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写不下了。
信仰这个东西,有了和没有,对很多事情的理解真的是有点不同。
所以我很庆幸我不是在2005年看到这个剧。
信仰会让人能忍受残酷,但信仰也会让人觉得残酷更残酷吧。
因为你会不由自主用因果论来看你承受的苦难,从而对很多事情产生怀疑。
不到更大的图景揭晓的那一天,这种恐惧和怨怼肯定是一直存在的。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安诺斯·托马斯·延森最好的作品,有神性的作品,他的各类特色因素在本片中几乎是完美地聚集了:Dogma95的影响(或者说与之背道而驰)、黑色幽默、穷形尽相的各种深井冰、无处可逃的封闭环境、孤独的人生,最后还有神性,如果说他前面几部还有点用力过猛或者天真幼稚,到亚当的苹果,这些特点完美、紧密、冷冽地交织在一起(它的色调与内容特别贴合),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地方。
后面的男人与鸡反而没有亚当的苹果的质感与完整,不过也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因为延森的拍摄总是用那几个固定班底,我现在看着麦子叔和这群家伙都有感情了。
丹麦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还真是对我胃口,各色很奇诡的笑点(有的段落简直笑死),疯狂和一派天真,幸福和残酷都只有一线之隔,代表社会秩序的警察似乎永远缺位,最后主人公们还都莫名其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果然这是产生了克尔凯郭尔、Dogma95和安徒生的国度啊。
麦子叔的表演真是……看到现在,我觉得他真是在母语电影里表现最出色。
他的演技大概是跟那帮Dogma95的导演练出来的,果然北欧这个地区的导演们对表演的理解就是跟腐国法国好莱坞不同(所以我现在倒是更能理解英格玛伯格曼面对英格丽褒曼时的那种捉急感了)。
基本上麦叔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和角色贴合得浑然一体的演员,不动声色就变成了角色。
他不是一部分一部分通过细腻的训练变过去的,而是就地一滚——一下子就成了那个人。
神父的天然呆、善良、执拗、神经质和强迫症在他身上简直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越到后来,麦子叔那张支离破碎的脸上忍耐、逃避(顺从)的表情越让我不断想起中世纪绘画中那些圣徒(疯子)的脸。
疯癫和神性一直是通着的,直到近现代它们之间的通路才被活生生斩断,但对疯子(偏执狂)的敬畏是在我们的基因里的。
面对现实里的痛苦,神父封闭了自己的感官,不去听不去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的天真执拗和身上受难的痕迹是这样强大,居然能让一起生活的人也慢慢共同维护起他营造的假象(乐园)。
如果没有亚当的到来,他们可能谁都是难以突破这个幻想结界的吧——所以一旦幻象被破坏,大家最终各奔前程了。
外来的亚当和最后气愤地:“我要去有人能正常死亡的地方”的医生是唯二两个最清醒的人,当亚当无情地戳破神父营造的世界之后,他性格里的那部分反转太有意思了——可怜医生最终还是落单了。
我有时候想,医生也许才是这个世界里最正常的人,他早看出这群人是疯子,本来絮叨了一堆是想拯救亚当的,结果大家都疯了,医生只好愤愤退回自己的现实世界里去了。
为什么最后独独是沙特小哥哈立德没看到神迹,没有留下来?
这个电影并不是喜剧,它蕴含有极其残酷、悲哀和甜蜜的部分(约伯书果然是好题材),也许是气候和文化导致的,德国人和北欧人似乎都能看到人生中极为阴郁、黑暗的一面,但是奇妙的是,面对这些痛苦,德国人加紧思考不断深入,伯格曼也是,起劲地挖掘,但丹麦人却本能地会做减法(连他们的艺术设计都是如此),因此自有一派天真的去处。
仔细想想,安徒生童话也是这个调性。
但,信仰就是这样,它真是从绝望和极度残酷的世界中开出的花啊。
P.S 麦子叔的脸,真是一张奇特的脸,他脸上总是有点半人半兽的东西,眼睛和眉骨处的长法很原始,嘴唇和牙齿的咬合问题却让这张脸变得俏皮、性感。
面对这样的脸,导演们的第一个冲动,大概要么想撕碎他身上原始野兽的那部分,要么就会想折磨压抑他,所以麦子叔一般在电影里不死也得伤痕累累。
麦子叔的魅力是整体性的,尤其动起来,每个时段有不同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过舞蹈演员,他的肉体魅力和存在感都特别强,而且年纪越大越明显。
他2009年之前清瘦的时候莫名其妙有点柔弱,但人到中年发胖一点后,带点恰到好处的松弛,反而性感到要死。
麦子现在的样子,就好比,从小小的猫科动物忽然变成了雪狮,皮毛华丽,模样尊贵。
所以说,时间对某些人还真的是很慷慨。
超沉重的轻盈喜剧。
内容上的沉重,叙事上的轻盈。
亚当是主角,但伊万才是主角。
亚当(低-高)---高:起初,新法西斯,想通过让教父认清真相杀死教父。
中间,阿拉伯人的一句“伊万呢?
