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遇见你的时间。
四点十五。
我第一次遇见《雏菊》,是在一家喜欢的咖啡馆。
午后灼热的阳光,木棱黑板上写着“sun dance”,我推门进去。
温柔的音乐,明亮的阳光,食物冰凉而甜美的味道,随意翻看的一本杂志。
只是一场巧合。
就好似他第一次遇见她,只不过是为了躲躲杀人后的风声,在日光撒满雏菊绿野的温柔时刻,于是一生,都改变了。
就好似她第一次遇见只不过是为了挡挡犯罪分子视线的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广场,四点十五,于是一生,都爱错了。
我想,有的时候生命真是一场误会,要不为什么偏偏要惠英在四点十五的广场上遇上偏偏买了雏菊的郑郁。
或者说,要不为什么偏偏要朴毅在第一次杀人之后遇上偏偏在雏菊田上画画儿的惠英。
第二次看《雏菊》,我在一间四星酒店里,服务员来敲门,告诉我房间里的电脑没有音箱。
那个城市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一个漂移的岛屿,而我对于它来说不过是一个过客。
对于惠英来说,阿姆斯特丹也不过是个等待的起点,在雨中等待天晴朗的她,也是在这个芬芳城市里等待她的爱情,那个为她送来雏菊花儿的人,一只在古董店外的影子。
四点十五,我们相见的时间。
四月十五,你会不会来我的画展。
她不知道一切都是个错误,她将她的爱情信以为真,并且为此孜孜不倦地等待。
在那些失声的日子里,她安静地坐在白色病床之上,床边放着蓬松的雏菊;在迷醉的午后阳光下打盹,对面坐着朴毅,手里的笔却不自觉地勾勒出郑郁的轮廓,眼泪涌了上来;有着昏黄灯光的餐厅里默默地等待朴毅,却不知忽然熄灭了灯光的这个时刻里,朴毅把自己的生命都抵押出去。
她没有白等。
当郑郁回来的时候,他去敲她的房门,一扇门隔出了三个人的世界。
在惠英咿咿呀呀的哭声中离去的郑郁,用手指猛烈地敲打着木头门的惠英,谁都没有看见房间里听着一切的朴毅,其实他是这场爱情中爱得最早爱得最深爱得最痛爱得最默不作声的那个人。
第三次看《雏菊》,是在夏天已经逝去的时节。
那个人已经不在,一切都追不回来。
郑郁的生命停留在四月十五,从此他的生命不再有变数,最后的变数是415,然而没有人如同他想象的那样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爱的谎言究竟要不要负上罪过?
郑郁终于在死前知道了惠英一直在等待的人就是朴毅。
然而当初他默认了惠英所误解的爱情,用一个拥抱谎骗了自己真实的身份。
他替代了送花人,借他的身份获取了惠英的爱,可是他,没有错,是爱的不是时候。
一个杀手如果想要爱,那么必定没有出路。
说谎和圆谎是已然注定的命运,所以朴毅撒了谎,他对惠英说:“我只不过喜欢你的画,想和你做个朋友而已。
”但愿在杀第一个人之前就遇上她;以为连唯一想亲近的人都没有了,就应该可以好好地活下去;总希望有一天和她谈起画的时候,自己不会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是这样浓到不敢张扬的爱啊。
第四次看《雏菊》,生活已是另一片天地。
身边有另外爱护的人,眼泪也不再掉半滴。
为惠英做饭、倒垃圾、煮一杯温软的热茶,他已经不再是隐藏在广场楼上静默的看客,朴毅用出乎意料的勇气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然而依旧对爱缄默。
截然而止的爱情把惠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弃,人是可以死去的,然而爱情无法跟着郑郁的死一起埋葬,反而让她更加无法忘怀,并为此忽略身边的一切美景。
那个懂得莫奈画的人,那个懂得印象派作品的人,那个懂得她唇语的人,并不是她一直眺望的人,而是她身后的身后的,一直站在她身后的那个男子。
朴毅的守侯没有任何结果,然而他收获的是一场没有人给予的欢喜,他说,谢谢你给我的幸福时光。
等她终于明白了始末,他把一直不为人知的对错都告诉她,一切都结束了。
就如同他自己说的那样,秘密就是生命。
秘密不再了,生命也无法继续存留。
朴毅抱着惠英的尸体哭着说,让我们重新开始。
一切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如果你能够早一点回头,那么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了呢?
