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英格兰

This Is England,摇滚英格兰,这就是英国

主演:托马斯·图尔格斯,Andrew Shim,乔·哈特利,薇琪·麦克卢尔,斯蒂芬·格拉汉姆,乔治·纽顿,杰克·奥康奈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这就是英格兰》剧照

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2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3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4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5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6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3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4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5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6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7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8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19这就是英格兰 剧照 NO.20

《这就是英格兰》剧情介绍

这就是英格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关于英国“光头仔”群体的故事。1983年的英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12岁的叛逆少年沙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光头仔”,在同他们大打出手后沙恩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令沙恩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竟成为他日后最好的朋友甚至亲如一家人。他们一起,在一个灰色的年代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喜怒哀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拜托了,男主别过来从Lv2开始开外挂的前勇者候补过着悠哉异世界生活独自去逃欢普通人行为指南年轻马尼拉之死路的尽头推手爱丽丝犯罪心理:穿越国界第二季日之丸灵魂~幕后的英雄~第二幕笨蛋·测验·召唤兽续篇浪潮连环杀手夫人过界男女知更鸟不歌唱疯神重返20岁千世千寻·珏机甲神七真相大白不眠之夜梦响唐人街卖房子的女人的逆袭第四面墙下次,我会瞄准心脏荒野狂兽初吻相棒第19季寄生兽:灰色部队

《这就是英格兰》长篇影评

 1 ) this is who am i

下了7个半小时 终于下到了这就是英格兰,正好没人理我 就点开 继续一天的宅男时间其实没有想到这个片子会让我点开word能写些什么。

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写手 不想写出来的东西百分之90的人去喷 或者更是无人问津 在我的印象中 英格兰给我的东西 就是古老的岛 古老的大本钟 格子衬衫 马丁靴? 各个年代的英伦摇滚 一群嬉皮的自由主义者 英国的足球 亦或者成就了英国足球的足球流氓 各种工人党 以及成就了朋克的光头党 莎士比亚 凯尔特人的文化 科幻的魔戒 还有?

哈利波特?

巨石阵?

还有最吸引我的 英国腔 下这个片子 也纯粹是为了去听听不通人讲那酷的要命的英国腔当圣乔治的十字架旗子渐渐沉入海底时 我会想肖恩是种什么样子的心情 他或许还小 或许只是为了发扬父亲的精神 于是毫无顾虑的穿起马丁靴 格子衬衫 细细的背带 在手指深深的刻下十字的标志 跟随着康博和那些对他毫无意义的誓言 学会了辱骂土耳其人 他以为这样就能不再受嘲笑 不再有人提起父亲 提起战争 但是 当他看到米尔克满脸鲜血的倒在自己眼前 当他回到母亲的大手前 他又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呢?

其实 我们也许都是另一个肖恩 我们也曾经是这样一个所谓的爱国主义愤青 以为自己的力量足以颠覆社会定好的黑白 我们以为颓废就是一种革命 就是一种自由 可是 当我们如同康博一样遭遇自己心爱的姑娘拒绝 甚至连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都不收下的时候 当我们同肖恩一样因为朋友的分歧与其他朋友离开的时候 当我们拿到惨不忍睹的考卷时 我们誰又在想社会赋予我们的黑白是不是该颠覆 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样一部独立电影 会有这么沉重深刻的剧情 我也没想到电影会把我拉回到深深的回忆 我也想肖恩一样 做一些和别的孩子不同的事情 甚至为了南联盟的事情 上街游行 可是 在我现在还是很不成熟的现在 我真正觉得 政治 永远不是我们能左右了的 我们付出太多 也会像康博一样 只是叛逆 却不明白真正走的路的终点或许 把这部电影 献给我曾经的叛逆吧 我没有老去 却也成熟!

