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05年的电视剧《八路军》和2014年公映的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都是很不错的片子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就这两部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电视剧竟然是同一个导演拍摄的!
在《八路军》中蒋介石和以前样被塑造成人民公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国民政府亦是百般诋毁,将抗日的功劳全部都给了共产党,并且公然宣称八路军消灭了50多万日军?!
(日本防卫厅战史公布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战场日军战死者为40万)应该说经过了近70年的岁月日本没有必要在欺骗民众了!
(日本和苏联在诺门罕战斗日军一开始只承认日军死亡为7000人。
在1966年才将真实的数据公布为22000人)共产党消灭的人数比日军自己的统计多出10万人,而国民政府抗战八年在共产党那竟然没有消灭一人!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拍得相当的有意识形态!
时间来到了2014年《长沙保卫战》横空出世,极大的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出来!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导演就是《八路军》的导演邓亚春!
2005年他在《八路军》里否定国民党而在《长沙保卫战》里他又一个劲的赞美蒋介石!
所以历史真的是因为统治者的不同而出现许多根本性的不同!
本剧情节过于拖沓!
有兴趣的朋友请登陆土豆网上面有我重新剪辑的《长沙保卫战精编版》约75分钟和《蒋介石对日秘密和谈》约30分钟都是高清的!
五星满分的话,给个四星半吧。
跟着老爸看的,总体来说还不错。
看了STAFF,这片子八一厂拍的,这帮人之前还拍了一部《中国远征军》,基本符合史实,结果豆瓣也就六分多。
哥哥们,里面除了一个报社总编,一个GCD都没有啊,有些人非要以GCD人太多影响观感为民刷差评,我也是醉了。
不过这一部里彭中华这个角色确实显得多余,主要是太脸谱化,看着让人心烦,所以扣了半颗星。
这片子基本延续了之前《中国远征军》的风格,演员也基本沿用,整体恢弘大气,有的地方能看出经费不足,但是基本可以理解。
凯迪社区有历史帝考究说什么方先觉和葛存壮的事迹被挪用到李玉堂和李本忠身上的情况,我觉得这些人基本是吃饱了没事,把史实和艺术作品混为一谈。
要真考究,《三国演义》里赵云套用陈到的事迹还少吗?
怎么不去喷罗贯中呢?
还有人说内地拍国军的事迹基本就是瞎掰胡扯,想看台湾拍的。
我看过一个台湾拍的抗战剧,名字好像是叫《勇士们》,和内地那些抗日神剧基本没区别。
内地拍出来抗日神剧他们就喜欢胡咧咧(大多港台导演),拍出一部相对考究的,没收视率也就罢了,还要被历史帝们挑刺,真为这些主创人员感到不值。
作为一部正剧,“长沙保卫战”基本上忠于史实,是一部难得的精彩之作。
经典的演员阵容,激烈的战斗场面,逼真的战场设置,敌我双方各展所能,加上无间道,搏击打斗不断,让该剧很有看点。
天炉战神薛岳,在这部剧里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塑造,日军也跳出了傻凶颟顸式的脸谱化的老套路。
粗略了解长沙会战及文夕大火等,这部戏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为了照顾执政党的面子以及剧审好通过,塑造了彭中华每每在关键时刻万分危急之时予以薛岳鼎力相助的中共干部形象。
但该剧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第一就是加了太多佐料,夸大了中共在正面战场的会战中所起的作用,好象离了共产党人国民党军队就只会打败仗,甚至不能打仗。
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制片和审核人员仍然放不开手脚,不能以史实为准绳,客观的反映当时的战争,只会让人瞧低,没有胸襟气度。
第二,只讲团结,不讲斗争。
该片回避了皖南事变等一系列国共摩擦问题。
对于想客观了解哪场兄弟阋于墙而共御外侮的战争的人来说,仍旧不得要领。
第三,只说胜利,不讲失败。
二次长沙会战,尽管国军损失惨重,但也是个平手,算不了彻底的失败,长沙毕竟保住了,作为守方,达到了战役目标。
而该片以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为片尾,以胜利结尾,固然给人振奋之感,但仍然显得有点高丽之风。
笔者认为将第四次长沙会战如实加拍出来更能警醒国人,更能明白当年抗战之艰苦,更能明白我们所面对的日军不仅仅是凶残,武器装备比我们好,而且对日本举国皆狂,不计后果的投入战争,会有更充分的认识。
日军在南太平洋的失败,促使日军扩军,增加了约五成的总兵力,这样在中国战场上一直因为兵力不足,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日军,开始了回光反照的最后一轮疯狂进攻。
这就是在盟军节节胜利之际,在中国战场上国军的豫湘桂大溃败。
所以希望有更好的剧出现。
① 第一集里,由常凯申亲自代言的《论持久战》的硬广植入实在是太尬了!
