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塔杀机

The Looming Tower,海市蜃楼,末日巨塔,塔影蜃楼

主演:杰夫·丹尼尔斯,塔哈·拉希姆,瑞安·施密特,比尔·坎普,路易斯·坎瑟米,弗吉尼亚·库尔,埃拉·雷·派克,沙利文·琼斯,迈克尔·斯图巴,彼得·萨斯加德,凯蒂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巨塔杀机》剧照

巨塔杀机 剧照 NO.1巨塔杀机 剧照 NO.2巨塔杀机 剧照 NO.3巨塔杀机 剧照 NO.4巨塔杀机 剧照 NO.5巨塔杀机 剧照 NO.6巨塔杀机 剧照 NO.13巨塔杀机 剧照 NO.14巨塔杀机 剧照 NO.15巨塔杀机 剧照 NO.16巨塔杀机 剧照 NO.17巨塔杀机 剧照 NO.18巨塔杀机 剧照 NO.19巨塔杀机 剧照 NO.20

《巨塔杀机》剧情介绍

巨塔杀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改编自非虚构作品《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四架波音客机被劫,先后撞击世贸中心双塔和国防部五角大楼,从而导致3000多人丧生和数千亿美圆的经济损失。《纽约客》记者劳伦斯·赖特踏上了漫长的报道之路,一份历时5年、长达500多页的深度报道。关于CIA、FBI、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雾都孤儿KA夏季别墅东京地震8.0哈桑·明哈杰:国王的小丑连锁信周日般的爱情乱马1/2聊斋新编之画皮新娘玩命快递遗失的环节沙漠大冒险掠食城市乡村名流高度潜力第一季意外边缘大努努的小劫案KingoftheAvenue黑白照相馆法医宋慈夜明前的琉璃色待会儿见持续十三号仓库第二季关于女儿森林传说光之战纪-ZUERST-离狼之歌烈日灼人2(上):逃难日暮

《巨塔杀机》长篇影评

 1 ) 人性的卑劣放大了制度的缺陷

就这部剧的视角,911原本可以避免的。

基地组织早已进入了美国反恐情报部门的调查视线。

策划如此重大的恐怖袭击,必然不可能密不透风,何况此前已有基地组织实施的对内罗毕等地美国大使馆和亚丁湾美国军舰袭击的预演,蛛丝马迹比比皆是,似乎尽在美国情报部门的掌握之中。

然而,海量的情报是分散的,未能整合的,因而也是无效的。

这部剧明显是站在联调局立场上叙事的,中情局要承担重大的责任。

但不管怎么说,制度设计上是有缺陷的,时间都浪费在相互间的意气纷争、私心猜忌、情报封锁上了。

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卑劣放大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中情局那个女人,在不得已交出基地组织马来西亚会议情报时,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职,还故意把重要情报混在一般情报当中,造成不知情的假象。

这就不是制度缺陷而是人品缺陷了。

 2 ) 现实总是与历史惊人的相似,流星变成了恶魔

叙利亚孩童的大篇幅新闻,都不及巨塔杀机里这部分篇幅,从男孩的角度开始思考,从流星到恶魔。

仅有的幸存者毅然决然的赴死。

在沙滩边准备乘坐小船去自杀式爆炸前,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一旁正在玩球的幼儿,抑或是小船撞击前,向美国大兵微笑招手。

都让人唏嘘。

真的是不敢相信,我所存活的世界是这么的残忍。

 3 ) 原著和戏剧化改编的几点差异

1.阿里苏凡参与度没有片中那么高,他是奥尼尔后调来的特工,直到“科尔号”遇袭前不久才加入小队。

2.奥尼尔并没有受到直接上级的排挤,相反,他获得了直属上级的支持,但在官僚体制的挤压和财政恶化的情况下决定接受工资更高的工作。

3.关于911袭击者进入美国和基地组织马来西亚会议的情报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总部其实都已经掌握,但僵化的官僚体制让信息一直无法传到到奥尼尔的小组中,苏凡对情报的询问一无所获,911发生后中情局才提供给他情报,在剧中拿到情报后苏凡跑到卫生间呕吐是真的。

4.亚丁湾袭击事件中并没有小男孩(自然也没有事前的录像),但一位袭击者曾因美军袭击阿富汗基地训练营受伤,两个袭击者在爆炸前一刻向“科尔”号上的水平微笑挥手,肃立站好。

