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网上褒贬不一,贬的居多。
我还是看了,跟许多人一样,是冲着主演去的,周迅、桂纶镁都是不错的演员,这一次又扮演不同以往的角色,应当颇有看点。
看完之后的感觉,怎么说呢?
挺有趣的。
简而言之,影片讲述了三个女人(或者说四个)的爱情是如何被费洛蒙搅乱的,或者说费洛蒙是如何帮助女人找到自己的真爱的,又或者说女人的爱情其实与费洛蒙之类的外在因素无关,只与自己内心的感受有关。
影片的前半段,也就是三个主角各行其是的时候,要好于后半段,三个人的事情搅和在一起的时候。
后面的情节发展感觉很乱,有点儿失控,很多头绪编不圆了,只好草草收尾。
作为一部电影,特别是这种主要人物比较多的电影,一开始可以采用发散思维,但是后面要收得回来才行,否则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导致影片的全面失败。
应该说徐克的想象力还是很旺盛的,影片中很多地方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对于张雨绮的感情用部队作战的形式来表现就很有意思,但是他缺少将这些想象力变得更合理、更能为观众所接受的掌控力。
结果造成了整部影片有佳句无佳章的局面。
缺点很多,比如张雨绮的嗲声嗲气,桂纶镁的糟糕配音,简陋的特技,不投入的表演。
不细说了。
就认为它是一部童话吧,这样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很多缺点也变得可爱了。
《电影世界》盘点2008年中国电影时,用了两页的篇幅说《女人不坏》。
杂志上说,这部片子说的是徐克对于爱情和生命的态度。
爱情和生命本身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东西,所以没必要搞清楚为什么,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行了,简单来说就是不折腾。
我没看到这么深,关于爱情和生命的探讨什么的恕我眼拙。
不过看了这段评论,让我想到对待电影的态度问题。
对于某部电影,不是我们喜欢它,而应该是它让我们喜欢。
这两种说法看似相同,其实是有区别的。
前一种说法是我们要去迎合电影。
大家都说好的片子,我们觉得不好就似乎应该怀疑自己的审美;一部经典影片,看了之后没感觉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很没有品位。
不应该是这样的。
而后一种说法则是电影应该来迎合我们。
因为对于选择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看了之后的感受,这是很私人的事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抱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和成见,在看一部电影之前也会有一些预期。
如果电影符合我们的观点、成见或者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会觉得它不错;如果背离了我们的观点、成见或者没达到预期,我们就会觉得它不好。
而所谓影评,也无非是借物抒情,用影片中符合我们要求的元素来浇我们胸中的块垒。
打个比方,我们是一首乐曲,看电影其实是在寻找一段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伴音。
纤瘦的身体,锐利硬直的短发,小小烟熏妆,黑色夹克,4吋高跟鞋。
铁菱。
学习拳击,就算每次都是一拳被打晕,还是坚持不懈。
有时候,拳头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惹得我怒不可解,什么都不用讲了,去死吧就让我打死你吧!!
渣滓,你的存在是生命的侮辱。
吉他,摇滚乐。
跟着乐队演出,我在台上赚不了多少钱,但我可以宣泄我的梦想。
哈喽,麦克风。
趁着年轻,尽情轻狂。
若是我没有轻狂过,若干年后我拿什么回忆我也曾年轻?
生命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不是铜钱,不是爱情,是梦想。
尽管,金钱和爱情也是我的梦想之一。
X,你就是我的男朋友啊。
每次吃面,我都会点两份,因为一份给你。
是你陪我走过我的童年我的少年,你是我不可或缺的伴侣。
你是真实的,真实到你真的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也不惊异。
我已分不清哪个是想象中的你哪个是真实的你。
愿意跟我去香港吗?
