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Jim Carrey总让我有种想笑的冲动,但是这次他变忧郁了,我能很清晰地看到他眼角周围的细纹,那是阳光晒不到的地方,那是他的历史,那是他不可言说的心事,这样一个忧郁性感的娃娃脸,是如此打动我!
为什么想删除一段记忆,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痛苦,可是删除了之后呢,又能怎样呢?
当我看到Joel不顾一切的挤进那辆列车门时,我就知道了,他只是不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我平静了,但是在下一段时间、或者下下段时间,只要再次出现,我仍然会不顾一切的爱上你。
所以我不要随意删除那些宝贵的东西,即便它曾是如此痛苦,除非万不得已,那是我的记忆,我的爱。
我用着一滴泪,怎样向你微笑?
然而你出现时,我隔着满眼的泪,破涕为笑。
那些记忆中灼灼的琐碎场景,全都是爱情的记号。
爱情是个多俗气的字眼,掉在心里却逃不掉。
渴望记住的每一个眼神、笑容、举动,都如同斜照进窗前的阳光,曾经点亮我的梦。
但后来就像一场噩梦;我以为我努力奔跑,就能够逃脱身后渐渐轰塌的世界。
我拉着你冲向未知的黑暗,莽撞一如爱情。
我不要忘记你。
到底有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如果我们可以重头遇见,一切错误就可以被修改。
当我们在地铁上作为陌生人交换无关紧要的台词,那时我提起的名字在你的心里唤不起温柔的情绪。
窗外的一切都在飞逝,像一起大笑嬉闹的时光。
然而还是会有这样的一天,我们会分开。
我们庸俗地遇见,再庸俗地分开。
我想用那样一种方式,科技的传统的魔术的哪怕是最恶俗的烧照片退礼物,也要将你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疼的是我的心。
到底有多少念念不忘的日子,在身后拼命地追赶。
我想那就只是爱情啊,在雪地上看星星,拿着一次性筷子吃中国菜,你的头发变换成不同的色彩;你的脾气很不好,笑容有些放肆;你在地铁上搭讪,你烂醉如泥,我们吵架,在街上亲吻,猜测彼此的小心思。
我们的爱不能倾城,那温暖却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
爱上你我以为爱上了全世界。
我为你哭泣微笑愤怒失落。
最后我累了,我走了。
我曾爱你不计代价,但那是我们谁都不可逆转的曾经。
I did.然而当我从窗边看见天空摇摇欲坠的清晨,一切都像一场噩梦,而我只想醒来。
我渴望回到你身边。
就如同从来不曾分开。
跟我说再见吧,假装你曾那样说过。
我难过地要死了,这是第一千次。
你离开的这段时间,我始终在和一个影子挣扎。
我不晓得还要挣扎多久。
如果可以把关于你的记忆抹掉,我也很想去尝试一下。
可是,一想到你彻底地在我生命里消失了,我就觉得那么悲伤。
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想就算再不想忘记,你还是会在我生命里慢慢褪色。
有一天,我真的会完全忘记你。
只是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名字,让我牵挂至死。
那种牵挂仿佛是,就算死一千次,在第一千零一次时还是会记得你。
“纯洁的维斯塔处女是多么快乐!
遗忘了世人,也被世人遗忘, 美丽的心灵闪烁永恒阳光!
每次祈祷都被接受,每个愿望都可以放弃。
” ——亚历山大·蒲柏 电影的名字来自英国18世纪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的诗《埃洛伊斯致亚伯拉德》(Eloisa to Abelard),这首诗来自法国12世纪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
哲学大师皮埃尔•亚伯拉德(Pierre Abelard)爱上了小他22岁的学生埃洛伊斯(Heloise),由于怕影响自己的地位,亚伯拉德只是在乡下和埃洛伊斯结婚,并未公开这段婚姻。
埃洛伊斯的叔叔闻讯大怒,雇用了两个人趁夜深人静把亚伯拉德阉割了。
身心受到重创的亚伯拉德出家当了僧侣,埃洛伊斯也进了修道院。
在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两人没有一点联系。
在第十一个年头的某一天里,亚伯拉德得知朋友生活遭遇不顺,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安慰他,其中回忆了与埃洛伊斯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共同讨论哲学、诗歌,永不烦腻的亲吻、拥抱,甜蜜的争吵,去发掘爱情的未知。
当埃洛伊斯看到这封信的抄本后,心潮澎湃,因为就算光阴飞逝,她对亚伯拉德的爱情从未消失一丝一毫。
他们之间一共写了七封信,讨论爱情、婚姻还有哲学。
虽然之后他们再未谋面或是有交集,但是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亚历山大•蒲柏,写出了这首充满质询和忧伤的诗歌。
电影跟诗歌看似并无干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每对恋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像上述的故事一样,相爱的时候纵然美好,但是总有些现实的阴霾遮住了恋人的眼睛,于是他们争吵、疏离直到最终分开。
但是当记忆回溯,却都是难以忘怀的美好碎片,在某个时刻将人击垮。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讲的是一个关于记忆删除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忘情水”、“孟婆汤”,导演用一种戏谑怪诞但又极其迷人的手法描绘一个拼图般的世界,那些拼图都是每个人丢弃的关于恋人的画面,他用独特的方式重新将他们组合,加上时而飞奔时而低沉的节奏,最后让主角和观众去找那最后一块拼图,连接起整个电影,击中心灵。
电影从乔伊突发奇想的早晨开始,他厌倦了每天按时上班,做同一班列车。
今天他想要爱上一个陌生的女人,这根本就不像他。
在此之前,乔伊和女友克莱梅特删除了彼此的记忆,想以此解决相处时带来的痛苦回忆。
删除记忆的医院里坐着人都面容憔悴、神情悲伤,怀抱着关于记忆的物品。
情人节的礼物、共同购买的商品、一起画的图画……每个记忆都从这里累积,也从这里被抹去。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一段感情带来了多大的痛苦也必定带来过多大的快乐。
乔伊在删除记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已经全是克莱梅特的影子。
除了那些不欢而散的交谈,让人无法忍受的缺点,竟然还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图书馆的对话、吃饭时的打闹、拥抱时的温暖…… 第一次见她,是在沙滩上的那次聚会,她一身醒目的橙黄。
天啊,他在心中暗想,有谁会这样打扮?