阿里苏凡负责调查,调查局小队在也门落地后苏凡给当地士兵矿泉水化解紧张气氛的事完全真实。

5.剧集为了便于观众理解,把数个不同人物(奥尼尔小组的成员、也门的当地官员)融合到了一起,但基地组织的几个成员的行为基本和剧中一致。

6.亚力克站的站长原型迈克尔伊朔尔被解职后没有复职。

7.影片最后苏凡对本拉登保镖的审问持续了好几天,苏凡通过神学辩论、物质照顾(阿布有糖尿病,苏凡给了他无糖的食品)不断试探对手的道德底线,最终通过911的新闻击溃了对手的心理防线。

这部剧集尽可能高的忠实了历史事实,又加入了很多“戏剧化”效果,我很喜欢阿里苏凡个人生活的这条故事线,尤其是他在也门本想给女友购买一些纪念品,却遭到阿拉伯同袍设套抢劫这段戏。

 4 ) 拖沓

一晚上看完了一整季,期待太高,实际实在不怎么样,节奏对这种类型的片子来说太慢了,多条主线,可他们之间的联系却不紧密。

“当重大安全事故产生的时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犯了错误,而是整个系统都完蛋了”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这部剧本应该着重展示这个系统是怎么运作,怎么完蛋的,可不同阵营的人们之间的联系却非常弱。

这部剧应该着重刻画关系,而不是个体

 5 ) 更喜欢另一个译名:塔影蜃楼

美剧《巨塔杀机》(我更喜欢另一个译名:塔影蜃楼)比较详细的讲述了911恐怖袭击的前因后果,是一部不错的美剧。

剧中演绎了中情局和联调局即CIA和FBI之间由来已久的龃龉以及矛盾细节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比如参与911的两名恐袭分子入境美国的情报滞留在CIA被多达53人次阅读后,竟然没有任何人将情报告知FBI。

·中情局中东前哨站亚力克站的前任负责人和继任负责人有点像导师和女学生的关系,导师博学多才,女学生毕恭毕敬,乃至导师被解职后,女学生仍然以唯导师命是从,坚持不与联调局分享任何情报。

看剧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可思议,美国那么发达的文明培养出来的精英怎么也会像中国人一样讲究“依师”?.这个剧给人最大的启示是,科技领先于时代也许不是什么难事,但观念要跟上时代太不容易。

剧中明面上演示的是前911时代官僚机构在应对反恐时的低效和渎职,但深层的原因还是观念的落后。

剧中塑造了一个基层FBI探员苏凡,他是黎巴嫩裔美国人,本身也是穆斯林,所以他理解伊斯兰教,理解恐怖分子的宗教信仰和表达习惯。

.跟上时代首先是要理解时代,苏凡和FBI主张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而不是像CIA那样不计无辜的武力消灭,所以CIA觉得FBI满世界去抓虾兵蟹将的反恐做法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干扰自己找到并除掉本拉登就可一举瓦解基地组织的这盘大棋。

殊不知,这盘大棋已经落后了,正如苏凡所言,恐怖组织不是一个本拉登,而是千百个本拉登。

后来比基地组织残暴百倍的ISIS就是印证了苏凡的见解。

.剧中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也体现出这种观念的落后,比如她不耐听关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崛起的分析,而只想知道立马就能袭击美国的恐怖分子的具体名字,弄得下属一脸无奈。

911发生后,在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她又说出当时国防部长打算讲这笔账算在伊拉克和萨达姆头上,情报官员又一脸懵逼的问她:你说什么?

.俗话说,职场上最痛苦的事,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没想到大到白宫也是一样。

观念的落后有时也是源于自负,对这个时代失去了了解的耐心。

2004年举行的911调查听证会上,当调查官质询赖斯还记得2001年8月16日没有向总统提交的一份简报标题时,赖斯说记得,标题是本拉登有可能对美国发起恐怖袭击。

举座皆惊。

.上周,89岁高龄的哈贝马斯在生日前夕接收《西班牙国家报》的专访时说,事实上,宗教原教旨主义是现代的产物,它诞生于由殖民主义、殖民主义的终结和全球化资本主义所引发的社会根基中。

 6 ) 塔楼蜃影

一、 开始了…中情局CIA和FBI的历史恩怨why?