他不管那个低能儿了?
”让亚当性格大变。
最后,亚当充当了一段时间的教父角色,并用贡纳偷的一个苹果做了派献给出院的伊万。
伊万(高-低)---高:母亲难产死亡,父亲强暴,妻子自杀,自己脑癌,妹妹淫死,儿子脑瘫。
起初,教父。
中间,被亚当杀死信仰。
最后,在帮内争执中被爆头却复生。
哈立德:抢劫Statoil的劫匪。
最后,离开教堂而重新从业。
贡纳:因误判而颓废的棒球手。
最后,与莎拉结姻。
莎拉:因怀上残障儿而加入的女人。
最后,与贡纳结姻。
看这部电影的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因为里面的一个演员——Mads Mikkelsen,最早知道这个演员是在数年前看《皇家赌场》,我觉得他在里面饰演的大反派比Daniel Craige的新版007更加的出彩。
然后就记住了这个来自丹麦的演员。
今年他凭借《狩猎》拿了嘎纳的影帝,这已经能够充满证明了他的演技。
但今天要说的不是Mads Mikkelsen,而是这部电影。
电影海报上面说这是一部Comedy,或许这电影在开始的部分确实让人会心一笑,比如老纳粹保罗在做礼拜期间去厕所,然后神父伊万为难老头的那段;还有一敲钟亚当的希特勒画像就掉落那段;巴基斯坦人掏枪射乌鸦那段等等,但是这些桥段在电影里都是有寓意的“保罗之所以在礼拜期间去厕所,是他无法原谅自己过去的罪行;希特勒画像一再掉落是象征着亚当的”新纳粹“思想正在土崩瓦解;而”射乌鸦“那段则是说在教堂里剥夺生命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而已。
还有片子里面各种纠结悲惨的角色设定(五个主人公没有一个是幸福的人,他们都是生活里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故事又是如此的虐心讲述,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喜剧。
再就是之所以说这不是一部颂扬上帝的电影是因为隐喻Anti-Christ的镜头在电影里比比皆是:一而再再而三掉落在地上的圣经,被天火烧掉的稻草人后的十字架等。
再就是从故事本身来看,圣人一样的神父一直骄傲的以为上帝是站在他这边的,他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母亲早逝,父亲强暴自己和妹妹,妻子因为生了残疾的孩子而自杀,儿子生来就脑瘫不能活动,而自己脑袋里也长了一个大瘤子)只是上帝在对自己进行考验,而这种种都是上帝爱自己的表现,他一直是在自欺欺人(甚至欺骗他人),直到亚当的出现并且用粗暴近乎羞辱的方式击醒了他——上帝不爱你,上帝只是在折磨你,他才获得了新生(包括他挨揍,枪击,这些都可以看作他是在浴火重生)。
再就是联想一下,北欧各国一向是不待见基督教的(看看维京的后裔们玩的各种金属吧),所以说这部电影是献给上帝颂歌的人,真的该好好再看一遍了。
电影确实是部好电影,无论是故事,画面,还是演员。
总之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的一首歌,神父在车里一直在听的那首歌——Bee Gees的《How Deep Is Your Love》,跟这部电影真是相得益彰啊。
我是个胆小的人,电影里的暴力镜头我都不喜欢,奇怪的是,当我看到牧师挨揍,我笑的像个疯子,太过瘾,太痛快,恨不得自己上去补两脚。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历经苦难,却有本事把日子过得像北朝鲜新闻一样,亢奋又快乐,喝不完的鸡血和鸡汤,就是看不到真实的生活。
这就是逃避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牧师的妻子才会自杀,丈夫对苦难的反应,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
救赎从那一句开始:儿子,上帝不爱我们。
”他终于看到儿子的苦难,在此之前,他的儿子多么孤单!