她跑过来,笑说感谢上帝她不是唯一一个不善交际的人,然后不经他同意抓起他盘子里的鸡腿就吃,那一刻空气中充满了奇妙的亲密。
就这样,她像一阵旋风似的刮进他循规蹈矩的生活。
她总是让他有着坐过山车般的刺激,像个小魔女般玩弄着自己的诡计,为着每次都能把他耍的团团转而开心不已。
后来,这些让他宠爱的原因都变成了让他难以忍受的缺点。
争吵、醉酒、赌气、伤人的话语。
一切都发生的自然而然又无法挽回。
其实,她只是需要有个人真正理解她,给她关怀,不只是把她当作人生的附属品,她是那么的没有安全感。
凯特•温斯莱特的表演得很用心也很耀眼,绝对让人挑不出毛病。
克莱梅特是美丽的,美丽的东西其实都是脆弱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去关爱。
她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渴求着被人真正的发现她的美丽,而不只是被她的容貌迷住。
金•凯瑞再次证明了自己收放自如的演技,乔伊的内敛和羞涩还有一些踌躇,被他诠释得很是生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导演选择他而不是尼古拉斯•凯奇是对的。
他那有些神经质的小动作让人感到他强烈的不安与不知所措,这回他扭曲的面容不再是嘻哈搞怪,而是深深的伤痛。
当乔伊在回忆中第一次看到了他们之间的美好时,他可怜兮兮的对着那些删除他记忆的人说,能不能让我保留就这一点点呢?
可惜没人听得到他。
周围的世界在崩溃,明天早上他就会完全忘记克莱梅特。
他开始带着记忆中的女友逃亡,逃亡到他小时候——那些让他羞耻的时光,那些每个男孩长大时候都要面临的问题。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也是两人的表演最出彩的一段。
童年的厨房。
乔伊钻到桌子底下。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孤独的,没有人会理睬他们的意见。
桌子底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可以避开整个世界,翘起双脚晃来晃去,看着妈妈的一双脚走来走去而不被发现。
金•凯瑞的表演充满了矛盾却又那么合情理。
他演小孩子时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稚气未脱,可是身上却有种难以抹去的悲伤与恐惧,那应该是经历了成长磨砺的人才会有的感情。
而当他以成人身份表现出孩子气的时候,却又真的让人觉得他总有一种感情是停留在了童年——那种不被认同感。
那个穿着袍子用锤头砸小鸟的镜头,让我想到了有关于“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歌谣。
知更鸟是无害的鸟类,他们却杀死了它。
孩子们总以那种残酷的游戏来证明自己的勇敢,那是一种天性中的残忍,让人不禁背脊阵阵发冷。
场景不停地切换,从一个回忆走向另一个,周围的景物从寒冬走向盛夏再走向另一个隆冬。
没有任何慌乱的感觉。
他们渐渐发现,相处了这么久,原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他们只是描绘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形象,并没真的走进对方的内心。
在他们相识的那个海滩,乔伊终于和克莱梅特说了再见,他明白了一次又一次抱紧她并不能挽回什么,下次一定要住进她的心里才行。
那栋别墅开始坍塌,他的女孩就这样消失在了他的记忆中。
就像电视被关上了一样。
黑色的屏幕。
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在消除乔伊记忆的同时,还有另一段感情在同时发生。
记忆删除医院的护士玛莉爱上了年长她很多且有家室的医生霍华德,蒲柏的诗句也是出自她的口中,她念时,像在唱一首歌谣。
她每次鼓起勇气向他告白,都会发现他们早已相爱过很多次,每一次她删除了记忆还是会像向日葵望向太阳一般爱上他。
是的。
在那些纯洁的人心中有一种永恒的光芒,不会同记忆的泯灭一起消失——那是爱的光芒。
所以,就算是忘记了那个人的一切又能怎样?