有点不能理解,大致就是官僚主义+ 三观不合吧911听证会,事件发生了,并不至于“ 强烈谴责 ”,为了梳理整个过程的因果关系方式方法,相关人士,无论官位大小都要出庭听证,跟着美帝完善透明的法制系统,多少年后再看911事件的前前后后 二、渐失信仰基地组织的试水,美驻非大使馆大爆炸,很惨烈 很惨烈...在医院醒来, 还活着, 仅仅是失去一条手臂,已经要笑着感恩了…生在这种国家 真的,活着…三、错已铸成美国回击导弹轰炸 、你怎么区分哪些是恐怖分子 哪些是无辜百姓?!

孩子们欢乐的踢着足球,看见空中有闪闪的白光,好奇着那是什么,一瞬间 整个村庄毁灭…试想, 你好好踢着足球,醒来,小伙伴没了、 妈妈妹妹没了、家没了…十几岁的小男孩,是否只有一条路 :走向基地培训营…

小男孩从头到尾穿着这件T四、水银探员经常出差, 完全不能和其他人谈工作内容,但爱情来了 …局长,有妻女,有情妇 不止一个,刷爆的信用卡…局长的风流情史,只是想表达执法系统也是普通人吧五、千禧年千禧年民众的彻夜狂欢, 多少警察的提心吊胆看以前的片段,忽然觉得2000之后世界真的是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手机电脑网络, 物质方面真的翻天覆地,但思想呢?

六、童军看着这个眼睫毛和扇子一样的小男孩,把自己珍藏的沙包 凉鞋送给不认识的小弟弟,笑着去坐船… 他是知道的!!!

更心痛虔诚祈祷的一幕幕:再艰苦的环境,小男孩还是会定时专心的祈祷、穆斯林特工祈祷时的专注、美国人民在教堂的投入…… 关于信仰 七、将军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将军,一个包装,但也门将军对局长的那句brother是内在的认同吧基地的孩子唯一的教材「古兰经」从小接受的教育 “真主是善 真主以外的世界都是恶”、多少年没见英语书写的书 ,也门将军说:这是格局的封闭八、非常特别的关系老局长被out莫名很心酸啊!

一个浪荡风流的人 ,但对工作、 对下属、 对正义是负责任的,无关能力,仅仅是办公室斗争的牺牲品,无语超级超级讨厌CIA女!

前期不愿意分享情报,姑且算想钓大鱼,自私自利,但情势走向不会看呀,完全完全应该判卖国罪!

九、星期二天啊, 局长的告别派对在双子楼的对面 ,当他看着双子楼的时候 我就想着不会吧 不会吧……911听证会真实视频的插入,很好很强大!

国务卿的面相, 额 真的是相由心生…所以可以大致总结,最大的原因是换届总统 政治斗争吗?!

上一届政府往东 那我上台必须往西、你信任的人 我必须out…十、911嘣的一下、CBD所有的精英灾难的一天三千多条生命 ,有白人 黑人,有美国人 也有非裔 华裔,受害者不仅仅是美帝,是这数以万个家庭的噩梦...想当年在新闻里看到飞机撞向大楼时,我的第一反应,天啊,有多少人辛辛苦苦努力奋斗成为很优秀的人才能在这两栋楼里上班,他们中有人是一个家族的骄傲,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再次回看911的画面,简直世界末日,放弃逃跑呆滞的人们、 团灭的消防中队...局长, “全球最有可能抓住本拉登的人”,造化弄人 差一点点,更巧合的是, 那天他在这座大楼里 ,他的新地盘,帮助了大批人撤离…… 直到片尾,我一直一直希望他能幸存,到最后都抱着一丝希望(据说 他的葬礼,老婆和三个情妇都出席了,站在一起)

FBI局长和双子楼 宿命听证会上,克拉克先生诚挚的道歉 反思,而CIA两位各种逃避,人和人差别这么大!

因为证人保护计划,网络上CIA两人的详细信息都隐匿了,很想知道美受害者家属看到此片的反应。

(看过「猎杀本拉登」, 大致可推CIA女是日后抓捕到本拉登的关键情报人员,因为一些小情报的连续多年追踪,定位了本拉登的最后藏身之地。

但是,这完全不可减少CIA在此次事件中的自负自私,听说她的结局是CIA的边缘化,哼 恶有恶报)

 7 ) 看巨塔杀机随想

最后一集略有不爽。

满以为会演一下撞机的镜头,双子塔内的混乱和大义凛然呢。

结果就是静静的回放救援镜头。

是不消费苦难的意思吧。

没整点最美逆行出来,有点遗憾。

再次感触美国的问责机制,议员的追问,每个当事人的回答,出了重大事故,要坚持全面调查,要每个当事人的处理经过,思想看法,全面还原,然后查漏补缺。

不仅这种事故,英雄事故也得调查。

印象最深的萨利机长,也是这种追问还原。

想到我们,也有问责,官话套话连篇,即使免职,还可以异地为官。

真相在哪里?