 2 ) 这就是英格兰

还以为这是表现SKINHEAD文化或者音乐的电影,让我惊讶的是剧情竟然如此深刻。

我唯一的感想是。

不管你选择怎样的生活,不要被任何势力所控制,不要参与任何运动,不要做政治的牺牲品。

 3 ) 用肉体做出的最简洁的判断

愤怒这种东西,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一旦被发了芽,它就会以异常惊人的速度快速疯长。

尽管很多时候它都是被扭曲的,是经不住推敲的;愤怒这种东西,一旦和粗糙的爱国主义扯上关系,无论是谁上了谁,那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干净的身子被糟蹋了。

尽管很多时候它们本身就不是清白的。

愤怒有时很装,爱国主义也同样好不到哪去。

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那些曾为之为呼喊过的口号,高举起过的拳头,甚至流过的血都不过是一场关于成长的热血进行曲。

在巨大的雕像和挡不住的时间之下,所有的人都是跑龙套的,如同十二岁的少年Shane。

对于Shane来说,如果说他对爱国主义有什么直接理解的话,那完全是因为他死去的父亲。

但是,他压根不知道在离英国那么远的南大西洋进行的那场没屁眼儿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才打起来的。

他在学校是一个经常被人捉弄的角色,因为他穿着大喇叭裤和死在马岛的老爸。

Shane虽然有一个家,但他还是深深地生活在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环境下。

这个时候,一群以Woody为首的Skinhead们收留了他。

他们无忧无虑,享受着音乐、啤酒和足球。

他们与世无争,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

友谊与自由的光芒迅速让Shane感到了温暖与归属。

他开始学着像他们一样剃光剃着头发,脚踏Dr.Martens靴子,穿着Ben Sherman的衣服。

然而加入Skinhead并不是Shane个体生命得到拯救的一个起点。

在这群Skinhead里,马上因为新成员Combo的到来而发生分裂。

是只在外表上做一个Skinhead,还是彻头彻尾地把Skinhead当作行动的武器,Shane必须做一个选择——是继续以游戏般的心态玩下去还是在爱国主义的召唤下用行动证明自己的Skinhead身份。

Combo这个人,是导演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

同样是Skinhead,Woody代表的是一群忠于自己生活方式,有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对社会而言也是叛逆的群体,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杀伤力。

而Combo却是和Woody等人完全不同的类型。

他不但贯彻着Skinhead的形式,更是把Skinhead的精神付诸于行动。

和Shane一样,他有着深深的被遗弃感。

他愤怒,他以爱国主义的名义身体力行着他的极端行为。

在影片的结尾,他拳拳到肉地击打着自己曾经的朋友,仅仅他的肤色是棕色的。

其实和Combo和Shane都是没有父亲的人,Shane是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父亲,而Combo则是整个英格兰的弃子,他认为他被全英格兰抛弃了。

他的极端行为完全是一个被社会抛弃之人歇斯底里的反应。

他是因为得不到而发怒,而发狂。

也正于此,Combo最终和他们分道扬镳。

Combo的命运既是个体的命运,也同样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在个人身上的投射。

但不管怎样,Shane终究会自己长大。

在年少的岁月经历过的种种,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不同的轨迹。

在成长的路上,对与错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明了。

像Shane一样,必须自己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过什么样的生活走什么样的路。

Woody和Combo甚至Shane的父亲都不重要,愤怒是不是真的,爱国主义是不是靠谱这些也都不重要,真正的觉醒总是在复杂遭遇发生的背后才显得弥足珍贵。

那个手指上的黑色十字架绝不仅仅是英格兰的全部,十二岁的Shane也仍然要有更远的路要走。

当你有足够宽阔的胸膛迎接英吉利海峡的狂风时,你就会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英格兰。

 4 ) 转帖一个影评

出处:http://rainnew.wordpress.com/2007/09/20/this-is-englandand-i-love-this-fucking-england/《This is England》拿了英国独立电影大奖和罗马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奖,其实拿奖的电影不一定好,因为电影是很私人的玩意,有人爱的要死,也有人骂的要死。

前段时间就发现一个爱《猛龙》爱的要死,骂《枪火》骂的要死的WONDER BOY!

其实关键是看看,电影所展示的文化气质是不是对你的胃口,比如,你亲爱的爸爸妈妈看到《渡江侦察记》还会激动的像孩子一样背台词,但是他们看到《变形金刚》就觉得很闹心。

正好,作为一个曾经当过2个月skinhead的准skinhead,这样一个讲述80年代日不落的skinhead文化的片子,正对我的胃口,还有那些标准的英式口语发音,简直就像是梓潼话(绵阳一个县的口音,相当有趣)一样悦耳好听!

