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阿富汗塔利班突然发动对伊朗的袭击,扬言要打下伊朗,清除什叶派异端?!
这还没执政几天啊,看来本性难移,不打浑身痒痒。
两位老朋友互相打起来了可如何是好?
两败俱伤让美帝钻了空子可就坏事啦!
再发挥大国影响力调停一下?
正巧昨晚看了英国佬盖·里奇导演的好莱坞战争拥军主旋律大片《盟约》,讲述正义勇武之美军与阿富汗反塔志士之间的感人情谊,以及战争结束后,反塔阿富汗人处境危险,凸显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进退失据的无奈——美国没有留下一个珉煮自由的阿富汗,又被塔利班夺权了,正如前些年美军飞机撤离机场,阿富汗人拥堵机场扒飞机的震惊世界的一幕,美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没达到预期目标,感到快感不足、勃起不坚、淋漓不净、少精不育。
片名Convenant,立约、盟约,显然美国并未达成建立一个核心价值观阿富汗的约定,失败了,大量反塔拥美的阿富汗人也未能如美国承诺的、优先去美,美国忘了他们。
片中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美军小队长要报答阿富汗翻译的救命之恩,极力寻找其下落,接他来美国。
往往是这样,你要搞个美国左派导演,肯定拍成反战批美的《全金属外壳》,搞个外国英国导演拍,就拍成拥军煽情片,毕竟是外人。
片中着力渲染美国大兵和阿富汗胖翻译的鱼水情,美军小分队中了塔利班伏击,美国队长身负重伤,阿富汗人随军翻译不抛弃不放弃,扛着背着推着拖着美国大兵穿越阿富汗山区,炎昼躲敌,寒夜同寝,跨越艰难险阻,几次涉险突破塔利班封锁,终于送回千里之外的美军基地。
农用双轮小推车,风尘仆仆山路难,这还不是赵本山推工友尸体回老家的《落叶归根》,这不正是我国1979年煽情主旋律《小花》嘛!
这段山路送伤员的桥段,一模一样。
美国大兵杰克·吉伦哈尔和阿富汗胖翻译的脸,幻化为了唐国强老师和刘晓庆老师,耳旁回荡着《绒花》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受压迫的牧民盼美军,跪抬担架送伤员,千里山路送美军,军爱民来民拥军!
可惜阿富汗翻译是男的,路上还有卖矿泉水(馁别说,美军去了资本主义就是强,不仅矿泉水能买,通行货币还都是美元)不然真怕掏出怀抱奶大兵的戏份也会有。
妻子第一次出场就是问Ahmed签证的事,当然可以想见的几乎所有给美军当翻译的阿富汗人都是这个目的。
所以当整个小队只剩下半条命的时候,Ahmed还是决定带他回家。
毫无疑问自己一个人逃走会更容易些,但然后呢,依然在无望中忍受战火么。
所以我很阴谋论的把他的义举当做一次赌注。
这条路不容易,但是越不容易砝码越重。
John Kinley回到阿富汗显然放弃的更多,钱财遑论,只身入虎穴是极有可能回不来的,这在妻儿相伴的时候尤其难以割舍,当然亏欠导致的PTSD也是一方面。
虽然这次行动的难度比不上那100公里,但做出决定的难度和Ahmed在hard模式和hell模式进行选择相比,可是截然不同。
但Kinley依然应该回去,即便Ahmed的并非全然出自善良。
在那种随时可能丧命的地方,目的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当对方给了你一条命,那你就欠了他一条命,这就是所谓的Covenant。
你想完整的回来,就不能在那里留下一条命。
其实两人并不算是朋友,我甚至觉得易地而处他们两个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如果被塔利班重伤的是Ahmed,Kinley冒着被发现的危险给他一枪让他死个痛快估计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如果Ahmed已经到了美国定居,我估计他永远也不会再回到阿富汗了。
影片开始的字幕说,阿富汗人给美军做翻译,相应的能获得申请移民权利的资格。
这句话就已经暗示了导演的意思。
只是获得申请的资格,这种承诺几乎毫无诚意。
但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就像我的阴谋论,可能性已经是他们能得到的最好的机会了。
而结尾字幕不出所料给出了答案。
你需要做出Ahmed这样的事迹,才有可能有人真的把你当回事。
而看看Kinley努力的结果,想成功还需要把你当回事的人在别人那也得是回事才行。
而即便如此,还需要九死一生才能成功。
看完了,真的好看,作为一名普通观影人,好久没有这样感触了。
首先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个近代曾被列强侵略的一个国家的普通青年,我真想骂这电影。
去别人领土侵略二十多年,给侵略国当二狗子的人,最后结果皆大欢喜?