补救措施在哪里?

下次还会不会出现同类错误,都没有回答。

恰逢凉山大火30名消防人员牺牲,看看消防人员牺牲的追问与待遇。

看评论说是FBI资助拍摄,黑CIA黑的厉害。

想想那个女站长故意隐藏情报的行为,最后枪毙她应该也不为过吧。

没看到处罚措施,略有遗憾。

倒是那个南站长,凭空获利。

正如某位评论里说的,全身心追敌人的,最后没免职,因缘巧合的死在大厦里,而隐瞒情报、一心玩心机的人则抓住机会上位获得了最大收益。

估计惩处也是那个前台的女站长吧。

看评论里很多人说那个女站长的原型在猎杀本拉登里就是抓住本拉登的那个人,恰好看过那个片子,对那位女侦探的坚持、敏感佩服不已。

尤其是那句:我就是那个找到这个地方的操蛋女人。

印象深刻。

所以又翻回去看了那部电影。

估计她也谈不上追悔,只是坚持自己分析的原则,坚持酷刑,也算是为他隐瞒情报找到了动机。

比如功利心重,坚持独立分析。

也符合个人性格。

最后总体感觉这个电视剧不错。

美国政府还在那勾心斗角时,恐怖分子已经演练了开飞机、演练了带小刀安检,演练了如何打开驾驶员机舱门。

恐怖分子的计划,也是按照步骤一步步练习。

也显出了一定的能力。

9.11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转折点和标志性事件。

这个电视剧把这个过程,用揭家丑的形式再现出来,用大量质询和真实镜头重现出来,揭示了内部运行机制,显示了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是一种正常的国家自救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吧。

也门对恐怖主义的态度也很玩味。

后来又看过多部反恐片,种族问题、恐怖问题的复杂性,确实让美国人挠头。

 8 ) 如何看待问题的根源是一个问题

巨塔杀机是911电影中比较好的一部,影片以阿里苏凡作为一个美国穆斯林,同时又是FBI探员的角度,在911之前追捕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对美国和穆斯林两个社会的观察。

两个社会各自面对自己的问题,美国陷入道德危机,上至克林顿,下至阿里苏凡的领导奥尼尔都是社会精英的缩影,他们工作能力出色,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但婚外出轨,道德有瑕疵,用近乎贿赂的灰色手段解决问题,虽然如此,但是他们还是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而穆斯林世界,出现两极分化,或者像那个将军那样,面对社会的动荡和贫困,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心中不甘,但又无计可施;或者像本拉登和他手下的恐怖分子那样,认定问题都是由于“外部势力”,不惜扭曲“古兰经”制造谎言,也要用无辜者的生命不择手段实现目标。

影片结局奥尼尔在拯救无辜者的行为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赎,而恐怖分子则在屠杀无辜者的行动中寻找谎言编织的天堂和处女,相同的却是留下悲痛的亲人。

影片采用一种倒计时的叙述方式,观众知道结局,所以关注的重点理所当然地放在为什么没能阻止911,反而没有马上关注到影片真正的重点是对两个社会的比较。

表面上911由于官僚部门间的争斗失去阻止的机会,其实真正决策绝不是cia一个站点的领导可以影响的,影片隐晦的通过他的话点出沙特是美国制定中东政策的一个支点,这也是为什么结局美国要攻打伊拉克而不是沙特的恐怖分子…