但是,等到后面彭中华出场了才知道,这点尬,算个P啊?
② 常凯申说话完全不像以往电视剧中的常凯申,倒是有那么点像是李德胜附了体!
可以,这很TG……(多说一句:个人以为,历史上的常凯申在战略上还是大体不错的,只是因为其战术修养在微操界颇负盛名,情绪管理又是他的弱项,还经常受到各种牵掣,所以下坡路走得特别快……)③ 剧中一些历史错误或者莫名其妙的虚构情节:常凯申说拿破仑占领的莫斯科是俄国首都(第一集)、海南岛不堪一击的“伯陵防线”被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第二集)、河内刺杀汪兆铭非要安插个假人睡床上(第三集)……④ 战斗场面还不错,当然,肯定不能跟《我的团长我的团》比。
对双方将士的描写已经比近年那些烂大街的抗日神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尤其是对川军的多次特写,很难得。
不过,本剧的黑点也很明显:重要参战人员居然怎么也打不死!
⑤ 谍战部分演绎得相当肤浅和无趣,也就香港秘密谈判那部分还算有点意思。
⑥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于1940年9月被撤销,同月,彭中华的原型之一王凌波被KMT逮捕,1942年在延安因病去世。
⑦ 可惜编剧选择性略过了第四次长沙会战,没有在本剧中看到衡阳那悲壮的47个日夜。
不过,这也避免了让观众看到傲娇固执薛岳的“天炉战法”被日寇破解,以及方先觉的“泰山军”第十军因为友军救援不力而功亏一篑(另外,历史上的李玉堂夫妇最后委实可惜)。
⑧ 片尾曲《旗正飘飘》,感觉《长沙保卫战》版比《我的团长我的团》版好听!
可能是因为《我的团长我的团》自带暗色调?
而且我是1.5倍速度听的,伴着激昂画面,听上去更加带感(因为电视剧节奏太慢,全剧我都是1.5倍速度观看,并无不适)!
⑨ 接下来准备看更高分的《战长沙》咯,看完再评。
平日里我是不看抗日的电视剧的,浪费时间。
但是这部电视剧难得我看完了。
实际上最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就是把历史的真相公正客观的摆清楚,至于是非对错就留给大众去评说吧。
随着历史的发展,近年来有更多的像长沙保卫战这样的良心之作了。
一提到抗战剧一般都是骂声一片。
也不乏各种喷子互骂。
我想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就不要分什么共产党国民党了。
看了几集,有几个小细节不合理。
首先,白崇禧演员与原形相距甚大,无论外形,还是气场都格格不入。
作为国军里不多的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才,遗憾的是目前所有影视作品选角都有刻意贬低和丑化的嫌疑,往后请找特形演员,请尊重对手,尊重历史。
蒋在高级将领会议上宣读毛的“论持久战”,并请教周的意见,极其不合理。
国军早有蒋百里在毛之前就已经论过持久战了,请勿为了过审而挑战观众的智商和下限。
其余整体观感还是不错滴
本剧拍的十分专业良心,从国民党内高层人物刻画、中日外交谈判、中日军团战略布局、薛岳天炉战法、中日局部战斗、中日军队将领塑造等都下了很较大功夫,脱离了平常的地道战、地雷战、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范畴,客观真实的还原了真实的长沙保卫战,尤其日方指挥官的政治觉悟、战略意图、战术指导、台词用语等揣摩是一大亮点!
