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過電視版, 聽聞都幾經典的一部罪案劇情片。
"一定要型", 我覺得是這電影的標誌。
鞏利也真的幾美, 在劇中的位置也處於有點"花瓶", 但這也意料之內的了, 因為從海報也可得知, 男主角才是最最重要的。
故事, 一般, 有點浮, 如"想飲古巴特飲, 就即去夏灣拿"。
最型的, 我覺得是Jamie Foxx。
這部戲最緊要型。
Michael Mann的才气是消失了么。
借刀杀人的精彩和盗火线的经典都不复存在了,是演员挑选的有问题么?
真不敢相信这么普通的一部电影居然会是Michael Mann拍出来的。
迈克尔·曼的电影我看过《盗火线》和《借刀杀人》,风格很明显,《迈阿密风云》也是,不说电影好坏,这色调、影像风格、配乐、台词,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作品。
就我看的这三部片来说,我很能get迈克尔·曼的风格。
迈克尔·曼很显著是个喜欢/擅长拍男人戏的导演,他片子里面的男性都酷到爆,而女性可有可无而且实质上是男人的附属。
如果两个男主之间存在对立的关系,则更能发挥导演的能力,这种张力形成他片子的一个核心。
另外一方面,他的影像风格我也很喜欢,包括配乐。
《迈阿密风云》算不上他好的作品,但你去看看剧照,好看到爆。
说回《迈阿密风云》,这片当年能扑真的令人遗憾,多么高的配置啊。
宝刀未老的导演,势头正劲的科林·法瑞尔,刚拿了影帝又第二次合作的杰米·福克斯,开始打入好莱坞的巩俐,而故事本身又是改编自导演成名作的同名电视剧。
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地指向一个成功之作,比肩甚至超越《盗火线》。
结果,一切败在了剧本上,南美半军事犯罪集团的智商下线如此之快,令人大跌眼镜。
演员上自然比不上《盗火线》两大影帝对决,但也都是好演员,但是几个角色都没有找到那种张力,巩俐和科林都有点怯的感觉somehow。
本来应该作为高潮的枪战也有点草草结束的意思,让人疑惑当年一亿美金的预算花在了哪儿。
总之,就是很遗憾。
《迈阿密风云》 2006-11-01 14:00:30 《迈阿密风云》昨晚正佳飞扬影城。
挺多人说不好的。
可是我观后却不觉得失望,甚至到了不关心故事圆否的地步。
比如前面说要抓卧底,到结尾却把这事完全忘掉了。
但我竟然也不关心,也忘掉了,而且也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后来翻看卫西谛的影评,才想起这一茬来。
其实有些喜欢的。
电影中的人逼在眼前,有很强的代入感。
比如结尾巩俐和法瑞尔相依偎在海边时,观众就完全不是旁观,而被代入进角色互相凝望。
其实本来我会觉着巩俐和法瑞尔为什么就相爱了,似乎欠缺交代,但还是相信。
回想一下,好像就是因为挨得这么近。
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巩俐,尽管在这个电影里,人不再像往常那么光鲜亮丽,灰扑扑的。
不知何时巩俐突然有了一种很镇得场的气派,好像生活经过发酵后终于散发出醇香,这个女人终于来到她生命中最自信最好的一段时光的开头。
原来不一定青春时光才是感觉最好的。
巩俐现在的状态就让我有这种感觉。
说起来这是个很MAN的戏。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巩俐(可卡因版)。
巩姐真是驻颜有术啊,杜拉拉升职器式的扮相,精炼、年轻又风骚,足可以冒充章子怡妹妹。
距离我看这部电影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时至今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巩俐和柯林·法瑞尔的激情戏,不得不说当年已经40多岁的她依然火辣不减、风韵犹存,这好像也是我印象中巩俐尺度最大的一次。
这又是一个关于毒品的警匪故事,卧底、阴谋、暴力、枪战、仇杀等等有关于警匪故事的几乎所有元素都出现在了迈阿密的海滩边。
再加上当时人气还算可以的柯林·法瑞尔和新科影帝杰米·福克斯主演,以及巩俐那较为火爆的镜头作为噱头,着实是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在所有的阴谋的艰险都云开雾散之后当然还是邪不胜正啦。