 9 ) 为伊斯兰粉饰和平的政治正确剧

大体挺好,但……此剧最后一集为伊斯兰教义粉饰,欺骗不了解伊斯兰教的观众。

首先,古兰经并不是伊斯兰的全部,还包括圣训和圣行传,古兰经的文字量只占14%,而圣训是安拉通过先知启示的话,和古兰经一样必须遵从。

其次,古兰经前段是先知在麦地那启示的,和平与爱的经文大多出自于此,而中后段则是先知去麦加以后启示的,刀剑与杀戮的经文大多出自于此。

而按古兰经解经的“废弃”原则,当经文之间互相矛盾,后启示的经文优于先启示的。

再次,古兰经和圣训中几乎所有的和平与爱经文,其对象都是穆斯林,而不是异教徒(卡菲尔),伊斯兰教义对穆斯林和卡菲尔是有完全不同的标准的,剧中隐瞒了这一点。

最后,古兰经和圣训中有海量的针对卡菲尔的战斗经文,详细规定了穆斯林应该如何对待异教徒(以及退出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那就是压榨(异教徒要交重税)、歧视(异教徒要佩带标记并禁止传教)和屠杀(除非归皈伊斯兰)。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伊斯兰国家、穆斯林群体,离真正的伊斯兰教义越远,越不遵守沙里亚法,越不按照穆罕默德的样子去活,他们就越世俗化、越开放、越文明、越温和,反之则越原教旨、越封闭、越野蛮、越极端。

我为付出了惨重代价却仍然因为白左的政治正确的误导而无法正确认识伊斯兰的美国人民感到悲哀。。。

 10 ) 每集剧评

担心十集结束后会忘记全部剧情,决定边看边记录并整理自己的想法。

目前在三四集左右,整体感受是it‘s not as engaging as what I have expected. 第一集直接摆明了FBI和CIA之间的矛盾,出现了很多基地组织的名字,信息很多很容易迷失。

唯一一点疑惑是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时间来讲FBI工作人员的love life?

第二三集讲述了美国肯尼亚大使馆被炸,FBI介入调查。

目前看下来FBI相对CIA被塑造得更加正面(在Reddit上看到原著写作过程以及后续迷你剧改编中FBI原型人物介入更多,CIA的Martin Schmidt拒绝了作者的采访,可能这也是FBI形象正面的原因之一吧)CIA的领导人让人觉得更像psycho偏执狂。

每次看到CIA领导人和女助手的对手戏我都觉得两人需要精神科医生诊断。

两个机构有不同的对待恐怖组织的方式和想法,CIA在我看来倾向擒贼先擒王,偏激到要无差别轰炸十个基地组织的基地只为击毙UBL;FBI貌似以更加人道主义遵循法律的方式去打击恐怖犯罪,调查案件追寻线索并去预防下一次犯罪。

在CIA终于说服总统同意轰炸后,非洲当地的FBI工作人员被动陷入了更危险的局面。

最后听证会上CIA领导人的发言让人毛骨悚然,一个疯子掌握着生杀大权是一件多么灾难的事。

“I don’t get PAID to be a citizen of the world. I don’t care if they are not Americans.” 最后小男孩站在被炸的废墟中无助又茫然,这如何不在他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

第四集十分钟,I feel furious about listening to that CIA psycho. 这个CIA领导人让我想起来了zero dark thirty中的Maya,偏执难道这是CIA的招聘门槛吗?

狩猎UBL是他们的唯一信条?

事实已然证明击毙UBL并不能阻止恐怖主义, so what now?————————相隔两个月,终于把剩余剧集看完了。

剧集后半段相比前半段更加紧凑并且逐步和最终的911袭击连接起来。

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大量屏幕时间讲述FBI Agent的love life?

目前还没有读过原著,不清楚是否原著中是否也用大量笔墨描述私生活。

剧集后半段明显感觉John O'neil被逐步排挤,但除了他不算讨喜的性格以外似乎并没有体现其他原因?

本人涉世未深,难道这就是体制内无法左右逢源的下场吗?

整个剧集中最让我愤怒的便是CIA的两位Agents,但直到最后两人也没有因为隐瞒重要情报而受到我所期待的惩罚。

女特工被撤职而已,而相反男领导人反而官复原职。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无法完全认同此剧展现的CIA对待恐怖组织的方法。

或许看上去CIA更有大局观和全球观。

他们不赞同不屑FBI去追捕minor players,但恰恰是这些他们不屑一顾的minor players在执行最终端的犯罪,去伤害无数的无辜人。

他们拒绝分享这些minor players的情报一定程度上促成了911的惨剧。

女特工Daine威胁Vince,套路上司驱逐Vince以及不顾制度将机密情报分享给撤职的Martin这些场景是全剧中最让我愤怒的。

她对Martin的崇拜与爱慕让我觉得她被控制与利用到失去了独立的判断。

可能这一切都是Martin想要的,悲剧的911终于让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去打击恐怖分子了。

