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整体勉强给四星,哥哥加了一星。
故给了五星。
一、忘假设你做不到遗忘,又怕剧透,那么请先去看过《枪王》后再来看此文罢。
遗忘其实是好事情。
当我第一次完整的看《非常突然》时,看到刘青云开着车靠近劫匪,然后伸出一只手指着劫匪,张狂的喊:“差人,停车。
”这镜头如此熟悉,我意识到我以前看过结局,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于是继续抱着希望的看完下去,直到看到蒙嘉慧在悲伤的音乐中黯然谢幕。
于是心中一片惆怅…当然,对这样的影片,知道了结局再看就没意思了,但我一健忘的同事,居然看了不止三遍…也许他是在看蒙嘉慧吧,我这样跟自己解释。
遗忘,对我们来说,真是好事情。
二、注定一切早已注定。
“我改的枪是不见血的。
”“我很自闭的”“我也很自闭”“你有毛病”。
怕什么?
抗拒是在怕什么?
也许那是个心结,更多可能就是心魔。
隐约中仿佛听到不停在唱“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娃”。
奈何。
“我知道自己杀了人,但是我很开心”心魔就此揭开,走上杀手之路(虽然我一直不愿去相信,直到在比赛场地1 VS N警察…)。
假设心魔就这么容易发泄,那到是好事情了。
就如double tap,五秒十发子弹,那该多痛快淋漓。
可惜他还是人,他还在控制与发泄之间挣扎。
“你的枪虽然快,但是容易走火,不安全”“是吗,你控制不了,不代表没人可以控制”但最终,都不能控制。
“我们说好要演一生的”“你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命里无时莫强求。
原来一切,早已注定。
三、假如我看的是国语版,不知道粤语版本有何不同。
国语结局是方中信转危为安,然后结束。
假如是我来编剧,这一段可以不要。
但毕竟是假如,人生太多假如,却都不是现实。
“枪本是用来杀人的”“你没杀过人体会不到这感觉”潜台词就是你和我其实是一样的,欠缺的只是一个突破口。
方中信被张国荣刺激后,终于忍不住要爆发,但被他老婆制止。
“我上午帮一个病人切除一个肾脏,十分钟后他就死了”陈法蓉劝慰方中信,“每天手术台上死那么多人,我无法…”我在想,人是怎么麻木的?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看过太多,尤其是与己无关的,看的太多,终将麻木。
做为普通人,我很理解他们,不论医生不论警察不论其他各行各业,终将麻木,甚或堕落。
但换做跟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自身重要的事呢?
于是张国荣爆发了。
在戏中没再控制自己,面对失控的警察直接爆头,从此走上不归路。
在戏中,方中信爆发了,携带比赛用枪胁迫黄卓玲要与张国荣做最终决赛。
虽然他被陈法蓉阻止,但我相信他心魔已起。
“你要帮我,就要从背后开枪,做不到就算了”方中信说。。。
遗忘真是好事。
假如张国荣能忘掉迫不得已杀警察那事。
假如他能忘掉心魔之事。
假如他不是不疯魔不成活…假如毕竟只是假如,况且,遗忘只是平常人麻木自己的方法,而哥哥不是平常人。
当张国荣在心魔的折磨下发泄时,那种歇斯底理,那种困兽般的挣扎。
有时候,真不知那是戏中还是哥哥自己。
解脱,就解脱吧。
自己拿枪对着自己总会是犹豫的,那指望他人罢。
当黄卓玲忍不住拿着枪从身后指着张国荣时,他明显的放松了,他不再困惑,他笑了,终于可以结束了,他想。
可最终没有开枪,他一定很失望吧。。。
在昏暗的库房里,满地弹壳。
哥哥一动不动的坐着。
眼睛深陷,无神,脸极其消瘦,头发有些凌乱。
我看了很久,才看出,是他,没错,是他,那个英姿勃勃的哥哥,那个风华绝代的哥哥,那个百万人心中的哥哥。
居然变成了这样…是的,到这里了,哥哥不忍,我不忍,你不忍,谁忍?!
于是解脱。。。
我不知道哥哥在一次次入戏,一次次疯魔之后怎么摆脱。
他不是寻常人,他不能靠遗忘麻木自己。
于是一点点积郁,一次次发泄,一次次控制,直到无法控制。。。
这出戏,其实早已注定。
于是那个荒谬的4.1,犹如double tap,五秒十枪,哥哥从高空坠落,也就那十几秒时间,迅速而绝决。
一出戏的落幕,需要多少的勇气?