据说,这片子在大英帝国上映的时候,满电影院的skinhead,然后就是一些5,60岁的老年人了,skinhead是他们老年人的时代,现在的年轻skinhead仅仅只是觉得酷而已罢了。

本片讲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英格兰的一群光头青年。

影片中由托马斯·图尔格斯饰演的男孩叫肖恩,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机智勇敢,他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失去了心爱的父亲。

同学在学校里无情地奚落他,但沙恩从光头仔牢固而温柔的友情中得到些许安慰。

尽管肖恩只有12岁,但这个团体让他成为其中一员。

可是,后来,光头青年分裂了,肖恩的爱国情节受到了现实的冲击,肖恩也在一系列的挫折当中成长了起来。

这好象是一个成长电影,也好象是一个反战电影(影片的背景是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役),但是,它更是一部skinhead文化电影,还是先介绍一下skinhead吧:skinhead源自英国,其外表通常是光头,穿小马褂和大马靴。

他们喜欢足球,音乐。

喝酒,聊天。

skinhead有自己的音乐,大多数 skinhead都有自己的乐队。

他们身上通常都有黑色的十字架纹身。

他们的行为准则就是直率,真性情。

不同于朋克的愤世嫉俗和冷漠。

skinhead们通常都很活泼和理性。

但他们也有分支。

一种就是单纯的skinhead,乐天潇洒,喜欢结交朋友,对政治漠不关心。

另外一种就是过度本土化,从而导致他们非有右翼,排外,种族歧视。。

这类skinhead被称作sharp skin或者NAZI。

skinhead的文化流传相当广泛。

现在俄罗斯有很多新NAZI就是光头党发展过来的。

片中的skinhead也是这样的两派,开始接纳肖恩的伍迪是一个标准的逍遥派,整天跟朋友混在一起,乐天潇洒,直率,够哥们,后来跟伍迪分裂的康博就是一个标准的右翼,排外的光头党,极度种族歧视,痛恨政府的战争,一出场就侮辱了黑人哥们米奇,到最后,暴打米奇,相当的暴力。

但是,康博又不是一个纯正意义上的种族歧视者,他暴打米奇也仅仅出于对他人幸福的嫉妒,战争是借口,圣乔治十字章也是借口,以爱国之名,大家各取所需。

本片既然走本土路线,其风格一定要诚实。

本土片就使要真实再现本地的风情。

电影的取景,服饰,都可谓充满英伦的风情,导演熟练的运用蒙太奇手法,用不同的画面快速剪接了英国最具代表的景色的情节。

其中包括风景,新闻画面等等。

影片中的重要过渡点都用这种手法衔接,可谓非常精巧。

片头就是一长串 1983年的英国新闻画面。

与阿根廷开战,戴安娜结婚,铁娘子撒切尔铁腕镇压罢工,除了这些重大事件,还穿插了些非常好像的轻松画面,如英国举国穿健美库健身的风潮,喇叭裤,fish and chips!!!这些画面现在看来也许很搞笑,可在当时是如此有魅力。。。

到底要怎么成为一个skinhead呢?

首先你得把头发剃光,或者只留下薄薄的一层,然后,你得有一双靴子,长筒的最好,颜色到没有什么限制,如果你比较低调,就黑色吧,如果你比较骚包,那红色也是可以的。

接下来,一条很紧很紧的小脚牛仔裤,一定要是小脚的,而且一定要很紧,没关系,skinhead普遍都是排骨身材,裤子紧一点没有关系。

上身就没有太多限制了,一般的装束是衬衣,格子衬衣,或者比较紧的T恤也不错。

眼睛可以稍微的弄点黑眼圈,可不要弄多了,弄多了就是哥特了。

女孩呢,当然不用剃光头了,你只需要打扮的花枝招展,画一个浓点的妆,然后找一个skinhead的男孩子当男朋友就OK了~最后,要提醒一点哦,千万千万不要太胖了,胖子在skinhead里面往往都是被欺负的对象,而且太胖了也穿不起酷酷的小脚牛仔裤哦。

片子里面还是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片断,比如肖恩剃光头发以后,他妈妈带他去找伍迪算帐,本以为为人父母,要大闹一场,结果肖恩的妈妈最后反而把孩子交给伍迪了,可能她也觉得孩子跟他们一起不会被欺负吧。

还有最有意思的就是肖恩去泡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姐姐,虽然我个人认为这个姐姐长的相当的丑,但是,当看到肖恩牵着这个姐姐的手走在一起,到后来还接吻,最后,姐姐还问肖恩:Do you wanna kiss my nipple?