大爱法西斯帅哥第一个造型,很帅很有型。
回味良久的好片!
从头笑到尾!
剧情概要- -前40分钟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
中间20分钟亚:上帝讨厌你。
伊:。。。
亚:上帝讨厌你。
伊:。。。。。。
亚:上帝讨厌你。
伊:。。。。。。
%>_<%哇(哭着跑开- -)亚:YES.最后30分钟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诶,我给你烤个苹果蛋糕吧- -
麦子真的太绝了,这次的牧师角色又突破了我对他的认识。
这个角色真的太惨了,是个不被上帝垂怜的可怜人,每天神叨叨地碎碎念,欺骗和麻痹自己,只为找到活着的价值。
整部电影透露出一种绝望和冰冷的温馨,还带一点宗教隐喻。
电影里的人物都好像没有选择的权力,被命运裹挟着不断向前走,像断线的风筝和水上的浮萍。
亚当的苹果,阴差阳错。
哪有什么自由意志,我们都是上帝的提线木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消极的态度只会带走最后一点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活的简单一点,纯粹一点,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作为一个理性人,总觉得伊万牧师可怜又可悲,但代入自己去思考,我又能做什么呢,可能还不及他。
在我们想去评判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他们可能没有像你一样的优越条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如果做不到理解,也要善良。
最近连看了几部丹麦电影,总觉得北欧人和我们有很多文化隔阂,里面表达的一些价值观、角色的行动都不太能理解。
一些宗教隐喻也不太能get到点,不过大体上还是能理解一些东西,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冲突带来的创新点。
冲着麦子看的丹麦电影,意外有些收获,我会继续看下去。
(乱七八糟,语无伦次)都可以猜得到的剧情走向,导演在讲一些道理的时候也不禁让人想要吐槽几句狗血。
但谁说一帆风顺或者死几个人的结局就都是狗血?
我只想说:感谢这是上帝给的最好的安排。
伊万就是一个接待魔鬼的天使吧。
Adam第一次到小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的苹果树上面就飞来了好多的乌鸦,就像意味着Adam的到来,是飞向伊万的乌鸦。
乌鸦让Adam的苹果受到了威胁,他可能最后会没办法给伊万做一个苹果蛋糕,虽然他本来也没真想做。
但还好,在Adam带来一支枪想要杀了伊万的时候,那个敲钟的人受到启示,用自己的枪杀死了那些乌鸦,保住了那些苹果,也保住了伊万的苹果蛋糕。
之后Adam第一次向伊万揭穿伊万生活的真相毁掉伊万的信仰的时候,伊万的耳朵开始流血,之后Adam又给了一拳把伊万打趴下了。
Adam拖着伊万去医院的时候,苹果树上的苹果里长出了好多软塌塌的虫子,从苹果心里面长出来。
这些虫子也好像是从伊万的心里长出来的。
从医院回来后的伊万对巴基斯坦人说,把那些坏的苹果摘掉,再撒点农药试试。
幸好,这些苹果还没有完全被侵蚀掉,就像伊万一样还活着。
之后Adam不死心,又去拆穿伊万,他告诉伊万:根本没有上帝站在他的身边,魔鬼也没有在他身上给他设置考验,伊万没能抵抗住,耳朵里留了好多血然后直接就倒下了。
伊万倒下后,小教堂的苹果树被暴雨里的闪电击中,直接就烧了起来。
这之后,整个小教堂开始乱套,巴基斯坦人又开始抢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点,胖子整天喝酒,行为怪异,伊万从医院回到小教堂的时候,站在苹果树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点感情也没有地略过苹果树。
他对克里斯托夫说:上帝恨我们。
这时候的伊万心如死灰,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
巴基斯坦人在苹果树的灰烬里,找出了八个苹果。
这时候的伊万好像又好了一点点了,他在那群坏蛋找上门来的时候,为了寻求宁静去夺那些人的武器(这时候的伊万让我觉得以前的那个伊万又有点儿活过来了)。
伊万被那个坏蛋用枪一下子爆头的时候,我没忍住,鼻涕哭出来了。
之后Adam用仅剩的一个苹果给伊万做了一个苹果派。
感谢上帝最好的安排。
2005年的这部电影,果然算是被忽视的佳作。