回想起过去的那些细节,他为她造桥后坐在车上与她擦肩而过;在广场上为他画像,纠正他面光的方向……你终于知道,他为你活过爱过,并为着你,走上生命的尽头。
一个杀手,他不能有爱不能奢求光明,否则最后的出路不过是死亡而已。
在枪声以及观众的脑海中倒下的朴毅,生命终于因爱而得到圆满,而这以死为结局的出口应该是最美满的一生吧。
镜头的轮回,是最初的那个雨天。
屋檐下的惠英,一左一右两个深爱她的男子。
那块映在水洼中的蓝色牌子上写: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这样被改变了的三个人的命运,却都是最最完满的结局。
[对我来说。
一直都会是五颗星星的电影,因为它记录的还包括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段爱情。
]
这部电影是在我上初中时候看过的,虽然仅仅是电视机前短暂停留,却惊鸿一瞥成为了对个人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这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瑕的故事,倩男靓女,一个发生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郁金香之都的故事。
在众口铄金的[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并没有惊艳到我,论长相,全智贤确实不是韩国演员里最精致的,而我喜欢她也并非因为颜值而是她在这部电影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一部电影就像挑选对象一样,有些东西,看了一百遍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有些东西,第一眼就可以判断,这就是我要的那个!
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种花,爱上一个地方。
雏菊,阿姆斯特丹。
油画,杀手,鲜血。
雏菊(当然以前没有那么多猥琐的隐喻)主要有三种花语。
快乐、暗恋、离别。
这隐藏在心中的爱 ,像缪塞的诗里写的一样 “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里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 ——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电影是一部言情故事,辅以警匪桥段带节奏。
这个故事很好的切合了江南的一句话:“暗恋的人往往眷恋的是自己心中的影子,是卑微里开出的花,你害怕走近,其实你也觉得走近了那朵花就会凋零。
”亚洲东亚文化言情可以整本书整部电影里都不说“我爱你”但却能讲出最动人的故事来,或许这就是东亚文化的爱情物语吧!
这部电影的精髓在于后半部分,由于一次事故导致女主角无法正常说话,在整个影片后半部分最关键的情感表达中全智贤不得不在没有一句台词的情况下完全用表情和动作向观众阐述女主角的内心情感。
除了考验演技之外,这一部分也是认为这部电影剧本的神来之笔,既然暗恋是如此沉重的爱,那么或许只有“不语”才是最好的回应。
这部电影真正精彩的不仅仅是三条主线一女二男故事,还有强大的配乐OST团队给这部爱情故事注入灵魂。
梅林茂配乐的새로운 시작里面宽宏的交响前奏揭开故事的序幕,而后伴随轻盈的琴声,仿佛看到曾经那简单美好的步伐 车轮转动,车前爽朗,车后长发微拂。
《새로운 시작》http://music.163.com/song/5412032/?userid=1387044929 雏菊,文艺,缓慢,细腻的,就像这首曲子,全剧反复播放着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망각 (Juin: Barcarolle - Les Saisons, Op.37A)》http://music.163.com/song/5412038/?userid=1387044929 《데이지 동산에 서서...》http://music.163.com/song/5412039/?userid=1387044929 엇갈린 사랑 1配乐里清新淡雅的钢琴,低沉厚重的大提琴,悠长哀怨的小提琴,层层铺展开来,渲染出一种压抑凝重的氛围,难以言传的情绪,就这样很自然地流淌出来: 《엇갈린 사랑 1》http://music.163.com/song/5412045/?userid=1387044929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生活衣食无忧无愁,家里并不缺自己这个劳动力资源,我可能会像惠英一样去一个西欧的阿姆斯特丹,在街头卖画和管理爷爷留下的店铺,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作自己人生的终极的价值目标,然后爱上一个每天送雏菊给自己的男人,这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对自己如此宽容和释怀。
