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段过早的秋意时光后,炎热回归。
九月恢复到了原本应有的样子。
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九月是夏季的谢幕。
暑热仍是主角,只是不再凶猛。
三天前,看了日剧《西瓜》的最后一集。
一部以夏天为背景的剧,很适合在这个时候做个“了结”。
对于这部剧之前一无所知,只是在社交平台上被人反复提及。
都是“再次回味”、“适合夏天”等褒奖的字眼,于是下定决心细细欣赏。
这部剧于我而言最特别的,是它已有整好20年的历史。
于是光画面,就颇有年代感。
看剧之余,我不由得搜索20年前——这部剧刚上演的时候,我身处何地。
答案显而易见,我正在大学念书。
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恰好对应上剧中同样风华正茂的“她们”。
不免又稍觉感伤,因为她们,因为我,都不再青春。
剧中有一段颇有意味的桥段。
女主角基子(小林聪美饰)在车站附近,被突然出现的记者团团围住。
女记者举着话筒问她:“你20年后在干什么呢?
”基子一边支支吾吾,一边想象着20年后的自己在看着报纸。
报纸上的日期是“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她盘起头发,面带皱纹。
但这样的想象不能给她明朗的答案,于是她愣住了,一声不吭。
那群采访她的记者也“知难而退”,转身离开。
摘自日剧《西瓜》第9集
摘自日剧《西瓜》第9集 然而当下我正处于2023年9月,基子的想象如今成为了真实。
不知剧外的小林聪美能否在拍摄《西瓜》时,想象得到自己20年后现在的样子。
而我,回首20年前那个在大学正彷徨的自己,“他”能想象得出20年后我如今的样子吗?
当“他”知道答案之后,是欣喜,还是失落,甚至绝望呢?
忽略这20年中经历的风雨,如今的自己,孑然一身的自己,是本就悲观的20年前的“他”应该能预料到的。
但除此之外的一切,必定会让那时的“他”,惊异不已吧。
相信这种惊异不是慌乱,而是略带惊喜。
但任何的哪怕一点点的惊喜,必然有惊喜背后的艰辛。
我想20年后,如今的我与大学时的我最大的不同:一是深知时间的宝贵,因而不愿荒废地争分夺秒;二是不再像那时的自己,多愁善感地频频回顾过去。
现在很少回首往事,也不为未来过多焦虑,我更看重当下。
因为唯有当下,可以触摸,可以把握。
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水曜日)
1- 人是没有年龄差别的,只有追求自我和不追求的区别。
逃离控制,去做自己。
2-要学会原谅矛盾的自己,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没出息也是可以的。
3-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也会拥有意想不到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可能是现在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
4-寻找自己的才能,可是万一没有才能那又怎样呢?
即是没有才能,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那样也会有无数个宝贵的生活瞬间。
才能只是加分项,无论如何也可以很好地生活啊,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帮助其他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单纯的生活的美好随处可见,为什么非要用才能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5-用真诚之心交朋友。
不需要用华丽的语言,而是用实际行动。
6-如果想象自己20年后的生活,假如自己可以想象地来,未来的生活,和现在完全一样,也是简单的重复,做着相同的工作,那该怎么办?
你到底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要做什么事情?
可是,无论怎么想象以后,那都只是想象啊。
谁也无法预料到真的会发生什么事情。
20年后的生活和现在是一样的,都在过着为自己负起责任的生活,否则自己是不会满意的。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只要把握住—生活就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学会知足,开心地生活,那重复又怎样?
