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生一页
Epizoda u životu berača željeza,三不管人生(台),采铁人的渺生一页,采铁人生命中的一页,收废铁的人生插曲,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Iron Picker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主演:纳兹夫·穆吉奇,塞娜达·阿里曼诺维奇,瑟穆萨·穆吉奇,桑德拉·穆吉奇
类型:电影地区:波黑,法国,斯洛文尼亚,意大利语言:波斯尼亚语年份:2013
简介:纳齐夫和他的女人塞纳达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在远离城市中心的罗姆人居住区,纳齐夫每天出门找些活计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塞纳达则在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在没有留意的情况下,塞纳达怀了五个月的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然而因为没有医疗卡,也没钱支付980波斯尼亚马克的手术费,医院拒绝为塞纳达做手术。纳齐夫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详细 >
浮生一页,人生还在艰难的度过~隐忍,真实
太艰难
琐碎的真实,隐忍的苦难。翻过这一页,那下一页呢?
这三部影片都与战争有关,按照时间线看是战争中以及战争结束后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导演对个体表现很多,《渺生一页》将镜头对准了底层人群,他们好像习惯了这种不公平,没有挣扎,只单纯的在毫无希望的生活中活下去就可以。分析这个导演感觉会对波黑历史有长进。
说实话我不明白男主怎么拿到影帝的,我感觉这片子根本不用他发挥演技……
更悲哀的是,五年后,男主真的因为穷困潦倒而病死。
钱难挣屎难吃娃难养
5.8 八卦岭
赤裸裸的生存现实。
看来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球性难题。中文译名太好了,渺小的人生中波澜起伏又平稳的一页
三星半#十年回顾#莫名想起了大刘的《赡养人类》,或许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事情才会有转机吧
从劈柴开始到劈柴结束,经历了一些后,虽然日子一样,但劈柴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短暂的一生,怎样都是过,如果改变不了现状,那就改变心情吧,平凡有平凡的惨淡,平凡照样有平凡的幸福!
平铺直叙没有问题,痛苦扑面而来。关于男主无钱治病让人联想到导演是不是消费苦难,扣一星。
电影真实到不像电影而更是生活本身,伪纪录片式的手提摄影记录了底层人物的贫穷与困苦。全篇没有配乐,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是姿态在冷静观望,让我看到了达内兄弟的影子,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一直是我的最爱。
没有趁机加入诸如家庭关系等更多维度的表达,仅仅专注于表现“苦”,而电影对“苦”的理解并非被摧毁,而是受煎熬,日复一日劈柴捡铁,打击突如其来,但经过波折劳顿危机会过去,继续劈柴捡铁,下一次厄运随时降临。两个始终咿呀絮语的孩子是作者对现实抓取最绝妙的神来之笔,她们不哭也不闹,可能只是有点烦人,她们知会不了家庭的窘迫处境,和一筹莫展的男主角凝滞的神情区格为两个世界,这形成一种视角,通过告诉你无法理解来使你理解。
比达内肯洛奇更彻底地剥去戏剧性,试图让电影完全以生活的面貌呈现。
穷,其一生;尽,所不能。
喜欢的电影类型。伪记录片形式,素人出演,以第三者的角度叙述一切,克制不煽情却让人感觉到刺骨的凉意。
为什么不能找活干,为什么非要生。见了太多吉普赛人就是偷抢,要么就和主人公一样捡垃圾,赚钱的活塞到他手里他还是要捡他的垃圾,下一代跟着一起捡垃圾长大,又重复上一辈的人生。根本无药可救。还要道德绑架医院不够慈善。无病呻吟,我不同情。
生命即是卑微的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