成人组)和不够梦幻的情节导致这种希望感好似漂浮于废墟之上而稍显虚假。
阳光温暖希望固然好,但在白血病这种现实中实难让我相信家属医生动不动在一起载歌载舞大喊口号。
干脆更加脱离现实一点虚无缥缈一点,人物更加“不正常”一点,这种积极会不会来得更自然不做作呢。
动画的加入一开始很惊艳,没想到仅仅是做成了预告人物身体状况的平行蒙太奇,我一直期待在某个小演员的梦中或是幻想中进入动画世界或是和其他动画人物进行一些互动。
最后呈现的效果比较一般,甚至动画的加入也是将电影拉得过长的一个因素(不少人诟病电影稍长)当然动画是提升“梦幻感”的有力道具,可惜其他部分没跟上以致效果大打折扣。
值得称赞的是几乎所有有关小演员的部分都非常好。
(在说出这句话之后,我想到,明明儿童更难拍,为何这部反而是成人更一般呢,会不会是我想错了儿童该有的样子,电影里的儿童难道是因为符合我这个成年人的臆想我才大加称赞吗?
跑题了)这在一部以儿童为主题的 电影中足够了。
又想到另一种可能,导演可能希望给绝望的题材装上童话的壳子,但是我已经是不相信童话的年纪了。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很值得在电影院里观看的影片。
我昨天去看了「816」的点映,在我这里可以排在2024看过的院线电影榜前三了。
非常牛的群像电影。
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很立体,演员们贡献了非凡的演技,小演员们和大演员们都演得特别好。
大家纪录片式的演技,让我可以沉浸在这个故事中。
剧情和设定都很完美,整部电影的节奏很好,中间衔接的动画也制作得非常精良。
透过电影可以感受到「816」这部电影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用心,很感谢你们一起创作出这样一部优秀的、温暖的影片。
观影过程中我流了很多眼泪,在流泪的同时我获得了很多很多正向的能量,让我再次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我会带着我从「816」中收获的运气勇往直前的✊我会好好生活,我会用力的活着,我会在这个世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透过影片我也再次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伟大,看完电影我很想去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也许以后我会找机会去参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816」真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特别好的电影,大家一定要在电影院坐到最后再走,片尾曾沛慈娓娓道来的歌声🥲很温柔很温柔,让我又流了一波眼泪。
还有最后「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礼物、每个人都很有价值......」也鼓励到我。
希望这部影片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是的,五月天的《戀愛ing》在兒童病房唱響,而且還是每個孩子都流利地唱出來這一幕,就發生在電影《816(Big)》。
是的,音樂能打破隔閡、撫慰心靈、忘記病痛除了五月天的《戀愛ing》,還有周杰倫的《牛仔很忙》。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教育片,很適合一家大小觀看。
故事講述的是兒童癌症病房里,各患兒如何跟病魔鬥爭。
片子一開始播的是動畫,搞得我以為走錯片場。
原來導演用動畫的形式講述孩子們跟病魔戰鬥;片子看到後半段,每看到動畫片出現,我都哭得梨花帶雨。
有趣的是,這動畫單獨拿出來,又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如果沒有先看電影,是很難把兩者聯繫一齊的。
當然,兩部作品都很適合小朋友去看!