当然愿意,毫不犹豫。
但是你喜欢的并不是我,你想带我走只是因为我包里的费洛蒙。
OH DEAR,我的爱情不应该是费洛蒙。
那是不成熟的冲动。
我知道了我只是费洛蒙对你有作用,于是我毅然离开,毫不犹豫,就像当初答应你时一样。
铁菱,率性真实的铁菱,你是让我看完《女人不坏》的唯一动力。
桂纶镁--铁菱。
若是人生可以自由选择,我亦想 去当一年地下歌手,背着吉他和梦想漂泊,寻找舞台,寻找真实的心灵。
同學和同事都給過負面評價但至少,我看後,并沒有失望徐克還是那個徐克他在以另一種方式演繹武俠演繹屬於他的怪誕和夸張說起來我是沖著桂綸鎂的拳擊造型來的早在預告片時期就被萌住了我喜歡的不是桂綸鎂,而是那個铁绫神经质,有个性,轻微烟熏,而且丝毫不缺可爱赞……桂綸鎂演得很好,從不能說的秘密就能看出來但那大概更接近她自己而這裡則似乎有點顛覆……誰知道呢,畢竟她是個喜歡大她很多的人論演技……膜拜周迅還記得當初天津臺的《紅處方》那時的她,總覺得似曾相識到了現在,出落成個演技派了她的角色,是這三個人裡面最有難度、最夸张也最重要的一個有点想看李米了张雨绮……呃……我討厭她的聲音
之前期待此片,是因为三位女主角;而看过之后,我不幸地发现,好看的也就是这三位女主角了。
一说张雨绮张雨绮不仅脸蛋漂亮,身材劲爆,更难得的是身上带有一股英气,所以演起片中的女强人来还是比较适合的。
这角色要是让范冰冰来演就完全不对味了,她脸上不见英气只见媚气,演个女强人,估计这发迹史也是不甚光彩的。
在我看来,女人有材不露是可惜的,无材要露是可笑的,有材瞎露是可怕的(比如芙蓉姐姐),有材巧露才是可心的。
片中的张雨绮正是如此,露得可心,活脱脱就是中国版的莫妮卡•贝鲁奇,绝对能让男人血脉膨胀。
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声音有点太小孩儿了。
二说周迅周迅今年《画皮》《李米的猜想》《女人不坏》三弹齐发,着实让人见识了她的人气。
《画》《李》两片,让人们看到了她演技的日臻成熟,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而此片更多的是展示了其偶像的一面,将一接触男人就全身僵硬的泛泛演绎得十分可爱,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她在《像雾像雨又像风》里饰演的杜心雨一角,同样傻傻的可爱,却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
周迅对这种角色的诠释也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不复赘言。
三说桂纶镁对于桂纶镁这个小妮子,从我知道有这个名字起,就对她特别的关注,原因很简单,五百年前是一家。
之前对她的印象都是源自她参演的片子,比如《蓝色大门》《最遥远的距离》《不能说的秘密》等等,就是那种纯纯的,干干净净的邻家女孩模样。
而她在此片中的形象绝对是颠覆性的,朋克装,唱摇滚,打拳击,脾气暴躁,没有一样能和之前的形象联系起来。
但是我最后不得不承认,漂亮的女孩儿无论打扮成什么样子都是好看啊(作花痴状……)最后说徐老怪徐老怪着实怪。
一般新人导演的片子都是局部小心思、小创意很多很有趣,可在影片的整体把握上欠缺火候;而老导演则是在大局掌控上技法纯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影片的整体构造之上,无暇构思局部细节的处理。
可徐老怪却是反其道行之,近年来的作品屡屡小惊喜不断,却在大局掌控上显得力不从心。
比如上一部作品《深海寻人》,曾有人总结道到能依次从中看出鬼片、喜剧片、文艺片、广告片、环保公益片等特质,这正说明了影片风格的不一致,东一枪西一枪,乱打一通。
当然如果真能糅杂各种风格而自成一体也堪称不易,可偏偏徐老怪的这顿乱射仿佛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如果这口收不好,那么最多也只是一堆无用的竹条罢了,没有太大意义。
此片也是将各种情节编排在一起,触男僵硬症、婚礼抢男症、偶像臆想恋等等,无论哪个情节单拿出来都可以说是构思巧妙,可堆在一起却完全没有达到1+1>2的效果,整体效果非常混乱,着实让人感到可惜。
徐老怪,我已经充分领教过你身上的“怪”异了,希望能在你接下来的片子里看到“老”道。
因为再这样下去,你曾经依靠《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片在我心中攒集起来的信誉度就将透支殆尽了。
徐老怪,我再信你一次,最后一次。
今儿和某肉同学在某东区的某家西尔看了某两部电影。
其中一部是徐克大导继暑期烂作《深海寻人》后的糜作(如果可以把这个用作“烂”的比较级或最高级的话)。
你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多莫清纯的小雨变成了个泼妇。
(周杰伦痛心啊。
)眼睁睁看着长相身材都不错的张雨绮被妖魔化。
(周星驰捶胸啊。
)看着可怜的方中信同志越来越乞丐状……(师奶们顿足啊。
)再看那《爱情白皮书》里多清纯帅气阳光的瞿守啊,要多落魄有多落魄,头上包块布巾整得跟卡通人物似……(以前黑猫警长里是不有这个类似形象的老鼠?