只要自己是满意的。
所以,还是内心的问题。
活在当下就好。
7-遗忘吧。
已经丢失和失去的东西,就应该忘记。
不然自己会非常痛苦。
“坟墓”的目的是告诉人们“请忘记吧”,而不是“我会记得的”。
跟过去好好告个别吧,不要执着于过去,应该选择放下、舍弃,而往前看。
8-人和人之间,只要把自己想传达的话传达给对方,对方就会感受到的。
9-那些被我们抛弃浪费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平凡日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替换的财富。
10-年龄不是束缚。
只要想,就什么也可以做到。
去勇敢去闯,去看外面的世界,都可以。
11-我们总是经历着,看似相同但是又完全不同的每一天。
12-生活永远都充满惊喜。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未来的惊喜是什么。
可能是以日本主妇为主要目标观众的缘故,日剧几乎都以女性为主角,且大多个性坚强,做事干脆利落,角色性格设置也较多类型,有守旧爱弹三味弦的婆婆,也有喜欢收集空头发票的职员,相比之下男的大多就一副窝囊、优柔寡断的模样,身形瘦俏完全不能给人安全感,更别提搞笑略带猥琐的中年大叔(不过我宁可选择这种)。
我看的日剧一般是工作类型如《工作狂人》等,有时也看家庭型婆媳关系《媳妇能使鬼推磨》、《桃园》等,不过最爱的还是那种无厘头如《时效警察》,还有最近的《西瓜》。
《西瓜》女性角色更是营造得栩栩如生。
开始时就觉得蛮好,虽然也是慢节奏但镜头看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要营造一种夏日慵懒气息的,不过我原本就喜欢那种座落在郊外的屋子,宽大的厨房和日式木地板和走廊,里头住的人看来也大多个性孤独和善良;小林聪美我没认出来,但片桐入、罇真佐子等一打照脸(这两人实在长得太有特点相信每个人都过目不忘吧),我立马从沙发上蹦起来,这不就是《海鸥食堂》嘛!
同样也是寻找自我的故事,不过基调要比《海》要快乐一点,尽管也谈到自我、人生道理、父女关系等问题(这些就忽略掉好了,我关注的完全不是这些)。
我只是每逢看着她们在餐桌上吃饭、聊天、看报纸的场景就觉得非常满足;画色情漫画的绊在阳台上晒太阳发呆,房东芝本把满满一框啤酒放进屋前小溪冰冻,阳光闪亮的照射在潺潺流水上;晚上围在炉子边吃火锅或是在厨房研究新菜式的镜头更是百看不厌,真是青春青春啊!
我也想要这么单纯的快乐。
今天看完了四月的计划剧之一《西瓜》,这部剧和美剧《老友记》的大框架差不多,都是叙述同一个屋檐下不同人微不足道的生活琐碎。
高超之处在于它摆脱了国产剧的正能量强行灌输,摒弃了美剧中的情爱纠葛藕断丝连,独树一帜地从四个性格迥异的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和抉择来引导观众思考,抛出人生蕴含的小哲理的方式又是那样温情自然、朴素真诚。
全剧10集下来,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可爱。
房东由加看起来是个初生的婴儿或永远长不大的少女,运气爆棚的她会和一根写着“再来一根”的雪糕赌气,会倔强地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会用心记录下每天的见闻写信告诉爸爸,会记得与教授的约定,会怕教授老无所依承诺以后好好照顾她,会因不舍教授的离开难过地掉泪。
在她的身上尽是最宝贵最温暖的单纯稚气,看到了某个阶段的自己投射出来的影子,也想到了一句话“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虽然我并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可能思维串错门了吧。
情色漫画家绊子,孤独脆弱敏感,终日活在姐姐的阴影里,生活拮据到每月只剩87日元也要买猫食,宁可拖欠房租也不愿接受家庭的救济,本可以靠迎合市场需求去作画赚钱却毅然坚持保留自己的风格做有节操的穷光蛋,此时那只整天蜷缩在角落里的猫纲吉内心OS一定是:愚蠢的人类!
没办法从过去解脱出来,却不放弃迈出第一步,小心翼翼地与周围人群、社会环境融合,想靠近偏又逃离,是个很美丽的人呢!
教授,像是这间屋子的大家长。
果然是“走过的路都比别人过的桥多,吃过的盐比别人吃饭还多”的人,能够劝慰指引屋子里的每个人,能够潇洒地该出手时就出手,能用拳打脚踢解决的事情绝不啰嗦半句,就算学生贿赂以死相逼求她给学分也不退让,活脱脱一个刚正不阿的生活智者。
到了她这个年纪,不是没害怕过有一天会垂死路边,残骸无人收拾。
在亲密老友去世后,也曾想按照约定的日子追随而去。
可是,死之前还有很多事没做啊。
后来,教授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豪迈地走了,她说,可不能在我风华正茂的时候踉跄呵,一定要振作下去。
呆萌的暖男小哥老被发好人卡,却始终在坚持做着万事随心的事情,不允许人生字典里出现“后悔”二字,可笑又洒脱。
唠叨的“妻管严”大叔代表了那些婚后心灵孤独,渴望有人倾听的人。
他常常在泥舟酒吧出没,和一群老男人喝酒当着冷面神泥舟妈妈的面自言自语,也会在Happiness出租屋逗留,没人理他时又落寞地不告而别。
人到中年,激情褪去,万一遇到真爱怎么办,他果断开启恋爱模式,触电的感觉不可思议,连整容这种对他而言比较奇怪的事情都去做了,的确是越活越精神的一类人!
