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本的故事开始是一场胜利,李云龙拒绝撤退,轰掉日军指挥所,正面突围,让人感觉到了亮剑精神。
而新版本,开始就是节节败退,让人追的如丧家狗,哪有那种亮剑精神?
有感情戏不反对,但是郑芳的死明显是被刻意安排的,说实话,看到他们要拥抱的时候我就知道郑芳要死了,隔着老远一枪打中,而打不到其他人,骑着马的1队人追不上刚刚从沙漠走出来,2腿走路的残兵败将。
之后李云龙不穿八路军服装的事应该很能表现出李云龙的性格,叛逆的一面,可是导演去略过了,只让丁伟跟孔捷出来和李云龙说了几句话就带过渡口的事情更是可笑,国共合作谁敢先动手,破坏合作?
李云龙就敢?
要知道,如果不是日本人来,没有国共合作,红军的命运会是什么?
全军覆没!!
之后拿歪把子打飞机,还打下来了。。。。。
实在没话说了还有之前也看过黄志忠的电视剧,他说话不是那动静的,刻意去模仿李幼斌的声调,不是声音像了就可以的,有些东西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所以我要给这部新的平反,可能会被人喷,可能会没人看到这个评论,但是还是要写。
我还是喜欢新亮剑,看了旧亮剑的第一集,我想说 ,李云龙怎么这么苍老,讲起话来怎么都觉的别扭,就知道撇着一张嘴。
张大彪眼睛那么小,没有气势,和新版的落差太大了。
我讲到这里肯定 就有人骂我了,但是我的第一反应确实如此。
所以我想说,大部分还是先入为主了,正如我一样,我觉的新亮剑好,正是由于我是先看的新版。
还有,新版日本人是普通话怎么了啊,你看嘴型也能看出来他是说的日语,只是为了便于观看翻译成了普通话,至于有些人这么纠结这件事。
黄志忠的声音说模仿,你去看看他以前的片子,在来说说他是不是模仿。。
骂这部片子的人骂 的太狠了。
还非说自己不是先入为主。
明明就是潜意识里先入为主了,自己还不承认,然后就开始各种无意识找茬,举个例子,刚才看到一个评论说新亮剑以节节败退开场,就开始否认新亮剑体现不了亮剑的精神,这是什么逻辑哦。
还有个评论居然说新版李云龙是莽夫,麻烦您别断章取义行嘛,你见过一个莽夫打鬼子的主意打的头头世道,让人由衷赞叹的么。
在你们眼里旧版亮剑已经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了。
我承认我带着很强的主观性来评论这部电视剧,但是我想总比那些自以为自己很客观的人稍微强那么一点。
最后我想说,亮剑再拍确实没什么创意。
一直在追新亮剑,来到豆瓣看到评论这么差,而且骂的这么不堪,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才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都是随想随写的,没有逻辑,不专业。
翻拍剧从来都是恶评比好评多,这部剧的李云龙,个人以为太猥琐,痞子气息较重,整部剧给人山寨的感觉,可能我比较喜欢李幼斌版的亮剑。
对于新亮剑有点以偏概全。
但我们不能在老版的亮剑上对新亮剑进行评价,这对新亮剑是不公平的,所以对没看过老版亮剑的观众可以去观看新亮剑后再评价好与不好现在的电视剧,电影的质量实在恭维,经常看到某某片子花了多少多少钱,但看了片子之后,整部片子的主题就两个字,坑爹。
原来看老版,以为是第一编剧好,佩服都梁啊;看了不咋地的新版才知道是老版好是因为导演和第二编剧好,首印才一万册《亮剑》的书能火,全靠导演张前和第二编剧张奇涛。
都梁你应当跪谢张前和江奇涛。
江奇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专业创作员、曾担任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电视剧《汉武大帝》、《亮剑》、《大唐芙蓉园》等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
我李云龙刚接手新一团的时候,全团发胶不到十瓶,洗发露更是一瓶都没有,战士们都是拿用清水洗头,两个人都分不到一瓶啫喱水,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要发油没有,要秀发有一头,你李云龙看我的秀发值几瓶发油,你就把我的秀发剃了拿去换发油,我说旅长呀,我好歹也是堂堂正规军的团长,不能连发油都没有吧!