)最后就连周迅尽职尽责的表演在这场闹剧下都显得有些过,格外格格不入。
整部片的观影效果之雷,雷电强度之大,雷点之密集,非普通片子可以比拟,非普通观众可以接受。
——打个比喻就像一个欲求不满的女人在床上不断“还要还要”,而你在前一个小时的n次高潮后早已经力不从心……可以说影片的最后三刻钟菜肉两同学都是倒在沙发上看完,深刻体会到男性“招架不住”的痛苦。
感情最强烈的还有两个片段,可谓是影片最“穷凶极恶”的时候。
一个在乐队最后的演唱会——原谅我想到了《海角七号》,此刻是多么怀念那静谧、优雅、温馨、感动得要落泪的氛围啊T_T另一个在泛泛同学一个人领跑后面一群新郎追着赶——如果说《铁面无私》的火车站枪战场面是向《战舰波坦金》致敬,那这段的致敬对象是不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八》最后那段后宫佳丽三千的片段?
@_@看完此片,自己顿觉对不住打了1星的《爱情左右》——将其改为2星,然后才能给此打分以作区别。
最后引用几段“第十放映室”最近《恭贺2009》的简评,以防大家在假期无聊之际使用电驴或BT促成类似悲剧再度重演。
—— “在餐馆吃饭时,如果菜里放的味精太多,我们还可以让厨师重上一盘,但电影院里的观众就只能含恨默默告别钞票,顺手记住导演和编剧的名字,以防类似惨案再次发生。
”(那是绝对记住了……此片经“阅烂无数”的大菜大肉一致认可,早已超越“惨不忍睹”,达到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部电影就像一座雪山 很多人都说爬山的都是傻瓜 但还是有人认为能够征服它 结果刚到山脚下就有一批人逃走 咬牙坚持到半山腰的被雷劈死了一大半 最后终于有人认为自己上了山顶 喘息着要氧气面罩的时候 却绝望的发现后面还有无数个山头需要去攀登 如果这个含蓄的比喻您没有听明白的话 我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你 XXX是一部烂片 它已经烂到堪称烂片界的一朵奇葩”(补充:此片是奇葩中的奇葩!
开花结果的奇葩!