首先主要的还是信仰,关于信仰的电影,或者里面多少带着对信仰思考的电影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题材类型。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印度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PK》、《偶滴神啊》,以及我非常喜欢的《天佑鲍比》、《菲洛梅娜》、《以德报怨》等,还有前面比较热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这些。
以前在看了《以德报怨》的时候爷写了一个短影评,提到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在知乎上宗教信仰话题里看到的,说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面向他飞来了很多小石头,砸中了他。
他很生气,开始咒骂他所信仰的上帝的漠然。
他边走边骂,结果却发现在路的前方,上帝正在张开双臂竭尽全力去遮挡前方密密麻麻飞来的石头。
绝大部分的飞石都砸在上帝的脸上和身上,只有小部分的漏掉才落到了后面砸中行人。
于是这个人对刚才自己咒骂和不理解上帝的行为感到羞愧,并继续信仰着全知全能的上帝。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下面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有人就问了:“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这些石块是哪儿来的呢?
”答案应该是“撒旦”,于是又有人问了:“既然上帝全能,为什么不直接把撒旦消灭?
”如果说这些罪恶,对人类在认识上带来益处,从而让人类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走下去。
这些我也是不认同的,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意义层面的东西能够让上帝忍受,比如二战犹太或者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当然这都是历史进程过后看到的无数个个体遭遇集合在一起的大事件,这样的话题说多了或许往往无情,而去关注身处当时的某一个人的遭遇和态度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
这也是这部《亚当的苹果》在聚焦神父伊万以及伊万对周围人的影响所能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原因。
或许在每一个信教者的心中,他们也深知无法去解释神的漠然,无法去解释自己或者别人经历的那些痛苦、罪恶到底是为什么。
魔鬼常在,为何神却不常在?
其实并不是这样,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们在祷告时,神也在祷告,我们在遭受苦痛的时候,神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痛苦。
所以信仰的上帝有没有呢?
或许可以说是有的,但其实它不在头顶,也不在神台,而它就在我们自己。
上帝就是我们,撒旦也是我们。
神的全知全能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全部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潜能。
就像这部《亚当的苹果》里面提到的那个印度球员,在事故中失去双脚后仍然能够跑回家甚至还开始继续训练并踢球。
人的意识意志所能承载和改变的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个印度球员如此,电影主人公伊万如此,那些虔诚的信教者也是如此。
或许他们只是找一些理由去面对那些苦难、罪恶,那都是魔鬼在考验他们。
或许他们只愿去相信上帝,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以求维持一个平衡,抗拒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打破这个平衡。
有的说这就是对现实的逃避,对,这的确就是逃避,但这没有什么不好。
我们本来不是就应该离那些苦难、罪恶以及悲伤的东西远一点么?