真美国,真TM恶心。
其次,作为一名普通观影人,放下成见,我又觉得拍的真心不错。
男主的担当,承诺,责任,男主老婆的理解,支持,男主上司的感恩,担当。
男二的坚持,爱家都拍的非常好。
我是不相信男二对男主有啥责任,承诺,使命啥的。
男二之所以帮助男主,很简单!
就是为了绿卡。
为了她老婆肚子里即将出生的孩子。
当男二拉着板车上山坡最艰难的那段,其实他想的更多是他的老婆,她老婆肚子里的孩子,她老婆问的绿卡办的怎么样的那句话。
作为一个被侵略二十年的国家,美军撤走伊拉克仅一个多月,基地组织就夺回政权,你说基地组织残忍狂暴?
你们自己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还不是你们这些侵略战争造成的。
愿世界永无战争!
好片!
两个好男人,各自身份不同,因为一场救命之恩,就是要知道对方安好才能安心过日子。
男主美丽的蓝色眼眸,有那么一丝丝bromance 好令人动容。
这部电影很完美,我喜欢后面多点ahmed 与男主的互动,他们更多是无声的感激,而ahmed 也不奢求任何回报的感觉,可能当下他就是觉得要做对的事,就算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下上司,推着推车,在大风抱着上司,一直各种方法护着男主,而男主回想过去也真的感概万分。。。
很有同感啊,政府部分没完没了推托和电话Hold on line.....超喜欢男主的老婆深明大义,明白为何男主执着要报恩的事情。。
太赞了
【最后一架美机飞走了 在阿滞留美国公民心碎】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随着美国撤军结束,仍有约200名美国公民滞留在阿富汗莎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曾是美国军方的翻译,仍然致力于帮助那些被美国军方和政府遗弃的人离开。
得知美军已经撤离结束,她痛苦的说到:“我在房间里走了一圈看到孩子们都在睡觉,他们完全不清楚今天早上发生了什么,最后一架飞机已经飞走,我们被留下了。
看到这一切真是令人心碎。
”
1是🧠不好呢,还是找存在感?
从头到尾反应的都是两个人的关系。
所谓“盟约”。
结尾还特意黑屏字幕多国文字解释盟约。
明显指政府不讲信义。
主角按流程看要把人拖死,自掏腰包15万美金,冒生命危险去救翻译。
政府许的合同不管用,得靠个人去办。
结尾字幕明确写出300多翻译死,1000多藏洞。
还安排个空荡荡的大飞机给几人坐,明显给政府上眼药。
竟还有人说主旋律,这些人是不是看就知道个主旋律?
关于阿奸走狗啥的就歇了吧。
当时全球反恐。
塔利班支持我国境内恐怖分子。
干过啥事自己查查。
谁不符合教义直接就杀。
死老婆闺女的不反塔利班,还得欢迎他们?