我相信,在这十几秒中,他一直是微笑着的。
1.对苗sir这个角色比较反感,一是比赛的时候明知在做手脚,表面是正人君子的形象,却在纵容比赛不公平,而是明知伙计改了枪弹,却为了抓到犯人放弃实质正义,这两点都恰恰证明了他的无能,枪王他当不了。
而且尤其厌恶拽Rick女朋友出去和拿枪指着自己老婆那一段,我觉得他当时就疯了。
2.觉得Rick没有精神失常,只是恨。
在戏院枪杀那位警察时的确是杀红眼,但对于自己的女朋友是下不了手的,说明能控制住自己。
3.Rick的死是必然,因为他也想让苗sir感受的杀人的感觉
第一回合,1997方中信和rick(张国荣)的射击比赛中,方中信的同伴站在rick背后给他施加压力,致使rick发挥失常,方中信才得到了和rick打加时赛的机会。
3年后,杨正祥买凶杀人案中,警方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把rick列为嫌疑人进行审讯,并且通过做把Rick枪由合法枪支改为非法枪支对其进行了栽赃,然而,Rick的女朋友顶下了这一切,这也成了后面大屠杀的导火索。
之后,警方又开始围堵Rick,寸头警察在他上厕所的时候,扬言要杀了他,Rick在和杨正祥探讨救女朋友方案无果后,果断的开枪了解了杨正祥,之后便是对于警察的屠杀,值得玩味的是,他先从后面杀了那个之前在射击比赛中站在他身后的男人,又连开三枪暴了那个说要杀死他男人的头,这两组镜头都很值得玩味,因为警察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有猎手转为猎物的心理过程实在是有意思,你可以看他们的绝望和懦弱。
最后,方中信通过Rick的女朋友弱点,对其进行胁迫,然后最后出动大量警员包围,才最终了解了他,可是这个过程中,损失惨重,不得不说影片的观感就会让人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孤立无援的张国荣扮演的RIck身上。
总结一下,从第一次和Rick的比赛开始到影片结束,警方使用了滥用职权、作伪证、威胁杀人、绑架人质、等等手段,看到最后,你很难清楚在导演心理谁才是,好人?
而RIck杀的除了G4恰巧都是之前使用这些手段的人,也许这部电影真的在宣传天道把。
打分这件事,很纠结。
从张哥哥的演技来说,五星没问题,但是从片子整体的角度来说,只能给三星半。
总体来说,还是给四星吧。
看完整个片子,我不由得在想,如果苗sir不是方中信,如果是梁家辉(或是另一个演技和张哥哥平分秋色的演员)的话,会是怎样呢?
可惜没有如果,更可惜因为苗sir的人物形象被很大地弱化,整部片子好像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官打捉贼的游戏,不同的是这个贼是一个极其会打枪的变态。
可是,这部片子仅仅想传达出这些么?
或者说这部片子有没有可能在厚重一些呢?
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的。
影片开头,张哥哥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了一个内敛冷淡,却内心偏执狂傲,极度自信的彭奕行。
他寡言少语,没什么朋友,也不需要爱,只有一个小姑凉歌莲痴心跟着他,但是他看着她,一字一句冷冷地说“我做事从来不为任何人”。
如果说这样的彭奕行远离人群,代表了魔性的话。
那么苗sir就是正好截然相反的一个人,他有大把朋友,有一个温柔知性的妻子,对人温雅和善,则代表了人性。
但是人性和魔性从来都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彭奕行代表了魔性,虽然他对歌莲总是冷冷淡淡,但怎么都不愿意她受伤害。
这便是魔性夹杂着人性。
越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张哥哥的长镜头,淋漓尽致地演出了彭奕行魔性与人性的挣扎和转变。
记得一个镜头,前一秒彭奕行痛苦绝望,妄图自杀了结,下一秒戛然而止,立即又变成了一副固执偏执,冷血毫不在意的模样。
将魔性与人性的挣扎刻画的入木三分。
作为呼应,苗sir与彭奕行棋逢对手,本质上应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影片开头苗sir和老余在讨论连环杀人凶手的心理,苗sir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
你可以说这段描写是为了突出苗sir在揣摩人心方面极具天赋,也可以说影片就是为了铺陈苗sir其实是人性中夹杂着魔性的。
同理,当苗sir知道阿祖被杀,气极之下,拿着枪要去以暴制暴,这何尝不是一场魔性的挣脱呢?
可惜的是,方中信的演绎张力远远不够,将一场人性与魔性的挣扎,变成了生气就想找人打个架,消消气。。
不得不说,因为苗sir的形象被扁平化处理,使得整部片子的层次感都弱了。
最后,这部片子不只是苗sir和彭奕行,还有其他的警员,都贯穿着人性和魔性。
警员抓彭奕行一方面是为了所谓的正义,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了私仇呢?