遇见他的时候,还是会再次爱上他,为同一个人的同一个微笑心动不已。
因为,他们抹去的是记忆,不是她的心。
那一刻,她就站在他的面前,却不知道彼此深深相爱过。
那该是怎样一种悲哀啊。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开始。
乔伊无缘无故的翘了班,想要爱上一个陌生的女人,这样疯狂的举动根本不像他。
其实,如果曾经有个人来过你的世界,那么总会有某些东西渗入到你的身体,成为你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那是两个相爱的人互相影响融合的结果。
经过这么多,每个人都会学到一些事情,如果一味地逃避那些事情所带来的痛苦,那么那些痛苦将永无止境的缠住你,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恶梦。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道很深的伤痕。
没有关系,那会教你怎样更好的去爱。
电影的扫把^^ 本片的编剧查理•考夫曼是好莱坞不多的优秀原创作者之一,曾经编写过“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和“改编剧本”,对这种时空交错的故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改编剧本”是一次多条故事不断交叉的尝试,虽然有尼古拉斯•凯奇的精湛表现,却难以掩盖整个故事的空洞,如果没有那些安排巧妙的场景交错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了。
而这一次的“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则饱满的阐述了作者对男女感情的看法,感伤却又充满着幽默。
那些奇妙的梦境,像是女巫的魔法扫把,带观众游荡了整个异想世界。
当然了,来自法国的导演米歇尔•甘德瑞也绝对功不可没。
和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相似,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浓烈的音乐录影带风格,碎片的拼接,恰到好处的节奏,但是米歇尔和提克威不同,他喜欢把一个故事敲碎,看似无意的把它们重新组合,但是看起来却毫不费力,导演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感情走向。
现在有很多拍音乐录影带出身的导演都跻身大银幕了,但是很多人不会利用所学反而被之所累。
电影每个演员表现都很出色。
让我惊讶的是看到了扮演医生的马克,不管是在“四月的碎片”、“XX/XY”还是“无我生活”中他总是有一种独特的羞涩气质,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世界,永远会犯错误,永远长不大。
也许这是作为一个偶像的特质,但是他在好莱坞要想打出一片天地还是应该有些突破。
最后,再温习一遍那句话吧。
在这个被遗忘的世界,在那些纯洁人的心中总有永恒的阳光在照耀。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23334/
聂鲁达说,爱情如此短暂,而遗忘太长也说我愿为你去窥视流星,窥视一切坠落的事物。
《暧暧内含光》(2004)导演:米歇尔·贡德里主演:金·凯瑞、凯特·温斯莱特、伊利亚·伍德、马克·鲁佛罗、简·亚当斯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是一部2004年美国上映的电影,中文译名是暧暧内含光。
这部影片包含哲学、爱情色彩,虽然被称为所谓的“后现代电影”,却让人感觉很真实感人,这在于编剧导演的细致观察,把各种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几段平行的爱情故事点意的入木三分,使得影片中的情感非常的丰富多元。
1.美术设计(服装、置景、化妆、道具);这部片子的化妆/发型师是Peter Owen,他同时也是指环王1、2、3,杀死比尔1、2,小妇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化妆师和化妆师,得到过奥斯卡第74届最佳化妆奖和3次英国电影学院奖化妆奖的提名,累计票房10.68亿。
他在本部电影中也贡献了很有深意的妆发造型:比如女主头发的颜色,都会在关键时间点上改变。
在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Clementine的头发是ruined blue,蓝色代表acquaintance,重新认识的意思。
两人都记忆消除后在火车上再次相遇之后橙色是affair,风流韵事。
Joel和Clementine在树林里绿色是希望,这里也是男女主在真实时间线中第一次见面。
约尔的主色调是灰色,颓废,忧郁Clementine的却是鲜艳,活泼,她像一束光一样,照进约尔无聊,忧郁的生活中。
巧合是,Joel和Clementine第一次见面,和失去记忆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都是橙色帽衫,只是Clementine换了发色。
2.摄影2.1 构图场景一:三角构图和三等分构图这是电影里非常有代表性的镜头之一。
是男主角和女主角各自消除记忆之后,再次误打误撞相遇后,在晚上一起去结了冰的湖面上。
这里拍摄的时候,将画面横、竖平均分为三等分,将男主女主置于其4个交汇点中的一个点上,更加鲜明地突出两个主人公的主体。
同时,三角形构图是人像摄影中一种典型的构图形式,分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
拍摄时一般会利用人物主体的肢体或动作姿态来组合构成三角形。
这种构图,由于三角形是一个稳定的结构,所以这就具有稳定感,也是拍人像的最常用构图方式。
而这里,则是由两条裂痕和男女主角的身体构成一个斜三角,一是画面很和谐稳定,二是故事线中两条裂缝就象征着两个人的相遇。
构图1场景二: 纵深空间纵深空间(Depth and Distance):使用前景(foreground)、中景(middle ground)、背景(background)构造纵深空间,创造空间中的对比和赋予深意这段情节是男女主在男主的记忆中穿梭后再次回到现实的时间线之中,前景中景背景的分割在这里很明显,三个空间则是暗示男主记忆中:在一起、小时候、消除记忆的病床的三个主要的时空,同时在消除记忆中心,人的记忆都被收录在一本本资料里,而这段之后是人把书洒落在地上,也暗示着男主记忆混乱,不可挽回,铺垫了故事之后的情感基调:在混乱中寻找最纯真的爱。
纵深空间的前中背景2.2 打光灯光是大脑神经最温柔的润滑剂。
颜色冷暖的打光分类1 画面的冷暖前17分钟,画面的整体色调是冷色调,是充满忧郁色彩的蓝色,灰色,黑色。
不论是海,火车,还是Joel本身。
直到画面中身穿橙色衣服的Clementine的出现,到后来的他们在火车上的谈话,色调逐渐变暖。
之后到记忆消除的部分,画面又回到了冷色调,也将Clementine始终带有暖色的装扮凸现了出来。
最后反复出现的蒙太克的海,色调也不相同。
最后一处出现的嗨应该是最为明朗的,对比在joel意识中出现的那一片海,一个开朗、一个冰冷,形成巨大的反差。
2 照明这里使用了低调照明(Low Key Lighting)低调照明不是指光照很低调,而是一种使用硬光源将场景包围在阴影中的电影照明风格,有对比的效果和还能塑造黑暗的故事氛围。
这里情节是医生和Patrick都在Joel的脑子里,而Patrick的形象是一个眼睛倒了过来的怪物。
镜头抖动,横向加速运镜,在人出现之前,就将取景框和光束对准人会出现的地方,在单数冷光源的照亮,从旁边无光阴暗处慢慢的出现J心中的怪物。
而且打光师在这里没有像其他使用低调照明的画面一样使用Fill Light让影子消失,而是将影子留在画面里,明暗的对比,更能突出画面里的人物,加上演员讲话的语气语调和停顿,放大凸显了电影里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把人物性格也展现了出来。
电影中低调照明的截图3.声音本部电影的音效、原声音乐师是Jon Brion。
在开头,男主开车时放的歌是《theme》,本来是悬疑片的背景音乐。
音乐使用c小调,有好多半音音阶的划, 是思维混乱的感觉,还有高潮的伴奏有用连续的切分节奏,也塑造出非常紧张的感觉。
最后,乐器的声音也很空灵,伴奏有个一直在拨奏的乐器,旋律是长笛,更能显示出男主角当时的思绪万千,和故事的时间线在这里突然切割开来的灵异性。
其次,影片的主题曲是Beck演唱的《Everybody's got to learn sometime》,The Korgis的原唱,本是80年代的热门流行曲,有了一种沧桑味道。
而歌词的意思跟影片的主题非常接近。
(价值观里有具体分析)4.表演本部电影的男主角是金凯瑞。
他是电影楚门的世界,和更早的变相怪杰的男主角。
金凯瑞在这部电影中贡献了颠覆式的演出,如果说《楚门的世界》里的金凯瑞尚还带有荒诞式演出的影子,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他完全抛弃了先前的角色形态,将约尔的阴郁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开头的开车戏中,失忆后的他此时已经听了磁带,知道自己曾经与克莱门汀有过的往事和做过记忆消除的事实,在与克莱门汀重新相恋后,该如何面对?