还有遗落的一个重要人物——早川,开篇我是想不通编剧为何把她编排为第一女主。
现在回想大体框架,每个人都实现了成长蜕变,只有这个像蜗牛像乌龟一样缓慢踩着小碎步、进化速度严重拉低了日本GDP的34岁未婚彷徨女职员改造得最彻底。
一切如开头没有任何改变,一切如最后又有了质的飞越,她的标签是“选择”。
和拿走银行3亿日元四处逃脱警察追捕的好友马场相比,怯懦的她明明觉醒要改变,明明想要抓住属于自己的人生,活出马场那样的精彩,却一次次在矛盾纠结中踟蹰不前。
习惯了被银行上司同事怠慢,就像那个放在柜子里腐烂发臭的西瓜。
埋葬西瓜为它立碑的那刻,是想要安心地跟不喜欢的自己道别吧。
马场用3亿日元,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商务舱体验和“买买买”欲望,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最后还是感叹“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早川她不一样,尽管想脱掉制服摆脱父母和工作,过上马场正在经历的生活,勇气不足的她只会在安逸的日子里挣扎拷问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已经30多岁了改变会不会为时已晚”“我也是可以改变的吧”“20年后的我会怎么样”类似这样盘丝洞结构的多维想法会时不时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小时候约定存钱的朋友已是赫赫有名的画家,而自己还在死心眼地存满了一大玻璃缸,决心花光这些年的积蓄时才醒悟是自己一直拘泥于数字,只是想要数字“大家都是这样,内在不管什么都可以,只看数字。
因为今天没有坐的士,省了660日元,电梯堵塞浪费了5分钟什么的,都是说些数字方面的事情,体重下降了3公斤非常开心,为了买到自己心爱的宝贝花了两个小时排队,这都什么什么呀?
什么赚了赔了,都是数字!
这个世界,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用数字来判断的”。
装病请假和警察抱怨自己工作无聊,没有存在的价值,秒速化身职业咨询师的警察补刀真正无趣的是她这个四平八稳,任谁看来都会认为是银行职员的人。
我多想告诉她,在中国知乎网站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贡献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回答。
去幻想20年后的自己,早川陷入了恐慌,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渴望像马场那样潇洒地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寻找苟且生活外的诗和远方吧。
可是那样真的会解决事情,放下的烂摊子会自动复原吗?
教授告诉她“如果过的不是自己负责任的生活,是不可能过使自己满意的人生的”。
即使妈妈癌症见好,出院恳求她搬回家住,她仍然坚定地拒绝父母的庇荫。
这个时候我欣慰于她终于知道承担自己人生的分量了,妈妈对她的支持,那份写着“独立纪念日”几个字的赠送礼物足以表达一切。
所以当马场把机票和购物清单摆在她面前,让她做出最终选择时,她的脑海自动播放的都是平日朴实生活里大家相处的细节,刷碗解环看报……这些小确幸远比梦想的“商务舱”来得更加真实。
能够看见这些平凡,坦然接纳自己,拥有好的生活态度,以后的人生会差到哪里去呢?
画面定格在她和马场对话的那个片段“虽然是相似的一天,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一天”,我就知道她的希望来了!