总的来说这电影还算可以,用来打发打发时间还不错。
其言曼氏此片是“自身弊病集大成”之作——节奏拖沓、事无巨细且情感先行。
殊不知曼氏对这部作品还是抱有好感。
以往都是别人直径曼,此番则是曼老致敬他人。
曼怀着对于《迈阿密风云》系列剧集的憧憬之情炮制这部追怀之作,相比于受观众器重的类型大作此片则应算是曼的《罗马风情画》。
如若怀有《借刀杀人》《盗火线》的观看标准显然此片不及水准,但从一开始曼就没有打算制作一部完全面向观众的作品。
巩俐和法瑞尔跳出叙事的激情桥段是曼对于弗罗里达南部韵味的抒情式描绘,诚然,曼对于镜头无比珍惜(或许是他有习惯自己掌机的缘故)这也导致了其许多作品时常溢出。
但对于功成名就后的这一部“迈阿密往事”,迈克尔·曼的创作心态和个人偏好,都能成为有关这部电影所谓“老套瑕疵、冗长乏力”的批评的解释和回应。
回看1984年同名剧集,6分出头的评价也是岌岌可危的。
看到很多評論說這部影片鏡頭混亂, 搖搖晃晃, 身為動作片動作及槍戰場景卻不夠精彩blah blah blah...其實這都算是Michael Mann的一貫風格.比如第一視覺, 所以會在奔跑時搖搖晃晃, 所以會在遠目時失焦.比如真實感, 槍戰場景Michael Mann一向是追求真實的, 所以不可能出現其他商業片中的那麼多子彈橫飛且橫飛不斷的戲碼, 爆破場景也不可能有無比驚人的震撼效果. 至於動作場景, 仔細看的人不難看出是迅速準確且致命的, 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警探必備條件, 更何況對打的只是些僅憑身壯未經訓練的混混, 也許他們搏火是可以你來我往的, 而動起手來則不一定是對手, 比如Jamie Foxx救他女友的那場戲, 與沖上來的兩個人動手招招致命, 於是這場動作戲幾秒鐘便結束了. 這是符合邏輯與常識的.而最後一場槍戰戲, 鏡頭上佈滿了飛濺的血滴和不知道是汗水還是什麽水的水漬, 導致遠處船塢的探照燈成了一點一點的光斑, 這種視覺效果是相當真實的.很多評論也提到了這部影片沒劇情. 的確, 該影片劇情的確是單薄了些, 不夠豐厚, 不似他的大熱之作
十天前去看了《迈阿密风云》,结果没觉得怎样,以至一直忘记写上一笔。
电影内容挺俗套,没什么好说。
主要是冲巩俐去的,因为一向佩服她的演技。
可是这一次巩俐的角色并没有如我期待的那样出彩,戏份不重,人物也没什么挑战,窃以为,找巩俐出演有点大材小用了,其实找个稍微懂得演戏但绝对吸引眼球的花瓶就行。
不知为什么,巩俐在这部戏中常常显得很憔悴,以至有时候露出了明显的老相,令我不由自主感到悲哀。
总以为,女人不可能永远保有美丽,但应该越来越有韵味;女人不怕皱纹与年老,但一定不能够显露憔悴。
也许巩俐在影片中的形象是导演与化妆师有意而为之的,终究西方人的审美观与东方人不同。
顺便说一句,与巩俐配戏的第一男主角确实挺帅,很养眼。
昨天上映的。
美国到处都可以看到广告。
网站,电视都是。
商家还不失时机的把80年代的同名电视拿出来再放一遍。
整个电影的故事不难理解。
跟无间道比差远了。
看完之后我就两点印象满深的。
作为动作片导演,Michael Mann这次的答卷算是中规中矩(这点么影评也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就动作片,我这几年看过最好看的还是Bourne 系列。
在Miami Vice里面,他更强调的大概是真实性,所以动作场面简洁,镜头也是多采用主视角,而不是第三者旁观。
有时候会有那种失焦的效果,倒是看起来一点不觉得难过。
反而突出了紧张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银幕的关系呢)其次就是巩利了。
说实话……我真是失望啊,跟朋友形容她在片中的感觉就是poker face。
没表情的。
之前我没太仔细看过巩利的片子,不知道她究竟怎样。
听说是Michael Mann看过她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就说以后一定要找她演戏(当然这可能是噱头)。
反正这电影中的几段“激情戏”我是没瞧出她和Colin Farrell之间有点啥火花。
Collin还是那张胡子坯子脸。
巩利大概除了秀秀身材换了几套衣服之外,就是那个表情从头到底。
反正我是没看出她的转变来。
其他的大概也不能从中指望什么了。
我觉得作为警匪片(这年头还有人用这个词吗?