我们逐渐对现实妥协,变成了当年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看完《雏菊》,我走去楼梯间吸了两支烟。
我想爱人的方式太重要,以至于有时它决定了爱情的去向和终局。
住在船上的杀手,船舱顶棚遍种白色菊花,小小朵,风来闪一闪。
而他羞怯英俊,上唇略短,眼神试探游移,像等待宠召的孩子。
他爱上野地里作画的女子,她贞静洁白的模样。
因她一次失足落水,他修了一座木桥送她。
呵,多么非凡,在这个普遍流行男子送情人钻戒示爱且上面的钻石只有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时代。
据说,在人的想象力还没有丧失殆尽的古老岁月里,男人爱上女人,会有更为奢侈的表达方式。
可能他会为她炮制一种酷刑,发动一场战争,或是送给她一个城邦,为她亡一次国。
在王小波的故事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它最后的踪迹——当薛嵩爱上红线,他醉心于为她制作刑具。
刑具坚硬而温柔,其上雕有繁美花纹,不具备任何束缚效果,它唯一的作用只是表达爱情。
杀手租住小广场旁的公寓,暗中观察她。
女子在广场上替人画肖像赚钱,没有生意时坐在阳光里裹着披肩打盹。
当她跟同伴饮咖啡,他便也隔住窗户举举手中玻璃杯。
当她跟同伴挥手告别,他也向着她的背影摆一摆手,看着她踢踢踏踏走远了。
他怯懦于靠近。
只能采取隐忍的感情方式。
后来,她以为另一个男子是他,于是爱上了别人。
你看,这个故事,一开始已是差错,必是不会有太好的收梢。
果然,最后她得知真相,为他喋血殒命,死在他的怀中。
其实他们深爱对方,但他跟她平白地错过了那么多时间。
此情可待,只是当时惘然。
这样的电影,一年中看到一部足矣。
而余下的日子我仍要继续观看血腥恐怖跟暴力,不要再试图用纯情打动我。
2006-5-18
我的公众号:逍遥兽
5月2号,赋闲在家,无聊之极。
Nemo告诉我,她实在没有办法弄了本《第二性》。
我心想,怎么着我要把《悲剧心理学》看完吧。
然后想起周二,电影院可以半价,我对明行说,看电影吧,总是要找些事情做的。
当我们买了一堆东西的之后决定就在浦东解决任务。
我说看雏菊吧(当时我读zhi,汗)。
所以我说《雏菊》真的很偶然,我事后诸葛的知道他的班底,香港导演刘伟强继《无间道》、《头文字D》之后的又一部作品,故事原创也是出自《我的野蛮女友》编剧郭在容。
当然还有一件事后知道的事情,电影院周二半价不包括特殊节假日,像五一、十一这样的。
骂一句……脑中一直想起惠英的唇语:对不起,我没有认出你。
泪流满面的样子。
手中的雏菊高高举起,唯恐自己再次错过。
她曾经错过过,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结局,像郑宇和朴义约定的一样,一个会和她生活,一个会是她一生的朋友。
郑宇的生命在4月15日结束,朴义想要保护的人最终在他怀中死去,偶然的错误让惠英认为郑宇是那个和她有着雏菊之约的人,但是郑宇在她画展那天死了;朴义一直想要走上前去,却只在惠英失音后才有那么足够的勇气和她说着他为她而看得莫奈和梵高。
有那么一时间,只要惠英打开柜子的门就会看见她为他而作的雏菊,但是没有……所有看得人都知道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只有剧中的人不知道事情是那样的。
我们看清的是理解中的爱情,而他们要的是爱情。
不一样的……结局有点像《甜蜜蜜》。
惠英不知道生命中的两个男人早已和她一起躲过雨,郑宇对着朴义笑,中间的惠英还在期待她的初恋。
那盆雏菊,在雨中娇艳。
朴义看着雨中飘去的颜料,脸上还是满意的笑容,他要守护的人始终没有在,他可以和她轻轻挥手说再见,他可以在她喝咖啡的时候冲上一杯。
他曾经离她那么近,但是当他走进她的生活的时候,两个人却是那么远……呵呵呵,我的煽情又开始了。
电影结束我去滨江大道,看见黄浦江上船只会想起剧中的风景。
那一望无际的雏菊,还有雏菊海洋中惠英画的那幅雏菊。
晚上本来是想和那么几个人联系的,但是实在没有心情。
往往这样的时候更愿意一个人听着什么消耗掉翻涌的时间。
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电影,有点“冷暴力美学”的意思。
为什么是“冷暴力美学”?