逃避丑恶、残酷,选择去相信那些善良美好以及阳光。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些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或许我们往往看到他的苦难面,这其实不是因为在这些事件中放大了罪恶与残酷,实际上只是这些事件放大了罪恶以及它对立面美好善良的总和。
因为或许我们去寻找看这些事件中的一些美好光辉,它们也同样深刻得让我们对未来继续怀有期望。
人能够犯下如何深的罪恶,人就能展现出如何光辉的伟大。
其次,关于这部电影说说另外几个具体喜欢的地方。
第一就是这样一部悲情色彩的心灵救赎故事却是一个十足喜剧的构建来呈现。
亚当、贡纳、哈立德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喜剧效果很好。
有几个段落真的是笑得差点停不下来了,比如伊万纠结饼干时、哈立德拔枪射鸟时、哈立德拔枪射光头党时……第二是片中在车上多次出现的那首歌,每次的出现所对应的当时伊万和亚当的心境其实都有不同改变,这首歌曲的插入就像是一个逐渐愈合的心结,是一个极具亮点的存在。
第三是几个意象的存在,翻开的约伯书,总是会掉落的希特勒挂像,苹果树……这些都和那首歌一样,像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惊喜点缀。
最后是结尾,在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尾,总算还是阳光的。
这时的伊万又驾着车去接两个过来“改造”的问题小伙,不同的是,这次有亚当陪着。
另外,再说一句,麦斯米克尔森是男神,绝对的男神。
(以上是个人观后想到的一些杂乱东西,仅是观影后的个人体验,若有不当,并非针对或者中伤,欢迎指出讨论。
)
新纳粹的光头党要做苹果蛋糕,老纳粹的刽子手总想在祈祷时逃跑,小神童网球手长大成了酗酒的小神偷,小巴一心打击跨国集团的剥削到头来打劫的都是挪威的企业,医生相信科学所以只有离开他要去人得病了会死的地方,牧师是一个死不了的超级小强命运就像圣经里的JOB。
如果你看了很多美国电影,你会相信一枪可以把人打死,这个时候其实你要看的是ADAMS Æbler.不过枪,杀不了人,神也不行,魔也不行。
人人有命,富贵在天。
倒是乌鸦,猫和虫子可以杀的死。
还有那棵苹果树。
和很多很多的丹麦式的黑色幽默。
推荐。
一个新纳粹党徒被送往一个偏远的教堂接受感化。
在那里他遇到了酗酒、惯窃的前象棋冠军;随身揣着手枪喜欢抢劫加油站的前恐怖分子;但是最让他不安的是天真而虔诚的牧师。
作为感化教育的一部分,Adam自己选择的任务是用花园中的苹果树的果实做一个苹果派。
但是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得苹果派变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是恶魔在考验Adam还是上帝在惩罚牧师?
究竟是牧师感化纳粹党徒还是纳粹党徒打破牧师的信仰?
几乎没有看过丹麦的电影,真的不错。
有点像德国电影的直接和冷峻,但是没有德国的沉重感觉。
影片中有很多黑色幽默,但是和剧情结合的非常完美。
让你笑一下,但是感觉还是不笑为好。
题材上加入了过多的宗教因素,像两个主角的名字,近乎神迹的种种事故。
但是整体而言还是以人性为主,是反对纳粹和种族主义的非常好的教材。
怎么说呢……换句话说在国内这肯定共产党批判的!作为党员只相信共产党
对此片无感,对丹麦语头痛
几个简直笑死人的段落:突然的拔枪射鸟,被射的光头党人,逃过晨钟但应门而落的希特勒,和一个搏击俱乐部联想的WTF。这心灵鸡汤煮的可跟《肖申克的救赎》媲美。
亚当的苹果,你的灵魂是天使还是魔鬼~~~面对软弱时,你信仰的是什么~~~How deep is your love?
知道您人狠话不多,但临了也没看到枪神巴塔对决铁拳光头党的一幕,可惜了我们躺枪の大白喵~
是魔鬼的惩罚还是上帝的恶作剧,只是两个不同的视角,而人可以选择相信什么。
五星,关于对信仰思考的电影,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题材。以前我一直觉得那些信仰上帝的人都是无法解释神的沉默,现在想一想,或许他们只是相信自己的美好,不愿去接受那些受伤害的事实,这是逃避,逃避那些罪恶、苦难以及悲伤的记忆,让自己始终相信美好和阳光。喜剧效果很好,还有男神麦思米科尔森。
一边砍柴一边看,构思着什么镜头能用到我的剪辑里......_(:з」∠)_
对信仰的有趣展示。没想到一个新纳粹居然是一群人里最正常的那个。
蛮温馨的
诡异的宗教味幽默
有点黑色。
节奏太平缓,看起来累人
美好的音乐,有意思的片子。。
感召你 爱你
其实哪儿都挺好的,就是很无聊
猜猜杨森和雷奋谁对老汉儿才是真爱.....
BGM很不错
好人终有好报
温情救赎小片,这部和刀割马不一样的就是BGM好抢耳。哈哈哈看得越多Mads叔的片子就觉得他真多面有爱啊一点都不高贵冷艳的!男猪是家宴的悲剧反抗儿纸! 那时还是金发弱受样现在就中年叔样了。。 主演酱油们一再让我觉得曲奇国演艺界好小啊!f8437be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