这不是砸咋们师的排位吗,去去去,自己想办法,我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问,我警告你李云龙,你少拿这些屁事来烦我,得,我等的就是这句话,就这么着,不到一年,新一团什么都有了,发胶油,洗发露,啫喱水,耳钉链全都有了,咱手里的家伙好,咱腰杆子就硬,没有这个家底我敢和坂田那小子面对面的比发型,做梦吧。
孔捷:过瘾呀,过瘾,连太原的理发师都出动了。
丁伟:他就是去烫头,你也不能让他得逞。
楚云飞:不管是谁在剪头,我358团,一定得帮帮场子
《新亮剑》是都梁不满老版自己组织重拍的。
遗憾看了不到10集,没有看到耳目一新的东西,放弃看下去了。
想来想去,老是这样把握战争场面的水平,真不知都梁到底不满意老版什么地方?
是故事叙述老版没按他的要求讲全?
新版最突出是很多人期盼的“高清”宽屏幕,人们遗憾老版没有高清。
那么当然对高清宽画面有期待,能看到更壮阔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战斗场景?
我最不满老版对战斗场面的太土太拙劣的描绘。
李云龙带着画面里不超过10个人的“一个团”,在一个狭窄的小土沟里冲向坂田联队。
这算啥场面!
击败坂田联队,(我们的电视剧总是神秘的称呼日本军建制,实际有夸大神话日本军的意思。
联队就是一千多人的意思,和李云龙的一个团一千多人旗鼓相当,只是武器数量差距大)是亮剑剧里李云龙最精彩最得意的一场战役,理应描写的最为浓墨重彩!
实际上拍个有气势的场面不是很难吧?
你架个升降臂,俯拍一下,有个一两百人出现在画面里,向高处冲锋,应该足够壮观了,那是远比10来个人冒充一个团在画面里糊弄观众要强的多!
遗憾新版杨阳导演又是低角度仰拍,又是不到20个人在画面里冲锋!
这样是很容易充满画面,却太老一套了。
新版杨导蔑视观众眼球的地方比比皆是。
说是李云龙带着全团又杀回重围去救张大彪,你救人去了,杀到就应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来展开战斗。
可是杨导给我们组织了一个英雄群像的合影!
全团都围拢在李云龙身后,站住了没有赶紧投入战斗,大家看着李云龙一个人手持机枪扫射!
干嘛哪!
表演秀?!
合影亮相?
有这么打仗的吗!
反扫荡突围,张大彪,沈泉一队台词是剩下30人。
遭遇敌人埋伏,硬闯过去。
杨导设置了反复重复的画面,爆炸,几个人倒下,这样反复演好几次,那么沈泉一彪人马15人早就没人了;后冲的张大彪15人又在爆炸搏斗中倒下几个。
最后又冲击,在画面里竟还有近20人!
老版里土工作业最后扔集束手榴弹一场是比较生动有趣的,当然比较夸张,战场挖那么深的那么多那么长的壕沟,一下午绝不可能。
新版里的土工作业场面基本没了,和敌人斗嘴皮子的也没了。
这场李云龙第二得意之作,也就失去了神采。
渡河遭敌机轰炸,李云龙和楚云飞各持机枪走到背靠背位置,走的很假!
理应是紧张激烈的躲闪之后凑到一块的,这里却是商量好了走台的样子。
渡口瞭望塔被炸翻,场面一片狼藉吧;可是烟消云散之后,渡口一片平整干净,什么都没炸过的样子。
最为搞怪的是骑兵连长最后与敌人拼命时,忽而左手拿刀,忽而右手拿刀,这权且可以理解;但那八路军的臂章忽而在左臂,忽而在右臂就无法解释了!
都梁偏爱日军隆重列队向死去的八路军致敬的场面,这是很不合适的!
日寇来中国杀人放火,倒成了谦谦君子了!
倒成了双方公平争斗讲求礼节了?
什么“厚葬”八路军,难道战时他们还要抽时间花钱给八路军买好棺材不成!
中国古时的厚葬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打幡出殡的。
都梁先生这样美化日寇匪夷所思。
他们有人性吗?
拍摄辛苦不能和成功划等号。
第一集阻击战的时候,为神马他喵的我堂堂国军将士一个一个都是畏畏缩缩的小日本样????
拜托!