这便是人的善与恶。
结尾,彭奕行被杀,苗sir被救,恰恰表明了在人性和魔性的挣扎中,爱是拯救人性最好的方法。
枪不会杀人! 《枪王》整部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
镜头随着阿力/彭奕行(张国荣饰)改枪的过程拉开了序幕。
阿祖(张民光饰)在和一群对IPSC感兴趣的纪律部队的同事参加射击课程,随着阿祖的讲解中,训练场另一边的阿力打出了一个漂亮的“double tap”(连击,即电影的外文名)。
女友歌莲(黄卓玲饰)在和阿力吃饭的过程中向他介绍了一位自己的老同学——吴云信(谷德昭饰),这位老哥是鉴证科的警察,想跟阿力学习射击的技术。
阿力试过吴云信的水平过后,让其做举枪的动作一百次一千次,直到每次瞄准靶子的时候都是准确的。
苗志舜(方中信饰)和老余(陈望华)在上着分析罪犯心理活动的课程,这俩人模拟罪犯和审讯人员对话的过程。
期间上课的老师说:
假设自己是个猎人,行为反应个性;想象自己是个凶手,模拟他的行为。
下一步怎么样,一定要感受他的内心。
连环杀人犯喜欢回到现场
课程结束后回家的路上,老余问苗志舜是否用载他回家,又插科打诨说起了自己买的“潮荣”这支股票不错。
杨正祥(方平饰)在靶场试着阿力新改好的枪,觉着普通靶子浪费枪想着换一种“靶子”。
越玩越嗨,想以活的家禽做靶子,正要开枪阿力将枪收回,说了一句“我改的枪不见血。
苗志舜阿祖和阿力吴云信在枪会偶然碰面,对于改枪的做法有分歧,便约好今年一起参加比赛。
风和日丽的一天比赛开始了,经过几番较量阿力和苗志舜的比分不相上下,进入最后的加时赛。
在加时赛开始之际,老余因为股票套牢破产想求死换取保险赔偿金,先开枪打伤阿祖,随后又对在场观摩的群众连开数枪,苗志舜拔枪并未开枪。
在老余拿枪对准歌莲时,阿力开枪射杀老余。
随后阿力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
时间来到
在一起杨正祥走私案中,污点证人和四名特工在酒店被射杀。
凶手手法利落,5秒连开10枪。
苗志舜依靠推断描绘出罪犯的心理特点,嫌疑犯锁定在六个人中。
最后一个嫌疑犯到审讯室中的是阿力,而阿祖一开始就认为阿力是凶手。
杨正祥在审讯室中早已心神不定,室内突然熄灯,开灯后阿力坐在杨正祥的对面,这让他很是慌张,不停的吸烟和说话,让警察确定嫌疑人。
同时向法院申请的搜查令已经到手,鉴证科的警察在阿力的家中发现大量改装过的枪械。
歌莲承认这些枪都是自己的。
经检查过后发现这些枪未超过1.75焦耳,符合气枪的标准。
阿祖要求换钢珠重新试验一遍枪。
在扣留最后期限的审问中,在阿力和苗志舜的交谈中阿力承认了这起案件的凶手是自己。
在要走出警署时,阿祖正式拘捕歌莲。
阿力从警署出门发现有警察跟踪自己,你追我赶中甩掉了苗志舜那一批的跟踪人员。
在洗手间却碰见了王警官(G4的同组人员)。
阿力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出现在了跟踪人员的面前,将这批警察引到枪会里。
之后单方面阿力血虐这批警察,2个未过危险期,3个重伤。
阿力只想着不让歌莲受牵涉,此时情绪有问题的阿力找到杨正祥,请他帮忙。
不料这个忙是只能帮一次的。
杨正祥gameover。
阿力挟苗志舜让其放走歌莲,苗志舜并不妥协。
此时全城通缉阿力。
阿力趁阿祖回家拿药之际让其尝得高手在身后的压力,同时biubiu了阿祖。
苗志舜得知暴怒,誓要将阿力绳之以法。
在百货商场里苗志舜将歌莲放走,并说“我们还有最后一回合没打”。
阿力和歌莲跟着人群走向了剧院,吴云信跟踪二人到剧院并想偷袭阿力,歌莲挡住其视线并未开枪。
阿力感觉到有人瞄准反应迅速向吴云信开枪,但并未瞄准头部。
歌莲握住了阿力再要开枪的手,突然警察一枪打中了阿力的左肩。
混乱之际阿力走向王警官的附近,王警官gameover。
阿力和苗志舜一起走向影厅,完成最后一个回合。
二人双双中枪,苗志舜在中枪之后想到他妻子跟他说的:“如果中枪,慢慢呼吸不要想其他,这样生还的几率会很大。
”
阿力在中枪后慢慢走出了影院,伴随着过往的记忆在下完楼梯后倒地不起。
最后在苗太太的通话中结束了本片。
这是我的第一篇影评。
此片总时长94分钟,讲述的故事短小精悍。
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因缘巧合的变成杀人犯的过程,情节简单巧妙,全程无尿点。
放在今天就是一部很有感觉的爆米花电影,有大腕、有演技、演员们也很靓。
最令人喜欢的是期间有无数的伏笔暗示未来的走向和人物的命运。
老余好赌,最终在股票中一败涂地;杨正祥喜欢刺激,喜欢控制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最终在阿力的枪下GG了;王警官色厉内荏,结局可以预料得到;阿祖在影片的一开始在比赛中给阿力压力,在最后阿力反过来给他压力,只是没挡住强大的气场,出局。