我忍不住笑了,多么纯真而又色情的场面啊~只有英国人才能玩这么黑色的幽默。

我们的时代早已经不是skinhead横行的时代了,爱尔兰共和军解散,足球流氓也是德国人比较厉害,甚至连剃光头的年轻人也不多了,那么,我相信,导演这部半自传体的影片注定不是一部政治影片,虽然他有很多政治背景,但是那给我感觉仅仅是回忆,而不是呐喊了。

这是一部文化电影,一部宣传 skinhead的宣传片。

电影能带来的震撼,它不一定就应该是积极的,主流的,前进的思想。

也不一定就是消极,控诉,呐喊的冲动,也可以是带来不小的文化地震,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角度。

影片的表演是很值得表扬的,12岁的小演员异常出色,有着与其年龄不符合的孤寂和老成。

康博的演员是Stephen Graham,他在各种黑帮片里总是以木讷丑角形象出现,甚至在《兄弟连》里他也一样呆滞,想不到能把康博这样一个满心戾气却脆弱不堪的复杂角色演得如此传神。

 5 ) 十分

一个少年光头党的成长史,彻头彻尾把我感动了,最爱的今年电影 结尾像极了四百击,不过意义不尽相同 关于八十年代的电影,用歌自然考究,雷鬼、朋克、或是新浪潮,首首入耳;而抛开电影听必定俗套的new age钢琴配乐为洋溢全片的乡愁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分,我爱英格兰

 6 ) 青春有伤

片子讲的是英国光头党的故事,主角肖恩是一根主线,康博和那个醉生梦死的小混混伍迪是另两条。

事实上,我觉得康博更像是主角,从这个资深青年身上——片中他应该算是年纪一大把,岁月也改变不了他的愤怒——我看到他对现世的迷惘,对毁灭的渴望,莫名其妙的热血,理想,神经质的冲动和忏悔,爱的幻灭等等,真是光彩夺目。

相比无知无畏的小肖恩,我更喜欢这个角色,这个带着明显的悲剧色彩,看着强壮内心孱弱迷乱的家伙。

而肖恩,肖恩的故事讲的是成长,这个敏感羞涩的小男孩在他无人问津乏味寂寥的12岁遇到了伍迪和康博,他们像擦火柴一样擦出了他生命的火花——他为什么要抛弃伍迪加入光头党,除了为父正名以外,更多的——我看来是为了康博那种激荡疯狂的生活,伍迪的犬儒主义满足不了他,他选择并享受着那种贫困、无政府、边抢掠边流浪、一路狂欢的日子,但他不明白康博他们的理由、颓唐的原因,我看着估计也不是不在乎,他只是沉浸在那种游侠的幻想里,潇洒风流,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流氓。

直到康博的间歇性的暴力冲动又小宇宙爆发了,他用拳头砸碎了非裔同伴的脸,腥稠血液滩满了整个小房间,却无人出来劝阻,包括小肖恩,他被人拉住,流着眼泪看着这场屠杀,看着被害者逐渐悄无声息,看着康博逐渐清醒和忏悔,他终于困惑了,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在做什么??

他们在做什么?

最后,他逃开了。

一个小孩儿,不应该过早地被允许自主决定那些主题过于宏大的选择。

要不然,留下一片的伤残傍身,不能说幸运。

 7 ) 英格兰人的英格兰

英国的黏土动画是我的最爱.看到"酷狗宝贝""小羊肖恩"里英格兰人悠闲的田园生活,不禁萌生了去英格兰生活的愿望.可能有这种想法的不止我一个,所以才会有大量移民涌入英格兰,而英格兰原住民(主要是底层的劳苦大众)由于缺乏竞争力,生活状况每况愈下,于是,“光头仔”应运而生,由于他们的主要攻击对象是有色人种,因此又被称为“新纳粹”。

我们作为第三世界的旁观者,在为移民的遭遇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应当客观地看待“光头仔”,毕竟英格兰是英格兰人的,我们没有权利因为自己生活得不够好就去打扰人家的宁静生活。

 8 ) 口水与帝国

撒切尔,戴安娜,查尔斯,街头骚乱,郊区生活,光头党,朋克,摇滚乐,这是1983年的英国,浓厚的时代氛围勾起一代人的怀旧与感伤。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英国正在铁娘子的领导下和阿根廷进行马岛之战,而《这就是英格兰》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子的成长,宏大叙事下的心曲小唱。