对于一个已经领悟生活奥义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再向前一步。
最终回,Happiness屋前纸片风铃依旧摇摆,屋外向日葵饱满绽放,天空格外澄碧,被教授弄坏的木板也重新补上,招租的广告贴出,流浪的猫归来。
透过绊子和早川的眼,结局也写好:后来,地里长出了西瓜,心里种下了太阳。
看短评高赞说,如果一生只看一部日剧的话,《西瓜》是首选。
这部世纪之初就曾播出的日剧,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一直到如今还被人们在夏日想起。
故事设定有点《老友记》的影子,讲述了四个都市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生活里发生的点滴事情。
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里面,却饱含生活的智慧和哲理,整个故事显得温情脉脉、朴素却又直指人心。
小林聪美扮演的早川纪子是个规规矩矩的单身OL,30多岁依然与妈妈同住,十几年如一日在一家公司供职,勤勤恳恳,只有午餐休息时,会与同事马场调侃下领导,抱怨老气的工作制服。
因为同事马场挪用巨额公款一事,纪子突然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决定从妈妈那里搬出来,住进了happiness三茶,也迈出了寻找自我的第一步。
由加是happiness三茶的年轻女房东,负责大家的一日三餐。
生活里的她,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小女孩一样单纯,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口吃到讲不出话,吃到中奖的冰棒会赌气似地一直兑奖,直到把运气用光。
看似神经大条却会记得小时候对教授作出的承诺,也会特别用心地把每日见闻写给远在国外的爸爸。
在她身上,有成年人难得的稚气和童真,可贵的是,这份天真并非滋生于被过分保护的温床,而是在看到真实生活后选择了一种轻松的方式以应对。
情色漫画家绊子,来到这个家是为了走出姐姐离家的阴影,不顾一切地离开了原本富足的家庭,靠画漫画自力更生。
虽然经常要为钱而发愁,却有自己的气节,不愿意迎合市场画出品质低劣的作品。
落魄时兜里只剩87块,却不忘给猫咪买粮食。
有时候也会为了编辑的一通电话而泄气,生出放弃漫画的念头,却因为没办法融入社会不得不再次回到画桌前。
教授呢,像是一个开明的家长,总能够宽慰屋子里的每个人,也是正义感的化身,黑白分明,从不为违背自己底线的原则妥协。
学生以死相逼乞求能够通过考试,她丝毫不为所动,路上看到有人刁难卖宠物的小贩,立刻上前拔刀相助,暴力解决也在所不惜。
看到纪子因为得知绊子从不存钱而感到惊讶时,一语道出她心中所想“你刚刚在想,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吧”,随即补充“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会有的,从不储蓄,只剩87块的人也是会有的。
”也会在纪子陷入困惑时及时提醒“如果过的不是自己负责任的生活,是不可能过使自己满意的人生的。
”俨然是一副生活智者的模样。
就在这样简单的生活里,大家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小小趣味。
绊子总在游泳池换水的时候去待上一个下午,看着池子里的水一点点被放掉,工作人员仔细擦过泳池后,再将干净的水再次注满,就会觉得非常满足与惬意。
纪子下决心要花掉存满了一整盒百元硬币储蓄罐里的钱,从此不再拘泥于数字。
在为大家买了一台能够带来凉风的空调时,终于发现原来别人感到开心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开心。
而由加呢,光是捏个塑料泡沫,都能高兴一个下午。
教授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对着院子里被人画出心形的地面,射上一只丘比特之箭。
看着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常常被这些微小的事情牵动着情绪的时候,虽然表演有时候有漫画式的夸张和不切实际,但依然能够产生共鸣。
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大部分时候不也是被这些简单而琐碎的事情所围绕吗?