张国荣饰演的阿力(彭奕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坏人,一开始就是一个喜欢枪并有天赋的普通人。
在巧合之下开枪杀死了一个暴走的警察,反而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期间不是没有努力过克制这种不正确的感觉,而是越压制越变本加厉,直至犯下大错。
之前电影中有提到过,G4为什么会是头部中弹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是因为开枪时阿力是将这些“人”当成“人”来对待。
而最后开枪射向吴云信和苗志舜时,已是将其非人化了。
经过长时间的刺激和自己的妥协,阿力终于完成了“心理变态”的整个变化过程。
由一个只喜欢枪的普通人,变成了世俗意义上的“变态”。
再说说里面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吧。
全程见证阿力转变的歌莲并未做到制止,甚至可以说是放任,是以她自以为对的方式去爱阿力。
在阿力的回忆中多次出现的歌莲对现状都是无措的、有想法去改变但未真正落实。
她与苗志舜的妻子很好的作为对比。
歌莲的爱是放纵、是妥协、是完完全全的没有没有下限;而苗志舜的妻子从一出场就和歌莲的反差巨大,她独立冷静、了解人心(或者说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应该做什么。
以前看《枪王》每一遍总有疑问阿力真的喜欢歌莲么?
真的有爱么?
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是真的很爱,一开始对歌莲甜甜的笑到最后对于让苗志舜放走歌莲的执念。
在歌莲生日那天晚上,细语低喃的说了一句“生日快乐”。
人生很短,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是喜欢大熊猫的张子音,希望电影能给各位带来快乐。
标题全称:由20世纪电影反观21世纪导演如何毁掉一部电影!
前些年,我还在问别人,为什么近几年好看的电影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很多电影,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大量时间浪费在特技上,连故事都没讲完。
有人跟我说,这说明你看电影品味提高了。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看什么电影都会觉得好看的。
我居然还点点头。
现在我知道了。
21世纪的导演,想要毁掉一部电影,可以有N种方法。
下面一一列举:方法1:床戏。
该片起码有三处以上情节可以很自然的插入床戏,爱好插床戏似乎是21世纪电影的特征,如果连《赤壁》都能插一点床戏进去,本部电影起码可以插入六个以上的床戏。
床戏虽然常常和主题气氛完全不搭而且还浪费时间,但是作为吸引观众的重要筹码居然完全抛弃,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WHATEVER,大家看电影不就是为了床戏么?方法2:大场面。
21世纪的电影,没有大片型的大场面渲染,你都不好意思说这个是电影。
一开始的射击比赛,居然只有那么几个人,简直是是过家家。
一开始就应该有英国管家一样西装男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然后用直升机拍一个全景,最后是主角出场,配音可以用《杀死比尔》或者《加勒比海盗》。
大场面虽然也很浪费时间而且费钱,但是这年头没有大场面的电影还叫电影啊??
方法三:美型。
张国荣帅我承认,但是这里就不帅了。
那个小平头配合那件俗大衣虽然很有诡异的气氛——不过,这还叫张国荣么?
这年头看电影谁还看角色看气氛啊?
不都是看脸看身材么?
你看《警察故事2》里面的吴彦祖和谢霆锋多帅啊?
根本不像是出来打架的,简直是出来走秀的。
这样的电影才养眼啊!
这样的才叫电影啊!!!
你看看人家黄晓明,演戏都不用眼,摆一张脸就可以了!
女主角我就更不用说了,衣服居然还穿那么多。
方法四:角度。
这个其实是补充上面的,本剧里面很多角度都很有意思,比如张国荣的眼睛,还有张国荣一个人的时候,整个头靠在屏幕左边,屏幕右边是剪辑上去的静物。
这个布局对衬托人物心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BUT……谁TMD想看人物心理啊!
我是来看脸的!!!!
都给我用三分构图去!
死板归死板!
好看!
方法五:广告。
整部电影下来,你告诉你看到了多少美好的物品?
有没有苹果电脑?
有没有帅气跑车?
有没有气场风衣?
有没有锃亮皮鞋?