借用剧一位日方集团最高将领的话来说:岗村宁次将军曾经告诫过我们,一个真正的帝国军人,不但要有军事才能,还要有政治头脑。
从政治角度来说,长沙已经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重庆政府的一个象征,长沙一日不陷,重庆政府就一日不会投降。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第六师团长语,注:该师团是南京大屠杀主力。
本人解读:从军人和装备来看,日本人不乏智者名将,军队讲究武士道精神,敢于殉国,战力强悍,意志坚强,从军事战略上讲,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万不能轻视日本,日本是出政治、科技、军事天才的!
对我国威胁太大了,如果有条件,我国最好是用导弹/核弹全灭日本,完全占领日本,才能血洗南京大屠杀的耻辱,告慰抗日期间牺牲的无数同胞,彻底解决钓鱼岛、台湾等问题,同时共和国东北方向才能永得安宁。
众所周知2005年的电视剧《八路军》和2014年公映的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都是很不错的片子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就这两部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电视剧竟然是同一个导演拍摄的!
在《八路军》中蒋介石和以前样被塑造成人民公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国民政府亦是百般诋毁,将抗日的功劳全部都给了共产党,并且公然宣称八路军消灭了50多万日军?!
(日本防卫厅战史公布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战场日军战死者为40万)应该说经过了近70年的岁月日本没有必要在欺骗民众了!
(日本和苏联在诺门罕战斗日军一开始只承认日军死亡为7000人。
在1966年才将真实的数据公布为22000人)共产党消灭的人数比日军自己的统计多出10万人,而国民政府抗战八年在共产党那竟然没有消灭一人!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拍得相当的有意识形态!
时间来到了2014年《长沙保卫战》横空出世,极大的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出来!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导演就是《八路军》的导演邓亚春!
2005年他在《八路军》里否定国民党而在《长沙保卫战》里他又一个劲的赞美蒋介石!
所以历史真的是因为统治者的不同而出现许多根本性的不同!
本剧情节过于拖沓!
有兴趣的朋友请登陆土豆网上面有我重新剪辑的《长沙保卫战精编版》约75分钟和《蒋介石对日秘密和谈》约30分钟都是高清的!
现在的国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水平普遍停留在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这种小型战斗的水平,而诸多神剧的出现也确实反映了这种现象,因为这些神剧只知道战斗,不知道战略,对于中国整体抗战形势茫然无知,甚至不知道敌我双方是中华民国和日本,这种神剧只有娱乐的功效,丝毫不能引起人们任何的共鸣与思考。
而《长沙保卫战》(以下简称《长沙》)已经脱离了这种幼稚的水平,无论是战争还是战役都能用一种战略眼光去看待。
它也承认了中国军队的弱势,多次强调日中战斗力五比一这一血淋淋的事实,相比过去神剧一昧贬低敌人,这已是难能可贵。
而对三次长沙会战,该剧更注重高层在战略上的博弈,将指挥官之间战略的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军、一个师的调用都体现了双方的谋略,这显然比一昧追求战斗场面的刺激有意义的多,将纪实文学的笔法挪用到电视剧中使之多了几分思考价值。
抗战剧里算是比较好看的了,格局大,战斗场面精彩,剧情讲逻辑,不神剧。
很多人都说这剧里的蒋是难得的正面形象,我倒觉得还原了他怯懦无能的本质,火烧长沙、秘密和谈、怕事甩锅、打退堂鼓等等光辉事迹罄竹难书。
最后终止和谈的原因居然不是为了国家人民民族尊严,而是怕自己这么干会失去民心,自私到家了,平时虽然一副忧国忧民的形象,对比起他干的那些事只让我觉得这人更加虚伪恶心。