早上八点的闹钟、被枕头压弯的头发、窝成一团的被子、空荡荡的冰箱、残留有酒渍的酒杯、雨天沾上泥巴的裤脚。
生活游走在这些细枝末节间,捕捉到这些细节,就捕捉到了生活最确切的温度。
由加在给爸爸的信中曾写到“去世的人和活着的人混杂的晚上,我们吃的饭团就好像并非来自这个世界那般好吃。
吃到不能吃为止我们都睡熟了,如果宇宙人看见这天晚上的我们,他们肯定一眼就能明白活着的幸福是怎么回事。
或许只有远离幸福的人才能看到活着的人的幸福,身处幸福中的人却无法意识到。
”也许正如由加所言,大部分时候,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我们内心汲汲渴求的东西也许也并非如我们想象般那样难以企及。
仅仅因为吃到好吃的饭团就会感到满足与快乐,外星人看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幸福唾手可得吧,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无法开心起来,这也许是他们怎么想也弄不懂的事情。
无论是吃到好吃的饭团、被晚风吹走一天疲惫还是坐下来分享一只西瓜,谈论各自生活里的小事,剧中的人物都在生活中发觉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这些完全称不上完美或成功的人,在各自的生活里都有不足向外人道的困境,但也有从微小的事情里感受快乐的能力,在种种小事里领悟到生活的智慧。
也许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剧情看似平淡无奇的电视剧,才会被抹上一层温暖而真挚的色彩。
《西瓜》每一集里,其实都在讲述不同的主题,关于寻找自我、金钱观、人生的多重可能、爱等等,但我觉得,有一个主题是它从始至终一直在重复着的。
那就是,快乐和幸福并不是非常奢侈和难以企及的,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地方,也能感受得到。
想到这点,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自有其公平之处,我们被赋予了眼耳鼻舌,只消动用任何其中一种感官,就可能享有愉悦的感受。
电视剧开场的时候,纪子与双胞胎相遇,双胞胎妹妹告诉她地球将在1999年毁灭,他们眼前所见之物,向日葵、刻有碑文的石头、铺满石子的小路,甚至连happiness三茶里传出的咖喱香味,到时候统统都会消失殆尽。
1999年过去了,地球依然纹丝不动,地球上的人还在过着跟以往差不多的日子。
时而快乐、时而悲伤。
happiness三茶租客也换了一批又一批,直到最后,从来没有离开过的教授也在晴空万里的日子出发去旅行了。
由加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感到不可思议的星球上,就连那颗无意种下的西瓜种子也在夏末时结出了果实。
平淡而普通的生活依然在继续着,虽然普通,但也请千万不要小瞧这普通生活。
--此文写于2017年,6年多过去了,好多人与事经过了我,我也在时间的河流中不断涤荡一颗柔软的心
【一集】基子吃金枪鱼时的样子突然就让我鼻头一酸,那样坚决的表情,内心挣扎了努力了深沉的悲伤呼的一下好真实。
【二集】基子喜欢吃薄脆饼的时候CHUCHU的吸着,因为怕有碎屑掉下来,这样的动作很萌啊。
明明知道蜡烛太多蛋糕很小但还是会插的满满的再努力吹灭。
从与妻子吵嘴到让妻子原谅自己,这一切都有着它必经的步骤,虽然听起来有点麻烦,但因为爱所以才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不敢回家的男人,看着女儿的照片说着“对不起”的男人,其实只是缺乏一点点决心而已。
或许回到家还是要被絮絮叨叨,但若没有了那些絮叨又怎能被称为家呢。
【三集】关键词大概是终了。
买冰棍总是会再中一根,越是想要终了越是中奖。
基子从小攒的存钱罐已是满满的,从前相约的朋友已经消失,而自己又应该怎样砸开存钱罐迈出新的一步。
绊子为之努力的工作如今终于有了收获,收到了第一封读者来信,虽然来自于暗恋她的小男生。
教授的朋友要去世了,但是凡事有开始即有结束。
【四集】人们总是对一开始就知道真实面目的人,没什么兴趣。
对看不清的东西,却会一直盯着看。
但毛巾里面却也有可能包着点什么呀。
相信自己的个性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吧。
如果可以迷恋上上什么,能让自己明天、后天继续好好生活下去的事物,变成这样就可以感到幸福的人就好了。
【五集】 有谁在为了谁奔跑着,这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一点点爱。
【八集】谁也不能代替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承担着走下去。
我昨天做了一个梦,从火星上看地球的一个梦,从火星的星空上面看那个蓝蓝的星球,给人非常寂寞的感觉。
什么都没有的痛苦的感觉,仅仅孤零零的一个人,今天也缓缓转动着,但是人类也必须生活下去。
教授说不管什么事只要有毅力,活着都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我梦中的地球,是个非常寂寞美丽的星球。
