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有个毛病,那就是一定要搞清楚究竟为什么会出现恐怖。
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很容易过度阐释。
《消失在第七街》必然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因为它具有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和故事。
一个开放式的故事,你无法追究它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它像短篇小说一样,只是给你展示一个片段或环节而已。
如果你想知道来龙去脉,不如直接去看剧集。
在恐怖电影最重要的气氛营造上,《消失在第七街》驾轻就熟,对黑暗本身的恐惧是恐怖最开始的原点。
黑人小孩儿在放映员脑中死去,他在现实中又见证了放映员的死去,这样的设计很有心。
男主角的意外死亡,以及最后两个孩子的联手,让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完整的架构。
恰恰是因为它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它才足够精彩。
2011年6月27日
冲着海登Christensen和题材看的这部片子,但如果归为恐怖惊悚的范畴,确实稍显平淡无味。
总有一种感觉,那并不是本片的宗旨,只是形式罢了。。。
制度的禁锢、人情的淡薄、文化的落寞、意志的消沉、甚至连亲情都难以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与希望。。
一切的一切都宛如那一团团恐怖的黑影将你我包围,让人窒息。。。
而我们仍旧不愿相信这一切,寻找着那最后的一丝光芒,而那最终的一丝希望也可能被黑暗吞噬,包括我们自己。。。
是应该为了那最后的一丝希望而苦苦挣扎?
还是选择消散在黑暗中?。。。
每个人都层纠结于这样的矛盾,而我们是否意识到,其实,也许,我们早已成为了那漂浮在黑暗中苦苦哀嚎的黑影。。。
这是一场“光明和黑暗的战争”,可惜这场战争看得我昏昏欲睡,对于任何看得我快睡着了的电影我都不会给高分。。。
只能说导演功力太逊,场面就那几个,人物就那几个,线索不明显,画面毫无急迫感,再加上一大片黑暗,如果在黑暗的电影院看就睡得更快。。。。
这部电影的立意可以用里面的一句话形容,那就是:I exist(我存在),它的意思是:只有坚持自己,你才能存在!
世界上任何东西为什么会存在?
就是因为任何东西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和别的东西一模一样,那是不可能exist(存在)的。
这其实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论题。。。。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双胞胎,他们都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条件。。。。
最后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为什么没有被黑暗吞没?
就是因为他们敢于坚持自己,不受黑暗诱惑和左右,所以他们最后能存活下来。
而几个大人都是心思杂念太多,没有孩子们那样纯洁,所以被黑暗抓住了他们的弱点,即使他们口里喊着“I exist”,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I exist”,坚持信念的过程受黑暗影响和左右,最后被黑暗吞没,成了黑暗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要有个性地活着。。。
有信念地活着。。。。
坚持你自己,不要受别人影响,没错!
就做你自己!!!
倘若你跟我一样被一开始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那么当你看到结尾的时候,想必心情也比我好不到哪去……真⊙﹏⊙b汗啊,,,,是边写剧本边拍吗?
还是剧本写到一半发现无法自圆其说??????
这算什么乱七八糟的结尾!!!!
这简直是,,广角版的《电梯里的恶魔》!!
小成本版的《先知》!!!
为了防止本来准备寻找刺激感的您看过之后添堵,,还是不建议观看了。
忍不住说,我实在是讨厌某些悬疑的故事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突然间把所有的因果一股脑都归结到宗教问题上!
尤其是,之前没有一点伏笔和预兆!!!!!
(ps:涉及宗教、巫术类的片子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步部就是《万能钥匙》。
当然,如果没有那个精彩绝伦的结尾的话,《钥匙》的前半部分铺垫时间实在让人无比纠结。
)对比看过的欧美恐怖片,我觉得涉及宗教问题和特殊仪式的影片要拍的好,实在难度够大。
毕竟跟鬼神类或者人为类的不同,这种类型的片子要想顺利展开剧情,首先要向观者解释这些生僻的东西,这样来龙去脉地一解释,往往在高潮前就会显得拖沓。
除非真的有一个完美的高潮或者结尾,否则总会给人一潭死水的观感。
黑妈每次说 god 这个词的时候,TM影子就撤了有网友说雪佛兰的标志是 十字架 我同意最后 TM 黑P孩没消失 就是在教堂,手里拿的是TM幸运符那个 P孩拿个太阳能手电筒就活下来了,我一直怀疑她就是上帝的化身另外我也奇怪,像网友说的1,为什么不纵火?
TM纵火就吓跑他们拉2,为什么手电筒的电会没掉?
影子是吸电还是吸光?
3,为什么手里有枪不射,对付敌人一枪未发,对自己人反而TM乱射了两枪,黑P和黑妈你们真脑C。
我觉得就算是影子,你不射一枪怎么就断定TM影子不怕子弹?
也许影子是某种奇怪的寄生于黑暗的外星生物?
4,为什么只剩你们几个?
如果说是运气的缘故,TM上帝也太粗心了吧.......唉我觉得还算惊悚,但是剧情经不起推敲
我觉得这个片子不是个烂片,立意很新颖,只是导演拍的有些含糊。
很关键的一点是,这几个幸存者是什么时候遇见的?