21世纪了正常点好不好亲
扫了几眼心亮剑后,诸多思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人物角色: 李云龙:黄志忠也算是个优秀演员了,看过他演的《大明1566》的清官海瑞,一副慷慨正义,不畏强权,不畏生死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肃然起敬。
可是到了新亮剑里面,怎么感觉你还是那个清官海瑞,一副老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从内到外充满正义,是个至正至刚的人。
可是李云龙这个角色,是个7分正,3分邪的人,黄只演出了李云龙正的一面,没有演出邪的一面,跟李幼斌的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举个例子,和尚被土匪杀了,李幼斌完美诠释了生死兄弟被杀害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愤怒,以及不顾一切报仇的急切心理,而黄志忠演的李云动明显让人感觉不到那种痛失生死兄弟的绝望和愤怒,倒是给人感觉兄弟被人揍了,要出去约架找回场子。
总评:黄的表演感觉痕迹太重,刻意和做作更多,让人有点倒胃口,李幼斌,活脱脱就是李云龙啊。
赵刚:任泉,不老容颜啊,阳光帅气,《少年包青天》里面的公孙策演的很好,风度翩翩,斯文得体,应该很受女人喜欢吧。
但是八路军独立团政委赵刚=任泉,感觉怎么这么别扭,导演解释下啊,赵刚可是能文能武,战场上能杀得鬼子,生活中能治住李云龙,张大彪等等这些独立团的骄兵悍将,没有点真本事,真脾气,怕是早就被李云龙赶出独立团了吧。
何政军的赵刚演的很有水准,有柔有刚,绵里藏针,很好的表现了战争岁月一个团长和政委,能互相骂娘也能同生共死的革命情谊。
总评:角色选的很失败,不过任泉不背锅。
楚云飞:张光北的演技太精湛了,新亮剑的比不上无可厚非,这个没什么好吐槽的,因为不是每一个演员都叫张光北。
丁伟、孔捷:老亮剑的角色个性分明,让人印象深刻,和李云龙是晋中铁三角,能力,脾气,心术等综合素质都不比李云龙差,丁伟,聪明,会打小算盘,高傲;孔捷,耿直,脾气暴,他们的经历其实也同样反印了亮剑这个主题。
新亮剑,完全没有人物特点,沦为群演了。
和尚:人家可是少林寺吃了10年素的,又在国民党部队当兵打战的,这一身健硕的肌肉是怎么来的啊,一边打战一边健身么?
还有就是和尚是个年轻的当兵的,需要找个这么成熟粗犷的演员么,比团长看着还年长,还时不时撒个娇,卖个萌,好想吐有没有。
旅长,师长:你确定你是统帅几万人,有着生杀大权的一方长官,不是政府机关看人脸色的基层干部,不怒自威,雷霆之怒,这些东西怕是导演想像不到的吧。
看老亮剑李云龙见旅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神情很是到位,在战乱年代,违法纪律,战场抗命,这些是要掉脑袋的,长官可以随时枪毙你的,所以属下对长官毕恭毕敬,可不仅仅是做做样子,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看新亮剑,李云龙见旅长,感觉就像做错事的儿子见爸爸一样,你爱怎么批评怎么批评,反正你不能把我怎么样,长官毫无官威,属下更是肆无忌惮,这旅长,师长是不是是个人都能当啊? 秀芹:找个大学生冒充农村妇女?