肖恩小小年纪就遭遇了政治。

他一个人的时候还好,擦车打工赚钱,在废墟上游玩,在荒凉的海滩上扔石子,孤单而自由,一旦进入人群,就得应付处理各种关系,表达个人立场。

伍迪在桥洞下邀请肖恩一起玩,胖子格吉特就来和他争座位,其实也就是争团伙中的次序排位,这是肖恩政治生活的第一回合。

后来康博半路杀出,团伙分裂,激进的跟了康博,逍遥派依然跟紧伍迪,肖恩被康博灌了一通迷魂汤,倒向激进派,这是肖恩政治生活的第二回合。

然后就是一段疯狂荒诞的政治演义,听激进政客演讲,对外籍人员打砸抢,肖恩乐在其中,俨然是英国右翼政治势力的外围童子军。

肖恩走到人群中去,获得了友爱,体验了初恋的甜蜜,沐浴了光头党边缘文化,同时也加深了对英国社会的认知。

导演借一双儿童的眼睛扫描当时社会,正是要用单纯来烛照混乱,用懵懂来反衬心机,用真诚来戳破虚妄。

康博很会弄权,发表激情演讲,绕过理性区,直达情感区,以爱国主义来胁迫、鼓动在场的人,在团伙中拉拢人马分出派系,颇有纳粹风范。

《美国X档案》里也有这样的右翼分子,白人德瑞克是狂热的民族沙文主义者,他和康博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过得不好,都是因为外籍人员搞的鬼。

于是他们都造出假想敌,竖起靶子,德瑞克把矛头对准了美国的黑人,而康博要和英国的巴基斯坦人没完。

他们在自我催眠的政治高烧中,在拯救国家的迷梦中,纠集人员进行破坏活动。

德瑞克入狱后被来自现实的几个狠狠的耳光打醒,出狱后再也不信那套鬼话,而康博从号子里出来却执迷不悟,要进行所谓的“圣战”救国。

可是,康博所谓的“战争”不过是在墙上涂鸦、抢劫小商店、抢几个巴基斯坦小孩的足球而已。

如果康博只是肖恩的年龄也罢了,他的胡闹只当是顽童的恶作剧,然而他是32岁的成人,更显得他们所谓的复兴英国的“伟大行动”犹如过家家一般幼稚,他们是语言上的姚明,行动上的敬明。

康博因自身的无能、卑微而迁怒他人,他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一场失恋就能让他发疯,失态中嫉恨交加重伤了自己阵营的米尔克,他是愤怒的,更是脆弱的。

肖恩在这个团伙里,见证了这一切,他看到了在那种反人类反文明的新纳粹理论支配下的人,貌似强横实则虚弱不堪,康博的崩溃正是他猛醒的催化剂。

     影片在怀旧情调下也不乏对政治的揶揄。

康博用口水在地上划线,拉拢伍迪的人马,吐口水在手上和肖恩结成亲密战友,这两个细节颇堪玩味,至少可以解读出几层这样的意思:其一,政治不过是口水而已;其二,政治是肮脏的,如口水一样;其三,那些在马岛之战中牺牲的军人,包括肖恩的父亲(正如片尾纪实画面展示的,肖恩的父亲也曾像一袋土豆一样被提下担架),他们的流血牺牲不过是因为一个英国政客喷了一阵口水而已(撒切尔的声音在整部影片中萦绕不断);其四,还可以演绎下去:或许当年英国建国确实是起源于一口唾沫,但是现在绝对不会因了几口唾沫而复兴,也不会在政客的口水里找回往日的光荣。

两次出镜的海边旧船,是片中的一个核心意象,其中的况味不难咂摸出来:英国曾经凭借其坚船利炮打下一个日不落帝国,如今却夕阳西下,船搁浅了、残破了,一种文明也走出了它的盛年,由主角成了陪练。

片中个人的被遗弃感、失落感,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失落。

肖恩最后扔掉了自制的旗子,同时也扔掉了他的迷信与狂信,走出了自我的执迷,正所谓幻灭是成长的开始,肖恩终于退烧,别人施加给他的有关国家、民族的偏激理论已经除幻去魅——口水无法振兴帝国,偏狭只是源于存在感的微弱。

可以想见,以后如果谁再要向肖恩灌输狂热偏激的思想,他会像伍迪一样站起来,说我才不会被你洗脑,然后走掉,这就是成长。

 9 ) 迷茫,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在网上搜集有关这部电影的海报,却始终没有发现在影片中有充分发挥的Stephen Graham出现在其中任何一款中,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在导演看来,Combo和影片中的其他男孩,女孩们不属于同一类人。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把电影中所有出现过的男孩和女孩们看作是同一类人。

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一个重要的相同点,那就是所谓“迷茫”。

只是Combo表现的更为激进。

(他是“光头党”)。

而其他人呢?