有没有性感丝袜?
有没有俏皮小帽?
有没有星巴克?
有没有大商场?
(电影里的商场简直是超市)有没有夜景全景?
有没有海风呼啸?
有没有高大别墅?
有没有精装小房?
都没有!
一点美感都没有,还看个P啊!
我们看电影,不就是为了YY么。
我们要一个美好的世界啊!!!
方法六:亮点。
亮点是包括:搞笑,血腥,惊悚,或者感人渲染这四个之一。
一部电影,若没有其中一只的元素,简直不可以称之为电影。
你看看人家《人在囧途》,明明不好笑还拼命搞,这才叫搞电影啊!
张国荣每次出场为什么那么平淡,为什么不从黑暗的地方突然露张脸然后冲出来,你别TMD跟我讲故事氛围人物性格,你搞这么淡定还叫什么电影啊!
枪击这么刺激的事情,为什么不特写?
血肉飞溅的时候干么转移镜头?
最后苗警察脱离安全期的时候,你干么就这么快就结束了????
你起码要弄个背景音乐然后老婆冲进去,两个人抱在一起哭还说要说一些“我以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的废话,这样能骗眼泪啊!!!!
以上暂时列举六点,希望罗志良同学回去好好观摩学习。
看看我们21世纪的导演,是怎么拍电影的。
==============================TNND,我写完这篇再去看《枪王之王》,怎么觉得那六点都被我说中了。
床戏替换为三角恋情和性暗示言语。
几年前写的了,也发上来吧……============================================说过要把看过的他的每一部都写下来的。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部片子,但这不影响我对里面张国荣让人叹为观止的演技的佩服。
我记得有人说过,好的演员懂得用眼睛来演戏,若拿中国的举例的话,梁朝伟算一个,然后,除了张国荣暂时不作二人想。
记得很久前的一个访问,95年前后,张国荣被问及如今最想尝试的角色,他笑笑说,变态杀手。
你怎么将他同这种角色联系起来?
确实,他演过太过不同类型的人物——书生,名伶,警察,无赖,落魄的小人物……他生活中时常笑的没心没肺,私生活低调到极致,然后一出手就是震撼四座的惊艳。
你觉得他有太多不同的侧面,但在看《枪王》之前,你如何能想象那样的他?
但是,看完之后,又有人说了,啊,这就是他啊,这肯定是他真实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你看,真正人戏不分的,究竟是谁?
说来还是那人太造孽,每一部戏都演得入木三分再无人可模仿,演员疯魔容易,带着观众们一起疯魔就太不应该了,所以,总结的话还是,都是张国荣你不对,谁让你演的这么好,而且屡教不改,所以专家们从来都不会考虑给你一个肯定,本色出演嘛,为毛要拿最佳男演员?
是吧?
走题了。
时隔6年之后第二次看《枪王》,看完依旧不喜欢,说不出具体原因,就喜好来说我对这种题材的片子是充满热爱的,此片的故事虽不说有多么完美也可以打上个七八分,但,就是喜欢不起来。
上网查相关评论,却发现喜好者不少,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高呼——啊,彭亦行(Rick),请你射向警察的子弹狠一些,再狠一些!
摊手,所以说那男子天生就该被人狠狠妒忌,你何苦演一个变态反派都演到所有人为你振臂欢呼然后开始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
张国荣为演此片花了大量时间磨练枪技,练到最后教他的射击教练都赞叹不已说他对此极有天分——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
哦对,前两日重温的霸王别姬,里面教他京剧的梨园名家也是如此评价他。
嗯…顺着某些颁奖评委会专家的“本色出演”意见那岂不是虞姬其实是个变态杀人狂?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恶搞的。
说回影片,《枪王》的片头,张国荣饰演的Rick十足帅气——干净利落的短发,锋利的眼神,准确到位的动作,几分钟就勾画出一个冷静又酷酷的射击高手形象。
然后,从哪里开始变化了呢?
他给某大款改枪,大款试枪,打纸靶嫌不过瘾于是叫人换了死鸡来,子弹颗颗打过去,白肉横飞,站在身后的Rick面无表情地看着,渐渐,眼神变调,微微晃动,已然动了心。
接着,剧情发展,他第一次开枪杀了人,之后去看心理医生,出来等电梯,他转过头对女朋友说:“我知道我杀了人,但是我很开心……真的。
”话至此,他眼神定住,嘴角扬起一抹笑容,我在屏幕后面不寒而栗。
后面的戏,大部分时间Rick都处于非正常状态,像是被逼到绝境的秃鹰。
女朋友被捕,警察的步步紧逼,杀人于他,已不仅是乐趣,而变成了发泄仇恨的途径,他开始丧心病狂,开枪专往身上打,一枪不够,再来第二枪,第三枪,非要给对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倒在地上决死挣扎的人,脸部肌肉不曾动过半分,眼神里却已经透出了残忍和嘲讽。
几场闪回,独自一人的Rick对着镜子举枪,喑哑着嗓子自言自语:“Are you ready ? Yes !