这么水灵的大眼睛,细嫩的皮肤,俊美的外貌,竟然是农村妇救会的领导,不得不说,这个角色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提高一点收视率吧,毕竟美女还是人人想看的。
总结:新亮剑只是看了一点海报和短视频,就把我恶心到不行,要是看完整部剧,我感觉能写出一篇长篇吐槽小说。
给老亮剑导演点赞,良心作品,必能流传后世,新亮剑,狗屎一陀。
新亮剑出来这么久了,昨天晚上刷老亮剑的时候忽然找一两段想看一看,新剧的台词、表情、人物神态、情节并无甚改动,却硬是把原本30集讲完的故事拍出了40集,实在没兴趣从头刷一遍,于是就选择了攻打平安县和李云龙楚云飞两人战场对决的部分看了看。
说实话,中国抗战剧不少,好的、经典的也很多,但长这么大除了《亮剑》我硬是一个都没看,新搬上银幕的抗战神剧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什么“包子炸弹”、“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我只想说心累,编导脑子里是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而且就这些误导孩子对战争理解的东西竟然过的了审,民族自信不是这么宣扬的好吗,但愿历史老师们能加把劲儿,把孩子们被扭曲的战争观扭回来,抗战哪有这么容易,我们的革命先烈不是奥特曼钢铁侠,都是有血有肉,会流血会受伤的人,我们安定的生活是他们用血肉,用嘶吼,用生命换来的,如此粗制滥造的道具,匪夷所思的情节你确定不是在拍喜剧,用自我感觉强大去遗忘那些峥嵘岁月,去麻木国人的危机意识,这不是在宣扬革命英雄的民族气节,这是对先烈付出的最大的亵渎与辜负,虽然先烈们希望我们能逃离战乱、万世安乐,但居安思危才是长治之道。
好像跑题了,好啦,现在说正;题,我们的《新亮剑》,不求大家不去和老版的比较,毕竟我自己也做不到,但也别拿这剧和那些抗战神剧做比较,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看这剧建议关弹幕保理性,但凡看过老亮剑的人,特别是我这种,在老爸当然带领下,从小刷到大,连情节台词都能背下来的,听说要翻拍,都免不了一阵嗤之以鼻,从四大名著,到金庸古龙,但凡称的上经典的剧,都免不了被翻拍的命运,我真的很佩服这些敢去触碰经典的编导们,谁都知道,无论拍的如何,珠玉在前,都免不了被一顿喷,毕竟那种在岁月中沉淀出来的情怀即使新剧的演技特效如何之好,都不可能超越,但不得不说勇气可嘉,且不乏亮点。
首先,新亮剑在战争场景的塑造中是用了心思的,以平安县城为例,真的表现出了炮火连天,浴血奋战的感觉,特别是“五烈士”慷慨赴义的那一段,残肢满地,满脸血污,拖着残破的肢体相互支撑的唱响军歌,引燃炸药,那段我真的看哭了。
其次,小角色的塑造,因为就看过一段,无法整体评论,但小角色绝对是有演技的,他们的一言一行,虽然和老版说着同样的台词,多少有一点点尬,但也是禁得住推敲的,至少看着不出戏,绝对能让没看过老版的观众们热血沸腾,揪心流泪的。
再然后,说说那场我看一遍难受一遍的兄弟兵戎相见,同样的情节,老版用了一分半,而新版用了五分版,打的我是。。。
一阵汗颜,细节上塑造的还算可以,特别是李云龙和楚云飞两人手上的一对枪,但我就想问问导演,李楚二人隔那么老远能不能喊两句,难不成两个人是在电联吗,不楚云飞那句:那就见见吧,真的挺戳心的。
不过这么一阵大场面,李楚二人倒下的那一瞬间远没有老版塑造的震撼人心,不管看几遍,音乐一切,泪流满面啊。
最后说说主要人物,孔捷,丁伟两个人虽然和老版台词相同,却没感觉太刻意的去模仿,估计也模仿不来,在打平安县的时候,一词一句虽没老版那样自然,舒服,却也中规中矩,无功无过。
赵刚,切掉,下一个,真是。。。
扶额,看不下去了(大概也因为这段赵刚没有怎么出场,我并不是太了解,但寥寥几句,的确让我出戏)。
再然后,楚云飞,新演员长相的确缺少了点大气,也的确没演出张光北那种儒将风范,不过大概幸运就幸运在他没有去演张光北,本来嘛,虽然剧本一样,老亮剑的人物形象也的确深入人心,不过仁者见仁,没人规定楚云飞一定要是张光北所表现的那样,新版的楚云飞初看的确不太顺眼,但几句话下来,感觉演的还是不错的,有儒雅,有傲气,凌厉也能表现出一些来,若是没有老版这么个强大的对比去,绝对可圈可点。
最后,李云龙,演技不错,但何苦去模仿李幼斌呢,唉。
总的来说,这部新剧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是一定要关弹幕,给了四星,加油。
剧说到这就告一段落了,写了这么对突然想说说原著了,年度催泪巨作啊,看一次哭一次。
李云龙:军人就应该死在枪下,子弹从右太阳穴打入,从左太阳穴射出,头盖骨铮铮如钢铁,嵌入墙中金属的子弹也会变形,脑浆白如雪,一腔血鲜红火热。