金凯瑞放在方向盘上的手不住的颤抖;眼睛红着,像是大哭过一场,眼角还带有泪痕,但并没有泪水;眼睛不住的东张西望,看向别处却不愿意盯着前方;面部肌肉也不停的颤动,满脸都是不甘。
过了一会,金凯瑞再也克制不住,单手捂面,瞳孔放大,面部肌肉的抖动越来越用力,最终只得眯起眼睛,镜头移走。
电影截图
这段金凯瑞的单独戏份中,他将约尔知道真相的懊悔,纠结,慌乱和想要的克制表现出来,让观众沉浸于他的表演之中。
在另一处个人戏中,拼尽全力让克莱门汀不从记忆中消失的约尔,留下了她的一句话”Meet me in Montauk“,回到我们最初的相遇。
此时约尔的潜意识里,他与克莱门汀彼此的玩乐、争吵、拥抱的画面一点点出现,但画面中克莱门汀的身影一处处被抹去。
在最后一次望着与克莱门汀过去的记忆时,金凯瑞没有嚎啕大哭——望着甜蜜画面的幸福瞬间,和紧接着意识到事实的脸部抽动,但紧接着,他的脸无奈的朝向前方——就算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的无力感;可这是自己先前做下的决定,只能无奈地接受,她的逝去。
随着金凯瑞的头逐渐倒下,视角到了现实,记忆清除结束了。
在这两处的独角戏演出中,尽管是悲伤的戏份,可最令人注目的依然是金凯瑞的面部表情,可能这就是多年来参演喜剧片,例如《变相怪杰》这类对于面部表情要求非常高的作品,喜剧演出的经验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我们沉浸于他的表演和情绪之中。
变相怪杰剧照7.角色(人物角色的形象、性格以及象征意义);Joel:沉默内向,有知识,爱思考,懂得内化。
“表情像一只受伤的猫”。
Clementine:一个很主动的率真随性的热情女孩。
她在电影中自述是一个在整理自己的混乱的女孩子。
她传达的对爱情本质的理解是:在昏暗的地方任着光明,在庸常琐碎的现实生活中,在杂乱不堪的人生里,爱情不是耀眼的明月,不是光芒万丈的太阳,真正珍贵的爱,表面平淡,内在却闪闪发光。
Patrick:崇拜Clementine,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在失去关于对方的记忆后,还是义无反顾的再次相爱了。
8.叙事(讲故事的技巧)此片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在我看来,本片的叙事其实呼应了编剧查理考夫曼一贯的叙事特点,破碎而零乱,尽管只是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但影片用非线性的时间框架和类似纪录片的风格,通过编剧的重新组构,变得精彩,而带有悬疑感。
这样的蒙太奇叙事手法在他的2008年作品《纽约提喻法》中达到了顶峰,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查理考夫曼第二部长篇作品,本片也与《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一样,将意识流发挥到底,进入主角的脑中,将故事解构。
因此如果单看一遍影片,可能会感到一些的云里雾里(使得票房惨淡),但如果照着线索(车的凹陷,克莱门汀头发),将故事按正确的时间线厘清,就能发现编剧所玩弄的诡计。
在影片最开始,编剧所呈现的男女主相遇实际上是两人消除记忆之后的第二次相遇,克莱门汀和约尔由此再一次发生了恋情。
但在序曲结束,进入正片的联结——约尔开车回家(背景是theme)时,影片第一次进行了跳跃,约尔的哭泣实际上是结尾的状态,但影片故意将弄清楚真相这一部分跳过,让观众不明所以(为什么他要丢磁带?