”他扬起冷笑,继而皱眉,然后崩溃,拼命地砸东西,倒在地上抽搐哭泣,嘶哑着嚎叫。
触目惊心。
化妆师下了很大的功夫给张国荣抹上黑眼圈,弄乱了头发,灯光师打下了阴影,摄影师调好了角度,然后你看他是怎么变成一个濒临崩溃的人,颤抖的身体蜷缩的四肢,那淹没了整个镜头的痛苦和绝望——当然,你是知道,那干涸的眼睛是作不出来的,那眼睛里的血丝是画不出来的,好多人跟我一样,看着那样的他手脚冰凉,一时间神思恍惚,想到太多的事情。
我知道这又中了他的圈套,那男子若知道了必会躺在沙发上笑的得瑟,然后摇着头说你呀真是傻,那只是演戏罢了。
确实,当所有人都在用之后的事情来揣测他当时的心境,然后演变出一系列的意淫和叹气,他们便看不到事实其实是在枪王杀青后不久,那张姓男子便蹦蹦跳跳地去开了好几场“拉阔”演唱会然后笑的依旧没心没肺像个猴精,那片子对他来说真的就是一部片子罢了,就像以往的那么多部一样。
是我们太自作多情。
老戏骨黄秋生当年看完《枪王》后摇头感慨,Leslie真是演的太好了。
然而让我遗憾的却仍是同一件事情——他演的太好了,以至于衬得其他演员都黯然无光索然无味,而故事本身又不足以饱满的配得上他的演技,所以看完之后,总觉得有一股劲憋在心里,没有呼出去。
高手过招才会精彩,但放眼整个香港或者整个中国,能够压得住张国荣或者和他旗鼓相当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回顾他往年的一系列作品,若不是影片本身足够的出彩,那就是为他选了很好的搭档。
搭档好的片子比如《胭脂扣》里的梅艳芳,《英雄本色》里的周润发,《春光乍泄》里的梁朝伟,影片好的比如《霸王别姬》,比如《倩女幽魂》,比如《阿飞正传》。
而《枪王》两者都缺,张国荣的出彩就难免有一股“独孤求败”的寂寥,虽然这样说难免招人非议,但《枪王》里的演员和他,差的等级太多,着实无法对手。
整部片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第一次看见那样的张国荣,目光紧紧地盯着前方,然后像是变异的怪物,透出彻骨的寒光来,接着,眼神微微闪烁,漾起几许笑意,却又瞬间被这寒光浸染成了杀气——那是双十足扭曲又残忍的眼睛,根本无法直视。
他沉默寡言,语调都没有升降,但他微微侧头看向女朋友问:你不觉得我有些自闭吗?
却又是可怕的天真和坦然,如此复杂的对立面都在这个男人身上得到统一,于是看的人恍然点头,哦,没错了,这才是天才型的变态杀手,嗯,就应该是这样的。
《枪王》,2000年的片子,不知什么原因,那年他甚至没有被金像奖提名,但金像奖依旧邀请他出席了,并且还是作为颁发“最佳男演员”的嘉宾,然后他依旧去了—— 一如十几年前某次访问上面黄沾笑谈的那样,Leslie真是好有体育精神。
那晚他穿一身白西服,玉树临风地站在台上,带着淡淡笑容说了他有生以来在颁奖礼上最长的一番话,从他很小那时候说起,从有九条命的猫说起,他谈及好多部以往的作品,并真挚地感谢香港以及香港金像奖的所有评委,底下的观众和出名不出名的嘉宾都看着他,全场安静无声。
然后,他开心地宣布影帝是梁朝伟,并亲自走下台扶住因为喝酒而醉晕晕的伟仔,将他拉到领奖台,和他拥抱亲吻。
那是他最后一次站在那个舞台上,香港人从此再没有这份福气。
片子讲述的似乎是一个变态杀人狂和一堆英勇警员对崩的故事,当然变态杀人狂是主流话语权掌握者的,而英勇也是属于主流话语者的。
一切其实可以不用避免,只要那个警员大哥不在张国荣比赛的时候站在他后面,或者那个警察boss在看到自己的兄弟要开枪到处乱蹦之前给他手上两枪,世界就不同了。
无数个小康家庭就会延续下去,阿力会结婚,会改装抢一辈子,安安静静的一辈子。
但是一切都发生了。
张国荣是一名枪手,而那个警察大哥也是个枪手,当一个枪手带着杀气的看着另一个枪手的时候,是有感应的。
结尾处那个胖子警察被张国荣反身打死就是这个道理。
OK,那么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这一点的。
于是电影就奇妙了。
一个杀气腾腾的大叔带着枪站在你的身后,花一秒钟判断下这没错吧。。
但是这一秒中放在分秒必争的比赛中就悲剧了。
但是这里有的去说吗?