田雨:柔弱的身子,倔强的心智,谁能想到一女子竟有勇气用残破的瓷碗割腕自杀。
赵刚孙楠:信仰是生命之源,当有一天支撑着这个身体的东西轰然倒地,死去不是逃离,与君同归,在死亡中爆发,用死亡去捍卫信仰,用死亡去抗争,去更正。
丁伟:睿智却倔强,有能力去预测战局,没有永远的友敌,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场上无畏无惧,却对扭曲的时局无能为力,唯有用死亡去坚守心中的正义。
孔捷:一腔热血,敢拼敢吼,性格决定命运,但终究是一身倔骨头,试想若不是前线战急,六个孩子是否从此朝不保夕,颠沛流离,梦回对灯怀人,老将涕泪横流。
楚云飞:背井离乡,财权不抵一捧故乡的土,政局动荡,老友兵戎相交,脱下军装却无缘再见昔年兄弟,买下你的宅邸,为你奏响镇魂曲,念来世两全忠义。
唉,全书最最看不得的便是李云龙听闻赵刚死讯之后的那一段,每次看心里都非常难受,人间魔鬼横行,你们抗争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时代的觉醒,尽力了,便下去好好歇歇吧,愿黄泉再无战火硝烟。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咱们按老规矩,政委先打前站,团长早晚去报到。
到那边,咱们拉起队伍,还是一个独立团……”
忍不住吐槽的新亮剑《亮剑》是我最喜欢的当代小说之一,10年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精品书系堪称本本精品,乔良的《末日之门》,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二次战役的一个连队的《穿越死亡》,项小米的如史诗般荡气回肠的《英雄无语》,以及都梁的《亮剑》都是如今中文作品中少有的将英雄气概和人文关融为一体好书。
可惜了如今翻拍的《新亮剑》电视剧,把一个好故事硬生生拍成索然无味的平庸之作。
《亮剑》书中的抗日战争,细节多多,到了电视剧全部没有了。
书中用野狼峪白刃战反应八路军部队的勇,特别对日军关东军部队士兵的高昂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上刺刀退子弹的训练有素做了特别的细节描写,与之对比的八路军士兵装备差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看起来都饥寒瘦小,如此依然奋勇向前,刺刀见红的战斗。
如此充满画面感的故事电视剧号称投资很多却没有拍出来。
常常是号称营级规模的战斗,却在画面上只有100人左右的场面,这导演是把抗日战争的华中战场拍成了50年代的进山剿匪。
国产军事片中的群众演员扎堆没有战术队形、抱着机枪打连发、步枪射击不瞄准、手榴弹乱扔等等二逼镜头在《新亮剑》中遍地都是。
小说中开篇时攻山头的阵地战,野狼峪是伏击战,那么阵地战的防御工事,伏击战应有伪装,既然是没有。
要么大投资是噱头,要么这大投资被浪费了。
小说中特别虚构了山本一木特种部队,来描写战争是以国家实力为背景的勇者较量,堪称是《亮剑》中的一段高潮。
日本的“精锐中的精锐”,与打仗不循常规的李云龙部,还有美式装备的楚云飞晋绥军部队,三者交锋应该是特别精彩的一段。
可是电视剧《新亮剑》中完全是把这段拍失败了。
败笔一:加入一段李云龙接手孔捷的被特种部队重创的独立团,用了半集内容讲李云龙分析独立团和特种部队遭遇战的戏,完全让后面李云龙新婚之夜遭遇特种部队的突然性没有了。
败笔二:描写山本特种部队偷袭杨村独立团一段中,特种部队明明有使用飞刀的尖兵和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却先被岗楼上的哨兵发现,结果哨兵又被连发的自动武器击毙,非常不合道理——这是夜间偷袭不是闯大门砸场子。
小说中反复突出了枪法精湛的老兵都是用自动武器的短点射来压制敌方火力的细节,一方面提高射击精度一方面最大限度得发挥有限弹药的战斗时间。
结果在电视剧中:“精锐的精锐”的山本特种兵们全部连发……而且无数个镜头中都是几个特种兵连发射击居然在百米距离内还让八路军士兵从容跑掉……败笔三:山本特种部队使用的明明是英国斯登冲锋枪,李云龙大言不惭的说是德国冲锋枪。
小说中让特种部队采用德国MP38/40冲锋枪不仅仅是因为MP38/40是二战最优秀的单兵武器之一,而且具有极高的近程射击精度和机械可靠性,秉承德国机械制造的一贯风格。
这种装备既适合山地作战(便携可靠)也适合进屋作战(也就是现在流行的CQB,近距离作战),所以电视剧的此处细节再次失败。