到某些人那就成走狗了我结论是这帮人脑子不好,还处处想靠着大大旗获赞寻找点成就感。
就这脑子这小心思现实生活中…就不多说了
驻阿富汗美军队长金利带领团队执行寻找塔利班炸弹任务,团队人员常有牺牲,雇佣当地人做翻译,一次事故后,挑选新翻译阿迈德,他以前卖毒品和塔利班有合作,但儿子被塔利班杀害而反目,翻译拿钱还能得到全家移民美国的签证。
小队每天都被无用情报耗费精力,金利从好友那拿到未经审批但可靠的名单并抓捕,此人拿钱泄露两个地点。
小队去第一个地点行动,另一名翻译建议走另一条路,半路阿迈德觉得不对,暴力制服那个翻译承认引小队进圈套,同时卫星也发现埋伏,小队撤退,阿迈德得到金利信任。
小队去120km外第二个地点,塔利班支援及时,小队全军覆没,只有金利和阿迈德驾车逃跑,塔利班狂追,两人弃车逃入深山,通信中断。
金利伤心欲绝,阿迈德欲劝但又觉任何语言都是无力的,没有说话。
休息一夜,塔利班搜山,干掉几个后终于被发现发生枪战,逃到一处废弃房子又休整一夜。
翌日早晨被3人发现,金利受伤被俘,阿迈德击毙敌人救下金利。
阿迈德换成当地人装束,包扎金利并做木床,拖着金利按卫星向120km外的基地返回,早晚温差大,阿迈德照顾金利,喂金利吃东西,走山路,还要躲避沿途的塔利班。
阿迈德来到一个小镇买了一台车,中途险遇塔利班搭车。
又遇游牧人,阿迈德实话实说,用车换了木推车和食物,止疼药,游牧人痛恨塔利班帮忙。
阿迈德对抗烈日,严寒,自己的体能,终于来到基地附近。
在摊位买水遇塔利班,阿迈德用最后体能干掉他们,美军赶到。
1个月后金利苏醒已回到美国,出院后被授予勋章。
好友来看他告知阿迈德和他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塔利班重赏通缉,阿迈德带着怀孕的妻子隐藏起来,好友说联系了阿迈德的弟弟阿里,他知道哥哥的下落,但不说除非拿到哥哥的签证。
金利开始每天打电话问签证的进展,美国相关部门拖拉无进展,金利失眠,满脑子都是阿迈德救他的景象,相关部门说签证要9个月,金利愤怒,阿迈德可能躲不过那么久,一个月的电话沟通毫无结果,金利暴怒骂电话里的工作人员。
金利愧疚自己幸福生活,而阿迈德因为他东躲西藏,随时可能丧命,他为我们工作换取美国签证,而约定却无人问津。
好友说只有一个办法找私人安保承包商帕克,但价格不菲,同时要改名换姓,否则塔利班知道他回去肯定不惜代价要抓到他。
阿迈德和妻子还有孩子东躲西藏,处境十分危险。
金利和妻子坦白自己无法生活,妻子也不想第二次失去他,但还是艰难的默许,金利把房产和产业抵押15万美金要亲自去救阿迈德。
在阿富汗时的领导找他说有部门投诉他,金利说心里有个钩子,必须要去救人,让领导必须尽快把签证搞定,因为这是约定。
金利抵达阿富汗,帕克有联合国人员营救的业务暂时派不出人,要等三天后,金利不满拿合同条款和帕克谈判。
帕克说折中的办法,让他自己找到阿迈德人的位置然后发给他,他马上派人并安排撤离。
帕克安排好车,电话和武器,金利自行按导航找到阿迈德弟弟阿里,阿里排车和司机带金利去找哥哥的藏身地,他和塔利班做生意,车有通行证。
通过几个检查口后,在其中一个被发现,金利击毙几个塔利班,被另一个塔利班默默盯上并跟踪报告上面。
原老大搞定签证已经转给帕克。
金利找到正在修车的阿迈德通知帕克,接人后到旁边的大坝就有支援。
金利见到阿迈德,两人默默无语,简单几句。
帕克此时才知道金利的真实身份,马上亲自上阵支援。
阿迈德和家人上车前往大坝,塔利班也已经到位追杀。
几人分离逃到大坝,塔利班猛烈进攻发生枪战,最后两人殚尽对视,阿迈德点头表示你已尽力。
帕克空中支援到位,将他们送上直升机。
到基地坐上运输局前往美国,金利和阿迈德相视互相点头,阿迈德看着护照心情复杂。
这仅仅是众多阿富汗翻译之一,绝大多数都在美军撤军后惨遭塔利班杀害或隐藏度日,美国也不曾再管他们的死活。
这部电影,和美国的阿富汗战略一样,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语言不能解释地荒谬。
美国为什么花两万亿在阿富汗,又损失了那么多美国人和阿富汗人?
因为911楼塌了,怪本拉登?
可是拉登也没在阿富汗被击毙的啊?