他们选择在大麻和摇滚中去追寻那虚幻的自我。

我实在不能,也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

因为,他们只是恰巧生活在那样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里.

 10 ) 人生是在虛無與渴望中的循環

看得太感動,貫穿始終的原声音樂是點亮愁緒的華筆。

故事展示的是英格蘭曾有的的迷惘面,講述的是一個灰色年代的青年思想困局,除了浮在表面所表達的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導致的惡果以外,它又讓人開始思考:“個人”该如何在“群體”里找到自我呢,我们又如何避免根植于眼前的腐朽從而獲得自我认同呢?

這個問題越想越令人不安,這不只是英格蘭曾面對的困惑,而是所有人都面對的。

結尾的處理讓我想起《四百击》,我們許多人的青春都曾經因為孤獨和個人痛苦的誘因而迷失,最终又在迷失的拼图里重回孤獨,這仿佛是一個遁入虛無的必要循環,人生大概就是如此。

如同片尾史密斯合唱團的那首歌一樣,如果我們渴望在陰冷的人生中獲得一點光明,或許一切會回歸平靜和孤獨。

《这就是英格兰》短评

种族歧视在英国大行其道兼有信徒的前是民族的排外思想,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英国本地人。而年轻幼稚的孩子却信以为真,当暴力真的来临之时,他们毫无力量去阻止。当然,站着围观什么都不做的人,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也不是责无旁贷。而催生暴力的另一因素仿佛是无尽的无趣、消遣和盲目的信仰和追随,他们像游魂一样飘荡,撞见什么就破坏什么,不需要原因。

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马丁靴!哇好酷炫!

8分钟前
  • Fanfan
  • 较差

粗口+种族主义。看了2/3看不下去了

13分钟前
  • doubleseven
  • 较差

英式小品

14分钟前
  • 文森从牛A到牛C
  • 推荐

其实我喜欢这样政治和青春的结合。。。有游击feel

15分钟前
  • lisa|离
  • 还行

光头帮文化

18分钟前
  • 右耳//诱饵
  • 还行

看到一半弃,看了速成剪辑。怎么说呢?故作悲伤,故作高深,其实我就只看到了无休止的脏话和一堆辣鸡青年,整个故事都很无聊。标题这就是英格兰会不会有点自大了。

22分钟前
  • 上杉夏香
  • 很差

其实没怎么引起共鸣,或者说基本没看懂

23分钟前
  • 糖烘烘
  • 还行

英国流氓

25分钟前
  • NAHTE
  • 推荐

竟如此深刻;还有就是里面有个口音我终于是完全听不懂了。。。发指啊

2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电影原声很好听

31分钟前
  • 羔羊的沉默
  • 推荐

不明白…

32分钟前
  • 黯黠
  • 较差

受不了听不懂的口音 受不了莫名其妙的躁动 受不了把内心的懦弱恐惧冠以堂而皇之的冕然后又去伤害别人

34分钟前
  • sure
  • 较差

我以为光头是肥大版的 盖里奇

38分钟前
  • 蜜糖湾
  • 很差

无聊

40分钟前
  • 很差

额头上纹十字和LOL的发型very cool。。小男孩长大估计会很像Stephen Fry 大叔

44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拍的不差 但是没法认同代入 阴冷的岛国穷街陋巷看的不寒而栗

46分钟前
  • 正直的撸哥
  • 较差

不一般的12岁男孩,他的生命从此多彩

50分钟前
  • zy
  • 还行

后半部分显然没有前半部分好,以为是肖恩和伍迪之间的故事,谁想到中途伍迪就没了,再也没有出现了。。

52分钟前
  • 丝绸
  • 还行

演员sb

55分钟前
  • pedx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