【九集】如果过的不是自己负起责任去生活的话,是不可能过自己满意的人生的。
【十集】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事情。
总有新人搬进来,有人搬出去,北斗七星随着时间的变化形状也会变得,星星的形状都会变化的话,在我们身上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住在不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感到不可思议的星球上,虽然是相似的一天,但却是完全不相同的一天。
非常的喜欢每次最后的片尾,温柔的小吉他响起,干净的小庭院,爽口的西瓜,明媚的夏天。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结束的那一天,但是结束也会觉得很开心,就想吃吃冰激凌终于吃到落空时放松的心情,“终于结束了”这样终于解放了的感觉。
但是,在这之前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她们都很平凡很普通,但是做的事情却有很多的哲理,简单的想法有着大大的含义。
那栋老房子它有些破旧,人不少有些吵闹,地板也不牢固,但是没关系,住在里面的人很爱它,爱它和它的生活。
能知道这样一部日剧,然后静下心来去看,真是太幸福了。
夏天就要看《西瓜》这样可口清甜又治愈人心的剧啊如果你看到“Happiness三茶”在招租,不要犹豫,一定要成为他们的房客,因为,那里的人都很好很好啊。
每一个房客都很喜欢,大学里面的教授优雅知性,喜欢读书的教授;厨艺很好有点蠢笨的小房东;和家里闹别扭的有钱小姐,靠画小黄漫画营生的手工一级棒的由加;大龄单身母亲粘人的工作稳定的银行职员基子;超搞笑又嘴碎整天不回家的间间田先生,以及象征着随性与自由基子唯一的好朋友携款潜逃的罪犯马场,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让人喜爱……喜欢她们琐碎的生活,喜欢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
讲独立与寻找自我,讲自由与职业,讲朋友爱人和亲人,讲失去离别与重逢,讲希望憧憬和未来,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在每一餐的餐桌上,倾注在每一处埋葬的土地上。
在平淡中向我们讲述人生的道理,在眼泪与欢笑中迎接早升暮落。
西瓜给人的感觉就是外表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心是丰富的果实,是可以一起分享的水果,也可以是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每餐。
正如我们每一个人存在这个星球上,需要个体独立的空间也会需要朋友家人的分享陪伴。
好治愈的剧,可以每年回顾一遍系列。
超适合夏天看的日剧。
夏季烈烈日头的时候,就是适合与朋友们在一起啊。
就是在一起就好。
【西瓜】这个水果好像向来就不是孤寂的水果,很常常被用来分享,不管怎么吃,总有一部分是拿来给亲近人的。
照着自己想的方式去活,自我,但是不自私。
偶尔损害到对方的感受,大概也能被理解的。
要如何让缘分是缘分。
超适合夏天看的日剧。
夏季烈烈日头的时候,就是适合与朋友们在一起啊。
就是在一起就好。
【西瓜】这个水果好像向来就不是孤寂的水果,很常常被用来分享,不管怎么吃,总有一部分是拿来给亲近人的。
照着自己想的方式去活,自我,但是不自私。
偶尔损害到对方的感受,大概也能被理解的。
要如何让缘分是缘分。
美国拍群居的生活就是《Friends》,日本拍群居的生活就是《西瓜》。
日式的小温暖,人与人之间不会过于亲密,礼貌长存,但又互相关心。
要是我能写出一本这样氛围的小说该多好呀。
每一集都有好多经典的话。
最后小泉今日子说的那些,最幸福的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细节,说的多好呀。
向着光明奔跑过去的结局却是死亡,而活着的人却总以为生活是暗无天日。
矛盾呀。
“又开始了相似的一天啊”“虽然是相似的一天,但是是完全不同的一天呢”。
虽然不能每时每刻都记住这句话,但是,还是努力不要忘记吧。
毕竟,和你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接第二天的人,还是有很多很多呢。
PS:原来木星这么伟大呀。
真是辛苦你了。
PPS: 小泉姐姐在新剧 监狱的公主 里也叫马场!
好怀念啊!
感觉是西瓜里的马场在监狱里认识的朋友之后的故事呢!
最开始找这部片子是因为想看食物,在第一集差点看不下去,没想到后来这么美好。
日剧大都是这种风,温和,又时不时刺激你一下,积极励志。
整部片子没有俊男美女,看似平淡的一个个接在一起的小故事,让你欢喜让你担心,但都是情绪小起伏,并在每一集的结尾给一个小结局。
慢慢的好像你也变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也好像身边是这样的人,那种谦逊和善意。
你有独立的空间,互不打扰的生活,但却在各个方面关心你,指上好的方向。
住在三茶的人们,我之前不理解这种“公寓”是什么意思?