他不是刚刚热恋,怎么就哭了)。
当车停在家楼下之后(此时车还有凹陷,所以是记忆清楚后),在约尔消失和不见的一刹那,故事再一次进行了跳跃,回到了整个故事的最开始,也就是情人节,约尔知道了克莱门汀做了记忆消除,便赌气自己也要做。
仅仅是片头展示演出人员的开车戏,就进行了两次故事的跳跃,在三个时间线里穿插,以让爱情故事带有悬疑,引人入胜。
紧接着是很长时间的正叙,影片运用了两层结构,现实里正在手术的约尔和其他人的爱情,和潜意识记忆里的约尔。
编者不断地在现实和潜意识的双层结构里相互转换,即现实与回忆两层结构相互插叙,层层相套,一步步渲染乔尔在回忆自己与克莱门蒂娜的感情后想要中断手术的悔恨之情,当克莱门汀一点一点消失,与她的记忆越来越少、不可挽回,故事达到了高潮。
潜意识的叙事不仅呼应了两人的感情消亡,这样的叙事手法也让观众越来越绝望。
等到记忆清除完毕,故事再次回到了开头的时间线,进入了尾声,形成了开头和结尾的闭环,这时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开头要玩弄两次时间跳跃,不仅是营造悬疑氛围,形成这样的闭环不正像两人的感情一般,兜兜转转还是你。
纵观整部影片,编剧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叙事顺序,和创新的叙事结构,乱中有序,以悬疑片的叙事手法,讲述旧爱重逢的爱情故事,充分展现了编剧的想象力和叙事能力。
9.价值观(电影试图表达的观点和其实际效果);这部电影原名是“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直翻是“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而中文翻译将其翻为“暧暧内含光“。
这里的出处是汉代崔瑗的《座右铭》,他的意思是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中文译者想表达的是要相信普通爱情的美好,但其实英文标题本意并不主要在此。
原片名引于英国18世纪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诗《艾洛伊斯致亚伯拉德》,作者以修女的视角,讲述了12世纪艾洛伊斯和亚伯拉德的忘年恋爱情故事。
原文在影片中也被玛丽引用过:“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d; “纯洁无暇的人是多么幸福呀。
遗忘世界的人,世界也把他遗忘。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祈告都应验,愿望都得偿。
”亚伯拉德是12世纪的哲学家,在他40岁时爱上了年仅18岁的修女艾洛伊斯,这注定是一场不伦之恋,当艾洛伊斯为亚伯拉德生下孩子后不久,身边人对于不伦之恋的愤恨使得他们分离,十年之间他们没有任何联系,尽管有通讯,但再无交集,直至死去,后人将他们合葬。
而这首诗作,则着重表现艾洛伊斯的纠结之感。
在电影中对于这段感情也有投射,即玛丽和霍华德的不伦之恋,尽管二人心灵相通,但依旧不可能在一起,就算彼此一直爱着。
在影片的结尾,约尔和克莱门汀都知道了彼此曾经相爱过一次,因此克莱门汀感到以前的不快可能注定还要再次发生,两人可能不能成功,但约尔只说了一句“okay”,尽管他知道这样的事实,但依旧希望去重新经历一次。
这两段关系都反映了一种感情困境,彼此依然动情,但那永远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你还愿意执着坚定的面对他吗?
这部电影从不在讲述深情和坚贞不渝,而是一个西西弗斯的悖论。
在原本的剧本里,结尾是约尔老年再次要求消除克莱门汀的记忆,而克莱门汀已经消除过很多次关于约尔的记忆了。
可最后的电影里,这样的结尾被删去了,转而替代的是不确定的戛然而止,两人再一次相爱,再一次踏上一段失败过的旅程,前路如何,可能从来不是定数,感情就是如此荒谬,但人生,不就是享受这种荒谬吗?
也许世界上并没有这么顽强的爱,也许美丽的心灵中并没有永恒阳光,但是还请不要在我的记忆中消失,请留下来,请在蒙托克小岛见我吧,“Meet me in Montauk”
如果有一种能消除记忆的科技,你是否愿意消除记忆中让你痛彻心肺的她或他?
**************************************这部片子我期待了很久,据说金凯利特特去做了整容手术将脸削的瘦一点,以便可以使自己在镜头看上去忧郁些。
整部片子看了两遍,主要原因是开头比较慢,虽然两条主线清楚,可是细节部分松散,加之梦境和现实不断切换,深夜看的时候精神又不大集中,于是第二天早上又看了一遍。
字幕出现的时候,我的眼角有点湿润。
金非常好,也许不是整容的原因,但是他的忧郁恰到好处。
我曾经不太喜欢他,他的面具,他那部冒牌天神,他的表演一度让我觉得无聊,可是这部电影成功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乔尔的脆弱,无奈,深情被他演绎的深深触动人心。
Jim Carrey的出场,颓废、忧郁,让所有对搞笑的期待落空。
他的表情敏感而茫然,萧索的晚冬,站台熙攘但形单影只,一个人喃喃低语,有种莫名的辛酸。
长达17分钟的序幕之后,片头在黑暗中姗姗而现。
低回的旋律,颤抖的双手,你所不熟悉的Jim Carrey掩面呜咽、泪盈于睫,即使再铁石心肠,至此也不能不动容。
爱情永远是甜蜜与绝望相随,两个相爱的人,经历热烈的燃烧之后,渐渐趋于平淡,以至于吃饭时相对无言。
然后一切结束,两个人之间的所有成为过去。
此时乔尔选择了记忆消除来缓释痛苦。
问题是,一个曾十分熟悉的人如果突然被从记忆中完全删除了,那么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不再与这个‘陌生人’联系了呢?
当一段美丽感情结束,是否真的愿意接受自己的记忆被删除?
是否可以承受那些后果?
午夜,记忆清除诊所的医生开始工作。
似梦似醒中,乔尔不断游走于心灵和现实间,他的回忆化为闪动的镜头,曾经的钟爱,犹豫,甜蜜,埋怨,心疼,愤怒,好与不好,爱与不爱,恨与不恨,那些并不被刻意记住的关于温暖,关于甜蜜,关于爱,关于承诺,虽然隐藏在记忆的深处,喷薄而出,拥有无穷的爆发力。
彼此共同度过的五味杂陈的时光:他们的相识、他们的冒险、他们的海誓山盟、他们的鸡毛蒜皮争吵……记忆中的可蕾婷依旧是那么熟悉的味道:她的活力、她的捣蛋、她的小脾气、她的坏习惯,她的彩色头发,她的花纹小内裤……乔尔在机器的刺激下,幸福、同时也是痛苦地挣扎在美好而辛酸的记忆当中:难道把克蕾婷在生活中的痕迹全都毁灭,清理出大脑,就真的就可以忘记?