电影讲的是:一个爱亦不能爱的故事。
有警匪的元素,但整个调子是爱情文艺片,画风清新,剧情走心更虐心。
女主人公是叫惠瑛,由全智贤饰演。
影片2006年上映,全智贤刚好25岁。
惠瑛也是25岁,一个画画的女孩,喜欢印象派画家,梵高画向日葵,她喜欢画雏菊。
雏菊好似一个纯洁天真的害羞少女,有着美丽、幸福、和平、希望的美好意境。
然而,雏菊对于那个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她的人来说,是隐藏在心底的爱。
一个是充满文艺气息的画家女孩,一个是穿梭在黑暗中的职业杀手,用什么来爱?
“你静静地画着,我远远的看着。
那天你独木桥上,落水了。
我已无法无动于衷,冲进水里,毫无犹豫,你走后,我捡起你落下的小背包。
砍掉那座独木桥,为你搭新桥。
依然不变的是,每天送你一盆雏菊,偷偷望你一眼。
不动声色,默默为你。
”就这样的安安静静,让这个”有点抑郁,有点孤单,有点清纯,有点平凡,感情生活一片空白”的女生,把它当作心底最真最纯的初恋。
广场画画,只为等那个要等的人出现。
……可是,该出现的人没有及时出现,而是先来一个带着雏菊的警察。
只是她一个人,最后才知道真相。
看电影的人早已明了,只有她蒙在鼓里,看着她如何一点一点被摧毁。
……当她最终知道每天给她送雏菊的是那个杀手,拿着画又哑着喉咙到处张望寻找的时候,当枪声让她的血溅到画板上的时候,当杀手最后抱着她撕心裂肺的时候,估计99%的观众都快泪崩到不行。
……最后的片尾曲:“我梦寐以求的爱,原来就近在咫尺。
但我惘然不知,只是无言地望着你。
在这陌生城市里,我日复一日绘画着爱,期待着雏菊的芬芳,会随你骤然而来。
此刻虽然太迟,但我终于认得你。
我诚惶诚恐,害怕这份爱会骤然消失。
但我会再次相信,你会一直守侯着我。
”等我终于知道,却再也醒不来。
这就是电影《雏菊》:干净的画面,精致的剪辑,融合到天衣无缝的音乐,还有令人叹息的爱情。
荷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郁金香,风车和木鞋,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个神奇的地方,总有人喜欢拿这里来作为故事的背景。
虽然故事本身其实放在哪里都一样,只要是典型的欧式广场。
两个男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一段纠缠不清,有秘密,有冲突的故事。
全智贤成了画家,每天在广场为路人画肖像,风雨不改,还有一盆雏菊,不知道谁送的,让她心里蠢蠢的好奇和悸动。
小小的雏菊,静静地在阿姆斯特丹的草地上摇曳着,沐浴着柔柔的阳光,很美。
非常小清新的电影,一段凄婉的三角恋,画面感很强.某一天,追捕凶犯的国际刑警李成宰遇上了全智贤,并深深迷恋,他们的爱情在阿姆斯特丹的广场上慢慢开始。
送花人守在一边,看着心爱的人开启一段感情,痛在心里。
他的身份是迷,也不是,但这种单恋终究无果。
凶犯、刑警、画家,小清新常用的人设和故事情节,老套而又经典。
郑宇盛和全智贤把画家和凶犯演的很好,无可替代,李成宰也不错哦,就是造型可以再帅一些哦。
因为稀少,不常在,所以才会更容易被感动,而影片在异国的风光中铺上安静的忧郁色彩,注定了悲剧结局.那些隐忍的感情让人欲罢不能。
最后说一下全智贤,虽然让她大红大紫的是《我的野蛮女友》,但《雏菊》中女画家这样内秀,隐忍的角色她演来也很得心应手,看似淡淡的人物特点,但足以牵动我的心,就是喜欢这类小清新的影片。
永远记得,这部片的印象是男主的一句高声的:Flower!