想来大概也就是房东和房客。
画面好多近景,窗台上的娃娃,门前的流水,大花,驶过的火车,西瓜,食物,小虫……耳闻蝉鸣蛙鸣,很夏天。
大家各种际遇不同,住在这里,一同分享早餐和晚餐,每个人都遇到不同的事,每个人都烦恼,走着自己不同的路。
部分戳到我的点:- “泥舟”的服务生各种不同含义的“请回去吧”。
- 早川基子那从小积累到大的存钱桶··· - 基子妈妈一副不放心的样子但是又随着女儿;两人一起吃饼干时吸着饼干屑;在医院时,浓妆艳抹的妈妈说起女儿学会第一句话就是“拜拜”,好没良心。
- 教授因为路见不平和路人打起来了···- 大叔在发现自己被骗钱做的双眼皮手术效果消失后对着镜子哭说“啊,我又变成中年大叔了。。。
”- 貌似很强悍的警察却因为自己最爱小娃娃的眼睛而失手让犯人溜走··…………想到就忍俊不禁又暖洋洋的画面,让我最后一集留了一段时间才舍得看完(笑)。
哎 是啊,每一天虽然相似,但都是完全不同的一天呢。
我们可是“居住在不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感到不可思议的星球”哇。
Happiness三茶(我去 我竟然没标这剧!!!
绝对的100分100分100分。
是我没有看懂么?
1.又见治愈夏天,几个女人同在屋檐下的烦恼和快乐。喜欢她们一起吃着饭读报纸,读完一版轮换还嬉闹吐槽。纪念日也一起庆祝,幸福三茶屋里都是生活的气息。2.好羡慕教授那一屋子的书籍好像可以在屋子里待到天荒地老。3.活着是需要毅力,常常也会害怕,害怕一成不变也害怕未来莫测。但自己选择的人生就要过上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对自己不负责也就无法过上满意的人生。看似相似又平常的一天,已经又是新的一天了,不一样的一天。
00年代这些中规中矩的日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很难想象这剧里的每一个角色是怎么在现实里长到这么大的。既想学漫画的风格特色,又一点也不好笑。人物无比脸谱化。
每个人都好古怪。友坂理惠好可爱
有的地方有点有趣,但可能这种琐碎生活的片子我一向不太能get。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姐妹住在一起,真的很好呢,房东妹妹也很好,穿搭也非常有活力。
没有说来话长好看
小林聪美的演技好像过分刻意,总觉得看过海鸥食堂后先入为主地不能喜欢上她饰演的这类角色。还是喜欢漫画家多一些
眼光太高,看生活剧现在觉得日剧格局太小。二十几?的房东坐在那按塑料泡沫按半天乐不可支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幼稚?闲?其实并没有这种人吧应该…不给单位就跳楼还真有,都大学了能不能成熟点。34岁没结婚而已,日本根本司空见惯谁会管你,但是最后一集还是很精华的。还是带3亿逃走的人比较有意思。
小清新,非常喜欢。
小日子,小人物,小人生。
寒假时候看了两集,我发现我对这种演出来的田园轻松闲适友情的东西已经爱不上了
只能说不愧是古早日剧,没看完,看不下去,唯一值得赞扬的就是全女公寓这个设定,其她全是雷
三番五次看不进去也是没得破
美好的很
啊,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平淡的剧,却近乎完美。这么说似乎有点奇怪,但这剧简直是拍出了我的人生观。基子和教授匆忙跑出去看热闹后,合穿一双鞋蹦着回家的夜晚,就是我想拥有的每一个夜晚。
聊胜于无小清新……
该剧是在2003年播出的,情节却完全不过时——其中四个年纪不同的女人住在一个有小院的大房子里,居家少女➕漫画家➕银行职员➕大学教授,她们的生活里有奇遇有不安有欢喜有失落。她们都是新时代独立女性。这部剧里,完全没有现在女性剧里套路的情爱吃醋大闹雌竞,有的只是女人们互相鼓励和扶持,这点实在太优秀了!稀少的男性角色沦为背景,女主角们都在提升自己和不断成长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虽然剧中偶尔略带日系的浮夸,但它新奇而妥帖的对生活滋味的刻画,很深入人心。我太喜欢这类“同一个屋檐下的无血缘亲友一起成长”题材的电视剧,我如发现宝藏一般发现了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不靠男性而活的精彩女性现代剧完全绝种,当我们这里“女人不讲爱情编不出来”电视剧铺天盖地时,这部简单温馨的美好日剧依旧绽放在遥远的角落里!
夏天似乎是适合发生故事的季节 恋爱 辞职 离家 每天都如此相似 却又发生着不同的小事 夏天结束 生活已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