都是勇敢的故事。
也許你會覺得,《816(Big)》,這個片名看起來不明所以,就不想去看了。
其實片名是有著很深的含義,這裏就不劇透了。
如果說,這樣子還不足讓你去看,那多給你一個信心:這是魏德聖導演的作品。
电影816,小朋友们奶糯糯的声音,很可爱。
孩子们勇于对抗病魔,用力的活着,会跳舞唱歌弹吉他。
电影中有催泪的地方,给我看哭了。
一组一组的家庭很治愈。
电影中还有很多冷笑话,例如“冰激凌烧了不就变成奶昔了吗”,缓解了氛围。
虽然电影时长160分钟,将近三小时。
电影穿插动画,适合小朋友观看。
电影中间还穿插着五月天的歌,爱了爱了。
魏德圣真的非常好。小朋友们演的也特别好。动画部分是加分项,很宫崎骏很幽灵公主
高配小红花,最不烦煽情戏的一次,大陆人看的沉默了,哈哈。台剧演员大集锦,好爱。扎实的剧本得以塑造生动群像,是关于生命的童话。
我认为但凡一个导演开始拍绝症题材他就完蛋了
还是感人的,也是勇敢的,既是温暖的,也是残酷的。三星半没问题。有点儿冗长,铺垫太久才出来“816”;重心是谁?好不容易确定了,又嘎了;硬广太硬,大人的部分台词给得生硬,好在孩子们很可爱。动画形式的蒙太奇设计很巧妙。偶尔还是会想念海角七号,魏导固然艰难,但确实没有超越自己。
时隔多年,魏德圣带着马志翔跟JiaNong回来了
一公升眼泪,当绝症遇上花季儿童,所有可能的戏剧性尴尬都成为了现实世界中的童话。集体观看红毛猩猩生子那场简直是神来之笔。韩延拿什么来比?用观众脚趾头抠出来的三室一厅么?ps,那个鬼佬看起来眼熟,回来一查果然是周华健公子,应该让他唱《亲亲我的宝贝》来做彩蛋。
看到一大半时内心os 导演你煽够了没?!还不结束。
好久不见魏德圣。160分钟是他的坚持吧,就像赛德克巴莱一样,改片名+精简半小时能让影院和大众的接受度更高一些,但魏德圣不会答应的。镜头对准的是残酷的儿童癌症病房,却拍成一部温馨舒缓的小品,孩子的天真无知反倒是给心情沉重的父母的最好治愈。电影里有病情每况愈下的哀伤基调,有集体出逃去动物园通宵的亢奋时刻,有丰富多元的群像刻画(由于湾湾的健保制度,同病房里住的是贫富和圈层完全不同的家庭)。最打动我的一个是病情复发/手术这样的痛苦段落全部用儿童热血战争的动画呈现,还有情感细节的处理,比如传教夫妻到手术室门口帮忙祈祷,想半夜悄悄离开却不小心散落一地孩子遗物的母亲,失去孩子的一刻(动画对应小女孩战死)接孩子出生的回忆画面...小朋友们演得很好,小黄雨萱好可爱
不好看;拍得一般……
过于煽情,有种为了哭而哭的感觉,不太真实…
#VTWFF 北美路演导演QA场。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从动画片段看到了台湾三部曲的技术试水,虽然也就是个低配《幽灵公主》但好歹还能让人保持期待。除此之外的一切都非常乏善可陈,各种八点档情节堆满,连导演自己都在吐槽本土上映时观众都是中老年人带着小孩子,没有年轻人来看。另外放映现场是真心寒酸,映后时间太短也没来得及问三部曲的进度,只希望今天的捐款能让项目早日面世了。
(厦门映后)
看之前朋友扫了一眼影票问:不是说这个很烂吗?我:那是749这是816!看之后出来想搜影评,满脑子只剩618…
在费城宾大 见到了魏导给《BIG》在台湾重映做宣传(有点心酸 基本上就是开着二维码让大家捐钱才能再次上映)有幸问了导演为什么几乎每部电影都是不同流派 导演轻描淡写的说 每部都拍一样的多无聊这部儿童癌症患者的故事源于导演二十多年前对一个骨癌大学生的采访 他们的阳光积极让他感受到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就是儿童癌症病房 因为孩子们都想活下去 家长和医生也都拼尽全力想让他们活最喜欢的一个镜头 是手术室门口两边不同信仰的家长门神一般 同时祈祷的场景 生死面前 什么矛盾都过于渺小🕊️(电影里的彩蛋是 看到了十五年前海角七号的男女主角!阿嘉和友子!我的青春!
科幻片!穿插的动画撕裂感有点强。
无聊
不负责任的人造梦,一厢情愿编织空想,人定胜天?呵呵,不过中国梦。
有笑有泪 6个孩子 6个家庭 哪怕是病房 但大家都能变big
三星半,导演想说的东西有点多,六个孩子和六个家庭,好在故事挺流畅的,160分钟不觉得长,但也都是意料之中的走向,演员表演痕迹有点重,能明白导演为什么夸人生大事了
故事发生在台湾儿童医院病房内,讲述6个年轻家庭抗击病魔的故事,期间穿插着儿童向动画,以及各种欢乐的背景音乐。体裁挺好,曾沛慈和众多台湾腔很适合这类题材,但是说不上有什么别扭的地方,或许是不真实,或许是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