全剧以「雏菊」作为主轴,从场景中大片的雏菊原野、朴义一天天送的雏菊,而且是用在自己船屋外种满的一盆盆雏菊,以及惠英画中的雏菊。
雏菊的花语是「默默守护的爱情」。
起初,因为爱妳,我选择静静守候、天天想妳、种种妳愛的小花,每日一盆雏菊、一句Flower!
这样的习惯已然成为我不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唯一感到温暖的地方。
后来,因为爱妳,我开始穿梭人群、阅遍乐理、筑起桥梁、懂得相处、相信爱情、改变生活、脱离束缚,或许很难,但我仍想一试,因为我爱妳。
因为爱妳,我想成为一位可以与妳生活、配得上妳,不只活在妳记忆,更想在妳未来出现的男人!
全剧的慢步调,像极了这雏菊故事应有的步伐,不急不徐地交代经过,起承转合的谈起恋爱,浓烈的韩剧色彩,错误的爱情,多耑的命运,说不出口的爱与恨,再把警匪和杀手的纠缠杂混在一起,所有催泪的狗血全都当头洒下,你很难不跟着红眼噙泪。
三条主线的描述,不同角度的镜头中都在讲述这一份故事的错爱是如何展开...在电影中,惠英说「梵高画的是向日葵,我画的是雏菊,梵高使我有了做画家的梦想」,就意味着惠英的绘画,甚至包括电影的基调色彩和摄影,都是与梵高的后印象派艺术有关。
因此,影片镜头里出现的大面积的雏菊花的原野,以及各种镜头切换,都是印象派的风格。
而拍摄地点在阿姆斯特丹,这与十九世纪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因为梵高的大半生都是在阿姆斯特丹度过的,而且阿姆斯特丹有着著名的梵高博物馆。
香港的导演,韩国的编剧,再搭配全智贤突破野蛮女友的强悍所展现的柔弱样,突破的勇气值得肯定,加上郑雨盛的冷酷气质,与他后来诠释的「剑雨」又有不一样的特性。
两者中一个是纯净的画家、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杀手,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在最后镜头带到最最起初,梦想中相遇的躲雨画面,彼此没有交集,妳一样是拿着画具躲进屋檐的画家,而我只是正巧路过拿着雏菊的路人甲,天空下的雨仿佛是为我们两个下的,我将雏菊向外挪了挪,让它感受到我们的悲痛,后来我将它举向天空迎向太阳,或许我想说的是:我终于要将心底里深藏的爱,吐露出来,要勇敢地去追求。
或许这样的结局,才是我们的结局...每一次的主题曲,都是电影的旁白,没有过多的装饰修辞,只是简单的描述,仅此而已,就已经令我声泪俱下。
配上Daisy歌词,结束这一部影评:我梦寐以求的爱, 原来就近在咫尺。
但我惘然不知, 只是无言地望着你。
在这陌生城市里, 我日复一日绘画着爱, 期待着雏菊的芬芳, 会随你骤然而来。
此刻虽然太迟, 但我终于认得你。
我诚惶诚恐, 害怕这份爱会骤然消失。
但我会再次相信, 你会一直守侯着我
如果说电影是一场梦境,那么《雏菊》是最唯美的。
看雏菊时是个雨后初晴的下午,看到阳光下的雏菊花海,仿佛能感受到雏菊清新的气息,因一星期阴雨积压出的郁闷心情一扫而光。
若只考虑影片的艺术性,《雏菊》是部值得在闲适时静静欣赏的影片,纯净的配乐,带着丝丝古典气息。
画面中漫山遍野向着阳光的雏菊像极了莫奈画中的梦幻,处在这样的意境中,时间恍若指尖的细沙滑落。
喜欢影片中流露出的淡淡,清新的感觉,阿姆斯特丹的风景仿佛从油画中走出。
悠闲的街道、广场和路边怀旧气息浓厚的精致橱窗,脚踏车悠闲地靠在桥边,桥下河水如诗般流淌,空气充盈着恬然自得的气息。
羡慕影片开始时的惠英,生活对于她是盛开着雏菊的原野,脚踏车,画布,油彩,随意略带慵懒的长发,宽松舒适的针织衫。
没有压力与做作,只有简单纯粹的快乐。
影片虽然讲述故事中,误会与快乐和伤感相交织,杀手与刑警的出现给惠英原本平静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影片中没有过分流露出太强烈的爱也没有过于强烈的恨,却给人以刻骨铭心的感觉。
三个身份迥异的人,在如画的阿姆斯特丹相逢,却注定要永远分别。