拉登在巴基斯坦。
事实上,911和本拉登都是借口,美国单纯想收割伊朗和俄罗斯。
然后,从阿富汗撤军之后,开始把精力花在了乌克兰身上,好好的乌克兰,现在被美国保护得五马分尸七零八落。
看看,美国想保护乌克兰吗?
并没有,看看以色列就知道了,以色列是美国保护的样板,乌克兰这个叫做炮灰。
美国只是单纯想用俄乌冲突收割俄欧资产。
是不是回头还要再拍一版乌克兰盟约?
我们只说电影,美国部队追查塔利班炸药制造工厂这个事,有一点战略意识吗?
根本就没有。
毫无战略战术意义的瞎作。
我们举个例子,日本侵略了中国,会让一小股部队去八路军活动的村子里查找兵工厂吗?
日本鬼子是不会这么蠢的。
但是美国编剧会,还顺便坑死了这个部队。
我们再看看那个所谓能干的翻译到底是什么货色?
是毒贩、塔利班通缉令的重要人物。
这种刀尖舔血的极端犯罪分子,去美军做翻译只是寻找一个庇护所。
这个翻译能救男主,也纯粹是因为在暴风雨中拼命修葺自己的庇护所而已。
给毒贩签证,去美国还挺般配。
如鱼得水。
细节不错,剧情逻辑内恰,就是放到现实当中之后,成了一个笑话。
老美的价值观就像阿富汗上的美国大兵一样苟延残喘。
如果不是盖里奇,这部电影毫无新意。
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
本以为是拿捏了亚洲和中东的咽喉,就像掐住了蛇的7寸。
谁知道是布了老苏联的后尘。
当年的小布什。
可谓不可一世,但是这丝就像三国的袁绍,有勇无谋,外强中干。
他只不过是想报他爹在伊拉克被萨达姆。
做成瓷片贴在地板上的一箭之仇。
于是想把整个东东死死的踩在脚下,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
国运百年啊。
30年是一人运。
90年就是国运,老美的三大支柱。
在以人类肉眼可见的速度轰塌。
苟延残喘的价值观只能活在盖里奇的电影里。
在美国人的残梦里意淫。
不过这部电影也充满了。
遗憾与反讽。
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承诺。
美国人从骨子里对整个西亚北非和中东没有任何的承诺。
唾沫星子永远比不上石油,有价值。
就像揪住了一个落寞王朝的尾巴。
本以为是熊是一头,谁知道却是一只老鼠。
尤其是在影片的结尾。
正是我喜欢的盖里奇。
时间过得真他母亲的快呀。
911已经过去了20多年。
那一天我还在上高中,刚喝了早晨的稀饭。
迷瞪的双眼,听说老美被炸了。。。
紧张刺激的传统美式战争片,文戏节奏太慢。
美国人在别人的土地上进行战争,却回过头来宣扬契约精神。
把塔利班渲染成不得民心的叛军,讽刺的是,经过20年阿富汗反恐战争,塔利班掌握了政权。
在阿富汗,美国大兵雇佣阿富汗当地人做Interpreter来对抗阿富汗塔利班,从猜疑到建立信任。
问题是,我不信一个阿富汗人会置生死于度外地帮助一个美国人。
剧情易于理解:小队的Interpreter被炸死,新Interpreter上任,Interpreter很野,自作主张、独立自主但非常管用,通过线索找到faraj,指出的第一处炸弹制造点被haadee出卖设了埋伏,第二处是个矿井,虽成功爆破但小队成员被全灭,男主带着Interpreter徒步穿越山岭逃亡。
男主中弹后,Interpreter历尽千辛万苦、翻阅崇山峻岭、沿途照顾男主、躲避巡逻、击杀塔利班,终于将男主用手推车送回了美军基地。
Interpreter被塔利班通缉,男主单枪匹马从美国回阿富汗去救他。
经过Interpreter的弟弟(与塔利班关系密切的毒品商人所以未被审讯)的指引找到了Interpreter和家人,也引来了塔利班,迅速同意去美国、做美国人。
前往大坝撤离点,被塔利班围追,在大坝上弹尽,友军雇佣兵的AC-130空中炮艇强力来援,碾压塔利班的众多皮卡,在别国的土地上屠戮。