没有。。
输了怎么办?
只能自己认倒霉。
凭什么?
因为他们是警察,因为他们代表着政府,因为他们有着主流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是特权阶级。
特权这个词好不和谐,但是现在特权比18年前只是更夸张了而已。
公平?
什么是公平。。。
用自己抢,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场地里。
OK 公平了。。。
但是真的公平吗?
就好像如今人们家里有点钱了买了个本田什么的,于是特权阶级们就可以去买法拉利 奥迪A6了。
就好像如此人们不为吃肉发愁了,于是特权阶级就可以去美国 去加拿大吃绿色蔬菜了。
就好像。。。
比比皆是。
反抗的人 对于特权阶级的存在是个隐患 于是他们成为了罪人,嫌疑犯。
而对于那些不敢反抗的人,反抗者也是他们的隐患,因为他们都幻想着成为特权的一部分。
通过自己的努力。
就好比现在的公务员。
最后的结尾当然是反抗者一无所有,特权的维护者成功脱险。
但是在矛盾在不断被揭露的今天,明天谁有是反抗者 又有谁知呢?
几点感想1、仍是感叹,张国荣!
“我想演一个变态杀手”。
早在93接受采访时 张国荣就这么说,2000年他兑现了。
93年他还是虞姬、是卓一航、再之前他饰宁采臣、旭仔,那个时候他想“变态”?
想“杀手”?
我不信他早有计划,但我想他早有准备。
2、 “Rick第一次打死了活生生的人,却觉得异常开心。
随后开始不断杀人,寻求快感,无法自制。
”—— 这是典型的变态心理,难于被认同,所以该片必定小众。
3、也许并不是所有精神失常的人都需要一个儿时受虐待或情感挫折之类的理由。
所以导演?
你为什么要Rick变成这样?
4、对于《枪王》,我个人觉得余sir和歌莲演绎的都是不错的。
陈法蓉夫妇的确是不在状态,本是“双雄对决”却变成“一头独大”,令人遗憾,对比是残酷的,同样,没有对手的表演是孤独的,不平衡的阵容是不可能被认可的。
5、《枪王》,我试过一次连看2遍,第二天再听一遍旁白。
之后反反复复的看,不知道有几遍了。
难以想象。
我知道,我对枪王的喜欢完全带有感情色彩,我时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喜欢一部电影,还是喜欢一个演员?
影片一开始性格内敛但不失阳光成熟的rick是我非常喜欢的那类型男人:当他以一种疼爱的语气对女友说“都惊咖”!
只这一句,我想不管谁再演这角色,都不会把这句说得这么有味道。
即使人戏是要分开,但在这个时候,张和rick还是重合在一起了。
之后他阴郁的眼神、稀疏的眉发、消瘦的面颊、萎缩的身体、松垮的风衣,外表神态尽情的“老”“弱”“残”,但是射击、杀人的样子man的一塌糊涂。
我总是会不由的想,他是gay的嘛,竟然比男人还男人。
这其实是偏见,我想,金马奖评《春光》的评委应该和我一样讨厌偏见的,但偏见有时就像粘在裤子上的口香糖一样撕扯不掉。
Rick的魅力来自他的病态,女性向来不拒绝病态的男人,男人的“痴”、“癫”、“狂”总能迷惑人心。
讲真啊,我喜欢看他在枪会杀人的那段,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没当人是蜂窝煤,从容的修理了那帮被丑化的“狗仔”,大快人心。
6、导演的问题在哪?
很多人都评价,整部片子只感觉是张国荣一个人的演技大赏,除了他没有什么值得看,所有其他主角配角被完全淹没。
我觉的这就是导演的问题所在,我有时甚至想,他是不是太欣赏张国荣了,欣赏到有些失控的地步。
剧中的角色性格和人物设置都明显的让人们更偏爱rick,为什么会这样?
我不知不觉联想到《春光乍泄》的何宝荣,他是一个不讨好的角色,但在观众眼里却是可爱的、可怜的,墨镜王在此时果断的掐死了何宝荣,添上了一个张震,索性整部片子没有离题太远,但实际也是有些out of balance。
你可以说那是因为张国荣的档期问题临时变更剧本,我反而奢想要是《春光》全是黎耀辉、何宝荣的二人故事,那会是怎样的场面?