只不过,无论自己的身份是什么,都逃不过不过的内心的归属,对真我的追求是永恒的。
雏菊与黑色郁金香 影片虽然在拍在荷兰,却舍弃了荷兰国花—传统的艳丽郁金香,郁金香热烈高贵,只有雏菊的恬淡清新符合惠英的气质,是她的自然写照,如同阿姆斯特丹的雨一般,怅然迷离。
两种花的花语涵盖了惠英与杀手伤感故事中的元素,雏菊的花语是快乐、暗恋、离别与希望,而黑色郁金香代表美丽但悲哀的爱情。
杀手因为自己的身份始终不敢得到惠英的感情,不敢告诉她真相,当惠英最终明白杀手才是自己真正等待的人时,一身枪响却打碎了他们的故事,她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
被上天捉弄,他们错过了太久,真正重逢时,广场上他们已定格成永恒。
在一个童话般的城市里,两个来自不同世界里的人终究没能走在一起,不过片尾那盆向着天空雏菊还是能或多或少地给人以希望吧。
天真无邪的女画家惠英,坚毅的国际刑警郑优,还有一个全片都未提及姓名却是本片男主人公的职业杀手。
这三个人在这个古朴浪漫的城市给我们演绎了一段唯美忧伤的爱情故事。
剧情上虽然没有太大的突破,依然还是三角恋的老套路子,但是他却讲出了自己的韵味,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散发着肆意的芬芳,时刻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这部爱情片虽然大部分色调都比较阴郁,但是色彩搭配的视觉效果恰到好处,使得整部剧中面画更加唯美、浪漫。
千年的等待,只是想换回和你一世的相守。
当看到惠英死在杀手怀中的时候,我们的心更是深深的震撼着。
对于看惯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情节的我们来说,这更是本剧的又一大亮点。
很明显导演和编剧的意思就是:女主角喜欢的是朴义。
再看一编开头和结尾。
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大雨过后就是晴天,喜欢我的人他会是一个守旧的人。
影片里爱听古典音乐的朴义就是守旧的人。
而且一开始女主角的感情就一直是属于为她修桥送她雏菊的朴义。
中间之所以爱上郑宇是因为她认为郑宇就是为她修桥送她雏菊的人。
影片中间郑宇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就因为他自制的泡菜吗?
然后慧英说了为她修桥每天4:15准时送她雏菊的事,郑宇知道说的不是他,但他已经爱上女主角了所以没法坦白……所以慧英爱的一直都是朴义,而郑宇只是因为误会。
最后影片又回到开头,“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意思是朴义鼓起勇气去见慧英跟她表白心意!
结局是美好的!
过程是凄美的。
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本片中三主角一个比一个猥琐有行为上的有思想上的 唯一亮点是姜大卫强大的装逼
雏菊花海很美,爱情很美。
不错的片子
因为赵宇成,看了两遍
次第的菊花盛开。
画面很美。
如果演警察的是玄彬赵寅成那确实还需要挣扎一下,郑雨盛顶着这么一张脸给你鞍前马后居然还有人能无动于衷!
故事很弱。
一个杀手的YY...
里面的全智贤真的不怎么好看了耶。。。
导演是刘伟强。。。 郑雨盛长的有点坏帅, 全智贤演的好, 听到李成宰的旁白就想到娜塔莉。。。 韩国的主流爱情片, 可电影可电视,片尾曲怎么听着像more than love
没有配乐和男主估计就死了,刘伟强还是适合拍《无间道》,节奏太慢,人物塑造也不够丰满,故事不立体,硬伤太多,唯美无法挽救。
我日复一日绘画着爱,期待雏菊的芬芳
画面很美,编剧很俗
哎呀,我好这一口
闷骚片
对全智贤一直不感冒,看来港韩合作的效果不大好啊!
我的初吻
雏菊
韩国片里还比较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