文夕大火的始作俑者就是千古罪人这点洗不白,锅可以随便甩但这主意开始是谁定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再正面也不过如此,也别怪人黑,再黑黑不过自黑。
蒋的演员演的不错,接到薛岳爹过世的电报时那眼中含泪的样子我还挺可怜他的,可惜综合人品来看只凸显出了这人有多小气。
薛岳跟彭中华较劲的时候我也曾觉得薛岳挺小气,但是接下来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成功展现出了他的魄力,之前跟彭中华怼的那些话反而让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立体。
彭中华还行,我挺爱看他的戏份,演员长得还蛮忠厚的,很拉好感。
可能因为人设就是照着伟光正的形象来的吧,觉得他这人真好,大度能容又有远见,没架子,跟李本忠在一起有意思,跟薛岳和吴参谋在一起那就是所向无敌,敌方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过去,虽然架不住薛岳经常不听劝。
相比之下柯丽娟和陈明韵才叫烦人。
个人来讲比起薛岳更爱看李本忠的戏份,毕竟动作戏多,更生动有趣些。
冲着彭中华,在我心里就只值一分
1-10
第九战区在长沙的各个遗迹我都去参观过,指挥部在岳麓山~
剧情拖沓,歪曲历史,过分美化国民党,共党还搞个彭中华这样的神人,两星不能再多了。
第九战区在长沙的各个遗迹我都去参观过,指挥部在岳麓山,受降地是湖大主楼
评分不合理。长沙三次会战非常重要,保住了西南,保住了重庆。薛岳天炉战法管用,但有一定地理条件:两军之间由北到南是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拖累淄重行军,东侧是连绵山丘,适合伏兵。另外,长沙刚毁于大火,日军短暂入城损失不大。对国军还是有所保留。
算是拍得比较客观了,比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要好得多。好在以下几个方面:(1)这部剧拍出了中日双方指挥官在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对战争因素的考量,不像那些抗日神剧,把日本人拍得很蠢;(2)剧里把处于内外交困的蒋介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一国首脑拍得形象比较客观正面,这在大量的抗日剧里不多见;(3)剧情逻辑性相对其他同类题材剧要好很多;(4)虽然也有极少的镜头有无限子弹的情况,但无伤大雅;(5)战争场面拍得中规中矩,估计是考虑到了资金问题;(6)主要演员基本沿用了中国远征军的,演技没得说,就是看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有点跳戏(7)真实长沙会战历史和剧情小有出入,主要方面没啥问题。别的方面暂时想不起来了……
长沙大战 文夕大火
一星给历史 一星给编剧的脸皮
爸爸看得如痴如醉,顺便跟着他看了一些,国军形象太正面了,我喜欢。
能正面描写国军抗日,没黑国军,难能可贵。薛岳是消灭鬼子最多的中国将领,三次长沙会战消灭将近 10 万,可惜最后走错路,不被老蒋信任。以前一直以为保密局无恶不作,可是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不禁反思:到底有多少我深信不疑的信息是被人洗脑洗的?
还不错
抗战剧里的一股清流~♪(・ω・)ノ薛岳真的真的特别厉害(๑•̀ㅂ•́)و✧
正面战场,虽然最后还是丢掉了长沙,但是还在抗争就是对日本人最大的打击,我们可以一直抗战下去,但是日本却无法支撑那么久!
为什么要有共党,哎,少一颗星
果党去死
让后人了解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无情,能全面反映坚决抗日的不光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那么多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国民党军队,这是历史性突破。
不错,场面宏大,故事情节真实,值得推荐
豆瓣真的是小布尔乔亚恨国党聚集地,看到tg就跟看到仇人一样,我还以为他们是日本人后代
扣掉的一星是强势插入的某友军 哈哈 一有突袭任务 我就知道代表GCD的李本忠要开挂了 所有GCD线的全部快进看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