) ——“如果你足够年轻 心脏足够强健 可以考虙去电影院休验一次过电的感觉”(补充:菜肉两人全全倒下……可以说是精疲力竭精尽人亡……)——“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就不用再去讨论它的艺术性了,因为实在找不出来”——“全片剧情、悬念、结局、角色、台词、对话、配音、配乐、道具等等全无可取之处,特别是本片的剧情发展,更是让观众彻底反胃”—— “2008年度毫无争议的烂片之王 作为一部商业上完全失败的电影 在艺术上也开创了新的烂片记录 如果以海平面作为平均水准的话 那么本片就是无底深渊 ……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步步突破了观众的心理防线 让人们绝望的知道 原来烂片还可以这么烂 ”——“看完这样的电影,观众不得不说一句:拜托,你还能再烂点吗……”(直到遇到2008的徐克,那是彻底不能了——当然不排除他2009再推出新作。。。
)
关注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桂纶镁,不想看的原因也是桂纶镁,从当时看片花的时候,我就知道它又一次毁了我心目中的小雨的形象,但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让我看好她的未来...这也是这部电影伤心之余欣慰的地方
从我的男性角度分析这些问题,我觉得徐克压根就没想到让我这样的男性观众看这部片子。
所以把片子拍得男人都跟动物一样,反应极端迟钝没有半个脑子。
好吧,如果是这样表达女性观点,也许拍得简单一点,带点闹剧性质,会比较好,令女人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女性观众其实是被徐克的混吃等死江郎才尽给耍了,而因为男性不爱看,也就没耍到男性。
和两个女性朋友一起看片,一个觉得还好,看得比较安静,一个觉得很enjoy,整场很兴奋,我则看得很尴尬,前半个小时就想离场,后半个小时crap不离嘴。
写这个东西又和看赤壁上时的感觉不一样,起码赤壁上让我笑了整场,女人不坏让我有点头痛,就是明明不想笑还得抽个空硬笑,比如桂纶镁很病态地和幻想的男友一起唱歌演出那段,我真的是无奈地笑了,又比如僵硬症,又比如那些莫名其妙的特效之类。
如果赤壁是部史诗喜剧片,那女人不坏应该叫爱情科幻片。
打着艺术的牌,演着荒诞的剧。
我跟我哥说我去电影院看了片子觉得感觉很不好,老哥说:啊 电影院 这片也上影院?
看完了之后我和那位enjoy的朋友之间的关于影片的矛盾就很尖锐了,貌似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觉得还好的那位有点动摇,貌似这时候两位女性站到了同一战线上,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走着走着我就觉得很好笑,然后一个人骂着crap傻笑。
再然后我上豆瓣,惊异于看到豆瓣上的结果似乎也是这样,觉得是烂片的人还是很少。
觉得还好和不错的究竟占了先。
有的也是看着周迅和彭于晏的面子。
所以有时候在想是不是真的徐克比较懂女人,而我其实是比较苛刻。
很多女人要看的东西就是很浅显,那么这些东西就没有必要搞得很复杂,比如重口味音乐、生化科技、职场事业这样的东西没有那么严重了,女人感觉轻松了,自然就开心了,所以看着看着就很有喜剧色彩。
而且只要有部分情节能让她们联想到自己的境遇,应该有人回家想着想着就能哭出来。
看到最后我也明白过来这部片子的荒谬之处了。
徐克为什么要叫这部电影女人不坏,是因为显得女人在爱情里不该负那么多责任么?
不是。
其实是因为主角不是女人也不是爱情,是费洛蒙。
女人不坏是因为费洛蒙,爱情无罪是因为费洛蒙。
所以这部片子要是不正二八经地叫个什么费洛蒙的故事,叫个男人不坏按照徐克的逻辑也是通顺的。
除了费洛蒙到底是女人专用还是应该男女共用这样的愚蠢辩题之外,我们三个人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点将话题导向和平的领域:方中信从非诚勿扰里走出来怎么演的还是这种走了狗屎运的中年asshole。