硬性遗忘,就像用刚削好的铅笔在纸上狠命的留下铅印后再狠命的用橡皮擦去一样,可惜,留的时候太用劲,擦的时候即便是弄破了纸也不可能无影无踪。
乔尔终于明白:“You can erase someone from your mind. Getting them out of your heart is another story”“我要留住这段记忆”的声音驱使着乔尔奋力奔跑,与“洗脑机”抢夺着残存的断片。
在查理士河美丽的冰面上,乔尔终于觉醒,呼唤着渐渐远去的女友。
这两个在现实中的冤家,似乎在各自的记忆中找到了坦诚心灵、沟通彼此的方法。
感谢上帝让人拥有记忆的能力。
不管是悲伤的,尴尬的,愉快的,还是不重要的记忆,只要还拥有着,就是一种幸福。
因为多年后想起,它们都会变得珍贵。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片名摘取了Alexander Pope蒲伯的长诗Eloisa to Abelard,"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Each praye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ed.""纯洁无瑕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呀遗忘世界的人,世界也把他遗忘无瑕心灵中的阳光永恒灿烂每一个祈求都被接受,每一个愿望都得以实现" Alexander Pope
“纯洁的维斯塔处女是多么快乐!
遗忘了世人,也被世人遗忘,美丽的心灵闪烁永恒阳光!
每次祈祷都被接受,每个愿望都可以放弃。
”——亚历山大·蒲柏电影的名字来自英国18世纪诗人Alexander Pope的诗"Eloisa to Abelard",这首诗来自法国12世纪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
哲学大师Pierre Abelard爱上了小他22岁的学生Heloise。
由于怕影响自己的地位,亚伯拉德只是在乡下和埃洛伊斯结婚,并未公开这段婚姻。
埃洛伊斯的叔叔闻讯大怒,雇用了两个人趁夜深人静把亚伯拉德阉割了。
身心受到重创的亚伯拉德出家当了僧侣,埃洛伊斯也进了修道院。
在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两人没有一点联系。
在第十一个年头的某一天里,亚伯拉德得知朋友生活遭遇不顺。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安慰他,其中回忆了与埃洛伊斯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共同讨论哲学、诗歌,永不烦腻的亲吻、拥抱,甜蜜的争吵,去发掘爱情的未知。
当埃洛伊斯看到这封信的抄本后,心潮澎湃,因为就算光阴飞逝,她对亚伯拉德的爱情从未消失一丝一毫。
他们之间一共写了七封信,讨论爱情、婚姻还有哲学。
虽然之后他们再未谋面或是有交集,但是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亚历山大.蒲柏,写出了这首充满质询和忧伤的诗歌。
电影跟诗歌看似并无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每对恋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同上面的故事。
相爱的时候纵然美好,但总有些现实的阴霾遮住了恋人的眼睛。
于是他们争吵、疏离直到最终分开。
但当记忆回溯,却都是难以忘怀的美好碎片,在某时谋刻。
将人击垮。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讲的是一个关于记忆删除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忘情水”、“孟婆汤”,导演用一种戏谑怪诞但又极其迷人的手法描绘一个拼图般的世界。
那些拼图都是每个人丢弃的关于恋人的画面。
他用独特的方式重新将他们组合。
时而飞奔时而低沉的节奏,最后让主角和观众一同寻觅最后那块拼图,连接起整个电影,击中心灵。
电影从乔伊突发奇想的早晨开始。
他厌倦了每天按时上班,坐同一班列车。
今天他想要爱上一个陌生的女人,这根本就不像他。
在此之前,乔伊和女友克莱梅特删除了彼此的记忆,想以此解决相处时带来的痛苦回忆。
删除记忆的医院里坐着的人都面容憔悴、神情悲伤,怀抱着关于记忆的物品。
情人节的礼物、共同购买的商品、一起画的图画……每个记忆都从这里累积,也从这里被抹去。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一段感情带来了多大的痛苦也必定带来过多大的快乐。
乔伊在删除记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已经全是克莱梅特的影子。
除了那些不欢而散的交谈,让人无法忍受的缺点,竟然还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图书馆的对话、吃饭时的打闹、拥抱时的温暖……第一次见她,是在沙滩上的那次聚会。
她一身醒目的橙黄。
天啊,他在心中暗想,有谁会这样打扮?