)它算是及格水准。
不错的演员阵容和导演,剧本也是有一定基础的。
只是大家发挥出了一个平常水平,没有太多惊喜。
Jimi Foxx?我甚至忘记他的存在。
不管是警察还是毒贩,都不够酷。
原文:http://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6/07/29/430/
晕,这个片也是莫名其妙漏掉的,当年是提前再电影院看的,而且导演版也看过,居然还要重新标记,无语
科林让我忘了曾经的老虎营了
巩俐不愧是当年的中国一姐(现在也能算上!)。可是出演这部片子气质完全被糟蹋了╮(╯▽╰)╭
因为巩俐所以给了3星
2012.11.18CCTV-6故事不错镜头不知道怎么拍得
又是一个South Beach的电视剧吗?
花了一亿多美元就拍出这么个玩意儿?感觉像是用500万像素的DV随意拍的,全是噪点,镜头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看着就像纪录片。。
当时看的时候真心挺失望的,巩俐完全退化成了花瓶,演技什么都丢了。
還好啦。音樂特棒。
镜头恶难看 故事恶无趣 jq戏恶狗血 偏偏还恶长- -||
被迫看第二遍的时候反到比第一遍有feel了
又长又没重点,看了两次都记不得说了什么,不过巩俐的裸戏还是不错的。
怎么回事,怎么感觉科林法瑞尔看巩俐的眼神里充满了真心的爱慕啊,这个眼神配合上他的小胡子看起来太呆了哈哈哈哈。
巩俐大姐大和国外男星合作十分合拍
巩俐早就黑了,科林法莱尔黑掉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曼都救不下他们两个。
音乐很棒,巩俐阿姨怎么全是后期配的音啊,而且演得没柯林好
现在看来 巩俐的戏是本片最大看点
40岁的巩俐姨越老越清纯,某几个镜头看着那么象棒子国的妞——大概是化妆原因,难不成是整容???Colin Farrell演这片的时候才30,看着可真tmd老!In a word,该片与时俱进地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米国白人男的性幻想和征服欲~
2006.11.4 星美国际影城
桑尼说:“我们没有未来,我们无法抵抗重力。” 一语惊醒,我愿称为这是迈克尔·曼对于浪漫归宿最渺茫最清醒的一部——再也不会有《盗火线》一样【去斐济岛看灯火似的海藻】,再也不会有《借刀杀人》一样把未来寄托在马尔代夫的豪车俱乐部上,再也不会《大盗独行》里Frank拼贴的关于家庭与事业与幸福的剪贴画。因为导演和观众都会随着时间知道那块梦土只是与浪漫和自由的受挫欲望联系在一起的朦胧的雾灯,一次又一次,它散发的温暖色彩如此缥缈,它带给我们反讽的许诺,对抗着电影中黑暗的场面调度与现实中压抑的折磨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