72小时之后。
为什么一个人能活过72小时,可是一大堆人一起活不过一个晚上?
还有那句“我存在”,明显是整个电影的主题。
一个人的时候,存在感什么的都没什么关系,一堆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个体差异,存在感增强,所以,都挂了。
最后俩小孩一起离开,也够悬了。
2011年,电影《消失在第七街》,开始虽然节奏慢,但是各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就是各种的莫名其妙,带来的就是然并卵。。
最后除了核能手电,我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对了 还有雪特龙的车。。
恩恩好吧。。
因为最后故弄玄虚半天什么也没说清楚。。
就是这样 不过可以接上《我是传奇》了 哈哈(短评里的)。
推荐指数:★★☆(5/10分),一般,无聊可看!
导演想表达的是一个很深刻的观点:失去“真我”的人,最终会像电影里描述那样消失。
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真我”到底是什么呢?
引用一句名言:“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人所执著的那些身份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一些身份认同也就是妄我。
像影片中那个年轻男子,他的最大的“妄我”就是“某某的丈夫”, 而那位女士则是“孩子的母亲”,那个稍大的男子则认同的是“孩子的父亲”,小男孩的则认同是“妈妈的孩子。
这些身份认同,都是我们的环境和经历给我们造成的,年龄越大认同越牢固。
所以最后只有小孩才逃脱了吞噬,稍大的那个男孩差点被吞噬了,最后可能是找回了真我。
而那个更小的小女孩由于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影响,所以她的真我最容易找到。
要理解这部影片所表达意思,还需要一些“灵性修炼方面的知识”,灵性修炼者相信:人是由身体、思想、真我(即灵魂)所组成,而真我(即灵魂)是身体和思想得以“存在”的基础,人若迷失了真我(即灵魂),那么身体和思想的存在是没意义的。
而且真我代表光明,真我可以照亮任何黑暗。
灵性修炼者都相信,当真正触及到真我的时候,会有一束光从头顶照下来,照亮和消除内心的一切(恐惧、悲伤、贪婪等)。
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下灵修方面的书。
这片子其实在警告人们人类不要太自我为中心了,自然的力量可能是阳光,也可能是魔鬼。
导演用用邪恶摧毁人类灵魂的方式来忠告我们,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吧
毫无征兆的夜晚,黑暗突然降临。
这宛如鬼魅的黑暗,吞噬掉大都会中所有的能源。
随着能源的丧失,人类也宛如蒸发了一般凭空消失,只留下衣服和随身物品,宣告着他们一曾存在。
白日缩短,黑夜延长,少数的幸存者仍试图对抗逡巡四周的死神。
在一家尚有光亮的小酒馆里,电视台主持人卢克(海登·克里斯滕森 Hayden Christensen 饰)、孤僻的放映师保罗(约翰·雷吉扎莫 John Leguizamo 饰)、寻找尚在襁褓中孩子的临床医师罗斯玛丽(桑迪·牛顿 Thandie Newton 饰)以及12岁的黑人男孩詹姆斯(雅克布·拉铁摩尔 Jacob Latimore 饰)聚集于此。
芝加哥似乎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逃离永恒黑暗的吞噬……©豆瓣
虎头蛇尾,尤其讨厌最后的十几分钟
为了HC hayden看的,编剧一定很怕黑,所以写出这么个剧本,小时候我也觉得只要在黑暗中手脚都会消失,没想到在这找到共鸣了
太阳能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导演!你到底要讲什么?!不是把胶片连起来就done了~
最可乐的是这句:上帝说要有光。吼吼,其实还是有点小破思考空间的,逃不了黑暗的吞噬,有种世界末日的味道啊,要是认为这就是一种的话,我还真是不会太反感。光,火光也可以嘛,才熬几天,这个逻辑很不通,在那个求生存的时候怎么可能想不到,最后那一个迈向一个希望的下一站芝加哥又是?消失?
请看续集——《我是传奇》
蛋疼
影片的情节太拖沓了
想法不错,插曲也不错,其他都不行。。。
结尾还是很迷茫- -
原来是为太阳能电筒拍的公益广告电影,噗~ croatoan 是手电筒牌子吧...
还记得七龙珠的一个画面,街道地上全是衣服,空无一人,那是沙鲁来过!
看到了绝望,也看到了生存的意志.这才是该片的主要.
真的很烂
看的影评,感觉导演逻辑奇怪,就不浪费时间了。
反正我个人觉得不错。影片以Croatoan这个神秘的谜题为主线,深层次的讲述人类的信念问题。至少我觉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结尾的画面百分百和《行尸走肉》一样啊!!
本该是不错的剧本,导演故做深邃,可惜装B失败,实在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其实这部挺不错的哇,思想很深设定很棒创意也很赞,但就是拍得混乱了点,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导演没法表现出来
我很喜欢此片营造的末世感,最后那小女孩也太拽B了
想到了东野圭吾的悖论13 消失的人在原来的世界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