《枪王》的导演失去了自主观念,没有完全驾驭整部片的的基调与主题,加上实力悬殊的角色认定,我想这是最终的遗憾。
找像张国荣这种一代宗师级的演员演大反派其实很冒险,很容易让反派把电影带着走,最后可能留下诲淫诲盗的名声。
就像找赵本山演高渐离,演得再郑重其事也会让观众大笑不止,尽管荣少浑身是戏,把变态枪手刻画得入骨三分,但他眼神的力量实在太强大太有蛊惑力,观众的思路全跟着走上岔道,只盼望荣少射向警察的子弹狠一些,再狠一些。
《枪王》不同于《英雄本色》那种黑帮片,作为一部警匪片,至少要有一个警察能压得住大反派,即使不压住也至少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人物,就像《喋血双雄》。
显然,方中信在气势上根本不是荣少的对手,其实能跟荣少当一回对手的香港还真找不出几个,所以他只能绝望地用枪指着自己的头。
我看完这个电影是在午夜,午夜过后是愚人节,正是荣少忌辰。
在2000年的《枪王》里,荣少的精神问题似乎已经初见端倪。
前面比较糟 后面刻画还行
哥哥演技真贊,但是劇情不吸引人。
也就一普通警匪片,也拔不了多高的境界,而且毫无尔冬升的气息在里面,不过是当年港片旺盛期尾的遗迹。当然哥哥的表演是很中规中矩的,帅、酷、冷中的温情,其实都不用演的。
看到更多的“他控制唔到他自己”,而誘因和走投無路太蒼白無力。情緒上沒有能抓住我,即使哥哥的表現已經很到位
我只是不喜欢这一类的故事,更何况我以为这部电影对于哥哥的死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人太入戏。。再者,故事的前半段处理稍显单薄,如果将其异化的原因再深入些应该会好一些
很难看到一部续集比原片好看的片儿,但枪王之王确实就比这部赞多了。该片剧情乏味,节奏散漫,就一个人的演技也就救不了一部片呀,无聊至极!
又是看过开头没看过结尾。头晚刚看了一地方台财经节目在回忆哥哥,他的气质抑郁。黄卓玲不够靓翻,哪有姑娘三年不变发色的。手机没有普及的99年真让人捉急。陈法蓉老演态度和蔼但总觉得没诚意的警察之妻。陈望华这里和《枪王之王》里簡直不是一个人,箍牙还是整容了?
张国荣一人的表演
片子剧情太弱,感情戏也缺少深入,感觉很表面。看点仅仅集中在哥哥身上,Rick性格里的纠结和无助感,被那群人逼到走投无路时爆发出来的小宇宙。和某短评观点不同,我觉得《枪王之王》导演和编剧显然好于这部,只是哥哥这样的好演员已不复求!(黄卓玲好SB,导演为啥选她跟哥哥配戏?监制尔冬升
哎 哥哥接这个戏真的白瞎演技 就从剧本来讲枪王之王确实比这个好 硬要说两句好话大概就是挡不住的人格魅力吧
啊比枪王之王好看诶!
癫狂。港片的特性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的转折都刚猛到无以复加。上个镜头看心理医生,下个镜头几年后当杀手,第一单就各种爆头,以至于职业生涯马上结束。 双雄对峙就没想讲道理,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一对一。飞虎队,机关枪,从头到尾都是摆设。
一个人的主场秀,想不到3年后你就不在了。看一个人入魔杀警察,香港の警察总是一副拽样被制裁了吧!!枪从来就不是用来救人的,开枪不怕死觉悟是警察该有的。枪王之王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找对女人很重要。看看人家老婆保命的,才有续集你这女朋友就是死心塌地爱你也是坑!!!
不一样的哥哥,太会演了!!除了哥哥牛逼的演技,别的都一塌糊涂
哥哥个人秀,就打个酱油嘛,用得着这么多人一起?!
类型片,剧情就比较薄弱了,或者说剧情完全就是为人物服务的。天啊,哥哥的演技真的是,没谁了。三星的影片,五星的张国荣。
想不到竟是如此傻更更的劇情 導演可謂處心積慮營造緊張氣氛(可是他為何只會單一化地使用急促呼吸 如果去掉聲音單靠畫面絲毫不能感受到) 其他演員的演技真是平庸透頂 放別的戲里還不打緊 你跟個鑽石級的湊在一起就簡直沒法看了...通篇就是講氣急敗壞的警察們怎麼把一個精神病人逼上絕路.可悲
一个张国荣撑起一部戏(并没有,撑起的只是评分吧)。
一个人的电影,结尾不够带劲。
其实我觉得《枪王之王》导演和编剧显然好于这部,只是哥哥这样的好演员已不复求。这部片子剧情太弱,感情戏也缺少深入,感觉很表面。看点仅仅集中在哥哥身上,Rick性格里的纠结和无助感,倒是被刻画的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