工作以后,人开始变。
对着屏幕,看不下电影,节奏太慢。
躺床上对着电脑,睡得很快。
小时候,总不理解大人们对着电视就睡,如今亲历了,明白了。
所以去电影院。
反正第一年挣钱,并没有什么心烦事。
废话说完。
《梅兰芳》优点:1 主题充满争议,而且引领了一种文化视角(京剧与现代生活),所以将是未来一年的电影奖项的常客。
2 第一段很赞,可打89分。
3 没有脑残片段。
缺点:1 改编名人传纪,篡改处受人质疑,未篡改处轻重也难把控。
传纪电影的麻烦事。
2 后两段逐渐沉闷,一部160分钟(在影院耗了我三小时)的作品,很难让人不走神。
其实整个剧情设置张力都很一般。
3 黎明是弱点、孙红雷的表演越加夸张。
始终如一的,只有第一段的梅兰芳和十三燕。
总评:75—80。
对于爱好文化电影的人分数有加成,对于不喜欢京剧画面的,酌情递减。
《非诚勿扰》优点1 整个剧情虽然行散神散却游走自如。
笑点均匀,观影现场一直十分捧场。
冯氏喜剧,就是这么抓人。
2 葛优代表了市井味道,舒淇则维持了文艺气息,这部电影在宣传时打的旗号是“最温暖的电影”,至少意图上一网打尽所有观众,而实际表现上也不突兀。
缺点:1 整个剧本太通俗,看过则忘。
所以并不经典。
相比以前的冯氏喜剧,实在太平淡了。
基本上就如在dvd上看《手机》一般,没有《不见不散》《天下无贼》那样的印象深刻的部分。
总评:70-85。
对于喜欢葛优的人分数有加成,对于不喜欢公路片和喜欢特别有才笑话的人士减分严重。
《女人不坏》好吧,打分从55—85都有。
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
我看了两次。
首映当场,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都有点懵,希望去消化一下。
无厘头的爱情故事,荒谬的感情,没有紫霞离开孙悟空的那种煽情,整个故事里的爱情虚无缥缈。
电影对于流行元素的把握真的让人觉得就像一个带着童心的老头在网上冒充90后,大体有点像,却总别扭。
对于摇滚的打造更加把一些严肃的音乐爱好者雷死,所谓的朋克不是朋克,所谓的摇滚却太流行。
……想抓它的毛病实在太容易了。
但是,请允许我私人给它加分。
带着这种感情因素和敬意,它是今年我看过最感动的作品(弱一点的是《赤壁》上,同样很争议的商业片)。
真正的生活并不圆转,往往你以为能解释的时候,它已经翻开了另一页。
说的有点玄乎,总之生活本身就没有那么完美的故事,无论看多少高尚纯粹有才的经典电影,无聊时不经意哼起的却是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香港式的电影,骨子里就是这种市井气息。
很山寨,很无厘头。
但是我喜欢这种感觉,尤其是喜欢这种感觉下的励志电影和爱情电影。
鼓起我们做一些事情的勇气,往往是不可以解释的。
周星驰扮演的小人物的悲欢,让我们可乐的背后,是主人公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以及随着感觉走的各种尴尬经历。
有一种生活中的奋斗,不是你明白该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你自己也不知道任何理由和借口,只知道坚持。
不举周星驰片子的例子,推荐你看《柔道龙虎榜》。
“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首音乐、某杯咖啡,某个撩拨的姿态、某缕发丝,你有时就是这么无厘头地爱上一个人,一部电影——这就是所谓的费洛蒙效应。
”(引自某豆瓣评论)我爱极了片中的结尾,推动我重看一遍的最大动力便是它——男男女女,演唱会;青春,梦想。
甲对乙表白,丙对丁表白……音乐一直都没停下。
或者想停就停,想起就起。
我真希望电影里的这场演唱会永远都不结束,台上的那些人一直歌到老唱到老。
“让我们红尘作伴 活的潇潇洒洒 对酒当歌 共享人世繁华”。
虽然土气的要命,但是让我几乎流泪的却是这样的傻到没边的感觉。
我相信,有许多看完电影的人,会和我一样,开始怀疑这个世上真有费洛蒙存在,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脑子中某种不切实际却又总是困扰自己的想法,在那一刻,被人牵动,引起了共鸣。