最后Interpreter真的跟着男主去了美国,拿着美国护照,做美国人,背叛了祖国。
一言难尽,千万不要带入太多语境和中国式史观,导演没给是有意图的。
米弟做了biao子又想立牌坊,带路党无论何时都是不值得同情。
行活导演盖·里奇又出手,这水平大概算得上好莱坞的张艺谋,唱了一出夹带私货的满江红。这个事件的改编上,完全可以更加的商业化,但是为了完成批判性的任务,盟约的价值观输出凌驾于娱乐性之上。
盖里奇拍了个爽片? 失望
打低分的速度去看十遍战狼
ps: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人之怒>的姊妹篇
盖里奇每年总能拍部眼前一亮的。这部一反导演风格改走战争片模式故事也变宏大了没市井小痞子们坑蒙拐骗小打小闹,弘扬美国大兵有恩有义刻画塔利班邪恶残忍。盖导片面把美国在阿富汗20年事情高大上了。我觉有机会盖导可来中国捞金,他拍《长津湖2》应会重新定义国产战争片
7/10。以较大篇幅表现了中士和翻译官的关系,蕴含了冒险、营救和跨越国族的友谊,在夜晚的集市里,中士小队向目标人物征求塔利班武器库的下落,在已经丢出一沓美金的情况下被索要更多报酬,翻译官毅然决定支付这笔情报费,而中士并不认可,不理解灵活变通也是战乱中脱险的可取方案。当抵达矿场检查爆炸物的美军遭遇围攻,炸响的战车、耳边穿梭的子弹,动作戏的紧迫感、流动感迅速抓取眼球,中士面临通讯中断、脑部受撞的无援困境,被忠诚的翻译官拯救了肉体,他镇定地与逼停汽车搜查的敌人周旋、用担架把中士抬了出去,这代表中士对翻译官(美国对辅从)欠下的情感债务,美国大兵看到团聚的亲人良心不安,最终像天降的救世主般带领盟友穿越战区,撤离地的水坝桥如同一座通往安全区的悠长独木桥,运输机实施火力覆盖,有意彰显美国强大的军事风貌和承诺。
吉伦哈尔决意救出翻译、在空军基地对前上校说的那番发自内心的悲愤激昂之言,让人动容和信服,是该片的戏眼。短评区里永远少不了拿“主旋律”来酸溜溜的,如果真的简单粗暴被归纳为主旋律,那么片尾就无需打出那几段惊心动魄的硬字幕,更不必让吉伦哈尔表达一番怒吼移民局声嘶力竭摔手机砸镜子的戏份了。
美式价值观,事情做的一般,但是道义冲在前面,从无数的肮脏里找出那么点干净就洗干净无数的罪恶了么?但是这叙事的节奏,优雅的配乐,符合盖里奇的特色
美国人还是很善于拍好主旋律。即使这个旋律本身就是污点。要不是看过新闻里面机场仓惶撤退,飞机上掉下扒飞机逃离的阿富汗人。我几乎都沉浸在激昂的英雄主义里面不能自拔了。评分只针对电影本身,拍的真不错。
美帝价值输出简直恶心,阿富汗奸救美国大兵,完事了你还不兑现承诺,美国大兵再救汗奸,合着你侵略别人还有理了呗
看过孤独的生存者的,就知道剧情很童话。
What took you so long?——
这种电影就算拍得再好,也只是意志的胜利。
阿奸的门票
盖里奇:给我两个男的,我就还你们一份火花四射的优秀答卷。also盖里奇:我每年先拉着hugh grant和一群男的拍一部花里胡哨的动作喜剧恰点钱,然后我拿这钱再去拍一部自己真正想拍的,嘻嘻。(真的太喜欢配乐了,加到满星!
盖里奇该死的节奏感
双男主这尼玛和断背山有得一拼啊(这是什么跨越种族的战地兄弟情)(bushi) "it's a curse"、“now I can't get him out of my head” 我的妈呀盖里奇你你你可真会嗑呢!那段john怀着负疚感醉倒在地,连月思念着这个拖行自己数公里救了自己一命的口译员那一幕幕简直不要太感人 (๑ºั╰╯ºั๑) 大气睥睨众生的弦乐配乐在这部电影里无数次起了烘托氛围和点睛的作用!五星奉上!
不如喀布尔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