顺便提一句:同样是出身德国枪械名家的H&K MP5冲锋枪是CQB战术和特警的典型代表,MP38/40的德国血统在今天依然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败笔四:电视剧中是说特种部队对独立团获得了200:0的战绩,可是孔捷和李云龙检讨战术时的镜头中地面上的八路军尸体只有20个不到。
既然山本部队目的是八路军指挥部,结果仅仅是对独立团重创,那么事后都没有趁机向附近的友邻部队通报并协同友邻部队扩大战果,实在是遗憾——这只能说明拍电视剧的导演和军事顾问们都没有搞清楚特种部队的作用。
小说中金门炮战中,李云龙组建的解放军特种部队不仅突袭敌军重兵基地而且还呼叫炮火支援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在当时掌握正面战场优势的日军特种部队更应该有所作为才是——所以电视剧只能画虎不成反似猫,而打虎英雄也就沦为打猫英雄了。
败笔五:建议导演复习一下80年代那部经典的《野鹅敢死队》,好好拍拍班排级冲锋突击的场面,既然是一部突出战争场面的电视剧,即使是拍不出《兄弟连》《风语者》《太阳泪》的水平,即使有很多穿帮(虽然好莱坞A级也有穿帮),但也请至少拍得认真一点。
最后一个遗憾——田雨。
田雨也是一名军人,而且出身书香门第,是大家闺秀而且很有见识思想,小说中无论是困难年代还是最后结尾田雨都是一个敢作敢为有所担当的女性形象。
正是因为田雨的存在和影响,让李云龙在亮剑故事中从一个单纯的铁血战将成长为一个为了军人荣誉、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而最后亮剑牺牲的英雄。
《新亮剑》中的甘婷婷造型水灵漂亮,却只是一个花瓶,完全没有了故事里面田雨的灵魂。
如果说亮剑原故事被阉割是因为河蟹原因,那么人物塑造的失败则是导演最大的失败,而且人物演绎过程中气质的缺失则是演员最大的失败。
剧本没有了灵,人物没有了魂。
豆瓣5星制,我给《新亮剑》打两星,一颗星给片尾曲《再见了,我的战友》,一颗星给楚云飞为首的国军将校们的制服诱惑。
最后,用小说结尾鄙视翻拍的新版电视剧,10年前当第一次看到这一段时,热泪盈眶,虚构的小说人物讲的是祖国沉重的历史。
对面敌占岛上那功率强大的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一股宏大的铺天盖地的音乐声像飓风一样掠过海峡,这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那首著名的《葬礼进行曲》,肃穆、悲哀的音乐过后,往常那娇滴滴的女人声音没有出现,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广播员缓慢的声音传来:……驻岛全体国军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侯寇数百余,日军闻风丧胆民国三十三年,李将军于晋西北全歼装备精良之日军山本一木特种部队凭血肉之躯及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实乃中国军人之楷模。
……现在广播在抗战中曾与李云龙将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原‘国军’第二战区上校团长、现役‘国军’陆军中将楚云飞的悼念文章,楚将军引用南宋词人刘克庄《满江红》词作为开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
猿臂故将军,无功极……
依样画瓢
我还挺喜欢的!
很不错
好吧,和老版真的没办法比,黄忠志演演《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的儒将还差不多。
什么时候可以把书的后半部分都拍出来就好了。
还是挺好看的!不过很多战术打法,都太玄乎了!不合理还是太多了!
其实不应该这么差的,但确实不如老版
所以新版存在的意义何在?
个人还是喜欢老版,,不过,,男男女女帅气了许多,,挺好的吧。。
其实挺好的
只值一颗星
雷霆战将
翻拍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没法比
给两星是因为还有一版更差的要打一星
山寨翻拍 不好看……
黄志忠这货根本演的就是李幼斌,不是李云龙好吗!
政委虽然书生但也是戎马生涯只能说珠玉在前吧
能凑合看看,没有老亮剑好看
战争场面除了爆破就只剩下冒着机关枪冲锋,完全没有老版亮剑的张力,哦对了,还有晃到死的镜头和不知道哪里数出来的人数。为了兼顾并行的情节剪的七零八落,整个叙述节奏都被剪辑打乱了。完全没有花心思在人物塑造上,好好的英雄相惜被拍的基情四射,那些描眉画眼鼻梁塞假体的革命儿女就不要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