还有很多其他的感想,好久不提笔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述。

现在坐在纽约的房间中,回顾这场20年前的惨剧,只希望每个人心中多些善良与人性,这个世界多些爱与和平。

《巨塔杀机》短评

911固然可直接归责于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但也是美国对外国际政策和CIA、FBI龙虎斗的产物。当所有人将要嘲讽布什政府头痛医头时,人家的计划已经注定要把那管“洗衣粉”塞到鲍威尔手上了。约翰·奥尼尔真的...曾经是教徒,背叛家庭养着好些个情人,但对基地组织的追查和判断最独立清醒,最后因财务危机换了工作去世贸大厦负责安保,终归死于911,又仿佛是对其背叛教义的惩罚,整个事件里没有比他的结局更有宿命感的了~

8分钟前
  • 正颐Vicky
  • 还行

没用的感情戏,多余的情节感觉也太多了吧。

10分钟前
  • Observer
  • 还行

到了最后一集才爆发

15分钟前
  • 芝士可颂
  • 还行

颜值演技都好

19分钟前
  • 长颈鹿不吃鱼
  • 较差

没有纪录片的版本好

23分钟前
  • Sienna
  • 还行

整季都在分析“911”是如何本可以有机会避免的情况下发生的,做为外国人不好评判CIA和FBI相互的关系以及个人职责,但这不是办公室政治,是良心。而最后一集Ail对那个人的审讯,则反映从基地组织的角度,那些所谓的恐怖主义又是怎么产生的。有几个穆斯林能真正去读古兰经啊

28分钟前
  • 莎翁笔下的精灵
  • 推荐

昨日柴静刷屏,她此次选取的题材,让我想起这部5年前看过的老剧。该剧根据一位记者的深度调查原著纪实作品改编,力图还原CIA、FBI与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从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寻找911能否避免的种种可能性。剧中重现了恐怖分子们在实施恐怖袭击前的经历,但并未涉及他们为何会走上这样一条路的深度挖掘。柴静的作品正好补上了这一块缺口,看预告片中她与前圣战分子的对答,我捏一把汗,担心对方随时会还魂跳起来掐住她的脖子。柴静称职地履行了一个新闻人的职责,但可惜她只能在欧洲尽责。还原了为什么911其实是可以避免的。(20230814)911之所以成为911,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各占一半。(20180420)

32分钟前
  • 颜回乐
  • 力荐

看完这部片,想起许倬云先生的话:要想办法,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但现在似乎没人想这样的办法了,糟糕的事情在不断循环往复。

33分钟前
  • 玉林罗美兰
  • 力荐

把纪录片硬生生的拍成了美剧

35分钟前
  • 就叫我陳先生
  • 还行

权力和欲望相互配合也相互牵制,让那巨塔于一砖一瓦中渐次而起,而当欲望与欲望角力、权利与权力掣肘,也能让那巨塔转眼化为蜃楼泡影。扎实的细节铺展、冷峻的主题映射与欠缺凝练的人物刻画、缺乏整合的结构设置,在整个剧集中爆发了如故事中FBI与CIA一般的矛盾和错位,让剧集亮点不少,但形成的光彩总体略欠。到了也门后小男孩解释“恶魔来临”一幕当属全剧印象最深片段。

38分钟前
  • 以昼为夜
  • 推荐

沒看進去

40分钟前
  • Lainey
  • 较差

周边剧情说的太多,主线感觉不够厚实

44分钟前
  • fankai
  • 还行

琐碎拖沓。唯一亮点是小男孩在也门海滩边的诀别。

49分钟前
  • 水貂咖啡
  • 很差

还行

52分钟前
  • 肉肉
  • 还行

还可以

57分钟前
  • ppppp
  • 还行

美国「军统」和「中统」互相扯皮,让基地组织钻了空子。科层制祸害起来,不分社资,马克思·韦伯诚不欺我。

59分钟前
  • 山微漾
  • 推荐

一顿狂黑CIA和赖斯。最后两集不错。前面太拖沓。

1小时前
  • MissDragon
  • 还行

一般般

1小时前
  • ぃ黑山·老妖づ
  • 还行

Hope those souls rest in peace.

1小时前
  • 無花丨花艺美学
  • 较差

与其说官僚主义害死人,不如说部门之间的内斗和对于自身国运太自信导致了恐怖袭击发生。此去经年,恍如隔世。

1小时前
  • 4lif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