她跑过来,笑说感谢上帝她不是唯一一个不善交际的人,然后不经他同意抓起他盘子里的鸡腿就吃。
那一刻,空气中充满了奇妙的亲密。
就这样,她像一阵旋风似的刮进他循规蹈矩的生活。
她总是让他有着坐过山车般的刺激,像个小魔女般玩弄着自己的诡计,为着每次都能把他耍的团团转而开心不已。
后来,这些让他宠爱的原因都变成了让他难以忍受的缺点。
争吵、醉酒、赌气、伤人的话语。
一切都发生的自然而然又无法挽回。
其实,她只是需要有个人真正理解她,给她关怀,不只是把她当作人生的附属品。
她是那么的没有安全感。
凯特.温斯莱特的表演得很用心也很耀眼,绝对让人挑不出毛病。
克莱梅特是美丽的。
美丽的东西其实都是脆弱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去关爱。
她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渴求着被人真正的发现她的美丽,而不只是被她的容貌迷住。
金.凯瑞再次证明了自己收放自如的演技。
乔伊的内敛和羞涩还有一些踌躇,被他诠释得很是生动。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导演选择他而不是尼古拉斯.凯奇是对的。
他那有些神经质的小动作让人感到他强烈的不安与不知所措。
这回他扭曲的面容不再是嘻哈搞怪,而是深深的伤痛。
当乔伊在回忆中第一次看到了他们之间的美好时,他可怜兮兮的对着那些删除他记忆的人说,能不能让我保留就这一点点呢。
可惜没人听得到他。
周围的世界在崩溃,明天早上他就会完全忘记克莱梅特。
他开始带着记忆中的女友逃亡,逃亡到他小时候——那些让他羞耻的时光,那些每个男孩长大时候都要面临的问题。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也是两人的表演最出彩的一段。
童年的厨房。
乔伊钻到桌子底下。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孤独的,没有人会理睬他们的意见。
桌子底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可以避开整个世界,翘起双脚晃来晃去,看着妈妈的一双脚走来走去而不被发现。
金.凯瑞的表演充满了矛盾却又那么合情理。
他演小孩子时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稚气未脱,可身上却有种难以抹去的悲伤与恐惧。
那应该是经历了成长磨砺的人才会有的感情。
而当他以成人身份表现出孩子气的时候,却又真的让人觉得他总有一种感情,是停留在了童年——那种不被认同感。
那个穿着袍子用锤头砸小鸟的镜头,让我想到了有关于“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歌谣。
知更鸟是无害的鸟类,他们却杀死了它。
孩子们总以那种残酷的游戏来证明自己的勇敢。
那是一种天性中的残忍,让人不禁背脊阵阵发冷。
场景不停地切换。
从一个回忆走向另一个。
周围的景物从隆冬走向盛夏,再走向另一个隆冬。
没有任何慌乱的感觉。
他们渐渐发现,相爱多年,原来心一直遥远。
他们只是描绘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形象,并没真的走进对方的内心。
在他们相识的那个海滩,乔伊终于和克莱梅特说了再见。
他明白了一次又一次抱紧她并不能挽回什么。
下次,一定要住进她的心里才行。
那栋别墅开始坍塌。
他的女孩就这样消失在了他的记忆中。
就像电视被关上了一样。
黑色的屏幕。
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在消除乔伊记忆的同时,还有另一段感情在同时发生。
记忆删除医院的护士玛莉爱上了年长她很多且有家室的医生霍华德。
蒲柏的诗句也是出自她的口中。
她念时,像在唱一首歌谣。
她每次鼓起勇气向他告白,都会发现他们早已相爱过很多次。
每一次她删除了记忆,还是会像向日葵望向太阳一般爱上他。
是的。
在那些纯洁的人心中有一种永恒的光芒。
不会同记忆的泯灭一起消失——那是爱的光芒。
所以,就算是忘记了那个人的一切又能怎样。
遇见他的时候,还是会再次爱上他,为同一个人的同一个微笑心动不已。
因为,他们抹去的只是记忆,不是她的心。
那一刻,她就站在他的面前,却不知道彼此深深相爱过。
那该是怎样一种悲哀。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乔伊无缘无故的翘了班,想要爱上一个陌生的女人,这样疯狂的举动根本不像他。
其实,如果曾经有个人来过你的世界,那么总会有某些东西渗入到你的身体,成为你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就像两张原本独立的纸片粘在了一起,一旦被撕开后,没有一张会是完整的。
总会有一部分要永远的留在另一半上。
那是两个相爱的人互相影响融合的结果。
经过这么多,每个人都会懂得一些事情。
若一味地逃避那些事情所带来的疼痛,那么那些疼痛将永无止境的纠缠你,就像一个不得解脱的梦魇。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道很深的伤痕。
没有关系,那会教你怎样更好的去爱。
今年的奥斯卡得奖电影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而且也深深打动了我的是金凯瑞和温斯莱特主演的“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两位的演技都很出色,即为配角也有令人惊叹的演出,但最为震撼的是他所叙述的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金凯瑞和温斯莱特是一对深爱着对方的恋人,但是却经常吵架,两人痛苦不堪却又无法自拔。
终于,温斯莱特作出了一个决定,她要把金凯瑞完完全全的忘记,通过一种奇怪的手术,抹去了所有关于金凯瑞的记忆。
她成功了,忘记了所有甜蜜和痛苦,心动和心碎,希望和失望,金凯瑞对于他来说,已经形同路人。
现在轮到金凯瑞了,爱情的反义词不是仇恨,而是冷漠。
当他知道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有他一个人承担的时候,他也选择了遗忘,求助于同一个医生,也让那个该死的手术来抹去关于温斯莱特所有的记忆。
但是,理智永远都是感情的奴隶,在手术中,当美好的点点滴滴被永久的抹去的时候,我的生命中不曾有你。
但是,我记你我真的做不到,睡梦中的残存的意识终于开始抵抗了,他拼命的把那些记忆都深深的埋藏起来。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在她的最后的一丝身影消失在虚无之中时,他记住了他们最后的约定,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再次会面。
两个人还会走到一起吗?