我的情绪非常复杂,可能是由于这部电影中蕴含的复杂元素所造成的——这是一部女性视角都市时尚浪漫偶像爱情片,有这么一些元素:僵直症、臆想症、单身公害、眼镜娘、御姐、女强人、假小子、护士装、花痴粉丝、女强人、费洛蒙、摇滚青年、眼镜白领、胡子教授、演唱会、塞车、公益、环保、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等等,这些一团糟的内容组合出电影的剧情,而许多桥段让人看着非常费力,比如拍卖场失控以及被大量新浪围攻的新郎等早就似曾相识。
拍出过黄飞鸿系列的徐克,曾经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神采飞扬。
可是在《蜀山传》以后好像再也没有什么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七剑》拍得死气沉沉,还好孙红雷的出色演出以及甄子丹飘逸的长发和身姿拯救了这部电影,以免其沦为山寨武侠片。
今朝的《女人不坏》,我想不出确切的语言去评价,而我现在又觉得困了,所以我只能打几个比方:一位拳击手上擂台表演了一出芭蕾;童话剧里出现了朋克或者朋克演出中出现了少儿合唱团;用铜器冲咖啡;《天鹰战士》主题曲。
或许对一些原先对费洛蒙一无所知、对摇滚没有任何要求、不知徐克为何物同时又极度热爱明星扎堆电影认为这样的电影才能值回票价的人来说,这部片子还算比较有吸引力甚至非常好看吧。
---好吧,我刚听说了剧本是郭在容捣鼓的,原来附身者是写出过野蛮女友的韩国导演思密达,我突然安逸了。。。
-END-
这是一部带有超现实夸张色彩的流行喜剧。
开始并没有觉得它的独特之处,只是很多地方都透露着属于这个年代的喜剧色彩。
但是随着周迅、张雨绮、桂纶镁所饰演的三个不同女人的交叉,电影愈发精彩。
电影虽然浅显,却隐藏着不同层次的对于女性关于爱情和价值观的探讨。
能把商业喜剧拍得如此艺术,也就只有徐导了。
电影结束之后,徐导和周迅、张雨绮、冯德伦、彭于晏来到舞台和参加首映的观众朋友们见面,在短暂的冷场之后现场开始活跃起来。
观众有幸和五位主创人员互动、提问。
我也举手想问周迅姐一个关于女性的独立道路和所谓世俗之路的冲突和抉择的问题,但可惜未能如愿。
有老怪的风格。。。故事主要在女人。。
剧情上很多自相矛盾的东西。。。而且里面的音乐太难听了。。。这么大个导演,难道找个会写摇滚的都找不到吗??无语了。。。不过场景很美,很喜欢三个女主角
女人不坏 她们要的只是爱
差点就成为烂片了....什么烂音乐听的我奶疼
里面那些歌怎么能那么烂?!!
闹吧,不懂瞎拍太可怕了,就两颗星,追加的一颗送给13里的TOOKOO大旗
……有点过了吧。桂MM败了。周迅演技很好很强大。
什么都在动了,你也动动吧。看外面又是风又是雨的,你也动动吧。我靠啊,这台词....
评一个字:烂,连个字,无聊,三个字,神经病;因为当初的宣传,早就想看了,结果非常失望。觉得里面的人都是神经病,情节无厘头,其他都是广告。哎,徐克啊……
明快有都市气息,老妖的画面剪辑依然锐利。可惜在演唱会后就该有的收尾被延迟拖沓了。
又见徐克。依然是一群女人。其实是本不错的电影。
这片子也太逗了吧!!!!垃圾港片也比不上这片子逗啊!另外冯德伦还是一如既往的型!周迅狠可爱!
没有思想,没有内涵,只有虚伪的包装,还有难听的口水歌
在学校门口拍的还是支持一下好了...
嗯,剝去愛情的外衣,其實也不過如此而已。但誰不是仍然執著尋找屬於自己的費洛蒙?
你的外表就是你的本事。。。。
其实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该给三星还是四星。最终还是觉得我心目中的徐老怪拍成这样是水准以下的。都是操蛋北京把丫变成这样的我死也不去北京妈的。桂纶镁的表现比我想象中差很多,张雨绮则好蛮多,周迅持平。还有人把这部跟当年的《刀马旦》比,这能比吗真好笑。
高中时去电影院看的。喜欢《雷雨公路》这首插曲
费洛蒙的闹剧,看桂纶镁的面子
超喜欢那个为爱执着的泛泛,那个霸气十足又不失女性娇柔的可爱的唐露,那个铁菱就算了。非常可爱的片子