如果记忆能被抹去,你如何选择呢。
爱情本身就是矛盾的,既要让人相遇、相知、相爱、但又摆脱不了争吵、厌烦到想要逃离,影片中相爱的俩人颇有一种冥冥中自有安排的感觉,尽管男主从选择清除记忆到反抗,女主从遗忘到新欢,但最后二人还是坚持心中所想所爱,踏出坚实的一步。
故事很浪漫也很温情,或许有人会发出和我一样的感慨:珍惜眼前人,一旦错过,将悔不当初。
joel带clementine逃往偏离蓝图的内心最深处(童年潜意识(例如关于性格成因、关于舒适感受的回忆)和羞耻感的回忆)也没好使,最后的最后妥协打算好好说再见,终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莫名其妙地记住了蒙塔克…也可能是由于改变了记忆从而莫名其妙地记住蒙塔克。
操作这个过程的消除记忆公司用户体验宇宙一级烂,员工和老板干着大脑这么事关重大的精细活儿居然不误乱侃喝酒嗑药偷情甚至能触发支线,冗余感强烈,几乎和joel一样绝望…非常想把这四个人撵出去。
不过我喜欢这部电影,我喜欢最后的real talk,直面对方和自己,灵魂直触,非常劲爆,爱情就不要理性分析归纳总结,再来一次我还是注定会选择爱你。
另外我是很喜欢人脑题材。
有一幕clementine在被窝里絮絮叨叨地问joel我漂亮吗的时候,我也只觉得太舍不得遗忘~Of every kind of memoryWith strings that tie to you一切记忆,千丝万缕与你相连
不太接受老是转换镜头的电影,很乱,电影一直就在男主角的记忆清除过程游走,讲述完和女友所有的故事,结局出乎意料,清楚记忆的女护士,也是被清除过的,最后把所有的真相告诉了做手术的人,最后就是两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对方的心里是个什么样子,然后结局就是任你想象吧,反正俩人解释清楚了。
人是由记忆构成的,再次确认。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记忆,一丁点儿都不能缺失,缺失了的我就不再是我。
几年前看时不知所云,如今走了好多路再看,潸然泪下。记忆是可以删去的,然而每一段经历,都成就了如今的我们。很多人失恋后说后悔想要完全忘记这一段,可是深刻到让你想忘记的感情有其必然性,彼此吸引的人,换个时间地点抹掉记忆再相遇,还是会相爱吧。
我爱金凯瑞,我猜我喜欢的人只是把我的记忆删除掉了,他不想我们到最后相互憎恨
永远不要忘记当初是为什么相爱。/24.4.25我已经想不起来上次五星感动的点,如今看来依然觉得是好电影,但美好的大概不是爱情或者宿命,Clem与Jo注定不该是一对,一个内向和欣赏幽微的细节,被另一个人的生机和活力所吸引,刚开始觉得处处都是勇气和惊喜,久了就觉得是人性,不负责任和粗俗,又会觉得大概处处留情而为了获取爱情。这样的感情确实让两个人变糟糕了,展现出最坏的一面。如同最近看换乘3,爱情总会留下一地遗迹残骸,再不合适的感情也总有高光的时刻,但是总要为了自己狠下心来向前走,恐怕对大家都好。比上次更喜欢Mary,引用尼采的时候眼睛亮亮的。我现在所理解的爱,是向对方的方向改变和理解,是再痛苦都不会舍得删除记忆。
想象不到的桥段一个接一个,利用他人日记把妹,躲藏记忆,羞耻里的意识,知道真相的暗恋者,对彼此的抱怨,即使老套的消除记忆再次钟情也被用的恰到好处。I’ll get bored of you and feel trapped, because that’s what happens with me. OK. 这个OK的语气和表情,拿捏的好到我竟然冒出了眼泪
金凯瑞是烂片标志吗?
英文片名让我以为这是《美丽心灵》……_(:зゝ∠)_开头比较吸引,但到了中段就让人觉得有点无趣,居然还真是记忆消除而非男主的妄想。
注定在一起的人,任何科学道理都是无法将他们分开的,即便藏在记忆深处,也不可能遗忘。相遇的人注定再次相遇。且行且珍惜。
抹去记忆换回真爱!
最近重新看这部电影,依然没法太喜欢。这种“真爱什么的即使记忆被擦除以后还是相遇还是迟早要擦出火花”的设定实在弱爆了。还不如缘分论呢。不过表情帝Jim Carrey是我真爱啊擦了记忆也要重新爱啊!
2008.7.18 DVD home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这个删掉回忆的做法最可能出现的后果其实是:当你看到如此多的回忆的时候,你就不想把这些删掉了。
挺费大脑的片子,实在有点不合最近的口味
必须再看一遍。
当初误以为这是个治愈系而推荐某个失恋的姑娘看这片的举动实在是蠢爆了。
故事辅线稍有点僵硬,我还想呢,那女孩一开始对医生的爱慕就很明显,和男孩亲热的段落也太抢戏,虽然知道最后肯定有改变故事的作用,但还是表现得太突兀了,铺垫得不够自然。
1)整个故事讲述的方式很distracting;2)讨厌零几年流行的强概念类型;3)无比厌恶金凯瑞的表演,部分镜头引起强烈不适;4)喜欢opening credit之前的18分钟
七年后重看还是好喜欢,拖着重感冒的疲惫身子被大银幕上的eternal sunshine再次点亮。你不仅会被带入每一个浪漫的情节,记住她的‘’蓝色废墟‘’和橘色卫衣,记住小时候被欺负的他对她说‘’真希望我小时候就认识你‘’,还有躺在冬日的冰河上和海边小屋坍塌前的告别。当然,你还会变得贪心,想象着在无数次冲动和迷失后也会像故事里一样被原谅被包容。虽然要展现的被删除的记忆大部分是美好的,所以电影回避了感情里都可能出现的那些歇斯底里的让人看不到希望的部分,但这仍然是我需要的爱情电影,我需要这样一面镜子,提醒我去看见对方的感受,去试图理解‘爱’,是不是沟通偶尔可以替代冲动,是不是还能够用过去大把的快乐时光对抗当下的小小矛盾。如果不能也没关系,至少在电影里,我需要这样的阳光,这样的希望。
披着奇幻外衣的爱情哲学,删的了的回忆,删不了的爱情。爱死凯特那一头张扬的红发了,觉得这是她最美的时期,胜过肥螺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